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藝術設計 > 其他藝術
朱飾風華:林芳朱的文化珠寶與故宮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朱飾風華:林芳朱的文化珠寶與故宮

  • 作者:林芳朱
  • 出版社:布克文化
  • 出版日期:2020-01-13
  • 定價:1800元
  • 優惠價:79折 1422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7日止
  • 書虫VIP價:1422元,贈紅利71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1350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本書適用活動
感謝祭2024城邦聯合書展特價5折起!

內容簡介

卷文化 耘珠藝 冶金石 藝術為綱 國寶文化為體 以一顆自由的心 源古創今 她是林芳朱 一個致力於東方美學的文化 一件件作品都是一篇篇的史詩 陪同佩戴的人 訴說著作品背後的文化歷史 美麗故事 【各界人士的讚賞】 對她的作品,真是充滿了「驚豔」的感覺。 是何等敏銳的色感!是何等細緻的心思!是何等創新的結構! 而這一切,又是何等的自然天成! 這位藝術家擁有一雙與眾不同的慧眼, 能夠看到那深藏在許多不同材質之中的 呼應與關聯,才能設計出我們想像不到的搭配。 一如超現實主義所讚嘆的那樣 一在出人意表的邂逅裡,得到前所未有的狂喜。 ——席慕容(知名作家、詩人、畫家) 芳朱的藝術魅力正在於此:古董文物也可以變身為時尚飾品! 她把古董文物靈魂之美帶到現代民眾之家,解了收藏愛好者之渴, 還了現代時尚人的願,也在文物界人士眼前發出璀璨之光。 ——楊小東(瀋陽故宮博物院 副院長) 在珠寶種類的愛好、線材質感和顏色搭配、以及形制造型各方面的選擇, 都呈現出她在審美上的訓練和文化上的素養;也可以說 藉由作品我們便可以讀出作者的心意和技術功力。 ——陳夏生(中國結研發者 故宮博物院器物處編纂) 本書圖文並茂,作品賞心悅目,從中輕鬆了解 深奧的中華文化與設計創意,是寶飾珍品, 也是少有的文化珠寶專書,值得細細品味書中精緻吸睛的創意, 也值得珍藏其中的作品。 ——蘇一仲(企業家 收藏家) 本書,不僅讓讀者了解其創作的理念與根源,透過一件件 美麗作品的呈現與解說,更讓人感受到其中的價值與美感。 ——李永然(專業律師) 以為我是作品的設計者林芳朱,其實我是真心喜歡, 文化珠寶寓意所帶來的靈動,讓我內心既愉悅又充實。 ——郭元瑾(女企業家 收藏家) 可以感受到(芳朱女士)作品的內在美與聲音靈動, 它是個瑰寶,以生命相煉、創意相生的寶, 不要吝於給它深情、回味的留戀,那是鼓勵,也是美意。 ——趙翠慧(公益大使) 說不出的,就是喜歡愛它們(芳朱女士的作品)的源遠流長, 愛它們的詩情畫意,還有,愛那分宜古宜今。 ——戴仲燕(知名女作家、新華日報原外宣部主任) 我以為芳朱不只是一名文化珠寶設計師,她更是一名深諳 吾民吾土的審美情趣,又能將具有吾民吾土的 審美的意識與現代社會連上的美的藝術歷史家。 ——李慧(高級編輯)

