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雙11寵粉購物節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資世通——不當皇帝也用得上的資治通鑑
left
right
  •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資世通——不當皇帝也用得上的資治通鑑

  • 作者:公孫策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9-12-26
  • 定價:320元
  • 優惠價:75折 240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7日止
  • 書虫VIP價:240元,贈紅利12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28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本書適用活動
商周啟示全書系66折起!
  • 2024感恩月/2本72折限時限定
  • 感謝祭2024城邦聯合書展特價5折起!

內容簡介

古代帝王必讀,現代人從史籍挖寶借鑑,學以致用, 歷史評論家公孫策帶您一同挖出通鑑裡的人生哲學。 司馬光所編寫的《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計294卷,字數達300多萬字。書中根據歷史事件總結出很多的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在官修史書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以歷史的得失做為鑑誡來加強統治,將它定名為《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事實上記載了1362年當中橫跨16個朝代的重要事情,歷史人物的智慧與愚昧都記載在裡面,當然一定有現代人可資效法與戒惕之處。簡單說,本書就是拋開帝王統治思考,擷取現代人也能以史為鑑的歷史人物言行,但由於前人智慧包羅萬象,為避免流於漫談,所以作者聚焦於四種對現代職場/社會仍具功能性的行為:揣摩、保命、識相、跳槽,內文形式則仍然是說歷史故事,但在說故事當中,抽取出跟這四項行為有關係的故事,集成一本現代人的世情通鑑。 揣摩,不是拍馬屁,不是一味討好,而是做足功課、反覆推求、臨機制變,如果要擷取資治通鑑裡的拍馬屁故事,那可多了,只怕本書兩倍篇幅也不夠羅列,可是高級的揣摩術加上有效的運用,如蘇秦能夠以之左右國際大勢,而魏徵能夠佐成貞觀之治,就如鳳毛麟角,值得挑出來一述,也可資現代人學習應用。 保命,不是苟且偷生,而是保全他人(可能很多人),也包括自己(個人或家族)的生命,絕不包括賣友求榮、靦腆事敵等言行。 識相,說的不是一般定義的「識趣」或「忍氣吞聲」,而是「先識」,預見情勢或情況的變化方向,或慧眼識英雄,但不是靠「面相」,也包括了認清現實而不盲動。 跳槽,是現代詞彙,很多故事的性質跟揣摩、保命、識相有所重疊,但這對現代人縱橫職場(或在風浪中求生)很有裨益,因此特別拉出來供讀者參考。 本書是【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的第八本,也是第一本從實用角度切入,可用在日常生活中做為借鏡的「世情通鑑」。全書以「三家分晉」為楔子,共25篇,依歷史年代順序進行,事件環環相扣,在看過融合原典敘事的精彩故事之餘,接著看公孫策精闢闡述「揣摩」、「保命」、「識相」、「跳槽」四通鑑,以《資治通鑑》裡的人生哲學為師,無論在職場歷練或處世待人上皆能受益無窮。 【專文推薦】 國立政治大學EMBA副教授 李克明 東吳大學歷史系兼任助理教授 葉言都 【好評推薦】 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何飛鵬 國立清華大學副校長林聖芬 臺大財金系專家教授 陳嫦芬 公孫策為讀者做了資料探勘(Data Mining)的工作,以他對《資治通鑑》的融會貫通、領悟瞭解,精選出揣摩、保命、識相、跳槽四項常道, 並把經-常道理論,和史-歷史事實,同時呈現,經史合一,讓讀者能輕鬆掌握易讀、好學、管用的職場、人生寳貴案例! ——國立政治大學EMBA副教授 李克明 公孫策的這本書,就是真正有用的歷史書。他以這本書將《資治通鑑》爬梳過濾,就其內容分門別類,正是探詢人類行為模式的範例。捧讀書稿,我能深深感覺到作者的學養與苦心。他教導大家通過讀《資治通鑑》學歷史,為的是讀史有心得,才能古為今用,變得通情、達理,即使身居社會叢林,也能履險如夷,獲致成就。 ——東吳大學歷史系兼任助理教授 葉言都

