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歐美文學
英格的孤島(認同三部曲2)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英格的孤島(認同三部曲2)

  • 作者:洪素珊(Susanne Hornfeck)
  • 出版社:左岸文化
  • 出版日期:2018-08-01
  • 定價:400元
  • 優惠價:9折 360元
  • 書虫VIP價:340元,贈紅利1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23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上海本是遠東的「大世紀遊樂場」,也是二戰前後歐洲猶太人的避難地, 卻一步步淪為日軍的圍城,漫天戰火裡的一座孤島。 來自布蘭登堡的猶太小女孩,在上海發現了自己、也發現了中國。 1938年11月9日深夜,納粹發動了捕殺猶太人、砸毀猶太商店的全面破壞行動,史稱「水晶之夜」。 方克斯坦家的糕餅店也未能倖免於難。方克斯坦太太隨即採取行動:一方面營救身陷集中營的先生,一方面想辦法買到了船票。夫妻倆帶著獨生女兒英格,從布蘭登堡出發,踏上了流亡的旅程,前往當時唯一接納他們的城市——上海。 當爸爸媽媽開始在十里洋場為了生存而奮鬥,小英格則踏上了她的冒險之旅:探索陌生的城市、融入陌生的人群、戰勝陌生的語言,甚至靈活地運用中國朋友伊娜送她的筷子大啖中國菜。 流亡上海被方克斯坦夫婦視為「困坐愁城」;但八年的「客居」卻讓英格有了新的家鄉。綁著金色麻花辮的小女孩,漸漸長成了一個有主見的年輕女郎。終於,戰爭結束了。但接下來的路,她要怎麼走呢?

目錄

01我必須,我必須,離開我的小城嗎…… 02西方世界—東方世界 03不要生氣 04新年快樂? 05上海的家 06那些人知道我們要來嗎? 07曉春和「做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 08來福 09中國新年 10雙重生活 11自衛能力 12在「辭海」裡 13又一場戰爭 14不對的朋友 15掃地出門 16隔離 17重起新局 18水淹虹口 19戰火日近 20砲聲隆隆的夏天 21戰爭結束了 22流離失所?適得其所? 23不可知的未來 24運氣來了! 25新棋局,新運氣 關於本書 附錄1大事年表 附錄2譯名對照表

