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腎臟病低蛋白‧低鹽飲食全書:這樣吃就對了!40組健康餐X151道常備菜
-
1個人的超有感按摩:物理治療師圖解教學 1個動作從根源搞定全身痠痛
-
細胞比我更愛我自己:細胞的神性決定生命的意義
-
不被束縛的晚年——自立支援照顧,讓長者脫離臥床、自理生活、自由行動,減輕照顧者負擔,實踐高品質的長照
-
纖維力飲食 破解腸道與健康密碼,以植物基飲食啟動減重、逆轉疾病、優化免疫力的健康革命
-
【限量簽名版】ICU重症醫療現場3:當個更有溫度的人
-
更新粒線體,根治慢性病
-
科學漢醫的養生:後疫情時代健康常見的盲點(限量隨書附贈臺灣益謙經脈血壓計個人版九折優惠券)
-
科學實證 人人適用:百變211 終極瘦身密碼
-
癌症飲食全書【16週年暢銷修訂版&附別冊64頁《全面啟動抗癌自癒力》】
內容簡介
★男性隨著年齡增加,攝護腺開始增生,發生率大約41~50歲為30%,
51~60歲50%,超過80歲後則為90%
★攝護腺病變是男性健康的極大隱憂,甚至會長期造成精神或生活上的困擾
泌尿權威名醫診療衛教精華筆記✕解泌而癒全攻略
資深泌尿名醫超過三十年的泌尿醫學衛教,完整解析男性排尿障礙相關的攝護腺疾病,
提供最新的臨床醫學診斷與治療因應之道,輔以大量圖解讓讀者可快速理解泌尿醫學,
對於疾病或異常的臨床症狀能更有警覺心,也得以與專業人員討論會有更清晰的方向。
◤加值收錄◢
★64支最強泌尿醫學知識影音大補帖
【3分鐘秒懂尿尿這檔事、用藥及保健全攻略】
.攝護腺肥大篇 .火辣辣ㄟ感染篇 .五顏六色的小便篇 .石在好硬篇
.小包皮✕大事情篇 .疝氣篇 .攝護腺也會發炎篇 .成功個案分享篇
攝護腺增生肥大,絕對是老年人的特有疾病,有人又稱之為「長壽病」。泌尿科醫生常流行一句玩笑話,「不論你多麼英明神武,總有一天等到你」,因為鑑於隨著年齡不斷增生的攝護腺造成老年男性的排尿障礙,幾乎涵蓋所有老年人,又非細菌性慢性攝護腺炎發生的年齡層,從年輕到老年人均包括,尤其小於50歲的青年、中年男性,影響層面人數更為廣大,所以攝護腺疾病的日常生活保健及預防就格外顯得重要。
男性大約從40 ∼ 50歲就開始產生排尿的病態變化,尤其是膀胱變化最是關鍵,再加上年長者常合併一些慢性病,器官機能的減退,神經調控上的障礙,共同合成這複雜多樣的排尿障礙。攝護腺肥大連帶的症狀,包括小便管徑變細,解尿困難;須用力解尿,小便斷斷續續分好幾段,解尿不乾淨、殘尿增加,其實膀胱已經開始肌肉肥厚並過度收縮,功能在慢慢變差了。攝護腺肥大的病患票選最擾人的症狀,位居一、二名的就是急尿和夜尿。
排尿障礙也不是一蹴而成,有些人因為症狀輕微而不去理會攝護腺,忽略身體傳達的警訊,有些人對攝護腺的疾病不甚明瞭,完全無病識感,甚至是諱疾忌醫,除了經常承受不必的症狀困擾,到了疾病出現了併發症,才急急忙忙就醫,卻延誤了最好的治療時機,最終可能出現膀胱尿滯留、腎水腫、腎功能減退或感染、泌尿系統結石的後果。
作者從事泌尿科30餘年,所希望的不是每天開很多的刀,而是期望民眾都無病痛,縱有身體不適也能早期知道、有意願去尋醫問診,不要將疾病拖到後來成大病。這種知道疾病且有病識感及時就醫,就有賴醫學知識的推廣,這是作者寫此書最主要的目的,透過泌尿醫學衛教的新知及Youtube影片衛教宣導,期望能真正對民眾對於疾病或異常的臨床症狀才能有高度的警覺心,減少疾病帶來的後遺症、如何改善疾病及生活上的因應之道,以及對於未來和醫護人員溝通上皆有所助益。
