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兒列車
- 作者:克莉絲汀娜.貝克.克蘭(Christina Baker Kline)
- 出版社:遠流出版
- 出版日期:2015-03-30
- 定價:300元
- 優惠價:9折 270元
-
書虫VIP價:255元,贈紅利12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42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分類排行
-
徒步旅人:深入台灣20條故道,在走路與獨處中探索島嶼記憶,與自己對話
-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
【親簽版】咖啡館推理事件簿7:將方糖沉入悲傷深淵(限量扉頁作者親簽版.百萬暢銷系列十週年最新續集)
-
一之瀨尤娜飄浮在空中【現象級動畫電影《夏日幽靈》姊妹作!】
-
各種悲傷:失眠、幽閉恐懼、家有膽小狗⋯⋯瑣碎到難以啟齒的小困擾與小怪癖【短篇故事集】
-
無貌之神【不朽名作《夜市》再進化,獻給大人的暗黑童話】
-
瓊瑤經典作品全集:窗外(限量燙銀流水編號創作60周年紀念典藏電影劇照書衣精裝版,國際巨星林青霞驚豔世人首次主演經典長片))
-
來自天堂的雨【紀念版套書】
-
薇奧菈在草地嬉戲:拉娜・德芮詩集【獨家中英對照版】
-
【新譯】十二國記-魔性之子
內容簡介
登上紐約時報.今日美國.獨立書店協會.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排行榜
全球口碑熱賣超過150萬冊
「我們要前往一個未知的地方,無從選擇,只能靜靜坐在硬梆梆的座位上,讓火車帶領我們過去。」
我要怎麼壓抑內心的絕望,忘掉過去向前走,就算只是一小步也好?
九歲的小女孩妮姆跟著家人從愛爾蘭遠渡重洋到美國紐約,以為就要展開新生活,一場大火卻奪走了她的家人,只剩下孤苦無依的妮姆。她無法選擇自己該何去何從,只能搭上孤兒列車,從擁擠的東岸到廣大的西部,尋找一個棲身之所。
但這些寄養家庭缺少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能夠幫忙的人手。這個家庭養不起她了,就把她丟給下一個;下一個家庭她待不下去了,就再找另一個。擁有、失去、然後再重新尋覓,妮姆心想,也許她這一生就是充滿逆境,也許她就是要一而再、再而三體會失去所有的感受。
就這樣,九歲的小女孩長成了九十一歲的老太太,一直到十七歲的莫莉闖入她的生活。她們發現兩人竟然有著相似的身世,莫莉也漸漸發現自己有能力幫助妮姆解開一些她終其一生都執著不放的心結。這段攜手尋覓的過程,讓兩人都得到一種新的自由……
◎2013~2014年度暢銷奇蹟◎
克蘭雖然很早便開始出版著作,但並非本本作品都暢銷,在《孤兒列車》出版之前,她的前一本小說銷量還不到1萬本,出版社對《孤兒列車》的期望是:「若能賣破5.5萬本就能分紅了!」想不到這本小說在2013年底出版,迅速累積口碑,今日美國統計2014年上半年暢銷作品,本書打敗了羅曼史天后諾拉.羅勃茲、約翰.葛里遜等大牌作家的作品,至2014年10月的銷售更累積突破150萬冊,大大超過原先的期待,而這本書至今仍在美國紐約時報文學小說暢銷排行榜以及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榜上。
【名家推薦】
◎田中實加(《灣生回家》作者)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好評推薦
【書評】
「故事主角面對無比困境和強烈孤寂感時,卻能展現韌性的一面。這本小說經過一絲不苟的研究,卻又保有豐厚的生命力,帶我們回到過去,看到主角為了生存挺直身軀,卻又保有寬宏大度。」
