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我們每個人都過著有衝突的生活。衝突無所不在:從各種因其策略、角色不同而分裂的組織,到因種族、經濟、宗教或政治而分裂的地方社群;從親子、手足或姻親之間世仇而四分五裂的家庭,到因內亂而分崩離析的國家。如果在這些「熱」衝突(情緒強烈、聲音喧噪、緊張情勢顯而易見)之外,再加上其他許多「冷」衝突(情緒壓仰、緊繃的沈寂、無形的壓力),我們必須向自己坦承,衝突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雖然熱衝突和冷衝突就像夏季和冬季那樣截然不同,但如果處置不當,都會有毀滅性後果。二者都會造成我們的組織長期無效率,我們的社群爭鬥不和,我們的生活混亂不堪。無論我們喜不喜歡,衝突總是在那兒。因此我們每個人面對的問題是:「我選擇如何應付衝突?」
葛容認為,放眼望去,目前許多領導者都有失職守,而組織、學校與政府單位依然充斥著引起分裂的權威者與平庸的經理人,而葛榮眼中具有「調停」能力的領導人能轉化衝突,讓彼此能更接近共識。根據數十年處理組織、政府與全球衝突的工作經驗,作者提出一項威力驚人的領導新架構,也就是領導人應該像個「調停者」,除此之外,提供八項具體明確的工具,幫助領導人轉化棘手的爭論。
這八項工具是:
◎宏觀視野——致力於準確掌握衝突中任何一方錯綜複雜的特性。
◎系統思考——盡可能指出所有與衝突有關的重要元素,並了解這些元素之間的關係。
◎完全洞悉——運用你所有的精氣神及情感,見證涉入的衝突。
◎探究根源——提問可引出有關衝突重要資訊的問題,這些資訊對了解如何轉化衝突極為重要。
◎有意識交談——覺察到我們有各式各樣的選擇可以決定要如何發言及聆聽。
◎對話——為了催化有能力「搭建橋樑」及「創新」的優秀人才而溝通。
◎搭建橋樑——建立跨越組織或社群內種種分界的夥伴關係及聯盟。
◎創新——促進社會或企業突破,創造解決衝突的新選擇。
這些就是調停者不可少的工具。這些工具應該屬於每一個人,一如人人都有權獲得影響健康的醫學資訊、影響個人權益的公民資訊一樣。這也是本書的目的,讓所有希望更有效、更創意處理生命中各種衝突的人,能夠更方便接觸到調停者的技巧。
葛容目前任職於調停者基金會主席(Mediator Foundation),並為全球領袖網路創辦人(Global Leadership Network),近期則為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推展全球學習社群的對話平台。
過去二十多年來,葛容成功地協助全球公、私部門組織領導人處理衝突爭端,尋求共有目標與價值的結合,在差異中建立對話橋樑。冷戰時期,葛容成功促使前蘇聯與美國電影工業領導者面對面,召開娛樂高峰會(Entertainment Summit);1997年與1999年,葛容推動美國國會兩黨讓步行動(Bipartisan Congressional Retreats),鼓勵民主、共和兩黨領導者,重新著眼於眾議院,乃至於政治發展的最佳利益,發展全新領導風格。
近年來,葛容致力於全新的跨界領導力與相對觀點領導者之間的深度對話,做為全球化時代,對話橋樑建立的濫觴;其全球領袖網路的工作目標之一,就在於建立領導力的新視野,該組織曾協助舉辦美國眾議院議員「禮貌度假會議」、世界經濟論壇與世界社會論壇對話平台等,參與以巴衝突爭端解決、環境學者與經濟學者的對話,以及全球各地領導力會議。此外,葛容關注於新世代領導才能的培育工作,讓青年學子具備超越既有階級、性別、語言與政治意識型態疆界的思考、行動與領導才能,共創一個正義、和平與永續發展的世界。
【名家推薦】
◎廖炳煌 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執行長(專文推薦)
◎鄧惠文 心理醫師(具名推薦)
【目錄】
◎前言.把衝突當成資產
◎第一章.煽動家
◎第二章.管理人
◎第三章.調停者
◎第四章.宏觀視野
◎第五章.系統思考
◎第六章.完全洞悉
◎第七章.探究詢問
◎第八章.有意識交談
◎第九章.對話
◎第十章.搭建橋梁
◎第十一章.創新
◎結論.化衝突為契機
◎附錄.爆發衝突時怎麼辦?
