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華文文學
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新版)
left
right
  •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新版)

  • 作者:陳芳明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17-05-09
  • 定價:320元
  • 優惠價:7折 224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224元,贈紅利11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12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左翼文學研究先趨,殖民地文學論述代表作! 出版於一九九八年的這本論文集,其實是我在學界三年期間所累積起來的文學思考。 在此之前,我一直在政治運動浪潮中翻滾,根本無法沉潛下來,而專注於文學作品的解讀。 終於能夠到達靜宜大學中文系時,我不僅結束了自己的流亡生活,也結束了我在政治運動中的起伏。 學界與政界最大的不同是,政治永遠講求的是輸贏,而且是無窮盡的輸贏;學界講求的是思想的探索,而那樣的探索必須經過無窮盡的閱讀與研究,才能獲得些微的智慧結晶。 我能夠脫身政治運動時,自然帶著「此身雖在堪驚」的感覺,似乎是一種劫後餘生,這使我對文學更加眷戀,也對學術更加珍惜。 ——陳芳明 陳芳明是台灣文學、文化史研究的中堅,早在一九八○年代初期即率先揭示「左翼、文學」的研究方向,十餘年來,成果有目共睹。 《左翼台灣》指出左翼思考一直存在於日據時期台灣作家的文學創作裡。所謂左翼文學,並非只是指具備社會主義色彩的文學而已,其重要特色更表現於作家的抵抗心靈與批判精神。這些作家面對日本的殖民統治,透過文學的形式與內容表達了台灣社會底層最深沉的抗議;他們站在弱小者的階級立場,發揚人道主義的精神,卻又未嘗放棄文學與美學的紀律。 本書介紹了賴和、楊逵、王詩琅、吳新榮、呂赫若、巫永福、吳濁流、葉石濤等作家的文學試煉,時間則橫跨新文學運動的萌芽期,直到四○年代太平洋戰爭前後。這些作家有的堅持社會主義的信仰,有的則從事現代主義的實驗,但是他們都共同帶有左翼的色彩。《左翼台灣》突破台灣文學研究的格局與視野,使殖民地作家的風貌可以更完整浮現出來。

目錄

在出發點的再出發——《左翼台灣》新序 問學十年——《左翼台灣》自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台灣左翼文學發展的背景 第三章 賴和與台灣左翼文學系譜 第四章 楊逵的反殖民精神 第五章 王詩琅小說與左翼政治運動 第六章 史芬克司的殖民地文學——《福爾摩沙》時期的巫永福 第七章 日據時期台灣新詩遺產的重估 第八章 吳新榮:左翼詩學的旗手 第九章 殖民地與女性——以日據時期呂赫若小說為中心 第十章 紅色青年呂赫若——以戰後四篇中文小說為中心 第十一章 吳濁流的自傳體書寫與大河小說的企圖 第十二章 殖民主義與民族主義——葉石濤的思想困境(一九四○-一九五○)