——海倫.史沃曼(Helen Schulman)(紐約時報暢銷書《美麗人生》(This Beautiful Life)作者)
「這本小說將兩個女人的生命故事交織在一起,不時讓人鼻酸,同時又讓我們重拾希望,可以用現在彌補過去,見證愛的療癒力量。《孤兒列車》帶我們上了這班列車,看著故事中兩個不同時代的女性『合為一體』。」
——瑪麗.莫里斯(Mary Morris)(《復仇》(Revenge)作者)
「這本小說讓我好感動。我愛莫莉和薇薇安這兩位嚴肅、不平易近人卻又真性情的女性。兩人的故事片段互相穿插交疊。跟她們一塊兒踏上旅程,看到了這些我以前從不曉得的歷史片段讓人心碎,對家庭、家鄉的孤寂更是揪心。」
——瑪麗莎.桑多(Marisa de los Santos)(《讓愛走進來》(Love Walked in)作者)
「《孤兒列車》將過去與現在縫在一起,克蘭提醒我們:我們不會真的失去某個人或某個東西,更重要的可能是我們不會失去自己。」
——安.互德(Ann Hood)(紐約時報暢銷書《為愛編織》(The Knitting Circle)作者)
「作者將兩個南轅北轍的人巧妙地拼在一起,一個是91歲的愛爾蘭人,從困苦的鄉村生活移民到紐約,然後又流落到美國中西部。另一位則是寄養家庭系統下的受害者。兩人都從過往的孤寂和艱辛中掙脫出來。《孤兒列車》這迷人的故事一展開就扣人心弦。」
——凱西.瑪莉.邦奇南(Cathy Marie Buchnan)(紐約時報暢銷書《畫中的女孩》(The Painted Girls)作者)
「一本找尋親情的小說,照亮了美國歷史迷幻卻被遺忘的一個篇章,非常優美。」
——安.佩克(Ann Packer)(紐約時報暢銷書《當妳先說再見》(The Dive from Clausen's Pier)作者)
「兩位主角堅強又勇敢,故事感動人心又難以忘懷。揭示追求歸屬、追求家庭、追求肯定都是人共同擁有的渴望,也是我們勢必要踏上的旅程和追尋的目標。」
——凱薩琳.肯特(Kathleen Kent)(紐約時報暢銷書《異教徒的女兒》(The Heretic's Daughter)作者)
「我愛這本書。引人入勝的故事、鮮活的歷史面貌、高尚卻可人的角色。《孤兒列車》讓我心碎,卻又讓我慶幸自己識字。」
——莫妮卡.伍德(Monica Wood)(《甘乃迪這一家》(When We Were the Kennedys)作者)
「克蘭用高超的技法把莫莉和薇薇安兩位主角連結在一起。莫莉是一位歌德打扮的女孩,多年來受到他人的批評和指點。薇薇安在易怒的莫莉身上看到自己悲慘的童年。敘事聲音跟著角色一同成長和改變,因此從莫莉的觀點來揭露薇薇安最隱密的祕密時,非常寫實。這個故事訴說著黑暗中最底層的情緒。」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
「故事主角離家的漫長旅程和對家鄉的掙扎想望,交織出這本動人的小說。年輕女孩茉莉是一個被收養的小孩,她現在在替社區裡的老寡婦薇薇安做勞動服務。有一天,他們走進薇薇安雜亂的閣樓,發現他們竟然有相似的人生。在薇薇安還是小女孩的時候,她搭上一班孤兒列車,展開新生活。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經濟大蕭條的75年間,孤兒列車載著一個個失去父母的孩子到美國中西部尋找棲身之所。在克蘭的筆下,薇薇安困頓的生活是一場豐富的人生。相形之下,茉莉的故事似乎沒那麼精采,但是當我們聽兩位主角對話時,卻都可以在他們看似絕望的生命裡發現優雅與力量。這本書描繪兩位堅強少女的成長歷程,同時揭露美國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
——書單雜誌(Booklist)
「至今讀過最有感染力的其中一本小說。所以我忍不住想強迫你們,甚至乞求你們,來閱讀這本書,它會是接下來的熱門話題!」
