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傳記
夕陽紅:百位三國英雄勾勒成敗興衰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夕陽紅:百位三國英雄勾勒成敗興衰

  • 作者:公孫策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5-01-06
  • 定價:340元
  • 優惠價:79折 269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7日止
  • 書虫VIP價:269元,贈紅利13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55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人才莫盛於三國,亦為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故得眾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勢。」 三國時代風起雲湧、詭譎多變,其實前三國時期才是這段歷史最精采的前奏曲。公孫策講述這大時代的一百位重要英雄豪傑事蹟,面目清晰、個性分明的人物故事便勾勒出完整的歷史面貌。 曹魏、蜀漢、東吳三國的魅力無遠弗屆、歷久彌新,至今仍是許多電影、小說、漫畫等改編範本,其中的英雄人物,曹操、劉備、關羽、張飛、孫策、孫權、諸葛亮、周瑜......甚至龐統、魯肅、趙雲、呂布、徐束、袁紹......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角色。《三國演義》巨大的魅力,不僅成人愛看,也吸引很多青少年,透過閱讀以古鑑今,增長歷史知識,從中領略人生經歷,吸收其中的養分。而本書—— 【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四《夕陽紅》,則將從人物作為與其心境,引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三國,更深入領略故事中的精彩細膩。 曹操其實不只是個奸雄——如果在治世,他應該會是能臣?他還是歷史上第一次有留下手諭,指導部屬成功敗敵的歷史人物,而不是諸葛亮? 曹植和曹丕兄弟,為何竟是曹丕成為天子,而不是曹操最喜愛的曹植?關鍵竟是曹植的個性? 聰明的楊修被殺,竟是因為解出了曹操的「雞肋」?或者,其實是因為曹操要為曹丕斬除未來曹植爭帝位的重要幕僚? 孔融雖然小時了了,但終究丟掉了北海領地,而被曹操收容,原因何在? 第一個提出「三國鼎立」的人是接替周瑜位置的魯肅? 三國演義裡的「關雲長單刀赴會」,其實在正史上是魯肅辯得關羽啞口無言? 三國演義中俊美的呂布其實是個不義的莽夫? 關羽的最後一仗打得唏哩呼嚕,是因為他無法善待後勤? 劉備三顧茅廬請回諸葛亮,他自認是如魚得水,但實際上是被諸葛亮「設計」的? 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確定三國鼎立,猇亭之戰則宣告了鼎足均勢破局。這三次戰役的重要人物也在公孫策筆下一一道分明,勾勒出三國成敗關鍵之所在…… 更多的人物剖析與歷史故事,就在本書中。請跟隨公孫策精簡生動的文字,走進三國英雄的世界,看到以往沒讀到的三國! 【本書特色】 1) 規劃以1000個故事訴說中國歷史關鍵時刻的【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繼《英雄劫》、《大對決》、《黎民恨》之後,2015年新作《夕陽紅》剖析漢末三國歷史,應該是本系列最為一般讀者熟悉的內容!延續前三本明快的敘事風格,但轉為漢末三國之人物素描,歷史評論家公孫策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輔以經史典籍的文本考據,從100個人物故事中抽絲剝繭,引領讀者了解或許不曾真正了解的三國史。 2)三國的魅力無遠弗屆、歷久彌新,至今仍是許多電影、小說、漫畫等改編範本。《三國演義》巨大的魅力,不僅成人愛看,也吸引很多少年,透過閱讀以古鑑今,增長歷史知識,從中領略人生經歷,吸收其中的養分。而本書—— 【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四《夕陽紅》,則將引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三國,更深入領略故事中的精彩細膩。 3) 以古為鏡,以人為鏡,警惕現世,故事讀來更添趣味。文中【原典精華】節錄自《史記》、《資治通鑑》,有助強化國高中生國語文能力,是想要提升古文理解能力讀者或年輕學子絕佳的課外讀物。

目錄

