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經濟/趨勢 > 趨勢
大數據時代的致勝決策:2020年前最重要的6個關鍵策略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全球最大商業書摘網站getAbstract 2014年年度選書 亞馬遜網路書店4.7顆星評價 關於大數據,你需要的最後一本書! 全方位解讀2020年前的關鍵趨勢與實戰應用 你可以不懂大數據, 但是你必須懂大數據時代應該做什麼! 一千億億億位元組(Brontobyte)的數據即將淹沒你我, 如何把數據變成源源不絕的金流? 2020年前,巨量資料將成為全球業界廝殺最激烈的戰場, 然而許多中小企業或傳統產業, 由於本身的規模或領域限制, 似乎仍難以在這波資訊巨浪中著手改革。 本書列舉亞馬遜、酷朋、漢堡王、星巴克、Subway等知名案例, 剖析管理者與決策者未來不可忽視的重大趨勢,包括: ◎情境化:從每個人的市場,變成每個情境需求的市場 過去我們滿足的是單一消費者,現在你要滿足的是單一消費者所處情境的每秒需求!這種「微市場」變得至關重要,重塑企業流程、因應暴增的需求也成為必然。 ◎社群化:蒐集顧客的每日PO文,遠勝複雜的市調報告 Subway蒐集社團成員的臉書貼文,發現對方發表想吃潛艇堡的狀態後,立即寄送低熱量潛艇堡的半價優惠券——這種「無求必應」的即時交流,比任何市場調查都有效! ◎應用化:提供比完美更重要的即時滿足 應用程式將為我們管理生活的每個環節:保險公司的APP,可以蒐集駕駛的汽車數據,為不常開車的駕駛提供保費折扣,甚至以調高保費警示駕駛的不安全行為。 ◎物品智慧化:物品產生的數據,可能比物品本身的價值還高 智慧型帳戶會根據顧客的財務狀態,追蹤其網路購物瀏覽頁面,在超出消費能力時及時提醒,避免帳戶透支;或是幫忙找出符合預算的同樣商品,變身財務經紀人! 資訊的不斷增長,正在重塑許多商業模式和商場角力的準則, 大數據分析如何幫助你在千頭萬緒的資訊中理出頭緒, 搶在顧客了解自己的需求之前,搶先了解顧客? 本書將帶領你學習如何蒐集、分析與利用巨量資訊, 對外——找到最適合你的社群互動與情境預測模式, 對內——找到最高績效的細緻外包與流程量化模式, 把大數據的沉重包袱,化為你最有力的商場夥伴! 【宏觀推薦】 ◎李全興(時間軸科技電子商務事業處社群行銷總監) ◎徐光宇(統一星巴克總經理) ◎許景泰(達摩媒體執行長) ◎劉威麟(Mr.6,網路趨勢觀察家) ◎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鄭緯筌(臺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理事長)

目錄

序 言 站上數據浪潮 前 言 贏在十萬億億位元的世界 I 造成資料爆炸的六大趨勢 1 行動互聯 ——從物聯網到穿戴裝置,引爆數據的指數成長 2 虛擬生活 ——把使用者當成產品的社群媒體 3 數位商務 ——O2O是實體業者無法退出的選擇 4 線上娛樂 ——百萬種頻道+十億個演員的共同參與 5 雲端運算 ——更高彈性與更低門檻的雲端外包 6 數據分析 ——巨量資料讓你比顧客身邊的人更了解顧客 II 企業即將迎來的六大衝擊 7 情境化 ——從每個人的市場,變成每個情境需求的市場 8 社群化 ——蒐集顧客的每日PO文,遠勝複雜的市調報告 9 量子化 ——最小化營運流程,最大化外包成果 10 應用化 ——提供比完美更重要的即時滿足 11 雲端化 ——傳統價值鏈崩解,五○%流程拋上雲端 12 物品智慧化 ——物品產生的數據,可能比物品本身的價值還高 III 迎戰數據海嘯的六大策略 13 策略極端化 ——選定策略做到極致,慎防死亡螺旋 14 反應即時化 ——砍半研發週期,跟上創新步伐 15 數據貨幣化 ——把數據當成財務管理,推動企業成長 16 流程數據化 ——打造亮眼績效的關鍵矩陣 17 任務遊戲化 ——從顧客到員工,玩出甩不開的黏著力 18 外包細緻化 ——讓上千承包商與消費者為你賣命 結語 二○二○年的生活場景 ——一鍵開房與退房、靠減重賺大錢、雲端金融市場、器官製造……