——那不勒斯日報(佛羅里達州)(Naples Daily News (FL))
「這本小說是一部佳作!」
——哈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
「這本書讓人著迷……作者生動的筆觸,讓人彷彿跟著主角一起走過人生。看著同樣渴望家庭歸屬的兩人從相識、相知到相惜,十分感動人心。」
——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美國歷史上一個被忽略的角落、一段震撼又動人的故事。」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
「一個關於失去、適應與勇氣的故事,讀來發人深省。作者以充滿同情的筆調,細膩地呈現美國歷史上一段鮮為人知的篇章,並反思當今社會的寄養家庭體系。」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兩位不同世代的主角同樣承受著苦難,卻又同樣不屈不撓。這本小說緊緊抓住讀者的心,最後讓人陷在扣人心弦的結局裡,久久無法自拔。」
——浪漫時代評論雜誌首選大獎 (Romantic Times, Top Pick)
「渴望和下一本好書相遇的讀者絕對會喜歡這本小說。」
——克里夫蘭實話報(Cleveland Plain Dealer)
「故事情節溫暖、引人入勝又鼓舞人心,《孤兒列車》是2013年最迷人溫柔的小說。」
——新緬因時報書評(The New Maine Times Book Review)
內文試閱
「噯!那個愛爾蘭來的女生,過來!」一位戴著女帽,個頭瘦小卻怒氣沖沖的太太用手指著,她之所以知道我是愛爾蘭人,一定是史沃茲曼先生幾個禮拜以前,帶我過來兒童救助協會時填了文件吧?還是因為我的口音仍然厚重如泥炭?我站到她面前時,她雙唇一嘟,說:「哼哼,紅髮是吧。」
「運氣不好,」她旁邊的胖女士嘆氣,「還有這些雀斑,光是她的年紀就很難處理了。」
瘦女士舔了一下大拇指,用濕濕的手指撥開我臉上的頭髮說:「不要嚇跑他們,知道嗎?現在開始一定要把頭髮往後梳。如果妳乾乾淨淨又有禮貌,他們可能不會馬上就決定不要妳。」她把我袖子的釦子扣上,蹲過來把我的黑色鞋帶重綁了一次,這時她頭上的帽子傳來一股霉味。「妳啊,外表看起來得體非常重要。就是要讓女士會想要妳去家裡幫忙,所以妳要看起來乾乾淨淨,講話要有禮貌,但是也不要太……」話沒說完,她看了另一個女士一眼。
「不要太怎樣?」我問。
「有些女人對於同一個屋簷下的漂亮女生可是不會太客氣的,」她說,「我也不是說妳有多麼……但一樣。」說完她指著我的項鍊問,「這什麼?」
我伸手摸了一下這個小小的克拉達塞爾特十字架,我從六歲戴到現在,用我的手感受十字架上的心型凹痕,「這是愛爾蘭十字架。」
「妳不能帶紀念品到火車上。」
這時我的心跳跳得好急,她一定都聽到了,我趕緊說:「這是我奶奶的。」
兩個女人這時看了一眼十字架,我可以感覺到她們在猶豫下一步要怎麼做。
「我們還在愛爾蘭的時候她就給我了,這是……我只剩這樣東西了。」這是真的,不過我這時候說這些也是想要讓她們動搖。後來的確成功了。
火車還沒出現我們就聽到火車的聲音了,地下傳來低沉的轟隆聲響,緊接著是中氣十足的笛聲,一開始聲音悶悶的,火車愈靠近聲音就愈大。我們伸長脖子看著沒入盡頭的鐵路,一位叫做史蓋奇太太的贊助人,用她高亢尖銳的聲音叫著:「小、朋、友!站好!站好!」我們還是止不住好奇想看。這時火車到了,一台黑色的引擎向我們靠近,遮住月台的陽光,像一頭喘氣的動物
般釋放蒸汽。
