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愛得這麼累
- 作者:加藤諦三(Kato Taizo)
- 出版社:寶瓶文化
- 出版日期:2016-12-05
- 定價:280元
- 優惠價:85折 238元
-
書虫VIP價:221元,贈紅利11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09元
- (更多VIP好康)
分類排行
-
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
-
心如此近卻又遙不可及:療癒到覺醒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暢銷300萬冊!英國心理諮商經典,附《蛤蟆先生勇氣藏書卡》組)
-
成語裡的心理學:一句「刻骨銘心」,竟暗藏了佛洛伊德、榮格、阿德勒的情結說?跨時空連結古人智慧與思想科學
-
我扛得起水泥,扛得住人生:泥作阿鴻,工地裡的水泥哲學家
-
離開前的最後一課:與癌末病人的生命對話,25個看見愛與祝福的告別故事
-
刻意不在乎:告別垃圾話情勒!日本國家心理師教你如何透過大腦機制,不在意閒言閒語,不必虧待自己
-
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蔡康永的情商課3
-
佛洛伊德與為什麼鴨(首刷限量附贈佛洛伊德吊飾):原來我可以不用那麼好,我的感受很重要
-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瑞典每30人就1人閱讀.韓國2022讀者最愛年度之書】
內容簡介
哈佛最受歡迎心靈導師,日本社會學家兼心理學大師,長青廣播節目《テレフォン人生相談》主持人加藤諦三,直探愛情關係裡人們最不敢正視的黑暗面。
為了解決生命中的問題而去戀愛,
只會被戀愛毀掉。
我這麼努力,愛一個人愛得用盡力氣、心力交瘁,
為什麼,每次戀愛還是以失敗告終?
「我要給你幸福。」
「即使只能在你背後默默地看著你,我也很滿足。」
「如果你真的愛我,就應該能了解我。」
「我配不上你,真不知道你為什麼會喜歡這樣的我……」
熱戀時的話語,如此真實,也如此虛幻。
它暗示了我們被人深愛的渴望,也隱藏著自我的不安。
很多時候,正是內心的自戀與自卑,決定了我們愛上什麼樣的人。
而我們,只是抱著自己的黑洞在與他人交往。
面對困在愛的循環裡痛苦不已的人們,日本心理學專家加藤諦三拋出最深沉的剖析:
愛情,很多時候是人們拿來解決自己的自戀或自卑的手段。
當人們只是一味希望在戀人的凝視中看到完美的自我形象,就無法真正去愛人。而那背後,是從原生家庭帶來的不安全感——也正是愛情失敗的最根本因素。
加藤諦三是日本大眾心理學專家,著作極豐,對於人際關係有獨到的見解。在本書裡,他指出,人們在戀愛中經歷的困境,就是人生困境的縮影。唯有走出個人的自戀與自卑,認清愛情的本質是「關係」,真正地去理解他人,才有可能去愛。
【本書特色】
◎藉由「破除自戀與依賴的心理」,讓人真正地去愛與被愛,並因此變得更幸福。
◎本書案例,來自於日本心理學大師加藤諦三的實際接觸。他指出,雖然在本書案例中特別突顯了「自戀與自卑」的心理,但一般人在愛情關係裡,其實也時常被自戀與自卑所困擾。
