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經濟/趨勢 > 經濟學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15週年長銷紀念版)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內容簡介

────比爾.蓋茲盛讚──── 「具娛樂性,寫作高明,充滿驚喜與洞見, 我會向每一位非小說類書的讀者推薦這本書。」 《蘋果橘子經濟學》系列作暢銷全球400萬冊 《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經濟學人》 ……爭論不斷、齊聲叫好! 超另類經濟學家 ╳ 《時代》全球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被譽為「全美最有趣的腦袋」 只需一個有效誘因,人的善惡就能被操縱。 透過經濟學看待日常瑣碎問題, 打破傳統思考框架與常規, 找出隱藏在事實背後的瘋狂誘因, 掌握改變世界的魔力。 全球暖化的對策竟然是火山爆發?為何口交的價碼逐年大幅下跌? 無論好壞與美醜,本書向世人呈現了真相為何, 而且在最終分析中,事實總是令人超級意外! 現今許多法律或許立意良好,但卻沒有考慮到人們對真實世界裡種種誘因做出反應的方式。人就是人,無善惡之別,都會對誘因做出反應。我們既能展現慷慨或自私的行為,也能展現英勇行為。因此,若找到適當手段,幾乎就能操縱人們,不論是善良或邪惡的操縱。 征服馬糞、有線電視的意外效果、酒醉走路的危險性……跟經濟學有什麼關係?李維特與杜伯納認為,與其透過經濟學來思考這些問題,不如視之為運用「經濟方法」的案例。經濟方法並不是用以解釋經濟的數學工具,而是我們決定對這個世界進行有點不同的檢視。 本書透過經濟學家的眼光,切入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問題,運用經濟學專業的分析手法與工具,發掘其中隱含的「經濟現象」,以及個體經濟行為背後運作的道理與機制。 ▌重新挑戰你的思考方式,探索日常事物的隱藏面向: .酒醉走路比酒駕還要危險? .變性為什麼能讓你加薪? .流鶯為什麼像百貨公司的聖誕老人? .皮條客與房地產經紀人,誰能創造更高的價值? .颶風、心臟病與公路死亡事故有什麼共通點? .引爆火山爆發真有可能拯救全球暖化? .醫生連洗手這樣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 .兒童汽車安全座椅的作用其實不大? .捕捉恐怖分子的最佳方法和買保險有關? .吃袋鼠肉能夠拯救地球? 本書將徹底打破你對傳統經濟學的刻板印象,讓經濟學的原理和概念就像呼吸一樣簡單。舉凡日常生活中的大小問題,例如酒駕、性工作、恐怖分子、兒童安全座椅、火山爆發與全球暖化等,李維特與杜伯納將教你用經濟學的邏輯方式解讀,探索那些你以為你了解、但其實不然的事物,以及那些你從不知道你想了解、但你其實想了解的事物。 一致推薦 林明仁/台灣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 周治邦/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賽局理論》作者 廖啟宏/加州政府研究首席、《一口經濟學》PODCAST主持人 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以上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國際讚譽 具娛樂性,寫作高明,充滿驚喜與洞見,我會向每一位非小說類書的讀者推薦這本書。 ──比爾.蓋茲(Bill Gates) 妙趣橫生。作者顯示出慎重研究者的每個跡象。適時又重要。──《華爾街日報》 帶著智慧、機智與最重要的強大經濟學洞見。兩位作者諷刺又幽默、幾乎虐待式地提醒我們,我們都是自己無法以基本經濟元素分析狀況的受害者。人類才智在本書中顯然並不短缺,我們可以感謝他們讓怪胎類型仍不退流行。──《洛杉磯時報》 這書是寫給非經濟學家看的。兩位作者用諷刺的幽默探索意料之外的領域。而且,重大經濟改變經常在非經濟的契機上發生。令人難忘。呈現了既搞笑又深刻的世界觀,人性選擇在其中顯得超級怪胎。──《費城詢問報》 真正迷人。──英國《衛報》 比前作更活潑大膽。──《時代雜誌》 大受歡迎的聰明作者帶著必然又同樣好看的續集回來了,這次有了共通的主題:人們會對誘因作出反應。──《今日美國報》 如同暢銷前作,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維特)和作家(杜伯納)悠遊人性,指點我們如何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引人入勝。勇敢、刺激,而且巧妙地與眾不同。摸魚打混別忘了帶著此書。──《紐約郵報》 這本書的概念……就是比先前做得更過火。這本書表現得不錯。──《芝加哥太陽報》 挑釁……,有創意和有效地運用經濟學在非一般的事件中,這本書的實力,如同它原本就具有的,在於運用經濟學的時間測試工具,在不尋常的地方找到令人驚訝的結果。──《商業週刊》 十分有趣。花一個下午看這本書會把你變成當晚最有趣的人。書中思考的種子和通俗的反省。肯定能刺激並帶來愉悅。──美國國家公共電台 活潑、具娛樂性又聰明。李維特與杜伯納表現優異,讓經濟學平易近人,甚至迷人。──《科克斯評論》 聰明絕頂。──英國《獨立報》 帶我們坐上另一趟雲霄飛車穿越不可能的領域。極為有趣,具實證性,再度顯示作者過濾當代經濟學研究挑選出真正精華部分的非凡能力。《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是書中極品:欲罷不能,政治正確,又帶點醉人,像喝一大口龍舌蘭。當然,有點怪胎──但是徹底地啟發人心。──英國《泰晤士報》 他們再度做到了不可能的事。塞滿了有趣的想法。──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 怪胎續集《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提出了更多問題並提供更具挑戰性的答案。──英國《獨立報特刊》 就像前作,聰明又充滿想像力地運用資料。並且不時用黑色幽默的冷面笑匠方式,讓我們驚訝地發現乍看之下似乎不可能或無法預見的事。──《溫哥華太陽報》