內文試閱

情境化 ——從每個人的市場,變成每個情境需求的市場
  情境化這個趨勢係指,別人根據我們在這世上的位置與我們應對。這裡的情境是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時空連續體(space-time continuum)中,人的「空間」和「時間」。而我提起這個是為了說明,一個人的時空位置決定了他的情境脈絡,而這個情境脈絡又決定了這個人可能感興趣的資訊,以及可能產生的數據。情境是判斷數據消費者當下對什麼感興趣的首要因素,因此情境化將成為企業如何與目標受眾交流背後的主要驅動力量。   空間X時間,創造每秒都不相同的需求情境   第一章曾介紹過情境式服務的概念,也就是行動裝置有能力知道自己在世界上的時空位置。接著,這些裝置就能讓使用者接觸到根據這兩項因素得到的資訊。利用情境服務的過程可稱為「情境化」(contextification),透過這個流程,企業就能找出各式各樣的潛在服務提供給顧客。   如果你有智慧型手機,肯定體驗過早期的情境化。如果你在手機上啟動地圖應用程式和定位服務,手機就會找出你的地點(以及時間),並在應用程式裡的地圖顯示你的位置。如果接著在應用程式搜尋某樣東西,例如「加油站」,應用程式會找到距離你最近的加油站,並在地圖上顯示出來。這就是情境化,你的時空位置變成搜尋的部分標準。   情境化要到二○○○年代初期才有辦法做到,因為情境化需要行動服務公司將定位資訊整合到服務架構,再將數據透露給外面的公司,例如應用程式開發商。因此,透過情境化能做到的事情很多尚未實現。不過,由於智慧型手機和應用程式迅速在全球擴展,對情境化的需求和期待,應該會讓這個技術能力領域出現驚人成長。而且隨著情境化快速發展,文明社會創造的數據量,將因為那些先進的服務而多增加好幾個數量級。   情境化對數據巨浪的影響不能低估。對所有人來說,我們在世上的情境時時在變化。我們可能因為去上班、購物,或是到訪另外一個城市或國家,不斷在改變自己的位置。大多數的人一整天都頻頻改變位置。除了身體移動之外,還有時間的移動。我們的情境加上時間這第四個面向,便導致了數據巨浪,因為生活中的每一秒鐘都提供嶄新而截然不同的情境,我們的渴望和需求可能分分秒秒在改變。   舉例來說,連鎖速食餐廳企圖吸引你順路到其中一家分店,會發現情境脈絡的「什麼時候」跟「什麼地方」一樣重要。下午兩點對附近的顧客寄發早餐半價的折價券,不會有什麼用(雖然遇到適合的顧客的話也可能有用)。但是下午兩點寄發午餐半價的折價券給這個顧客,可能就是時機正好。   所以,利用這四個情境脈絡面向,即三個空間相關的面向加上時間,可以有效創造出上兆個獨特商機。可惜的是,這意味著企業必須意識到這幾兆個機會,即時追蹤,並即時採取行動。這就是發生作用的數據巨浪,也正快速成為顧客導向企業的新常態。   此外,還有更多面向可整合到情境脈絡之中,進一步改善獨特市場。有個例子就是地方天氣狀況。智慧型手機能察覺當地的天氣狀況,不管是藉由網路的數據來源,或直接用手機上的裝置測量,如溫度計或氣壓計。這對個人情境能增加什麼價值呢?如果一個人在攝氏三十二度的戶外,你可能會想送個冰拿鐵的折價券,而不是送熱飲折價券。反過來說,如果顧客所在的地方正在下雪,你可能會提供熱巧克力的優惠。   另外一組迅速普及的面向就是個人健康數據。顧客目前能接觸到眾多智慧型裝置和應用程式,可追蹤記錄健康相關數據,如血壓、體溫以及每日走過的距離。這些數據組可以納入日益深入的情境化,讓企業有更豐富的數據組可了解顧客,並對顧客銷售。