◎透過佛洛姆、卡倫.霍妮等當代重要精神分析學家的理論,剖析原生家庭如何造就了人的不安感,並成為戀愛失敗的深層原因。
【名人推薦】
林萃芬(諮商心理師)
楊月娥(資深媒體人)
賴芳玉(律師)
賴佩霞(《魅麗》雜誌發行人.身心靈老師.作家)
目錄
【序言】
只要擁有「去愛人」的能力,人生的問題終有辦法解決 9
第一章 為什麼戀情總是不順利? 24
不成熟的人,會希望一切矛盾與問題,都能透過「愛」來解決,當問題無法得到解決,便用「因為愛得不夠徹底」來解釋。
然而,「想被愛」這種欲望是無窮無盡的,不管已經被愛到什麼程度,都不會有滿足的一天。
所謂去愛,就是要從正面承受人生的重擔。
他要的不是愛情,而是依賴 26
依賴性強的人,無論怎麼掙扎都得不到幸福 31
總是怪在戀人頭上,心理上會比較輕鬆 37
愛一個人,就意味著要獨立 39
因為眼裡只有自己,所以會被欺騙 42
去愛人,就能談一場精采的戀愛 45
和自戀的人結婚,就算離婚了也會不幸 50
她並不認為自己在撒謊 53
自戀者會做出對自己有利的解釋,並深信不疑 56
第二章 追求無條件的愛,反而讓我們無法順利去愛 58
幼兒渴求無條件的愛,而能給予這樣的愛的,是母親。然而長大之後,不可能再像幼兒一樣尋求無條件的愛與讚美。
去愛一個渴求著無條件愛情的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總希望自己能受到讚美,卻不顧對方的感受 60
心情無法立刻變好的原因,以及他們的「正義」 63
分手,也是讓人成長的一種愛 68
偏見是憎恨的偽裝 70
無法認同彼此的缺點,釀成悲劇 75
自戀的人,無法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 77
即使一直等待,也無法得到幸福 81
老來因孤獨而痛苦的人們 83
理想戀人的真相 85
人格不成熟的人有很強的執著心 88
世界上最流行的話:「誰都不瞭解我。」 93
搞錯方向的努力,是得不到回報的 96
第三章 把自卑感與愛情搞混的人 100
自己的自卑感,在戀情之中,會反過來變成給對方的異常讚美。
有著強烈自卑感的人,會完全執著於自身的弱點,並且把那份激烈的執著,錯當成是激烈的愛情。
他們並不是因為對方真的很出色而認為他出色,而是因為自己的自卑感和孤獨感,所以才覺得對方很出色。
這些人的內心糾結透過戀愛關係表現了出來,因此,戀愛不可能順利。
有時候,彼此因自卑而開始交往 102
把可怕的執著錯認為愛情的強度 107
「沉醉」與「愛」,完全是兩回事 111
不合自己的心意,就會產生嫉妒和憎恨 113
強烈的孤獨與失望,促使人迫切尋求讚美 119
有強烈自卑感的人,會選擇和自己不一樣的戀人 121
認清自己的本性,就能夠順利地戀愛 124
自卑感極強的男人與自戀的女人 126
把「配不上」錯當成最棒的戀人 129
在家狂暴、在外迎合的兩面人丈夫 131
成熟的戀愛,即使結束了也不會混亂 135
第四章 受傷,讓我們成長 138
「我已經這麼努力了,卻還是無法給對方想要的。」不去一味想著自己給了對方什麼,而去想著對方到底想要什麼,這就是愛。
唯有兩個人都想要自我救贖,才能夠相互拯救。
愛與撒嬌正好相反。愛一個人是要去理解對方,而不是尋求對方的理解。
因為要抱持這樣的態度,所以愛是痛苦的,是讓人難以忍受的。
