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經營管理 > 經營策略
淬鍊:點土成金的創新與智慧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淬鍊:點土成金的創新與智慧

  • 作者:彭芃萱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1-10-20
  •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從鶯歌的六人小窯場,到員工逾千的上市企業;從傳統的居家器具,跨足到時代尖端的科技陶瓷;從首屈一指的國產品牌,成為享譽全球的品質標誌…… 本書即將揭開和成欣業走過80年歲月的經營傳奇! 和成欣業(HCG),一家從傳統器具起家的企業,在時代劇烈變化的淬鍊中,從小工廠跨至大集團,從傳統跨至高科技,從本土跨至全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歷史,醞釀出這種義無反顧的跨越勇氣與永不間斷的創新源泉? 民國二十年,邱和成從零開始,靠著微薄的資金創立了和成,一開始只雇用六個工人。即使有規模上的限制,但邱和成秉持著改革社會的勃勃雄心,在當時日本強力推廣公共衛生的氛圍下,成為生產便器的先鋒,預告了和成日後成為「本土馬桶王國」的開端。 儘管在衛浴界經營有成,和成仍不斷擴充企業營運版圖,朝向廚房設備領域發展,並在正式掛牌上市後,進入高科技及精緻服務的領域,研發出抗彈陶瓷與科技陶瓷,從打造便利住宅進化成打造智慧住宅,全方位訂作現代人的高品質生活。 和成欣業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伴隨國人屆滿八十個年頭,在無數的艱困環境中,淬鍊出不容撼動的龍頭地位。這些成就究竟是如何辦到的?背後又隱藏多少不為人知的名姓?本書正歷歷記載著這段寫滿了突破困境與自我超越的故事! 【名家推薦】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溫肇東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局長 卓士昭 ◎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

目錄

◎推薦序 書寫了八十個年頭的創業典範溫肇東
◎推薦序 在世界舞台發光的台灣品牌 卓士昭
◎前 言 創造和光同成的未來 邱立堅

◎第一篇 從零開始的創業
‧第一章 跨越貧窮的第一步
‧第二章 第二代加入 傳承窯場命脈
‧第三章 家族齊心 團結力量大

◎第二篇 創新研發,進軍國際
‧第一章 更新技術與設備 開始多角化經營
‧第二章 從衛浴龍頭到住宅設備領航家
‧第三章 人才各司其職 技術攀向頂峰
‧第四章 阿爾卑斯系列登上國際舞台
‧第五章 擊敗進口貨的國產品牌
‧第六章 不計成本的尊榮服務
‧第七章 創造企業與員工的雙贏局面
‧第八章 國際認證的一流品質

第三篇 上市後的考驗,度過景氣難關
‧第一章 讓全世界看見HCG
‧第二章 海外設廠的艱鉅任務
‧第三張 在地思維 深耕大陸
‧第四章 不斷推陳出新的產品線
‧第五章 不景氣的經營之道
‧第六章 藝術與建材的結合
‧第七章 發揚陶藝文化 凝聚鄉土意識

第四篇 第三代接班後的積極轉型
‧第一章 全方位的營運策略
‧第二章 開發精密陶瓷 走在科技尖端
‧第三章 打造未來性的智慧住居
‧第四章 廁所空間的新文化
‧第五章 讓下廚成為有品味的享受
‧第六章 UPEX啟動集團後續力

結 語 與台灣共同成長,再創無限未來
附 錄 五十年前發現的璞玉 莊阿源

內文試閱

  和成的國際化腳步走得相當早,民國七○年代(西元一九八○年代),已陸續將產品賣到國外,包括日本、加拿大等國;民國七十八年(西元一九八九年)在北美設立銷售據點,但在海外並沒有設立工廠。和成欣業上市後,從市場取得大筆資金,在思考企業未來走向時,已經把國際化視為必經之路。在台灣,平均每賣出兩套衛浴設備,就有一套是和成的品牌,如此高的市占率,代表著和成在台灣的發展空間愈來愈小,勢必要向外拓展,找到新的市場商機。