〈總 序〉三十本經典,一千個故事 〈推薦序〉書寫歷史人物:愚蠢的人,或理性的人? 黃春木 〈作者序〉五度空間學習——人物心境是重點中的重點 1. 劉宏——皇帝公開賣官 2. 黃巾——巫醫變賊匪 3. 許劭——「亂世奸雄」一鎚定音 4. 曹操——治世能臣的一面 5. 張溫——不殺董卓養虎遺患 6. 劉焉——避禍反得割據四川 7. 何進——外戚殺宦官 8. 袁紹——引狼入室 9. 董卓進洛陽 10. 漢獻帝劉協 11. 呂伯奢——坐實奸雄形象 12. 韓馥讓冀州 13. 鄭泰——董卓搞不定朝廷官員 14. 曹洪——曹操敗部復活 15. 劉虞——不當傀儡天子 16. 公孫瓚——幽州爭奪戰 17. 劉備——劉關張趙兄弟幫 18. 孫堅——英雄不長命 19. 劉表據有荊州 20. 公孫度——割據遼東 21. 程昱——慧眼識曹操 22. 呂布刺殺董卓 23. 蔡邕——要命的一聲驚嘆 24. 王允——李傕、郭汜兵變 25. 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 26. 陶謙——曹操報父仇 27. 張邈叛曹迎呂布 28. 典韋——曹操僥倖逃命 29. 麋竺——陶謙讓徐州 30. 孫策——父子都受袁術耍弄 31. 呂範——孫策威震江東 32. 李傕、郭汜——關中諸將內戰 33. 張濟、段煨、張楊——流浪天子回洛陽 34. 沮授——袁紹放棄大好機會 35. 袁術——稱帝自我感覺良好 36. 董昭——曹操迎天子到許昌 37. 郭嘉——高級人才棄袁紹投曹操 38. 孔融——丟掉北海,曹操收容 39. 袁渙——呂布轅門射戟 40. 禰衡擊鼓罵曹 41. 張繡——曹操宛城大挫 42. 陳登——呂布飼老鼠咬布袋 43. 賈詡——曹操棄宛救許r 44. 陳宮——劉備一句話害死呂布 45. 太史慈、孫策英雄惜英雄 46. 公孫瓚、袁術亡 47. 荀彧——袁紹與曹操對決「十敗十勝」 48. 郭圖、審配——袁紹聽讒分散兵權 49. 楊阜——涼州諸將坐山觀虎鬥 50. 韓嵩——劉表搖擺不定 51. 董承——劉備捲入政變陰謀 52. 田豐——袁紹一誤再誤 53. 關羽斬顏良 54. 許攸陣前倒戈 55. 逢紀——官渡之戰 56. 孫權——兄終弟即 57. 魯肅——首提「鼎足三分」 58. 袁譚——兄弟鬩牆,曹操得利 59. 辛毗——袁譚靠向曹操 60. 李孚——大膽騙過曹操兩次 61. 陳琳——曹操不記舊恨 62. 田疇——曹操遠征烏桓 63. 徐庶——劉備三顧茅廬 64. 諸葛亮——曠世戰略隆中對 65. 甘寧——孫權擊斬黃祖 66. 劉琦——劉表死,荊州降 67. 趙雲——長坂坡救阿斗 68. 孫劉聯手抗曹 69. 周瑜——東吳的主戰將領 70. 黃蓋——赤壁大戰第一功 71. 蔣幹——襯托周瑜的配角 72. 呂蒙——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73. 韓遂——涼州軍閥敗散 74. 張松——劉備得蜀的貴人 75. 龐統——劉備入蜀 76. 嚴顏——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 77. 劉璋——拱手讓益州 78. 蔣濟——淮南人民附孫權 79. 曹操逼死伏皇后 80. 諸葛瑾——孫權討荊州 81. 司馬懿——曹操得隴不望蜀 82. 張遼——勇將力守合肥 83. 周泰——東吳「兄弟治國」 84. 曹丕——賈詡高招定王儲 85. 曹植——文采勝過才能 86. 楊修——該死因為太聰明 87. 吳質——低調的高級智囊 88. 龐德——關羽水淹七軍 89. 陸遜——扮豬吃老虎 90. 桓階——曹操銳氣已消 91. 傅士仁、糜芳——關羽兵敗被殺 92. 曹彰——曹魏接班順利 93. 張飛——劉備又喪一臂 94. 于禁——曹丕的性格陰險面 95. 趙咨——孫權身段柔軟 96. 孫桓——猇亭之戰 97. 劉阿斗——劉備白帝城託孤 98. 鄧芝——聯吳制魏的第一線外交官 99. 馬謖——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 100. 張昭——孫權稱帝 後記

序跋

〈作者序〉五度空間學習——人物心境是重點中的重點
  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傢伙將三國英雄全都送進了浪花泡沫,我對此頗有意見。   英雄之所以為英雄,就在他們其實長存於人們心中,不因歲月流逝而消失。因此,書名借三國演義卷頭詩「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句,想表達的是:青山綠水都可能變色,但是夕陽卻是一樣的紅。   以人物為章名,則是有感於史學家趙翼《二十二史劄記》所言:「人才莫盛勝於三國。亦為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故得重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勢。」以人物串接故事,正能突顯三國時代的特色。然為免讀者因章名而誤以為各章是人物小傳,所以用副標題說明各章重點內容。   二○一四年春天,我定下了往後的致力方向:推動「五度空間學習」,在時空四度空間之上,加入「人物心境」第五度空間。這跟我之前提倡的「人文史地一貫」主張一致,但更強調「人物心境」。   讀歷史、寫歷史、說歷史那麼多年下來,一項重要心得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空、不同心境之下,會做出不同的決定,採取不同的行動(包括不決定、不行動)。