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日本京都傳承330年的陶藝名家,打磨內心的方法
觀察X整理X轉換觀點X保持好奇心X下決定
在五大生活習慣下工夫,提高生活解析度
適合自己的事物,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
對自己的感覺,能讓自己喜歡上的事物……
這些,全都沒有正確答案。
能夠感受到這些無形的價值,
並且有能力選擇沒有正確答案的事物,就是感受力。
「感受力」不僅是「品味好」,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擁有感受力代表著相信自己、珍愛他人,堅持選擇自己人生的基礎。從一日三餐、居家環境,乃至工作與人生的方向,我們每天都面臨各式各樣的選擇。如果缺乏感受力,便只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地選擇那些可能並不適合自己的事物。
作者透過「觀察」、「整理」、「轉換觀點」、「保持好奇心」、「下決定」五大習慣,介紹能讓你的培養感受力的準則。
【觀察的習慣】:細心捕捉日常生活的變化和特別之處,藉此擴增資訊量
透過擴展視野範圍、光腳走路等方法,加深對周遭環境的敏感度;
藉由語言、感知聲音與味道的細節,進一步豐富觀察的層次。
感受季節與自然變化;甚至在外食時觀察器皿和店家陳設,都能成為創造力的來源。
【整理的習慣】:保持空間和心靈的清明,擺脫困惑,做出有意義的選擇
外在從整理錢包、居家環境開始,維持整潔的環境,提高工作效率和思考能力;
同時減少不必要的交際,珍惜與關注自己的時間,培養真正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內在則可嘗試坐禪和冥想,將意識轉向呼吸的體驗。
並可藉由寫日記表達情感,接納自己的情緒。
【轉換觀點的習慣】:用不同角度理解事物,克服主觀和偏見的干擾
盲點經常近在眼前,欣賞藝術作品時可以從創作者的角度出發,重新理解作品的意義。這種方式也可運用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以俯瞰的方式理解批評,可能會發現其中的啟示。而透過不斷追問自我、質疑常識,更能藉此找出隱藏在內心的真正想法,做出符合內心的判斷與選擇。
【保持好奇心的習慣】:好奇心能擴展感受力的多樣性,察覺更豐富的世界
待人接物時保持好奇心,可讓我們探索不同的價值觀。無論是近在身邊的家鄉土產、不同的日本茶品種、筷子使用方式與吃飯的禮節,以好奇的眼光重新發現其深層的意義;與人相處時亦然,保持好奇心和愛情對待彼此,選擇長久珍惜的關係,都有助於提高感受力,並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
【下決定的習慣】:相信自己的感覺,培養的決斷力
每天都讓自己做一些小小的決定,累積成屬於自我的軸心,並藉由克服自卑感、找出「不想做的事」,慢慢了解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在「人生一百年」的時代,我們需要思考未來、對所有選擇負責,自主地生活下去。
培養感受力並非一蹴可躋,必須透過每天累積的習慣。作者藉由反思「感受力」這個抽象詞彙的意義,並提出一系列習慣幫助我們培養感受力。只要憑藉感受力面對未來,即使遇到挫折也無須為此擔心,這些經歷都將成為自信的養分。
目錄
前 言 擁有感受力的人,就是能理出答案的人
序 章 培養感受力的5種習慣
觀察的習慣:察覺細微的差異
整理的習慣:知道自己對某件事感到迷惑
