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宗教 > 佛教
我,為什麼成為現在的我:達賴喇嘛談生命的緣起及意義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我,為什麼成為現在的我:達賴喇嘛談生命的緣起及意義

  • 作者:達賴喇嘛(Dalai Lama)
  •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 出版日期:2022-10-11
  • 定價:360元
  • 優惠價:79折 284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284元,贈紅利14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69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橡樹林全書系74折起!

內容簡介

達賴喇嘛長銷20年經典著作 前世積累的各種因, 成為今生必須面對的果; 此生,又該生起哪些因緣, 讓我們超脫這無數的輪迴。 我們從何而來?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在今生未知的道路上,又該何去何從? 縱貫人生的種種問題,答案都在佛教著名的〈六道輪迴圖〉中 生命的開始,從因緣而起。達賴喇嘛以〈六道輪迴圖〉簡明地講述流轉生死的十二因緣,依序包含「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到最後「老死」,從過去、現在、未來,歷經十二個階段。 最初的無明代表我們過去生的愚癡、煩惱,無明導致行為的產生,行的結果就成為我們投胎這一生的主要因緣,並在往後形成一連串緣起,彼此互為因果,使輪迴流轉不息。了解連結前世今生的各種因緣,使我們更清楚現在的我是如何形成,領悟出自己在輪轉生死中的位置。一旦明白自己的處境,我們也能更理解他人,從而發起慈悲心,產生利他的思想。 書中亦收錄達賴喇嘛對信眾提出問題的回答,說明佛教緣起在日常生活起作用的方式,也探討生命中所遭遇的許多難題: 一定要完全不執著於兒女私情,才能培養出內心的寧靜? 不理會怒氣,藏在心底較好?還是讓它發洩出來,直接面對較好? 有個七歲的小孩得了腦癌,可以怎樣建議他的父母? 當診知腹中胎兒肢體有嚴重肢體殘障時,墮胎是否可行? 對於臨終者,我們應該怎麼幫助他?我們應該跟他們說什麼?

目錄

來自逆境的教誨/理查.吉爾 續 論 輪迴的道路/傑弗瑞.霍普金斯 六道輪迴圖——佛教的人生觀和宇宙關 十二緣起——生命受困的因果 因緣所生法——達賴喇嘛在倫敦的開示 第一章 佛教的世界觀 見解與行為——未來幸福決定者 問答錄 第二章 被無明迫使的生命 苦從何來——受苦的因緣業力 探究無明——超越痛苦的第一步 假名緣起——暫存的意義組合 問答錄 第三章 道的不同層次 探討心識——培養健全心識的基礎 根絕煩惱——以三種非暴力修行循序漸進 問答錄 第四章 利他的益處 智慧與功德——滅除息氣的武器 六度——修行田地中的養料 問答錄 第五章 慈悲與智慧的結合 密咒——快速有效的禪觀 無上瑜伽部——由身調心成就佛身 密續本尊——水中映月應化身 四種觀見——藏傳佛教四教的看法 身心融合——成就無上利他體用境界 辭彙表 參考書目

