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經濟/趨勢 > 趨勢
激進市場:戰勝不平等、經濟停滯與政治動盪的全新市場設計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法學、經濟學,與科技技術的革命性交會◄ 以市場機制促進公共利益,21世紀最深刻的民主與經濟思考 ★《經濟學人》年度最佳商業與經濟選書 ★本書作者入選全球彭博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臺灣版特別收錄 ⇨ 作者為每章撰寫全新引言,並另著後記。 ⇨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以太坊創辦人維塔利克、虛擬實境先驅藍尼爾 專文導讀。 ⇨ 每章新增延伸閱讀,為臺灣讀者提供在地啟示。 許多人把今日的經濟不平等、 停滯和政治動盪都怪罪於自由市場。 那麼,要解決這些問題,辦法就是壓制市場,對嗎? 本書反其道而行—— 大膽倡議人人受惠的市場運作新方法! ►當前全球政治經濟的3大危機 本書作者格倫.韋爾與艾瑞克.波斯納,分別為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以及芝加哥大學法學教授,他們指出當前全球,正面臨3大政治經濟危機: (1)富裕國家的不平等現象急速惡化,流向藍領階級的收入占比下降。 (2)經濟成長率與生產力急速下降,造成就業人口數下降,不平等與停滯雙雙打擊全球經濟,當前經濟政策似乎都難以奏效。 (3)民主政體在應對國內與國際衝突時左支右絀,導致民粹領導人與政策變得突出,威脅著得來不易的社會進步,造成自由秩序的威脅。 面對當前危機,本書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積極擴展市場」!從更積極、根本(激進)的角度切入,運用以賽局理論為基礎的「機制設計」,藉由釋放資產流動性、突破集體決策困境,以及處理人力資源分布不均等等問題,達到由真正自由、競爭與開放的市場。 本書回顧自19世紀以來由亞當.斯密、康多瑟、邊沁、彌爾、亨利.喬治、瓦爾拉斯與碧雅翠.韋伯等自封為「激進份子」的經濟學家,這些經濟學家激發了美國進步運動乃至於孫文的國民革命。儘管這些思想在冷戰時期被忽略了,但諾貝爾獎得主威廉.維克里等人依然持續研究自由、開放和競爭市場的改革力量。在《激進市場》這本書中,作者除了復興了激進傳統,更展示了這些傳統能如何解決自由秩序的危機。 ►激進市場與臺灣經驗 本書提案對臺灣讀者而言別具意義,其中部分概念曾影響臺灣的民主治理思維,某些做法甚至曾在臺灣實行過。以第1章「財產權就是獨占權」所提到的「共同所有權自評稅制」為例,其實就是孫文所提出「平均地權」的延伸。而第2章「激進民主制度」的「平方投票法」,則是解決一人一票下,沒有辦法真正反應群體偏好差異的傳統制度,進而讓公共議題的討論更有品質。臺灣總統盃黑客松自2019年開始,便使用平方投票法票選出晉級隊伍;這套方法適用於各種集體決策,將投票的質化差異凸顯出來。第5章「數據及勞務」的概念,更是與合作社、互助社等行之有年的傳統類似。 本書不只是理論,更有實踐。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指出,臺灣經驗給世界的啟示,在於我們在生活中實地去試驗,讓這些理論變成現實可用的工具,而這本書更是可以幫助臺灣讀者回過頭思考更細緻的理論層面。 本書作者之一的格倫.韋爾為了推廣《激進市場》中的提案,創立了非營利組織RadicalxChange(RxC),持續研究如何運用這些機制設計,解決目前市場和政府都無法處理的資源分配問題。正如微軟執行長納德拉所言,本書探討如何結合科技和市場的力量,創造更平等的社會。 名人推薦 唐 鳳|行政院政務委員、RadicalxChange理事 維塔利克(Vitalik Buterin)|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藍尼爾(Jaron Lanier)|虛擬實境先驅 梁智程|以太坊研究員 黃雅信 | RadicalxChange Taipei社群發起人 ——專文導讀 葛如鈞(寶博士)|臺北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Chungsang Tom Lam 林仲生|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 ——各章延伸導讀 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顏擇雅|暢銷書《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作者 朱楚文|知名財經主持人、作家 尚.