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幸福、為了實現自我。
要達到如此想望,
首先要能「工作得像自己」!
☆辭職不是為了離開,而是有更好的地方要去!☆
☆終結漂流職場,開始設計專屬你的工作藍圖!☆
你是不是這樣的人:
□在職場上痛苦不開心,就會冒出離職的念頭。
□想辭職卻猶豫不決,拖了好久問題仍没解決。
□投了履歷,面試上了,就立刻爽丟離職單,換工作。
□五年前的工作煩惱和現在差不多。
◎辭職不是憑感覺;找工作不是上了就去
作者朴建鎬在求學時期努力唸書目標是成為醫師,但如願考上美國最好醫學院的他,在畢業前卻毅然決然放棄了學業,因為他發覺醫師不是他想做的工作!
那他想做什麼呢?他也不知道!
放棄後的他不得不重頭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然而就跟許多工作者一樣,知道自己不喜歡這工作,卻又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於是只能不斷轉換工作,不開心就離職;面試上了比較薪水和福利就去,過了幾個月,再邊懷疑工作適不適合自己?邊痛苦的繼續做下去。
◎工作,是「我」的延伸
如今,朴建鎬成為了性向分析專家,是各大電視媒體爭相邀請的對象,開辦了自己的網路頻道,不只找到自己理想中的職業,也開始幫助大家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成為最受上班族歡迎的職涯諮詢師。
讓他終結痛苦職場,找到理想工作的關鍵在於,在毫無目標轉換工作的過程中,他體會到:「工作,是自我的延伸」。
假如A的個性是屬於「不斷追求成長進步」類型的人,而他做的工作是必須「一再處理相同的問題」,A可能會覺得工作壓力大。所以,我們不應該強迫自己適應工作(這是工作痛苦的原因),而是找到(規劃)一個能「工作得像自己」的環境,這才是對的工作。
◎如何找到「像自己的工作」?
關鍵是找到自己的內在需求!
舉例來說:離職前總會有一段猶豫不決期,很多人甚至持續半年、一半,為什麼没有立刻走?表示這個工作其實滿足了你某部分的需求?例如:「能表達自己想法」、「在溫和的人際環境感到安全」等背後的價值觀與動機,這個需求如果没有被滿足,換什麼都不對,所以我們必須帶著這個標準找工作。同樣的我們也能從「不想上班的理由」、「過去的履歷」分析出自己從未發覺,但極其重要的內在的需求。
「換什麼工作」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我們「為什麼」想換工作?用「什麼」標準挑選下一份工作?一切,都要以我為出發,用「我的標準」來錄取下一個公司。
◎用九階段職涯課題找到隨心所欲的工作
除了內在需求外,書中提到的「九階段職涯課題」以客觀分析的方式、規劃各種問題,分成九個階段,從如何發掘自己的內在需求、診斷不想上班的原因、釐清沒有離職的原因、找出自己的核心優勢等,一一帶領讀者找到專屬個人的理想工作。
本書不只是作者成功的經驗法則,同時透過這套方法開設了職涯探索課程,幫助無數工作者找到理想的工作,顛覆過去人們對於工作不過是為了賺錢的期待。透過書中的方法,不只能設計專屬自己的工作藍圖,也可以描繪出生命藍圖,過你想要的理想人生。
【讀者大好評】
「雖然當時很痛苦,但我現在很幸福!」
「學會設計職涯藍圖後,我的人生變得完全不同了。」
「看完書後,我發現過去努力卻做不好,或是半途而廢的事,並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好,而是因為那並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學員libellasw
「如果你也想找回自己,找到工作的樂趣,這本書會是你很棒的選擇!-廣播節目主持人/鄭恩奇
「推薦給正在為工作煩惱的你,相信這本書會指引你找到職涯方向!」 -辭職學校創辦人/張修翰
職涯教練、職涯發展諮詢師/人資阿姐
企業人才培訓顧問/方植永
數位轉型顧問/李全興(老查)
心曦心理諮商所/周慕姿心理師
「精神科觀察日記」主理人/威廉
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洪澤洋
職涯規畫、生涯諮詢師/陳韋丞
知名講師、作家/莊舒涵(卡姊)
職場作家/黃大米
諮商心理師/楊嘉玲
自由作家/劉揚銘
「阿姐曾在粉絲頁提過:『你是為了好生活而工作,還是為了好工作而生活!』職涯與生涯的相互連動已愈來愈緊密,本書強調讓工作得更像自己,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同時也提出職涯藍圖的自我階段性規劃步驟,可以給職場人一份自我檢視的方式與途徑。阿姐祝福所有職場人都可以經由這些指引與方向,找到工作的樂趣以及一生的志業!
