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比打工度假更重要的11件事:出國前先給自己這份人生問卷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 比打工度假更重要的11件事:出國前先給自己這份人生問卷

  • 作者:褚士瑩
  • 出版社:大田
  • 出版日期:2013-08-01
  • 定價:350元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給自己10樣人生禮物》 《給自己的10堂外語課》,暢銷作家褚士瑩最新力作! 你不會因為出國冒險就「轉大人」! 語言也不是鼻子過敏,出國就變好! 如果只是身體出國,腦子沒出國, 國際觀還是離你很遙遠…… 褚士瑩說,出國不是仙丹,旅行也不是捷徑,打工度假更不是生命的魔術師! 要有哪些好東西,才能為人生加分?先來檢測你實現夢想的體質: 強中弱 □ □ □ 你有「非做不可」「不做會死」的強烈情緒? □ □ □ 你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 □ □ 每次被問到夢想時,只想追求小確幸。 □ □ □ 在家打掃洗衣服全靠家人,偶爾動動手,就覺得自己好了不起。 □ □ □ 老覺得自己是C咖。 □ □ □ 心中不會有標準答案, □ □ □ 你敢作夢,也敢收拾殘局。 □ □ □ 打工度假就是出國玩很久! □ □ □ 每次都用「有錢再說」來當藉口。 □ □ □ 說外國話不知道對不對,反正人家有聽懂就好。 □ □ □ 知道活在當下和及時行樂不一樣。 不管你有幾個強體質,幾個弱體質? 資深背包客褚士瑩從16歲開始跨越自己的舒適圈,不靠別人找出標準答案, 而是有計畫灌溉自己的好奇心,讓強體質更強。 不管你選擇出國或不出國?本書的每個問題都是你了解自己的關鍵, 好好想清楚再行動,力量完全不一樣! 【本書特色】 1.本書要讀者在執行自己的夢想之前,要先有判斷與認識自己的能力。 2.100題以上的問題一次讓你搞懂自己出國的價值觀 3.作者自身的豐富經驗,提供讀者實用的規畫建議與行前的語言準備。 4.就算是短期出國,或者長期留學,都非常適合用本書重新再一次整理自己的國際觀。

目錄


009第1件事:我有必要出國嗎?
Q1你因為「無聊」才出國?
Q2夢想有多少,就追求多少嗎?
Q3問問自己出國的理由?
Q4混不下去就出國?
Q5知道「我不知道」嗎?
Q6願意以人生做賭注嗎?
Q7誰夢想失憶症患者?
Q8自己的態度是什麼?
Q9值得追求一輩子的事?
Q10掌握夢想的方向了嗎?
Q11生命真的有轉彎的機會嗎?
Q12看世界的高度在哪裡?
Q13人生用來選擇?還是用來活?

049第2件事:出國的目標是什麼?
Q1出過國一定比較好嗎?
Q2我的位置在哪裡?
Q3誰來當夢想清道夫?
Q4我的極限在哪裡?
Q5誰怕誰?
Q6我是C咖嗎?
Q7我需要觀念上的排毒?
Q8光有夢想,卻沒有準備?
Q9標準答案在哪裡?
Q10出國做自己,就算一次也好?
Q11生平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樣子?

099第3件事:出國能做什麼工作?
Q1憑什麼出國一次就「轉大人」?
Q2可以多換幾個工作嗎?
Q3好奇心加上好奇心
Q4當一個眼睛發光的大人
Q5錢不是重點,現在以後未來都不是
Q6學習找到自我風格
Q7誰說不能是型男屠夫?
Q8在國外工作會不會很難找?
Q9只要沒人教,就沒辦法想到答案?
Q10趁早打破「熱門行業」的迷思
Q11意想不到的有趣工作
Q12比薪水更重要的事
Q13工作夥伴也可以變成你的粉絲團
Q14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115第4件事:家人是助力還是阻力?
Q116歲,請把自己當大人看待
Q2表現像一個負責任的大人
Q3如何取得家人支持?
Q4家人是最寶貴的VIP
Q5和父母溫馨談判的祕訣
Q6活出夢想,幫助別人
Q7觀念沒有改,到哪裡都一樣
Q8夢想沒有對與錯
Q9其實我是一隻老鷹