這一點,有殊於常識性的「性格決定論」,同一個人即使性格恆常不善變,仍會因時空、氛圍,甚至健康狀況而做出「異常」決定或舉動。   袁紹為什麼不接受沮授「奉天子以討不臣」的建議?劉表為什麼不採納蒯越偷襲曹操後方的計策?曹操為什麼對張松冷淡,而失去取蜀先機?它們都做出異於各自性格的決定,而做出異常決定的原因,卻都是「小事情」。這些小事造成了歷史的偶然,但偶然往往改變了歷史。易言之,「人物心境」是那麼的關鍵。因此,體會人物心境當然應該是讀歷史的重點之一。   五度空間學習還有一重意思:知識載具的科技大進,由平面而立體,乃至文字、圖片、影片、音樂、戲劇……所有可以承載知識的形式,都因為數位匯流科技大進,而能同步、即時呈現,甚至已不止「五度」空間。   本書是系列的第四本,全系列其實都是著眼於數位閱讀時代的「N度空間」而寫作,成為電子讀物指日可待,更冀望「五度空間學習」成為大家的共識。 公孫策,二○一四年十二月

內文試閱

〈作者序〉五度空間學習——人物心境是重點中的重點
  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傢伙將三國英雄全都送進了浪花泡沫,我對此頗有意見。   英雄之所以為英雄,就在它們其實長存於人們心中,不因歲月流逝而消失。因此,書名借三國演義卷頭詩「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句,想表達的是:青山綠水都可能變色,但是夕陽卻是一樣的紅。   以人物為章名,則是有感於史學家趙翼《二十二史劄記》所言:「人才莫盛於三國。亦為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故得重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勢。」以人物串接故事,正能突顯三國時代的特色。然為免讀者因章名而誤以為各章是人物小傳,所以用副標題說明各章重點內容。   二○一四年春天,我定下了往後的致力方向:推動「五度空間學習」,在時空四度空間之上,加入「人物心境」第五度空間。這跟我之前提倡的「人文史地一貫」主張一致,但更強調「人物心境」。   讀歷史、寫歷史、說歷史那麼多年下來,一項重要心得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空、不同心境之下,會做出不同的決定,採取不同的行動(包括不決定、不行動)。這一點,有殊於常識性的「性格決定論」,同一個人即使性格恆常不善變,仍會因時空、氛圍,甚至健康狀況而做出「異常」決定或舉動。   袁紹為什麼不接受沮授「奉天子以討不臣」的建議?劉表為什麼不採納蒯越偷襲曹操後方的計策?曹操為什麼對張松冷淡,而失去取蜀先機?它們都做出異於各自性格的決定,而做出異常決定的原因,卻都是「小事情」。這些小事造成了歷史的偶然,但偶然往往改變了歷史。易言之,「人物心境」是那麼的關鍵。因此,體會人物心境當然應該是讀歷史的重點之一。   五度空間學習還有一重意思:知識載具的科技大進,由平面而立體,乃至文字、圖片、影片、音樂、戲劇……所有可以承載知識的形式,都因為數位匯流科技大進,而能同步、即時呈現,甚至已不止「五度」空間。   本書是系列的第四本,全系列其實都是著眼於數位閱讀時代的「N度空間」而寫作,成為電子讀物指日可待,更冀望「五度空間學習」成為大家的共識。   公孫策   二○一四年十二月
14. 曹洪——曹操敗部復活
  董卓終於展開遷都行動,同時將洛陽全面摧毀:縱火焚燒皇宮、官廳房舍,當然波及鄰近民宅,京城洛陽成為一片焦土,二百里內雞犬不留。   毀掉京城建築物還不夠,董卓將洛陽所有富豪集中,全數誅殺。並且驅趕全城人民,共數百萬人之多,前往長安。(洛陽到長安,航空距離三百五十公里。)   董卓在幹什麼?他要消滅任何「洛陽再起的可能,免得他走了,其他人據有洛陽,足以號召跟他對對抗。毀了城市,殺了富豪,逼遷人民,才能徹底消滅一個帝都。   屠殺富豪,當然也沒收了他們的財產。但董卓還不夠,他命令呂布,挖掘東漢歷代皇帝陵寢以及公卿的墳墓,盜取所有珍寶。至於俘虜的山東士兵,則裹以油布,活活燒死。   董卓親自坐鎮洛陽,為遷都行動斷後。而山東諸侯聯軍,一個個都不敢出擊。   曹操向諸侯曉以大義,力陳「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四海之內為之憤怒,這正是天亡董卓之時,也是一戰而定天下的大好時機,絕對不可錯失」,可是諸侯沒人理他(每個人都有官銜,曹操沒有,更看輕他是宦官後人)。   於是曹操單獨率軍而上,追擊董卓,卻在滎陽(今河南滎陽市)被涼州將領徐榮擊敗,士卒死傷甚多。曹操被流箭射中,坐騎受傷。堂弟曹洪將自己的馬讓給曹操,曹操不接受。曹洪說:「天下可以沒有曹洪,不可以沒有曹操。」曹操這才上馬,趁夜遁走。曹洪步行護送曹操一直到汴水,河水深,人馬不能渡,曹洪順著河找到船隻,才跟曹操一同渡過汴水。   (原典精華)   操兵敗,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1。從弟曹洪以馬與操,操不受。