小孩分成不同的隊伍,我這一隊有二十個小孩,年紀參差不齊。每個小孩都被刷洗過,穿上別人捐贈的衣服,女孩穿上白圍裙洋裝還有厚絲襪,男孩穿上短褲,褲管有釦子扣在膝蓋下,上衣則穿白襯衫加上領帶、厚羊毛西裝。這時雖然是十月,但是天氣異常溫暖,史蓋奇太太稱之為印第安夏天,我們在月台上都要中暑了,我脖子上的頭髮濕濕黏黏,白圍裙又硬又不舒服。我一隻手緊抓著褐色小行李箱,裡面就是我所有的東西,除了項鍊之外,其他都是別人剛給的:一本聖經、兩套衣服、一頂帽子、一件小好幾號的黑色大衣、一雙鞋。一位兒童救助協會的志工幫我在大衣裡面繡了我的名字:妮姆.波爾。
妮姆這個名字在戈爾韋郡算相當常見,在紐約的愛爾蘭社區也不算罕見,不過對於這輛火車會開到的任何地方來說,肯定無法接受這個名字。幾天前那位幫我繡名字的小姐對這個名字非常
不屑,「希望妳沒有很愛這個名字,小姐,我跟妳保證,要是妳真的運氣夠好有新的爹娘要妳,他們馬上就會改掉這個名字。」我的妮姆,我爸都這樣叫我,不過我沒有非要這個名字不可,我知道這個字很難念、很異國,不會念的人還會覺得這名字很糟糕,把不搭嘎的音兜在一塊兒。
沒人因為我失去家人為我難過,每一個人都有哀傷的過去,不然就不會流落到這裡了。大家的默契就是不要談論到過去,最快的治療方式就是遺忘。兒童救助協會對待我們的方式,就是把我們都當做剛剛出生的小孩,像是蛾破繭而出,把過去的生活當做是繭一樣丟棄,若是老天保佑,很快就會有新的生活了。
史蓋奇太太和天性害羞、留著褐色鬍子的庫蘭先生指揮我們依照身高排隊,這大概也就是按照年紀排的意思。八歲以上的小孩要負責抱嬰兒,我還來不及拒絕,史蓋奇太太就把一個嬰兒塞到我手裡,他的名字是卡麥﹝我猜沒多久就要換名字了﹞,有南歐人的小麥色皮膚,一歲兩個月大,手緊緊抓著我,像隻嚇壞的小貓。我一手拿行李,一手抱著他,踏著不穩的腳步想辦法跨上火車,庫蘭先生趕緊過來拿我的行李,責罵:「小姐,有點常識。要是妳跌倒了,頭破血流,我們就把妳們兩個留在這裡。」
火車內木製的座椅全都面向前方,只有前面的座椅面對面,中間的走道把這些座位分成兩邊。我找了三人座給我們兩個,庫蘭先生把我的行李箱放到頭頂的架上,卡麥很快就想要爬離開,我忙著看住他,以防他爬走,沒注意到其他小孩也都上了車,沒多久車廂就滿了。
史蓋奇太太站在前方,手抓著兩張皮椅椅背,她黑色披風的袖子垂掛在後,像是烏鴉的翅膀,「這輛火車叫孤兒列車,各位小朋友,你們能上車真是非常幸運,要離開可怕的地方,遠離無知、貧窮、邪惡,準備進入美好的鄉村生活。在車上大家要遵守一些簡單的規則,乖乖合作、遵守指令,尊敬你的領隊,好好愛護車廂的設備,絕不可以破壞公物。鼓勵你身邊的人要遵守規則。簡單來說,你們要讓庫蘭先生和我為你們的舉止感到驕傲。」我們就定位時,她的聲音更洪亮了,「我們讓各位下車的時候,你們要待在指定的區域內,任何時間都不可以獨自脫隊,如果發現你的行為造成困擾,如果你不能遵守這些簡單的規矩,我們就會立刻把你送回原來的地方,放你回那條街上自生自滅。」
有些年紀比較小的小孩被這一長串的宣導嚇傻,但是我們這些六歲以上的小孩,都已經在孤兒院中聽過許多次類似的版本了。這些言語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影響力,讓我比較憂心的是卡麥和我都餓了。我們天亮之前只有吃一小塊乾麵包和一小杯牛奶當早餐,而且已經過了好幾個小時了。卡麥開始躁動,吸起自己的手來,這個動作讓他安心不少﹝梅西都是吸大拇指﹞。不過,我很識相,千萬不要去問什麼時候有得吃,贊助人願意給的時候就會發了,任何積極詢問或是謙卑渴求都不會改變這個事實。
我把卡麥放到大腿上,吃早餐的時候,我偷偷拿了兩塊喝茶用的糖,藏在口袋裡,現在我用手指頭把其中一塊磨成粒狀,然後舔了一下我的食指,沾好糖粉,再放到卡麥的嘴裡餵他。他的臉露出驚奇的表情,發現自己的好運時,他毫不保留露出喜悅的表情,我不禁微笑起來。他兩隻胖胖的小手緊抓住我的手,睡著的時候都還緊緊握著。
火車輪子固定的撞擊聲也把我哄入睡了,我醒來的時候發現卡麥不安地動著、揉著雙眼,抬頭看到史蓋奇太太站在我們身旁,離我非常近,都可以看到她兩頰上粉紅色的微血管,像是樹葉背後的葉脈,還有她下顎的細毛、翹翹的眼睫毛。她熱烈的眼神從圓框眼鏡中透射出來,說:「我猜妳家裡也有年紀很小的小孩吧。」我點點頭。「妳好像很會照顧小朋友。」