內文試閱

第四章 利他的益處 智慧與功德—滅除習氣的武器 戒、定、慧三學固然能破除煩惱,但還必須能夠去除煩惱所種下的習氣才行,問題是這非常不容易。習氣必須根除的原因是,這些煩惱會障礙我們對於事相的直接認知。這就是為什麼阿羅漢雖然已經能夠脫離輪迴生死,心量卻還沒有辦法完全擴展的緣故,所以成道的路上他們還只走了一半。 問題是如何滅除這些習氣。真正的武器還是一樣:能洞悉空性的智慧,但是要能克服習氣,另外還需要有功德的強大支撐力。要能不斷累積功德就得具備有不平常的利他心態。到目前為止,我們最主要關心的就只有一個人,那就是自己。在利他的修行裡,我們所關心的則是所有眾生。 眾生無量無邊,所以當我們的心識所關心的是這一切無量無邊的眾生,我們藉由行善所累積的功德也就會同樣無量無邊。所以為了自己而求皈依三寶和為了眾生而求皈依,其所得功德會有巨大的差異。 還有,到目前為止,我們希望從生死輪迴中解脫的目的一直都是為了自己,都還是為了能消滅自己的痛苦;但要是我們以利他為動機,那麼我們的目標就會是無上的成就,也就是佛道。成就佛道不但煩惱障礙消滅了,連障礙本覺自性的習氣也都能夠一併根除。所以,就算是從目的來看,以利他出發、求取無上覺悟的人,他的力量都會更為強大,所累積的功德也會更為殊勝。 利他—人類心靈珍貴的力量 一顆利他的心彌足珍貴。讓人驚喜的是,人類的心靈竟有能力培養出這樣的心量,因為要利他必須先能忘了自己,看待別人如同看待自己一樣重要,這真的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有人對我們好,我們會很高興;同樣地,如果我們對別人好,別人也一樣會很高興。我想要是有了這樣子的心量,就算是輪迴生死也會和涅槃沒有兩樣。這才是快樂的真正泉源,不光就長期來說是這樣,當下也是這樣。如果你有過一絲絲這樣的經驗,它就能幫助你得到心靈的寧靜和內心的力量。它能招致最好的經驗,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打下最良好的根基。它是良師,是益友,也是護法;它是真正的好東西。 我們曾就心靈培養的哲學架構做過討論,結論讓我們相信培養出這般美麗的心靈是可能的。偉大的印度班智達們提出兩種培養利他心胸的技巧:第一種是藉由七項精要因果的教導(七因果口訣)來培養;另一種是藉由他我的平等化與角色互換而達成。下面就是前者所謂的七項教導(在那之前還必須先修眾生平等的心):㈠看待一切眾生為朋友(知母);㈡憶念他們的仁慈(念思);㈢發心回報(報恩);㈣發慈愛心(慈);㈤發大悲心(悲);㈥發大願心度濟一切眾生(增上意樂);㈦以希望利益他人為初衷,發願覺悟(菩提心)。 為了發起利他的大心,以眾生利益為考量發願成佛,就必須要先能發宏願以眾生福祉為己任。為了能發宏願,又必須先能發起慈悲心,不忍心見到眾生忍受外在環境所帶來的苦,或是內心遭受癡欲所迫害的苦。這樣子,我們希望眾生得到解說的願力便是打從內心深處發出。這是因為除非我們是被內心深處的慈悲心所感發,否則想要救度眾生離苦得樂的大宏誓願根本無從發起。 怨親平等—慈悲心的開展 從我們自己的經驗裡能夠很清楚地知道,對於我們覺得有魅力的人或是我們喜歡的、覺得相處融洽的人,比較容易生起慈悲心。所以在生起慈悲心之前,我們需要一些技巧讓眾生看起來能夠討我們歡心。這技巧就是,用看待自己最親密親友的方式看待一切眾生,不管這最親密的親友是母親或父親,親戚或他人。 要能夠以這個方式看待一切眾生,就必須先要能夠用平等心來看待眾心。在這裡,運用你的想像力會很有幫助。