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以民主之名的獨裁:民粹、兩極分化、後真相,戕害自由的21世紀「權力遊戲」
- 作者:摩伊希斯.奈姆(Moisés Naím)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22-10-27
- 定價:480元
- 優惠價:79折 379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7日止
-
書虫VIP價:379元,贈紅利18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60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民主破壞民主已成事實,公民如何成為捍衛民主的第一道防線?
《微權力》作者敲響警鐘,洞察全球最迫切危機
為何權力重新集中?民主自由式微?
死灰復燃的獨裁以創新形式反撲,民主體制如何抵抗它發動的攻擊?
我們的未來會更加專制,還是更加民主?
暢銷書《微權力》作者奈姆在本書研究促成權力集中的趨勢、條件、技術和行為,以及「削弱權力」和「強化權力」的力量之間的衝突。他專注探討3P:民粹主義(populism)、兩極分化(polarization)和後真相(post-truth)——概念並非全新,但被獨裁者用創新且融合新科技的手法結合起來,惡意地破壞民主。權力沒有改變,但是獲取和使用權力的方式已經有了變化。
書中談論許多知名有魅力的政治人物,談他們得權與失勢的故事,以及獨裁者用來削弱其敵對勢力的伎倆與策略。將這些全球事件與政治策略串連在一起檢視,就能看出全世界的權力和政治正在暗中轉變,深刻改變了民主現況。
作者從最新的社會科學研究中取得最佳數據,對以下問題提出洞見:
● 同一套鞏固權力的策略如何在政治、經濟、社會環境截然不同的地方,一再贏得人民的支持?
● 法律與數位科技如何被惡意利用,破壞民主的政治合法性?
● 企業巨頭臉書、蘋果、亞馬遜、谷歌如何用獨占力量隱匿其濫權行為?
● 社交媒體如何助長政治狂熱與積極的謊言?
● 新冠疫情如何讓權力與財富更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 如何遏制和擊敗世界各地如雨後春筍湧現的獨裁者?
● 如何對抗分化內部的敵人,保護我們的民主成就?
● 民主與自由能展望什麼樣的未來?
目錄
引言:危機四伏
何謂3P獨裁者?
再造獨裁政體
第1部 民粹主義、兩極分化、後真相的時代
第1章 制衡系統全球大戰
監管之人由誰監管?
偽法律:從內部蠶食法治
任期受限
角色倒轉:當政治人物挑選選民
內定裁判:當強勢一方挑選自己的法官
先發制人的邏輯與跛腳鴨會期的危險
非自由民主的空洞
第2章 狂熱政治
不到兩個小時就能賺五十美元
回顧:一九九四年一月二十六日,米蘭
從個人魅力到政治狂熱現象
義大利的新民粹主義者
查維茲所建立之部落
去中介化政治
泛光燈下的3P原理
第3章 權力工具
金錢的力量
打破常規的力量
復仇的力量
身分認同的力量
懷疑的力量
控制媒體的力量
緊急事態的力量
3P獨裁者的工具箱
第4章 找出罪魁禍首
不平權與期望破滅的腐蝕力
科技賦權時代的經濟去權
深入威權思想
塞繆爾.杭廷頓的勝利者繞場
第2部 為獨裁政體打造的安全世界
第5章 企業權力:永久抑或短暫?
傑克森霍爾經濟研討會對上科技巨頭
麗娜汗,令人驚豔的反壟斷學者
超越科技的經濟力量與集中力
企業集中的政治後果
第6章 反政治:通往民粹主義的快速道路
制度硬化症:民主的苦難
義大利反政治的死亡漩渦
從反政治到熱帶極端主義
有遠離反政治的方法嗎?
第7章 追殺真相的權力
積極措施年代:普丁的謠言帝國
WhatsApp的陰暗面
在FUD之外:以嘲弄為武器
危險概念的反噬
深偽技術和謊言常態
第8章 黑手黨國家,犯罪的政府
國家的黑社會根源
黑手黨價值觀如何重新征服國家
黑手黨國家:除了「腐化」之外
犯法:當今世界已經成為大型跨國犯罪聯盟的安身之處了嗎?