目錄

自序 推薦序 「朱寶」與我的文化緣/陳夏生(中國結研發者 故宮博物院器物處編纂) 古物之美與時尚之妙/楊小東(瀋陽故宮博物院 副院長) 最新潮的古典 我的傳家寶/蘇一仲(企業家 收藏家) 遇見.預見/黃尹青(珠寶文字工作者) 實踐夢想.追求理想的藝術創作家 林芳朱/陳筱君(羲之堂總經理) 將東方的中國風珠寶帶入西方世界/李永然(專業律師) 壹、緣起,源起 文化寶飾的前世今生 我的第一塊玉 我的第一家店 我的第一本書 瓔珞珠璣 串成的吉祥美好 貳、臺北故宮的文化珠寶 故宮新藝 文化珠寶 傳家寶——乾隆的宜子孫 萬事如意,不求人——如意 故宮魚遊春水 故宮青銅年代 哲理深奧的背雲 慈禧的珠寶祕事 神祕奢華的護指——指甲套 捻珠微笑——朝珠 《延禧攻略》 三千煩惱絲,也有風情萬種時——髮飾 參、創意.工藝.詩意 極致米珠工藝 點翠工藝 想入飛飛 從故宮到羅浮宮 肆、吉祥系列 吉祥物 龍的傳人 鳳凰于飛 文人與扇子 葫蘆,福祿、護祿 祝福富貴一世的牡丹 蓮蓬,連生貴子 金玉滿堂 蟬,一鳴驚人再鳴腰纏萬貫 蝴蝶,福疊,福氣層層疊疊 伍、生活美學 歲朝清供 穿越時空看敦煌 陸、真情‧ 珍情 游於藝/趙翠慧 凝眸處,從此又添一段佳話/郭元瑾(最具古典氣質的女企業家) 驚豔/席慕蓉(知名作家、詩人、畫家) 一奩趣寶滿匣詩/戴仲燕(知名女作家、新華日報原外宣部主任) 芳朱的樣子/伊樂(高級編輯) 結藝中國藝術,思念人文美好/李慧(北京收藏家) 柒、結語 捌、附錄/歷歷朱跡

序跋

【自序】
     曾經在數百年前的宮廷寶藏,   在歲月中成為歷史,   而我就是那穿越時空宮廷珠寶的守護人,   悠遊於傳統歷史文化和工藝,   古意珠寶,摩登亮相。      西元1992年,朱飾元年,創立朱的寶飾。主修歷史,因喜愛鑽研古董文物,而踏上珠寶的設計之路,1997年,我的第一本書《瓔珞珠璣》古董首飾設計藝術專書。      菩薩身上的寶飾,化成珠寶創作的靈感。因有著美的設計與現代工藝,寓古意於新貌。      曾經是唐宋年代,穿戴於身上的寶飾,歷經千年融入尋常百姓家。時光荏苒,書中那一頁頁現代版的「瓔珞」,依然可以戴在你我身上,這就是最新潮的古典。      2008年,我與臺北故宮博物館雙品牌合作,成為故宮第一位品牌授權的博物館珠寶設計師,開啟了博物館珠寶之風。那英〈一眼千年〉作詞者梁芒在歌詞上寫著:      「一眼千年,相隔千年宛如初見,   夢見你千萬遍,只想觸摸你五官。   一眼千年,沉默也勝萬語千言,   只有你有幸能描述這光陰似箭。」      千年的戰國雲龍、青銅饕餮、乾隆的「宜子孫」印、「魚遊春水瓶」、集瓊藻的「靈芝如意」、慈禧的指甲套、碧璽珮,件件變身……,推動國寶戴上身,不是複製古物,而是再現國寶歷史傳奇。如果古文物有生命,它必有朱顏,世世代代不改,只因不同的人們而展現不同的風華,如果我熱愛文化寶飾設計的熱情不變,這赤心亦如朱顏,素質堅貞,只為呈現故宮博物館最深情、光采的一面。      不是我慧眼識英雄,   是寶物選擇了我,   穿越時空,再次融入新時代,   而這些歷史文化,   也許轉入了那個輪迴時代,   到了今天,依然繼續著這美麗的故事。   那些過往收藏的古物,   搖身一變,進入了藝術殿堂,   而我也在一件件的故物中,   看到了這世間的滄海桑田。      2019年再次出書,記錄了我近30年,收藏古物,創業,國際拍賣,從故宮到羅浮宮國際的展演,也把我從結藝、串珠、金工、專利米珠工藝不同的「歷歷朱跡」作品,摘錄於書中。      感謝這次鼓勵幫忙我整理出書的多位好友,更希望此書能分享給喜歡我作品的人,及愛好文化歷史創意藝術愛好的朋友。