為了有能力去愛,必須要堅強到能夠忍耐孤獨。
勉強去做,並非真心真意 140
考慮對方想要的是什麼,這才是愛 146
彼此沒有心靈接觸,會產生很大的誤解149
錯誤的愛,與母親對孩子的憤怒相似 154
明白什麼是不該期待的事情,並懂得放棄 155
所謂愛,就是接納對方的一切 160
克服了依賴與自戀,才能夠去愛人 162
無意識中對母親撒嬌的男人 165
為對方實現願望,愛對方真實的樣子 168
依賴心強的人,沒辦法去愛人 170
去愛,需要覺悟和努力 171
想要去愛的欲望,代表了一個人的成熟 175
喜歡和愛完全不同 180
第五章 痛苦,證明我們有了「去愛」的能力 182
成長是痛苦的。
一個人,只有被逼到「是要成長?還是去死?」的地步,才能成長。
我們必須「宣告和幸福分手」。除此之外,成長再沒有其他途徑。
拋棄掉自己的,也會拯救自己。意識不到這一點,才是人類的悲劇。
無法獨立,也無法去愛別人 184
試圖博取同情,獲得心理安定的人 188
學習靠自己,堅定自我的內心 191
認識內心的矛盾糾結,才能夠克服它 193
人不受傷,就無法獨立 198
別在乎別人眼光,給自己獨處的時間 201
只為「其他人會怎麼看我」而活的女孩 206
人格不成熟而行為荒唐的人 210
人格獨立的「成年人」之間的友情 212
變得強大,才能得救 215
人格不成熟的人,無法正常戀愛 218
和長不大的男人在一起,會白白浪費自己的人生 222
即使要求無條件的愛,也無法成長 225
選擇像母親般的戀人的男人 229
【後記】 注意這個「請你現在就覺察這一點」的信號 234
序跋
只要擁有「去愛人」的能力,人生的問題終有辦法解決
人類心理的本質,從我們還住在洞穴中的時代開始就沒發生過什麼變化。
說起來,人類心理的重要本質,基本上都已經在古希臘悲劇作品中表現過了。如今在電臺的熱線諮詢節目中流行的話題,也和《聖經.舊約》的時代沒有區別。
發生改變的只是現象,而不是本質。
大約在四十年前,我寫了一本書:《愛與青春的潮流》。
如今重讀那本書,我發現在戀愛心理上,當時和現在沒有任何區別。因此,我以那本書中所闡釋的不變的戀愛心理為中心,融合我四十年來心理學研究的結晶,完成了這本《為什麼我們愛得這麼累》。
在本書中,我試著透過戀愛來思考「人類不變的本質」。如何有效利用「人類不變的本質」來幸福地生活,這是人們的永恆課題。
特別是在今日提倡「變化的時代」、「全球化時代」,這種浮躁的現實背景下,我想,即使是談論戀愛,恐怕這種視角也是很必要的。
在本書中,我思考的是在每一個失戀案例中,隱藏著怎樣的心理。透過瞭解隱藏的心理來探討:如果想要讓戀情開花結果,需要有哪些必要的心理因素。
即使在一般的人際關係中,有心理問題的人,也比較容易與有心理問題的人走在一起。反過來說,有心理問題的人,無論如何都會避開心理健康的人。
人的內心糾結會透過人際關係表現出來,在戀愛這件事情上也是一樣。心理上生了病的男人,容易與心理上生了病的女人墜入愛河;而心理上生了病的女人,會無意識地避開心理健康的男人。
內心有糾結的人在聽到「愛」這個字眼的時候,只會想到「被愛」,這就是「愛無能」的人。
即使因戀愛而發生爭執,他們也只會一味煩惱,卻無意解決問題。
對某些人來說,戀愛能夠豐富、充實他們的人生,可是對另一部分的人來說,戀愛卻會破壞人生。
既有因為談戀愛而變得幸福的人,也有因為談戀愛而毀掉人生的人。
為什麼會這樣?
