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1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女孩,別再道歉了!:不需為「做自己」感到愧疚,拋開恐懼與藉口,勇敢實現屬於妳的人生
- 作者:瑞秋.霍利斯(Rachel Hollis)
- 出版社:高寶
- 出版日期:2019-11-27
- 定價:360元
- 優惠價:9折 324元
-
書虫VIP價:306元,贈紅利15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90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美國Amazon第一名暢銷書!
★暢銷157,000冊,長踞排行榜41週
★《出版人週刊》星級書評
《紐約時報》、《今日美國》雙冠軍暢銷作家女力覺醒新作!
姊妹們,我們不需要百依百順、犧牲自我,才能當個好太太、好媽媽、好女兒,
妳最該扮演好的角色,就是妳自己;妳最該全力以赴的事情,就是妳的夢想!
無論妳是家庭工作兩頭燒的職業婦女、剛從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生活一成不變的上班族、五十多歲剛離婚的單親媽媽……女孩,別再為了做自己感到抱歉了!
姊妹們,我們過了大半輩子,都不曾為自己而活。
我們心懷渴望,卻在跨出第一步前,就說服自己放棄夢想。因為別的女生不是這麼做的,因為我沒時間,因為我能力不足,因為我無法一邊當個好太太、好媽媽、好員工,一邊追求自己的夢想。我們努力扮演好這些角色,卻失去了擁有無窮潛力的自我。
妳想瘦十公斤,妳想跑馬拉松,妳想變美,妳想創業,妳想賺更多錢,那有什麼問題!無論妳的夢想是什麼,它都是屬於妳的,不是別人的。妳不必徵求他人同意、不必解釋、不必有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妳唯一需要的,就是相信妳自己,然後全力以赴!
瑞秋.霍利斯從一個在貧窮、保守家庭長大的自卑女孩,經過十五年的堅持不懈,成為擁有百萬粉絲、創辦百萬企業的成功企業家。這是她獻給世上每一位女性的夢想實現計畫,一步步帶妳拋開九個藉口,養成七個習慣,學習六個技巧,往妳心目中的夢想邁進。
女孩們,別再為了擁有夢想而感到愧疚,別再因為他人的目光而退縮,別再讓恐懼與藉口成為妳的阻礙,現在就開始成為真正的妳!
「妳的責任不是讓自己成為別人想要的樣子,妳的責任是相信自己,發現自己的能力。現在就是妳做自己的時候,不必帶有一絲一毫的歉意,就讓這個世界看看當一個女人挑戰自己時,她是多麼了不起。別再為自己道歉,現在就是成為妳自己的時刻!」
——瑞秋.霍利斯
【好評推薦】
「瑞秋.霍利斯是一位勇於發聲的領袖人物,她滿懷熱誠,致力幫助女性拋下歉意,堅定追尋自己的目標與夢想。瑞秋真誠地分享與故事與信念,鼓舞讀者勇敢探索,邁開自己的步伐,向自我成長的人生道路前進。」
——約翰.麥斯威爾(John C. Maxwell),作家暨領袖專家
「很少有續集書的成績能夠超越第一本,但是瑞秋在《女孩,別再道歉了!》裡火力全開。她是妳的聰明閨密,提供具洞察力的建議,給妳改變人生的力量。」
——蔻特妮・柯爾(Courtney Cole),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
「你曾有人生停滯、動彈不得的感覺嗎?覺得沒有時間追求自己的夢想嗎?或甚至不敢承認自己擁有那些夢想嗎?在《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中,瑞秋.霍利斯指出阻止女性實現目標的陷阱、挑戰、以及藉口,她以令人耳目一新(也時時令人莞爾)的口吻,述說自己的經歷與錯誤經驗,並對我們該如何打造自己心之所嚮的生活提出具體的建議。」
——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紐約時報暢銷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作者
「《女孩,別再道歉了!》是一本改變生命的著作,我們都需要丟掉藉口,擁抱自己的夢想,立下界線,然後在人生中增加自信與動力。這是一本幫助讀者克服取悅他人的人生,然後著手開創我們應得的充滿活力而真實的人生。這是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必讀之作,每一頁都深得我心。」