延伸內容

【推薦序一】朱寶與我的文化緣
◎文/陳夏生(中國結研發者 故宮博物院器物處編纂)      寶石的定義:美觀、耐用、稀有      民國七十三年(1984),故宮器物處珍玩科為籌畫七十五年(1986)的「清代服飾特展」時,由於展品上有些寶石無法確認,故宮遂派筆者去臺灣大學地質研究所進修黃春江教授所開的「寶石學」課程。談到寶石的定義,開宗明義設定在至少要合乎「美觀、耐用、稀有」三項基本條件。      文化內涵才是珠寶的生命      然而,人們對於美的欣賞和物的希罕度,往往會隨時間和地域等因素而改變;至於耐用,除了硬度,還牽涉到寶石的晶系、韌性等因素。若依此一定義規範,則故宮收藏的珠寶飾物,諸多似都未能列入寶石之林,然而它們的的確確是具有價值的珠寶文物;究其原因,它們是經過前人雙手處理過的飾物,具有特殊的裝飾藝術風格,包括製作技法的特色和文物形制的意涵等等;也就是說,當把珠寶材質製作成為飾物之時,已經注入了時代文化的內涵。因此我認為,飾品文化內涵,才是一件有生命珠寶飾物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結緣故宮文化珠寶      林芳朱女士邀我為她即將付梓的《朱飾風華:林芳朱的文化珠寶與故宮》一書寫點文字,她一再強調自己與珠寶裝飾藝術的結緣,最初是因受我研發的中國繩結─中國結的影響。而後她設計飾品的特色與形制,許多又與我策展的「清代服飾」和「吉祥如意」兩個特展中的展品有關;再加上於民國101年(2012)故宮與卡地亞(Cartier)將各自收藏的珠寶飾物,在故宮合辦「皇家風尚:清代宮廷與西方貴族珠寶特展」(Royal Style:Qing Dynasty and Western Court Jewellery)期間,林女士曾設計一批兼具清宮和西方皇家風格的珠寶飾物在故宮展售,當時筆者則由故宮配合這個展覽出版了《溯古話今談故宮珠寶》一書;由於這種種的因緣際會,便引發我靜心觀研林芳朱女士歷年來在珠寶飾物創作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成就。      中國結的延展作品      觀賞林女士早期的作品集《瓔珞珠璣》(1992~1996),發現林女士這個時期的珠寶飾物,都是利用各種線材直接或編綰中國結將各類珠寶串聯成佩掛的項飾;難能可貴的是她能充分掌握住中國結兼具縛綁的實用機能及輔助增添裝飾珠寶的效果。她這一階段的作品,應是屬於她個人完全自由的創作,並且是由她自己動手編綰完成整件作品。因此在珠寶種類的愛好、線材質感和顏色搭配、以及形制造型各方面的選擇,都呈現出她在審美上的訓練和文化上的素養;也可以說藉由作品我們便可以讀出作者的心意和技術功力。      「以一顆自由的心開始,玩一種毫無設限的遊戲。」這是她的座右銘。除了使用線材編結的技巧,她也逐漸進入運用金工技法來拓展創作的空間;這從她「新古典」(1990~2009) 作品集中的作品看來,利用金工鑲嵌完成珠寶設計的構想,已經取代了她以往的繩結設計創作方式;而且她也從寶石飾品的製作者,步入了更遼闊的珠寶設計領域。      「朱的寶飾」是林女士於二十世紀末創立並且打響了珠寶飾物的品牌;她並在2008年起與故宮進行雙品牌合作,成為故宮第一位品牌授權的設計師;也因此讓作品設計的主題出現了故宮藏品的特殊形制,例如朝珠、手串、如意等等。而且故宮書畫和銅瓷玉器藏品上的字畫和紋飾,也都成了她珠寶飾物創作裡的元素,然後再用現代金工技法來完成她融入古代文化養分的各種設計構思的飾品。      林芳朱女士在學生時代就開始採用不需設備和較少花費的繩結操練,來完成自己構思的飾物;個人以為這是她能夠擁有今天的成就,當時就已跨出正確而務實的第一步。繩結藝術類同書法,講究的是線條與結構之美,並培養心境的寧靜和思考的習慣與工作的耐力;現在她又有了家人和工作團隊的協助,相信必定前途無量。      最後個人謹以曾從事博物館工作和繩結的研發者身分,期望林女士或能有部分作品能跨越目前專注佩戴飾品的框限,繼續奔馳創作更璀璨的「朱的寶飾」,而讓「朱的寶藝」永傳於世。   
【推薦序二】古物之美與時尚之妙