提洛爾 Jean Tirole|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S. Rogoff)|IMF前首席經濟學家、《現金的詛咒》作者 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微軟執行長 安德魯.哈爾丹(Andrew G. Haldane)|英格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莎.努斯鮑姆(Martha C. Nussbaum)|芝加哥大學法學教授 班科.米蘭諾維奇(Branko Milanovic)|前世界銀行資深經濟學家 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作者 戴安.柯爾(Diane Coyle)|英國財政部顧問 ——聯合推薦 《激進市場》不只提供了一批嶄新的工具,書中這些看似激進的提案,更像是傳統大同思想中「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與「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的全新活化。我由衷希望本書能創造更多思辨和討論,讓「二十一世紀的古典價值」,成為「大同世界」新的篇章。 ——唐鳳|行政院政務委員、RadicalxChange理事 韋爾和波斯納的《激進市場》在許多方面,都令我想起諾貝爾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的《宏觀市場》,兩者都以扎實的理論基礎,配合最狂野的想像,試圖在左派的目標與右派的工具之間,構思出最大膽的政策建議,迫使所有人重新思索世界制度的構成。 ——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這本書以另一視角探討我們習以為常的自由市場隱含的矛盾,並一針見血直搗問題癥結,讀完發人深省,且能顛覆舊有思考。 ——朱楚文|知名財經主持人、作家 激進市場的思想格局宏大,提議果敢大膽,全都本於一個一貫的主題:維持競爭以及徵詢分散化資訊的必要性,而正是因為這些重點被忽視,才造成了計劃經濟的亡逝。本書的提案無論你是否信服,其分析的深度和原創性,都會瓦解你對你的世界觀的信心。 ——尚.提洛爾(Jean Tirole)|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本書或許是自傅利曼以來對於民主與市場最具雄心的重新思考。本書對實驗的企圖心和意願,為近年來經濟學界所罕見,令我敬佩。本書或許有助於開啟一支新的政治經濟學流派。 ——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S. Rogoff)|《現金的詛咒》作者 本書描繪了要是社會在「反獨占規則」下運作,會是什麼樣貌。這個社會賽局所涉及的利害關係,少有其他能敵,也因此本書的重要性,也鮮有其他能出其右。 ——安德魯.哈爾丹(Andrew G. Haldane)|英格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我一向在追尋如何結合科技和市場的力量、創造更平等的社會。本書作者探索了其中顯然相互矛盾的層面。 ——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微軟執行長 在這個艱困時代,移民引發的焦慮、全球貧富不均與公共文化的凝聚力量日益加深,許多人把市場導向的解決方案斥為無血無淚、菁英主義的思維。本書兩位作者提出以市場為基礎的大膽新觀念,具有提升平等和互惠的力量。 ——瑪莎.