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遂步從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與操俱濟2。   ——《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一》與《三國志.魏書.曹洪列傳》   被:破音字讀作「批」。被創:受傷。   濟:渡河。   曹操雖敗,徐榮卻為曹操的奮戰精神所懾,不敢進擊聯軍大本營酸棗(故城在今河南延津縣北)。   聚集在酸棗的聯軍人數已達十餘萬人,卻每天置酒高會。曹操回到酸棗,責備大家,並提出他的戰略:袁紹進逼孟津;大軍主力據守成臬,控制敖倉,封鎖轘轅山、太谷口險要;袁術攻丹水、析縣,直入武關……。   各路諸侯完全聽不進去,誰會聽一個敗軍之將的調度呢?何況那些世家大族原本就看不起這個宦官後人。   不久,酸棗糧秣告盡,各軍拔營星散。同時,開始內鬥,相互攻伐。   曹操回到譙縣,之前帶去的五千人已經所剩無幾。這時,曹洪也回到譙縣,而且帶來數千兵馬。原來,曹洪渡過汴水之後,與曹操分手,去到揚州(今江蘇揚州市),說服他的老朋友揚州刺史陳溫,募兵二千人,又在丹陽(今江蘇丹陽市)募兵數千人。於是,曹操有了捲土重來的本錢。   (你沒讀到的三國)   唐朝詩人杜牧〈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對於楚霸王項羽「如果回到江東,能不能捲土重來」的爭論,由於是假設性命題,而時空無法倒帶,因此不可能有結論。   然而,若對比曹操這一段故事,或許會得出正向的結論。關鍵在於:項羽有沒有一位能幫他「再募數千勇士」的堂弟。
15. 劉虞——不當傀儡天子
  董卓逃回關中,死守函谷關。山東諸侯向西推進,成了「關東諸侯」(函谷關以東),也就是掌握了中原地區。於是想要擁戴一個他們可以控制的皇帝,他們相中的是幽州牧劉虞。   劉虞擔任幽州牧,與百姓共甘苦。身著破衣,腳穿草鞋,每餐不超過一種肉食,寬刑罰、獎農桑,開放上谷與北方民族互市,又開發漁陽的鹽鐵之利,人民歡悅,年歲豐登,物價平穩。當中原戰亂之時,士人與平民逃奔幽州多達百餘萬人。也就是說,幽州成了一個亂世中的太平世界,人們口耳相傳,都稱頌劉虞。他又是劉姓皇族,於是成為諸侯心目中的理想皇帝人選。   可是,諸侯中持反對意見者,卻是袁紹的堂弟袁術。袁紹寫信給袁術,希望他支持擁立劉虞。可是袁術本人有當皇帝的野心,因此拒不同意,還擺出一副忠貞嘴臉教訓袁紹:「聖主(劉協)英明聰慧,眼前被董卓這賊子綁架,只是漢家的一次小小厄運而已,我一片赤心,志在消滅董卓,不知道其他!」   (原典精華)   袁術答袁紹曰:「聖主聰叡,有周成1之質,賊卓因危亂之際,威服百寮2,此乃漢家小厄之會,……,慺慺3赤心,志在滅董,不識其他!」   ——《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二》   周成:周成王。周武王逝世,周公抱著成王當天子,袁紹明白表示「擁立劉虞當傀儡天子」。   寮:同「僚」。   慺:音「驢」,同「縷」。慺慺:絲絲。   袁紹並不因此放棄另立天子的念頭,派前樂浪太守張岐為使節,帶著諸侯擁戴文書,前往幽州,奉上皇帝尊號。樂浪郡屬於幽州,張岐是劉虞老部下,可是劉虞不顧老交情,厲色痛斥張岐:「如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我愛到重恩而不能雪國恥,諸君守護州郡有責,就該戮力盡心效忠,怎麼反而拿這種叛逆行為來汙染我!」   袁紹等退而求其次,請劉虞「領尚書事」,代表皇帝封爵任官,劉虞仍不接受。逼得急了,劉虞揚言要投奔匈奴,以杜絕這個念頭,袁紹等這才停止。   劉虞的兒子劉和在長安擔任侍中,漢獻帝想要回到洛陽(他不曉得洛陽已成一片焦土),命劉和逃出武關(關中南方最重要關口),請劉虞出兵迎駕。   劉和到了南陽(河南、湖北交界一帶),卻被袁術扣留,宣稱自己將發兵西進,要劉和寫信給劉虞。劉虞接到信,派出數千騎軍隊,前往南陽與袁術會合,出兵關中。   之前出兵幫袁紹(向韓馥施壓)奪了冀州的幽州降虜校尉公孫瓚,識破袁術詭計,極力勸阻劉虞不可中計,但劉虞不聽。   公孫瓚警覺到,劉虞不是一個腦袋清楚的老闆,必然無法久存於當前的叢林法則諸侯之中,而他警告劉虞不可信任袁術,很可能因此得罪了當前最有勢力的二袁。   於是他迅速改變立場,派堂弟公孫越領一千騎兵,一同前往南陽。暗囑公孫越唆使袁術囚禁劉和,並吞併幽州派去的軍隊。   劉和很機警,從南陽逃出,投奔袁紹。可是袁紹也不放他回幽州,留他不放,以之要脅劉虞。     劉虞跟公孫瓚於是結怨,伏下幽州內戰的因子。
16. 公孫瓚——幽州爭奪戰