這就好比一個人是加入邪教組織,還是信仰傳統宗教,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為了解決自己內心的糾結而去戀愛的人,會被戀愛毀掉。
相反地,如果不在乎自己內心的糾結,只是因喜歡上對方、愛上對方而戀愛,那麼無論是否會失戀,都會豐富自己的人生。
更進一步來說,其實所有的努力都是一樣的道理。努力永遠是一把雙刃劍。
有的人努力想要在社會上獲得成功,到頭來卻白白浪費了人生;也有的人經過努力,讓人生過得十分有意義。
有的人想要透過社會地位的成功來解決自己內心的糾結,遺憾的是,這樣的努力是「走向毀滅的努力」。
為「走向毀滅」而努力著的人,並不會意識到自己努力的動機。他們意識不到自己內心的糾結。
所謂「最基本的欲望」就是說,這種欲望一旦得不到滿足,人就會非常焦慮不安。
因基本欲望得不到滿足而不安的人,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會以消除不安為首要目的。在談戀愛時也一樣,他們的目的並不在戀愛本身,而是要消除自己的不安。
因此,他們優先考慮的是「被愛」,而不是去「愛人」。
工作上,也是以消除不安為目的,所以他們無論如何都想要得到成果,以此獲得安心,這是他們最優先考慮的。
也許有人會覺得本書所舉的各種例子實在太過極端,但其實,那些都是我在現實中接觸到的案例。而且從本質上來講,這些故事與普通人的戀愛也有共通之處。在極端的例子當中,事情的本質會表現得更加鮮明。
因為在現實的世界裡,既沒有完全心理健康的男人,也沒有完全理想的女人,所以,人類並不能區分成截然不同的兩類。也就是說,並不能把人分成「心理健康的人」和「有心理疾病的人」這兩類。
從心理健康到患有心理疾病之間是一個連續的狀態。無論是心理健康的人,還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其實都只是程度的問題。
心理健康是一種理想概念,並不是一個分類概念。
談戀愛時,會呈現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透過戀愛,人可以看到自己。
一個人隱藏的心理情結會對他的自我產生影響,而這會透過戀愛關係表現出來。
是否拒絕承認這種隱藏的自我,決定了一個人未來是否能夠幸福。
一個人自我確立與人格成熟的程度,都可以透過戀愛的考驗而表現出來。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戀愛就是一個試煉場。在戀愛當中,能夠考驗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
戀愛,會讓一個人突然直面自己的無意識。黑色的烏鴉就算硬說「我是白的」,也無法讓戀愛成功,就是因為牠不肯承認「我是黑的」,狀況才會愈來愈惡化。
為了防止自身的價值受到威脅,戀愛狀況會惡化的人,需要在戀人面前虛張聲勢。
戀愛就像在其他的人際關係當中一樣,不能自以為是。
內心深處下意識地自卑,卻刻意表現得自己很了不起,如此背道而馳的做法,絕對無法讓戀愛成功。這是人格中的矛盾呈現在戀愛裡的結果。
就好像一個人分明沒有做老大的氣魄,就算去招募小弟也招不到優秀的人才;同樣地,明明逃避現實,卻渴望找到出色的對象,就算再怎麼去追尋也是找不到的。和沒有氣魄的老大一樣,招來的只會是一些平庸的對象。
對這樣的人來說,即使從一見鍾情發展到了熱戀階段,也會很快地迎來不歡而散的結局。一見鍾情代表了一個人的自我很不穩定,代表了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背離非常嚴重。
同時,也代表了一個人沒有溝通的能力,代表了他與其他人並沒有發生心靈上的聯繫。