努斯鮑姆(Martha C. Nussbaum)|芝加哥大學法學教授 本書是過去幾年間出版的社會科學書籍中,最讓人興奮的著作之一。極具原創力,思維脈絡連貫,思想有說服力。 ——班科.米蘭諾維奇(Branko Milanovic)|前世界銀行資深經濟學家 本書提出的制度有深厚的潛能──簡單、公平、累進稅,以及更有動能的經濟。開發新基礎設施、興建新房屋、買鄰居的花園、舖設單軌鐵路或飛機跑道,都會變得更容易。 ——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作者 這是自由市場,只不過不是我們所知道的那個。 ——戴安.柯爾(Diane Coyle)|英國財政部顧問

目錄

導讀一 激進市場,以進大同/唐鳳 導讀二 激進、改變,與區塊鏈/梁智程&黃雅信 導讀三 數位理想主義者的挑戰/維塔利克&藍尼爾 前 言 信拍賣者,得自由 序 論 自由秩序的危機 第1章 財產權就是獨占權 ——透過部分共同所有權,創造使用權的競爭市場  資本主義與自由 VS. 資本主義與獨占?  中央計劃制度,企業計劃制度  沒有財產權的市場  社會主義的靈魂之爭  設計完全競爭  自己的價格自己定──繳稅也是  言歸正傳  一種稅解決各種問題  公共租賃的最適化  真正的市場經濟  最適禪與公正聯邦 ►臺灣版:延伸閱讀|在地啟示 第2章 激進民主制度 ——共同生活的妥協市場  民主的起源  民主制度的崛起與限制  激進派民主  平方投票法  QV的商業應用  平方投票制的民主  合理折衷的激進市場 ►臺灣版:延伸閱讀|在地啟示 第3章 團結全世界勞工 ——重建有利於勞工的國際平衡新秩序  自由貿易的起源  在移民還不重要之時  全球化  移民的迫切性  為何不擴張現有移民?  拍賣簽證?  簽證的民主化  VIP會有用嗎? ►臺灣版:延伸閱讀|在地啟示 第4章 肢解八腳大章魚 ——企業控制權的激進市場  千面獨占者  無頭的頭足類動物  省事的資本主義  指數化有什麼問題?  競爭的重建  與我們的政策提案相呼應的法律  賣方獨占之外 ►臺灣版:延伸閱讀|在地啟示 第5章 數據即勞務 ——為個人對數位經濟的貢獻評估價值  「數據勞務」的興起  「思考」機器的工廠  賽蓮女妖  有待琢磨的鑽石  科技封建制度  湯姆刷籬笆故事(數位版)  勞工的奮鬥  一毛錢買你的想法  數據勞務的激進市場 ►臺灣版:延伸閱讀|在地啟示 結 論 自由放任開啟的世界 尾 聲 後市場時代? 後 記 謝 辭

序跋

【前言】信拍賣者,得自由
本書作者的其中一人在里約熱內盧的夏日之旅,為本書的寫作埋下種子。里約是全世界最富自然之美的城市。綠意盎然的熱帶丘巒,一路綿延到小島如星羅棋布的明亮藍色海灣,景觀舉世無雙。然而,就在同樣的這些山丘上,布滿了污穢不堪、偷工減料的貧民窟,沒有衛生設備,也沒有交通運輸。 在經濟上,巴西是西半球最為貧富不均的國家。儘管它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全國大部分財富卻為少數幾個家族所把持,有10% 的巴西人生活在全球貧窮線以下。前任總統迪爾瑪.瓦娜.羅塞夫(Dilma Vana Rousseff)因為濫權遭到彈劾而停職,她的前任盧拉.達.席爾瓦(Lula da Silva)因為貪腐成為階下囚,而貪腐調查人員現在正緊盯著支持度只剩個位數的現任領導人米歇爾.特梅爾(Michel Temer)。在本書付梓之時,他恐怕也會鋃鐺入獄(注:2019年3月,特梅爾涉貪被捕)。這個國家的生活水準已經長期停滯。創業是罕見的稀缺品。 天堂為何隕落?它要如何才能充分實現它所蘊藏的潛能?這是一個熟悉的辯論。 ◎左派見解:政府應該對富人課稅,為窮人提供居所、醫療照護和工作。 ◎右派見解:沒錯,然後我們就會落得像委內瑞拉、辛巴威一樣的下場。政府應該讓國有企業私有化、強制執行財產權、降低稅賦,並放寛規範。讓經濟發展,貧富不均的問題就會自己解決。 ◎專家政治中間派見解:我們需要一個由接受過國際訓練的專家審慎規範的經濟、經過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測試而目標明確的干預措施,以及保護人權的政治改革。 貧富差距正在加劇的富裕國家人民,都可以在巴西身上看到自己國家的影子。在富裕國家,經濟也處於停滯,政治衝突和貪腐方興未艾。長久以來,世人都相信,像巴西一樣的「開發中」國家終究會變成像美國一樣的「已開發」國家,但是這個信念現在正被放在顯微鏡下審視,而大家開始懷疑,事情是否正朝著反向發展。