◎文/楊小東(瀋陽故宮博物院 副院長)      2012年,我跟隨瀋陽故宮博物院「清末溥儀皇帝珠寶收藏以及清末婉容皇后大婚時所佩戴的文物」赴臺北故宮舉辦《皇家風尚─清代宮廷與西方貴族珠寶特展》的時候,巧遇林芳朱女士。當時得知早在二十多年前,她就開始在臺北故宮裡探索各類文物,以求得珠寶設計的靈感了,真叫我禁不住在心裡感歎:這是一位多麼聰慧的才女!      也許我們都曾經想過,如果沒有傳統,我們就看不清當下。如果沒有傳統,我們也不知道自己的過去與未來。如果沒有傳統,我們就分辨不清善惡美醜,什麼時尚,什麼藝術,什麼奢侈都無從談起。      如果心中沒有傳統,思想裡就會沒有敬畏,在這種時候,人會變得很愚昧,會不知所向。表現在行為上,就可能無所顧及,表現在工藝美術設計上就可能為所欲為而海闊天空。而林芳朱卻不同,她是有所顧及的,她是有所思想的,她是有所嚮往的。      在我們中國人的觀念裡,歷史是一面巨大的鏡子,對鏡以正衣冠,讀史以知興替。如果說讀史可以明辨是非,那麼讀物則可以明確事理。在中國的歷史長河裡,在那些經歷了數千年的日久沉澱,數不清有多少歷代古人所留下的文物中,讓我們認識了自己,確認了自己的由來與存在,使我們自然而然接受了由祖先傳承下來的思想意識,確信帶有中華傳統文化色彩的精神寄託。那麼,帶著極深極深民族審美的造型,有著極濃極濃宮廷色彩的圖案一定會給珠寶設計以極佳極美的靈感。      我知道,無論是北京故宮,還是臺北故宮,或者是瀋陽故宮,分別收藏著數百萬計的、數十萬計的精美文物,件件藏品,材美工良。有講不盡的故事,說不完的歷史。無論這些故宮博物院的管理者如何努力用功,每年的文物展出量,也只占藏品總量的百分之零點幾,也就是說大部分文物仍難以為世人展示,更談不上仔細欣賞和認真琢磨啦。即使我在瀋陽故宮工作多年,與那些文物雖近在咫尺,卻也不能想見就見。      怎樣才能使人們充分瞭解自己的歷史,怎樣才能讓觀眾親身感悟到文物的文化、藝術價值,始終是博物館人所面臨的一大課題。      正像芳朱在自己的書中所說,「我特別鍾情於中國的古文化藝術,我的設計也不離這個思維範疇。三千年的沉澱,讓中國文化這個精神礦山變得無比璀璨和富饒,它是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之源。」芳朱的藝術魅力正在於此:古董文物也可以變身為時尚飾品,這樣的奇思妙想竟然一經面世便引發了眾收藏愛好者的共鳴,也收穫了很多業內朋友的讚譽。她把古董文物靈魂之美帶到現代民眾之家,解了收藏愛好者之渴,還了現代時尚人的願,也在文物界人士眼前發出璀璨之光。      當年,在我眼前一亮的當屬那套「極致米珠」系列作品, 因為這個創意正是來自臺北故宮珍藏的文物「銀鑲珠寶靈芝如意」,其中「米珠鳳凰」的造型靈感來自于貴妃的「夏朝冠」上的鳳凰。      巧手芳朱將世界上最小的米粒珍珠設計製作出皇室珠寶的風範,帶有中國骨董珠寶的質感,藉著古風之韻,呈現時尚之趣。      我欣賞芳朱細緻入微的工作態度,她把中國傳統元素與她精湛的技法相傳承,美妙展現出來的是藝術的穿越。她對每一件設計作品都能做到融合傳統概念,挖掘最合理的現代工藝技術,從設計構思到選材加工,考慮了每一個最小的細節,她甚至仔細關注每一粒1毫米大小米珠的色澤和皮光。      可以想像,「極致米珠」系列作品之所以成為將臺北故宮典藏的皇室珠寶轉化成時尚珠寶配飾的典型樣板的真實原因。      而利用這個系列作品極為獨特複雜的工藝,竟然成功運用於更廣闊的寶石材料中,芳朱將清代皇室常用於祈天的青金石磨成最小,設計製作出「五蝴臨門」為代表的特色珠寶。我們不難確認,林芳朱的設計真正喚醒了古物的生機,傳承了民族文化,卻不是機械複製,的確完美表達出現代中華民族珠寶該有的模樣。      現在,芳朱有機會敞開心扉,毫無保留把自己多年積累下來的設計思想寫成文章,編在本書裡,能讓更多珠寶愛好者透過她細膩的文字,感受她古代與現代藝術相融,產生精美絕倫的作品,帶給你的視覺與心靈享受。相信當讀者信手翻開本書,一定會大有收穫。那麼就請翻過此頁,快去感受來自芳朱靈感穿越帶來的美好吧。   
【推薦序三】遇見.預見
◎文/黃尹青(珠寶文字工作者)      從事珠寶設計,有人是從寶石預見珠寶;林芳朱不是,她多數是從一件骨董物件預見它在今時的珠寶樣貌。      她主導了這些古董物件的前世今生。      一只日本明治年代的古董髮梳,成為鍊墜的一部分;一對清宮廷的指甲套,成為一條項鍊;一個明清時代的雕花鏤空盒,成為一個可以置入香料的鍊墜。      最初她用編結,那是手工藝的時代,我是在那時候認識她的。她就是用雙手慢慢去改變它們的命運和功能。多年後,她委請專業的師傅用西方珠寶的金工安置它們。後來繼續演進,她結合西方的金工和東方裝飾工藝去烘托它們。      古董物件遇到她,來到她手中,搖身成為珠寶。