目錄
◎前言 把衝突當成資產
◎第一章 煽動家
◎第二章 管理人
◎第三章 調停者
◎第四章 宏觀視野
◎第五章 系統思考
◎第六章 完全洞悉
◎第七章 探究詢問
◎第八章 有意識交談
◎第九章 對話
◎第十章 搭建橋梁
◎第十一章 創新
◎結論 化衝突為契機
◎附錄 爆發衝突時怎麼辦?
◎第一章 煽動家
◎第二章 管理人
◎第三章 調停者
◎第四章 宏觀視野
◎第五章 系統思考
◎第六章 完全洞悉
◎第七章 探究詢問
◎第八章 有意識交談
◎第九章 對話
◎第十章 搭建橋梁
◎第十一章 創新
◎結論 化衝突為契機
◎附錄 爆發衝突時怎麼辦?
序跋
把衝突當成資產
每個人生活中都難免有衝突。衝突無所不在:從各種因策略、角色不同而分裂的組織,到因種族、經濟、宗教或政治而分裂的地方社群;從親子、手足或姻親之間世仇而四分五裂的家庭,到因內亂而分崩離析的國家。如果在這些「熱」衝突(顯而易見的強烈情緒、喧鬧聲音、緊張情勢)之外,再加上其他許多「冷」衝突(情緒壓仰、緊繃沈寂、無形壓力),我們必須坦承,衝突是生活的一部分。
雖然冷熱衝突就像夏季和冬季那樣截然不同,但如果處置不當,二者都會有毀滅性後果,造成組織長期無效率,社群爭鬥不和,生活混亂不堪。無論我們喜不喜歡,衝突總是在那兒。因此每個人面對的問題是:「我選擇如何應對衝突?」 以下是我在領導及調停實務中所聽到的心聲,揭露了我們周遭的各類衝突:
「我實在羞於承認,」一名年輕國會議員壓低聲音,彷彿是在向神父告解:「儘管我曾答應選區民眾要定期和他們會晤,我還是取消了許多城鎮的座談會。這種集會已經變得太可怕了。」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身陷重圍,」有位企業執行長在一場研討會的休息時間說:「被一堆衝突團團圍住,衝突的對象有正在告我們的競爭對手、想跟我們改變合約內容的合夥人、抱怨我們決策的股東,還有總是拿新法規來刁難我們的政府。真是見鬼了,有時我真納悶,究竟還可不可能好好做生意。」
一對父母親眼露恐懼地望著附近的小學,然後憂心的父親說:「我絕不把兒子送進那所學校!我現在讓孩子在家自學,這樣他們就能學會我們的價值觀,而不是學會講一堆垃圾。」
這些衝突都是千真萬確的。這些衝突避免不了,也不會消失。
藩籬倒了,衝突直接面對面
為什麼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面向,似乎都愈來愈多衝突,而且這些衝突也愈來愈複雜、棘手?因為許多壁壘藩籬都倒下來了。
在我們居住的社區,民眾之間各種差異正在加深,同樣地,工作組織裡各種歧異也愈來愈嚴重。如今全世界有超過六萬三千家跨國企業,在全球各地有八十萬分支機構。這些公司雇用了超過九千萬人,創造每年全世界國民生產毛額(GNP)的25%。四十年前,全世界60%的大型跨國企業都是美國公司,現在不同了,世界大型跨國企業中只有三分之一是美國公司。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跨國工作的生意人已大幅增加。 國家和文化的差異只是這種改變的一部分。對當今許多領導人而言,更迫切的挑戰是他們自己組織中的各種差異。民間企業資深執行長只向老闆及股東負責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今這些執行長要向多半散居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樣利害關係人負責。他們在不同國家的各個關係人之間周旋,包括員工、多家供應商、顧客、政府(各自訂有不同的法規系統),以及相關非政府機構(環保、勞工權益、人權組織等)。高效能的領導人如今必須發展出將差異轉化為契機的技巧,否則將無法成功。