內文試閱

  不過,英格在西摩路讀書的日子,也已經屈指可數。這一年來,流亡到上海的猶太人愈來愈多,「嘉道理學校」已經不勝負荷。在六月學期結束的時候,英格帶了一張紙條回家:      「致全體家長:      上海猶太青年學校因為空間不夠,下學期將搬遷至位於虹口區荊州路的一棟新大樓內。」      「為什麼偏偏要搬到虹口去呢?」是方克斯坦太太的第一個反應;她對那個地區的印象從一開始就很不好。      「因為在我們之後來到上海的猶太人,大部分都落腳在虹口,學校遷到那一區對上海市只有好處,因為這樣一來,當初被日本人炸壞的區域,就能用比較『經濟』的方式,再重新建設起來。」爸爸解釋給媽媽聽。      「那我可不可以請問一下,這孩子每天要怎麼去上學呢?」媽媽想知道。      「坐電車去」,英格就事論事,據實以答。她上下學的路將會比現在長很多,不過也會有趣得多。      但先過暑假最重要。假期七月初開始,照中國節令的分配,是屬於「小暑」,等到了七月下旬,就進入「大暑」,到了八月「立秋」,那時候出現的「秋老虎」可就要熱到最高點了。英格從曉春那裡學到,中國人的一年不只分為四季十二個月,還另外按照「節氣」來分,每十四天就有一個有趣的名稱,而且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都規定得清清楚楚。三毛的媽媽是個「百寶箱」,永遠可以從她那裡獲得最好的藥方及建議。當天氣特別躁熱的時候,她會煮甜甜的綠豆湯加上白木耳給英格和三毛喝,但規定他們一定要喝溫的;她從不准兩個孩子喝冰的甜品,還告訴英格,應該要在六月六日那天給來福洗澡。因為那天是「天賜節」,狗貓若是在那天洗了澡,一整年都能保持乾淨,而且免受虱子、跳蚤等寄生蟲之苦。英格謹記在心——單為了不要讓媽媽再永無止境的嘮叨——她一大清早就備好了錫盆等在後院。但來福這隻中國貓,顯然也知道這個日子特別,一整天也見不到牠的貓影兒。      上海的盛夏熱不可當,整個城市就像個烤箱一樣。溫度計裡的水銀一直往上爬,甚至爬過了四十度,再加上極高的相對濕度,那種熱真是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每天早上,英格是因為汗流進了耳朵裡而醒來。她聽從曉春的建議,現在不再睡在一塊麻布上,而是改睡在一張蓆子上,竹蓆會讓身體感覺涼快些。英格很心疼鎮日在烘烤房裡工作的爸爸,為了烤那些麵包、蛋糕和餅乾,即使是在如此的高溫下,烤房裡還是得把爐火升到最旺。她非常懷念在家鄉可以整個下午泡在水裡的日子,也不時想起在郵輪游泳池裡戲水的海上假期。上海沒有這樣的「休閒活動」,至少像英格和三毛這樣的孩子是沒有的。      一天早上,當英格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肚子和脖子上,起了很多紅點。「媽,我全身都在癢,而且長了好多奇怪的小紅疱疱。」      方克斯坦太太仔細檢查了一下女兒的狀況,尖聲驚叫了起來:「天啊,這孩子現在竟然給我起水痘了!」      曉春被請過來提供諮商。她看了英格的「紅豆」以後,安撫方克斯坦太太說:「這是因為太濕太熱的關係,擦點粉就好了。皮膚一乾,就不會再癢了。」英格終於還是親自領教了什麼叫做「痱子」。      不管怎麼樣,枝葉茂盛的法國梧桐,還是給整條街提供了一片遮擋日曬的涼快樹蔭,只是躁熱依舊。這種天氣最適合製作煤球。一天,當三毛和英格正在為烤房專用的煤球塑型時,傳來了一陣歌聲。英格抬起頭,豎起了耳朵。「喔,美麗的西部森林啊!」歌聲從大街上傳進後院,並伴隨著一陣輕快的鼓聲。      「你聽見了嗎?有人在唱德國歌!」英格話還沒說完,就衝出了後院大門,三毛緊跟在後。一隊穿著制服的男女學生正沿著大街遊行,英格一眼就看出他們是屬於什麼組織。整個隊伍一邊唱著歌,一邊在前導的納粹黨旗(反卍字旗)領導下,向前邁進。英格張口結舌地說不出一句話來。希特勒青年團?在上海市中心遊行?      「他們是『德皇威廉學校』的學生。每年夏天去莫干山參加暑期夏令營時,都會經過這裡一次。」三毛看到英格驚愕的表情,隨即解釋給她聽。      「他們去那邊幹嘛呢?」      「還不就是一些勘測地形或模擬戰鬥的遊戲,我覺得無聊的很,尤其還在這種高溫下。要我是絕不會幹這種事的。」      「嘿,那個傢伙我認識!」英格用她沾滿炭泥的黑手,指著一個戴著圓眼鏡,胖嘟嘟的年輕男孩。「那是陸迪克,陸迪克‧史瓦柏。我們一起坐船來的。」      胖男孩沒有看那個滿臉煤灰、身著中裝、站在街邊的金髮女孩一眼。在他咖啡色的襯衫上,處處透著汗跡,他舉步維艱,似乎隨時都可能邁不出下一步。      英格盯著那個隊伍,看著他們穿過五花八門的各式中國招牌,消失在靜安寺路的盡頭。那真是她在上海最不想看到的景象了。接著,她想起了全家在要下船的時候,爸爸因為看到納粹那面帶鉤的十字旗,驚惶失措的一幕。      「希望爸爸沒有看到這些人才好」,她喃喃自語地說。      「唉呀,在上海就是有不同的德國人,有像這個樣子的,也有別種樣子的。」      「是啊,我們就是屬於別種樣子的」,英格打住了這個話題。

作者資料

洪素珊(Susanne Hornfeck)

德國文學博士、漢學家,從事專業著述及書籍翻譯,譯作曾多次獲獎。與汪玨合作德譯楊牧詩集《和棋》;2013年出版楊牧散文精選德譯本《蜘蛛.蠹魚.與我:楊牧的隨筆》(Die Spinne, das Silberfischchen und ich),是楊牧第一本譯成西方語言的文集。此外,也譯介張愛玲、沈從文、林海音、哈金、張大春等多位名家作品至德語世界,是中德現代文學交流的重要推手。1989年至1994年在台大外文系擔任客座講師,台北從此成為第二故鄉。《銀娜的旅程》(Ina aus China)是第一部長篇小說作品,繁簡中文譯本分別於2009和2010年在大陸及台灣問世,獲得極大迴響。

基本資料

作者:洪素珊(Susanne Hornfeck) 譯者:馬佑真 出版社:左岸文化 書系:左岸文學 出版日期:2018-08-01 ISBN:9789865727765 城邦書號:A0400088 規格:平裝 / 單色 / 38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