這種心理就和某些團體的成員想要掩蓋內心的寂寥,因而故意誇耀成員間有鋼鐵般的團結一樣,他們不肯承認彼此間沒有心靈上的聯繫。
戀愛會把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全部顯露出來。就算拚了命地硬要把自己的弱點隱藏起來,在戀愛中也無法完全隱藏自我。
有的人因為失戀在苦惱。
他們不去思考「為什麼會如此痛苦」,而只是一味責怪對方。也正因為不肯承認真正的原因,所以不論經過多久,煩惱和痛苦都無法得到解脫。
擁有了「愛人」的能力,便不會再給別人製造麻煩,也就能夠好好活到老。
能夠去愛的人,他的人生就能得救。只要擁有了去愛人的能力,就有辦法活下去。
卡倫.霍妮(Karen Horney,1885 ——1952,德裔心理學家,新精神分析主義的代表人物)曾說過,為了讓人生更加豐富、更加幸福,我們追求愛情。然而,精神官能症患者卻因為其他的理由而追求愛情。
佛洛姆(Erich Fromm,1900 ——1980,德裔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哲學家,著有《愛的藝術》等,曾與卡倫.霍妮相戀)也曾說,儘管存在著大量壓倒性的反例,但認為「再沒有任何事比愛情更容易」的普遍態度,卻一直持續至今。
佛洛姆還說過,既然帶著如此巨大的希望和期待開始愛情,就應該絕對不可能失敗才對。如果是放在其他事情上,我們一定會思考為什麼事實並非如此。
本書正是要直接思考背後的原因,陪伴大家去瞭解隱藏在許多失戀故事背後的心理因素,同時,思考能夠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更加幸福的愛情。內文試閱
分手,也是讓人成長的一種愛
假如不克服自戀心理,那麼包括戀愛關係在內的所有人際關係,都只能是母親與幼兒之間的關係。
提到愛情,人們往往會聯想到粉紅色的美夢。然而,愛情其實是個殘酷的試煉場,人要將束縛自己心靈的羈絆,一個接一個地斬斷。
女性雜誌上,有時會刊登如何順利地與戀人或另一半相處的內容。刊登這些內容倒是無關緊要,然而,其中大部分都是以指導性的觀點,教導女性如何不讓男方的自戀願望受挫,例如:不能得意洋洋地誇獎自己的父親啦,就算是親哥哥也不能說他很優秀啦等等。因為這些話題對自戀狂來講是極其不愉快的,所以如果經常談論這些話題,就肯定沒法順利、愉快地和他們交往了。
這些建議都是在告訴人們:「你就接受他的自戀吧!」
所謂接受對方的自戀,其實否定了兩個人之間健康的人際關係。
儘管如此,這些雜誌裡,依然只傳達了該怎麼樣能夠不傷害自戀者的感情。
和自戀的人,是沒辦法建立健康人際關係的。
去愛一位渴求無條件的愛的男性,這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吧!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祈禱著對方能夠成長,同時與他分手。
或者真正下定決心:「我要當他的媽媽!」
自戀的人,不到決定性的地步,都會不拿別人當回事,只會一直說漂亮話。
然而,到了決定性的那一刻,他們就會暴露出一切的醜惡,抓住對方不肯放手。
決定脫離玩偶軀殼時,也就是人格成熟的女性為愛做出決定的時刻。
偏見是憎恨的偽裝
他真心相信她是天使一般的優秀女人。他已經二十九歲了,到了二十九歲這個年齡,應該已經有過很多感情經驗,多少該有些理性了。
然而,他卻相信她宛若天使,他完全變成了戀愛的俘虜。一個人談戀愛的時候,常容易認為自己的那個「她」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人。不過,也只有在年輕的時候會這麼認為,等到差不多三十歲了,就會覺得自己的戀人也和其他人一樣,都是普通人。
