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大腦持久力:IQ高、過目不忘就是頭腦聰明嗎?——腦科學家告訴你維持「大腦韌性」更重要!
-
多重宇宙:量子力學、超弦理論、9+1維度時空,人類對宇宙的最新真相探究
-
萬物的名字:博物學之父布豐與林奈的頂尖對決,一場影響日後三百年生物學發展的競賽【普立茲傳記類獎】
-
蜂學問:蜂類生態 × 養蜂技術 × 圖解知識,深入探索蜂之奧秘
-
聽見老樹的呼救:從阿里山吉野櫻、柳營老榕樹到草屯鳳凰木⋯⋯橫跨全台的「搶救老樹」紀實,走進傷病現場,重啟人與自然的生命對話
-
你的身體,不可或缺的分子:賀爾蒙、營養素、基因、酵素......210種維持人體機能的生物圖解
-
探索時間之謎:從天文曆法、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
-
邏輯解謎:150+謎題、4週大腦訓練,讓頭腦越玩越靈光!
-
與眾不同的大腦:為什麼我們能理解科學和藝術?電腦與AI會影響大腦的演化嗎?
-
鹿角蕨日記簿:栽培與觀賞
內容簡介
傳說牛頓並不是在看到蘋果掉落地面時立即聯想到萬有引力,而是思考「既然蘋果掉了下來,為什麼月亮還高掛在天空」才想到萬有引力。像牛頓這樣思考其中的差異是很重要的。數學與理科的知識是思考和創意的基礎;數學可以讓我們從結構了解事物,進而深入追究其本質,有效解決身邊的各種問題。理科著眼於現象之間的共通性,藉此推測肉眼看不到的機制與構造。全書精心設計囊括天文地理60道題,訓練以思考透析事情的本質,學習用創意解決問題,讓腦袋靈活舉一反三。
「地下莖」的啟示: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福井謙一先生認為:表面上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事物之間,其本質是相連的。他稱這種現象為「地下莖」,並且鼓勵大家學習乍看之下與自己所學無關的知識,甚至是截然不同的學問;因為,與所學差距愈大的學問,對創意越有益。
記性不好可以學記憶法,書讀得慢可以學速讀,想增強靈感、創意、邏輯思考、表達能力的人,請做數理能力訓練!!不論是學生、上班族、SOHO族,還是居家一族,活靈活現的腦袋絕對是人生戰場致勝的秘密武器。
作者資料
鈴木敏史(Suzuki Tosifumi)
1963年生,東京大學理學院物理系畢、同大學理學研究所物理學碩士。曾任國立分子科學研究所助理等職,現為高中老師。譯有《邏輯人物理學辭典》(合譯,朝倉書店)。
岡部恒治
北海道札幌市人。東京大學理學部數學科畢業。曾任埼玉大學經濟學部教授,專攻拓樸學。他是一位數學家,擅長以平易近人、生動幽默的方式,解釋眾多學生畏懼的數學。 想法豐富多變,不受拘束,廣獲好評。著有《漫畫數學入門》(マンガ数学入門)、《專為數學白痴設計的數學入門》(数学オンチのための数学入門)、《微分和積分原來如此私塾》(微分と積分なるほどゼミナール)、《解放你的數學感覺》(数学感覚を伸ばす)、《阿基米德的構思術》(アルキメデスの発想術)、《漫畫數學感覺》(マンガ数学感覚);BLUE BACKS系列則有《用漫畫來學數學》(マンガ・数学小事典)、《用漫畫來學幾何》(マンガ幾何入門)等書。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