城門內的野蠻人:國際刑警組織的俄羅斯化
第9章 走向全球化的3P獨裁者
「不要祝賀」:勝選之夜的賀電政治
機器人軍團入侵:加泰隆尼亞和其他案例
隱形軍隊、人工島嶼、「小綠人」
官辦非政府組織的興起:假非政府組織之災
轉折點:當3P獨裁成為新常態
第10章 權力與疫情
乘著新冠疫情的機會
後真相疫情
反彈有多大?
疫苗的力量
第11章 我們需要打贏的五場戰役
對抗大謊言
對抗犯罪政府
對抗破壞民主的獨裁政權
對抗政治卡特爾
對抗非自由敘事
結語:重新點燃大眾的政治熱情
致謝
注釋
內文試閱
全世界自由社會皆面臨毫不留情的新敵手,它並沒有手握海陸兵權,也無法在地圖上明確指出,既無所不在卻也無從尋找,因為它非實體的存在而是藏匿於思想之中。這位敵人不像納粹軍隊與蘇聯那樣從外部實體層面破壞社會,而是從內部結構下手。
無所不在又無處可尋的迫切危機十分抽象,無從辨識也無法明確指出。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卻又無法賦予確切的名稱。許多文章敘述其特徵與組成,但「它」仍是籠統抽象的概念。
於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便是給它一個確切的名字,只有這樣才能理解它、對抗它,進而擊敗它。
這個危害我們自由繁盛的生活、甚至民主社會存在的敵人,究竟是誰?
答案就是新興惡性形式的權力。
每個時代都有一種或多種惡性政治鬥爭,而我們今日所見是一種復仇主義的變化型,在民主的表面之下悄悄地破壞民主,而且沒有極限。彷彿政治權力仔細評估過幾個世紀以來自由社會用來「馴化」它的所有方法,並且密謀反撲。
這便是為什麼我視其為權力的「復仇」。
在本書中,我將探究新興惡性形式的政治權力如何崛起,如何在世界各地發展。我記錄它如何暗中蠶食自由社會的根基,揭露它如何由受到多股力量摧毀終結的舊式權力中死灰復燃,無論它在何處萌芽發展,不管是玻利維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英國或是菲律賓,重點聚焦於削弱民主基石與鞏固惡性霸權的核心策略。同時,我構想出一些反擊方法,以保護或搶救現存的民主機制。
當然,人類歷史中永遠有坐擁權力者與無權力者之間的衝突。歷史上不難見到坐擁權力者為自身利益霸占權力並傳給後代子孫,以建立血緣與特權的朝代,從未為無權力者設想。暴力、金錢、科技、意識形態、道德勸說、監視、政治宣傳手段等等之類的權力工具,皆為世襲特權階級的領域範疇,一般凡人無從亦無法觸及。但是從十八世紀末的美國與法國革命起,權力關係劇烈改變,權力變成可以爭奪之物,並對掌握權力者布下新的限制條件。在限縮範圍內、對人民負責以及合法競爭的精神,這樣形式的權力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世界的繁榮與安全大規模拓展的最核心因素。
但在二十一世紀初,不安的轉變開始動搖戰後的穩定現狀。我在《微權力》(The End of Power)一書中探討權力如何在許多人類社會結構中逐漸式微。科技、人口分布、都市化、資訊、經濟與政治改變、全球化以及不同的心態共同造成權力分裂與稀釋,使其容易取得卻不易使用,同時也容易失去。
反撲是無可避免的,決心取得與掌握絕對權力者採用新舊策略以保護其權力,不受其他力量削弱與限制。這些新手法的設計,運用二十一世紀的科技、戰略、組織與心態,目標即是阻擋權力的式微,使其能夠重建、集中,且如昔日一般毫無限制地行使。
換句話說,使權力式微的離心力量造就了新的集中向心力,這兩種力量間的衝突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之一,而衝突的結果幾乎無法預見。
這是風險極高的時刻,任何事都可能變動。深陷危機之中的不僅是民主體制是否能夠在二十一世紀持續蓬勃發展,而是民主是否能做為政府的優勢系統存活下來,在這地球村持續成為預設值。無人能擔保自由是否能夠繼續存在。
民主體制能躲過有志獨裁者對限制權力的制衡系統所發動的攻擊嗎?如何達成呢?為何權力在某些地區十分集中,在其他地區卻是分裂與弱化?而重要的問題是:自由的未來是什麼?