序跋

在出發點的再出發 ——《左翼台灣》新序
◎文/陳芳明 《左翼台灣》是我最早的學術書,一九九八年出版時,協助我獲得教授的職位。據說這本書出版時,引起學界一些人的議論。彷彿是說,殖民地時期的作家不應該都被歸類於左派陣營。尤其像巫永福或吳濁流,都不應該是屬於左翼知識分子。長期以來,戰後台灣知識分子在極右派的國民黨教育之下,似乎已經與馬克思主義或左派批判理論完全隔絕。只要提到「左」的字眼,似乎就有被髒掉的感覺。如果台灣學界一聽到「左」的字眼,會產生類似的聯想,這恰好足以證明國民黨的統治非常成功。最初回到學界時,理應配合當時的學術風氣,盡量避開「左翼」這樣的字眼。如果我那樣做的話,就不會選擇回到學界,而寧可在政治運動中繼續翻滾。然而,有機會回到台灣的文學研究領域,就不應該隱藏自己對左翼思想的信仰。尤其為了升等,更需要保護色為自己護航。那樣做的話,就完全違背我的學術良心。 巫永福是屬於殖民地時代在東京的《福爾摩沙》集團,這個組織本來就是左派。留學帝都的巫永福,如果沒有接觸左派的思維方式,就不可能寫出〈首與體〉那篇小說。他所釀造出來的這個故事,相當精確點出殖民地知識分子在思想與行動上發生了斷裂。而這種斷裂的書寫,正好是對帝國體制與殖民地體制的強烈批判。到東京留學的台灣留學生,享受了最發達的現代都會生活,自然而然習慣了咖啡店、歌劇院、輕軌電車的環境。那種便利與快捷,絕對不是殖民地台灣所能望其項背。小說中的留學生,接到台灣家人的來信,要求他回去相親。這使他在精神上面臨了抉擇的困難,究竟是要回去接受傳統習俗的安排?還是要留在東京持續享受現代都會生活?〈首與體〉相當精確點出台灣留學生在精神上的矛盾,也就是說思想與行動已經出現決裂的現象。如果首是屬於價值,體是屬於傳統,這篇小說畫龍點睛地把當時留學生的精神困境描繪出來。他的創作技巧是屬於現代主義的,但是他的內在思維卻是屬於左派的。 在創作產量上,巫永福的作品可以說相當稀少。如果他繼續留在東京的話,恐怕會寫出相當旺盛的現代主義作品。但是,命運決定了他的後來發展,回到台灣後,他便與左派思維的環境切斷了。不僅終止了現代主義的創作,也終止了對於左派思想的持續吸收。我在研究殖民地文學時,內心永遠浮現一幅思想光譜,從極左到中間偏左,從右派到極右的知識分子,都相當清晰羅列在我的研究中。早期的巫永福受過左派思想的訓練,絕對毫無疑問。畢竟,以王白淵、張文環為首的《福爾摩沙》,使得雜誌在創刊時就帶著左翼色彩。為什麼在做台灣文學研究時,必須點出他們的政治立場?最主要是因為左派知識分子的批判精神特別鮮明。而這樣的立場,正好與極右派的帝國主義劃清界線。具體而言,他們是左派,從而也讓殖民地台灣注入濃厚的批判精神。回顧台灣文學史時,如果忽略這一點,也就忽略了台灣文學的特質。 出版於一九九八年的這本論文集,其實是我在學界三年期間所累積起來的文學思考。在此之前,我一直在政治運動浪潮中翻滾,根本無法沉潛下來,而專注於文學作品的解讀。終於能夠到達靜宜大學中文系時,我不僅結束了自己的流亡生活,也結束了我在政治運動中的起伏。學界與政界最大的不同是,政治永遠講求的是輸贏,而且是無窮盡的輸贏;學界講求的是思想的探索,而那樣的探索必須經過無窮盡的閱讀與研究,才能獲得些微的智慧結晶。我能夠脫身政治運動時,自然帶著「此身雖在堪驚」的感覺,似乎是一種劫後餘生,這使我對文學更加眷戀,也對學術更加珍惜。如果沒有完成第一本的學術書籍,大概就不會有後來的更多學術生產。 我從來不知道,自己的學術書可以再版那麼多次,也未曾預期出版社對我的學術叢書如此重視。今年我即將迎接生命中的七十歲,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跨越。通過這個門檻,我便正式進入晚境。但是對於一位遲到的學術研究者,不能因為退休就給自己一個藉口,從此可以放棄研究的工作。因為是遲到了,我應該要用退休以後的時間,來補償我過去長期的缺席。我不敢自稱是憤怒的老人,但至少可以說我對於未來的歲月,仍然有所夢想,有所期待,也有所實踐。《左翼台灣》這本書又要更改封面,這彷彿是一個儀式,重新穿上新衣,讓我更樂觀地迎接全新歲月。如果我再寫出更多的學術書籍,對我個人而言,完全沒有任何訝異。恰恰相反,我反而是充滿了喜悅。而這樣的喜悅,願它持續發展下去。 二○一七年四月十七日 政治大學台文所

作者資料

陳芳明

一九四七年出生於高雄。曾任教於靜宜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後赴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任教,同時成立該校台灣文學研究所,目前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著作等身,主編有《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選文篇》、《余光中跨世紀散文》等;政論集《和平演變在台灣》等七冊;散文集《風中蘆葦》、《夢的終點》、《時間長巷》、《掌中地圖》、《昨夜雪深幾許》、《晚天未晚》;詩評集《詩和現實》、《美與殉美》;文學評論集《鞭傷之島》、《典範的追求》、《危樓夜讀》、《深山夜讀》、《孤夜獨書》、《楓香夜讀》,以及學術研究《探索台灣史觀》、《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台灣新文學史》,傳記《謝雪紅評傳》等書,為台灣文學批評學者的研究典範。

基本資料

作者:陳芳明 出版社:麥田 書系:陳芳明作品集 出版日期:2017-05-09 ISBN:9789863444534 城邦書號:RL9803X 規格:平裝 / 單色 / 29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