139第5件事:錢要多少才夠用?
Q1要準備多少錢才能出發?
Q2旅行途中的預算如何掌握?
Q3 看到自己的幸運
Q4不要讓22K買走夢想
Q5再不景氣也不能左右夢想
Q6勇敢迎接改變
Q7笑顏比賺錢更重要
Q8回來以後如何面對金錢

157第6件事:出國就會變語言高手嗎?
Q1需要是學習之本
Q2語言不是鼻子過敏,出國就自動變好
Q3行前準備說外國話
Q4人在國外現場的語言加強法
Q5藏在體內的超人在哪裡?
Q6語言的恩惠

183第7件事:出國後的我,會跟出國前不一樣嗎?
Q1先去印度一趟
Q2何時真正看懂世界?
Q3改變偏見
Q4無論世界如何改變
Q5人情味不會被世界眼光同化
Q6寶萊塢之外還看到什麼?
Q7我再也不是觀光客!
Q8培養世界觀第一步
Q9每個細胞都在跳舞
Q10請自己去發現細節
Q11外在環境刺激自己
Q12全力以赴的精神
Q13把自己和世界變得更好

217第8件事:出國多久才可以學到新事物?
Q1 開放心胸傾聽世界
Q2 Live and Let Live
Q3身體出國,腦子沒有出國
Q4出國前就該會的事1:別當思想警察
Q5出國前就該會的事2:別把想像當成事實
Q6出國前就該會的事3:別輕易當反對派
Q7出國前就該會的事4:別當一個基本教義派
Q8學會做對的事情

243第9件事:陌生人可以相信嗎?
Q1世界上沒有陌生人
Q2相信我們是朋友
Q3遇到壞人的時候
Q4相信的力量
Q5知道的力量
Q6人生使用法
Q7關鍵字:伴
Q8找到好問題來問自己

263第10件事:遇到麻煩怎麼辦?
Q1從有能力的地方練習
Q2沒有失望,就不知道希望
Q3我的體內還住著背包客
Q4經驗導航是我最大的財富
Q5航行中的意外旅程
Q6像孩子一樣天真,像動物一樣頑強
Q7不要用悲情眼光看自己
Q8集體被害妄想症
Q9出國避險三原則

289第11件事:出國回來以後做什麼?
Q1因為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Q2如何介紹你自己?
Q3重新思考自己的身分
Q4學習站在高處看世界
Q5我到底得到了什麼
Q6活在當下但不是即時行樂
Q7台客的軟實力
Q8「隱藏版」的國際元素
Q9莫忘初衷,我為什麼要出國?

內文試閱


第1件事 我有必要出國嗎?

Q 01你因為「無聊」才出國?
  「我好想出國。」最近一群朋友聚餐的時候,有個當了好幾年上班族的友人嘆了一口氣。

  「要去哪裡?」我問。

  「哪裡都可以,只要不要待在這個無聊的鬼地方就好了。」朋友這麼說。

  「去做什麼?」我緊接著又問。

  「什麼都好,念語言學校也可以,當背包客也不錯,打工度假好像也很讚,因為不用準備很多錢,搞不好在國外遇到豔遇,從此就留在國外囉!啊!不然看你在哪裡,我跟你去做國際志工好了……」

  我還來不及回答,話題很快又轉移到別的地方去,哪一家的生魚片蓋飯好吃,CP值超高,哪個團購網的APP這個禮拜有很划算的面膜,還有老闆的八卦……

  出國,變成像腳踏車換煞車片般隨意的東西,人生出現難以駕馭的情況時,彷彿出個國,一切就會自然而然變好了。

  語言會變好,能力會變好,心情會變好,薪水會變好,甚至很多人相信只要自己換個國家,原本平凡的相貌,突然就會變成東方大美女。

  到目前為止的人生,超過一半以上的時間生活、工作都在異國的我,聽到別人這麼草率討論出國的決定,像是遇到討厭的頭痛就想趕快吞止痛藥一樣,不禁立刻胃腸翻攪,頓時五味雜陳。