——布蘭登.博查德(Brendon Burchard),紐約時報暢銷書《自由革命:你要被現實征服,或是活出自我?》(The Motivation Manifesto)、《百萬名言》(暫譯,The Millionaire Messenger)、《高效率習慣》(暫譯,High Performance Habits)作者
「閱讀此書就像與最要好的朋友並肩而坐,妳可以與她分享那些妳試著隱藏的內心最黑暗的角落,而她會照亮這些角落。瑞秋能夠安撫妳心中的那個壞女孩,鼓勵妳相信自己真的可以改變,並成為一直想要成為的那個女性。瑞秋贈給我們的禮物,是允許自己不再覺得孤單或慚愧,跳脫自限的困境,讓我們充滿希望地計畫未來。她的一字一語就像是指引的明燈,鼓勵我們追求更美好的未來與生活。」
——珍娜.庫奇(Jenna Kutcher), 攝影師、教育者、播客主持人
「瑞秋是新世代的歐普拉,更是女版的東尼.羅賓斯(編按:美國勵志大師)!她提供了一個安全地帶,讓女性能相信自己、勇敢追夢,同時也像所有偉大的母親一樣,狠下心讓孩子掌握自己的人生與未來,並提供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瑞秋充滿了生命的能量,真實且毫不矯揉掩飾。她集結了感情豐沛、幽默、直言於一身,讓我們相信只要自己願意投注時間、願意學習、願意改變,就能夠看見自己所能擁有的。別再自怨自艾了,快去買這本書!」
——路易斯.豪威(Lewis Howe),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播客主持人
「瑞秋.霍利斯深深明白,僅靠每天精神奕奕和充滿動力並不足以讓生活有重大的改變或影響。《女孩,別再道歉了!》是一本結合真心鼓舞、絕妙方法的傑作,能讓你有效地將全新的行為與技巧融入生活中,做出真正永久的改變。」
——狄恩.葛雷茲歐西(Dean Graziosi),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企業家、投資者
「瑞秋.霍利斯擁有影響世界的啟發力量,她提倡不帶歉意的自我價值觀,這將持續改變我們的未來。」
——特倫.希爾頓(Trent Shelton),勵志演說家,RehabTime創辦人與執行長
「瑞秋之所以成為現代個人潛能開發的領導者,在於她與眾不同的真誠、脆弱以及獨特的個人經驗。一點都不覺得抱歉的她非常清楚該如何『看清事實』!」
——艾德.米爾特(Ed Mylett),企業家、個人發展教練、播客《艾德.米爾特秀》主持人
「《女孩,別再道歉了!》豪不畏懼地發表宣言,而且絕對不帶任何歉意。書中的每一個章節就像是一杯濃縮咖啡,讓妳充滿能量,引領妳挑戰更高、更遠的目標。」
——阿蘭.漢米爾頓(Arlan Hamilton),後台創投公司(Backstage Capital)創始人暨常務董事
「擁抱自我的時候到了!《女孩,別再道歉了!》將和妳站在同一陣線。而瑞秋正是妳需要的那個無所畏懼的閨密,她將幫助妳勇敢邁進,挑戰未知,實現妳期待已久的遠大目標。這也是我樂於成為其中一份子的女力運動。」
——艾美.波特菲爾德(Amy Porterfield),網路行銷專家
目錄
開場白/如果……
第一部 該丟掉的藉口
藉口1 別的女生不是這麼做的
藉口2 我不是一個追求目標的人
藉口3 我沒時間啊!
藉口4 我還缺少成功的能耐
藉口6 我沒辦法承受失敗的打擊
藉口7 別人做過了
藉口8 別人會怎麼想?
藉口9 好女孩不會強出頭
第二部 妳該這麼做
行為1 停止徵求其他人的同意
行為2 選擇一個夢想並勇往直前
行為3 胸懷野心
行為4 尋求幫助
行為5 替成功奠定基礎
行為6 不要因為別人而放棄
行為7 學習說「不」
第三部 妳該學習的技巧
技巧1 做計畫
技巧2 自信
技巧3 堅持不懈
技巧4 提高效率
技巧5 保持正向態度
技巧6 掌握主導權
結論/相信自己
感謝
序跋
【前言】開場白/如果……
著手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原本決定要用「對不起,但我一點也不覺得抱歉」當作書名。沒錯,這個靈感來自於黛咪.洛瓦托(Demi Lovato,美國女歌手)的歌名,這首歌甚至可以說是整本書的動力來源。