這樣一段歷程,林芳朱透露的心思是,她的最愛其實就是這些物件。獨賞太可惜,她希望大家能看到它們,所以改變它們的功能,讓它們可以隨身,跟著佩帶者到處走。這樣的想法和作法,彰顯了珠寶最可貴的意義,珠寶可以隨身,可以用來裝飾身體,還可以用來炫耀。炫耀富貴、炫耀品味、還有炫耀情感。      因為珍愛,所以為古董物件變身的最高原則是不可破壞,她始終保留著它們完整的形態。它們的故事,也成了一件珠寶最讓人容易發出「哇」這聲讚嘆的原因。不必為它們編故事,它們是自帶故事的珠寶,而且是穿越情節。      對物件懂得夠深,必然會看到他人未見的美好和可能。重要的是,喜歡,就會知道如何善待它們,不但懂得表現它們的最美,更擅長發掘它們的特殊性,成就的作品,往往讓人看了不禁在心裡鼓掌,且久久難忘。      古董物件多數是可遇不可求。她遇見來自過去的它們,預見它們的未來。它們能被像芳朱這樣的知者盡心對待,最終有令人讚嘆的呈現,若是有知,應該會覺得無比幸福吧!   
【推薦序四】實踐夢想.追求理想的藝術創作家 林芳朱
◎文/陳筱君(羲之堂總經理)      很開心終於迎來林芳朱新的作品集出版,並請我為她寫序。      我可能不是最有資格的人,也不是以珠寶專業人士的身分為她做評介,但是我們有難得的因緣,讓我跨界和朱的寶飾合作共事過幾次展覽,也看到了她在每一個階段不同的歷練與成長。今天有機會以老友的身分,為她援筆作序,以表達衷心的期許與祝福。      不可諱言芳朱歷史系的背景,對她從事珠寶設計的創意發想有著源源不絕的素材,讓她可以更得心應手的挖掘作品背後的故事,並賦予作品更深刻的內涵與詮釋。她很清楚自己的優勢及競爭力,在於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可以轉化成為作品的元素,她在這方面始終別具手眼,匠心獨具。      現在的世代,個性化已成為一種主流。很多時候我喜歡佩戴芳朱的「古意珠寶」,她的中國風珠寶設計,加上一些時尚的元素,把老東西變成「最新潮的古典」極具特色。也由於我的工作領域是中國書畫,更能心領神會芳朱那種以傳統元素做為設計創作來源的巧思。我儼然成為她的最佳代言人,參加一些聚會場合,常有朋友覺得驚豔:「妳戴的珠寶好特別,在哪裡買的,是誰的作品?」佩戴珠寶有的時候也是自己個人品味的象徵,連送禮也能從吉祥美好的寓意,凸顯出雋永的文化意涵。好物雖無聲,細品就可從用心的設計、精湛的工藝中體會。芳朱在引領文化珠寶的風潮上,是極具代表性的典範人物!      基於我們之間的合作情誼,更能夠近距離接觸看到芳朱最真實的一面。她給我的感覺是永遠有天馬行空充滿創意的點子,並從創作中產生活力的人。她的先生君則敏銳細膩擅用金工設計,在執行設計上,彼此有充分的互補性;縱使有意見相左的時候,對玩創意的人來說,這種碰撞衝突產生的火花,是磨合必經的過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工技術層面的開發研究,已申請獨家專利的極致米珠工藝,堪稱為「朱的寶飾」最具文化創意產值的實踐成果。      走進芳朱的工作室,像是打開百寶箱一樣,觸目可見琳瑯滿目各異其趣的材質,其中有好多玉片、鑲嵌件、珠子、碧璽、珊瑚、翡翠、蜜蠟、琥珀等等,令人目不暇給。有時候設計就需要有一顆自由的心,才能夠獨具慧眼,從不同的材質之中找尋到靈感。      芳朱與眾不同的創意,常常讓人有出人意表的驚喜!古意又摩登,展現設計師的獨具一格的珠寶創意,讓人有「獨一無二」尊貴的感覺!      芳朱是個追夢的人,從最初創業踏入專職設計師之門,「興趣也許是一門好生意!」發展到今天,理想抱負、工作熱情依舊滿滿,但是她的世界已經變得大不同了!芳朱是有前瞻性眼光的,從2008 年與臺北故宮進行雙品牌合作,成為臺北故宮第一位品牌授權的博物館珠寶設計師,這可以 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捩點,是機遇也是挑戰。在此一階段「朱的寶飾」也藉由故宮文物之美,引用其中的文化典故與寓意,透過創意落實故宮「Old is New」的文創價值,找到創新的表現方式,讓文化成為生活時尚。      許多人都稱她為「博物館珠寶設計師」,可謂實至名歸。2018年6月欣見芳朱受邀在「法國羅浮宮」裝置藝術博物館展出,並獲得歐洲藝評專刊的報導,這是非常罕見的臺灣珠寶文化能在法國巴黎羅浮宮綻放光芒,我認為這就是她長期所建立的品牌價值。