轉換觀點的習慣:從多重角度看待事物
保持好奇心的習慣:了解新事物
下決定的習慣:相信自己感覺
第一章 培養感受力之觀察的習慣
試著用肌膚的感覺來測氣溫
試著在視線朝向前方時,也看兩旁的風景
試著每天在家中打赤腳走路
試著保有同時處理幾件事情的意識
試著感受看不見的事物
試著學習同義詞
試著用言語來描述酒的味道
試著在欣賞藝術時不先看解說
試著把聲音分解著聆聽
試著用身體記住物品擺放的位置
試著根據季節變化改用不同的器具
試著記住表達各種季節的詞語
試著觸摸餐廳裡端出來的器皿
第二章 培養感受力之整理的習慣
試著整理錢包內的物品
試著在出門上班前打掃家裡
試著把常用物品放在櫥櫃裡的前排
試著減少家裡的衣架數量
試著整理人際關係
試著不吃午飯
試著使用「番茄鐘工作法」來管理時間
試著花十分鐘把意識專注在呼吸上
試著不帶任何目的塗鴉
試著將真實的情緒書寫下來
第三章 培養感受力之轉換觀點的習慣
試著反轉看地圖的方式
試著代入作者的心情來鑑賞作品
試著把話語形諸文字
試著把碗當成花盆使用
試著將人際關係當成聯繫過去與未來的紐帶
試著在交談時看對方的眼睛
試著在暢所欲言時停下來
試著學習不同的語言
試著學習修補器皿的技術
試著持續問「為什麼?」
試著懷疑你人生中的初始設定
第四章 培養感受力之保持好奇心的習慣
試著把家鄉的名產當作伴手禮
試著探究周遭事物的深奧之處
試著了解日常用具的使用方法和意義
試著喜歡語言的餘韻
試著停止說「我知道了」
試著根據季節更換香水
試著買下能使用二十年的物品
試著買下能使用一百年的物品
試著對他人保持名為「愛情」的關心
第五章 培養感受力之下決定的習慣
試著把選擇的理由說出來
試著不設定目的地來行走
試著克服自卑感
試著寫不做的事項清單
試著寫自己的「百年史」
試著保持參與社會的意識
結語 人生,是一場培養「感受力」的旅程
序跋
【前言】 擁有感受力的人,就是能理出答案的人
穿戴適合自己的服裝及飾品。
到訪某地時,用充滿好品味的伴手禮抓住人心。
會關心他人的狀況、具有敏銳的直覺,掌握工作的速度也十分迅速。
甚至能察覺細節上的不協調感,並發想嶄新的點子。
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也可以在工作上取得良好的成績。
在我的周遭,許多人都成為這樣的榜樣。
例如,一位與我有二十年交情的朋友,非常了解自己適合什麼樣的服裝打扮,無論
活到幾歲,她的形象都沒有什麼改變,始終維持著青春的樣貌。
到她家拜訪時,會發現室內裝潢的風格,彷彿是她自身散發的氣息,被原封不動地
轉換成具體的形態,並將她包圍一般,令人感嘆屋內擺設的美妙之處。
還有一位朋友,即使只與人交談片刻,也能理解對方的性格和氣質。
而且他不會隨意評價或批判他人,能展現自己對他人的理解,是一個待人和善,與
任何人都可以融洽相處的人。從他與人相處的方式中,我總是能感受到他的品格。
在他的周圍,也充滿許多總是會幫助他的夥伴。
此外,還有一位朋友,則是能迅速做決定的極簡主義者。
他能夠立刻判斷自己所需的事物,並將那些想法付諸實行,像這樣的生活方式,可
說是既簡單又美好。
非常了解自己,可以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做出選擇。
能夠展現自己對他人細膩情感的理解,並主動與他人建立關係。
有辦法判斷自己需要與不需要的事物是什麼,並果斷地做出決定。
我認為,能以自己的力量,對這些「沒有正確答案」的事物做出回應的人,正是擁有感受力的人。
所謂感受力,並非只是「品味好」這樣表面的層次,而是和那個人本身的生活方式有關。
提高感受力的方法,不是才能而是培養習慣
那麼,為了提高感受力,應該怎麼做才好呢?