讓我帶大家回到二○一七年我第一次聽這首歌的場景,那是個陽光暖暖的星期一早晨。我很確定那天是星期一,因為我的工作團隊正圍著辦公室的會議桌熱舞,為接下來的例行會議做準備。我還記得那天陽光普照,正值洛杉磯的夏季—這時氣候永遠不會低於舒適宜人的二十二.七度,畢竟這裡的房產稅這麼高昂。
我們通常會在重大的會議開始之前先跳個舞,這麼做不但能夠振奮精神,還能保持腦袋清醒。為了力求公平,每個星期大家會輪流當DJ,負責挑選提振士氣的歌曲。那年夏天整個團隊(除了我之外)的年齡都低於二十八歲,所以挑選音樂這件事就像是一盒千禧年版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聽到哪首歌。在那個特別的星期一,我第一次聽到黛咪的這首歌。
我一聽就立刻愛上。
如果妳從沒聽過這首歌,妳絕對要立刻收進妳的健身嗨歌裡。這首歌的節奏輕鬆又充滿活力,對於生活中的各項挑戰嗤之以鼻—正適合即將進行激烈的有氧運動,或是參加地方市長初選前的精神鼓舞。
黛咪讓我們知道她看起來容光煥發,她覺得自己棒極了,而且正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她要跟大家說聲對不起,因為她一點也不覺得自己需要對誰道歉。我就喜歡這種調調,有流行音樂的元素、旋律反覆容易上口,就像我想要打起精神或是轉換心情時會聽的那種歌。
自從聽過一次之後,我馬上成為狂熱粉絲,洗澡的時候聽、健身的時候聽、連開車時也在聽,我甚至找出Kidz Bop 的兒童翻唱版本,所以就算孩子在身邊時也能繼續聽下去。我就是這麼投入!任何曾經飽受Kidz Bop 摧殘的人,應該都覺得自己彷彿身陷不斷輪迴的地獄,這也證明了我有多愛這首歌。我時時刻刻都在聽,最後腦海裡突然冒出了這個問題:我對什麼事不覺得抱歉?
若是以黛咪的歌曲MV 來看,她對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並不覺得抱歉,對自己看起來美呆了或覺得自己超棒的不覺得抱歉,對讓前男友吃醋或躺在客廳的按摩浴缸裡洗泡泡澡更是心安理得。但我呢?我對生活中的哪些部分絕對會拒絕說抱歉呢?
我真希望自己能說出「我一點也不在乎其他人怎麼想」這樣的話,雖然我現在非常想替所有的女性樹立模範,但這肯定會是一句謊話。
先說個題外話,我去年在聖誕節期間得了重感冒,所以整天都抱病在床。我利用這段時間閱讀了不少場景設在英國攝政時代的浪漫小說,書裡憂鬱的王室公爵們總在胸懷千軍萬馬的熱情準備親吻女主角前,說出像是「伊凡潔琳,我才不管這個社會怎麼想」這樣的話。而我當時的新年新願望,就是開始在每天說的話裡用上「我才不管別人怎麼想」這一句。我也實現了我的願望,而且現在才一月二日呢!耶—
但是說實話,我也像其他女性一樣,仍然在努力克服取悅他人的人生,我在每天的生活裡努力不被其他人的意見影響,但事實上,我並不是每次都能全身而退。是的,即便是我—一個專業的顧問,有時候也會被困在他人期望的重擔下,甚至得在崩潰邊緣激勵自己。但是我在某些部分已經免疫,我竭盡所能地在生活中的某些區塊保持專注,堅守自己的價值觀,不去在乎別人怎麼想。舉個最重要的例子:我有遠大又大膽的夢想和龐大又讓人討厭的目標。我身為一個驕傲的職業婦女而不受罪惡感的壓迫,我相信透過幫助像妳這樣的女性感到勇敢、驕傲、堅強,我就可以改變這個世界。
我偶爾會因為網路上某個陌生酸民批評我的頭髮、衣著或是寫作風格而低落不已,但是我已經不會再多花一秒鐘擔心其他人對我的夢想有什麼看法。
這個世界上最自由、最強大的感覺,就是即使沒有人理解背後的原因,妳還是可以有自己的渴望。想要成為小學三年級的老師?太棒了!開一家以貴賓狗粉紅染為特色的狗狗造型設計?好極了!夢想存錢來一趟奢華之旅,然後大家都以為妳是碧安卡,但其實妳真正的名字叫做潘?超級無敵棒!
無論妳的夢想是什麼,都是屬於妳的,不是我的。妳不需要向我說明,也不需要理由,只要妳不必徵求其他人的同意,就不該等任何人點頭讓妳去做。而當妳明白自己不需要向其他人解釋妳的夢想,也不必找任何的理由時,就是妳真正開始做自己的時候。我指的不是像碧昂絲在歌曲裡唱的那樣,不爽就直接舉起中指,也不是要妳變得嗆辣無禮,強迫別人一定要接受妳的言論、證明自己是正確的。我要妳專注在自己的夢想上,花時間努力實現,不要再感到內疚或有罪惡感。
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過了大半輩子,都還不曾為自己而活。尤其女性對自己特別殘忍,常常在跨出第一步之前就先說服自己放棄夢想。
這種想法實在太扭曲了!
