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經濟/趨勢 > 趨勢
思維誤判:好球為何判壞球?冠軍總教練真的就是好教練?棒球場上潛藏的行為經濟學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思維誤判:好球為何判壞球?冠軍總教練真的就是好教練?棒球場上潛藏的行為經濟學

  • 作者:基斯.洛爾(Keith Law)
  • 出版社:堡壘
  • 出版日期:2021-10-14
  • 定價:480元
  • 優惠價:9折 432元
  • 書虫VIP價:408元,贈紅利20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87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Team Taiwan!

內容簡介

《華爾街日報》、《出版者周刊》爭相報導 一本棒球版的《快思慢想》 用棒球場內場外的決策誤判,帶領我們窺探隱而未見的思維盲點! 明明削進好球帶的好球,為什麼主審卻喊了壞球? 某屆選秀狀元明明打得奇差無比,卻比其他同屆的球員能在登錄名單中存活更久? 帶領球隊拿下年度總冠軍的總教練真的就是好教練? 連續安打五十六場跟打擊三圍傲視全聯盟,為什麼是前者拿到了MVP? 如果你是一位愛看棒球的人,這些問題肯定曾經出現在你腦海過(可能不是全部,但至少有一樣吧?)。 在棒球賽場上,其實跟我們在經濟學或是生活環境中一樣,各個層面都隱藏著我們未曾細想過的行為心理學,大從新人選秀(就像是投資商品),小至何時該揮棒(你可以想像成是何時該決定股票的進出場時機),隨著上述的決策變得愈來愈複雜、愈來愈需要資料數據的輔助,瞭解其背後的思維和運作。在本書中,就是以前所未見的方式來分析一個非常基本的問題:到底那些決策者在想些什麼?如果我們的大腦思考判斷,往往會在不經意的時刻讓我們產生錯覺,但我們該怎麼知道自己「想錯」了呢? 假使用經濟學當例子讓你頭昏腦脹,那麼是時候用棒球比賽當例子讓你茅塞頓開了! 本書作者洛爾揉合了行為科學理論,以及跟球隊主管、總教練、球員的訪談,分析美國職棒史上著名的決策:它們為何成功,又為什麼失敗;也探究賭博心態和各程度的風險評估,如何影響美國職棒的樣貌,還有棒壇當前最新的資料革命,怎麼改寫數十年來既有的決策思維。 在這過程中,洛爾嘗試解答多年來大家爭論不休的問題,舉凡「投手投得愈用力、球速愈快,是不是會增加受傷風險」、「大聯盟球隊是不是都高估了交易小聯盟新秀的價值」等等,透過其故有的精闢分析和銳利文筆,帶入一些棒球史上最悠久的爭辯主題之中,使我們能透過滿載知識和實用資訊的有趣文字,除了更了解棒球,也更了解我們自己。 推薦人 棒球作家 文生大叔 棒球Podcast《HITO大聯盟》主持人 王啟恩 知名棒球Youtuber 台南Josh 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 沈雲驄 職棒球星 周思齊 資深體育媒體人 卓君澤 富邦勇士籃球隊助理教練 林煒晧 立法委員 3Q陳柏惟 MLB聖地牙哥教士隊台灣區球探 耿伯軒 暢銷作家 陳宏宜 棒球作家 張尤金 資深球評 曾文誠 運動視界主編 楊東遠 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雷浩斯 關鍵評論網集團共同創辦人 楊士範 棒球球評 潘忠韋 棒球研究者 鐘勝宏 各界好評 「如果你一直都搞不懂,為什麼很多作家都認為棒球能反映人生道理,洛爾的《思維誤判》肯定能解開你的疑惑,因為它用日常人生的道理解釋了棒球。在《思維誤判》中,來自「運動員」(The Athletic)網站的資深棒球作家——洛爾,檢視了各式各樣引發棒球迷辯論的假設和命題,議題涵蓋場上、場下,以及球迷的世界。」 ——《華爾街日報》-- Wall Street Journal 「洛爾的分析兼具娛樂性和知識性,他能寫出這本有內涵又好讀的書,就像敲出了一發滿貫全壘打。」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在美國書市棒球書滿溢的情況下,洛爾藉由分析棒球產業著名的決策案例,使其著作脫穎而出。非常推薦給重度棒球迷,還有想了解數據分析和趨勢如何應用在職業運動的朋友。」 ——《圖書館學刊》(Library Journal) 「《思維誤判》以全新角度切入棒球運動的複雜精微之處,很有見地也很有趣。這是一本傑作。」 ——《緬因州鋒芒報》(The Maine Edge)