能夠穿越分裂界線的領導人,一向是人類文明所不可或缺的,但當前對這種領導能力的需求甚至更大、更急迫。只認同單一企業、社群或一部分地球的領導人,實在無法管理整家企業、整個社群或地球。相反地,我們遠比過去更需要能協助各部分齊步努力,以強化整體的跨界領袖。
回應衝突就是領導
這本書談的是,你我生活在這種充滿差異的世界,該如何應對進退。不可否認,衝突確實有可能是危險而深具毀滅性的,選擇如何回應這種衝突,就是一種領導。我們需要領導的新模式,把解決衝突當成首要目標,當作是領導力的基本考驗。這本書就提供了這樣一個模式,把衝突轉為資產而非負債的模式。
世界正在迅速轉變。多元化和變動已經成為常態。科技不斷演變,決策變得遠比過去複雜。跨界衝突——跨越文化、經濟、宗教、族裔和意識型態的界線,如今非常普遍了。在這樣的世界,調停領導變得絕對重要。「調停領導」涉及的是真誠且創意地面對差異,完整了解各種差異的複雜性及範圍,且讓涉事者都朝新的解決方案推進。這種領導需要超越一般人對差異所產生原始而強烈的反應,那種反應可歸咎於一種敵我意識。調停領導需要許多領袖從未顯露的某些能力,運用個人及專業技巧把嚴重的衝突轉化為合作、創新而深具價值的契機。
無論是在國際談判、企業策略計畫研討會,或本地學校董事會中,如今我們遠比過去接連上更多複雜的系統,接觸到更多文化、更多思想體系、更多專業及技巧,也因此遠比過去接觸到更多人的差異。避開這些差異不是辦法,因為那是嵌在我們生活方式中的一部分。
雖然衝突是所有組織的一部分,卻鮮少有人傳授處理衝突的技巧。只消對比一下,衝突在你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和學校裡幾乎不教此事,就可以理解這種弔詭。這也是我為何寫本書的原因了。
內文試閱
領導出現在,領導者及追隨者將彼此的活力及品行都提升到更高境界之際。 --歷史學者、領導學權威 詹姆士.麥可格雷戈爾.伯恩斯(James MacGregor Burns)
傳統上,「調停者」指的是居中調解差異的人,特別是在政治及軍事衝突中居中調停之人。如果細看新聞標題,我們常會發現,在新聞這個狹窄的專業脈絡中,就常用到「調人」的概念。
「歐洲及俄國調人返回基輔,展開新一回合談判,協助解決烏克蘭目前的政治危機。」
「調停者在達佛市(Darfur)召集重要安全會議。」
「中東調停者認為『路線圖』(roadmap)計畫對和平並未造成重大進展。」
但如今調停者一詞的意思,已經超越原始的意義。如果我們在那些標題之外尋找,會碰到另一種、範圍更寬廣的調停,所指的絕不僅限於介入內戰或國際紛爭,還應用到商業、市政、教育及家庭衝突。
「加拿大離婚調解人協會本週將在渥太華會晤……。」
「美-中商業調解中心,兩國間第一個聯合調解機構……。」
「學生調解人在受過二十小時訓練後,成為其校園調解團中的一員。」
「社區調解人邀集兩派領導人一同……。」
即使從這些少數案例,我們都可以看到調停者的專業角色,幾乎已經應用到每一種領導範疇,以及個人生活。的確,愈來愈多跡象顯示,「調停者」是我們這個時代新興領導人的原型。
誰是調停者?