  外表雖然若無其事,但是我的內心正在狂嘶怒吼:「我討厭你這種人!如果只是為了改變眼前無聊的生活而出國的話,老實說不用費事去旅行,你只需要一根棉花棒就夠了!」

  我的「一根棉花棒改變一生」的方法非常簡單,不信的話,只要下次看到有陌生人正在用棉花棒掏耳朵的時候,故意走過去用手輕輕推一下,只消不到兩秒鐘,保證雙方的生命都會從此完全改變—對方會因你而一輩子成為聾子,也會因故意傷害罪而坐牢。有什麼別的方法比這樣輕輕一碰,就可以從此改變兩個人的命運更加簡單的方式呢?所以我常常提醒想出國的人,「改變」不應該是出國的目的,改變應該只是追求夢想過程當中自然產生的副產品,像是提煉石油的過程當中,必然產生可以用來鋪路的瀝青,否則用棉花棒真的比較快。

Q 02夢想有多少,就追求多少嗎?
  改變原本是好事,追求夢想也是好事,但如果夢想就像天上繁星,可以隨手拈來,只要有夢就追,追逐一個夢接著另一個夢,我卻不那麼確定。因為就像老歌星Neil Young在<The Painter>歌詞裡面說的,如果你所有的夢都去追的話,結果只會迷失自己,不單不會讓人覺得滿足,反而覺得筋疲力盡。

  覺得無聊去旅行的人,出國的短暫刺激過去以後,很快就又會回到無聊的狀態,只是這回—換成在國外無聊。

  覺得出國隨便去做什麼都可以的人,其實什麼都不適合。因為那就好像手持著電視遙控器,呆坐在沙發上無止無盡的轉台,無論有多少頻道,很快就會覺得無聊吧?不知道自己要找什麼的人,結果也什麼都找不到。

  真正的夢想,應該是讓人有「非做不可」「不做會死」的強烈情緒的事情,絕對不會是「這也不錯」「那也可以」的那種。

  迷惘的真相,通常是因為我們在可有可無中做選擇。飢餓的人,不會輕易選擇不吃;非要到一個目的地不可的人,也不會輕易選擇不出發。

  如果當過背包客、住過青年旅館的人,也應該有遇過這種人的經驗。就在無止境的背包旅行中流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尼泊爾加德滿都的四眼天神廟到泰國曼谷的考山路,從加拿大西岸的溫哥華到印度西岸的Goa,既停不下來,也不知道要到哪裡去,就這樣毫無目的地從一個國家流浪到另一個國家,從一家青年旅館到另一家青年旅館,手上拿著一瓶啤酒,等待著新鮮的事情出現,來場精彩的人生轉折,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無聊感逐漸增加,越來越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只剩下緊抓著一點點資深背包客的身分。

  正像提煉石油,追求夢想的過程當中除了得到珍貴的燃燒動力,還有可以鋪設夢想道路的原料,但也不能忽視帶給這個世界的污染,或消耗了不能取代的有限資源,這裡所說的「稀有資源」就是一個人有限的青春生命和時間,而所謂的「污染」,就是為了達成夢想犧牲的代價。

  對夢想無止境的追求,一個都不願放手,就像跨國石油公司在全世界地底深處瘋狂的挖掘與探勘,到後來,已經搞不清楚到底是真正需要,還是純粹的貪婪。

  如果真的是追求夢想的話,其實只需要一點點就夠了。

  任何一個小小的夢想,都值得好好追求一輩子。到孟加拉去創立Motherhouse品牌的日本女生山口繪理子,她出國賭上人生的事,也不過就是想證明在當地廉價、隨手可得的黃麻纖維,也能變成手工精品而已。