  民國八十一年(西元一九九二年),和成在原本的「國際事業處」下成立「投資設廠小組」,有近十位成員,由邱弘茂主導。成員小組分別前往世界各地考察市場,包括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國家,如印尼、越南、菲律賓等地,進行設廠地點評估。

  經過多方考量後,和成決定在中國大陸及菲律賓設廠,選擇中國大陸是因為經濟改革、市場開放。和成早於民國七十八年(西元一九八九年),已透過香港代理商,將產品銷售到大陸測試市場水溫,後來發現,這裡值得深耕經營;而第二個投資地點選在菲律賓,一方面是因為它是英語系國家,培訓的員工及幹部,未來可以派赴世界各國;另一方面則因菲律賓與美國關係緊密,對於和成進入美國市場也有助力。

  對於和成進軍大陸,邱弘茂說:「和成欣業本來只有國外部,嚴格講起來只有進口、出口而已,民國八十一年(西元一九九二年)開始,變成了『國際事業處』,增設了一個海外的投資部。事實上,在民國七十年(西元一九八一年),和成把商標改成HCG之後,就打算國際化了,為什麼一直拖到民國八十年(西元一九九○年)才正式加快腳步呢?原因很多,最主要是和成作風一向保守,過去未曾到國外開拓市場,態度便顯得格外謹慎。然而,從另一角度來看,外國公司赴海外投資設廠,通常銀行都會提供相當的投資訊息,而和成出外打拚,卻始終是單打獨鬥,沒有任何相關的協助,所以摸索得很辛苦,心理上就沒那麼踏實。所以民國八十三年(西元一九九四年)以來,雖然產品外銷美國勢如破竹、非常成功,但隨著民國七十七年(西元一九八八年)台幣大幅升值之後,我們的優勢便沒有了,再加上國內勞工成本增加,只好在海外想想辦法。」

  至於地點的選擇,邱弘茂說明:「我曾經到泰國看過,也去菲律賓、印尼考察過,本來打算到印尼去,可惜好的合作夥伴不是那麼容易找。恰巧這時正逢『大陸熱』興起,於是我們領悟到,無論怎麼說,大陸終究是個有潛力的大市場。後來,我們發現國際同業多已在大陸進駐,再不去的話,和成終究會在大陸失去立足之地。所以,我們當下決定轉往大陸發展。」

  在大陸設廠,和成首先評估大上海地區,評估數個地點後,原本決定在崑山,卻因某些原因而作罷,最後決定落腳在江蘇省蘇州吳縣甪直鎮,這裡是華東地區,離上海很近,距離蘇州城東十八公里,邱弘茂說:「這裡氣候很好、交通很方便,尤其是水運、路運都可通,有利內外銷。」和成工廠所在地的選擇方式是因循既定模式,在離主要城市約一個小時車程可到達的地方,像在台灣,總公司就位於台北市,工廠位於距市中心約一小時左右的鶯歌;其後赴菲律賓設廠方式亦同。

  甪直在大陸是一座擁有兩千五百年歷史的知名古鎮,曾經有人說:「看水鄉,逛古鎮,不可不去甪直」,它以名勝古蹟、古橋、古街、古民宅,以及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古銀杏樹聞名,曾被中國知名學者費孝通讚譽為「神州水鄉第一鎮」。

█離鄉背井 遠赴對岸整地建廠

  和成董事會決議投資三千萬美元,在甪直買了一塊兩百二十五畝的生地,開始整地建廠。派遣的第一位員工是現任總管理處經理莊阿源。他回憶到大陸時是民國八十三年(西元一九九四年),因台灣房地產景氣很好,大多數幹部寧願留在台灣,沒有人想要遠離家園,投入吃力不討好的艱鉅建廠任務。但他為了不辜負老闆的期待,再加上年輕時想有一番作為,選擇隻身遠離家園到大陸打拚。由於建廠初期投入的人力有限,他身兼廠長加工友,從地點勘察、建廠、工廠的生產流程設計、投產,以及人事、公關、財會、生產等管理,樣樣親自參與,因此也讓自己學習成長了許多。