「感受力是只有出身良好的人才有辦法培養的能力。」
「因為這是與生俱來的能力,無法靠後天培養。」
「這是只有年輕人才具備的能力,等到上了年紀才想培養就為時已晚了。」
「工作和養兒育女實在太過忙碌,哪有時間提升自我。」
「不知道該從哪裡做起才好。」
「首先,我根本就沒有自信。」
這些話好像把世界上所有的消極因素都聚集在一起。不過,他們全都搞錯了。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提升感受力並不需要特別的環境。
感受力可以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習慣來提升。
會這麼說,是因為我發現自己由於改變習慣而漸漸提升了感受力。
我出生在京都,家族是延續了三百三十年的陶藝之家。
我的老家設有工作室,主要製作抹茶茶碗或水罐等茶具類為主的陶藝作品。
現在,我也以陶瓷器作為創作的素材,並從二○一一年開始,在歐洲的米蘭和巴
黎,以及中國和台灣等地舉辦展覽。
不過,我並非天生就具備感受力。
我是在二十歲之後才立志成為藝術家的。
我的老家曾有一段時期只有女性子嗣出生,我的祖父和父親是以上門女婿的身分,
入贅進來當陶藝家並繼承家業的。也就是說,無論祖父或父親,都不是從小就接受陶藝家養成教育而長大成人的。
我也一樣,由於不需要繼承家業等原因,我並未進入藝術相關領域的大學就讀,而
且直到自己選擇陶藝這條路為止,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藝術教育。
如今,我身為製作器皿的藝術家,從事需要具備感受力的工作。
我的創作跨足不同領域,除了食器以外,還製作、監修以陶瓷器為素材的概念作
品,有時也會設計飯店大廳的裝飾和辦公室的壁紙等等。
所謂創作,正是身處在沒有正確解答的世界裡,必須時刻依靠自己的感受力,追求只屬於自己的正確解答。
我感覺到,我的感受力源於自己過去至今所擁有的習慣培養而成。
舉例來說,我經常在器皿上繪製植物。
會注意到植物生長的模樣,以及葉脈的優美之處,是因為我的視力不好,從小就養
成近距離察看事物的習慣。
各位是否知道,陶瓷器的柔軟度會根據燒製過程的溫度而產生不同的變化?
之所以能感覺到這種細微的柔軟度差異,也是因為我擁有從樂燒到瓷器等,將各
種溫度下燒製的器皿拿在手上的習慣。
藉由這些習慣,我獲得了許多知識與經驗,並在日積月累當中,形成自己的感受
力。直到現在,我也會在每天的生活習慣中下工夫,藉此提升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力。
誠如上述所說,感受力並非與生俱來的特質,而是透過從今天起便能執行的習慣,不花費金錢就能逐漸培養而成。
引導讀者掌握培養感受力的習慣,並發揮自身的潛力,正是本書的主旨。
所謂感受力,就去是感覺、吸收、積累
那麼,具體而言,感受力究竟是指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聽到別人說:「那個人很感性。」不過,這到底是什麼
意思呢?
在《大辭泉》查詢「感性」的意思時,可以看到以下解釋:
1、深刻感受事物的能力。感受力。例句:「○○很敏銳」、「豐富的○○」。
2、接受來自外界刺激的感覺能力。
……等等。
總歸來說,感受力就是感受外界刺激的能力及相應的情緒。
以印象派畫家,塞尚的作品為例。
現在假設我們在美術館看到他的代表作《蘋果和柳橙的靜物》。
如果只是不假思索地單純注視著這幅畫作,就只會以「這是蘋果跟柳橙的畫」的印
象來理解這幅作品。
但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它的透視法不太尋常,盤子看起來也有些歪曲。
當然,這是為了達到這種效果而特意如此繪製的手法。
畫作中混合著幾個不同視角的描繪,據說這樣的手法,是為了讓鑑賞者把目光投向
作品中央的蘋果。
當時,這樣的效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那之後,也對由畢卡索及布拉克開創的「立體主義」產生了影響。
在接收到上述這類觀看畫作的外部刺激後,人會得到什麼樣的感受呢?
除了單純想著「啊,這是蘋果」的人,應該也有人領悟到畫家的意圖,並深深受其
感動吧。
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具備對細節深入觀察的視角,以及能夠承受刺激的心靈,對
作品抱持興趣和具備知識,否則就無法從中得到深刻的覺察。
換句話說,所謂擁有感受力,就是高度具備能深切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刺激,並將其吸收、累積,以自己的價值觀進行判斷的能力。
當你擁有感受力,就能察覺他人的感受
培養感受力,不只能為苦惱於沒有自己的核心價值的人,以及從事企劃或設計等創
意工作的人帶來幫助,當然也能為從事業務工作的人帶來幫助,甚至將範圍擴大到對每天的日常生活感到困惑的人來說,都是有所幫助的。
具體而言,由於提高了感受力,便能開始理解人的心意。
那麼,能夠理解他人的心意,又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就是,你能夠理解他人在當下是如何關心你的。
請你試著想像,在炎熱的盛夏,被朋友邀請到家中作客的畫面。
友人家中的玄關裝飾著花卉,花瓣上布滿細密的水滴,顯得十分鮮豔美麗。
花瓣上的水滴是自然結露的嗎?