——人資阿姐
「工作最快樂的並非做你喜歡的事,而是能夠喜歡你做的事。辭職與否,不該是貿然的一時興起,透過作者朴建鎬有系統化的職涯藍圖流程,一步步的盤點剖析自身的渴望與期待,幫助你越來越靠近你的職涯北極星。」
——企業人才培訓顧問/方植永
「用理科邏輯詮釋原本該是文謅謅的經驗談,透過數據、圖表跟實例佐證,讓這本職場建言更具說服力。」
——「精神科觀察日記」主理人/威廉
「用輕鬆的口吻及生活化的案例,清楚解釋大家容易碰見的職場困境,幫助你打破職涯的刻板定義與觀念,並實際帶領你一步步走出迷茫的好書。」
——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洪澤洋
「現代人的職業生涯,除了傳統上追求的薪水和舞台以外,也越發關注內在的熱情、使命感和價值觀等心理要素。很高興看到一本以心理學作為切入點的職涯規劃書籍,畢竟,擁有意義和成就感的生活,是用『心』來感受的。」
——職涯規畫、生涯諮詢師/陳韋丞
「我辭職之後想的事情,作者都已經想過了,從「人配合工作」到「工作配合人」,化自己缺點為優點,用想過的生活回推想要的工作……,書裡各種建議都很有幫助。」
——自由作家/劉揚銘
目錄
目錄
各界推薦
作者序 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吧
第1章
為什麼換不換工作都一樣累?
二十歲的問題,到四十歲還是没解決
只花四點三個月準備離職?
換工作別亂挑
為什麼換了工作,還是不滿意?
不要規畫工作,要設計工作
以自己的標準挑選適合的工作
職場筆記_對於離職猶豫不決的原因
第2章
努力拚成績、拚履歷,卻不知道自己的興趣
英文好就要讀英文系?
十個人只有一個熱愛工作
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很奢侈?
個性傾向比能力、資歷、努力都重要
如何發掘自己的個性傾向?
「工作」和「公司」也有個性
將個性變成優勢
職場筆記_真的有適合自己的工作嗎?
第3章
不要拚命工作,而是要工作得像自己
臉書的優勢管理學
唸圖書館資訊系卻適合當祕書?
在缺點中找出優點
我適合這間公司嗎?
優勢就是和別人「不一樣」
你已經在運用優勢了
職場筆記_該選擇擅長的還是喜歡的?
第4章
工作得更像自己(一) 成自己的職涯規劃師
學習設計生活與工作
職涯規畫的標準
我每天都在做哪些事?
診斷不想上班的原因
為什麼没有立刻離職?
在平凡的履歷中發掘不平凡
尋找核心優勢
職場筆記_規畫職涯後的轉變
第5章
工作得更像自己(二) 尋找適合的工作和公司
蘋果是蘋果,橘子是橘子
跟工作合八字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公司和老闆?
確認轉職計畫
「劈腿」有時是必要的
找到指引方向的北極星
確定職涯方向後貫徹到底
朝著本質方向前進
職場筆記_不要和工作談戀愛
第6章 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幸福
讓三百六十個人都變成第一名
每天慢慢地,朝想要的方向前進
如何克服職業倦怠感?