目錄

導讀 十五年後讀來,還是一樣勁爆!(林明仁/台灣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 說在前頭 《蘋果橘子經濟學》沒說清楚的事 前言 把怪誕加進經濟學裡 酒醉不開車也別走路 電視解放了印度婦女 沒排碳問題的年代被淹沒在馬糞中 「蘋果橘子經濟學」到底在講啥? 無牙鯊魚和嗜血大象 看見你從沒料到的另一面 Chapter 1 流鶯就像百貨公司裡的聖誕老人 男人真吃香 出賣肉體賺更多 「皮條客作用」 警察愛娼妓? 女教師都到哪裡去了? 男人愛錢,女人愛孩子 快樂的娼妓 Chapter 2 自殺炸彈客應該買壽險 哦,所以才說生要逢時 誰家會養出恐怖分子? 九一一的涓滴效應 怎麼分辨好醫生和壞醫生? 令人咋舌的「好死」與「賴活」 無孔不入的恐怖分子 Chapter 3 人是冷漠或利他的動物? 三十八人眼睜睜看吉諾維斯小姐被殺 利他主義背後的動機 藍領階級經濟學家的影響 吉諾維斯小姐故事的真相? Chapter 4 令人驚奇便宜又簡單的解方 生小孩得賭上性命 高尚的意圖往往適得其反 安全座椅的錯誤安全感 颶風可以不再殺人嗎? Chapter 5 哎!暖化問題不在減碳而已 地球在發燒 氣候變遷的外部性問題 智權創投公司的奇葩們 現有暖化解方太少、太遲、太樂觀 地球工程是瘋子做的事? 自負的醫生 後記 猴子也懂貨幣價值 供需法則照樣行得通 拿錢去嫖妓! 致謝

