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牆:沙特短篇小說【存在主義文學經典‧唯一法文直譯完整版】
- 作者:沙特(Jean-Paul Sartre)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22-10-04
- 定價:460元
- 優惠價:79折 363元
- 優惠截止日:2025年1月10日止
-
書虫VIP價:363元,贈紅利18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44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
徒步旅人:深入台灣20條故道,在走路與獨處中探索島嶼記憶,與自己對話
-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
【親簽版】咖啡館推理事件簿7:將方糖沉入悲傷深淵(限量扉頁作者親簽版.百萬暢銷系列十週年最新續集)
-
一之瀨尤娜飄浮在空中【現象級動畫電影《夏日幽靈》姊妹作!】
-
各種悲傷:失眠、幽閉恐懼、家有膽小狗⋯⋯瑣碎到難以啟齒的小困擾與小怪癖【短篇故事集】
-
無貌之神【不朽名作《夜市》再進化,獻給大人的暗黑童話】
-
瓊瑤經典作品全集:窗外(限量燙銀流水編號創作60周年紀念典藏電影劇照書衣精裝版,國際巨星林青霞驚豔世人首次主演經典長片))
-
來自天堂的雨【紀念版套書】
-
薇奧菈在草地嬉戲:拉娜・德芮詩集【獨家中英對照版】
-
【新譯】十二國記-魔性之子
內容簡介
存在主義代表人物、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沙特
關於人類生命存在、自由與偶然性的極致書寫
「這是五場悲劇性或喜劇性的潰敗……被牆困住的逃亡。」——沙特
★法國作家紀德(André Gide)推崇〈牆〉為「大師之作」!
★卡繆(Albert Camus)盛讚〈牆〉: 「觀察到生活中的荒謬不可能只是一種終結,而僅僅是一種開端。」
沙特一生著作豐富,哲學、小說、劇本、評論皆有作品傳世。本書共收錄5篇小說:
▌〈牆〉以戰俘面臨槍決的極端情境,探討「死亡」與生命的「偶然」。
我不願再去想清晨將會發生的事、不願去想死亡的事。那毫無意義,我只能找到一些字句,不然就是空無。但我一旦開始嘗試去想別的事情,就看見步槍的槍口正瞄準我。
▌〈房間〉裡,一心只想進入丈夫瘋狂世界的妻子,最終導致悲劇。
「妳我之間,有一堵牆。我看得見妳,我對妳說話,但妳在另一邊。究竟是什麼阻撓我們相愛?從前似乎簡單多了。在漢堡市的時候。」「對。」愛芙悲傷地說。又是漢堡市。他從不提及他們真正的過往。他們兩個都沒去過漢堡市。
▌希臘神話中〈黑若斯達特斯〉的事蹟,竟讓準備持槍殺人的他領悟存在的意義?
我身上帶著槍,它能發出巨響、引起轟動。但我的自信心不再是由它而來,而是來自我自己——我就是槍枝、炸藥與砲彈的一份子……有一天,當我陰暗的一生抵達終點時,我會爆炸迸發,用一道像鎂光一樣激烈而短暫的火光,照亮全世界。
▌一段〈親密關係〉裡,究竟「性」比較重要,還是「愛」?
他對我說:「妳會來的!」雙眼炯炯有神。「妳會搬到我家,我要妳完全屬於我。」我討厭他試圖催眠我時的眼神,他搓揉著我的手臂,當我看著那雙眼睛時,我總想到他的胸毛。妳會過來,我要妳完全屬於我。他怎麼能說這種話?我又不是狗。
▌〈一個領袖的童年〉,充滿了對自我、父母、他人及社會的質疑與困惑……
「我以後也會成為領袖嗎?」呂希昂問道。「當然,我的孩子,我是為了這個原因而生你的。」「那我會指揮誰?」「這個嘛,等我死了之後,你就會是我工廠的老闆,你會指揮我的工人們。」
透過沙特筆下的精采故事,我們將發現,存在主義關心的議題至今仍未過時,生命的偶然與荒謬,各種苦悶、焦慮、絕望和孤單,乃至於追求真實的自我,依然是每個時代人類不斷面對的課題。
專文導讀
耿一偉│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
「在這個時代,閱讀沙特小說的意義為何?……網路的世界,更像是最後一篇小說〈一個領袖的童年〉的當代版,讓人落入人云亦云的破碎價值觀,我們越來越不會選擇,我們有的只是別人轉貼別人推薦的選擇。當代世界沒有牆,不是牆不存在,而是螢幕就是一道牆,只是我們忽略了這個基本事實而已。」
聯合推薦
方格正│諮商心理學博士、臨床心理師
阮若缺│政大歐文系法文組教授兼外語學院院長
童偉格│作家
超級Y│YouTuber
劉國英│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榮休教授
「世人最大的愚痴,是以為自己能無邊無際、無始無終地活下去,進而導致生命的浪費;沙特用文字砌了一堵牆放在我們面前,若有緣人能參透,便能更真摯地活這一遍。」