工作,是一輩子的事
附錄_找到適合自己工作的方法
跋_就讓自己隨心所欲地去試吧
序跋
【作者序】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吧
◎文/朴建鎬
「現在這份工作好像不適合我,但離職後又不知道該找怎樣的工作,所以我來到這裡。」
每周日在辭職學校裡,總會遇到許多類似這樣的問題。有的人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幹麼;有的人找到工作後,以為一切就海闊天空,卻事與願違;有的人覺得工作很無聊;有的人就算換了工作也還是不開心;有的人沒有夢想;有的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找怎樣的工作?
在我看來,這些人其實都很認真生活,努力想把工作做好,但他們不知道什麼才是真的適合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天賦到底是什麼?拚命工作卻還是一無所獲,不知道為什麼而工作?即使全力以赴,卻依然毫無成就感,不知道目前的工作適不適合自己?進而忍不住懷疑:「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為了尋找問題的答案,他們踏進了辭職學校。
曾經,我也跟他們一樣。不過必須先說,現在的我並非擁有人人稱羨的好工作,事業也不是飛黃騰達。但我清楚知道我是誰?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在歷經長時間的自我探索後,我找到了答案。
過去,為了成為一名醫生,我拚命努力念書,後來如願考上美國醫學院中最好的大學,獲得獎學金和學費補助,前途一片光明。然而,修習醫學預科課程(pre-med)過了一、兩年後,我開始對是否要成為醫生感到迷惘。但在傳統大學教育體制下,我找不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大學二年級時,我甚至一度考慮休學。從那時起,我不再執著於追求財富和名聲,我不想成為「獨善其身」的人,希望盡可能幫助更多人,對社會有貢獻。
幾經思考後,我決定不當醫生,選擇從事健檢相關工作。大學畢業後,在第一份工作中,我學會了一些行銷基本功,便毅然決然離開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美國。回到自己的國家後,因為想要推廣健康的飲食文化,再加上也想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答案,於是我揹起了背包,展開全國寺廟之旅,四處學習寺廟料理。
我身邊的人完全無法理解我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們臉上的表情充滿困惑。在正式創業前,我到一間小公司上班,因為那間公司在做的事,正是我想做的。但公司裡的同事反應也一樣,「以你的學經歷,為什麼不去外商或大公司上班,跑來我們這裡做什麼?你該不會是老闆的親戚吧?」他們對我的學經歷感到懷疑,甚至懷疑我這個人。
其實有時我也不知道自己這樣做對不對,一天裡總有好幾次,會對自己的選擇感到懷疑。身邊的朋友和同學,畢業後紛紛踏上就業之路,在各領域中成為專家。而我不只是薪水比不上他們,就連社會上的人也不認同我做的事。我好像把自己丟進了荒蕪廢墟,一個人獨自徬徨,開拓著屬於自己的道路。
當我一邊前進時,也會一邊心想著:「這條路是對的嗎?這麼做會不會只是在浪費時間?」掙扎著到底該不該放棄?轉身回到原本的生活。
但每次一出現:「為什麼我跟別人不一樣?」、「難道只有我這樣嗎?」、「我是不是很奇怪?」類似這樣的想法時,腦海中馬上又會浮現出另一個念頭:「每個人本來就不同,自然會用不同的方式生活。」於是又開始去想:「怎樣才能工作得更像自己?活得更像自己?」
所謂工作得更像自己,並不是單純去思考自己想做怎樣的工作?想進什麼樣的公司?而是應該思考什麼樣的工作,才能讓自己獲得最大的成就感?締造出更多的成果?自己能夠在這項領域中,不斷累積經驗成為專業人才嗎?如果想要工作得更像自己,就必須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充分發揮天賦和個人特質。
為了找尋答案,我先分析自己的個性特質,再根據分析結果設計屬於自己的職涯藍圖。會這麼做,完全是為了自己,因為當時的我,需要一套體系來整理自己混亂的思緒,再透過讀心理學時學到的理論和方法,將想法具體化。也運用大學畢業前完成的企劃方案,幫身邊的好友進行職涯諮詢。之後,便開始貢獻自己的專長,幫助在職場上面臨困境的上班族,提供職涯藍圖設計方向建議。經過數十年不斷修正補充,目前運用這套流程系統,每個月舉辦職涯探索課程,聆聽上百位上班族的職場煩惱,幫助他們從工作中獲得滿足。
這是一種終生受用的技能
設計職涯藍圖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或許有些人會認為,只有正要準備就業的人,或是剛踏入社會工作不久的人,才會找不到職涯方向。但即使到了三、四十歲,甚至是快要退休的人,也一樣會對未來的職涯感到迷惘。
因此,許多人會尋求就業諮詢服務,或是為了拓展人脈,去參加各種課程。但就算真的進了人人稱羨的大公司,也還是有很多人會感到困惑,不知道工作是為了什麼?