  在設廠的過程中,也發生許多因文化不同引起的趣事。例如進行地界測量時,有一天,莊阿源請量測人員與工人在廠房預定地四周打定位樁,「第一天,我找了一批工程人員,辛苦地打下定位樁,第二天一早,我騎著自行車來到工地一看,才發現昨天打的定位樁,怎麼全都不見了?」原來這些定位樁,在當天傍晚就被附近的農民拆了,拿回家當柴燒飯。他靈機一動,改用竹枝綁上紅布,由於竹枝細長沒辦法當柴燒,也順利化解了一個難題。

  由於窯廠最怕遇到淹水,建廠房時,必須提防工廠可能淹水的問題,莊阿源考慮到這個問題,卻不知道土方究竟要填多高,才能防範洪水期豪雨淹水。於是,他來到工廠鄰近的農村,請教年長的老農民,「那位老農民指著他家牆壁上的水漬,告訴我,他家在這裡住了好幾代,看水漬就知道。」有了這個生活經驗,加上百年洪水位紀錄,和成中國廠房在江南地區多次水災中都能安然度過。

  從無到有,經過一年多日夜趕工興建,還要趕在寒冬前完成,避免影響鋼筋混凝土的強度,和成第一個在海外的工廠終於完工。當最後一個屋架吊裝完成,依照當地的傳統,馬上燃放鞭炮慶賀,莊阿源凝視著這一幕幕景象,感動得熱淚盈眶。因為這些日子以來,他遭遇許多大大小小的困難,包括興建廠房時,遇上南方下大雨,道渣、鋼鐵物資等設備無法走陸路,只能利用水路運進工廠;冬天下大雪,為了高壓成型機如何運至廠房內而苦惱,在短短的一小段路上,費盡心血與時間、天氣搏鬥,最後只好在泥濘的路面鋪上鐵棍,一寸寸慢慢將機器推進廠房安裝。最後,這些障礙終於一一排除,成為眼前令人振奮的成果。

  民國八十五年(西元一九九六年)七月和成中國廠第一期投產,現廠房內擁有一座梭仔窯、二座隧道窯,開工後正式試營銷,衛浴設備年產量達二十萬件;隔年三月,第二條生產線,即一座一○二公尺的隧道窯也點火生產,將產能提高到六十四萬件;民國八十九年(西元二○○○年)更擴充到一百二十八萬件。

  和成中國於民國八十一年(西元一九九二年)在廈門設立辦事處,逐步在北京、上海、成都及廣州等城市設立分公司;各個分公司的銷售管道則分為自營和設立經銷商。自營方式即自行接單銷售、承接各種工程項目;經銷商制度則採取各經銷商向分公司進貨,然後銷售給工程項目及使用者的方式,由點而面,逐步建立完整的經銷體系。為拓展市場,民國八十七年(西元一九九八年)在上海虹橋開發區新世紀廣場成立中國營業總部,建立面積廣達一千五百平方公尺的衛浴展示中心,陳列許多精心傑作,提供消費者鑑賞和成產品的空間,更引導消費者領略全新的衛浴空間設計理念。

  進入大陸市場,行銷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讓更多人知道和成品牌?公司內的主管們曾集思廣益、擬定廣告策略,剛好當時台灣「五燈獎」製作人江吉雄在大陸電視界發展,於是雙方合作「和成大擂台節目」,由和成每年花費人民幣三、四百萬元包下這個節目的製作。它是類似五燈獎的才藝競賽節目,每周六在上海電視台播出,由於當時上海民風保守、電視節目乏善可陳,節目播出後創下極高的收視率,更吸引許多小朋友及大人競相參賽。民國八十六至八十八年(西元一九九七年到一九九九年),和成因這個節目一炮而紅,帶動名氣節節上升,刺激產品熱賣。民國八十九年(西元二○○○年),和成以有特色的產品和行銷手法,成為中國大陸前五大衛浴品牌,產品也進入主要地標,包括上海東方明珠塔及各主要機場,如北京首都機場二號航站、大連機場等,以及各主要醫院,如三○一醫院等。民國八十八年(西元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和成中國跨入大陸給水銅器製造領域,在廈門與路達公司合資,成立和成/路達公司,在營業上可完全配套銷售,部署中國的成績愈來愈亮眼。