無論是在世界各地發表演講或上課,我們經常會要求學員舉出,「現今世界最需要的領導人代表」。他們從未指出操控大眾恐懼和偏見,藉此獲得及維持權力的煽動家,或管理技術幹練,但眼界僅限於自己的團體、組織或國家的管理人。他們總是指出一些扮演調停者的領袖,最具代表的領導人就是曼德拉。
無論是在香港、海德公園、馬來西亞或麻州,「曼德拉」這個名字都從世界各地學員口中響亮喊出。儘管常常無法清楚說明,世人卻明顯已經公認曼德拉這種領導人將導向和諧而非戰爭、公義而非壓迫、永續而非毀滅、尊重而非歧視。換句話說,這類領導人將導引出一個世界,其中差異和衝突都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而且是在人際關係、企業和機構中學習及積極轉型的契機。
曼德拉在自傳中寫道:「我從渴望我自己的族人享有自由,變成渴望每一個人皆享有自由……這種認知,就跟我知道壓迫者當然必須如被壓迫者那樣獲得解放。剝奪他人自由的人是仇恨之囚,被關在自己偏見的牢籠內……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的人性都遭受劫掠。當我出獄時,我的使命就是:解放被壓迫者,同時也解放壓迫者。」
曼德拉的願景從南非黑人的英雄,變成所有南非人的英雄,再繼而成為全球追求和諧的英雄。曼德拉後來成為「世界大同」的鼓吹者,雖然他專注的是地方及區域,但影響力卻遍及全球,這也是他的故事一直讓全世界人感動的原因。
曼德拉在囚牢裡的二十五年中,學會清明觀看未來。他有信心,種族隔離制度終將結束,多元種族的南非終將誕生。曼德拉曾在獄中修習大學課程,把監獄當作是追求真理、樂觀向上的大學,現在這所監獄開放民眾參觀。弔詭的是,有那麼多人千里迢迢到這座監獄學習什麼是自由。
曼德拉之所以可以成為調停者式的領導人,在於他抱持宏觀的視野。調停者有見識整體,且依整體最佳利益行事的重要能力。
調停者的圖像
為整體努力,不單是為了某一黨派或團體
系統思考且不斷學習
在分化的各方之間架起橋梁,藉此建立信任
為轉化衝突而尋求創新及契機
調停者的工具
調停者是本書的焦點,因為這種領導模式能把衝突變成積極的力量,達成更大的目標。在理想的狀況下,領導人總是依照大衛.克里斯利普(David Chrislip)所謂的「合作原則」來行事:「如果你找來一些合適的人,以建設性方法搭配可靠資訊,這些人將為應對組織或社群共同關切之事,創造真正的願景及策略。」合適的人、建設性方法、可靠資訊,這三者都極其重要,可以歸納為「誰來預防衝突」、「如何預防衝突」及「藉什麼來預防衝突」。遺漏其中任何一項,衝突遲早惡化。三者合併則可能將衝突轉化。
遺憾的是,無論是在組織或社群中,理想狀況少之又少。所有「合適的人」常未涉其事。會談常常不是以「建設性方法」進行,派上用場的也常不是「完整資訊」,不但不完整、不精確,而且有意無意夾雜著偏見。因此,決策常是一偏之見、有黨派色彩,或是有瑕疵的,衝突的結果會像是如下情況:
有人提議將你家附近那所學校關閉,家長意見兩極。有些孩子較小的家長決意維持該校運作,有些則很高興,由原本兩所學校合併的新中學,將提供更多更精的課程。謠言、指控滿天飛。支持與反對兩派激烈對立達到沸點時,學校董事會召開了一場會議。你決定參加,以便找出此事相關的更多訊息。但抵達會場時,兩個對立陣營的朋友都找上你,明言他們期待你的支持。你怎麼辦?
你的工作團隊在達成新目標的壓力下,進度很慢。你知道癥結是,會議中某人的行為總是讓團隊的討論離題。如果你不跟此人談,擔心一切無所改變,目標無法達成,且責任由你扛。但如果你找這個人談,又擔心只會造成對立。你會跟他談,還是跟老闆談?或者,你會保持緘默?
你參加一項城鎮議會的會議,因為你想針對一項影響你和家人的事項發表意見。會議的形式容許你在排隊等候之後,有三分鐘發表意見。你注意到多數發人都非常沒效率,因為時間短促,他們都講得反覆、雜亂。儘管你對這種形式頗有疑慮,你還會發言嗎?還是乾脆放棄回家?