本書分為兩大主題「攝護腺增生肥大」及「攝護腺發炎」,討論男性排尿障礙相關的攝護腺,從攝護腺的位置、正常生理功能,以及為何會不斷增生肥大?增生後對排尿障礙的影響?並詳細描述因為攝護腺增生肥大所導致排尿障礙的症狀,如何經由表格量化,算出一個人排尿問題的嚴重程度,及對生活影響程度。
資深臨床醫師面對每一位男性年長者的排尿障礙如何問診?如何檢查?如何得到客觀的疾病診斷及嚴重程度?對於一些具侵襲性或耗時的檢查項目(如:膀胱鏡、尿路動力學檢查等),在哪些情形下必須要做?攝護腺增生肥大的手術治療及處置,並列舉了一些手術的優缺點、手術後的併發症,最後關於和攝護腺癌息息相關的腫瘤指標、攝護腺特異性抗原的判讀等內容,完整詳細介紹男性排尿障礙攝護腺增生肥大的原因及診斷,深入淺出傳遞攝護腺保健知識,讓您在面對各階段病症的診療都能找到最好的答案。
★男人下半身一定要知道的事:年過40超前佈署,徹底遠離攝護腺肥大及發炎的隱憂
您所關心的攝護腺肥大,一定要知道的3件事
1.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表(詳見P.87)
2.良性攝護腺肥大診療流程(詳見P.142)
3.治療攝護腺增生肥大常用藥物類別(詳見P.139)
★本書特色★
一次讀懂攝護腺病變的診療&保健關鍵
►15種表格→看診不卡關
►68張彩圖→臨床大解析
►20個案例→掌握大關鍵
►21題迷思→名醫來解惑
目錄
〔作者序〕集34年泌尿科臨床診療及預防保健的經驗分享/李祥生醫師
PART1基礎篇
【第1章】認識泌尿系統的器官
⑴腎臟 ⑵輸尿管 ⑶膀胱 ⑷尿道 ⑸攝護腺 ⑹骨盆底的肌肉群
【第2章】男女泌尿系統常見疾病
PART2概念篇
【第1章】攝護腺是什麼?
⑴攝護腺位置在哪裡?
⑵攝護腺在人體到底有何功用?
⑶診療室趣聞與衛教分享
【第2章】攝護腺為何會增生肥大?
⑴年齡和男性賀爾蒙是關鍵
⑵我什麼時候會有攝護腺增生肥大呢?
有多少人會得病呢?
⑶如何評估攝護腺大小?
如何量化攝護腺的體積?
⑷為何同年齡層有人排尿症狀輕微,有人卻嚴重到需要手術?
⑸攝護腺增生的嚴重程度和哪些因素有關?
【第3章】攝護腺和排尿的關係
⑴膀胱的功能不只是排尿
⑵排尿與大腦的調控機制
⑶攝護腺在排尿機制上有何影響呢?
【第4章】攝護腺增生肥大後對身體有何影響?
⑴對泌尿系統的影響
⑵如果不理會攝護腺問題會出現什麼併發症?
⑶攝護腺增生肥大是否也容易引起攝護腺癌?
⑷攝護腺增生肥大和男性陰莖勃起功能障礙的關係
【第5章】攝護腺增生肥大的患者,會影響日常生活嗎?
⑴開會或工作時必須中斷去排尿
⑵夜間起床好幾次,造成精神不濟
⑶當尿意感突然襲上來時無法憋尿
⑷當大夥出門旅遊自己常常必須中途上廁所
⑸啟動排尿的時間延長,真正解出尿液時也是潺潺弱弱
⑹過度擔心排尿的問題,常懷疑自己得了重病,疑神疑鬼
⑺家屬也是受害者
【第6章】排尿障礙
⑴阻塞型排尿障礙
⑵刺激型排尿障礙
⑶複雜混合型的排尿障礙
⑷其他衍生性併發症狀
【第7章】排尿障礙的評估檢查
⑴主觀性的自我評估: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表(IPSS)
⑵客觀性的專業檢查
【第8章】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
⑴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是什麼?