與此同時,改革的標準處方卻已經長達半個世紀不曾更改:增加稅賦與所得重分配;強化市場與私有化;或是提升治理和專家知識。 在里約,這些處方顯然已陳腐過時。貧窮、嚴密而集中的土地控制權以及政治衝突之間的關聯似乎密不可分。以財富重分配減緩貧富不均,進展有限。以財產權的改善促進發展,成效仍然不彰。貧民窟的居民盤踞著原本可以規畫為公園、自然保護區或現代住家的土地。能夠讓貧民窟居民過著像樣的生活、使用公共服務的市中心土地,被富人所獨占,但富人卻又因為太害怕犯罪行為而無福享用。財富集中在少數人的掌控之中,衍生了貧富不均,似乎也腐化了政治,限制了商業活動: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以創設企業的容易度來看,巴西是排名墊底10%的國家。 里約需要的是以下這問題的解答:沒有更好的方法嗎?這座城市逃不掉貧富差距、停滯和社會衝突嗎?今日的里約,會是未來的紐約、倫敦和東京,只是少了森巴的歡樂和海灘嗎? ►拍賣:激進市場 我們抱持的前提是,市場是籌劃社會的最佳機制(而且在中期仍然是如此)。儘管我們的社會理應透過競爭市場來架構,但是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市場目前若非獨占,就是完全不存在;我們可以創造一個真正競爭、開放而自由的市場,藉此大幅減緩不平等、促進繁榮,消弭那些存在於意識型態和社群、撕裂我們社會的裂痕。 一如右派人士,我們認為市場必須強化、拓展和淨化。然而,我們看到右派思想有個致命缺陷:對於創造市場繁榮所必需的社會變革,右派的眼光不但膽怯保守,也缺乏想像力。許多右派人士支持市場基本主義(market fundamentalism):他們認為它是已經從經濟理論和歷史經驗得到驗證的意識型態。事實上,這種想法不過是一種懷舊的忠誠,嚮往著那個存在於十九世紀盎格魯-薩克遜世界的理想化市場。〔我們用「資本主義」(capitalism)一詞指稱這種歷史上的理想化市場。根據這種思想,政府的角色是致力於私有財產的保護與契約的強制執行。〕我們以「市場激進主義」(market radicalism)對照「市場基本主義」:市場激進主義是我們從根本去理解、重新架構並改良市場的努力方向。 我們與左派人士的理念相通之處在於,我們也認為現存的社會籌劃會造成不公平的貧富差距,並削弱集體行動。但是,左派思想的缺點是它仰賴政府官僚菁英的裁量權以解決社會弊病。這些在左派的想像裡樂善好施、意識型態中立、有志於公益的菁英們,有時候其實專斷、貪腐、無能,或是不受大眾信任(或者說,無論實情如何,這就是大眾的認知)。我們相信激進主義是市場內在的本質,為了善用它,我們必須分散權力,同時激發集體行動。 我們所看到的「激進市場」(radical markets),是讓市場分配的基本原則得以充分發揮作用的制度安排;而那些原則包括:以競爭規範的自由交易,以及開放所有人參與,來者不拒。拍賣(auction)是最典型的激進市場。因為拍賣的規則就是參與者彼此競標,拍賣的物品最後會落到最想要它的人手中─只不過,出價的差異所反映的可能是財富、也可能是渴望程度的差異。 除了遺產清算、藝術品和募款會,大部分人都沒有想過,拍賣也能出現在其他領域,可是在遠離大庭廣眾之處,大家又都會在網路上從事拍賣活動。我們接下來就要闡釋,讓拍賣傳遍社會各個角落,如何拯救里約─還有全世界。 (完整精彩內容,請見《激進市場》)

內文試閱

第1章 財產權就是獨占權 想像一下有這麼一個世界:所有重要的私人財富(每座工廠、每項專利,或每塊土地)都持續以公平的價格拍賣,而大部分的財產價值都會用做社會紅利,平均分給所有的公民。你可能會忍不住相信,這樣一個極度市場導向的世界將會由富人主宰,但事實上大部分的私人財富都會變成社會財富,並由所有人均分。由於資產大部分的價值都歸於公眾,(部分)擁有每一項資產的成本就會變得更低,讓資產的控制權民主化,使得每個人都有成家或立業的新機會。同時,由於每一項資產都有一個價格,諸如高鐵等大規模專案的開發也會更加容易,因為負隅頑抗者將再也無法把持路權。 我們所提出的財產新制度能夠讓這樣的世界成真,我們稱之「共同所有權自評稅制」(Common Ownership Self-Assessed Tax,COST)。每個公民、尤其是公司,都要自己評估他們所擁有資產的價值,再以這些價值的大約7%計算應付的稅額,而且只要有人願意用這個自評價格購買資產,他們就必須售出。