目錄

〈總 序〉三十本經典,一千個故事 〈推薦序〉讀此書猶如穿越了把《資治通鑑》心性智慧帶給現代人的時光隧道 李克明 〈推薦序〉萬幾分子路,一局樂顏回 葉言都 〈作者序〉現代人的世情通鑑 〈楔子〉三家分晉 01. 千年靈驗的保命金言——翟璜 02. 幫齊宣王合理化侵略行為——孟子 03. 布衣卿相開啟時代——商鞅、蘇秦 04. 雞鳴狗盜與狡兔三窟——孟嘗君 邊欄 趙武靈王:脫離危境絕不遲疑 05. 私交凌駕國家利益——信陵君 邊欄 張耳:妙計救陳餘卻成為死敵 06. 從權力頂峰急流勇退——范睢 07. 逃過虎口成為漢朝儒宗——叔孫通 邊欄 沒嘴、沒耳,才能保命 08. 逃過劉邦誅殺功臣——蕭何、張良 09. 後劉邦時代的絕配——周勃、陳平 10. 直白言語勝百萬雄兵——季布 邊欄 班婕妤:直白逃過「燕啄」 11. 當全天下的天平——張釋之 邊欄 崔沂:堅持法律不畏軍閥 12. 推心置腹化解殺戮——劉秀 13. 面試兩個皇帝——馬援 14. 水清無大魚——班超 15. 外戚、宦官都害不死的奇才——虞詡 16. 慧眼識明主——諸葛亮、王猛 邊欄 去梯言:諸葛亮自保兼保劉琦 17. 婉言救不了蠢皇帝——和嶠、樂運 邊欄 司馬懿:裝病將死方得翻身 18. 當皇帝問出這個問題——石勒、慕容德、宇文泰 19. 以柔道壓制軍閥——謝安vs.桓溫 邊欄 周顗:我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20. 隋唐英雄的跳槽哲學——程咬金、秦叔寶 21. 跳槽與識相雙料冠軍——魏徵 22. 保命冠軍——狄仁傑 邊欄 李愬:兜個大圈子救李祐 23. 挺身而出保天下人之命——姚崇 邊欄 張說:賭上自己的腦袋 24. 改一個字救一千人——張居翰 〈後記〉杯酒釋兵權的導演——趙普

序跋

【作者序】現代人的世情通鑑
  一直想寫資治通鑑的故事,卻猶如面對滿漢全席,不知從何下箸。終於,給我想出了切入點,於是才有了這本書。      資治通鑑是一部「偉大」的編年史:上下一千三百六十二年,跨越十六個朝代。它的原始目的,是給皇帝看的史書,期待皇帝能夠因為讀了資治通鑑,以史為鑑而能有益於治理天下。但鏡子終歸是鏡子,皇帝不肯照鏡子,或照了鏡子卻仍對自己的「長相」自我感覺良好,這部偉大的「鑑」就毫無用處——明朝的皇帝每天清晨都要讀資治通鑑,可是大明王朝的歷史形象卻不怎麼受到恭維。然而,資治通鑑事實上記載了一千三百多年當中的重要事情,歷史人物的智慧與愚昧都記載在裡面,其中一定有現代人可資效法與戒惕之處。      這本書就是拋開帝王統治思考,擷取現代人、普通人也可以從中取鑑的歷史人物言行。但由於前人智慧包羅萬象,為避免流於漫談,而聚焦於四種對現代職場/社會仍具功能性的行為:揣摩、保命、識相、跳槽;內文形式仍然以人物為主軸述說歷史故事,而從人物事蹟當中,抽取出跟這四項行為有關係的部分,集成一本現代人的世情通鑑。      揣摩不是拍馬屁,不是一味討好,而是做足功課、反覆推求、臨機制變——如果要擷取資治通鑑裡的拍馬屁故事,那可多了,只怕本書十倍篇幅也不夠羅列。可是高級的揣摩術加上有效的運用,則蘇秦能夠以之左右國際大勢,而魏徵能夠佐成貞觀之治,那種故事就如鳳毛麟角,值得挑出來一述,也可資現代人學習應用。      保命不是苟且偷生,而是保全他人,也包括自己(個人或家族)的生命,絕不包括賣友求榮、靦腆事敵等言行。但保命的故事也太多,只能揀選保全人數較多的寫成專章,而只有保一個或特定少數人命的故事則寫成方塊。      識相說的不是一般定義的「識趣、鄉愿」或「忍氣吞聲」,而是「先識」,預見情勢或情況的變化方向,或慧眼識英雄但不是靠「面相」,也包括了認清現實而不躁動。      跳槽是現代詞彙,很多故事的性質跟揣摩、保命、識相有所重疊,但這對現代人縱橫職場(或在風浪中求生)應有裨益,因此特別拉出來成為專篇,供讀者參考。      本書是全系列的第八本,但卻是第一本從實用角度切入,希望讀者喜歡。

