內容簡介
作者資料
陶淵明
集詩、辭賦和散文長才於一身的陶淵明出身於晉朝破落仕宦家庭,九歲喪父之後和母親投靠外祖父生活。外祖父熱中藏書,這樣的書香環境提供陶淵明閱讀古籍和瞭解歷史的條件,他學了《老子》、《莊子》,也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等異書。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 成年之後,為實現「大濟蒼生」的抱負,陶淵明歷經十三年俯仰由人的仕途生活,期間他不斷上書卻也不斷失望,最後對政治各種黑暗面發出絕望的歎息,以「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一語離開官場,回歸自然田園的懷抱。 陶淵明的作品可貴之處在於與他的性格、生活態度和人生價值觀相符,真實反映自己的性情、思想,毫不矯揉造作,也為後人立下淡泊處世的文人風範。
陶澍
(1779-1839)字子霖,號雲汀,自稱桃花漁者,印心石屋主人,晚歲自稱髯樵。湖南安化縣人,清朝政治家、文學家、詩人,身後追封太子太保,諡文毅。嘉慶七年進士,授編修,遷御史、給事中。出為川東道,治行稱四川第一。嘉、道間,歷安徽布政使、巡撫,查清庫款,理清三十餘年積累糾葛。治荒政,創輯《安徽通志》。道光五年,調江蘇,時洪澤湖決,運到梗阻,澍辦理海運,親赴上海雇船而成之。十年,任兩江總督,與巡撫林則徐疏濬江南河流,號為數十年之利。又陳兩淮鹽政積弊,推行票鹽,減價敵私,頗有成效。卒諡文毅。有《印心石屋詩文集、奏議》、《蜀輶日記》、《陶淵明集注》等。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