方格正│諮商心理學博士、臨床心理師
「1937年,沙特發表了短篇小說〈牆〉,他是針對西班牙內戰(1936-1939)提出想法?或是已嗅到山雨欲來的二戰(1939-1945)煙硝味?當〈牆〉裡的撒旦(長槍黨軍官)欲收買主角的靈魂,一句玩笑的謊言,竟造成令人哭笑不得的荒謬結局,不禁讓人想起一首英文老歌:I started a joke, which started the whole world crying…
阮若缺│政大歐文系法文組教授兼外語學院院長
「借助死亡作為生命邊緣處境的考察,沙特揭示了人之存在的最重要特色:透過發問、反省和選擇,從事價值肯定。因此,思考死亡,不是虛無主義,而是直面人之存在的核心課題。」
劉國英│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榮休教授
延伸內容
【推薦文】沙特的〈牆〉——存在主義文學的起點
◎文/劉國英(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榮休教授)
死亡是什麼?是生命的終結。隨著生命結束,我本來擁有的一切,都化為烏有,成為虛無。但這是否意味著,我生命中經歷過的一切,都不再有任何意義?又或者已經無關緊要?人死之後,一切功名利祿,不再有價值,令人萬念俱灰。
但我曾經付出巨大努力才得到的東西,特別是那些曾經令我自豪的、因而特別珍惜的東西,在死亡來臨之際,是否完全變成身外物,都於我無關緊要,因而不再有價值?那麼我本來親愛的人、特別是情人呢?她/他是否也變成完全是一個身外人,不再與我有任何關係?
在死亡面前,我感到孤獨,不單物質性的東西再無價值,我本來重視的人際間的情和義,好像也無從說起。然而,我是否因此變成了一個完全無情無義的人?我是否接受自己變成一個冷酷無情、言不及義的人?
在死亡快將來臨之際,既然我的生命已經不再重要,我會出賣我的戰友來自救、換取生命的延長嗎?
沙特的答案是:不會。這是我作為一個人,與僅僅是一個物的差異。怎樣的差異?物會發問嗎?會作出選擇嗎?一個瀕臨死亡的人,仍然會發問,也就是反省,仍然會作出選擇,也就是作出價值肯定。
借助死亡作為生命邊緣處境的考察,沙特揭示了人之存在的最重要特色:透過發問、反省和選擇,從事價值肯定。因此,思考死亡,不是虛無主義,而是直面人之存在的核心課題。〈牆〉篇幅雖短,卻為即將開展的存在主義思潮定調。作者資料
沙特 Jean-Paul Sartre
1905年6月21日生於巴黎,年輕時期就與巴黎高等師範學校的同學們強烈批判資產階級的傳統與價值觀。於勒阿弗爾高中任教一段時日後,前往柏林法國文化中心繼續進修哲學。在早期的哲學作品如《想像》(L'imagination,1936)、《情緒理論初探》(Esquisse d'une théorie des émotions,1939)、《想像物》(L'imaginaire,1940)等書中,已能窺見沙特的原創思想,其後更發展為《存在與虛無》(L'être et le néant,1943)、《存在主義是人文主義》(L'existentialisme est un humanisme,1946)等書,進一步深論存在主義哲學。 沙特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來自其文學作品《嘔吐》(La nausée,1938)、《牆》(Le mur,1939)、《自由之道》(Les chemins de la liberté,1943-1949);以及文學評論與政治相關的論述,如《反閃份子與猶太人》(Réflexions sur la question juive,1946)、《論波特萊爾》(Baudelaire,1947)、《聖惹內:戲子與聖徒》(Saint Genêt, comédien et martyr,1952)、《境況》(Situations,1947-1976)、《家族白痴》(L'Idiot de la famille,1972)等。沙特劇作的讀者群更廣,且不時能在作品中發現他透過人物闡述其思想,知名作品有《蒼蠅》(Les mouches,1943)、《沒有出口》(Huis clos,1945)、《可敬的娼妓》(La putain respectueuse,1946)、《髒手》(Les mains sales,1948)、《魔鬼與上帝》(Le diable et le bon dieu,1951)等。 憂念時局的沙特,終生投入政治,並曾主持羅素法庭(Tribunal Russell);也曾拒領諾貝爾文學獎(1964);主導《人民事業報》(La cause du peuple)與《解放報》(Libération)等。沙特於1980年4月15日逝世。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