不僅如此,更應該明白,正因為發現戀人是普通人,才會希望可以彼此鼓勵、彼此扶持,一起逐漸成長。而這點,才恰恰是戀愛的寶貴之處。
二十九歲了,該能夠理解這樣的可貴了。
然而,雖然已經二十九歲了,他卻仍然把自己的戀人當成神。
他的女朋友是位出身清寒的美人,兩人是在很偶然的情況下結識的,他卻一下子傾心於她。
其實在與她陷入熱戀之前,他也有過戀愛的經驗,當時的對象是某個中小企業的千金。她家的公司不小,不過也算不上是大型企業。
身為老闆的父親,想盡辦法地要把女兒送入上流社會。
而他只是個平凡上班族的兒子,也沒有走上知名大學、知名企業的精英道路,所以前女友的父親當然會反對他們交往。
前女友大學畢業的同時,她的父親就逼著她去相親,硬生生地把他們倆拆散了。
他恨她和她的父親,恨到有些不正常的地步。
同時,他也在心裡強烈地譴責那些有錢人,認為他們的一舉一動只在乎利害關係,完全無法理解人的心靈之美。
不過,這種憎恨的程度之強烈,反而顯示出他是多麼被她吸引。
他對有錢的女性全都極度不信任,已經到了只要對方說是有錢人,他就無論如何全都無法信任的地步。
相反地,他認為窮人家的女孩,只因為「貧窮」這一點,就說明她擁有美麗的心。
這種偏見,正是他的憎恨偽裝而成的。
也就在此時,這位出身清寒的美女出現在他面前。
在他內心正因為不信任某個女人而痛苦的時刻,她出現了。他的家庭和他自己大致都算小康,所以他過去所接觸過的女人基本上也差不多。
而這一次,遇到的是以往完全沒接觸過的女性。
單單這一點,對他來說就是極度新鮮的。他覺得因為她,自己對女性的不信任感迅速地被治癒了。
「我因為遇見了你,才變得能夠相信人了。」他總是這麼對她說。這一點,讓他非常幸福。
「這世界上還有如此優秀的女孩啊!我以前接觸過的女人,都是多麼微不足道,多狹隘啊!」他甚至開始覺得自己的世界也變得更大了。
約會的時候,她比約定的時間稍微早到了一會兒,他就忍不住覺得有錢的女人可不會這麼體貼。而每每此時,他就愈發覺得她可愛。
所謂偏見,是指「把一根針那麼小的事實,解釋成棒子那麼大」。
隨便送給她什麼小禮物,她就很開心,於是他又覺得,她和有錢的女人不一樣,「多麼懂得感恩啊」,因此更加崇拜她。
有錢的女人很醜陋。貧寒的女孩因為要忍耐悲慘的人生,所以多美麗!工作能夠讓人活得真正像個人,有錢的女人什麼都不幹,還過著奢侈的生活,真醜陋。他覺得她簡直美到極致了。
而後他終於確信她是個天使,不久,兩個人就結婚了。
按照奧爾波特的話來說,偏見是「沒有充分的證據,就認為別人很壞」。此外,「一旦給予頂針那麼一丁點大的事實,就會將其一般化到桶子那麼大。」
人往往直接把一件很小的事實一般化。奧爾波特把這種現象稱作「過度一般化」。
總之,他把有錢人解釋為惡的;而相反地,把她瑣碎的言行都誇張成善的。在他自己的心裡,極力強調女友的那些瑣碎小事,用這些瑣碎的小事來解釋她整體的人格,認定「那個人就是天使」。
而更為重要的是,「偏見從根本上來講,是人格的一種特性。」
奧爾波特說,這種偏見的人格,基礎在於不安感。
他的人格基礎正是基本的不安感,所以他才希望有證據,證明她是天使。
他沒有面對她「實際面目」的勇氣。
無法認同彼此的缺點,釀成悲劇
雖然兩人是由熱戀發展到結婚的,可是不到一年,他們之間就變得奇怪了。
他不斷地感到對她失望。由於兩人以往生活習慣不同所造成的分歧,讓他變得焦躁。
以前在他家,晚上吃完飯以後,母親會把桌子收拾得乾乾淨淨。然而結婚以後,她晚上常說「今天懶得弄了」,碗也不洗,到第二天早上,餐具上都結了硬塊。
她對此絲毫不在意,但他卻介意得不得了。
這種過去生活習慣的差異,在每一段婚姻中都會出現。然而,如果兩人彼此能把對方當成普通人來相愛,就可以戰勝那些差異。
但如果彼此不承認對方是普通人,沒有在這種基礎上相愛的話,又會怎麼樣呢?這些生活上的分歧,就會變成兩個人溝通的巨大障礙。