你就想像在面前有一個朋友、一個敵人和一個你全然漠不關心的人,也就是一個「中性」人。然後檢視你自己的感覺,看看哪一個人你會非常喜歡,哪一個人你又敬而遠之。你當然會覺得朋友格外親切;而對於你的敵人,不要說是敬而遠之,有時候你甚至會覺得生氣或討厭;至於對中性人你一無所感。你必須要探究這種狀況的原因。第一個人是你最要好的朋友;問題是從佛法的觀點來看,雖然他今天看起來像是個朋友的樣子,可是這並不恆久,因為經過無始以來不斷的生死輪轉,在過去某一生中他還可能是你最為痛恨的敵人。同樣地,另外一位的所作所為雖然現在看來像是個敵人,你也根本沒有辦法確定他是不是在過去某一生中曾經是你最親愛的朋友。未來也是一樣,沒有理由敵人就永遠都是敵人,朋友就永遠都是朋友,是敵是友甚至連這一生都還不一定能夠確定。今天的朋友或許過不了幾天關係就變了。 這點可以從我們的生活經驗中獲得證實;在政治界尤其是這樣:今天的盟友,下一刻鐘可能就成了你最可怕的敵人!生命的基本結構就是這麼充滿了不確定性;有時成功、有時失敗,卻總是不斷地在改變、改變、改變。所以我們對於朋友和敵人的既有情感完全是個錯誤,沒有理由相信這些關係永遠不變;傻瓜才這麼相信,不是嗎?這麼去想就會逐漸幫助你培養出平常心。 接下來我們應該考慮的是,既然我們的敵人過去生中曾經是、未來生中早晚也會是我們的朋友,為什麼不乾脆把三個人統統當作自己的朋友豈不是更好?你也可以斟酌看看表達憎恨對你有什麼好處?會有什麼後果?答案再明顯不過了。但如果你能對這些人慈悲相待,自然會有好結果。從這點我們也可以看出,為什麼對於上述三類人我們應該要用相同的慈悲心對待。 拿這份慈悲心擴展到你的鄰居身上:一個一個來,先從街的這邊開始,再擴大到街的另外一邊。接著再擴展到整個國家,然後整個大陸,接下來這世界上所有的人們,最後擴及到無邊無界的一切眾生。這就是修行七項精要因果教導的方法。 培養利他心胸的另外一種方法稱等觀自我與自他相換。現在我們應該來檢視哪一邊比較重要:是我自己還是他人?作個選擇吧,沒有其他選項,就只有這兩項。誰比較重要?你還是他人?他人的人數比你大多了:你只有一個人,他人卻是無窮無盡。很明顯地,不管是你或是他人都不想受苦,都想要幸福,而兩方面也確實都有權利去追求幸福克服痛苦,因為雙方都是眾生。 我要的幸福? 如果我們問:「為什麼我有權利幸福?」最終的原因會是:「因為我要幸福。」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原因。我們會覺得有個我存在,這感覺很自然也有點道理, 我們就是因為有著這個我所以想要幸福。光憑這一點就足夠支持我們具備追求幸福的權利;這是人類的權利,也是眾生的權利。現在如果我們擁有克服苦痛的權利,其他的眾生自然也有相同的權利。而且,所有眾生基本上也都天生具足著克服苦痛的能力。唯一的區別是,我只有一個,而其他人卻是絕大多數。所以結論很明白:就算是只有一個小小問題、一點小小苦痛發生在其他眾生身上,它的範圍也會是無邊無盡;但如果是發生在自己身上,那麼會影響到的就只有一個人。當我們用這種方法把其他人也同樣視為眾生,這個自己就似乎沒有那麼重要了。 讓我來說明禪修時我們是怎麼做到這一點。底下是我自己的作法,但是我常向別人提到這方法。想像在你面前有一邊是你原本自私的自己,而在另一邊則是一群窮苦的人們。你在中間當作那個中性人、那個第三者。然後判斷看看哪一邊比較重要:你應該加入自私、愚蠢、自以為中心的這個人這邊呢?還是選擇那些窮苦無助的人們?只要有副人類的心腸,都自然會被吸引到窮苦的這一邊。 