Q 03問問自己出國的理由?
  出國追尋夢想,有點像去參加昂貴的成長課程,既然願意掏腰包,應該沒有人是特地去聽講師插科打諢,講黃色笑話,或是看長得很帥的講師會不會突然來個前滾翻、後滾翻、吞火把、跳火圈之類的,但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會被華麗的噱頭吸引,而忘記了初衷,忘記一場好的演講不在於「娛樂度」,以至於我們誤以為好的表演者就是很讚的演講者,我們被娛樂了,直到回家以後,悵悵然若有所失,說不出來得到什麼也想不起來講者到底說了什麼。

  所以出國的理由是什麼?是在出發前必須問自己非常重要的第一個問題。

  在網路一個背包客的討論區裡,有人回答說出國是為了「切斷不愉快的現狀」,有人則說「想看不一樣的風景」「想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應該沒有人會認為,只要掏錢去參加了昂貴的成長課程,就一定能夠改變人生,那麼出國也是這樣。因為如果只是想改變,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改變,或沒有夢想作為燃燒的動力在行動的背後支撐,甚至還沒想清楚要透過改變,讓未來的自己變成什麼樣子的話,其實不用出國,你只需要前面提到的用一根棉花棒。

  出國尋求生命改變的時機,可以是十六歲,當然也可以是六十歲,追尋改變的動機,簡單地說,也可以區分成「正面的追求」跟「負面的逃避」兩種。兩種同樣促成改變的動機,一種是正面的,另一種則是負面的,從單純的行動上看來,雖然同樣都是離開故鄉到另外一個國度去生活,到一個新環境去勇敢迎接改變,但動機不同,卻往往決定了出國是否能夠有真正的收穫。

  抱著正面態度迎接改變,找到非做不可的事情,就是一種順從自然,發現天賦的過程。然而如果是為了逃避現實的不如意,無論是因為剛剛經歷一場椎心刺骨的情殤,還是離開一份如噩夢般的工作,或是因為找不到工作、沒有考上理想的學校,基於這種負面心態進行的改變,無論出國去做什麼,或又得到什麼,一旦回到自己的地方面對現實以後,一切彷彿又被拉回原點,猶如從一場美夢中醒來,並不會為人生加分,只會變得更難面對現實而已。

Q04混不下去就出國?
  小留學生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逐漸成為這個社會上多元的教育生態系統當中的選項之一,就像有些家庭偏好自學方案,有些則特別喜好德國華德福教育系統,當然也有選擇讓孩子從小就出國讀書的,但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本身,如果只是覺得「啊!不行了!」而想出國的話,我的建議是請再多撐一下,直到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好為止。

  我的外甥女從小就覺得自己跟台灣的環境格格不入,不但不能適應在台灣的教學方式,對於台灣的流行風尚也毫無興趣,於是她從小學高年級起,就遁入自己細心建立的小世界,安潔莉娜‧裘莉是她的人生榜樣,艾薇兒的歌曲是她的最愛,英文版的《哈利波特》跟《Sister and Traveling Pants》小說是下課時間讓身邊幼稚的臭男生變成視而不見的魔法棒。

  她從小學開始,就年復一年央求母親讓她出國讀書,而且一定要到加拿大魁北克的法語區,那裡是艾薇兒的故鄉,或許在那裡,她可以跟艾薇兒一樣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對世界說什麼,過著即使對著照相機伸出中指也不讓人討厭的人。她的父母當然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個明明在台灣長大的孩子,竟然會對家鄉過敏。

  實際上,她的身體也不斷的求救,想要離開。她的手指皮膚,患了一種嚴重的皮膚病,只要每到夏天空氣潮溼的時候,手指就不斷的龜裂脫皮,一層一層從手上剝離,讓人無法想像那是一雙美麗少女的手,所以她總是把自己的手緊緊握成拳頭狀。從小到大,我不知道有多少個夜晚,看著她一面握著筆寫作業,一面疼得流眼淚,沒有人可以幫她。