內文試閱

【楔子】三家分晉
  司馬光選擇三家分晉那一年(西元前四○三年)做為資治通鑑的起始年,因為他認為那是一個顛覆性的巨變,用現代語言說,三家分晉是舊秩序崩壞的一聲巨響,周天子竟然封晉國的三個大家族魏、趙、韓為諸侯,代表著當年周公訂下的規矩(天子諸侯大夫)被摧毀了。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當時的晉國事實上是在三大家族控制之下,晉國最後五位國君都是大夫擁立的傀儡,三家瓜分晉國只是反映現實而已。然而,從那時開始,異姓篡奪乃至革命易鼎就成為新常態,整本資治通鑑上下一千三百多年就都是這個戲碼——還真要佩服司馬光的抽象力。      然而,三家分晉卻不是突然發生的,有其來龍去脈。      春秋時代後期,諸侯中最強大的是晉國,晉國強大的原因之一,是六個大家族能夠團結對外,打勝仗會彼此讓功,吃敗仗能同赴危難,這跟其他諸侯如齊國、魯國、楚國的大家族彼此征戰,甚至勾結外國對付內仇,很不一樣。然而,就跟人的強處往往也是弱點一樣,六個家族之間既有默契又互相支援,晉國國君就被架空了。最後犯錯的是晉出公,由於他以國君身分介入了巨室之間的紛爭,使得大家族之間原本的默契被破壞,演變為兵戎相見,形成兩大集團對抗,最後六個家族中的兩個被消滅,勝利的四家瓜分了失敗兩家的地盤。而晉出公先是跟敗方站一邊,後來又想聯合齊、魯攻打四大家族,結果被四家圍攻,敗逃齊國,死在途中——此後五位晉君都是當權家族擁立的傀儡。      事情發生之前,晉國掌執政大權的是四大家族之一智氏的族長智宣子,他立嫡子智瑤為繼承人,智瑤後來繼承了老爸的晉國執政地位(通鑑在此之後稱他智伯)。智伯領軍攻打鄭國,趙氏族長趙簡子生病,派嫡長子趙無恤帶軍隊參與,智伯以統帥身分宴請諸將,席間強灌趙無恤酒,還仗著酒意毆打趙無恤。趙氏群臣火大要跟智伯拚命,趙無恤安撫他們說:「父親立我為繼承人,就是看中我能忍。」趙無恤就是後來的趙襄子,而那一次也埋下趙襄子和智伯兩人不睦的火種。      智伯跟趙、魏、韓三家瓜分了范氏與中行氏的土地如前述,又趕走晉出公,立晉懿公,益發驕傲。有一天,智伯跟韓康子與魏桓子聚宴,他戲弄韓康子,又侮辱韓氏家相段規,智氏族人智國提醒要提防因此惹來災難,智伯說:「開什麼玩笑?我就是災難,我不給別人災難就很客氣了!」一笑置之。      不久之後,智伯向韓康子索求割讓土地,韓康子不願意,段規勸他:「智伯貪小便宜且剛愎自用,不如答應割地給他,他嘗到了甜頭,就會轉向別人(趙、魏兩家),別人不給,就會兵戎相見,我們不但免於一劫,還能坐山觀虎鬥。」於是韓康子將一個人口一萬戶的城邑割給智伯。      智伯食髓知味,接著就向魏桓子要求割地,魏桓子認為智伯無理,魏氏家相任章說:「正因為他無理,才要給他,給了他,他就會驕傲而輕敵,一旦輕敵,他的命就不長了,正所謂『將欲取之,必姑與之』啊!」魏桓子於是也割給智伯一個萬戶之邑。      智伯志得意滿,再向趙襄子(無恤)索取土地,趙襄子不答應,智伯於是裹脅韓魏兩家一同出兵攻趙氏。趙襄子只好逃出曲沃(晉國都城),可是要逃去哪個城呢?他最後不選擇剛剛修竣城牆的長子城,也不選擇倉庫充實的邯鄲城,而選擇了晉陽城(今山西太原市)。      晉陽是趙氏的老家根據地,趙簡子擔任晉國執政時,自己必須待在曲沃,於是派尹鐸去鎮守晉陽。      尹鐸問:「您是要我去聚斂?還是要我建立晉陽成為情況萬一時的安全堡壘?」      簡子說:「我希望你將晉陽經營成為一個安全堡壘。」      尹鐸到職之後,減輕人民稅賦,修築城防戰備。      趙簡子更交代趙無恤:「萬一晉國有難,記得一定要投奔晉陽,不要嫌尹鐸年輕,也不要怕晉陽路遠。」