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為孩子出征:在屬靈的爭戰中,父母如何成為孩子的護衛者
-
基督的奧秘:一個被遺忘的事實,如何改變我們所見、所信與盼望的一切
-
記憶的社會框架(百年經典首次繁中引進、法文直譯,收錄專文導讀及生平年表)
-
建築的面龐the Face of Architecture:現代主義之後的立面設計
-
世界來過台灣:從荷蘭、美國、西班牙、大清、日本到中華民國,一覽他們來過台灣的足跡,解鎖課本沒有教的歷史彩蛋!
-
裝潢工法全能百科王【暢銷典藏版】:選對材料、正確工序、監工細節全圖解,一次搞懂工程問題
-
國之荒原: 金權政治、貧富差距、體制失能、族群對立,理解美國人憤怒的根源
-
遊戲人生72變 2:跨越心界線──引導思考‧促進交流,活化教學心技法
-
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
有趣的聖經故事:只要兩小時,原來讀聖經這麼簡單!
內容簡介
摩登未完,後摩登是否可能搶灘?
從現代化到全球化,讓知識分子更清楚自己的力量!
現代(modern),日文譯字「モダン」,中文譯為「摩登」,台語譯為「毛斷」。
從這些不同譯法可以發現,東方社會並不存在「現代」的觀念,而是直接從歐洲文化移植過來。
台灣社會到達現代時,正是淪為日本殖民地之際。在被迫接受現代化的過程中,摩登一詞已不純粹意味著現代,而漸漸成為都市文明、時髦、風尚、流行的同義詞。
《殖民地摩登》收集有關台灣現代性的學術論文。全書分成第一輯「摩登與日據台灣」,第二輯「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分別從殖民地文學與歷史的研究,考察現代性對台灣文化的影響。
摩登對於台灣知識分子,是代表啟蒙與進步,或是代表蒙蔽或傷害,正是本書的研究主旨。
在歷史產生重大裂變的時刻,《殖民地摩登》為台灣主體的建構提出新的詮釋。
目錄
第一輯 摩登與日據台灣
現代性與日據台灣第一世代作家
三○年代台灣作家對現代性的追求與抗拒
現代性與本土性——以《南音》為中心看三○年代台灣作家與民間想像
現代性與殖民性的矛盾——論朱點人小說中的兩難困境
當殖民地的作家與畫家相遇——三○年代台灣文學史的一個側面
殖民地詩人的台灣意象——以鹽分地帶文學集團為中心
黃得時的台灣文學史書寫及其意義
從發現台灣到發明台灣——現階段中國的台灣文學史書寫策略
台灣文壇向左轉——楊逵與三○年代的文學批評
第二輯 現代性與台灣史觀
殖民地時期自治思潮與議會運動
殖民地社會的圖像政治——以台灣總督府時期的寫真為中心
日據時期台灣左翼文學的研究及其限制
連溫卿與抗日左翼的分裂——台灣反殖民史的一個考察
鄭成功與施琅——台灣歷史人物評價的反思
台灣歷史的孤兒蔣渭川——一個後殖民形象的重建
國民意識:台灣自由主義的舊傳統與新思考
簡吉與台灣農民運動的左傾化(一九二五︱一九三一)
論文出處
作者資料
陳芳明
一九四七年出生於高雄。曾任教於靜宜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後赴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任教,同時成立該校台灣文學研究所,目前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著作等身,主編有《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選文篇》、《余光中跨世紀散文》等;政論集《和平演變在台灣》等七冊;散文集《風中蘆葦》、《夢的終點》、《時間長巷》、《掌中地圖》、《昨夜雪深幾許》、《晚天未晚》;詩評集《詩和現實》、《美與殉美》;文學評論集《鞭傷之島》、《典範的追求》、《危樓夜讀》、《深山夜讀》、《孤夜獨書》、《楓香夜讀》,以及學術研究《探索台灣史觀》、《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台灣新文學史》,傳記《謝雪紅評傳》等書,為台灣文學批評學者的研究典範。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