當然,這些額外的情境面向大幅增加需要管理和分析的數據量,但我們都知道,企業若是力求繼續經營,這將是一種新常態。   從每個人的市場,變成每個情境需求的市場   情境化驅動大規模數據成長的另一個原因,是企業回應這些情境數據的方式。你能為顧客找到的獨特情境可能有幾十億種,每一種都代表一個獨特的案例(case),而這些案例每一個都有最理想的產品或服務可提供。因此,如果蒐集到的顧客情境數據,足以定義一萬種獨特的案例,那麼你就應該盡力提出相同數目的獨特商品或服務,回應每一個案例。   舉例來說,如果我在曼哈頓某一個十字路口需要一輛豪華禮車,我就代表在那個場合、那條街上的一個獨特市場。知道這些並不足以完成交易。光知道特定的需求存在是不夠的,還必須能夠回應這個個別市場。因此,禮車公司不僅需要知道我當下在這個地方需要一輛禮車,還必須隨時追蹤公司所有的禮車,才能將最近的禮車派發到我所在的地方,滿足我的需求。要將情境化變成現金,知道做什麼反應跟知道需求存在一樣重要。   理想的情況是,有多少個情境化案例,至少就要有多少個獨特的商品或服務,因為每一個案例都有一個最理想的回應方式。如果已確認有一萬個可能的案例,卻只提供了一種商品或服務,掌握所有情境細節就沒有價值了。因此,數據巨浪不僅源自於分析所有顧客產生的數據,還源自於為了每個案例而創造的所有獨特回應。   在顧客有需求前先給予滿足   在智慧型手機上使用過地圖應用程式的人都知道,情境化就是這麼棒——應用程式知道我的時空位置還了解我的偏好,根據這些數據呈現出來的資訊或選項,非常令人嘆為觀止。有了這些應用程式,我可以立刻找到當下有用的資訊,無論我當時要找的是什麼。現在肚子餓嗎?沒問題,這裡有距離最近的十家或二十家餐館。車子要加油嗎?輕輕一按,就能找到五、六家最近的加油站。在市中心找不到停車位?應用程式可以幫你找到最近的停車空位。   情境化是改變局勢的社群趨勢,因為它將我們的每一天,分解為成千上萬個區塊。每一個區塊裡面,我們可以界定當下的需求和渴望,因而創造出時間與空間限定的獨特市場。每一個市場必然都是個別市場,可以極為清楚地定義,方便企業鎖定。由於這些個別市場具體明確,甚至可說是獨一無二,可在那個時刻滿足顧客需求的公司,就能創造更高的顧客價值。如此一來,公司可以從顧客業務當中獲取的利益顯然更多。在這過程中,情境化促成無限的新機會,可以發現、定義,並滿足我們的需求和願望。   滿足顧客在情境脈絡下的需求,只是情境化的開端。隨著支援情境化的科技和數據發展,將越來越有能力確實預測使用者未來的情境背景。由此再發展出預測未來需求的能力,從而創造市場「拉力」,而不是市場「推力」。這種轉變將徹底改變消費者對優秀顧客服務的定義。在不久的將來,被動回應顧客將是在市場上敗北的門票。反倒是能預測消費者願望和需求,才是眾人所期待的。要謹記的是,從被動反應到預測行銷的轉變,仰賴的是即時分析大量情境數據,而且這種情境數據將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擴張。目前的數據管理或許顯得頗具挑戰性,但相較於未來十年可能有的複雜情況,卻是微不足道。   要參與這個情境化的世界,使用者勢必要犧牲一定程度的隱私。事實上,你願意放棄的隱私越多,透過情境化得到的潛在回報也越大。正如我們看到的,有些人斷然拒絕做這種取捨,有些人則欣然拋開戒心,一頭栽進情境啟動的市場之中。行動與社群科技的年輕使用者,對自己隱私的疑慮顯然遠遠不及年長者。儘管這種世代趨勢可能會持續下去,但是選擇加入情境化浪潮的壓力也逐漸攀高,因為終端用戶的獲益十分令人嚮往。   