  無論看了多少醫生,吃、搽了多少藥物,都束手無策,就連皮膚科的權威醫師也只能搖著頭說:「只有搬離開台灣,到一個沒有那麼潮溼的地方,手才會好。」

  她在學校雖然不是功課很差的學生,但是從來也不會名列前茅,數學科目讓她束手無策,各種莫名其妙的規定讓她惹上各種麻煩,包括違反學校規定擅自穿耳洞,有一天上課時間老師突然打電話到家裡問她的母親:

  「您的女兒說,她必須打耳洞,因為這是家裡的宗教信仰因素。可以請教一下,您家是什麼宗教?」

  讓她的媽媽一時語塞,從小不擅長說謊話的她也只好心裡一面咬牙切齒,一面在電話這端含含糊糊地說:

  「啊!確實是這樣,至於什麼宗教……這個嘛我也不清楚,因為是我婆婆……」

  這件事情後來不了了之,但卻變成家族裡的一則笑話。

  在這之後,她的皮膚炎更加嚴重了,在學校的表現也越來越差,在台灣似乎真的待不下去了,於是他們開了一場家族會議。

  「如果這一學年,妳的期末成績進步到百分之九十,就答應讓妳出國。可是如果沒有達到標準的話,就必須一直等達到這個目標為止。」她的媽媽這麼說。

  有了這個約定以後,她開始對於課業異常勤奮,那個學期,雖然她仍然不愛讀那些教科書,雖然每天寫作業一握筆就疼得掉淚,卻真的得到了很好的成績,連自己也從學校成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她的父母親並沒有因為女兒成績進步,試著說服她留下來考個好高中,而是依照約定,讓她隻身前往魁北克實現從小的夢想。有趣的是,雖然在短短的一年之內,出乎意料之外爭取到出國機會,但卻發現原來自己一點都不喜歡加拿大法語區,因此自行申請到美國去繼續高中的學業,但是她確實在地球的另外一邊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故鄉。

  當我問她的母親,當年既然已經決定要讓女兒出國,為什麼還要做出課業要求,她說:

  「雖然聽到各式各樣的例子,在台灣教育制度下幾乎混不下去的孩子,出了國之後表現出奇的好,但是無論未來多麼成功,終其一生,總都會記得自己在年少的時候,曾經因為自己不夠好而逃避。但是我希望自己的孩子知道,她並不是因為不行才出國的,而是將出國當成一種達成目標後的獎賞。」

  聽了這一番原委之後,我忍不住想要起立鼓掌。因為在我的同儕之中,確實不乏一些從小父母就灌輸孩子「混不下去我們就出國」的觀念,我總覺得不知哪裡怪怪的,但是聽了這一番話以後,我突然明白了。

  一旦變成生命的逃兵,無論未來獲得什麼樣的成就,都無法彌補自己對於逃避的深深罪惡感,還有對於自己能力的懷疑。我的外甥女能夠昂首闊步,一個人在異鄉學習跟世界平起平坐的方式,坦蕩而自在地追尋自己的理想生活,都要感謝當年她的母親,沒有允許她落荒而逃。

  能夠過一場理直氣壯的人生,是一個人能夠給予自己最珍貴的禮物。

Q05知道「我不知道」嗎?
  某一個週日的午後,我正好人在台北,聽說當天下午在唐青古物行有一場由兩個台大的學弟,為了尋找最好的社會企業原型,休學去世界各地一邊旅行、一邊參訪,回到台灣後辦的第一場分享會,好奇之下我也興致勃勃前往。在他們提到的一些例子中,有一個孟加拉的Motherhouse特別吸引我的注意。

  其實這個品牌的創業者山口繪理子(Eriko Yamaguchi),她的故事對台灣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台北的門市就設立在年輕知識分子時常造訪的台北光點旁邊,而且創業故事也在此間出版了中文版的書籍叫做《以愛創業》。但是我特別感興趣的,是年輕的她為什麼能夠走出這一步?