如果你覺得類似上述的情況令人困惑,或甚至讓人不知所措,耐心點,這只表示你需要學習處理這種情況的新技巧。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藉著當學徒、學做生意的工具,學習成為調停者。真誠而謙卑地研究以下調停工具,並且將這些工具運用在日常生活,無論是工作上、社群內或家庭中,你就會體驗到一種不可思議的正向轉變。一一實踐「調停工具」,就能深深改變我們的人生。
傳統上,「調停者」指的是居中調解差異的人,特別是在政治及軍事衝突中居中調停之人。如果細看新聞標題,我們常會發現,在新聞這個狹窄的專業脈絡中,就常用到「調人」的概念。
「歐洲及俄國調人返回基輔,展開新一回合談判,協助解決烏克蘭目前的政治危機。」
「調停者在達佛市(Darfur)召集重要安全會議。」
「中東調停者認為『路線圖』(roadmap)計畫對和平並未造成重大進展。」
但如今調停者一詞的意思,已經超越原始的意義。如果我們在那些標題之外尋找,會碰到另一種、範圍更寬廣的調停,所指的絕不僅限於介入內戰或國際紛爭,還應用到商業、市政、教育及家庭衝突。
「加拿大離婚調解人協會本週將在渥太華會晤……。」
「美-中商業調解中心,兩國間第一個聯合調解機構……。」
「學生調解人在受過二十小時訓練後,成為其校園調解團中的一員。」
「社區調解人邀集兩派領導人一同……。」
即使從這些少數案例,我們都可以看到調停者的專業角色,幾乎已經應用到每一種領導範疇,以及個人生活。的確,愈來愈多跡象顯示,「調停者」是我們這個時代新興領導人的原型。
誰是調停者?
無論是在世界各地發表演講或上課,我們經常會要求學員舉出,「現今世界最需要的領導人代表」。他們從未指出操控大眾恐懼和偏見,藉此獲得及維持權力的煽動家,或管理技術幹練,但眼界僅限於自己的團體、組織或國家的管理人。他們總是指出一些扮演調停者的領袖,最具代表的領導人就是曼德拉。
無論是在香港、海德公園、馬來西亞或麻州,「曼德拉」這個名字都從世界各地學員口中響亮喊出。儘管常常無法清楚說明,世人卻明顯已經公認曼德拉這種領導人將導向和諧而非戰爭、公義而非壓迫、永續而非毀滅、尊重而非歧視。換句話說,這類領導人將導引出一個世界,其中差異和衝突都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而且是在人際關係、企業和機構中學習及積極轉型的契機。
曼德拉在自傳中寫道:「我從渴望我自己的族人享有自由,變成渴望每一個人皆享有自由……這種認知,就跟我知道壓迫者當然必須如被壓迫者那樣獲得解放。剝奪他人自由的人是仇恨之囚,被關在自己偏見的牢籠內……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的人性都遭受劫掠。當我出獄時,我的使命就是:解放被壓迫者,同時也解放壓迫者。」
曼德拉的願景從南非黑人的英雄,變成所有南非人的英雄,再繼而成為全球追求和諧的英雄。曼德拉後來成為「世界大同」的鼓吹者,雖然他專注的是地方及區域,但影響力卻遍及全球,這也是他的故事一直讓全世界人感動的原因。
曼德拉在囚牢裡的二十五年中,學會清明觀看未來。他有信心,種族隔離制度終將結束,多元種族的南非終將誕生。曼德拉曾在獄中修習大學課程,把監獄當作是追求真理、樂觀向上的大學,現在這所監獄開放民眾參觀。弔詭的是,有那麼多人千里迢迢到這座監獄學習什麼是自由。
曼德拉之所以可以成為調停者式的領導人,在於他抱持宏觀的視野。調停者有見識整體,且依整體最佳利益行事的重要能力。
調停者的圖像
為整體努力,不單是為了某一黨派或團體
系統思考且不斷學習
在分化的各方之間架起橋梁,藉此建立信任
為轉化衝突而尋求創新及契機
調停者的工具