趙襄子記取老爹的囑咐,在危難來時選擇了晉陽。      【原典精華】      簡子使尹鐸為晉陽。請曰:「以為繭絲1乎?抑為保障乎?」簡子曰:「保障哉!」尹鐸損其戶數。簡子謂無恤曰:「晉國有難,而無以尹鐸為少2,無以晉陽為遠,必以為歸。」      ——《資治通鑑.周紀一》      1.繭絲:指斂取人民的財物像抽絲一樣,直到抽盡為止。      2.少:年輕。      智、韓、魏三家聯軍攻打晉陽,團團圍城,並決開汾水,洪水滔天,距離城頭只差三版(二尺為一版,三版約當今天一百三十八公分),百姓家裡的爐灶都因為進水而崩塌,城內遍地魚蛙,但是民心堅決,沒有人想要投降(尹鐸的治績見效)。      智伯上到高岡觀看戰事,魏桓子和韓康子陪同,看著晉陽城如一葉孤舟,智伯喜孜孜的說:「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亡人之國啊!」聽到這話,魏桓子用手肘輕碰韓康子,韓康子用腳輕碰回去,兩人心意相通:魏氏的根據地在安邑,依傍汾水;韓氏的根據地在平陽,依傍絳水;智伯一旦滅了趙氏,恐怕會如法炮製。      智氏的家臣絺疵提出警告:「韓、魏兩家可能背叛。」      智伯問他:「你怎麼知道?」      絺疵說:「我們跟兩家約定,消滅趙氏以後,三家瓜分趙氏領土。現在晉陽城陷落就在旦夕,他們應該高興才是,可是他們兩個卻面有憂色,那不是謀叛是什麼?」      智伯沒理會這個警告,反而將絺疵的話告訴魏桓子和韓康子,兩人立即指天發誓不可能背叛。      等到兩人告辭,絺疵進來,問智伯:「你把我昨天的話跟他們說啦?」      智伯吃了一驚,問:「你怎麼知道?」      絺疵說:「他二人看見我,先是凝視一番,然後低頭快步走過,我覺得他們心裡有鬼。」      智伯認為是絺疵多心,仍然不理會,絺疵於是請求出使齊國。      困守圍城的趙襄子派出密使,趁夜出城遊說魏桓子和韓康子,約定日期行動。到期之日,趙軍發動突擊,反決堤防,智家軍陣地遭大水倒灌,大亂,魏、韓兩家軍隊乘勢從兩翼夾攻。趙襄子身先士卒,在陣前生擒智伯,立即斬殺。智氏一族全部屠滅,只走了智果——他曾經勸諫智宣子,如果立智瑤為繼承人,會害智氏滅族,智宣子後來仍然立智瑤為太子,智果就改姓為「輔」,而逃過此劫。      趙、魏、韓三家瓜分了智氏的領土,終於大到周天子不能不封他們為諸侯,晉國就此被趙、魏、韓三家瓜分,史稱三家分晉。      【保命通鑑】      尹鐸對趙簡子所言,其實是一種高水準的「保命」觀念,通常正處於得意狀態的人,不大會起這種念頭,甚至會認為講這話的人是「唱衰」。也因此,資治通鑑裡記載的,和我們處在職場、商場中看到的,總是幫老闆、上司聚斂者多,而提醒老闆「花無百日紅」者少。      【識相通鑑】      郗疵請求出使齊國和智果改姓,也都是保命,但是他倆都是因為看清楚「智伯必定失敗,且連累全族屠滅」,才做出這些近似背叛的行為,而這種能力,也就是本書所謂「識相」。      郗疵先是看出韓康子與魏桓子「心裡有鬼」,可是智伯不但不聽,還嫌他多心,於是他看出智伯必敗,縱使不敗於晉陽這一次,也會在往後敗亡,而他遠離災殃的最好方法就是出使外國。      智果則是當初智宣子要指定繼承人時,就反對智瑤(後來的智伯),他的理由是:「智瑤有五項優點:外貌俊美、精於騎射、通曉技能、文辭銳利、勇於決斷,卻有一項缺點:刻薄寡恩。各方面都贏人家,卻不能仁厚待人,誰能跟他相處?如果他成為智氏族長,恐將招致覆滅。」但智宣子仍執意要立智瑤為繼承人,智果只能改姓移居——他既如本書定義的「識相」,看出智瑤必敗;也如一般所謂「識相」,智瑤成了智伯,豈可能容得下他?識相點,自己離開為妙。      01.