很少有人自願割讓權力給他人,坐擁權力者自然而然想留住權力,反抗想削弱或取代他們的競爭對手。挑戰在位者的後起之秀通常是創新者,不僅能夠使用新工具且遵循不同以往的教戰守則。他們在政治上的創新,深深改變了二十一世紀的權力是如何被征服與保留。
這本書指出並詳細檢視這些創新想法的可能性、背後的邏輯以及矛盾之處,也指出民主守護者必須打贏的關鍵戰役,以避免自由在我們的時代被這些想法摧毀。
受限且受情況而定的權力形式無法滿足有志獨裁者,他們已學會如何有效利用當今趨勢,例如移民、中產階級對經濟的不安全感、身分認同政治角力、全球化引起的恐懼、社群媒體的力量以及人工智慧的誕生。在各種地理位置、各種情況之下,他們展現出對於無受限權力的渴望,而且想要永久掌控權力。
這些有志獨裁者面對新的選項,也擁有新的工具能夠宣稱掌握無受限的權力。其中許多工具幾年前尚不存在,其他工具雖然古老,但以新方法結合了新興科技與新穎的社會趨勢,效果加乘比以往更加有用。
這即是為何近年來新種類的權力尋求者大獲成功:非典型的領導者見證了傳統權力式微,並理解激進創新的手段能夠開啟前所未見、尚未開發的機會。他們已在世界各地崛起,無論是最富裕或最貧窮的國家,或是制度最為先進成熟到最落後的地區。首先當然是川普,還有委內瑞拉的查維茲、匈牙利的奧班、菲律賓的杜特蒂、印度的莫迪、巴西的波索納洛、土耳其的艾爾多安、薩爾瓦多的布格磊,還有更多例子。本書旨在剖析他們的手法,因為充分了解敵人才能屢戰屢勝。
這些新興獨裁者開創了許多新手法以取得無受限的權力,並且盡可能長期坐擁權力。儘管不一定可實現,但他們始終積極爭取終身坐擁權力的終極目標。任何能削弱他們權力的趨勢都被視為嚴重的威脅,需要嚴加控管。他們成功的經驗鼓舞世界上其他人效仿,雖然有許多成功案例,但也伴隨失敗的經驗,然而似乎每隔兩週就出現更多這樣的人,這些領導者以及這樣的領導「風格」,正是本書所要探討的焦點。
這些領導者調整適應新情境,即興發想新戰略以及重新設計舊手法,以更有效地將其意圖強加到他人身上。儘管他們所崛起的國家,不管是在國情、文化、政府機關、意識形態上都有顯著的差異,但是慣用的手法卻驚人地類似。例如巴西總統波索納洛與墨西哥的歐布拉多兩者意識形態天差地遠,領導風格卻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位於中美洲又小又貧困的薩爾瓦多與幅員廣闊、體制成熟的強權美國,以國家地位來看,全無共通之處,但布格磊與川普的統治手法相似到令人發毛。
成功的配方為何?成分為何?在真實世界中如何運作?這些都是本書的重點,我認為這個配方可以以三個詞彙代表:民粹主義(populism)、兩極分化(polarization)、後真相(post-truth)。
我稱之為3P,而實行這種手段之人則稱為3P獨裁者。
何謂3P獨裁者?