  公孫越到了南陽,被袁術派去配合袁紹部下的豫州刺史周昂一同出戰,那是他第一個任務,也是最後一個——被流箭射死。   公孫瓚勃然大怒,說:「袁紹必須為此負責。」立即出兵,進駐磐河,上書長安,歷數袁紹罪行,然後展開攻擊。冀州有好幾座城背叛袁紹,歸附公孫瓚——袁紹以騙術得到冀州,又逼死韓馥,不得人心。   無論如何,袁紹為此惶懼,將自己的勃海太守印綬(也是他唯一漢獻帝封的官職),交給公孫瓚的另一名堂弟公孫範,任命公孫範為勃海太守,以向公孫瓚示好。公孫範到勃海上任後,立即翻臉,以勃海郡兵力加入公孫瓚集團。   公孫瓚對袁紹開戰,糧秣來源是幽州政府。而劉虞雖然位居幽州牧,掌軍政大權,更得人民敬愛,可是他秉性溫和,無法節制作風跋扈的公孫瓚。前章述及劉虞與公孫瓚結怨,劉虞趁此機會勀扣公孫瓚糧秣,公孫瓚很火大,愈發不聽劉虞命令。兩人分別向長安政府上表,控訴對方,可是長安政府哪管得到關東,只能和稀泥,敷衍了事。   劉虞數度請公孫瓚到薊縣開會,公孫瓚都稱病不去。劉虞認定公孫瓚遲早會叛變,於是先下手為強,集結十萬大軍進攻公孫瓚大本營所在的一座小城。事出突然,公孫瓚來不及召回外地軍隊,驚恐之下,一度想要鑿破城牆逃走。   可是劉虞不會帶兵打仗,又愛護人民,不准軍隊縱火,下令:「不許多殺,只殺公孫瓚一人。」   (原典精華)   虞兵無部伍,不習戰,又愛民廬舍,敕不聽焚燒,戒軍士曰:「無傷餘人,殺一伯珪1而已。」攻圍不下。   ——《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二》   伯珪:公孫瓚字伯珪。   都已經兵戎相見了,還稱對方的字,而不稱名,可見劉虞真是一位有禮貌的君子。而下令不許傷及他人,更足以媲美宋襄公「不重創,不傷二毛」(不殺負傷者,不傷有白髮者)。所謂「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又一例。   公孫瓚看出整個情況,乃精選精銳戰士數百人,順著風勢縱火,直衝突入劉虞大軍本陣。劉虞軍隊霎時崩潰,劉虞帶著州政府官屬向北逃奔,一直奔到居庸。公孫瓚圍攻居庸城三天,城陷,生擒劉虞與妻子、兒女。   回到冀縣,公孫瓚仍然教劉虞在公文書上署名,看起來幽州還是劉虞當家。直到長安政府來了一位使節段訓,擢升公孫瓚為前將軍。公孫瓚這才向使節指控劉虞跟袁紹通謀,袁紹要擁劉虞為帝,於是段訓以漢獻帝使節名義,斬劉虞與妻子、兒女。   於是幽州成為公孫瓚的地盤,這段期間,他的部下出現了一組英雄人物——三國主角劉關張趙登場了!   17. 劉備——劉關張趙兄弟幫   公孫瓚竄起之時,一位老同學前來投靠,名字叫劉備。   劉備的祖先可以上溯到西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可是傳到十四代之後,劉備只能跟著寡母織席販履餬口。   劉備相貌不俗:身高七尺五寸(約一七二公分左右),雙臂下垂時能超過膝蓋,而耳朵超大,扭頭可以看見自己耳垂。   雖然家境清貧,劉備卻從小就有大志。自家籬內有一棵桑樹,高五丈餘,樹形如一座車蓋(漢制封侯以上才有車蓋),行人都說「此地必出貴人」。劉備對親族小朋友說:「我將來的車乘,一定要像這棵樹一樣,車蓋上並以羽毛裝飾。」羽葆蓋車,那可是皇帝儀仗。劉備的叔父劉子敬叱責他:「小孩子不要亂講話,那可是滿門抄斬的罪名!」   (原典精華)   先主少時,與宗中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言:「汝勿妄語,滅吾門也!」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劉備十五歲時,母親讓他去洛陽遊學,拜在盧植門下,同學當中就有公孫瓚。   公孫瓚威名大噪時,劉備前往投靠。公孫瓚命他隨田楷奪取青州(今山東青州市一帶),成功後,田楷任青州刺史,劉備任平原相(今山東德州市一帶,平原相為縣長級)。   劉備任命兩位從小一同長大的哥兒們關羽、張飛為平原國的別部司馬,統領軍隊。   劉備從小就會拉幫結派,而關張二人會幫他「禦侮」,也就是說,劉備是少年幫派的頭腦,關羽、張飛則是肌肉棒子。   《三國演義》寫「桃園三結義」其實有所本,《三國志》記載:劉備跟關張二人「寢則同牀,恩若兄弟」。而關張二人在人多場合,總是站在劉備身後,有時站一整天。後來追隨劉備轉戰,也從來不避艱險,歷史上像這樣的君臣關係,絕無僅有。   當時公孫瓚手下還有一位英雄人物趙雲,率領本郡(常山)民兵投奔公孫瓚,常山屬冀州,公孫瓚問趙雲:「為什麼不歸附袁結」。趙雲說:「天下沸騰,人民痛苦如倒懸。冀州人士盼望的是仁政,而不是輕視袁紹而趨附將軍。」很可能,趙雲屬於前述看不慣袁紹詐取冀州的人士之一。   劉備對趙雲至為欽佩,傾心結交,因此,趙雲也去到平原國,為劉備統領騎兵。   (你沒讀到的三國)   劉備成功靠的是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是嗎?是,不錯。但若不是寡母自己織草鞋、草蓆為生,還送他去洛陽遊學,劉備哪有往後的機會呢?   劉備去到洛陽,進入當代大儒鄭玄門下,與公孫瓚等人為友。回過頭來看,劉備到洛陽留學,對他後來事業有幫助的,不是學識,而是人脈。   18. 孫堅——英雄不長命   公孫瓚與袁紹結怨,跟袁術結盟,使得二袁之間的矛盾更形表面化。   袁術是袁紹的異母弟,但他是正室所生,袁紹是小妾所生。他倆的父親是袁逢,袁逢的大哥早逝無後,而由袁紹出繼,因而袁紹反而成了袁氏長房家長。可是袁術卻始終不甘位居袁紹之後,對於諸侯多歸附袁紹,氣得大叫:「那些不長眼的白痴!不追隨我,反而去追隨我們袁家的家奴!」甚至在給公孫瓚的信中寫:「袁紹不是袁家的兒子。」袁紹聽說,暴跳如雷。   (原典精華)   豪傑多附於紹,術怒曰:「群豎1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又與公孫瓚書曰:「紹非袁氏子。」紹聞大怒。   ——《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二》   豎:對人的貶意稱呼,如「豎子」。   公孫瓚和袁術的同盟,形成幽州與南陽夾擊冀州的形勢。對此,袁紹則與荊州(今湖北與湖南北部)刺史劉表結盟,夾擊袁術。   袁術命破虜將軍孫堅攻擊劉表,劉表命部將黃祖迎戰。孫堅連戰皆捷,黃祖退入峴山,孫堅趁夜追擊,卻在應戰中被流箭射死。   孫堅在張溫大軍回京後,發表長沙(今湖南長沙市)太守,領軍參加討董卓聯軍。董卓遷都長安,孫堅突擊荊州刺史王叡,攻下南陽郡。當時駐紮在魯陽的袁術「上表」任命孫堅為破虜將軍,豫州刺史,自己則併吞南陽。   事實上,當時漢獻帝在董卓挾持之下,「上表」根本是假動作,豫州當時權力真空(董卓的西涼軍團退得太快),孫堅必須自己帶軍隊去占領,袁術則不費一兵一卒,得到了南陽郡。   之前,孫堅勸張溫殺了董卓不成(見第五章),如今有了地盤,乃領軍攻擊董卓,連續擊敗涼州軍團,並斬殺大將華雄,董卓派人請求跟他和親,並列名舉薦孫家子弟擔任刺史、太守。孫堅說:「董卓逆天無道,傾覆王室,今天不夷你三族,昭告四海,我死都不暝目,豈能跟你和親!」   董卓西向退進函谷關,孫堅乃進入洛陽,修復歷代皇帝陵寢,填平董卓盜墓時挖掘的墓坑。完工之後,回軍駐紮魯陽。   然而,豫州的位置恰在袁紹與袁術之間,又成為袁術抵擋袁紹的棋子,後來又受袁術的差遣,去攻擊劉表而陣亡。簡單說,孫堅在討董卓聯軍中,與曹操是「唯二」英勇奮戰的將領,卻一直被袁術玩弄。   19. 劉表據有荊州   相對於孫堅的勇敢善戰卻少心機,劉表則是一號懂得算計的人物。   劉表是世家子弟,外型高大英俊,在洛陽社交圈中很活躍,名列「八交」之一。所謂「八俊」、「八顧」、「八交」等名詞,都是當時士人相互標榜搞出來的。   孫堅擊破荊州刺史王叡,長安政權(董卓挾持漢獻帝)任命劉表為荊州刺史。當時的劉表堪稱有膽識,單人匹馬進入宜城,向南郡地方名人蒯良、蒯越請教,說:「如今荊州遍地變民,袁術又占領南陽(南陽是荊州八郡中最北一部)。我打算徵兵,又怕徵不到,二位有何建議?」   蒯越說:「袁術驕傲卻無謀,本地的宗部變民首領多半貪暴,士卒離心,給他們一點小利就會投降,閣下再誅殺賊首,收編群眾,土匪變成保安軍隊,一州之內都得安居樂業,你的威望和恩德將令人心歸附。一旦軍隊集結,人心歸附,然後南據江陵,北守襄陽,八郡可傳檄而定。即時候,袁術再來,也無能為力了。」   (原典精華)   蒯越曰:「袁術驕而無謀,宗賊帥多貪暴,為下所患,若使人示之以利,必以眾來。使君誅其無道,撫而用之,一州之人有樂存之心,聞君威德,必襁負1而至矣。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公路2雖至,無能為也。」   ——《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一》   襁負:以布幅束幼兒於背。   公路:袁術字公路。   劉表大為贊同,於是派人引誘變民集團領袖,被騙來的有五十五人,劉表將他們全體誅殺,收編他們的部眾,將郡治由武陵(在長江以南),遷到襄陽(靠近河南),荊州從此成為劉表的地盤。   袁紹結交劉表,袁術命孫堅攻擊劉表,孫堅被流箭射死,袁術乃不再有攻擊劉表的力量,而長安政權更順勢任命劉表為荊州牧,拉攏劉表以制衡關東諸侯。   (你沒讀到的三國)   蒯越向劉表提出的戰略,確實了不起,得以讓單人匹馬的劉表,由空頭荊州刺史變成實質荊州王,足堪與諸葛亮的「隆中對」(讓劉備由喪家之犬變成三分天下居其一)相媲美。   荊州位居三國勢力交集的樞紐地帶,赤壁大戰之後,三國就一直都在爭奪荊州。   荊州又因緣際會聚集了很多人才,如蒯越、諸葛亮、龐德、徐庶等。     劉表據有荊州,有地利、有人才,卻非但不能爭勝天下,甚至保不住荊州,只能怪自己才具不足矣!   85. 曹植--文采勝過才能   曹植確實與太子之位擦身而過。   他十歲就能誦詩賦、作文章,曹操看到小曹植的文章,問他:「你有沒有找人代筆?」   曹植下跪告白說:「我出口就成議論,下筆就成文章,不相信的話,可以當場考試,我哪需要請人代筆。」   (原典精華)   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1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   --《三國志.魏志.陳蕭王傳》   1.倩:通「請」。   當時剛好銅雀台完工,曹操偕兒子們一同登上銅雀台,教他們各自作賦。曹植提起筆來,迅速完成,文采可觀,從此曹操對他另眼看待。   有一次,曹操帶兵攻打孫權,交付曹植留守鄴都的重任,勉勵他說:「我當年擔任頓丘縣令時才二十三歲,現在回想起來,沒有做過什麼足以後悔的事情(意思是處理事情能力已經成熟,不犯大錯)。你今年也二十三歲了,好自為之啊!」   賦予留守重任,加上這一番話,遂令西瓜族開始向曹植靠攏。可是西瓜族的鼓吹雖使得曹操好幾次想要立曹植為太子,但也因而以更嚴格標準考驗曹植。偏偏曹植才氣高,卻任性而行,不拘小節,又酷嗜杯中物。   曹植的車子在鄴都奔馳,一向不顧外界批評。可是,有一次他的車子上了馳道,並且叫開司馬門出城,那可是皇帝外出才能走的路,曹操自己也只有隨漢獻帝出宮時,才會上馳道、開司馬門。這次,曹操發了脾氣,吩咐公車令(掌管皇宮警衛)將曹植以死罪起訴。當然,最後沒有處死,可是曹操對曹植開始不放心。   後來,曹仁領軍攻襄陽,被關羽包圍,曹操任命曹植為征虜將軍,想要派他帶兵前去救援。差人去召喚曹植,想要命授機宜。孰料,曹植剛好酒醉,無法受命。於是曹操收回成命,曹植也失去了老爹的信任。   前章曹操接受賈詡的諷諫,立曹丕為太子。曹操個性多疑而行事縝密,既然立了曹丕,就要為曹丕剷除障礙。曹丕的障礙就是曹植,曹操當然不可能殺曹植,於是他下手剷除了曹植的第一智囊--楊修。