調停者是本書的焦點,因為這種領導模式能把衝突變成積極的力量,達成更大的目標。在理想的狀況下,領導人總是依照大衛.克里斯利普(David Chrislip)所謂的「合作原則」來行事:「如果你找來一些合適的人,以建設性方法搭配可靠資訊,這些人將為應對組織或社群共同關切之事,創造真正的願景及策略。」合適的人、建設性方法、可靠資訊,這三者都極其重要,可以歸納為「誰來預防衝突」、「如何預防衝突」及「藉什麼來預防衝突」。遺漏其中任何一項,衝突遲早惡化。三者合併則可能將衝突轉化。
遺憾的是,無論是在組織或社群中,理想狀況少之又少。所有「合適的人」常未涉其事。會談常常不是以「建設性方法」進行,派上用場的也常不是「完整資訊」,不但不完整、不精確,而且有意無意夾雜著偏見。因此,決策常是一偏之見、有黨派色彩,或是有瑕疵的,衝突的結果會像是如下情況:
有人提議將你家附近那所學校關閉,家長意見兩極。有些孩子較小的家長決意維持該校運作,有些則很高興,由原本兩所學校合併的新中學,將提供更多更精的課程。謠言、指控滿天飛。支持與反對兩派激烈對立達到沸點時,學校董事會召開了一場會議。你決定參加,以便找出此事相關的更多訊息。但抵達會場時,兩個對立陣營的朋友都找上你,明言他們期待你的支持。你怎麼辦?
你的工作團隊在達成新目標的壓力下,進度很慢。你知道癥結是,會議中某人的行為總是讓團隊的討論離題。如果你不跟此人談,擔心一切無所改變,目標無法達成,且責任由你扛。但如果你找這個人談,又擔心只會造成對立。你會跟他談,還是跟老闆談?或者,你會保持緘默?
你參加一項城鎮議會的會議,因為你想針對一項影響你和家人的事項發表意見。會議的形式容許你在排隊等候之後,有三分鐘發表意見。你注意到多數發人都非常沒效率,因為時間短促,他們都講得反覆、雜亂。儘管你對這種形式頗有疑慮,你還會發言嗎?還是乾脆放棄回家?
如果你覺得類似上述的情況令人困惑,或甚至讓人不知所措,耐心點,這只表示你需要學習處理這種情況的新技巧。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藉著當學徒、學做生意的工具,學習成為調停者。真誠而謙卑地研究以下調停工具,並且將這些工具運用在日常生活,無論是工作上、社群內或家庭中,你就會體驗到一種不可思議的正向轉變。一一實踐「調停工具」,就能深深改變我們的人生。
延伸內容
衝突管理,下一代領導力
◎文/廖炳煌(財團法人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以和為貴」是中華文化自古以來重視的傳統美德,也因此我們往往以負面的角度看待「衝突」,認為若有其中一方能夠多忍讓,避免「衝突」的發生,才是好事;挺身而出、居間調停的「和事佬」,也往往能得到眾人的肯定。
本書作者馬克.葛容(Mark Gerzon),不僅僅是一位深諳調停之道的「和事佬」,更由於他採取了全新的眼光看待「衝突」,提出兼具理論性與實用性的解決衝突八大步驟,將「衝突」轉化為力量與資產,創造超越想像的新局面,因此頗受世界各地政治領袖與企業家的倚重,為這些影響力舉足輕重的領導者,開展新的視野。
我與葛容共有三次面對面接觸的經驗:第一次,我體會到「衝突」不是爭執,而是價值;第二次,我親身見識到八大步驟如何由想法轉化為做法;第三次,我由葛容這套觀念與做法的受益者,化身為推動者,不僅邀請他來台舉辦工作坊,也融入了我在兩岸推動的體驗式教育的培訓課程。
二○○五年十一月,我以台灣外展(Outward Bound Taiwan)教育中心執行長的身份,前往美國與世界各國的外展組織領袖共同開會,討論Outward Bound的使命與如何深化全球領袖訓練的做法,葛容應邀擔任外展全球領袖訓練的顧問,Outward Bound因此成立了「The Center of Peace Building」的組織,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葛容與衝突領導的概念。