延伸內容

在世界舞台發光的台灣品牌


◎文/卓士昭(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局長)

  和成欣業股份有限公司為我國知名本土企業,自邱和成先生創業迄今已八十年,在民國二十年(西元一九三一年)創業初期生產花缽、水缸等陶器日用品,數年後即以精準的市場判斷轉型為鶯歌地區第一家投入衛生用品生產的廠商,奠定和成公司成為「本土馬桶王國」的基礎,更對近代台灣環境衛生的提升具有莫大的貢獻。

  在近代台灣由農業經濟推進至工業經濟的過程中,和成公司亦未缺席,一方面配合市場需求投入工業陶瓷生產,使產品更臻多樣化,一方面更專注於提升衛浴陶瓷生產技術,深入研究歐洲國家的衛浴陶瓷產品,開發出和成公司的第一個「坐式沖水馬桶」,並在前述產品多樣化的基礎下,陸續更新設備,投入廚具與建築陶瓷生產,成功進軍國際市場。又配合國際環保概念的潮流,推出具備省水功能的產品,充分顯示其因應市場變化的彈性與強勁的研發能力,國際知名財經雜誌《富比士》(Forbes)即於民國八十三年(西元一九九四年)肯定和成公司為「全球一百家最好的中小企業」。

  事實上,從和成公司由生產花缽粗陶的工廠轉型為台灣衛浴設備事業體的過程,可知台灣中小企業轉型再創高峰的艱辛,尤其隨著全球化的影響擴大,國際間經貿競爭加劇,我國業者如何吸引國際買家注意,就成為出口接單的關鍵。為了協助業者海外行銷,經濟部更早於民國八十一年(西元一九九二年)即設置「台灣精品」標誌,做為我國優良產品之共同標誌,並辦理「台灣精品」評選活動,以專屬標誌在國內外進行推廣,強化我國產品的國際能見度,和成公司的「智慧型超級馬桶」即屬台灣精品之一。

  隨著近年我國出口貿易額屢創新高,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有鑑於品牌形象可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使我出口貿易不僅在「量」有所提升,亦能在「質」有所精進,故於民國九十五年(西元二○○六年)啟動為期七年的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期能打造台灣產業「多元品牌、百花齊放」的國際地位,以培養品牌行銷人才、成立品牌創投基金、辦理品牌評選活動等策略,增加優質企業的國際知名度。和成公司更於建國百年之際獲選為台灣百大品牌,足見其企業經營與產品品質之精良與出色,適逢其出版八十周年紀念專書《淬鍊:點土成金的創新與智慧》,回顧企業發跡歷史,傳達經營哲學理念,足堪借鏡,本人樂為之序,亦期許和成公司持續創新研發產品,使我國乃至世界各地消費者的生活更加便利。

書寫了八十個年頭的創業典範

◎文/溫肇東(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企業和人一樣有其生命周期,隨著外界環境變動愈來愈大,家族的繼承與企業的傳承也有諸多問題,和成欣業能持續營運、成長、茁壯八十年非常不容易。今年是建國一百年,台灣的「百年企業」並不多,一方面是因為在日治時代,台灣人真的能辦的「企業」不多;另一方面則是真的能撐到一百年以上的商家,其實規模都不大,以「百年老店」型的糕餅、茶行等居多。這些行號大部分都稱不上「企業」,且維持家族經營的模式,常常面臨傳承的挑戰。

  和成雖也是家族企業,經歷到第三代,但在產品、技術及市場上皆能與時俱進,而且始終不離其核心──陶瓷技術。從最早的花盆、壺、水缸到工業陶瓷,再從便器、衛浴、廚具到科技陶瓷,很像「千年志氣」中日本那些百年企業,不斷精煉自己的技術,自我更新,不被時代所淘汰。