害怕給自己機會的人,都有尚未發揮的無窮潛力。現在正在閱讀此書的女性,有些人心裡有成立非營利組織來改變世界的想法—如果她們有勇氣去成就夢想的話;有些具備成立公司的潛力,足以改變家裡的生活,甚至改變因此受惠的人們的生活,只要她們能大膽相信自己的能力。現在正在閱讀此書的女性,能開發下一個流行的app、設計出偉大的時尚系列、寫出下一本暢銷書,或是推出讓我們癡迷的美妝產品,只要她們願意相信自己。
夢想總是從疑問開始,而這個疑問通常是「如果……」。
如果我重新回學校讀書會怎麼樣?
如果我往那方面發展會如何?
如果我強迫自己跑四十二公里會怎樣?
如果我搬到一個新城市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我就是那個可以改變制度的人會怎樣?
如果上帝要我這麼想是有理由的呢?
如果我這麼做能為家裡增加一點收入呢?
如果我能寫一本能夠幫助其他人的書呢?
這些「如果」正是妳的潛力在敲動心門,求妳找到克服內心恐懼的勇氣。這些「如果」的存在是有原因的,它們正為妳指引方向,告訴妳接下來應該專注在哪一件事情上。
如果每一個聽見自己心裡呼喊著「如果」的女性,允許這個「如果」點燃胸口的熊熊烈火,努力去追求生命中的可能,那麼她不但會對自己的能力感到驚訝,也會讓身旁的人感到驚艷。我相信如果她—如果我們—能夠在生命的旅程中為這些如果找出答案,我們影響這個世界的力量將會如核能般強大。
根據科學家的評估,一般人只使用了百分之十的大腦功能。但是妳一定看過電影裡的主角,突然開竅運用整個大腦的能力。他們或許是吞了一顆藥丸或是接受祕密政府的訓練,剎那間可以用意志力弄彎鋼鐵,或是幾個小時之內就解決了全世界的貧困危機,只因為他們發揮了所有的潛能。我絕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女性就像尚未被放射蜘蛛咬一口的彼得.帕克,尚未遇到足夠強大的催化劑來引爆出所有的潛力,所以只發揮了一小部分。
我們之中,只有極少數人從孩提時期就被鼓勵要相信自己。而從小就具優勢的人,通常能發現更多的可能性;從小就被教導自我價值的人,成年之後也比其他人更相信自己的能力;而資源越多的人通常也會比其他人認為目標更容易實現。但是如果從小沒人教妳要相信自己呢?如果妳沒有任何優勢或資源呢?妳有可能相信自己其實具備比現在更強大的能力嗎?妳還能在受到打擊時堅信自己的目標嗎?
但是,要是妳真的堅持下去呢?真的相信自己呢?要是不只有妳一個,而是全世界的女性都下定決心,拋開其他人對自己的期望,做自己夢想成為的人呢?
妳能想像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五或百分之十五,或甚至只有百分之五以上的女性,決定懷抱她們的「如果」嗎?妳能想像要是她們拒絕讓自己為了無法成為某一類型的女性而感到內疚或慚愧,拒絕繼續壓抑自己的夢想時,會有什麼結果嗎?說不定從藝術到科學或從科技到文學的成長會越來越快速?這些女性的生活會變得多麼歡喜與滿足?她們的家庭會因此受到什麼樣的影響?社區方面呢?如果其他女性看見她們的成功並受到啟
發和鼓舞,也促使自己做出生活上的改變呢?如果這樣的變革—一場「如果」的大革命真的發生了,我們會改變這個世界。
我確實相信我們有改變這個世界的能力,但是首先,我們一定要停止生活在害怕被批評的陰影之下。
我已經端坐在這兒十五分鐘之久,絞盡腦汁地思考該怎麼讓大家輕鬆進入這個議題。但是妳知道嗎?我們都是成年女性,我們可以開誠布公地討論,進行一場真正的對話。我們可以坦然面對檢視人生的放大鏡,勇敢承認那些讓我們裹足不前的事實。
那我就直言無諱了:女性真正害怕的是自己。
真的是這樣。如果我們懼怕的不是自己,就不會一天到晚為了自己、為了我們想要追求的人生以及因此而付出的時間感到抱歉。
事情通常是這樣發生的:當妳誕生到這個世界時,妳完完全全就是妳自己,對於自己的行為舉止應該要怎麼做毫無概念和意識,所有的行為表現都是出於本能。那時候的妳是安安靜靜的?還是哇哇大哭?是想要有人抱著妳?還是一個人安然自得?