序跋

說在前頭︱《蘋果橘子經濟學》沒說清楚的事 是該坦白的時候了,在前作《蘋果橘子經濟學》中我們撒了謊,而且是兩個謊。 第一個謊言出現在前言,文中寫到,這本書沒有統一連貫的主題,以下將說明這是怎麼一回事。出版此書的公司(都是正派、聰慧之士)在閱讀我們的初稿之後,提出了警告,他們說:「這本書沒有一貫的主題!」原稿內容隨機地敘述許多關於作弊的老師、自利交易的房地產經紀人、窮得只能跟老媽住一起的毒販的故事,但沒有一個漂亮的理論基礎,可以把這 些故事總結歸納。 當我們為這本大雜燴文集提出一個書名「Freak-onomics」時,出版公司發出的警告更大聲了,我們甚至可以聽到電話那頭有手掌拍擊額頭的聲音:「這兩個傢伙提交了一本沒有一貫主題的稿子,和一個荒謬、虛構的書名!」 在已經出版的這本書中,我們一開始就在「緣起」裡承認,關於書中的內容,並無一個一貫的主題,因此,為了維持太平(以及保有此著作的版稅預付款),我們決定繼續堅持這點。 但其實,這本書是有個一貫的主題,儘管在當時,這點並不明顯,而且,連我們自身也沒能明確看出。若一定要勉強提出一貫的主題,可以使用這幾個字:「人們會對誘因有所反應」。若要說明得更詳細,或許可以這麼闡釋:人們對誘因會有反應,儘管未必以可預期或明顯的方式反應。因此,宇宙中最強力的定律之一是「始料不及後果定律」(the law of unintended consequences),此定律適用於學校老師、房地產經紀人、毒販,也適用於孕婦、相撲選手、貝果銷售員、三K黨。 與此同時,書名仍然懸而未決,歷經數月和許多建議,包括「非傳統智慧」(是嗎?)、「那可不一定」(啊?)、「E-Ray 異象」(別問我們這是什麼東東),出版公司最後認為,「Freakonomics」也沒有那麼糟嘛,或者,更確切地說,這個書名太糟了,搞不好反而不賴喲! 又或者,他們根本是累了、乏了,不想再耗下去了,就用「Freakonomics」吧!書名副標說明此書探討的是「所有事物隱藏的一面」,這是我們撒的第二個謊。我們以為,人們看到這些字眼,自然知道這是刻意的誇大修辭,但有些讀者逐字嚴肅看待,指責我們敘述的大雜燴故事其實並未涵蓋「所有事物」。因此,這個副標雖非刻意的撒謊,卻變成了一個謊言,我們在這裡向各位致歉。 不過,我們未在前作中寫進「所有事物」,這個失誤本身倒是導致一個始料不及的後果:需要第二本著作。但我們在此要言明,第一本著作和第二本著作加起來,仍然未能涵蓋「所有事物」。 我們兩人迄今已合作數年,此合作關係始於杜伯納(作家兼記者),為一本雜誌撰寫一篇有關於李維特(經濟學家)的文章,儘管一開始,雙方針鋒相對(以彬彬有禮的方式),但當幾家出版社提供一筆還不賴的酬勞,邀請撰寫一本書時,我們決定攜手合作。(別忘啦,人們會對誘因有所反應,不論一般人怎麼看,經濟學家和記者也是人哪!) 在我們討論這筆酬勞該如何分配時,幾乎一開始就陷入僵局,兩人都堅持六四拆帳,但當發現彼此都認為對方應該分得六成酬勞時,我們心裡都明白,這將是不錯的合作關係。於是,我們決定五五對分,便開始幹活了。 撰寫第一本書時,我們並沒感受到太大壓力,因為我們當時真的認為,不會有多少人讀這本書。(李維特的父親也這麼想,他說接受預付款是「不道德的事」,哪怕只是一文錢!)這種低期望使我們沒有心理負擔地輕鬆施展手腳,撰寫任何我們覺得值得一書之事,因此,我們樂在其中。 沒想到,《蘋果橘子經濟學》轟動賣座,這令我們既吃驚,又興奮。立即想要乘勝追擊推出新作,例如出一本《傻瓜也能懂蘋果橘子經濟學》(Freakonomics for Dummies),或是《蘋果橘子經濟學心靈雞湯》(Chicken Soup for Freakonomics Soul)之類的,大概能賺不少錢,但我們想等到做了足夠研究,多到我們忍不住想寫下來時,再出第二本。