現在芳朱的珠寶設計作品常被當作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名片,她用作品來訴說故事,引領人們進入這迷人的中國歷史。      從故宮到羅浮宮,可以想見光榮的背後要承擔多少的付出和努力!看著芳朱一路追夢,追求理想,一步一腳印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相信和她作品一起成長的朋友們,看到她現階段的藝術成就,也會感到與有榮焉!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對這麼不忘初心、有理想性而且不斷精進的人,成功是必然的結果!      2019年芳朱再次新書發表,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這本書記了她近30年的「歷歷朱跡」,也訴說著文化寶飾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品牌的故事和經驗的傳承與分享,值得大家細細品讀。      珠寶可以隨身,可以用來裝飾身體,還可以用來炫耀。炫耀富貴、炫耀品味、還有炫耀情感。   
【推薦序五】將東方的中國風珠寶帶入西方世界
◎文/李永然(專業律師)      本書作者林芳朱女士與我相識於臺北市美好人生協會(簡稱美生會);「美生會」是由目前擔任和億生活集團執行長的蘇嬉螢女士等人所創立,並由其擔任創會會長,和泰興業蘇一仲董事長則為創會理事長,現今由我擔任第四屆理事長,在這個著重於分享與成長的美好園地裡,有著許多來自社會上各個領域有理想、有熱情的精英分子。我初次見到林芳朱女士便感到她氣質不凡、深具文化涵養,認識之後才了解她是一位知名的文化珠寶設計師,不僅擁有自己的品牌,也是故宮第一位品牌授權的博物館珠寶設計師,作品更登上「羅浮宮」展出,是非常優秀傑出的藝術家。然而工作如此忙碌的她對於美生會的各項活動,確仍十分支持且積極參與,後來她也加入了臺北市忠美扶輪社,熱心社會公益,就如同她所設計的珠寶一般,具有著真善美的人格特質。      林芳朱女士曾在1997年出版過第一本圖書《瓔珞珠璣:古董首飾設計的藝術》,我對「瓔珞」一詞甚感熟悉,主要是佛教《大寶積經》中曾提及:「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瓔珞」即為名貴的珠寶,是菩薩身上的寶飾,此書在於介紹古董首飾設計的藝術,將蘊涵古意的珠寶結合現代的工藝與設計,不僅可欣賞首飾設計之美,更藉此傳達出中華文化中「吉祥文化」,寓意著人生的幸福圓滿。      如今即將出版的《朱飾風華:林芳朱的文化珠寶與故宮》一書,則是林芳朱女士將其如何與文化寶飾結緣,走上珠寶設計之路,包括所接觸的第一塊玉、經營的第一家店及出版的第一本書;後來與故宮雙品牌合作,成為第一位與故宮合作的珠寶品牌設計師;再於2018年應「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之邀,以藝術創作家身分,至「羅浮宮」展演,將東方的中國風珠寶帶入了西方世界,驚豔了歐洲藝術界,這些豐富的人生經歷在本書中都有完整的介紹。      由於林芳朱女士主修歷史,對於古董文物的欣賞,她運用自己在史學方面的涵養而有其獨特的眼光,本書除了講述人生經歷外,更介紹了其許多創作理念,她堅持創意必須融合「藝術」與「文化」,因此從她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傳承,歷史的軌跡的展現,「新舊交替」、「傳統與創新並存」。在欣賞過她參考藏傳佛教經典所設計的作品「故宮白玉十相自在鍊墜」後,更能感受到「宗教」與「藝術」結合的創意無限,將十相自在與和田白玉兩      相融合,內含趨吉避凶、圓滿吉祥的寓意,著實令人感動不已。      林芳朱女士出版的《朱飾風華:文化珠寶設計師林芳朱與故宮》一書,不僅讓讀者了解其創作的理念與根源,透過一件件美麗作品的呈現與解說,更讓人感受到其中的價值與美感。這些年來,世界各處都充斥著暴戾、貪婪之氣,林芳朱女士的設計結合了宗教、文化與藝術,就像一股清流,洗滌了人世間心靈的污穢,感謝她讓我有機會先睹為快,也能讓讀者們有機會接受美的洗禮。      閱讀林芳朱女士的新書,就像跟著她走進了藝術的殿堂,《朱飾風華:林芳朱的文化珠寶與故宮》我很榮幸為其寫序,也願所有讀者與我一樣,能深深感受其中的幸福圓滿。