千年靈驗的保命金言——翟璜      三家分晉之後,有一段時間趙、魏、韓之間的關係很緊張:趙獻侯想聯合魏文侯攻打韓國,然後趙魏平分韓國土地;韓武子也想聯合魏文侯攻打趙國,然後韓魏平分趙國土地——魏文侯用膝蓋也想得到,那兩家肯定也會在背後謀商聯手瓜分魏國土地,事實上那就是從前晉國六大家族的相互吞併模式。      魏文侯向趙韓兩國君主提出,三晉應該對內休兵,各自對外發展,趙獻侯和韓武子接受了他的想法,於是三晉之間出現前所未有的和平。      歷史一再證明,和平總是能夠帶來繁榮進步——只要國君英明。魏文侯充分利用了這個和平時期,達成富國強兵,魏國因此能夠在戰國時期第一個稱雄。而他讓國家富強的方法,也一再在資治通鑑裡看到:任用人才。      魏文侯任用的頭號人才是李悝(音同「窺」)。李悝最重要的政策是「盡地利」,將土地分配給農民,打破貴族壟斷,釋放人民對私有財產的動力(為自己而非為領主耕作)。然後「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他稱那些不勞而食祿的人是「淫民」,事實上那些就是世襲的貴族,沒有官職可以做,就成了「米蟲」。簡單說,李悝對前晉國沒落的貴族階級「落井下石」,沒收他們的特權,用以招攬四方人才。      李悝的盡地利政策使得農民盡力「為自己耕作」,而魏國的水利事業更成為農業生產的後盾與助力,這方面的大功臣是西門豹。西門豹擔任鄴縣令(今河北臨漳市),配合李悝推動「藏糧於民,寓兵於農」政策,並著手興建漳水十二渠建設,使得魏國的生產力大增,然後在「富國」的基礎上強兵。      魏國的強兵頭號功臣當推吳起。      吳起是衛國人,他起初到魯國尋求發展但被排擠,於是投奔魏國。魏文侯接見吳起,兩人經過一番對談後,在魏國宗廟裡拜吳起為大將(以示鄭重)。吳起擔任大將期間,率領軍隊與諸侯大戰七十六次,全勝六十四次(此處稱「全勝」的定義:軍事勝利且保全軍隊),其餘十二次不分勝負。也就是說,吳起的紀錄是「百分之百不敗」。吳起帶領魏軍攻進了秦國的西河,也就是黃河以西地區,黃河是春秋時代秦穆公跟晉文公對峙以來,數百年沒變的秦晉國界(迄今仍是晉陝省界)。      另一位名將樂羊是中山國人,卻帶領魏軍打下中山國。至此,魏國不但突破了從前晉國的規模,甚至勢力從北方「包」住了趙國和韓國,已經完全不怕趙韓聯手攻魏。然而,魏文侯仍然堅持三晉不內鬥,因此他在位期間,能夠維持霸業不墜。      還有一位翟璜,翟璜不僅是「布衣人才」,甚至不是華夏一族,一說他是戎人,一說他是狄人,但是他受到魏文侯高度的信任,而翟璜的宰相之路曾經有一番挫折:      【原典精華】      李克出,見翟璜。翟璜曰:「今者聞君召先生而卜1相,果誰為之?」      克曰:「魏成。」      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吳起,臣所進也;君內以鄴為憂,臣進西門豹;君欲伐中山,臣進樂羊;中山已拔,無使守之,臣進先生;君之子無傅,臣進屈侯鮒。以耳目之所睹記,臣何負於魏成?」      李克曰:「魏成……東2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師之;子所進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惡得與魏成比也!」      ——《資治通鑑.周紀一》      1.卜:決定。卜相:決定宰相。      2.東:東方。三人都是儒家,東意指魯國。      魏文侯想在翟璜和韓成兩人之間選一個當宰相,詢問李克的意見。