經過四年多,這一刻終於來臨,第二本著作誕生了,我們相信,它必定比第一本還要精采,當然,是否真是如此,得由讀者諸君論斷,或許它跟第一本一樣,問市之前,有人擔心那本書的市場反應恐怕很糟糕。 別的不說,出版公司這回就接受了我們頑固的糟糕品味:當我們提議這本新書取名為「SuperFreakonomics」時,他們毫無半點異議! 各位讀者啊,若這本書有任何益處的話,你本身也做了貢獻呢!在這個通訊如此便宜、容易的年代,寫書的好處之一是,作者能夠直接聽到讀者的回響,既大聲,又清晰,且為數眾多。好的反饋意見難得,且非常珍貴,我們不僅收到對第一本著作的反饋意見,也獲得許多有關於未來探討題材的建議。有些人以電子郵件提供的意見被納入本書內容,在此向你們致謝。 《蘋果橘子經濟學》一書的成功,產生了一項特別奇怪的副產品:我們經常受邀(分別,或一起)向各種團體演講。在這些場合,我們往往被引介為「專家」──噯,就是我們在《蘋果橘子經濟學》一書中提醒你當心的那種人啦,那些享有資訊優勢而有誘因去利用這種優勢的人。(我們可是盡全力去糾正聽眾,使他們明白,我們並不是所有事物的專家。) 這些際遇也創造了日後寫作的材料。有一回,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演講時,杜伯納談到,人們總是說他們使用洗手間後會洗手,但實際上這麼做的情形遠少得多。演講結束後,一位男士走到講台前,伸出手,他說他是泌尿科醫生。這自我介紹雖令人有點倒胃,但這位泌尿科醫生述說的故事卻十分引人入勝,他談到在一個影響性很大的環境(他任職的醫院)中,未做好洗手工夫導致的問題,以及該醫院如何以富創意的誘因措施克服了這些問題。你將在本書中讀到這個故事,以及另一則值得稱頌的故事,談到很久以前,某位醫生也致力於克服不良的手部衛生問題。 在另一場對創投家的演講中,李維特談到他和社會學家蘇西耶.凡卡德希(Sudhir Venkatesh)共同進行的某項新研究,《蘋果橘子經濟學》一書中曾經敘述凡卡德希和一名販毒幫派老大一起歷險的故事。李維特和凡卡德希進行的這項新研究,想了解芝加哥流鶯的日常作息。巧的是,這場演講的聽眾中有一位創投家(書裡替他取了個假名「約翰」),在當天稍晚以一小時三百美元的價格,和一名流鶯(書中稱她為「愛莉」)約會。約翰來到愛莉的公寓後,看到她的咖啡桌上擺了一本《蘋果橘子經濟學》,他問道:「妳從哪裡拿到這本書?」愛莉說,是她的一位「同行」女性友人給她的。 約翰想給愛莉一個深刻印象(男性想感動女性的本能是很強烈的,就算是在進行性交易、而且已經付了錢時,這種本能依舊存在),他告訴愛莉他當天正巧出席了此書作者之一的一場演講。約翰大概認為一個巧合還不夠,他又告訴愛莉,李維特正在研究有關娼妓的題材。 幾天後,李維特收到一封電子郵件: 「我從我們彼此認識的某人那兒聽聞,你正在撰寫一篇有關娼妓的經濟學論文,對吧?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計畫,或是那位消息人士在愚弄我,只好冒昧寫了這封信讓你知道,若有需要,我樂意提供協助。 謝謝,愛莉」 不過,有個複雜問題得解決:李維特得向他的太太和四個小孩解釋,下個週六早上,他不在家,他要和一位娼妓吃早午餐。李維特提出辯解理由:親自和這名娼妓會面很重要,因為這有助於正確建構她的需求曲線。不知怎麼地,家人相信了他的說辭。 所以,在本書中,你也將讀到愛莉的故事。 促使愛莉的故事得以納入本書中的一連串事件,或許可以歸因於經濟學家所謂的「累積優勢」:我們的第一本著作《蘋果橘子經濟學》的名氣,為第二本著作的撰寫創造了別的作者可能無法享有的許多優勢。我們最希望的是,已善加利用這種優勢。 最後要說的是,在撰寫此書時,我們盡量減少使用經濟學術語,對許多讀者而言,這類術語可能既深奧難解,也不容易記住。因此,與其把愛莉事件視為「累積優勢」的例子,我們不妨就稱它為……「怪異」吧!