3P獨裁者為政治領袖透過頗為民主的選舉獲得權力,再以民粹主義、兩極分化、後真相的手段拆掉行政權上的制衡系統。鞏固權力的同時,將獨裁計畫的陰謀隱匿於黑箱作業、官僚制度混亂、偽合法的詭計、操弄民意、壓制批評與敵對聲音等高牆的後面,等到摘下面具後,一切就太遲了。
威權主義是一個連續體。一端是如北韓的極權政體,權力完全集中在王朝專制者手中,公然且殘酷地掌握實權;另一端則是有威權主義傾向的民選領導者。二十一世紀的獨裁者起初由較溫和的這端出發,在維持民主的假象之下,暗中破壞民主制度。
他們是如何辦到的?藉由民粹主義、兩極分化與後真相。
許多研究已個別探討這三個項目,而我們將整合所有,將其帶入一個關鍵架構,探究二十一世紀的獨裁者如何取得、行使並且保有其權力。
不同地區、不同領導者的手法細節也許不盡相同,畢竟權力是依其脈絡而定,但是這些手法的基礎,不管在何處皆容易辨識。觸及範圍橫跨地理位置及時空情境,顛覆舊有制度的同時為後起之秀開創契機。獨立來看,任一個3P概念皆無法完全解釋這個時代權力的變異,但是將所有串連起來,竟可對抗分裂及稀釋權力的力量。
民粹主義大概是3P概念中最廣受討論但也是最常受到誤解的,其名稱中有「主義」二字,因此時常被誤解成是一種意識形態,以為是為了達成協調的統治哲學而與社會主義和自由主義競爭的另一方勢力,但根本不是如此。事實上,要理解民粹主義,將其想成取得與行使權力的策略即可,它的賣點在於多變性:民粹主義做為策略可有效使用於各種情境,並且能變通適應於任何治理政體的意識形態,甚至在沒有意識形態的情境下也適用。
民粹分子將政治領域整齊地切做兩塊:腐敗貪婪的菁英分子對上高尚純潔但遭受背叛憤恨不平的人民。所有人民所面臨的問題根源皆是來自圖謀不軌、貪汙腐敗的菁英分子做出的決定,民粹領袖將自身包裝成人民意志的體現,並捍衛其動機是為對抗貪腐的菁英分子。其方法已證實有效,而且能夠幾乎沒有受限地變通運用,因為基本上任何位階都能包裝成擁護純潔的人民,而任何反對的聲浪都能被解讀為為虎作倀。
近年來聚焦於民主體制倒退的學術研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其中包含:
. 災難論:民粹分子對於自身現狀是出了名的悲觀,他們眼中的世界是貪腐、無法運作且失敗,必須肅清貪腐才能有嶄新的開始。過去反人民的菁英統治毫無優點可循。
. 政治對手的罪犯化:政治對手不光是與其意見相左的同胞,而是需要入獄的罪犯。民粹分子傾向將與政治對手交手的戰場從選舉移轉到法庭,立場傾向對民粹分子友善的法官會判決討厭的或是太受歡迎的對手入獄。「把他們關起來」是他們的口號,貪汙、煽動叛亂、叛國、恐怖主義、性侵害、密謀推翻政府,都是常見用來陷害對手入獄的藉口。
. 利用外界威脅:除了內部威脅以外,也有外界威脅,這已是古老的手法。民粹領導者宣稱國外敵軍將入侵國家,這樣的國家危機能夠號召團結心以及人民無條件支持政府的作為。這樣的情況下,反對政府就是叛國。所謂的國外敵軍可以是其他國家、來搶工作的移民,或是來剝削家園的無良外商。
. 軍事化及準軍事化:民粹分子長久以來美化軍隊的形象,尋求軍隊及準軍事組織來威嚇異議分子。
. 國境崩塌:國家邊境常被形容為太開放、漏洞百出,因此為阻擋這些「來搶工作的移民」入侵,迫切需要強化邊境管理。
. 詆毀專家:就定義而言,專家與科學家屬於知識菁英,因此共謀殘害民粹領導者所代表的高尚人民,同時,專家擁有資料與證據,能揭露民粹分子掌權者醜陋的真相。民粹主義存在於理念與直覺中,而非事實與科學。
. 攻擊媒體:(不友善的)媒體如同專家一樣是敵人,他們也擁有資料,經常揭露政府的貪腐與無能。媒體也往往將政府的作為曝光,而非幫政府保守祕密。
. 破壞制衡系統:任何能阻礙或反制民粹分子意圖的制度不受信賴,有時也被公開攻擊與破壞。
. 救世主降臨:共同困境的解答就在那個強大的民粹主義領導者心中。民粹主義的體現經常是由富有魅力之人,帶領人民對抗壓迫百姓的菁英。
一旦這樣的模式建立起來,即可進入取得及保有權力的第二階段:兩極分化。不斷地將對手妖魔化,同時以長期醞釀與近年引進、能夠分裂國家的楔子議題做為離間策略,可悲的是,這樣的策略經常帶來極大的成效。「強化衝突矛盾」是從前馬克思主義者的手段,而其效果無庸置疑。