作者資料

林芳朱

「林芳朱Lin Fang Chu」暨「朱的寶飾Chullery」品牌總監。 大學主修歷史,熱愛中華藝術與文化,收藏獨有所好、不起眼的古董老件,跨領域的興趣,養成了她一顆「自由的心」。大學畢業後便投入珠寶設計,提出「博物館珠寶」的理念,讓古代皇室珠寶化身成現代生活中的一部分,創下業界先例。 歷史的薰陶,讓她著迷於千年文化中各式豐美的元素,多元的涵養,養成她獨特的美學觀點,一頭栽進東方珠寶藝術的復興之路,緣始於她血液中那股身為華人,擁有豐碩文化資產的驕傲,希冀將歷朝歷代的瑰麗精華,以現代視覺觀點,運用各色寶玉石,重新詮釋演繹為珠寶藝術,再次喚醒大眾對於中華藝術與文化的珍愛。 喜歡林女士的珠寶設計者遍及兩岸政商與藝文界,從前監察院 長錢復夫人田玲玲、頂新集團總裁魏應州夫人張綠雲、瀋陽故宮副院長楊小東女士、台中市文化局長葉樹姍都是喜好穿戴者。2005年,駐北京各國使節夫人並佩戴其珠寶走秀,2012年朱的寶飾受邀參與國立故宮博物院 、瀋陽故宮及Cartier共同舉辦的皇家風尚展,顯見博物館珠寶的理念廣受各界肯定。 1992 成立「朱的寶飾」 1997 出版《瓔珞珠璣 : 古董首飾設計藝術》 1998 作品登上香港蘇富比拍賣會 2004 作品榮獲上海美術工藝禮品設計賽一等獎 2008 開始與臺北故宮博物院雙品牌合作,成為第一位品牌授權珠寶設計師 2009 臺北故宮作品宜子孫推動開放銀聯卡 2011 朱的寶飾被納入文創教科書 2012 受邀於臺北故宮「皇家風尚─清代宮廷與西方貴族珠寶」特展,專區展售 2012 5月於中國保利美術館春拍,拍出前10名佳績/北京保利春拍/北京瀚海春拍 2014 赴日本參加東京博物館「神品至寶展」 2018 受邀巴黎羅浮宮裝置藝術博物館展/義大利卡薩雷斯博物館展覽

基本資料

作者:林芳朱 出版社:布克文化 書系:布克生活 出版日期:2020-01-13 ISBN:9789865405311 城邦書號:1BG114 規格:平裝 / 全彩 / 160頁 / 19cm×26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