  山口繪理子在慶應大學期間的暑假,到美國華盛頓特區的一個叫做IDB的國際組織實習,她被分派到一個大規模的專案計畫裡,也在那遇見了很多來自世界各地受過高等教育與經驗的教授。然而當她知道這些教授們從來沒有到過開發中的國家時,她覺得有點不是滋味,並且懷疑現在他們的計畫是否真的能幫助到開發中國家的人們,於是她下定決心要去開發中國家,實習一結束她馬上飛往孟加拉,至於選擇孟加拉的理由很簡單,僅僅是因為這是亞洲最落後的國家。

  或許是她出國時遇到的震撼,和我當年開始背包旅行時的經驗很相似,讓我特別有共鳴。當山口繪理子步出達卡(Dhaka)國際機場時,馬上被一群乞丐包圍,在吵雜的大街上,她看到當地人的物質生活是那麼樣缺乏,街上的嬰兒哭聲,而大部分的嬰兒連衣服也沒得穿。山口對於這樣的經歷非常震驚,她問自己:「同樣為人,我該為他們做什麼?」她決定申請進孟加拉的一所研究所,同時尋找她要的答案。我記得第一次在印尼、印度當背包客旅行時,也就是因為日復一日受乞丐包圍的經驗,因此種下了改變我一生的種子,決定我未來選擇到NGO工作。

  如果不是出國,我的人生可能就不會有如此的轉折,讓我在多年後成為一個NGO組織工作者,因為我想要用有組織、有制度的方式,改變弱勢者的生活方式。

  反觀自己在出國之前,我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比如說我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不怎麼怕冷、從小就喜歡綠色的東西、偏好吃泰國菜跟圓形的水果、能夠輕易分辨咖啡的好壞卻無法區分人的好壞、不喜歡頭髮濕濕的睡覺、我知道自己數學不大好、歷史年代跟化學元素表總是記不起來,總之,這些事情都是我確知的。

  同時,我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我不知道相對論、量子物理學、不知道如何正確施行心肺復甦法、不知道高速公路收費站的價格、叫不出來電視螢幕上出現的名人、不會修理電器、不會跳舞可能也永遠學不好、不會使用工程繪圖軟體CAD、無論如何努力揣摩,甚至到車站長板凳上去睡一夜也不能真正理解當街友的感受。

  但最難的,並不是這些我知道「自己知道」,或是「不知道」的事情,而是那些「我並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如果不是因為出國的體驗,我將永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像現在回想起來,在我還不懂得加減乘除以前,我就算看到數字也不知道它們的意義,只像電話號碼只是一串數字。但是自從會了加減乘除以後,我就完全改變了。我看到數字43的時候,看到一個質數,如果43出現在收銀機的螢幕上,可能是40加3,也可能是50減7,因為這決定我要如何付錢。我甚至無法想起,在此之前,我對於數字43是否有什麼看法。

  在地球的另外一個角落面對乞丐,跟在自己熟悉的城市面對乞丐,感受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差別,就像在學會運算法則之前、之後所看到的數字43,應該是完全不同的。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事。

作者資料

褚士瑩

一路從埃及開羅AUC大學念到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但其實從小就不愛念書。 這輩子從沒去過日月潭,卻被譽為旅行家。 寫了四十多本書,但因為害羞,也很少進出版社。 十年來從事國際NGO顧問工作,辦公室在紐約和倫敦,卻很少去,而且不愛去大都市,不工作的時候寧可航海。 目前是英國Eco Positive環境顧問公司特別顧問、ICS碳顧問公司首席顧問、美國KPC綠色能源公司的亞洲合夥人,但是最喜歡的頭銜是農夫。 從二○○三年以來,籌設、管理位於緬甸北部山區面積約三百英畝的有機農場,協助聯合國CDM碳計畫設立盧安達生質能源農場,以及協助美國牧場以動物糞便製造LNG天然氣等,讓他以NGO工作者的角度,一窺美麗新世界的未來。

基本資料

作者:褚士瑩 出版社:大田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9861792965 城邦書號:A330003 規格:平裝 / 單色 / 32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