那時候的妳需求佷簡單,關注的事情也一目了然,妳從未想過應該怎麼做才對──妳就只是做自己。然後有一天,事情突然改變了,某件重要的事情發生了,這件事將會改變妳接下來的人生,當時的妳可能一點也沒有發覺到。
妳學到了「期望」這兩個字。
原本妳只需要當個可愛的小寶寶就好,但是突然間事情變得不一樣了。大家期待妳必須做到其他的事情:不能再把水杯往地上丟,不能在事情不順妳的意時尖叫吵鬧,要開始像「人」使用馬桶上廁所,也不能隨心所欲地想咬哥哥就咬他一口。從我們不管做什麼都可以到必須符合期望的這個過渡時期,發生了兩件非常關鍵的事。
第一,我們學到必須遵循正常社會規範。這其實算是一件好事啊,姊妹們!如果妳因為沒人教妳怎麼使用馬桶,到三十二歲還包著尿布,那可是會讓妳的可愛程度大打折扣。
第二,我們學到了怎麼引起別人的注意。對小孩來說,得到注意就等於獲得關愛。如果妳之後再也沒學到更好的,那麼妳將一輩子相信別人注意妳就表示自己是被愛的。社群媒體就是個絕佳例子。
請聽好了!因為接下來我要說一些事,能幫助妳理解每一個認識的人,或許也包括妳自己在內。當妳還是個新生兒時,妳需要時時刻刻的照顧與注意,好讓自己平安地活下來;然而到了某個階段,妳停止追求這份全心全意的關注,因為妳已經不再需要。但是妳依然喜歡其他人的稱讚(畢竟妳還是個孩子),因此妳聰穎的小腦袋瓜開始測試得到注意的方法。有些幼兒靠著熱情、容易親近贏得關注,所以他們也學會依賴這一招;有些幼兒靠引起父母笑開懷來搏得注意,他們也就學會如何娛樂他人;有些幼兒靠贏得稱讚來受到矚目,他們會成為一個追求成就的人;有些幼兒甚至發覺當自己跌倒或是受傷時,媽媽會對他們格外照顧和陪伴,疑病症病患可能也因此應運而生。還有些幼兒不管做什麼都得不到注意,所以他們又踢又喊地大鬧一場,因為生氣抓狂比被忽視的感覺好。這些孩子從小的一些傾向會養成習慣,而這些習慣在不知不覺當中會伴隨著我們成長,成為我們的一部分。
我知道這個論點聽起來有點以偏概全,但是若嚴格地捫心自問,這其中聽起來是不是很像我們認識的某些人?妳認識的人裡是不是有人老是憂心忡忡?無論一星期當中的哪一天,她都覺得好像天要塌下來似的?那是因為她們習慣拿自己的問題來搏取別人對自己的關心。妳認識的人裡有那種非得成功的嗎?像是工作狂之類的?總是給自己壓力?因為他們—就像我一樣,當孩子時就會用成就來贏取大人的關注,習慣既然養成了,長大後就很難改變。妳認識人生一整個無助的女性嗎?她們經常需要別人的幫助,幫她們處理問題或是做大大小小的決定。我敢用身家擔保,這些女性一定生長在一個從小蒙蔽或是控制她們的家庭中,以至於對自己的能力毫無自信。
我的重點是,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學會做某些事情來搏取大人的注意,即使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有些具體細節會隨著時間改變,但是小時候形塑我們獲取關注的這些方式—從取悅到追求成就、長期病懨懨、過度暴怒或者老是問題多多,在我們成為大人之後往往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依然在我們想要被關注時發揮影響力。
對我來說,我的方式一直都是透過成就來得到父母的矚目。而我也在很小的時候就學到,為了被喜愛,我必須做某些事情才行。我的父母愛我嗎?他們當然愛我。只是對一個小孩而言,被關注就是被愛,如果得不到這份關注,他們很可能拚命地想要知道該怎麼做。
那麼讓我們回顧一下。身為小孩的妳學到某些行為會讓妳搏取青睞,這個想法慢慢在妳的心中根深蒂固,伴隨著妳長大成人。但這件令人傷透心的事,不是妳唯一學到的。因為就在同一時間裡,妳不只學到該怎麼得到愛,也被吿知該成為什麼樣的人,才能持續得到愛。
妳曾否想過目前的生活當中,有哪些部分是妳真正的選擇和決定,哪些部分就只是迎合別人對妳的期待?