這項稅賦所徵得的稅收足以削減其他資本稅,例如遺產稅、公司稅、資本利得稅、財產稅等等,以大幅降低所得稅,並支付大部分的公共債務,同時能做為一筆高額社會紅利的資金來源(以美國的四口之家而言,大約是20,000美元),或是融通重大公共基礎設施。同時,與大部分稅賦的不同之處在於,COST其實能讓經濟成長5%。 「生產財富的能力在十九世紀大幅增長。蒸汽動力與電力、機械化、專精分工以及新商業手法大幅增進了勞工的權力⋯⋯確實,這些新權力能從基礎提升社會,讓最貧窮的人不再為生活物質需求憂慮⋯⋯然而,我們現在卻必須面對一個不爭的事實。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怨聲載道⋯⋯勞工淪落至出於不得已的無所事事;資本虛擲浪費⋯⋯我們最積重難返的貧窮、為了爭生存最艱苦的奮鬥、最嚴重的強迫失業在哪裡?唉,就在物質最進步之處⋯⋯貧窮與進步的這層關聯,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疑問。」 亨利.喬治的憂慮引起愈來愈多社會主義評論家同聲迴響。他們也認同亞當.斯密的效率目標,但是對於私有財產制能否達成這個目標,卻心存懷疑。 猶記十九世紀的英國,許多人從繼承得到土地,卻不投資或出售他們的土地,而是消極怠惰地向佃農收取地租。即使早期改革者成功地撤銷許多封建制度對財產的限制,地主通常拒絕出售手中的土地給那些想把土地用於更有生產力用途的人(不然就是開價高得離譜),因而阻礙了工業化。貴族階層疏於關注他們的財產,他們比較喜愛把時間花在上流社會或政治界。許多關於這個時期的描述,焦點都放在貴族的社交生活;吃重的貴族財產管理工作,鮮少得到關注,或是說鮮少得到貴族的關注。即使真的出售財產的貴族,也是把得到的錢揮霍在珍.奧斯汀的小說所描述的奢靡逸樂,而不是投資於新事業。 照料土地的工作落在農奴、奴隸和佃農身上。即使是這些人當中最幸運的佃農,也沒有什麼理由投資土地,因為投資的成果可能會被怠惰的地主所侵占。於是,農人任土地衰敗,產出貧脊。隨著人口成長、生產力增加,貴族也跟著哄抬地租,阻礙了進一步的發展,佃農人數變得更少。土地閒置荒廢,城市的成長也受到妨礙。 富人什麼都不做也有報酬可拿。需要土地的窮人必須支付一大筆錢才能取得土地,不然就得挨餓。評論家把這些境況斥為悖謬,在小說與非小說作品裡把富人描繪成寄生蟲〔有時候真的就是名副其實的寄生蟲,一如史杜克(Bram Stoker)筆下《德古拉》(Drucula)裡的吸血鬼〕。 評論家所指出的問題,我們稱之為獨占問題(一如當時許多評論家也如此指稱),雖然我們對這個名詞的運用範圍,比現今常見的略為廣泛,原因我們會在稍後討論。我們通常認為獨占者是一個人或一家企業,某項財貨全部都為他們所持有,因此他們可以藉由扣留部分供給,以索取高於正常市場水準的價格。然而,地主也可以視為獨占者,因為土地通常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質和地點。 在想要解決獨占問題的一幫經濟學家裡,我們已在前文見過的亨利.喬治,提出了或許堪稱是最著名的構想。他主張,要實踐共同所有權,一個比國有制「更簡練、更容易、更平和的方法」,就是「以課稅徵收地租,做為公眾之用」。 亨利.喬治的提案很快就抓住大眾的想像。原名「地主遊戲」(The Landlord’s Game)的桌遊「大富翁」〔名稱正是「獨占」(Monopoly)〕,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桌遊。它在1904 年問世, 設計者是伊莉莎白. 梅奇(Elizabeth Magie),遊戲目的是教育大眾,以理解亨利.喬治所提出的觀念。根據我們現在熟悉的遊戲規則,每個玩家都要設法獨占財產,讓其他玩家破產、退出遊戲。不過,原版遊戲(可以在eBay的Folkopoly Press 賣場買得到)的規則不同:地租要課稅(但是地上的房屋不用)以融通公共工程,讓玩家可以自由使用公用事業和鐵路,並在玩家通過現在叫做「Go」的那一格時發送社會紅利,以擴增薪酬。在這些規則下,遊戲不可能出現單一玩家稱霸的局面,確保所有玩家都能開發自己的財產,所有玩家都受益。 1933 年,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估計,喬治.