這類的禪修有助於培養出利他的心胸;你會慢慢瞭解到自私是多麼糟糕的行為。在這一刻以前,你的行為就是這樣,但你現在終於能夠瞭解你以前有多麼糟糕。沒有人會願意當個壞人,要是有人說:「你是個壞人」我們會很生氣。如果我們真的不想當壞人,那麼這個選擇權就操控在自己的手裡。如果我們訓練自己行為端正,我們就會變成好人。除了自己,沒有其他人能決定我們是好是壞,沒有任何人有那種權利。 家庭、國家以及整個世界的和平,最終的源頭就在於利他的心胸,也就是大悲心和慈愛心,觀想這個事實對於培養利他心也有非常大的幫助。盡量觀照這些技巧能讓我們產生信心、願力和決心,用這樣的決心每天、每月、每年不斷地嘗試、嘗試、再嘗試,就能改善我們自己。憑著利他的動機,每一件事情都能教我們累積功德—這就是美德無遠弗屆的力量。 問答錄 問:懷孕時,心識是混合於發育中的身蘊?還是在出生不久前才進入肉體? 答:有種說法是在受孕的時候心識就已經進入胎體。殺害某人有兩種意思:殺害某個人,或是殺害在成形過程當中的人。後者所謂的成形過程就是指從受孕一直到出生的這段時間。 問:當我們診知腹中胎兒有嚴重的肢體殘缺時,墮胎是否恰當? 答:有些時候如果胎兒肢體殘缺非常嚴重,未來必須承受巨大痛苦,這時墮胎是可以允許的。不過就原則上來說,墮胎涉及到殺生的問題,所以並不應該。最主要的考量應該是動機。 問:如果一個女人明明知道不該殺生卻又選擇墮胎,她的果報會是什麼? 答:有種說法是如果不是情非得已,明知故犯的後果會更為嚴重。 問:我們當中有些人曾經墮過胎但是現在已經開始修持佛法,對於她們您有什麼建議? 答:當錯誤已經造成,知道錯後,可以︵在真實的或想像中的聖者前面︶揭露懺悔,發心未來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可以減輕惡業的力量。 問:在西方,吸毒、酗酒成癮的問題愈來愈嚴重。您有什麼建議可以讓上癮的人幫助自己,或是能讓他身旁周遭的人幫助他? 答:吸毒的時候,我們的心智受到平常以外的另一層幻覺影響。我們當然不需要雙重幻覺,我們需要的是解決根本困境的方法。瞭解輪迴的本質和修行利他主義應該會有幫助。 問:可不可以請您談談安樂死?安樂死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停止治療;另一種是施予特定藥物,讓生命在短短數分鐘之內就結束。 答:這同樣也有例外的狀況,但是基本上還是讓病人自然死亡最好。我們的經歷都源自於我們過去所造的業因,所以必須要能夠隨順果報。我們先要盡可能地避免痛苦,如果問題還是無法解決,我們就必須要把苦痛看作是過去所造業因的必然後果。 問:聖座,您之前曾經說過有一個微妙的心識像是流水一般從一生延續到下一生,但是在成就解脫後,這條心識的接續流體在死時是什麼情況?它還會繼續延續下去嗎? 答:最微妙的心識層次會延續到成佛,成佛之後依然延續,永不消滅。 問:我們有許多人生活得很愉快,所以無法想像為什麼要厭離生活,也因為這樣佛教有些教義看起來似乎過於壓抑。您可以給些意見嗎? 答:從佛法的角度來看,這是因為不瞭解痛苦由許多不同層次造成。如果你是真的快樂,那就沒有問題。 問:沒有造物主的觀念,對於我們佛教徒和其他宗教教徒一起修行會造成哪一種程度的影響? 答:眾生的習性和興趣有很大程度的不同,所以造物主的理論總會適用於某些眾生,對他們有幫助,所以你也無須操心要和這些眾生共修。有相當多相信有造物主的人們已經達到無私的境界,這就證明了因材施教的好處。當我們看到他們的成就,對於其他宗教的敬意就會油然生起。 