我從小就知道自己會結婚生子⋯⋯而且會很早。在我的家鄉小鎮上,和我一起上高中的女孩們大多在十九歲時就生下第一個孩子。相比之下我到二十四歲才生第一胎,根本就太老了。
二十四歲!
在真實世界裡這年紀生小孩似乎還太年輕。一想到我的小孩在二十四歲就懷胎生子,我的氣喘症馬上就要發作。因為還有那麼多生活等著妳去體驗,還有好多事等著妳去親眼目睹,二十四歲的妳對自己還有很多的未知。我的意思並非後悔自己那麼早就結婚、生小孩,因為如果不是那個時間點,我的孩子就不會是現在的孩子。但是當我的年紀越來越增長,我也察覺到自己從小被灌輸的自我價值,是建立在我為其他人所扮演的角色裡。畢竟身為一個好妻子或好媽媽或好女兒,幾乎和真正的妳毫無關聯。沒有人會在星期天早上做完禮拜之後,在教堂裡說:「貝卡走過來了,妳知道她全心投入在培養自我嗎?真是一位好媽媽。」或是「你們看,蒂芬妮正在為下個半馬比賽做準備,她花了好多時間把自己練得更強壯,真是一位好太太。」如果以上的對話真的發生在真實世界裡,絕對跟我的家鄉扯不上關係。因為在我成長的地方,女性從小就被灌輸「一個好女人必須為了其他人好」的觀念。如果妳的小孩每天開開心心,那妳就是個好媽媽。如果妳的先生很快樂,妳就是好太太。還有好女兒、好員工、好姊妹和好朋友呢!妳的所有價值基本上都和其他人的幸福快樂綁在一起。真的有人能夠一輩子都遵循著這個指標而活嗎?若真是如此,這個人怎麼還可能有更多的夢想?怎麼可能追求她們的「如果」,如果她們必須先徵求其他人的允許?
難怪有這麼多母親留言給我,說她們已經失去了自我。事情當然會這樣!如果妳每天的生活就是取悅其他人,就會忘了曾經讓妳成為「妳」的那些事。如果你還沒找到另一半,或是壓根不想生小孩,會不會因為沒有人讓妳對他好,就白白浪費了生為女人的天賦?
當然不是這樣!妳是一個擁有自己的願望、期盼、目標、和夢想的人。有些願望可能很渺小( 「我想要寫詩」),有些可能很偉大( 「我想要成立一個資金百萬的公司」),但這些都是屬於妳的,它們之所以彌足珍貴,是因為妳本身就是個珍寶。妳可以為自己爭取更多,而且不需要理由,只為了讓心情愉快。妳不需要任何人的批准,更不需要依賴任何人的幫助來讓自己快樂。
遺憾的是許多女性經常為了別人會怎麼看待自己的目標而深陷苦惱,所以放棄了追逐目標,就這麼讓自己的夢想隨風而逝;或者不動聲色地默默築夢;或者更糟糕,深深覺得自己讓周遭的人失望、只為自己著想、沒為其他人做些什麼,所以活在罪惡感、羞恥與恐懼之中。如果她們能夠跟隨心中那一點點熱情的餘燼,而不是在腦海裡反覆折磨自己,想著:「如果我失敗了怎麼辦?如果他們嘲笑我呢?如果到頭來我只是浪費時間呢?如果這麼做讓他們生氣呢?他們會不會認為我太不知足?如果犧牲了和家人相處的
時間,最後卻什麼也沒做到呢?」
如果我們這麼想,恐懼將會奪走你的生活,阻止我們往前邁進,即使只是一小步也踏不出去。我們或許就這麼活在對失敗的龐大恐懼和要求極度完美的雙重陰影之中。
我們之所以害怕,可能是因為其他人已經做到我們想去做的,所以覺得好像沒意義。或許我們怕的是丟臉,或是(再一次)失敗。或者擔心自己不夠聰明、不夠漂亮、不夠年輕、不夠成熟⋯⋯我們不夠的還有很多很多。
身為女性,我們承受了一生的謊言來助長自己的恐懼;我們用一輩子相信自己的價值就在於成就其他人的幸福快樂。但是談到自己的夢想時,我們卻有許多裹足不前的疑懼,其中最大的恐懼就是被質疑。
我稱之為「狗屁」!