這時卡麥彷彿聽到了該他上場的暗號,在我腿上嗚咽起來,「我想他餓了,」我跟史蓋奇太太說,摸了摸他身上的破尿布,外面摸起來乾爽,可是裡面吸滿液體,「尿布也要換了。」
史蓋奇太太轉過身面向車廂前方,背對我比了手勢,「那就跟我來吧。」
我把卡麥抱在胸前,準備起身,腳步不太穩,搖搖擺擺跟著她走到車廂的走道上,座位上三三兩兩的小孩看到我起來,用哀傷的眼神看著我經過,我們都不知道我要走去哪裡,我猜除了年紀太小的嬰兒之外,每個人都非常驚恐害怕。贊助人沒有告訴我們什麼訊息,我們只知道要去一個豐饒的地方,盛產的蘋果低低垂掛在枝頭上,牛、豬、羊呼吸著鄉野的新鮮空氣,自由自在悠晃,在那裡有好心人家迫不及待要收養我們。雖然我離開戈爾韋郡之後,從沒看過牛或是其他的動物,只有看過流浪狗,偶爾會看到比較耐寒的小鳥。我很期待再次看到動物。可是我對什麼都很懷疑,我太了解了,別人不斷餵食給你的美好景象,到頭來跟現實都大不相同。
﹝……﹞
火車進站的時候,發出了尖銳的煞車聲,還有一陣蒸汽煙霧。卡麥很安靜,盯著建築物、電線還有窗外的人看,後面幾百英哩則是田野和樹木。
我們站起身,開始整理行李,達奇幫我們拿了幾袋放到走道上。我看到史蓋奇太太和庫蘭先生已經在月台上,跟兩位穿西裝打領帶、戴著紳士帽的男士在談話,後面還有好幾位警察。庫蘭先生跟他們握手,然後他的手就揮向我們這個方向。
我想跟達奇講幾句話,但是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我的手在冒汗,這種焦急的心情很討厭,完全不知道要走向何方。上次有這種感覺的時候是我在埃利斯島,那時候我們好累、媽媽身體不
好、我們不知道自己要前往何方、未來的生活在哪裡。不過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不知感恩……我當時起碼還有家人,不管發生什麼事,至少還有家人會在身旁。
有位警察吹了哨子,把一隻手舉在空中,這樣我們就知道要排隊了,卡麥的重量紮紮實實落在我手上,他的鼻息就在我臉頰旁吹吐著,因為早上喝了牛奶所以有點酸味。達奇幫我們拿大包小包的行李。
「孩子們動作快,」史蓋奇太太說,「排成兩列隊伍,很好很好。」她的聲音比平常溫柔許多,我想是不是因為周邊有其他大人,還是因為她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往這裡。」我們跟在她後面走上了寬敞的石頭階梯,腳底的鞋子和石階撞擊的聲音彷彿就是一陣鼓鳴,爬上階梯之後,我們走進了一個走廊,旁邊都還點著閃閃發光的煤氣燈,接著走進了車站的等候室,雖然這裡沒有芝加哥車站那麼壯麗,不過還是美輪美奐,空間又大又明亮,有很多格子的大窗戶。史蓋奇太太走在前面,她黑色的長袍像是船帆一樣飄了一起來。
很多人對著我們指指點點、竊竊私語,我在想,他們知道我們來這裡的原因嗎?接著我看到柱子上貼了一張白紙,上面黑色的字體寫著:
徵求認養孤兒的家庭
東岸一群無家可歸的小孩
將於五月二十二日﹝週五﹞
抵達密爾瓦基火車站
認養事宜於十點開始。
這些小孩有男有女、年紀不一,
都是身處困境的孩子
「就說吧!」達奇看到我盯著那張紙看,「我們就像餿水。」
「你識字?」我驚訝地問他,他揚起嘴角。
好像有人轉緊我背後的發條,我被無形的一股力量推向前,一步緊接著一步走,車站各種嘈雜聲在我耳裡形成隆隆悶響。這時我們經過了一個攤販的餐車,我聞到甜甜的味道──是冰糖蘋果嗎?我後面的頭髮已經軟塌,我感覺到汗水一路滴到背後,快要抱不動卡麥了。我心想:我現在處在一個我父母過去從未來過,未來也不會見識到的地方,還真是奇怪;我在這裡,但他們都已經不在了,還真是奇怪;我摸了摸脖子上的克拉達塞爾特十字架。
這些年紀比較大的男孩不再勇敢,他們的面具已經落下,我在他們臉上看見恐懼,有些小孩甚至在嗚咽,大部分的其實也都忍耐著不哭,盡力達到所謂的「期望」。