亨利的《進步與貧困》一書的流傳之廣,幾乎勝過其他所有政治經濟著作的總和。許多知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是喬治主義的信徒,包括貴族出身的邱吉爾、激進的進步主義教育思想家然而,喬治主義有一些嚴重的缺陷。因為稅賦徵收了建物腳下土地的全部價值,也剝奪了持有者投資、甚至照顧土地的誘因。這是投資無效率的問題。 第2章 激進民主制 想像一下,我們可以在公共領域公開透明地打造一個世界,讓政治上的少數群體可以用選票來保護他們最珍視的利益,不必仰賴法官的一念之間,或是就敏感議題妥協。對於自己並不關心或不太清楚的議題,如果公民能夠拿自己對這些議題的影響力,去交換對自己最看重議題的影響力,投票過程就有助於在公民之間創造合理的妥協。少數群體可以挾握壓倒性的票數,否決那些威脅要迫害他們的民粹政治人物,多數公民也可以選擇哪位候選人來代表國家的最佳方向。公部門以及各種由投票統理的組織(從企業到住房合作社),都能讓決策有效率地達成利害關係人的最佳整體利益。 我們提出「平方投票法」(Quadratic Voting,QV)這套新制度,建立一種真正激進的民主體制。每個公民每年都會分配到數量相同的「發言權積分」,可以在各式各樣的集體決策中行使投票權,從學校董事會的選舉到國際組織會員的公投都包括在內。只要手中有足夠的積分額度,每個公民都可以就任何議題或候選人、按自己的心意選擇投下多少贊成票或反對票。關鍵在於,動用積分數是票數的平方值。 現代民主的創建者打造了新的政治秩序,但是他們對於自己的作為感到不安。無力保護少數群體的權利、多數暴力、劣質候選人悖謬的勝利、重複運用多數決原則建立獨裁專制,以及忽視有識之士觀點的傾向:這些在在都反映出民主無法考量到人民需求與利益的強度,以及某些投票者優越的智慧和專業。要把資源分配給需求與利益較強的人,要獎勵那些顯現特殊能力或見解的人,還有更好的方法,那就是市場。 政治關乎創造影響遍及整體人口或龐大群體的「財貨」,經濟學家稱之為「公共財」或「集體財」,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在傳統市場裡交換的「私有財」,由個人消費。公共財的例子包括乾淨的空氣、軍事國防和公共衛生。私有財目前是透過市場分配。公共財無法適用於標準的市場,或至少不會產生好結果。一如傳奇經濟學家、諾貝爾奬得主薩繆爾遜(Paul Samuelson)在他1954 年的論文〈公共支出的純理論〉(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所解釋的,標準市場的設計,是為了把私有財分配給那些對它們評價最高的人。這點在拍賣中最清楚不過:出價最高者理應是對拍賣品評價最高的人,整體來說,價格制度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權式拍賣。 然而,公共財的邏輯從根本上就不同:公共財不是要分配給那個給予最高評價的單一個人,公共財的整體水準必須取決於社會所有成員的總財貨最大化。為了讓這類公共財的集體決策為「最多數人帶來最高福祉」,一如邊沁所建議的,每個公民的聲音都必須被聽到,聲量與該財貨對該公民的重要性成比例。標準的市場無法實現這點,因為在價格機制下,市場永遠只會聽見最重視該財貨而願意出最高價者的聲音。 ▍平方投票法 2007年,我們當中一人自里約之旅歸來後(一如我們在前言的記述),就對土地整合問題很感興趣。地主在決定是否接受開發者的提議時,要如何投票,才不會讓少數幾個真正想要留在家園的地主處於不利?他在思考這個問題時,偶然在2009年遇到一個解決辦法,讓維克里-克拉克-葛羅弗斯的思想有機會應用於實際的投票。 要明白它怎麼運作,我們可以回到本章開始的例子。假設日本定期就重要議題舉行公投,像是槍枝管制或移民改革。每個公民每年都有一筆「發言權積分」額度,他可以當年就用於公投,或是存起來,未來再用,就像健太郎的做法。投票人可以動用他的發言權積分額度轉換成選票,只要積分餘額限度內,他愛轉換多少就可以轉換多少,不過,選票的平方數就是它的發言權積分成本(也就是說,發言權積分的平方根就是它能換得的選票數)。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稱這套制度為「平方投票法」。1張票要花1個發言權積分,從現在開始,我們以「1」表示。