問:我曾經讀過佛法無我的教義,通常被譯成「無靈魂」(no soul)。之前您談到貫穿生生世世最微妙的心識連續體是業力的承受體。這和基督教的靈魂觀念有什麼不同?先不談論輪迴的問題,因為正統基督徒並不接受這種說法。 答:我不是很清楚基督徒對於靈魂的定義。從古印度開始就有些教義系統主張有一個恆常、統一而獨立的我,梵文稱作「atman」,但佛教沒有這樣的主張。 問:我要如何才能克服從小到大對於兇惡、敵對態度的恐懼? 答:培養珍惜他人勝過珍惜自己的態度會慢慢有些幫助,但是得花上一些時間。還有,如果這樣的念頭經常讓你不舒服,最好試試看別去想它。 問:對於不相信因果或輪迴的佛教徒,您有什麼樣的看法? 答: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一般來說,我們說一個人是不是佛教徒取決於他是否認定佛、法、僧三寶為皈依處。不過也會有人雖然皈依了三寶,對於較為複雜的問題,像是過去生、未來生、果報等並沒有多加思索。另一方面,有些西方人比較會思考這些問題,卻無法馬上接受三寶而抱持懷疑的態度,但對於佛、法、僧還是有著高度的評價。我們可以說,後者就是即將成為佛教徒的人。還有,雖然佛法並不主張有一個恆常、統一而獨立的我,有些佛教徒可能也沒辦法立刻就能接受這樣子無我的想法。 問:和自己同住著的人們,如配偶、家人等等不作修行,怎麼可能修行佛法? 答:佛法修行是個人的事;像是讀經等修行不一定要和大家一起作。 問:對於一個有份工作但是想完成藏傳佛教修行的平凡西方人,您有什麼建議?如果他也無法出家或是參加為期三年的閉關的話? 答:大家應該留在社會裡,做原有的工作,然後一方面貢獻社會,一方面在內心裡作分析、修行。在日常生活裡,你應該去上班,工作,然後回家。如果能犧牲一些深夜的娛樂活動,早點睡覺然後早點起床來作些分析觀照會很有益處。然後好好吃頓早餐,再慢慢走路或開車去上班。偶爾經濟無虞時,花個幾個禮拜到佛教國家參訪。我想這樣比較實際而且有效。 問:怎麼樣才能不用牽扯太多的智識哲學而能簡單瞭解空的意義? 答:我過去這幾天所說的不是相當簡單的嗎?最主要的觀念是,事物如果經過分析檢驗,你會找不到它們。可是這並不表示它們不存在,這只是說它們缺乏本有的存在。如果你一遍又一遍地這麼思索,不久你就一定能夠覺悟。 問:利他和瞭解空性在修行上如何合在一起? 答:在大乘經乘裡,以利他為目的而求覺悟的修行就是累積功德法財的方法,我們觀照空性就是受到這些修行的影響。同樣地,觀照空性會累積智慧;然後,在確定物相是空性的而沒有自性的影響下,就能培養出能成就覺悟的利他願力。 問:對於臨終者我們應該怎麼幫助他?我們應該跟他們說什麼? 答:最要緊的是不要打擾臨終者的心識。還有,喚醒他對於自己所熟悉的宗教修行的記憶也很重要。對於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我們應該讓他們祥和、放心地往生。就像我們之前對於十二緣起的說明,這是因為臨終時一個人的心識對於決定哪一種果報將被啟動、下一生將會投生什麼道極為重要。 對於有修行佛法的臨終者,則可以利用許多種不同層次的禪修方法:禪修空的意義,培養能成就覺悟的利他願力,禪修本尊瑜伽,進行風息的鍛鍊,甚至禪思難以名狀的喜悅和空性的崇高智慧、進行心識的移轉等等。不管觀照的力量或利益有多麼抽象,要緊的是要能夠引導臨終者按照他熟悉程度作適當的修行。因為瀕臨死亡時,人的警覺性等等都會退化,所以要他們進行不熟悉的修行根本說不過去。最好是提醒臨終者做適合他程度的修行。