也該是有人出來仗義執言的時候了。我要把生命中的那些質疑歸類為狗屁,同時也想替妳們這麼做。
每一年的開始時,我都會坐下來思考,想想新的一年在工作上有什麼主要目標。我也嘗試著想為妳、我的部落格讀者還有在線上和我一起交流的女性們傳遞一個訊息。所以,當我著手寫這本書時,我問自己會想對同樣身為女性、姊妹、女兒、閨密或單身女郎的妳說些什麼。而我希望和妳分享的答案來自我的心,就是「如果」這兩個字。
如果我能給妳任何建議,能說服妳相信一件事,那會是「妳的能力絕對高於自己所想的」。妳有能力懷抱不敢擁有的夢想,你有能力做到自以為沒資格的事,妳有能力成為一個領導者,妳有能力做出貢獻,為社區和這個世界做更好的改變。妳有能力做得比現在更好,更重要的是—妳的更好,可能和我或是其他人的不一樣。
對妳而言,「更好」可能是終於報名十公里馬拉松賽跑。其他人的「更好」,可能是為了健康因素大幅改變飲食習慣。有些人的「更好」,可能是重回校園當學生。
另外一些人的「更好」,可能是從一個邪惡又殘忍的恐怖情人身邊脫逃。更多人的「更好」,可能是不再重蹈覆轍,不再反覆陷入不健康的感情之中。對某些人來說,「更好」可能是對自己更仁慈,也可能是有更多的時間可以休息。或許妳的「更好」是更能掌控自己的情緒,或是進行更多的諮商、喝更多水、更相信自己的能力、或者不去擔心其他人會怎麼看自己。
這個「更好」需要妳自己去決定,妳不需要為了想要更多而感到羞愧。我們的潛力—潛藏在每個人的內在,就是上帝給予的禮物。妳想要如何使用這份潛力,則是妳給予這個世界的回報。我想這當中最糟的事,莫過於還沒發揮潛能之前就已離開這個世界。所以我寫了這本書,借用黛咪.洛瓦托的歌名,藉此鼓勵妳,為妳指引方向,同時也煽起妳心中燃著火光的餘燼,讓它成為燎原的野火。
為什麼我要這麼做?
因為這個世界需要妳心中的那把火,這個世界需要妳的能量,需要妳為自己的生命挺身而出,善用妳的潛能。我們需要妳的想法,需要妳的愛與關懷。我們需要妳的熱情,需要妳的商業模式,需要慶祝妳的成功。我們需要看著妳從失敗中奮力而起,需要看見妳的勇氣。我們還需要聽見妳說「如果」,需要妳停止為了做自己而說對不起,然後成為真正的妳。
我花了很多時間釐清真正想要在這本書裡傳達的訊息,希望自己能寫下最具實用意義的建議,我想要這本書既簡單明瞭又容易運用在各類型的目標,所以我需要找到讓我實現夢想的核心。最後我問自己:在我追求目標的十五年當中,哪些因素幫助了我?或傷害了我?畢竟我不是個專家,也不是大學教授,更沒有每一個人想要的答案。但我知道的是如何從一個來自鄉下小鎮,童年充滿創傷的女孩,變成一位只有高中學歷卻一手建立擁有數百萬資金公司的成功企業家。我的確明白如何從一個因為他人眼光而缺乏安全感的年輕女孩,到變成充滿自信與驕傲的女性。我知道如何從嚴重過胖與不健康,變得了解如何把食物當成應對機制;也知道如何從一個連爬樓梯都哀聲連連的弱女子,變成每天早上從床上彈起,活力充沛地展開每一天的馬拉松跑者。我確實知道如何從一個為了愛無可救藥地取悅別人的可憐蟲,變成一個內心充滿了對他人、我的喜好以及工作的愛的人,從此不需要再用消極的方式來獲取這份愛。
這些一路走來的成長,都曾經是我為自己設立的目標。雖然當時的我走上這條路時,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是現在我可以回過頭看看,檢視每一次成功和失敗之間的共通點。
我不是一個專家,只是妳的朋友瑞秋。我想要告訴妳哪些方法對我有用,我幾乎嘗試了每一種方式。不過,想在個人和專業上實現重大的目標,終歸於以下這三件事:
1.不要讓藉口成為絆腳石。
2.養成成功的好習慣和行為。
3.獲取能夠讓妳成長的技能。
老實說,當時的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做這些事,但是現在回想起來,才發現這三點正是一路引領我邁向成功的主要因素。我也特意按照這三件事的順序,作為整本書的架構。
因此,這本書將從丟掉藉口開始。如果妳無法找出限制自己發展的那些事情,妳將永遠無法逃離它們的控制。妳應該也會發現「藉口」這部分在這本書裡佔的篇幅最長,這可不是個意外。我們需要的技巧和必須養成的習慣,很容易就能清楚條列出來,但是眼前的藉口可是比裹腳布還要長。一但經過檢視,也認出它們其實都是謊言之後,就可以拋開這些藉口,專心去做那些能讓妳更強大的事。
這本書的第二個部分是妳該怎麼做,這是我告訴妳習慣有多麼重要的方式。如果妳希望看見影響力和效果,持之以恆就是其中的關鍵。意思是不能只是偶爾做一次或做十次,就期待到達自己想要的目標。妳必須養成根深蒂固的行為習慣,彷彿這些行為就在妳的DNA 裡,成為妳生活中的一部分,就讓妳的最佳狀態成為嶄新的日常吧!