李克起先滑頭閃躲,魏文侯一定要他表示意見,他就說了莫測高深的五原則,「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魏文侯聽後說,「我懂你的意思了。」      李克出宮,遇到翟璜,翟璜急忙問:「國君會任命誰當宰相?」      李克說:「魏成。」      翟璜當場變臉說:「西河守將吳起是我推薦的,鄴縣令西門豹是我推薦的,攻打中山的大將樂羊是我推薦的,攻下中山後我推薦先生你去當中山守將,太子的師傅屈侯鮒也是我推薦的,我哪一點不如魏成?」      李克說:「魏成從東方請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國君以他們三人為師。而你推薦的五位,國君都用他們作部屬,你怎麼跟魏成比?」      從上述這段對話更看到,魏文侯能夠建立「戰國七雄第一雄」,不僅止於能夠識人、用人,他的重要幹部都有在幫他物色、廣邀人才到魏國服務。還有一點更重要,魏文侯除了廣進人才、適才適用,而且不以個人好惡用人,他作為一個君主,還能做到「不聞過則怒」:      【保命通鑑】      魏文侯有一次問群臣:「我是怎麼樣的一個君主?」群臣一致回答「仁君」,只有一位大夫任座白目的唱反調,「你得到土地,不封給弟弟,卻封給兒子,怎麼稱得上仁君?」文侯聞言大怒,任座見苗頭不對,小碎步退出。      文侯再問翟璜,翟璜說:「您當然是仁君」,文侯(肯定沒好氣)說:「你怎麼知道?說你的理由。」      翟璜說:「我聽過一句名言『君仁則臣直』,方才任座能夠勇敢的說出自己意見,由此可知您是一個仁君。」      魏文侯聽了,登時心情大好,命翟璜將任座叫回來,文侯親自走下台階相迎,請他上座。      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的,除了魏文侯的氣量寬宏之外,也看到翟璜能夠巧妙的保全任座,同時也保全了國君的德行。      而翟璜那一句「君仁則臣直」,在資治通鑑裡一再出現,幾乎成了「救命金言」。      【原典精華】      高堂隆上疏,……隆數切諫,帝頗不悅。      侍中盧毓進曰:「臣聞君明則臣直,古之聖王惟恐不聞其過,此乃臣等所以不及隆也。」帝乃解。      ——《資治通鑑.魏紀五》      三國魏明帝時,光祿勳高堂隆屢次諫諍,興建皇宮不應該太奢華,且措辭直白,明帝非常不高興。      侍中盧毓進言:「我聽過『君明則臣直』,古代的英明君主唯恐聽不到臣子指出他的過失,這正是我們其他人不及高堂隆的地方啊!」明帝這才釋然。      【原典精華】      上嘗罷朝,怒曰:「會須1殺此田舍翁2。」后問為誰,上曰:「魏徵每廷辱我。」      后退,具朝服立於庭,上驚問其故。后曰:「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賀!」上乃悅。      ——《資治通鑑.唐紀十》      1.會須:應當。此處做「一定要」解。      2.田舍翁:鄉巴佬,意指魏徵言語直白粗魯。      唐太宗有一天退朝回宮,口中咆哮:「我一定要殺掉這個沒禮貌的鄉巴佬!」      長孫皇后問是哪個鄉巴佬?      太宗說:「還不是魏徵那傢伙!他老是在朝廷上不給我面子。」      長孫皇后退下,然後換上正式朝服,立於庭下。      太宗詫異問道:「什麼事?」      長孫皇后說:「我聽過一句名言,說『君主英明,臣子才能直言無諱』,如今魏徵膽敢如此直言,正是因為陛下英明啊!我豈能不道賀?」      然而,「君明則臣直」這句話要能生效,前提是「君明」,若不是魏文侯、魏明帝、唐太宗那樣的君主,不但進諫的人要掉腦袋,恐怕說情的也會遭殃。