目錄

目 次 推薦序 別再錯得那麼理直氣壯,讓美國職棒的故事教你如何正確思考/文生大叔 推薦序 棒球與行為經濟學的完美搭配/王啟恩 推薦序 做決策前,先看看這本書吧!/曾文誠 推薦序 原來這就是答案!/張尤金 序章 第一章 為什麼我支持電子好球帶 第二章 別從冰山一角論斷事情的全貌 第三章 贏了,就是成功;輸了,就是失敗 第四章 這樣做才對,因為我們之前都是這麼做的 第五章 沒被鎂光燈照到的失敗者 第六章 歷史是生著者比下的產物 第七章 把冷水淋在火燙的棒子上 第八章 維持現狀錯了嗎? 第九章 明天,這就是別人的問題了 第十章 安打王羅斯無效的自我辯解 第十一章 付出去的錢,潑出去的水 第十二章 大聯盟快樂球 第十三章 經典好決策 結論 延伸閱讀 誌謝

延伸內容

第一章 為什麼我支持電子好球帶 錨定偏誤(anchoring bias)如何影響好球帶認定以及其他事情 如果你在棒球賽季有使用推特,特別是最近幾年的季後賽期間,你應該有意無意都會看到有兩派球迷針對一個特定議題大力爭論:一派球迷想要大聯盟趕快採用機器人主審,另一派球迷則擁護具有人性成份的人類主審,兩邊對於棒球是否該採納電子好球帶的問題爭執不下,誰也不讓誰。二〇一九年世界大賽(World Series),這問題又成為焦點。第五戰,主審巴克斯戴爾(Lance Barksdale)搞砸了兩個好壞球判決,其中一球他甚至直接怪罪華盛頓國民隊(Washington Nationals)捕手戈姆斯(Yan Gomes),貌似是因為戈姆斯接球後立刻起身的動作不夠尊重他,所以才故意把好球判成壞球,這結果令國民總教練馬丁尼茲(Dave Martinez)相當不滿,在休息區對巴克斯戴爾大喊:「該醒醒了吧你!」另一個誤判的位置更誇張,一顆離好球帶有一段距離的外角球進來,巴克斯戴爾直接把受害打者羅布勒斯(Victor Robles)拉掉,令羅布勒斯氣得跳腳,怒不可遏地把打擊手套扔到一邊。這兩球的判決都很糟糕,而且在兩個案例中,巴克斯戴爾感覺都在懲罰國民隊:第一次是懲罰戈姆斯在主審還沒做出判決前就認定那是好球,第二次則是懲罰國民全隊在戈姆斯那球的判決後,質疑他的權威。這些誤判當然也有可能只是純然的人為失誤,但至少畫面上看起來給人的觀感非常差。 我個人是全力支持電子好球帶的那一派。判定好壞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人類幾乎不太可能把這件事做好(尤其是在有另一個人(捕手)蹲在主審前面,擋住部分視線的情況下),而且只要有少少幾球的誤判,就有可能改變比賽結果、甚至整個系列賽的戰局。球界有一些蠻實際的論點,反對電子好球帶,比較為人所知的一個是,現存的球路追蹤科技,不一定比優秀的人類主審來得準確,這點還算有所根據,不過另一個論點就可說是一派胡言:我們應該保留比賽中的「人性成份」(human element),因此就要接受「場上不是球員的人」(也就是裁判)影響比賽結果的狀況。人類不應該擔負好壞球判決的任務,因為人很容易就落入非常多的認知偏誤(相信已經讀到這裡的各位,都清楚這點)。 我們已經能證明主審也是有認知偏誤的,而且至少有兩種。我不是說那種很會投好球的投手,總是能在好球帶外側一兩球的位置獲得主審偏好的狀況,也不是說那種很喜歡抱怨好壞球判決的打者,被主審以較小好球帶伺候的情形。這些偏誤或許真的存在,而且也會隨著電子好球帶的應用而消失,但它們的影響沒有很普遍,此外,能佐證這些偏誤的實證,通常沒有特別大的說服力。 我所說的兩種主審會經常犯下的特定錯誤,都來自認知上的偏誤,它們遠比前述提到「主審對某特定球員偏心」或「某特定主審判決上有特殊偏好」的情況普遍,且影響力更大。人類都會有認知上的問題。由於主審被要求要在每一球進來之後,立刻做出好壞球判決,而且一旦做了判決便沒有轉圜餘地,就算事後發現有錯,主審也得堅持原本的認定,因此主審在好壞球判決上出錯,是沒有所謂的修正機制的,錯了就是錯了。這稱不上是讓人類擔負好壞球判決工作的弊病,反而是一種特色。 第一個人類主審會出現的問題是,好壞球判決會受到前面幾球判決的影響,而且前一球的影響尤為劇烈。照理來講,一顆球是否通過好球帶,跟前幾球是好球或壞球完全沒有關係,不應該受到影響。每一球都是獨立事件,如果你具備猜測投手下一球是好球還是壞球的能力,即便成功率沒有到特別高,投手對你來說也算很好猜。