內文試閱

前言 把怪誕加進經濟學裡(節錄) 生活中有許多困難的決定。你應該從事哪一種職業?是否需要把衰老多病的母親送往療養院?你和你的配偶已經有兩個小孩了,該不該再生第三個?這些決定之所以困難,有一些原因。其一是利害性高,其二是涉及高度不確定性,說到底,類似這樣的決定並不常出現,這意味的是你並不常有練習做這類決定的機會。你大概很熟練於採買雜貨,因為你經常做這件事嘛,至於購買人生的第一棟房子,那可是全然不同的一碼事。 另一方面,有些決定倒是十分容易。 想像你去參加一位朋友家裡舉行的派對,他家離你家只有一哩遠,你在派對上玩得很盡興,也許是因為你喝了四杯紅酒。現在,派對曲終人散了,你一邊喝掉最後一杯酒,一邊掏出你的汽車鑰匙,突然間,你決定不該這麼做,因為你現在的狀況不適合開車回家。 在過去數十年,我們被嚴格教育有關於酒後駕車的危險性,酒後駕車的肇事率比清醒駕車高出十三倍。可是,酒後駕車的人仍舊很多,在美國,所有重大車禍事故中,有超過三○%涉及至少一名駕駛人酒後開車。在飲酒最盛的夜間時段,這個比例高達近六○%。總的來說,平均每一百四十哩行車路程中,就有一哩路程是酒後開車,相當於每年有二百一十億哩的酒後駕車。 為何有這麼多人酒後駕車呢?也許是因為酒後開車者鮮少被抓到,這可能是最發人警醒的統計數字,平均每兩萬七千哩的酒駕路程中,只有一哩被抓。這意味的是,你可以一邊喝著啤酒,一邊開車橫跨全美,再開回來,接著再來回三趟後才會被警察攔檢。跟絕大多數壞習慣一樣,若能制定夠強烈的誘因措施,也許就能完全消除酒駕,例如隨機擺放路障,對酒駕者就地正法,不過,我們的社會恐怕不能接受這種做法。 話說回頭,你在朋友家的派對結束時,做出了似乎是有史以來最容易的決定:你決定不開車,改而走路回家,反正只有一哩路嘛。你找到你的朋友,感謝他舉辦的這場派對,並告訴他你打算走路回家,他十分贊成你的明智判斷。 可是,他應該贊成嗎?我們都知道酒後駕車有多危險,但酒醉後走路呢?這個決定真的那麼容易嗎? ▌酒醉不開車也別走路 讓我們來看看一些數字。每年有超過一千名喝醉的行人死於交通意外,他們偏離人行道,走上城市街道;他們躺在鄉間道路上休息;他們搖晃莽撞地奔跑穿越車水馬龍的公路。相較於每年跟酒醉相關的交通事故死亡總人數(約一萬三千人),死於交通意外的酒醉行人數目相當少,不過,當你選擇酒醉走路或駕車時,要看的並不是這些總數。真正切要的問題是:以平均每哩來看,到底是酒醉駕車比較危險,還是酒醉走路比較危險? 平均每位美國人每天在住家或工作場所以外的地方走約半哩路,十六歲以上的美國人約兩億三千七百萬人,所以,算一算,可駕車年齡的美國人每年在外行走四百三十億哩。若我們假設這些行走哩程中,平均每一百四十哩中有一哩是酒醉走路(相同於酒駕的哩程比例),這相當於每年有三.○七億哩的酒醉走路。 用這些數字來算一算,你會發現,若以平均每哩來看,酒醉行人因交通事故致死的機率,比酒駕者因交通事故致死的機率高出八倍。 還有一項重要警告:酒醉行人通常只會導致自身受傷或死亡,不會導致他人受傷或死亡,但酒駕者就不同了,在涉及酒精的死亡車禍中,三六%的受害人是乘客、行人,或其他駕駛人。不過,就算把那些無辜死亡者排除在外,以平均每哩來看,酒醉行人因交通事故致死者,仍然是酒駕肇事致死者的五倍。 憑此數據,在離開朋友家的派對時,你的決定應該很明顯:開車比走路安全。(當然啦,少喝點,或是叫輛計程車,會更安全。)下一回,你在派對上喝了四杯酒後,在決定如何回家時,你的考慮應該會有點不同吧。或者,要是你已經喝得太醉了,也許你的朋友會幫忙,因為,真正的朋友不會讓他的朋友酒醉走路。 ▌電視解放了印度婦女 若你能選擇出生於世界任何地方,印度大概不會是最明智的選擇。儘管自我吹捧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快速的要角,但整體而言,這個國家仍然非常貧窮。印度人民平均壽命和識字率仍低,汙染與貪腐情形嚴重,在超過三分之二人口居住的農村地區,獲得電力供給的住家還不及一半,平均每四戶住家只有一戶住家有廁所。 當個印度女人尤其不幸,因為許多印度父母有強烈的重男輕女觀念。已有兩個兒子的印度家庭中,只有一○%想再生個小孩;反觀已有兩個女兒的印度家庭中,有將近四○%想再接再厲試試看。