延伸內容

【推薦序一】讀此書猶如穿越了把《資治通鑑》心性智慧帶給現代人的時光隧道
◎文/李克明      公孫策兄所規劃:要寫一千個歷史故事的《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繼《英雄劫》、《大對決》、《黎民恨》、《夕陽紅》、《大唐風》、《勝之道》、《覘天命》之後的第八部大作《資世通:不當皇帝也用得上的資治通鑑》即將問市,囑余作序;這讓余有機會把本書先睹為快,一口氣讀完,只覺得意猶未盡,愛不釋手!      《資治通鑑》是中國傳世的史書巨著,共二百九十四卷,三百萬字,由三家分晉寫起,一直到五代後周世宗出征淮南,橫跨一千三百多年,十六個朝代,花了司馬光和助手十九年才完成。它不只是宋朝以降,帝王將相學習治國、平天下、領導、牧民,讀書人學習做人、處事,充滿真實案例的必讀寶典;而人心、人情不變,書中所蘊藏的心性智慧歷久彌新,在今世工商業社會一體適用!      遺憾的是,對二十一世紀的讀者來說,雖想進入《資治通鑑》蘊藏豐富的寶藏金礦,挖掘取寶,增添自己的知識、見聞、智慧,但面對三百萬字的巨著,卻有不知如何下手的苦惱;而一旦進入其中,更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頓生難以抓住方向,對所讀內容不知怎麼用在職場、人生的無奈!      公孫策兄為讀者做了資料探勘(Data Mining)的工作,以他對《資治通鑑》的融會貫通、領悟瞭解,精選出揣摩、保命、識相、跳槽四項常道與讀者分享。這四項常道,如自序中所言,其實要比一般人所認知的字面意義更為深遂:揣摩是察時知勢、謀定而動;保命是好生之德、求全守氣;識相是見形測微、洞燭機先;跳槽是棄暗投明、追求天命;正是現代人想在職場大顯身手,擁有圓滿順遂人生所必備的功夫。      公孫策兄再從《資治通鑑》中挑出四項常道的相關材料,以生花妙筆寫成楔子、二十四篇故事和後記。《幽夢影》云:「先讀經,後讀史,則論事不謬於聖賢。既讀史,復讀經,則觀書不徒為章句。」至此,公孫策兄已把揣摩、保命、識相、跳槽的常道理論和歷史事實同時呈現給讀者,經史合一,讓讀者能輕鬆掌握易讀、好學、管用的職場、人生寶貴案例!      為了讓讀者欣賞到文言文原文之美,公孫策兄在生動講述故事時,特別挑選出精華部分,以原文呈現,附上注釋,名之為「原典精華」。讀者在閱讀到故事關鍵處時,可以立馬掌握原文的味道,感受到《資治通鑑》原載故事的氛圍;而有心自《資治通鑑》學到、甚至背頌記下一些名言佳句的讀者,更可輕易地把喜愛的句子抄錄記下。      而最能體現公孫策兄四十多年浸淫古籍,所累積下來掌握道、事、義、情四裡的功力者,則是他為各篇所寫的揣摩、保命、識相、跳槽通鑑——這是圍繞著四項常道主題,對歷史故事中人物所思、所為的點評分析,是全書精華之所在!這些通鑑給了《資治通鑑》另塊新鏡面,讓讀者在看來平鋪直敘的故事之中,看出許多不同門道;讀之,真不亦快哉!      《幽夢影》又云:「讀經宜冬……讀史宜夏……讀諸子宜秋……讀諸集宜春……」,讀《資世通》則是四季皆宜!相信萬千讀者們,會和余一樣,心曠神怡地穿越公孫策兄所精心搭建、通往《資治通鑑》的時光隧道,得到心性智慧的大幅提升!      (作者在國立政治大學EMBA講授整合西方理論與經典心性智慧的商業談判、中華儒道研究協會名譽副理事長、《當孔子遇上哈佛》微信公眾號原創刊文者、前元大創投董事長。)   
【推薦序二】萬幾分子路,一局樂顏回
◎文/葉言都      人是具有智力的生物,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運作,就不像禽獸之間只憑本能,而是充滿著智力的因素。在智力或者自以為是智力的作用下,人會設法獲取最大的利益,或者自以為獲取最大的利益;會趨吉避凶,或者自以為趨吉避凶。因此人可能傷害別人,有些出於有心,有些出於無意;人也可能幫助別人,有些確實有用,有些卻越幫越忙。      世事如此紛紜,人世如此複雜,人事如此多端,我們身處人間,有可能感覺到得心應手,輕鬆愉快;也有可能感覺到壓力龐大,負擔沉重。然而輕鬆愉快不一定代表成功即將到來,壓力沉重也不一定代表難逃失敗,於是,我們更有可能感覺到徬徨困惑,不知如何是好。      面對這種情況,學習歷史可能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因為歷史的特性與用途,正好符合我們做人處事的需求。      在我們以前,已經存在過無數的人。可想而知,過去的人,也必然面對過與我們類似的狀況。他們會有各種感受、各種反應,結果有的成功,有的失敗。他們活動的紀錄保存下來,就構成歷史資料,可供後人整理、思考、研究,並賦予意義,因而書寫下來,就是歷史。歷史作品必須經過作者賦予意義,才會有意義。有意義的歷史,才是有用的歷史。      歷史的用途主要在兩方面:      第一是讓我們了解現狀是怎樣來的。現在某件事物是這個樣子,必然有過去發展演變的經過。歷史帶著我們追溯各種現狀的來龍去脈,使我們對現在四周的環境具有縱深式的清楚認識,這沒有其他任何一門學科可以做到。      第二是讓我們有機會歸納出人類的行為模式,妥為因應現狀,甚至預測未來的發展方向。歷史上有太多太多的人,做過太多太多的事,他們的行為若經過高明的歸納,即可發現往往具有雷同性,因此可以導出各種行為模式。了解這些行為模式後,我們可以將過去的事例應用於類似的現實中,一掃徬徨困惑,找到應走之路。      公孫策先生的這本書,就是真正有用的歷史書。      公孫策先生出身新聞事業,深具編採經驗,熟悉人性與人類社會運作原則,多年以來,早已成為洞悉世變的達人;現在以這本書將《資治通鑑》爬梳過濾,就其內容分門別類,正是探詢人類行為模式的範例。捧讀書稿,我能深深感覺到作者的學養與苦心。公孫先生教導大家通過讀《資治通鑑》學歷史,為的是讀史有心得,才能古為今用,變得通情、達理,即使身居社會叢林,也能履險如夷,獲致成就。      然而本書中其實還充滿更高一層的價值,那就是公孫先生在書中不斷提醒我們,在有所成就的同時,還應該時時心存仁德,避免趕盡殺絕,並儘可能救助危難。畢竟「天地之大德曰生」、「兵者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公孫先生在這本書中為大家出的謀、畫的策,實在含有濃厚的悲天憫人意味。在這本書裡,我們看到一位通透歷史的達人在如何循循善誘,努力將讀者與整個社會導向理性與祥和之路。      處世如弈棋,想要在博弈之盤上找出落子之路,追求笑逐顏開的結果,請深刻體會公孫策先生之策,那是必須閱盡歷代滄桑,具備深厚功力,更全心懷抱仁愛,才能提出的。      (本文作者為歷史學家、東吳大學歷史系暨創意人文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作者資料