史蓋奇太太在我們前方,旁邊有一扇橡木門,她的手緊握在前,等所有人到齊之後,她要大家圍成半圓,年長一點的女孩抱著小娃,年幼一點的小孩牽著手,大男孩則把手放到口袋裡。
史蓋奇太太低下頭來,「聖母瑪麗亞,祈求您多照料這些孩子,帶領他們、未來的一路上都保佑他們,我們是您謙卑的僕人,以神之名,阿們。」
「阿們。」虔誠的人趕緊跟著說,我們其他人跟著附和。
史蓋奇太太拿下眼鏡開始說:「我們到目的地了,若是上帝眷顧,你們就會在這裡跟需要你們、想要你們的家庭各奔東西。」她清了清喉嚨繼續說:「現在大家聽好,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馬上找到家人,這是預料中的事情,不要太擔心,如果現在沒有認養你,就跟著庫蘭先生上火車,我們會到下一個車站,距離這裡只有一個小時的車程。如果還是沒有地方去,就跟著我們到下個城市。」我旁邊的小孩開始像受驚的小動物一樣躁動,我空空的胃也開始翻騰。史蓋奇太太點頭問:「好了,庫蘭先生,準備好了嗎?」
「好了。」他回答,語畢將身體的重量壓向大門,用肩膀推開。
我們在一間沒有窗戶、木製裝潢的大房間,裡面有很多人在走動,還有幾排椅子沒有人坐,史蓋奇太太領著我們走到中間的走道,然後到前方的一個矮台,這時眾人安靜下來,傳來竊竊私語的嗡嗡聲。原先站在走道上的人紛紛讓開讓我們通過。
我心想,也許、也許有人會要我,也許我會有個以前從來不敢想像的生活:住在一間明亮、舒適的大房子,裡面的食物非常充裕,有熱騰騰的蛋糕和奶茶,我想在奶茶裡加多少糖就加多少糖。可是我一邊走階梯上台,卻一邊顫抖。
我們依照身高排排站,從小到大,有些人手上還有抱著嬰兒。雖然達奇比我大三歲,不過以我的年紀來說我算高的,我們兩個中間只隔了一個男生。
庫蘭先生清了清喉嚨,開始說話,我盯著他看,發現他的臉頰泛紅,眼睛也像兔子的眼睛一樣紅,他的棕色八字鬍垂了下來,眼睫毛很翹,他的肚子沿著背心下半部突出來,像顆藏不住的氣球。他跟明尼蘇達州的好心人家說,只要填寫一些文書資料,就可以把台上這些小孩帶回去了,他們身強體壯、適合農作或家務,你掌握了他們的命運,可以把他們從貧窮中拯救出來。﹝除了貧窮,我相信史蓋奇太太很會願意再加上罪惡和墮落。﹞
史蓋奇太太點著頭。
「所以你不但可以做善事還可以有收穫,」他繼續說,「各位的責任就是要提供伙食、衣服和教育,直到這些小孩滿十八歲為止,並且要他們提供宗教上的教育,我們衷心希望各位可以喜歡你們認養的小孩,甚至把他們當作是自己親生的一樣。」
「各位的選擇不需付費,」他補充說明,「並且有九十天的『適應期』,九十天後你可以決定要不要繼續照顧這位小孩,不要的話可以把他送回。」
我旁邊的女孩這時發出了一聲像是小狗的低鳴,然後緊握我的手,她的手又冰又濕,跟蟾蜍的背沒兩樣。「不要擔心,沒事的。」我說,但是她的神情透露出絕望,看來我說的話沒有任何功用。接著,我們看到場內的人開始排隊,逐步走向台上。以前在金維拉時,爺爺帶我去農場觀賞過牛隻,此時的我感覺自己好像農場的牛供人觀賞。
作者資料
克莉絲汀娜.貝克.克蘭(Christina Baker Kline)
出生成長於英國劍橋,同時也在美國南方及緬因州度過一段時光。曾於耶魯大學、劍橋大學、維吉尼亞大學就讀,主修文學及寫作。她不但專注於創作,也參與編纂多本文學評論及雜誌,曾出版多本小說及散文集,《孤兒列車》是她最新也最受矚目的作品,現與丈夫及三個兒子定居於美國紐澤西州。
基本資料
作者:克莉絲汀娜.貝克.克蘭(Christina Baker Kline)
譯者:沈耿立
出版社:遠流出版
書系:文學館-Cosmos
出版日期:2015-03-30
ISBN:9789573275961
城邦書號:A1200671
規格:平裝 / 單色 / 35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