彼此間的差異不只讓政治敵手相互較量,甚至在家庭成員、朋友、同事或鄰居之間造成分化,可能起因於各種來源:意識形態、種族、宗教、區域競爭、歷史恩怨、經濟不平等、社會不公義、語言等等。
兩極分化排除中間地帶存在的可能性,逼迫所有個人與團體選邊站。在這個世代中,其運作方式為透過「狂熱支持者」:認同模式源自於音樂圈或體育賽事的明星文化,讓粉絲或球迷對自己喜愛的明星有強烈的認同感,同時對敵對的明星發自內心地憎恨。
另一個兩極分化關鍵來源是身分認同。法蘭西斯.福山巧妙地敘述其特徵:「(身分認同)聚焦於民眾對尊嚴受到認可的自然需求,並在當尊嚴認可不如預期時,提供語言表達憤恨。」政治家總是將身分認同當作楔子,去激發與動員人民及吸引支持者。近年來,這樣的吸引手法因政治兩極分化的普及,快速擴大了影響力。
在兩極化的政治環境中,狂熱支持者與身分認同阻礙了保持中立、跨黨派橋梁建立,或雙方的暫時休戰。當兩極分化愈加深,政治對手將把彼此視為仇敵。爭論雙方不再尋求兩方皆可接受的政策,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否定對方有權爭取權力的基本合法性,摒棄了典型的民主規範,例如任期輪替為民主共存自然且健康之支柱的特點。
民粹主義與兩極分化是在政治領域中符合直覺的古老手法,其案例能追溯到上古時期。權力的復仇在當代最為怪奇的是最後一個成分是後真相。我們正面臨全新的現象,不是說政治家從未說謊,他們當然有過,而是因為後真相的概念與說謊相比影響更為深遠。當今後真相的手法中,領導者的所做所為遠遠超過撒點小謊,或是否認可查證的真相之存在。後真相的重點不在於讓人把謊言當作事實,而是在於把事情弄得混沌不明到一開始便令人無從辨識真偽。
「後真相」一詞在一九九二年首次出現於編劇及小說家史蒂夫.特西奇的文章。二〇一六年牛津詞典將其定為「年度詞彙」,並解釋該詞彙大量地使用於「英國脫歐公投與美國總統大選之脈絡中,該詞彙常與另一詞彙同時出現,即『後真相政治』」。這個概念試圖道出所謂的「真相的共同客觀標準消失」,以及「事實或替代事實、知識、意見、信念和真相間的來回遊移」。
民粹主義、兩極分化與後真相為高階的機制和抽象概念,需要從神話等級降到能尋求及保留權力的實行做法。渴望權力的實行者若是技巧性地運用這3P,能夠打散社會用來保護民主不受絕對權力侵蝕的防禦措施。
它們的能力加總起來可以阻止權力式微的趨勢,但也帶來可怕的代價,因為3P原理設計是為追求與鞏固不民主也不受憲法或政府制度限制的權力。
事情是如何發展至此?要能理解此事的根源,必須先看上一個類似事件。冷戰結束後,針對政治合法性本質的新共識趨於堅定。根據新的觀點,如果符合民主政府的要求,統治者的權力就是合法的,也就是說,首先必須在自由公平的選舉中勝出,同時也必須尊重法律與弱勢族群的權利,面對(未對行政機關負有不當義務的)法院與國會所提出的制度牽制,容忍自由獨立的媒體,尊重選民有權透過定期選舉換政府。這些規定於存有任期期限的地區需受到尊重,若於未存在任期期限的地方,則需抗拒視同終身掌權的誘惑。正是這種高階的原則聲明常被稱為「自由共識」,其中的「自由」並不是當代美國中間偏左的意義,而是歷史意義上的「以自由為中心」。
自從蘇聯解體,唯一存留下來的是民主的合法性。此轉變影響深遠,即是福山所稱「歷史的終結」,當然不是因為歷史真的結束,而是因為大家不用再爭相建立不同系統,試圖證明某個政府是合法的。冷戰結束後,人民依然試圖於不同領域中建立權力,如宗教、家族繼承、階級或是民族,但這樣的作為不再被國際社群間的要角認定為合法或可接受。
但是,如果自由民主體制在行政權力上有諸多惱人的限制,不能從外部公然挑戰,那麼圖謀權力的獨裁者該如何建立自己的王國?答案是從內部暗中破壞民主體制。
3P原理是為取得、行使、保有無受限的權力之系統,在世界上不被認可其具有合法性。3P原理透過假裝效忠自由共識來解決問題,同時從內部不斷蠶食破壞。
延伸內容
【推薦序】