86. 楊修--該死因為太聰明
  楊修是名門子弟,高祖父楊震有「關西孔子」之美譽,四代都位列三公。楊修是第五代,而他的聰明才智甚至超過父祖--問題就出在他「太聰明」了。   曹操初任丞相,興建府邸大門,修到屋椽時,曹操到工地視察,然後教人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便離開了。大家都不曉得曹操的意思,直到楊修來看見了那個「活」字,就叫人將大門拆掉。說:「門中有個活字,就是『闊』,丞相嫌門太闊了,改窄一點。」   又一次,有人送了一盃酪給曹操,曹操嚐了一些,然後在蓋子上寫了個「合」字,傳給幕僚們看。大家都不懂,傳到楊修時,打開蓋子,吃了一口,然後說:「『合』字拆開就是「人一口」,吃吧,沒問題的。」   曹操怕人暗殺他,常說:「我睡覺時不要隨便靠近,小心我作夢會殺人,殺了人自己卻不知道。」有一次,一位近侍在他睡午覺時,想要幫他蓋被子,卻被曹操跳起來,一刀殺了。醒來後,假裝大驚失色,左右都嗟歎不已。只有楊修冷冷的對那具屍體說:「丞相不是在夢中,你才是在夢中啊!」   楊修每次都猜中(甚至戳穿)曹操心思,但曹操並不是因為嫉才而殺他,而是為了曹丕與曹植的鬥爭。   楊修加入擁曹植的陣營,並迅速成為曹植爭太子的「家教」--他揣摩曹操的心意,模擬各種狀況,預先做好問題答案,交給曹植。結果,曹操的命令才下達,曹植的處理方案不久就放在案上。曹操是個多疑性格,他派人調查,發現真象。乃在曹丕被立為太子之後,曹操認為楊修將成為一大隱患,決心將他除去。   終於給曹操逮到機會:夏侯淵鎮守漢中,被劉備攻打,陣亡。曹操親自領軍往征,與蜀軍對峙不下,進退不得,心中猶豫不決。   (原典精華)   適庖官進雞湯,探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正沈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操隨口曰:「雞肋!雞肋!」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修曰:「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   --《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   楊修就這樣被殺了。至於曹丕,他也有一位智囊--吳質。
87. 吳質--低調的高級智囊
  吳質本以文學見長,可是他生的晚,不能進入「建安七子」之列,而建安七子又都是曹植的好朋友,於是他靠向曹丕,而成為重要智囊。   有一次,曹操率大軍出征,曹丕與曹植一同送行。曹植當場作賦稱頌,出口成章,左右為之側目,曹操龍心大悅。轉頭看,卻只見曹丕「悵然自失,獨流涕」,見父王望向自己,「泣而拜,左右皆歔欷」--這一招,就是吳質教的。   楊修等運作立曹植為太子最用力的時候,曹丕十分憂懼,想跟吳質商量。可是吳質當時的官職是朝歌縣長,外官不得批准或奉召,是不能擅自入京的。曹丕想出一招,裝吳質藏到裝綢緞的大竹筐裡,用牛車載進自己的府邸,兩人秘商對策。   楊修得到消息,就向曹操打小報告。曹操尚未著手調查,曹丕已得到消息,緊急通知吳質。吳質說:「那有什麼問題。」   隔天,又有裝載綢緞的牛車低調進入曹丕府邸。楊修立即報告曹操,曹操下令搜索,卻搜不到人,自此曹操開始懷疑楊修。   (原典精華)   (曹丕)以車載廢簏1內2朝歌長吳質,與之謀。修以白魏王操,操未及推驗。丕懼,告質,質曰:「無害也。」明日,復以簏載絹以入,修復白之,推驗3,無人。操由是疑焉。   --《資治通鑑.漢紀六十》   簏:音「路」,一種竹子編成的高篋。   內:音義同「納」。   推驗:檢查。   (你沒讀到的三國)   《三國演義》只寫楊修總明絕頂,暗示曹操是忌才而殺楊修。但事實上不是。曹操連禰衡都不殺,卻殺楊修,當然不是因為忌才,而是為了排除自己身後的權力鬥爭因素。   楊修的確聰明過人,可是弱點也在鋒芒太露,他跟曹植的作風完全相合,卻剛好被曹丕與吳質的陰柔路線「剋」到。   由前述故事可以看到,曹丕其實布置得很密,才能在第一時間得悉楊修打小報告--楊修是魏王府行軍主簿,他向魏王報告,消息卻外洩,可見曹丕在魏王身邊布置了眼線。   這件事如果被曹操察覺,曹丕不但太子肯定被廢,搞不好還會被賜死,但曹操始終未曾察覺。單憑這一點,曹丕就比曹植適合「搞政治」,而曹操選擇曹丕為繼承人,顯然是正確的決定。

延伸內容

書寫歷史人物:愚蠢的人,或理性的人?