  這本和成的「企業傳記」在這個時間點出刊,有大於其公司本身的意義。台灣的經濟奇蹟,及庶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一批本土企業家在過去超過一甲子的努力有關。台灣人,尤其在日治時代創業的公司及企業家,多已逐漸凋零,如何在他們及第二代還能敘說之際,將其口述歷史記錄下來,為後代子孫留下見證呢?撰寫企業史的工作沒有其他人能代勞,因為企業自己的檔案、歷史,只有自己最清楚。

  這些前輩的努力包括其「創業家精神」,如何在那個年代為生存、為生活、為生意打拚,在極其匱乏中找到資源開始其事業,這是任何一個時代的創業家共同的挑戰。本書讓我們看到在日治時代及光復初期的歲月,企業家們在諸多限制中找到突破的契機,這對台灣當代如何突破目前的困境有很重要的啟發。

與時俱進 不斷向外拓展與自我超越

  「與時俱進」是一個基業長青的企業能持續創新、繁榮的關鍵。除了重視研發是和成欣業一個珍貴的傳統與資產之外,在行銷、商標及企業識別體系(CIS)上的自我超越及更新亦值得一提。

  民國七十年(西元一九八一年)和成HCG(Ho Cheng Group)正式啟用,代表誠意(Honest)、創意(Creativity)、滿意(Gratification)。民國八十年(西元一九九一年)股票上市,業務範疇從本土躍升到國際,HCG又被賦予新的詮釋與精神:H代表高科技(High-tech),C代表精緻(Compact),G代表國際化(Global)。這些品牌建構的途徑以及上市櫃,也是台灣檯面上有規模企業的必修學分,上市櫃的理由很多,但至少透明化與公開化是企業主共同的決心。

  和成在國內市場的地位,與「東京陶瓷」(TOTO)在日本的主宰地位已相去不遠,「阿爾卑斯系列」是很多人居家生活經驗的一部分,劉德華的代言,也讓很多人印象深刻。和成的產品與服務和你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一個和台灣人民的生活有密切互動的公司,陳美鳳的「美鳳有約」為其廚具部門代言,也反應和成親民的性格。

  國際化更是台灣企業橫豎都要面對的問題,從技術的引進、合作,到海外設廠生產,開拓海外市場,是多數企業都會經歷的事。和成也不例外,從早期到海外觀摩開始,之後邀請技師來指導,採購先進設備,到正式技術合作,都需要和外國廠商打交道、繳學費。「從模仿到創新」這條學習曲線,和成不僅很早起步,也很早就有了自主創新的覺醒。

  每個企業都要成長,除了在本業上擴大市場的占有率,多角化也是一種選擇。和成欣業做過不同的嘗試,很多台灣企業因過度擴充到非相關的多角化,結果下場不佳,和成則只往相關多角化著手,也繳出了耀眼的成績。

  本書的最後一個特色是創辦人「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的理念,要兒孫們永遠合作無間,二代之間、兄弟之間的世代交替都頗為順利。相較於其他的台灣企業因兄弟反目或父子不和影響到事業發展,和成可謂祖上積德,歷代經營者也都兢兢業業。家族企業的問題,主要在家族的利益很難完全和企業的利益一致,這時領導人的判斷力及優先次序就決定了這家公司的命運。本書以有限的篇幅,卻能將和成欣業八十年的歷史精彩呈現。

  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傳記能進行記錄與發表,除了做為自身公司的見證外,也為台灣的歷史增加另一個構面的豐富性,為後代子孫提供先祖曾在這塊土地努力過的事蹟。台灣人經營管理的奧妙不完全等於我們在西方文獻中讀到的理論,我們應該要書寫自己的篇章,讓生長在同樣一塊土地上的企業做為楷模,這本書正適切地扮演了這樣的角色!

作者資料

彭芃萱

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多年財經記者經驗,主要採訪財經企管領域,寫作經驗豐富。

基本資料

作者:彭芃萱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新商周叢書 出版日期:2011-10-20 ISBN:9789862720394 城邦書號:BW0435 規格:膠裝 / 部份彩色 / 25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