4可以讓你換到2票(4的平方根是2),9可以換到3票,依此類推。此外,平方根(square root)的運算符號稱為「根號」(radical,root 的另一個同義詞),正是名副其實的「激進」(基進)。這是民主的激進市場,只不過在這個市場裡的財貨是公共財,而不是私有財。如果同意票數超過反對票數,公投案就通過。 這套制度能讓大眾的選票反映他們偏好的強度。在目前制度下,一個人其實只能表示三種意見,那就是「贊成」、「反對」、「無所謂」,而我們現在可以矯正這個重大缺陷。現在,我們也可能實現兩件重要的事:第一,熱血的少數可以用選票勝過冷淡的多數;第二,投票的結果應該能讓整體群體的福祉最大化,而不是讓一個次群體的福祉以犧牲他人為代價而達成最大化。 (完整精彩內容,請見《激進市場》)

延伸內容

【導讀一】激進市場,以進大同:二十一世紀的古典價值
◎文/唐鳳(行政院政務委員、RadicalxChange理事) 兩年前,格倫・韋爾(Glen Weyl)和艾瑞克・波斯納(Eric Posner)合著出版《激進市場》(Radical Markets,編注:Radical可譯為「基進」〔根基+積極進取〕,故也可稱「基進市場」),引發廣泛討論和迴響。格倫和艾瑞克認為,面對公共事務,人們往往各持己見、不願分享只有自己知道的資訊。如果能透過精心設計的市場機制,促使更多人願意公開表達真正的想法,社會就能共同找出更妥善的解方。 基於「透過市場機制促進公共利益」的想法,他們選擇了五個不同領域的社會問題,並透過機制設計,設計出五種提案。如今,這本書推出正體中文版,我認為對於臺灣讀者來說,確實別具意義。 ►以拍賣制促進資產流動 為什麼別具意義呢?以第一章的「共同所有權自評稅制」(Common Ownership Self-Assessed Tax,COST)來說,具體做法是讓民眾自行標定資產的價格,但每年必須付一定比例的稅。一旦有人願意照價收買,資產的持有者則不能拒絕。 這無疑是臺灣人再熟悉不過的做法,因為這就是孫文所提出「平均地權」的延伸。平均地權的概念,是讓每個持有的人,自己評估這塊土地因為社區的共同開發而增加了多少價值,每年把自己評定的土地價值公布出來。 如果價值估計得過高,就要付比較高的稅,也就是照價徵稅;而如果估計的價值低於實際的合理價值,政府就可以用估值買走,則是照價徵收。 不過,這套做法只能由政府決定要不要照價收購,如果政府沒有動作,土地的價值就沒有著落。COST則調整成,開放任何人都能按照所報的價格購買,也就是變成「拍賣制」。透過固定稅收和市場機制,讓持有人願意揭露資產的真實價值,可以促進資產的充份運用,同時防止囤積。 ►新型態民主治理 另一個在臺灣運行過的機制,則是第二章所談的「平方投票法」(Quadratic Voting,QV)。QV的設計初衷,源自於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多數決,很容易形成棄保等策略性投票,無法揭露個人的真實偏好;而一人一票的設計,往往也無法有效反映意見的強度。 「投票越集中就必須付出越多點數」的QV制度,讓每一票的邊際效用剛好等於邊際成本。選民為了不浪費成本,便更有動機根據自己實際的偏好投票,進而讓公共議題的討論更有品質。 以臺灣的總統盃黑客松為例(Hackathon,編注:程式設計馬拉松),二○一九年開始,我們都是運用QV進行提案票選。每位參與者各獲得九十九點,想對某個提案投一票只要一點,投兩票需要四點,三票需要九點;換言之,每個人付出的點數是票數的平方。 在總統盃黑客松的投票過程中,我們觀察到,縱使參與者會自行配票,但因為點數有限,加上灌票成本非常高,所以不會讓票數過度集中,因此避免極化的結果。 在臺灣之外,另一個值得讀者了解的例子,是二○一九年科羅拉多州的眾議院採用QV來表決預算分配,創下了新型態民主治理的里程碑。採用QV的好處是,每個議員都較能接受這樣的結果,因為每個議員都傾向於分散投好幾個不同的預算案,即使其中只有一、兩個通過,自己也有促成的貢獻。 而在我看來,臺灣經驗給世界的啟示,在於我們在生活中實地試驗,讓這些理論變成現實可用的工具。無論是同學會、管委會,到企業、政府部門,只要出現新的組織或專案,我們就可以運用、甚至進化這些參與機制。 舉例來說,格倫為了推廣這些方法,創立了非營利組織RadicalxChange(RxC),我也受邀擔任理事。在我們每一季召開的理事會中,便是以QV進行議案表決。