本書的可讀性很可高,作者從全世界各地收集了各種民選獨裁者的行徑,加以整理與分類。台灣沒有根深柢固的宗教與族群分歧,但是政黨競爭所導致的藍綠對立在選舉期間特別明顯,某些政治人物言行也帶有明顯的民粹主義風格。更嚴重在於社群媒體上的假消息泛濫,其中來自對岸中國的資訊戰更不容輕忽。台灣的民主得來不易,或許讀者可以按圖索驥,指認出當下的各種威脅。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何明修
在過去數十年,蘇聯、智利、羅馬尼亞等國的歷史均告誡著我們獨裁的可怕,大家都說希望避免獨裁者當權,然而當獨裁披著民主的羊皮出現在群眾眼前,大眾真的有能力辨識嗎?本書以淺白文字入手,闡述「假民主、真民粹」的常用手段,希望各地人民可以選擇時,儘量避免跌入獨裁的陷阱。從中共摧毀香港民主自由的經歷,可見這些手段從來沒有改變,對台灣也是深刻的警惕。
——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所副教授沈旭暉
奈姆是世界上最令人振奮且最有創意的政治思想家,引人入勝地探討了正在重塑政治權力的矛盾趨勢,並解釋我們的未來將取決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必讀。
——美國前國務卿麥德琳.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
原創思想家又寫出一部原創之作,對民粹主義與權力提出獨一無二的全球視角。
——普立茲獎得主、歷史學家、《大西洋》特約撰稿人安.艾普邦姆Anne Applebaum
奈姆是世界政治最敏銳的觀察家之一,他在書中全面耙梳了近年來不負責任的獨裁者、民粹主義者與企業對民主構成的威脅,並在不同領域中洞察出共通點。一部重要且適時的著作。
——史丹佛大學國際研究所教授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
異常聰明、有洞察力、優雅地講述獨裁者與專制者在全球崛起掌權的原因,以及我們如何為自己的國家捍衛民主。沒有人比奈姆更了解權力,我從第三句話開始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華頓商學院教授、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
「歷史的終結」為何變成了專制的復興?奈姆用精闢的分析與全球視角探討二十一世紀最令人不安的問題,展現民粹、兩極分化、後真相如何推動領導者如貝盧斯科尼、波索納洛、奧班、艾爾多安、杜特蒂、川普的崛起。每一個關心真理與民主的未來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財富傳媒執行長艾倫.默瑞Alan Murray
如果你真正想了解當前全球對民主的威脅就應該要讀。奈姆寫出一本傑作。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主席大衛.魯賓斯坦David Rubenstein作者資料
摩伊希斯.奈姆 Moisés Naím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學者,國際性報刊雜誌專欄作家。麻省理工學院理科碩士與哲學博士。曾任《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總編輯。在奈姆領導下,走在時代尖端的《外交政策》評論廣獲讚譽,贏得2003年美國國家卓越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 for General Excellence)。 曾擔任委內瑞拉產業貿易部長、世界銀行執行董事。2013年英國Prospect雜誌遴選為全球領先思想家,2014年獲選為全球百大最有影響力的思想領袖。 著有:《微權力——從會議室、軍事衝突、宗教到國家,權力為何衰退與轉移,世界將屬於誰?》 相關著作:《微權力:從會議室、軍事衝突、宗教到國家,權力為何衰退與轉移,世界將屬於誰?》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