公孫策

知名專欄「去梯言」作家,擅長借用歷史典故,批判政治亂象,針針見血,將「以史鑑今可以知興替」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著有:《資世通:不當皇帝也用得上的資治通鑑》、《覘天命:從貧農到豪族不同出身,他們為何都能建立王朝?》、《勝之道:十位名將與十場戰役印證孫子兵法致勝思維》、《大唐風:帝國盛極而衰 詩人隨波浮沉》、《夕陽紅:百位三國英雄勾勒成敗興衰》、《黎民恨:王莽篡漢到光武中興的人心離變》、《大對決:秦末真假英雄的權謀與爭霸》、《英雄劫:春秋時代南方三國的恩怨情仇》、《去梯言:歷史之眼看台灣》、《水滸傳教你職場生存術》、《西遊記教你職場不敗術》、《冰鑑識人學》、《跟康熙學策略》、《公孫策說唐詩故事》、《公孫策說名句故事》、《史記經典100句》、《戰國策經典100句》等書。 公孫策十餘年前發願,以4年時間在網路上連載1000個歷史故事,目前已經發表超過目標,仍繼續寫作中。自2011年以來,十年間已經出版了《英雄劫》、《大對決》、《黎民恨》、《夕陽紅》、《大唐風》、《勝之道》、《覘天命》、《資世通》之後,2022年將要帶領讀者一窺英雄心路,了解鴻鵠大志與英雄選擇如何迥異於一般人。 相關著作:《冰鑑識人學(三版):看曾國藩如何成功識人、用人》《資世通——不當皇帝也用得上的資治通鑑》《覘天命:從貧農到豪族不同出身,他們為何都能建立王朝?》《勝之道:十位名將與十場戰役印證孫子兵法致勝思維》《水滸傳教你職場生存術(改版)》《大唐風:帝國盛極而衰 詩人隨波浮沉》《夕陽紅:百位三國英雄勾勒成敗興衰》《黎民恨:王莽篡漢到光武中興的人心離變》《大對決:秦末真假英雄的權謀與爭霸》《冰鑑識人學(改版)--看曾國藩如何成功識人、用人》《英雄劫——春秋時代南方三國的恩怨情仇》《去梯言--歷史之眼看台灣》《西遊記教你職場不敗術》《冰鑑識人學--看曾國藩如何成功識人、用人》

基本資料

作者:公孫策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ViewPoint 出版日期:2019-12-26 ISBN:9789864777730 城邦書號:BU3099 規格:平裝 / 單色 / 256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