不計其數的個別市場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挖掘手邊的大量數據,也在消費者市場創造並支援大量客製化的動力。像亞馬遜、Google以及eBay等網站的常客,就能辨識出這個趨勢,因為這些網站積極記錄每個訪客的資料,利用這些資訊賣給他們更多產品,成為滿足顧客需求時不可或缺的一環。過程中,這些網站針對用戶的偏好、目前的要求,以及預測到的未來需求而量身打造。   這種以顧客為中心的做法,演變成新的市場典範:個別消費者的市場(Market of One)。消費者根據自己和各企業的互動,現在已經開始期待這種程度的精準體驗。在這方面做得成功的企業,將能實現驚人的成長,並改善獲利能力。反之,不能履行這種客製化體驗的企業,將發現他們日益邊緣化,被推到產品或服務的商品化角落,還會眼睜睜看著獲利能力消失,因為他們不能有效回應個別用戶的需求和期待。   有趣的是,這種鎖定焦點的精準做法,未必會減少消費者收到的賣方訊息量;相反地,消費者收到的訊息通常更加切身,並占據更多他們有限的注意力,進一步加重資訊超載的問題。   個別消費者的市場,既是由顧客數據的驚人成長而啟動,回頭又投入更多數據,因此企業現在貯存了大量顧客資訊,而且必須積極探勘,並即時回應數據。這給企業帶來對資訊來源的龐大需求,也將對成功企業的營運方式造成重大改變。   情境化再進一步應用的話,企業或許會知道在我要去旅行的城市有哪些朋友、我停留的期間他們是否有空跟我碰面,以及他們喜歡的當地餐廳名稱。這些資訊讓行銷人士得以創造一個超級精準的訊息寄給我,在引起我注意的三十秒內讓我買點什麼。而我對廣告有正面回應(並因此花錢)的可能性大幅提高,因為這能滿足我在當下情境的需求。贊助商花在情境化行銷的經費效益大幅增加。   就是這種成果效率,促使大量行銷經費在未來十年湧向情境化。情境化最為強大的行動領域尤其如此,因為終端用戶不斷在潛在市場中穿梭。事實上,二○一二年花在行動行銷的費用比二○一一年增加了將近八○%,而這樣的成長率預料在未來幾年還會加快1。   在YouTube也能發現類似的情境化狀況,許多受歡迎的影片在觀看前,必須先看過一段簡短的廣告,即使這裡的情境化是很粗淺且薄弱的方式——廣告是根據要看的影片內容來決定。不過,YouTube的商業廣告手段未來幾年極可能有驚人發展,尤其是隨著越來越多用戶透過行動裝置連上YouTube。隨著情境化更加可行,這種情況的機率也更高。   微經濟:回應微市場的微需求   情境化很自然產生的一個副作用,就是微經濟(microeconomies)的發展。一旦有可能追蹤每個顧客一天的分分秒秒,就可能每天只在產品或服務特別引人注意的那幾秒鐘對人行銷。因此,企業得以將行銷訊息和經費集中在每天的那幾秒鐘,讓特定顧客進入成為準顧客的適當情境,而非只是潛在顧客。以金錢來說,這種精準行銷的效益要比傳統的大眾市場廣告大得多。因此,情境化行銷乃至於微經濟,在未來十年將成為常態。   微經濟將因為兩個趨勢而盛行:執行交易的成本快速趨近於零,以及情境化創造無限進行交易的機會。如果每個顧客的時間與空間累積組合,都能創造一個顧客購買的潛在機會,且發起這個潛在交易的成本幾近於零(每筆交易不到一分錢),那麼這些交易就有可能發生,而且每天在無數次活動中發生。   這個趨勢的例子已經存在。有些銀行現在開辦信用卡和轉帳卡(debit card),讓顧客每次交易都能四捨五入到最接近的整數,額外的錢則加進顧客的存款帳戶。也就是說,如果顧客加油花了二四.