延伸內容

【推薦序】來自逆境的教誨
◎文/理查.吉爾 理查吉爾基金會很高興能贊助智慧出版社出版達賴喇嘛聖座著作《我,為什麼成為現在的我》一書。   一九八九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達賴喇嘛,舉世公認為當代最偉大的靈性益友之一。他繼承由釋迦牟尼佛一脈傳承下來的慧命,四十年來過著獨特的靈性導師和政治領袖生涯。他是出色的學者,然而他的言語和經驗卻遠非學院話語所能含括。他的教誨根植於一份經過試煉的生命,他把生命奉獻給和平、人權、社會改革以及世道人心的根本變革,這些事業唯有透過無畏的非暴力才能成就,而這無畏的非暴力,是經由超越的智慧和無能搖撼的博愛精神為引導方能達成。達賴喇嘛常說:「仁慈就是我的宗教。」   自從中共於一九五〇年入侵獨立的西藏,以及一九五九年他傷心逃至印度以後,聖座就孜孜不倦地致力於拯救西藏人民,讓他們不至於遭受已造成一百二十萬人﹝約為中共入侵前西藏總人口的五分之一﹞死亡的殘酷集體大屠殺。而他對於不斷蹂躪自己家園的敵人,所展現堅毅不移的耐心與慈悲終於開始開花結果,西藏恢復獨立的日子眼看就將來臨。在極度惡劣的逆境中仍能堅守、實行並生發佛教原理的能力正是真菩薩的標記。   這本書正是絕妙的機會,讓我們能接觸這樣一位聖者,聆聽他的教誨。用心思索、傾聽這些開示將使讀者獲益良多。能參與聖座傳遞世界責任與和平訊息的努力,理查吉爾基金會與有榮焉;能贊助智慧出版社努力追求這些理想,也使本會欣躍。願本書帶來幸福,為眾生耕植福田。 寫於紐約

作者資料

達賴喇嘛 Dalai Lama

達賴喇嘛Dalai Lama 是藏族人民和藏傳佛教的精神領袖 紀事年表 1935年誕生在安多省古本寺附近的塔澤;兩歲時,被發現是達賴十三世的轉世靈童。 1950年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入侵西藏,向聯合國申請援助遭拒。 1959年展開流亡生涯,並憑著一己之力行走各地,將愛與慈悲等真理傳送至各處。 1989年堅持以和平方式為西藏爭取自由,獲諾貝爾和平獎。 1992年西藏流亡政府開始與台灣有正式的官方接觸。 1997和2001年曾兩度訪台弘揚佛法。 2009 年 9 月與台灣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於高雄會晤 2010年、2011年、2014年、2016年與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於華盛頓會晤。 2011年3月14日,為了推行民主制度,致函給第14屆西藏流亡議會全體議員,宣布轉移職務權力,完全從流亡政府中退休。 2020年達賴喇嘛通過視頻,宣揚他的四大使命:人類一體性、促進宗教和諧、保護西藏文化與環境、復興古印度智慧。 達賴喇嘛形容自己是「一個平凡的僧侶」,但對許多人來說,他是當代佛教的代表人物。他致力提倡慈悲、寬恕、關愛等普世價值,促進世界主要宗教傳統間的和諧及相互了解;作為佛教徒,他以修持、講說菩提心及空正見,護持佛陀教法;身為藏人,他為藏人爭取自由與公義,並努力保存西藏文化。 詳見達賴喇嘛官方網站:www.dalailama.com 相關著作:《達賴喇嘛講三主要道―—宗喀巴大師的精華教授》《達賴喇嘛 禪修地圖》《達賴喇嘛禪思365》《安住於清淨自性中》《慈悲與智見》《抉擇未來》

基本資料

作者:達賴喇嘛(Dalai Lama) 譯者:傑佛瑞.霍普金斯(Jeffrey Hopkins, Ph.D)陳世威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書系:善知識系列 出版日期:2022-10-11 ISBN:9786269632473 城邦書號:JB0002X 規格:膠裝 / 部份彩色 / 232頁 / 17cm×22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