如果你的身份是打者,那很容易就能把投手打得很慘。 二〇一六年,陳丹尼爾(Daniel Chen)、莫斯考維茲(Tobias Moskowitz)、舒休(Kelly Shue)共同發表了一份研究,內容為分析大聯盟PITCHf/x系統(一種球路追蹤系統)從二〇〇八到二〇一二年收集到的所有球路資料。三位研究人員把資料中所有由主審判定好壞球的「連續幾球」挑出來,排除掉被打進場內的球、界外球、揮棒落空、其他所有非主審認定好壞球的情形,最後發現共有九十萬組這樣的「連續幾球」。他們也把所有由主審認定好壞球的案例進行分類,一類是「明顯」,也就是該案例的好壞球結果非常明顯,另一類則是「模糊」,代表該案例在好球帶邊邊角角,不容易區分是好球還壞球。研究人員發現,被歸類在「明顯」類別的案例,有百分之九十九最終都獲得正確的好壞球判決,而被歸類在「模糊」類別的案例,則只有百分之六十的正確率。 他們在研究中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主審把「連續幾球」中的第一球判成好球後,是不是比較可能把第二球判成壞球?換言之,即前一球的判決結果,會不會影響到第二球的判決。結果發現,確實有,如果前一球被判成好球,那下一球被判成壞球的機率會提升百分之〇點九;若前兩球都被判成好球,那下一球被判成壞球的機率會增加百分之一點三。數字乍看之下不大,但實際影響卻蠻大的。而且此效應如果發生在下一球是「模糊」的情況下,更加顯著,偏誤效應會比那些「明顯」的球路高出十至十五倍。 該研究的三位研究人員,把研究呈現的結果歸類為「賭徒謬誤」(gambler’s fallacy)的一種。所謂的賭徒謬誤,就是荒謬地以為,由於某件事發生了很多次,因此接下來不太可能發生;或者由於某件事很久沒發生,因此接下來很可能會發生。舉例來說,有賭徒謬誤的人會認為,賭場輪盤遊戲連續開出五次黑色號碼之後,接下來開出紅色號碼的機率會比較高,只因為該輪盤已經很久沒開出紅色號碼。這種情況在棒球界也常常看到,最經典的案例是,許多人會說一名最近連續幾次打擊都沒有敲安打的打者,應該下一次就會擊出安打,因為「打出安打的時機差不多到了」。如此論述亦十分離譜。有些人也說,主審可能有預設好的好壞球配額,認為要把每場比賽一定比例的球判成好球,要是在比賽中某個當下判得好球比例低於那個頻率,就會在剩餘局數多判好球彌補。 另一個認知偏誤——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能提供我們更簡單的解釋。錨定效應就是,獨立於下一個決定之外的過去資訊,仍會改變決策者對於某個行為結果發生機率的評估,進而影響他做下一個決定的決策過程。主審對前一顆球的判決,不應該影響下一球的判決,也不應改變他們把下一球判對的機率,但真實世界並非如此,因為主審的內心沒有把前後兩球的判決視為各自獨立的事件。主審自己可能也沒意識到這個認知偏誤的存在。這發生的原因,有可能是主審內心預設的好壞球配額作祟:「我前一球已經判好球了,所以我應該適時地補一顆壞球回來。」也有可能是潛意識的預期:「前一球已經是好球了,投手不太可能連兩球都投好球,所以下一球比較可能是壞球。」無論確切原因為何,最簡單的解釋是,主審的內心已經定錨在前一球的判決結果上,因此他對下一球的評判基準出現變化,代表他們比較沒辦法把連續幾顆好壞球判決的後面幾球判正確。這是另一個支持電子好球帶、反對人類判好壞球的論點。

作者資料

基斯.洛爾(Keith Law)

洛爾是美國知名運動網站「運動員」(The Athletic)的資深棒球作家。此前,他曾擔任 「ESPN 知情者」(ESPN Insider) 專區的資深棒球作家、為棒球分析網站「棒球指南」(Baseball Prospectus)撰寫專欄,也曾任職於大聯盟多倫多藍鳥隊,擔綱總管特助,負責數據分析工作。洛爾現居美國德拉瓦州(Delaware)。

基本資料

作者:基斯.洛爾(Keith Law) 譯者:李秉昇 出版社:堡壘 出版日期:2021-10-14 ISBN:9789860693577 城邦書號:A5390030 規格:平裝 / 單色 / 38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