八三美元,這筆交易會自動四捨五入為二十五美元,而多扣的十七美分則放在存款帳戶。或者說,如果我是一家地區性連鎖雜貨店的會員,我花的錢越多,到一個街角外的加油站加油就有折扣。這些業者不斷即時同步他們的顧客數據,為共同的顧客創造跨市場綜效。   還有其他例子是顧客花費寶貴的時間觀看精準行銷設計的廣告,就能賺取產品、服務或現金。舉例來說,舊金山機場的航廈設有無線網路,任何人都能使用,但是要透過這項服務連上網路,使用者必須同意觀看三十秒的廣告。這就是微經濟的實際運作:我花三十秒的時間和注意力,換取對我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也就是上網十五分鐘。   有意思的是,從行銷人士的角度來看,微經濟遠遠更有效率也更有效。行銷人士有各種方法可以接觸顧客,也一直在尋找最有成本效益的方法影響市場。微經濟的優勢就是他們可以深入了解受眾,因而更加精準鎖定,將行銷訊息琢磨到最佳效果。但是,沒有什麼是免費的,因此若要善用微經濟,企業必須蒐集處理由情境化創造的數據洪流,並採取行動。   在前面的機場網路連線例子中,企業為這項服務付錢,交換我觀看他們的廣告。行銷人士在創作讓我觀看的廣告時,對我有哪些認識?他們知道我要旅行;他們可能知道我搭乘哪一家航空公司;他們知道我旅行時會使用網路;甚至有了更優異的情境化應用軟體,他們可能知道我的旅遊計畫,包括我的目的地、地面安排(ground arrangement)以及租車公司。這一切都可以用來鎖定我可能關注的產品和服務。   很顯然,這個趨勢將導致數據進一步爆增。此外,以每次十美分來完成五十美元的交易,必然使得交易的次數增加到五百。這類線上分期消費將在未來十年變得司空見慣。如果消費者可以將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分成以秒鐘計,就能將那些秒數賣給出價最高的廣告業者。無論顧客從行銷人士那裡得到什麼價值,以每次交易來算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幾小時、幾天、幾星期累積下來,這些小額付款對消費者來說,便開始加總成實質金錢和實際價值。將顧客對這些大量微廣告的反應結果,加入目前使用的資料庫,模擬顧客行為,企業就能進一步改善訊息,並大幅增加行銷費用得到的收益。以上林林總總加起來,意味著那些企業所產生、儲存以及分析的數據將大為增加。

作者資料

克里斯多夫.蘇達克(Christopher Surdak)

惠普公司技術傳教士(technology evangelist),在協作、社群媒體、資訊安全、企業資訊規範與大數據領域,擁有近二十年的專業經驗。近期協助《財星》(Fortune)五百大企業設計與執行資訊管理系統。 曾任職於顧問公司埃森哲(Accenture)、西門子(Siemens)、戴爾電腦(Dell)與花旗銀行(Citibank)等知名大型企業。 本書榮獲2014年全球最大商業書摘網站getAbstract國際圖書獎。

基本資料

作者:克里斯多夫.蘇達克(Christopher Surdak) 譯者:林奕伶廖育琳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新商周叢書 出版日期:2015-05-07 ISBN:9789862727799 城邦書號:BW0570 規格:平裝 / 單色 / 28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