外在工作條件再好,如果無法從工作中獲得幸福,對工作的美好幻想,很容易像泡沫一樣破滅。
本書中,我會以分析的方式,讓大家了解適合自己的工作模式,規畫出屬於自己幸福生活方程式。重新檢視過往的工作經驗,讓我們在平凡的履歷中,發現自己從未發現的天賦和個人特質,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不只是工作上的職涯藍圖,過這本書,你也可以描繪出屬於自己的生命藍圖。
有些人一開始是帶著半信半疑、自我放棄的心情來聽我的課。但在課程中,他們看見了自己的可能性,而在幾年後充滿自信地回來找我。
「雖然當時很痛苦,但我現在很幸福!」
「學會設計職涯藍圖後,我的人生變得完全不同了。」
每次聽到他們這麼說,我都很開心。也希望正在讀這本書的你,能獲得和他們一樣的收穫。
讀這本書時,希望大家能把它當成是朋友、學長,或已經離職的同事所說的話。讀完後若你短時間之內,無法運用我在書中介紹的方法或工具也無妨,但哪怕只有一次也好,日後倘若能以書中提到的觀點,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和職涯方向,相信這可能會成為你人生中的轉捩點,重新認識真正的自己,不再隨波逐流。這不只是我的故事,也是許多來找我的學員們共同的故事。
並不是讀完這本書後,就能馬上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也並非要你立刻離開不適合的公司或產業。
但這本書可以幫助你找到各種問題的答案:為什麼總是覺得工作很累想離職?離職後如果不想再重蹈覆轍,要以什麼標準來找適合自己的工作或公司?如何在平凡的履歷中,發掘自己的天賦?當家人和身邊的人不認同時,要如何說服他們?學會了這些方法,不只能為你下一份工作加分,日後當你在工作上遇到困難時,這些方法也能終生受用。
我不會直接告訴你該怎麼做,但我會帶著大家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就像星際大戰中的尤達大師一樣,在旁邊不斷拋出值得思考的問題,讓大家練習自己找答案。
我知道對於渴望立刻獲得答案的人來說,這本書或許不是你想要的,但我認為與其直接給魚吃,教大家如何釣魚更重要。
雖然我們是為了賺錢而工作,但我相信「工作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幸福。」就算錢賺得再多,如果不幸福,生活還有什麼意義呢?希望大家在汲汲營營於工作的同時,也能好好思考如何為自己帶來幸福?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內文試閱
唸圖書館資訊系卻適合當祕書?
明明很努力卻一事無成
在辭職學校中,我遇到許多不同工作者。來找我的人年齡層很廣,職業別也大不相同,從白領到藍領,各種職業階級都有。
即使是一個月每周兩小時的課程,他們還是願意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來上課。第一次見到他們時,我總會問他們:
「為什麼會想來這裡?」
通常,大部分的人會回答:「跟其他人比起來,我覺得自己好像一事無成,所以想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工作,希望找到能發揮個人優勢的工作。」
通常大家會認為所謂的「優勢」,就是自己擅長的事或優點,但如果只注重力或優點」,就看不見自己真正的優勢。
尤其年紀越輕,或是職等越低的社會新鮮人,情況更是嚴重。因為他們才剛工作沒多久,尚未培養出專業技能,和那些工作經驗豐富的前輩們比起來,當然會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好像什麼都不會。
這也跟進公司面試時,是用外在條件來評估人選的制度有關,讓大多數的人無法跳脫制式化的思考。就像前面提到的,能力其實只是一種客觀指標,是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努力得來的成果,並非天賦優勢。
那麼,所謂的優勢到底是什麼呢?