在印度,生個男孩猶如創造了一個個人退休基金,他會長大成為賺錢的男人,奉養父母的晚年,時候到了,替父母點燃火葬的柴堆。反觀生了個女兒,意味著把退休基金換貼嫁妝基金的標籤,長久以來,嫁妝習俗雖為人詬病,但新娘子的父母給新郎倌或其家人現金、汽車、房地產,仍是普遍之事。還有呢,婚禮的費用通常也是由女方家庭支付。 為全球各地貧窮唇顎裂兒童施行修補手術的美國慈善組織微笑列車(Smile Train),最近在印度清奈(Chennai)待了一段時間,當地一名男子被問到他有幾個小孩時,他回答:「一個。」該組織後來得知該名男子的確有個兒子,但他還有五個女兒,他顯然認為這些女兒不值得一提。微笑列車組織還得知,清奈的產婆有時收費二.五美元,受託悶死剛出生的唇顎裂女嬰,因此,該組織決定利用誘因做善事,開始提供獎金以鼓勵產婆把唇顎裂女嬰帶到醫院施行修補手術,每帶來一名女嬰,可以獲得最高達十美元的獎金。 在印度,女性地位嚴重低落,以至於印度女性人口比男性少約三千五百萬人。經濟學家阿瑪提亞.沈恩(Amartya Sen)口中所謂的「失蹤女性」,大多數被推測為已經死亡,可能是被間接手段致死(例如女孩的父母不提供營養食物或醫療,可能是為了保留這些照料給女孩的兄弟),或是被直接殺害(女嬰出生後被父母或產婆弄死),或是墮胎(這種情形愈來愈多)。即使在偶爾才見電力供應、難以找到乾淨供水的印度最小村莊,孕婦也能付錢請技術員以超音波掃描胎兒的性別,若懷的是女嬰,就施行墮胎。近年,由於這類性別選擇性墮胎的情形愈來愈普遍,印度的男性與女性人口比例失衡狀況愈來愈嚴重,這種現象也發生在其他重男輕女的國家,例如中國。 幸運得以長大成人的印度女嬰,在人生的幾乎每個階段都面臨不平等待遇,她賺的錢比男性少,受到的健康照料較差,接受的教育較少,或許還受到日常的殘暴待遇。在一項全國性健康問卷調查中,五一%的印度男性表示在某些境況下打老婆是合理的事;更令人吃驚的是,五四%的女性贊同這種看法,例如老婆把晚餐燒焦了,或是未經丈夫允許而離開住家。每年有超過十萬名年輕印度女性被燒死,這其中有許多是索奩焚妻(bride burning),或是其他的家暴情況。 印度女性的非意願懷孕及感染性病風險也很高,包括愛滋病高感染率,原因之一是印度男性在性交時使用保險套不當的情形超過一五%,為何失敗率如此高呢?根據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的調查,約六○%的印度男性陰莖太小,不適用依照世界衛生組織規格生產的保險套。這項研究調查歷時兩年,有超過一千名印度男性接受科學人員度量他們的陰莖大小及拍照,一名研究人員指出:「保險套規格不適用印度男性。」 存在這麼多的問題,該如何改善印度女性(尤其是絕大多數居住在鄉村地區的女性)的生活呢? 印度政府做了一些嘗試,例如立法禁止索討嫁妝和視性別選擇墮胎,但民間普遍漠視這些法律。還有一些幫助婦女的金錢干預措施,包括「我的女兒,我的新娘」(Apni Beti, Apna Dhan)計畫,付錢給鄉村婦女,以鼓勵她們不要墮掉女胎;龐大的微型信貸產業,對女性提供小型事業貸款;以及許多國際性援助機構推出的種種慈善方案。印度政府也誓言要促使更易於取得尺寸較小的保險套。 不幸地,這些方案大都複雜、所費不貲,充其量只獲致表面上的成功。 不過,另一種干預似乎見到了成效。跟超音波機器一樣,這項干預得仰賴技術,但跟婦女本身沒多大關係,跟生小孩這碼事的關聯性更低。它也不需要靠印度政府或多國籍慈善組織的管理,事實上,它根本不是針對幫助任何人而設計的,至少不是我們一般認為的「幫助」方式。它只是一項已經有相當歷史的企業產物,叫作「電視」。 官方電視台已經存在數十年,但是,低品質和枯燥乏味的節目令人覺得不值一看。不過,情況在近年間有了改變,拜器材與播送價格的明顯下滑所賜,印度有廣大地區已經安裝了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自二○○一年至二○○六年間,有一億五千萬印度人首度可以收看有線電視,他們的村莊突然間可以收看到發送自印度大城市及海外的最新遊戲節目、肥皂劇、新聞、警政措施。電視使得許多印度鄉村居民首度看到外面的世界。