最後,則是妳該學習的技巧。這些技巧是每一個人在追求任何目標時都該具備的。妳可能會大感意外,有些項目一般來說並不會被視為是種技巧,像是自信或是堅持力,這兩項通常被認為是一種人格特質,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但是我想要改變妳對這件事的觀點,因為妳其實可以從自己身上開發出新的正面特質,更重要的是,如果想讓達成目標這件事更輕而易舉,妳就必須這麼做。
這本書包含了許多訊息(這可是我花一輩子才學到的),但是請不要因此退縮,因為妳比自己以為的還要堅強、勇敢、也更有能力。所以請從現在開始,選擇把改變視為生命中的各種可能性。而充滿可能性的生活,正是生命的偉大之處。讓我們一起悠遊其中吧!內文試閱
請記住,如何兼顧生活中的所有部分就像天平一樣,有時候這邊重,有時候另一邊比較重。也就是說,妳可能在某些日子裡需要花更多心思在某個部分,沒有什麼不可以。即使有人認為取得平衡不是不可能,但那只是他們的想法,妳可以自己決定可不可
能做到。
在探討可不可以同時身兼兩職的質疑中,另外一個讓女性深受影響的觀點,可能不適用在每一個女性身上,但還是和多數女性有關—也把眾多女性壓得喘不過氣。所以我想提出來和大家一起討論,我也想藉此喚醒大家的注意,並以社群的力量,削弱邪惡的能量。
那就是媽咪罪惡感。
姊妹們,媽咪罪惡感就是屁話!
我不知道編輯會不會把這句話刪了,但是如果我只能在這本書裡說一句粗話,請讓我保留這一句。
如果妳尚未經歷媽咪罪惡感,它就像是一種恐怖、噁心的癌細胞,慢慢啃噬妳的心,然後爬進妳的腦子,接著永遠盤踞在那裡—除非妳選擇主動殺死它。媽咪罪惡感喜歡不斷提醒妳又做錯了什麼,有些女性因為必須上班而感到內疚,其他女性內疚的事不只一件,從想要擁有自己的時間到沒買對藍莓給孩子吃都深感愧疚。如果只有一件事情讓妳憂慮,我想也不至於太糟,但是媽媽們每天需要擔心的事加起來百百種,妳不但要負責某個人的食衣住行和牙齒健康,還要為將來數不清的選擇與決定提前做準備,而且每次都自責地希望自己下一次會做得更好。別鬧了!這只會讓妳無所適從和不知所措,然後把你身為媽咪僅有的自信摧毀殆盡,這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我已經可以預期會有一堆批評:明明是妳告訴我們要有自我意識,還說我們應該對自己可以改進的地方誠實以對。我的確是這麼說的沒錯,問題是媽咪罪惡感和自我意識無關,媽咪罪惡感是一種自我毀滅。任何家庭方面的成長都是從願意做出改變來改善生活開始,但是媽咪罪惡感不是真正的改變,反倒比較像是喪氣和軟弱,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循環重覆。
請聽我說:它對妳一點幫助也沒有,對妳的孩子也沒有幫助。
我最近在一個直播現場聊到類似的話題,其中一位評論家說:「不對,罪惡感非常重要。感覺到罪惡是我們知道自己做錯了的反應,罪惡感是上帝提醒我們做了錯誤選擇的方式。」
我的天啊!
這是一個嚴重的謬論,更是假借上帝之名,滿嘴胡說八道。
作者資料
瑞秋.霍利斯(Rachel Hollis)
《紐約時報》與《今日美國》的雙料暢銷書冠軍,也是一位頂尖的商業播客,更是全世界廣受推崇的勵志大師。身為暢銷書作家與成功的潮流生活家,瑞秋建立了一個擁有全球百萬粉絲的社群,但她更以身為四個孩子的母親為傲。瑞秋目前和家人居住在德州中部的的克薩斯州丘陵區(Texas hill country)。 你可以到她的Instragram @MsRachelHollis逛逛(這是瑞秋最愛的社群媒體),若想知道更多她的事,也歡迎你拜訪她的網站TheHollisCo.co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