真正的優勢指的是「能讓自己創造豐碩成果的工作方式」,也就是「適合自己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這是一種個人潛力,也可以說是天賦優勢。
從工作方式中,找到個人優勢
我的第一個諮詢個案,是一名圖書資訊學系出身二十多歲的女性。通常圖書資訊學系畢業的學生,都希望未來能成為圖書館員。但她在讀大學時,並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積極參與各種公職考試,或是嘗試挑戰專案規畫,也沒有選修輔系或考證照。
每當有人問她:「妳的優點是什麼?」她都會遲疑很久,不知該如何回答。如果問她:「做什麼工作能發揮妳的優點?」她會直覺式地回答:「資料管理」。她覺得自己沒有特別的才能,也沒有其他專業領域的知識或經驗,認為本科系的工作最適合她。
然而,她最終並沒有當上圖書館員,而是成了一位秘書,但在這份工作中她也充分發揮自己的個人優勢。一個是在「圖書館上班」,另一個在「公司上班」;一個是做「管理書籍的工作」,一個是做「輔助主管處理事務的工作」,這兩份工作的性質天差地別,做出這個決定的她,究竟是如何發揮她的個人優勢呢?
事實上,她的優勢並不是本科系專業,也不是擁有圖書館員證照資格,而是在於
「擅於透過思考解決問題」。根據她的性向測驗和職涯分析結果,她做起來最有效率的工作是:「系統性蒐集資訊並進行統整分析」;她最擅長的是:「按照需求整理出對方所需的資料」。
並不是因為她是圖書資訊學系畢業,才具備這樣的「能力」。而是她原本就喜歡嘗試自己解決問題,才會有這樣「生活模式」。也因為這種個性特質,對別人來說乏味無趣的圖書資訊學系及課程,她卻覺得非常有趣。
即使現在的她成為秘書,她的優勢也依然沒變。往後無論她從事何種行業、擔任哪種工作,她的個人優勢並非履歷表上所填寫的專業領域,也並不是因為擁有某種特定知識或技能,而是她擅於系統化整理蒐集各種資訊進行分析,並能依照別人的需求提供對方需要的資料。
像她這樣了解自己強項的人,即使到了陌生領域,或是挑戰更高階任務,相信也都能善用自己的優勢創造出成果。相較之下,那些只懂得拚命累積相關知識或技能的人,一旦離開原本熟悉的領域後,反而會不知道該從何開始而感到徬徨。
不要因為能力沒有特別突出,或履歷不夠漂亮,就感到灰心喪志。也不要為了累積經歷,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工作。
不要忘了所謂的優勢,其實就是「屬於我的工作方式」。無論是哪種領域,先找出自己平常工作時,做起來最有效率,並能創造出滿意成果的工作方式後,試著把這套模式運用在各種狀況。優勢並不是侷限於某種特定用途或範圍的學歷或證照,而是不管哪種狀況,都能以屬於自己的方式,發揮工作效率,創造出最大價值。這才是真正的優勢,也是生存競爭力。
診斷不想上班的原因
為什麼不想上班呢?
每天早上不想上班的原因是什麼呢?
為什麼每天上班都不開心?
「不想上班的理由,還要問嗎?不就是在公司沒成就感,或是和主管不合。」
一般人通常會以為,自己知道對職場生活不滿意的原因,例如:善變的主管,或是公司環境讓人待不下去,但其實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答案。
不滿意,就表示尚未獲得滿足。因此,如果想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必須先知道目前不滿意的部分,是哪些需求尚未獲得滿足?