他的熱情迅速冷卻了。不僅如此,他甚至覺得她變得令人生厭,對她與他的生活習慣差異也一一計較。
最後,兩人終於鬧到要分居的地步。
自戀的人,無法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
那時,他常常收到她的來信,信裡面寫的不是「咱們再一起生活吧」,而是寫滿了對他的不平與不滿。
每一封信的最後,都寫著:「分居以後,你倒是自由了,一個人輕鬆自在,你知道我有多痛苦嗎?」而且她似乎是真心這樣認為的。
這就是我前面說過的,自戀狂式的思考方式。他們並不理解對方的現實情況,他們所能考慮到的只有自己。自己很痛苦,而其他人卻過得很舒服,他們只能這樣思考事情。
自戀狂沒辦法站在其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如果她能夠站在他的角度看問題的話,應該能夠明白,他並沒有一個人輕鬆自在。
在這個時代,一個上班族每個月都要付出一定金額的贍養費,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然而,她卻不明白這些。
「你倒是一個人輕鬆自在了,可是我卻……」這樣的話語,讓因為辛苦兼差而面色蒼白的他愈發憎恨、厭惡她了。
出於責任感,他仍然繼續付給她贍養費。每個月匯錢給她的時候,他都悶得不得了,可是仔細想想,那總是他自己選擇的妻子。並不是誰求著他和她結婚的,是他自己熱情地愛上了她,和她在一起的。
悶歸悶,每次匯款的時候,他回憶起過去的自己,都覺得簡直無法相信。那個時候怎麼會對那種女人如此迷戀呢?每當想起來,他無論如何都無法理解自己。
當時他真心地認為她是像天使般的女人。他對她確實曾有過無比熱情,絕對不是說謊。
然而說實話,他完全沒有愛過她本人。讓他燃燒起如此熱情的,絕對不是她本人。
讓他熱情燃燒到如此地步的,是他對甩了自己的前任戀人的怨恨。能夠因怨恨而產生如此不正常的熱情,這說明他也一定有某些人格上的缺陷。
他被怨恨沖昏了頭。而這樣的人,無法正確地做判斷。
他們被自己內部的怨恨蒙住了雙眼,沒辦法原原本本地接受外部世界。
欲求不滿的人不能正確地理解外在的現實,他們會誤以為自己內心的經驗,就是外部世界的經驗,誤以為自己內心產生的感情正確地表現了外部世界。
被怨恨沖昏頭的人,會誤以為自己內部的經驗,能夠正確地代表外部世界。
他們沒有將自己的內在世界與外在現實區分開來,把兩者當成了同一件事。
他心中有怨恨,所以在自己的內心,新戀情只不過是對拋棄了自己的女人復仇。
正是這種復仇的能量,讓他對新戀人讚不絕口。這是怨恨的能量,而非愛的能量。
愛的能量並不像怨恨的能量那麼激烈。愛的能量更加安靜,並且是持續性的,可以說,愛的能量是靠意志持續下去的。
他的眼中根本沒有看到她。對他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對拋棄了自己的女人復仇。
他並沒有看到外部「現實中的她」,他只是誤以為自己內心的「理想女性」就是她而已。
他只不過是透過她,看到了自己的內心。
為了讓因怨恨而失去平衡的自我恢復原貌,他只是需要在自己的內部世界裡有那樣一個女人,如此而已。
他只是愛上了自己內部世界裡的那個對象。這完全像是高中生談戀愛,把自己理想的形象與現實中的對方混為一談,是一種幼稚的戀愛。
二十九歲的男人一旦被怨恨沖昏了頭,在心理發展階段上來說,就和十五歲的高中生完全沒兩樣。
實際上,這一對戀人,一個人被怨恨沖昏了頭,另一個人則是自戀狂。
當兩人完全置身於愛情的熱焰中時,曾經沒完沒了地交談、寫信。
然而實際上,他們兩個人之間根本沒有任何交流。兩人都不是在和現實中的對方交談,而只不過是在和自己內在世界中虛構的人談話而已。
心理上有缺陷者的特徵之一,就是無法和現實中的其他人進行交流。當情感上出現障礙的時候,他們就會無法和現實中的人交流。