不過,並不是每個印度村莊都能收看到有線電視,那些取得有線電視服務的村莊也只能在不同時段收看,這種情形產生了經濟學家喜歡研究的資料,這可是極棒的自然實驗。村莊能否收看到及何時可收看到有線電視,使得村莊居民及他們的生活產生了變化,愛蜜莉.奧斯特(Emily Oster)和羅伯特.詹森(Robert Jensen)這兩位年輕的美國經濟學家藉由度量這些變化與差異,洞察電視對於印度女性產生的影響。 他們檢視印度政府對兩千七百戶家計單位(大多數位於農村)進行調查所獲得的資料,這項調查詢問十五歲以上女性的生活型態、偏好和家庭關係。調查結果顯示,最近可收看到有線電視的女性明顯不願意容忍打老婆的情形,較不會承認有重男輕女傾向,並且較可能發揮個人自主權。電視似乎以政府干預無法做到的方式賦予女性權力。 是什麼導致這些變化呢?是印度女性從電視上看到遍布世界各地的影像後,變得更自主了嗎?──在那些影像中,女性隨心所欲地裝扮自己、處理自己的錢、不被當成所有物或生孩子的機器。抑或這些節目只是使得印度農村婦女覺得,羞於對政府訪查員承認她們受到太糟糕的待遇? 對於這些親身調查所獲得的資料,我們可以合理抱持懷疑,人們口中述說他們如何表現其舉止行為,跟他們的實際行為之間往往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套用經濟學的術語,這兩種行為是「宣稱偏好」(declared preferences)和「展現偏好」(revealed preferences)。再者,當撒謊不會付出代價時(例如在這樣的政府調查中撒謊),可以預期會出現不少撒謊的情形。撒謊甚至可能是潛意識行為,受訪者說的是她認為訪查員想聽的話。 不過,當你能夠度量「展現偏好」或實際行為時,你就能獲得可信度頗高的洞察,歐斯特和詹森就是因此而發現了確實變化的可信證據。可收看有線電視的印度農村家庭,其生育率開始低於無法收看到有線電視的農村家庭(在印度這樣的國家,較低的生育率通常意味女性有較高的自主權,且健康風險性較低)。可收看有線電視的家庭也比較願意讓他們的女兒繼續接受教育,這意味這些家庭的女孩較受到重視,或至少被認為應該獲得跟男孩平等的待遇。(值得一提的是,男孩的入學率並未改變。) 這些確實數字使得那項印度官方調查中受訪者的自述資料可信度提高,有線電視似乎真的對印度農村婦女賦權,甚至已經到了促使她們不再容忍家暴的地步。 或者,也可能是她們的丈夫太忙於收看板球賽事,沒時間找碴施暴啦。

作者資料

史帝文.李維特(Steven D. Levitt)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系William B. Ogden榮譽終身教授。李維特在2003年獲頒「約翰.貝茲.克拉克獎」,該獎項是頒發給40歲以下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許多贏得此殊榮的經濟學家後來也贏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時代》雜誌將李維特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百大人物」,《經濟學人》亦評選他為經濟學界的八位明日之星。 李維特的研究與論述不僅使艱澀深奧的經濟學變得更平易近人、饒富趣味,也啟發人們更深入思考社會與日常生活中,許多看似怪誕現象背後的道理與深義,並進而省思政策與措施的成效和影響性。他與杜伯納合著的前一本作品《蘋果橘子經濟學》,至今已在全球以35種語言銷售,超過400萬冊。

史帝芬.杜伯納(Stephen J. Dubner)

前《紐約時報雜誌》作家與編輯,為《紐約時報》、《紐約客》等知名報章雜誌撰文,出版多本著作。

基本資料

作者:史帝文.李維特(Steven D. Levitt)史帝芬.杜伯納(Stephen J. Dubner) 譯者:李芳齡 出版社:時報出版 書系:NEXT 出版日期:2024-04-09 ISBN:9786263960565 城邦書號:A2203783 規格:平裝 / 單色 / 35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