在銀行負責貸款和融資業務的金敏修先生,無時無刻都被龐大的工作量壓得喘不過氣來。每天機械式處理完上司指示的工作,拖著疲憊的身子下班回家後,就只想發呆或睡覺,他十分厭惡這樣的生活。
「工作實在太多了,再加上動不動上層就有新指令下來,壓力真的很大。」
這是他不想上班的理由。但這真的是他討厭進公司的原因嗎?職涯探索課程中,他找到了自己以下兩項內在需求:
1.喜歡整理完想法後再告訴他人
2.喜歡一切事務在控制中
以敏修先生的案例來看,他根本沒有時間去理解他所做的工作。他喜歡和同事討論對於工作的想法,然而工作時卻幾乎沒有機會和上司或同事互動,因此目前的工作完全無法滿足他的需求。
再加上,他也無法自由掌握工作優先處理順序,幾乎是工作來了就得做,事情來了就得處理,沒有掌握工作進度的自主權,因此對他來說,每天上班都很痛苦。知道理由,就能解決一半的問題
敏修一開始參與課程時,他認為銀行這個環境和核放貸款這份工作並不適合他。因此,想說既然要換工作,乾脆轉換跑道算了。
然而,當他重新檢視自己的內在需求,並針對這些需求進行職涯規畫後,他改變了轉換跑道的想法,決定繼續待在銀行業。但另找工作時,他以內在需求為準則。
最後,他列出來的職涯規畫方向是:
1.能表達自己想法和意見的工作環境
2.有充分的時間可以獨立思考、整理想法
現在敏修換到別間銀行,還是跟之前一樣負責核放貸款的工作,但工作內容的比重分配和執行方式,更符合他想要的。
他在進行職涯規畫時,發現自己一開始之所以對金融業感興趣,是因為想要學會掌握金流,想更了解金流運作模式,因此選擇進金融業工作。對喜歡事務在掌控中的敏修來說,金融業很適合他的個性。也因為這漾,原本想離開金融業的敏修,才會改變心意。
當敏修清楚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後,現在的他,也努力讓生活更貼近自己的需求。在工作閒暇之餘,他會透過閱讀和運動來整理思緒,也會在早晚找時間靜下心來學習寫作,即使不在上班時間,也一樣努力滿足自己的需求,過想要的生活。
為什麼不想上班呢?
自己對生活有哪些需求?是不是因為工作時都在重複做某件事,因此對當前的工作方式和環境不滿意?
撇除主管或公司環境這些外在因素考量,如果能了解關於自己內在的真實想法,明白內心真正不想上班的原因,問題就已經解決一半了。
試著重新檢視自己不想上班的理由吧!光是透過這樣的過程,就能找到讓職場生活痛苦不堪的元兇。不會再像之前一樣,只是茫然地說:「我好像不適合這份工作(這間公司)」,而是可以更完整具體說出:「我喜歡的工作方式是○○○(how),但現在每天做○○的工作,在○○這項工作中,無法依照我喜歡的工作方式來做,因此覺得這份工作(這間公司)不適合我。」(請參考第二六○頁,第三階段:診斷不想上班的原因)
作者資料
朴建鎬
人格特質分析專家,同時也是獲得美國蓋洛普(Gallup)認證的性向分析家。畢業於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系。曾在時尚、IT、外貿食品等公司負責企劃及行銷業務工作,目前是「創造價值」公司的創辦人。 此公司專門指導準備就業的大學生、上班族、即將退休的人員分析自我人格特質,也幫助許多知名企業如:現代、BMW、ELLE等員工改善工作和人際關係,提升團隊工作效率,並藉由發掘個性特質的方式,替想要提升自我的人,進行個人職涯諮詢。 由於此方法大受好評,因此他受邀開辦「職涯探索課程」,替想找到幸福工作的上班族解惑。此書是課程內容的集結,幫助工作者找到「更像自己的工作方式」,可說是這時代上班族的事業處方籤。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