二○○六年七月,我與他一齊攀登非洲吉力馬扎羅山,並全程參與緊接著舉辦的工作坊,讓當地的導遊與挑夫雙方代表,有機會面對面坐下來,針對工資、工時等問題相互了解、尋求共識。這次的活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雙方雖然在業務上有密切的共生關係,勞資問題也存在了許多年,但是他們卻從來沒有機會,也不曾想過可以面對面坐下來理性溝通,當我聽到雙方代表發出如此感嘆時,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坐下來,面對面溝通,看起來很容易,往往卻是最遙遠的距離。
二○○七年三月,葛容接受我的邀請,親自前來台灣,分別為政治界與企業界各舉辦一次工作坊,參與的人士都感受到一股清新的力量,原來不是只能以「滅火」的消極心態面對衝突。
當時為企業界舉辦的工作坊,《商業周刊》曾經獨家專訪葛容,並進行深入的報導(第一○一一期〈忽略衝突成本的管理者,末路已近〉報導),引起企業界及職場工作者的重視;而為政治界舉辦的工作坊,當時並未公開,在此我願披露一角,讓讀者能實際感受葛容八大步驟的做法與力量。
由於執政黨與在野黨之間一直存在著鴻溝,當時我們就邀請雙方年輕一代的菁英代表,坐下來面對面,針對一個議題,讓立場不同的雙方,扮演對方的角色,以對方的立場發言,進行全面的重新思考。
角色一旦互換,必須想出對方會用什麼話來溝通,過程中很自然地會感受到為什麼對方要這樣講,因為很多時候,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發聲,經過這一番的思考,那次雙方都認為,最大的成效在於開啟了雙方的交流與互動,因為藍與綠,往往是不交流的。
此次本書重新出版,我認為時機非常適切,因為全球無論東方與西方,均處在一個混沌而秩序失調的時代,局勢不明,很多政策、做法、衝突,面臨解釋不清楚的窘境,講的人講不清楚,聽的人也聽不清楚,如果能夠按照葛容提倡的八大步驟,我認為可以有效地協助上至國家、社會、學校、企業,小至家庭與個人冷靜思考,找出解決方案。
我之所以這麼說,有兩個原因:第一,這套觀念與做法的可操作性非常高,人們亟需一個好的工具,協助自己冷靜面對衝突,並進行有效的思考,而葛容的八大步驟,就是一個很好的思考工具;第二,在混沌未明的局勢中,如果能夠有更多人懂得如何主動積極引導衝突的雙方,進入一個良性的調停過程,那麼,在引導的過程中,無論是引導者或參與者,都會有很多的反思與連結,有效找出解決方案。
就以近期引起社會爭論的油電價格調漲事件為例,我認為,當剝離情緒冷靜思考之後,會發現,教育,原來很重要;將原因背後的事實有條理地呈現在社會大眾面前,原來很重要。
有一派的人相信,政府對於影響民生這麼重大的項目,堅持調漲,一定有其不得不的原因,可能是現在如果不漲,台電、中油每年虧損這麼多,那是吃十年後的老本,如果現在不開始調整,十年後我們的下一代,會比我們現在更慘。
好,開題來了,這個說法,是不是事實?誰去查證?唯有不受別人影響或情緒影響,擁有獨立思考判斷能力的人,才有能力去查證。那我們有沒有這樣的人?我們必須承認,很少。因為我們一直以來的教育方式不是這樣,所以我才認為,應該回歸最核心的關鍵,如何從教育培養一個獨立思考的孩子做為起點。
一旦呈現出來的事實,社會大眾能夠冷靜地加以理解、討論、批判、挑戰,找出真相之後,才可能產生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我認為國家的領導人不可能笨到漲價來讓人民罵,可見他知道不漲、不調已經不行,不是現在不行,是未來一定不行,那這個事實有沒有整理出來,讓人民很理性地去了解、討論,能夠想像漲價的理由,如果沒有,對誰都不公平。
我認為葛容這八大步驟有三大價值,或許可以協助社會大眾,更精準地理解葛容所欲傳達的理念。