它和攝護腺癌的關聯性
⑵如何面對升高的PSA值
⑶攝護腺切片是良性,是否保固終身?
【第9章】其他檢查
⑴有必要做較侵入性的尿路動力檢查嗎?
⑵膀胱壓力流速檢查
⑶膀胱動力學檢查需要做嗎?
⑷排尿日誌需要做嗎?
⑸膀胱內視鏡(膀胱鏡)檢查需要做嗎?
⑹上泌尿道(腎臟、輸尿管)攝影檢查有必要嗎?
PART3治療篇
【第1章】飲水及排尿的控制
⑴飲水習慣的改變
⑵排尿習慣的調整及排尿訓練
【第2章】攝護腺增生肥大何時介入治療?
⑴實習醫學生的見解
⑵專科醫師的正解
【第3章】藥物治療
⑴α-阻斷劑(怎麼給了降血壓的藥?)
⑵5α還原酶抑制劑(性生活也出事了!)
⑶抗膽鹼藥物(抗毒蕈鹼藥物):專治頻尿、尿急、尿失禁〈男女均可使用〉
⑷另一大類治療膀胱過動的藥物──β3促效劑
⑸神奇了!治療勃起障礙的威而鋼、犀利士、樂威壯也可以改善排尿障礙的症狀
⑹夜尿剋星──血管加壓素(抗利尿賀爾蒙)
【第4章】攝護腺增生肥大的手術治療
⑴哪些情況下,必須手術治療?
⑵攝護腺增生肥大的手術原理
⑶手術過程中的併發症
⑷手術後的併發症
⑸手術後,排尿會有什麼變化?
⑹經尿道攝護腺手術後可能發生的併發症
【第5章】改良手術裝置
⑴雙極電切系統的裝置
⑵雷射系統的裝置
⑶綠光雷射(Potassium-Titanyl-Phosphate,KTP)
【第6章】其他手術方式
⑴腹部開放式手術
⑵其他低侵襲性手術或處置
⑶導尿管的放置或恥骨上膀胱造口術
【第7章】手術後必須注意的事項
⑴手術後必須馬上回醫院的情形
⑵術後生活注意事項
【第8章】神秘的草藥能治病嗎?
⑴鋸棕櫚漿果(Sawpalmettoberry)
⑵非洲刺李(Pygeumafricanum)
⑶南非星草(Hypoxisrooperi)
⑷茄紅素(Lycopenes)
⑸賜護康(Socalecereale)
⑹南瓜子(Pumpkinseed)
⑺多重類胡蘿蔔素(Multi-Carotenoids,MCS萊得特)
【第9章】再論急性尿滯留
⑴急性尿滯留
【第10章】攝護腺發炎
⑴急性細菌性攝護腺發炎
⑵慢性細菌性攝護腺發炎
⑶慢性非細菌性攝護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症候群
⑷案例分析──急性&慢性攝護腺發炎
⑸治療慢性非細菌性攝護腺炎其他選項
【第11章】男性排尿障礙──日常生活的預防與保健
⑴如何避開攝護腺疾病的誘發因子
⑵在什麼時候應該求診泌尿科醫師?
⑶當攝護腺疾病及症狀已存在,該如何自處?
【第12章】攝護腺增生肥大及排尿障礙常見的迷思
⑴攝護腺增生肥大Q&A
⑵排尿障礙Q&A
作者資料
李祥生
作者為《商業周刊》推薦良醫。任職泌尿專科近35年資歷。有感老年泌尿疾病以攝護腺問題最常見,尤其是攝護腺增生肥大造成的排尿障礙。作者希望不是每天幫病人開很多的刀,而是期望民眾對於身體不適能有高度警覺、有意願積極求診,以延緩症狀的變化及病程進展,避免併發症的出現。 作者為提升中老年男性的健康意識及加強民眾保健知識,經常走訪社區做衛教、拍攝Youtube影片衛教宣導,透過泌尿醫學衛教知識,期望有助民眾預防及減少疾病帶來的後遺症、改善疾病及提升生活品質,甚至有益醫病溝通。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