這兩個人都生活在與現實世界毫無聯繫的「想像世界」中。
戀愛關係是一種信賴關係。
虛偽的戀愛總是要說:「我是如此地愛著你!」然而,那全都是謊言。
真正的愛情並不需要過激的話語。
愛無能的人,總是喋喋不休地說出無心之言,反而更無法真正去戀愛。
關於愛情,在電影和書裡需要言語,要講解它需要言語,愛情的長篇大論裡需要言語,然而,愛情本身卻不需要言語。
讓我再說一次,愛情本身並不需要言語。
因為彼此都很不安,所以才會不斷地說「愛你」這樣的話。他們打算透過這樣的話語,來促成戀愛的現狀。
即使一直等待,也無法得到幸福
愛人之間常常會說:「我要給你幸福。」
尤其是男人,對女友說了這種話,就會感覺到精神大振。
而女人呢,聽男友告訴自己:「我會讓你幸福。」「我要給你幸福。」就覺得自己是被愛著的,覺得很幸福。
然而,幸福原本就該是靠自己得來的東西,不能從其他人那裡獲得。
人,既不能靠他人的力量變得幸福,也不會單單靠他人的力量就變得不幸。說到底,幸福只能靠自己得來。《美國獨立宣言》裡說,人有追求幸福的權利。的確沒錯,幸福是人的權利。
但是說到底,也得是靠自己去追求幸福。
而當自己變得幸福之時,也有獨立的意味。
換句話說,「獨立」與「追求幸福」很難完全分開,兩者之間是緊密相關的。
「我會讓你幸福」這種話,其實只是說明他看不起對方。
不認可對方有獨立的人格,只覺得對方非常弱小,必須依賴自己。有這種想法的人,才會跟對方說:「我會讓你幸福。」
而有些女性聽到這種話就會開心滿足得不得了,感到一陣幸福襲來。
可能有的人會說,既然男人講了「我會讓你幸福」可以精神大振,女人聽了這種話又確實覺得很幸福,那麼,說這種話不是也挺好的嗎?
然而,光是聽到這種話就感到滿足的女性,有了孩子以後,便很容易束縛住孩子。
到了五十歲、六十歲時,她們會常常干涉別人的生活。有些人會沒完沒了地替其他人作媒,有些人會干涉、甚至破壞兒女的戀愛關係,有些人還會絮絮叨叨地抱怨老伴。
年輕時做過的事情,到老了都會徹底現形。
老來因孤獨而痛苦的人們
年輕時,處在對成長的渴望,以及對回復到幼兒時期的渴望這兩種擾人的矛盾中,假若順著自己想當回孩子的渴求來過日子,這樣的人到老了,每一天都會在滿口牢騷的不快中度過。
上了年紀還很容光煥發的人,都是年輕時主動選擇讓自己成長的人。
聽男人說「我會讓你幸福」時並不那麼高興的女性,上了年紀以後,大概也能過著對她來說還算快樂的生活吧!
她們不給別人添麻煩,能夠自己學點什麼、做點運動,直到生命的最後,活得都很有意義。
老來每一天過著孤獨、痛苦日子的女人當中,恐怕有一些就是年輕時,聽到男人說「我會讓你幸福」就得意洋洋的人,有一些人則縱容了一聽到這種話就高興的自己。她們是有強烈依賴心理的人。
說得極端一點,「我會讓你幸福」其實是非常不適當的話。
而且,說出「我會讓你幸福」這種話的人,其實內心恐怕藏著希望對方感謝的想法呢!
會說這種話的人,基本上也都會說:必須要感謝能讓我們結婚的父母;必須要感謝養育我們的人。
這些鼓吹「必須要感謝」的人,實際上並不一定真的在感恩。真心感恩的人,會把這種感情珍惜地保存在自己心底深處。作者資料
加藤諦三(Kato Taizo)
1938年生於東京,東京大學教養學部教養學科、東大社會學研究系研究所畢業。1973年至1975年為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現為早稻田大學教授、哈佛大學Reischauer研究所研究員、日本精神衛生學會理事、產業諮詢學會理事。 著作有《別找藉口啦!─瞬間改變,成就無限》(世茂出版)、《別做貧窮貴公子》(文經社出版)、《日子難過絕對是你的問題》(種籽文化)、《勇敢做自己》(洪健全基金會)等書。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