◎文/黃春木(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歷史科教師)   三國,是一段非常迷人的歷史,千古多少風流人物也談不盡、說不完。現在公孫策從「人物心境」著眼,重新講三國,並且標舉歷史的學習應是「五度空間學習」,這對於中學生,或是愛聽歷史故事的社會大眾而言,確實是一個言簡意賅的提醒。   公孫策在全書十分關注歷史發展過程中「人」的關鍵,我認為是相當重要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目前中學歷史教科書所呈現的,幾乎是一個沒有「人」的歷史,即使有人名的交代,卻經常是面目模糊的,人變成歷史的配角,僅是歷史敘事中一個用來指涉「事實」的媒介而已。在如此侷限中,人淪為歷史的客體,甚至是歷史「決定論」下的產物。 其實,無論中國與西方史學傳統,向來是「重視人物」的。從這樣的體認來反思,公孫策側重「人物心境」的努力,便很有意義。   在大多數情形下,我們解讀歷史人物,往往出現兩種典型的「想像」,一種是古人很愚蠢,另一種是古人很理性。前者譬如漢靈帝,怎麼會糊裡糊塗開列價碼表,出賣各等官職呢?後者譬如呂蒙,即便同鄉故人,私取民家斗笠是為了維護公物,仍然得依律下令處斬。但公孫策顯然在本書中很希望再提示另一種可能,那便是人會因為一些「小事情」,在當下遭受了影響,因而做出不同於以往,或迥異於性格的決定與行動,其結果甚至造成歷史發展的轉變。   不過,想要洞燭歷史人物當下心境的轉折或衝動,這是談何容易的功夫!更何況,公孫策認為,「小事情」這等偶發細故,往往是歷史發展的轉捩點,如此「見微知著」的歷史解釋,非比尋常,相關的書寫論述並不輕鬆,而面臨的挑戰或許更大。   例如第五十五回談到袁紹的敗亡,究竟有多大的程度可以歸因於逢紀進饞,導致田豐被處死,無法助袁紹挽救危局?第七十四回談到劉備取益州,究竟有多大的程度可以歸因於曹操沒有正視、重用張松?這其實都是極不容易論斷,也難以獲得共識的問題。 幸好公孫策在全書已經用心地鋪陳大量的史實,因此讀者自己可以前後比對、統合,在事理中體會人情,在人情中解讀事理,加上全書用字淺顯洗鍊,又能適度引用《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典籍印證,白話解說,使得可讀性大為提高。   我們每一個人談論歷史、探究歷史,其實在多數情況下都是為了「回答問題」。因此,我們揀選了主題、取捨了材料、建構了因果,也做出了評價,甚至在「隱身」中將史事「引申」到時事,發為議論。由於歷史有太多細節與轉折,而現實又有太多曖昧與變化,因此談古論今,永遠是一件題材豐富、趣味盎然的事情。   現實經驗裡,在愚蠢與理性之外,人們當然還有諸多樣貌,因此歷史中的人物自然也不應該只有愚蠢或理性兩種可能,過往許多歷史書寫在人物處理上出現這樣的傾向,反映的是一種思想怠惰或貧乏的問題。人的豐富或複雜如何闡釋與彰顯,並且從中得著發現和啟示,這是讀史、寫史者都必須面臨的考驗,歷史迷人之處就在這裡。公孫策這本新書已經做出了嘗試,而「三國」應該也會繼續是跨世代不斷尋求對話交流的好題材。

作者資料

公孫策

知名專欄「去梯言」作家,擅長借用歷史典故,批判政治亂象,針針見血,將「以史鑑今可以知興替」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著有:《資世通:不當皇帝也用得上的資治通鑑》、《覘天命:從貧農到豪族不同出身,他們為何都能建立王朝?》、《勝之道:十位名將與十場戰役印證孫子兵法致勝思維》、《大唐風:帝國盛極而衰 詩人隨波浮沉》、《夕陽紅:百位三國英雄勾勒成敗興衰》、《黎民恨:王莽篡漢到光武中興的人心離變》、《大對決:秦末真假英雄的權謀與爭霸》、《英雄劫:春秋時代南方三國的恩怨情仇》、《去梯言:歷史之眼看台灣》、《水滸傳教你職場生存術》、《西遊記教你職場不敗術》、《冰鑑識人學》、《跟康熙學策略》、《公孫策說唐詩故事》、《公孫策說名句故事》、《史記經典100句》、《戰國策經典100句》等書。 公孫策十餘年前發願,以4年時間在網路上連載1000個歷史故事,目前已經發表超過目標,仍繼續寫作中。自2011年以來,十年間已經出版了《英雄劫》、《大對決》、《黎民恨》、《夕陽紅》、《大唐風》、《勝之道》、《覘天命》、《資世通》之後,2022年將要帶領讀者一窺英雄心路,了解鴻鵠大志與英雄選擇如何迥異於一般人。 相關著作:《冰鑑識人學(三版):看曾國藩如何成功識人、用人》《資世通——不當皇帝也用得上的資治通鑑》《覘天命:從貧農到豪族不同出身,他們為何都能建立王朝?》《勝之道:十位名將與十場戰役印證孫子兵法致勝思維》《水滸傳教你職場生存術(改版)》《大唐風:帝國盛極而衰 詩人隨波浮沉》《夕陽紅:百位三國英雄勾勒成敗興衰》《黎民恨:王莽篡漢到光武中興的人心離變》《大對決:秦末真假英雄的權謀與爭霸》《冰鑑識人學(改版)--看曾國藩如何成功識人、用人》《英雄劫——春秋時代南方三國的恩怨情仇》《去梯言--歷史之眼看台灣》《西遊記教你職場不敗術》《冰鑑識人學--看曾國藩如何成功識人、用人》

基本資料

作者:公孫策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ViewPoint 出版日期:2015-01-06 ISBN:9789862727164 城邦書號:BU3081 規格:平裝 / 單色 / 352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