第一,它能夠讓每一個人能按部就班地想得更多、更廣、更深遠,也就是系統思考。有一個方向感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或者自身與他人所處的環境,更能敏感到能夠意識出自己與周遭環境、與所處的人的狀態;能夠敏感到突破表象,辨識是真正的衝突或只是表面的衝突,這是第一個價值。
我之所以認為它是很好的工具,因為它能幫助每一位身處於衝突的當事者,在現實生活中能清楚地自我了解,冷靜下來後,進行系統思考。
意思是,讓每一個人能夠意識到要解決衝突,首先必須盡力將思考的範圍擴得更廣、更深,願意多思考衝突點與他人的關係,或者是交互影響的關係,有沒有範圍稍微大一點的影響,或者是背後的原因或事實。系統思考,本來就是自然存在的,是人類自然的思考機制,差別只是有沒有被啟動而己。
第二,如果你能敏感到你所處的環境是什麼樣的狀況,接下來就是更深一層的思考了。但是,葛容鼓勵我們,以對話取代獨自思考,而且,不只是「對話」,更是共識型的交談,因此,一定要找到關係人,不論是直接衝突的對方,或是間接的利益相關人,如果能找出對話的可能性,甚至有共識性的交談、有交集的對話,那就是一個好的開始。否則若是拒絕對話,或者是自己空想,根本無法了解對方,因此我認為第二個很重要的價值,就是鼓勵大家敏感出對話的實體為何?
以引起社會極大爭議的士林王家事件(文林苑事件)為例,我們看到事件的當事人,包括王家、建商、台北市政府與其它住戶之間,並沒有形成真正的對話,很多時候都是透過第三者傳達說法,這其實並不是直接的解決方案。葛容認為,面對衝突,除了應當擁有一種敏感度,找到真正應該對話的對象,找到之後,還要有意願去開啟對話,知與行,切實合一。
第三,能夠冷靜地把情緒剝離。這非常不容易,因為一般人認為若不使用情緒表達,總覺得自己是弱勢的一方,會吃虧,所以現在這個社會演變成只要誰説話夠大聲、誰能夠被媒體看見,誰就覺得比較有理。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因為不夠理性。如果當事人能夠理性地去思考,很冷靜地把情緒剝離,適時地對話,能產生交集和解決方案的可能性就很高。
通常,好的解決方案,往往不是來自某一方,而是雙方冷靜思考、討論之後,產生的第三種或第四種解決方案,往往也是令人出乎意料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創意與可能性就會出現;因此,本書闡述的步驟和過程,這三者是非常有價值的。
附帶一提,由於我長期在台灣海峽兩岸從事體驗式教育培訓課程的緣故,這本書在中國大陸也蠻受用的,特別是跨國企業以原本的文化進入中國,中國的員工對於跨國公司企業文化的了解度不夠,造成文化的衝突很大,這些文化的衝突,透過葛容八大步驟逐一釐清,產生良性的改變。
因此,在中國大陸,這本書的譯名點出了「領導力」,我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因為,這套解決衝突的八大步驟,其實是領導者必須要具備的重要技能,leading through conflict,帶領自身與團隊,如何走過衝突,找到引導的方向,這在意象上也是一個很好的概念。
作者資料
馬克.葛容(Mark Gerzon)
馬克‧葛容(Mark Gerzon) 暢銷作家馬克‧葛容,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紐約時報》譽其為「公民論述專家」,十餘來年,曾擔任聯合國、美國眾議院及世界各領域企業和民間組織的推動者及領導教練,對促進超越國際、種族與信念的密切合作,有卓越貢獻。出版過《越界領導》(Leading Beyond Borders)、《英雄的選擇》(A Choice of Heroes)等暢銷書。目前擔任調停者基金會總裁及該基金會計畫「全球領袖網路」的協同主持人。《衝突管理》一書,已被譯為六種語言,包括俄文與中文。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