每一個理事都有一百個投票點數,而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議案,每個人都可以針對議案投同意或是反對,沒有用掉的點數可以折舊後累積到下一季。這樣不僅確保通過的提案符合理事們的真實意願,也能促成更好的討論品質。 讓生產結果和財富被所有人好好運用,而不是私人藏為己用的觀念,就是《禮運大同篇》中所說:「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每個人運用自己的所有,對公共議題給予實質的回饋和貢獻,更體現了「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的精神。 對臺灣人來說,這些做法非但不算激進,更是早已存在於社會之中的古典價值。因此,我由衷希望正體中文版的出版,能創造更多思辨和討論,讓「二十一世紀的古典價值」,成為「大同世界」新的篇章。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自由與平等,《激進市場》全都要
◎文/鍾涵瀞(八旗文化主編)   《激進市場》的兩位作者: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格倫・韋爾(E. Glen Weyl)、芝加哥大學法學教授艾瑞克・波斯納(Eric A. Posner)想解決的,的確是我們都經常聽到,卻都還未得到解方的問題:貧富不均、失業率攀升與生產力下降,以及民主政治危機。以上問題的矛頭,都指向資本主義世界的迷亂,及其結構性問題。   如果我們不想放棄市場經濟,我們該如何補救呢?但「補救」是否只能緩解當前之急,無法根治呢?政府是否應當介入?又該介入多深,才不置於損害自由市場的彈性與發展?還是,自由市場事實上早已不自由,經濟發展只是數字遊戲?   兩位作者在書中針對當前政經局勢的困境,提出五大激進提案。這些提案企圖從根本上改變社會的許多慣例與特徵(這也就是為什麼,本書的「激進」(radical),同時也能理解為「基進」的原因),但為什麼這樣的根本變革是必要的,進入創新未知的市場機制中,不是比維持當前相對穩定的機制更危險嗎?   本書作者承認,的確如此,但他們也認為,富裕國家正處於根本的危機時刻,現行的市場機制威脅著我們當前價值觀與制度的合法性與穩定性。《激進市場》從根本著手,這本書告訴我們,其實,我們的市場不夠「市場」。我們在無意間容許資產被買方壟斷;我們對集體決策的不效率抱持阿Q心態;我們以為嘴裡批評民粹卻又縱容民粹。   這本書的根本觀點,就是促進市場「自由」的競爭,與此同時精準掌握集體決策的意見強度,以求「平等」。同時追求自由與平等,可行嗎?《激進市場》從機制設計出發,企圖用市場本身的力量去監管市場。讀起來雖然有些燒腦,甚至會因為意識形態被挑弄而惱怒,但正是因為如此,才能撇開經濟政治的左右派之爭,跳脫意識形態,正如胡適所說:「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作者資料

格倫.韋爾(E. Glen Weyl)

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耶魯大學法學院與經濟學系資深訪問研究學者。曾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史隆商學院研究員。他秉持19世紀政治經濟學的精神,從各種領域擷取洞見,如經濟學、法律、電腦科學與哲學等,交織出實用構想,以積極而根本的方式擴大市場交易的範疇。他雙管齊下,同時從理論與實務上追求這些構想,撰寫學術論文、為公眾著述、與政策制定者交流,並創業以實踐研究。

艾瑞克.波斯納(Eric Posner)

芝加哥大學法學教授、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與美國法律協會會員。有著作十餘種。

基本資料

作者:格倫.韋爾(E. Glen Weyl)艾瑞克.波斯納(Eric Posner) 譯者:周宜芳 出版社:八旗文化 書系:近未來 出版日期:2020-04-29 ISBN:9789865524074 城邦書號:A1390194 規格:軟精裝 / 單色 / 44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