不,並不是。花瓣上會有水滴,是因為哪怕只有一點點也好,這家的主人也要用美
麗的花朵迎接你的到來,所以才會事先準備好花飾,並在你抵達的不久之前,為花瓣噴水保鮮。
接著,你一進入客廳後,點心就送上來了。
點心是外型如浪峰一般美麗的寒天。想必在夏季炎熱的天氣中,也能令人感受到一
些涼意。
那應該是主人為了今天到訪的客人,特地準備的點心。
擦手巾也不是常溫的毛巾,而是冰鎮過的,應該會讓你感到更加舒適。
只要代入主人的心情,站在主人的立場解讀他的心思,就能深刻感受到主人的心
意,體會到他為了招待自己付出多少心力。
如果能察覺到這份心思,並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對方應該也會高興地這麼
想:「雖然沒有說出來,但我對客人的這份心意確實傳遞出去了呢!」
最重要的,就是這份對東道主的「感謝之情」。
更何況,如果能感覺到「對方為了我做到這樣的程度」,自己也會感到非常高興吧。
上述的道理也能活用在工作上。
例如,當業務員到客戶家中拜訪的時候。
此時,如果業務員能仔細觀察室內裝潢,從中察覺到客戶的愛好,以及在設計上所
下的工夫,並針對這些布置展開話題,或者稱讚對方的話,就能與客戶產生更深入的相互理解。
或許這並不是透過銷售術等技巧,而是單純站在身為「人」的立場,去和對方進行
交流,並藉此滿足顧客的需求也說不定呢。
如果能觀察狀況,並擁有能夠想像對方心情的感受力,就有辦法注意到那些細微的
關懷之心,甚至也能察覺到其中蘊含的意圖。
如此一來,應該也能逐漸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獲得他人的信賴。
擁有感受力的人具備的五種習慣
那麼,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培養感受力呢?
我觀察身邊擁有感受力的人之後,發現他們都十分重視以下五種習慣。
這五種習慣,就是觀察的習慣、整理的習慣、轉換觀點的習慣、保持好奇心的習
慣、下決定的習慣。
因此,本書會根據這五項要點,來跟大家介紹這幾種習慣。
雖然感受力是一種難以捉摸的概念,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就變成抽象或難以理解的
理論,但接下來我會盡量以具體而簡單的方式,向大家介紹能夠立即開始實踐的習慣。
首先,觀察的習慣是指把目光投向日常中的細節,甚至注意到以往沒注意過的事情
的習慣。養成這個習慣,便能提升看世界的「解析度」,察覺到其中隱藏的意圖,或者
感覺到不尋常之處。
其次,整理的習慣是指整理日常生活及調整心靈的習慣。養成這個習慣,便能以冷
靜、不偏頗的頭腦,來捕捉那些透過觀察所獲得的資訊、線索。
再來,轉換觀點的習慣是指從不同於以往的層面來掌握事態、解釋事物的習慣。養
成這個習慣,便能不被常識所束縛,對事物展開本質上的發想。
接著,保持好奇心的習慣是指對之前不關心的事物抱持興趣的習慣。養成這個習
慣,便能擴大自己的興趣範圍,並站在獲取新知與教育機會的入口。
最後,下決定的習慣是指在日常瑣事上也保有自發性的選擇意識的習慣。養成這個
習慣,便能建立自己的判斷基準,不只下決定的速度會變快,還會開始對自己下的決定產生自信心。
藉由實踐這五種習慣,便能逐漸培養出自己的感受力。
感受力能造就自己的標準
透過磨練感受力,可以帶來有自信的生活方式。
例如,進入憧憬的公司、從事己想做的行業。
剛進公司的時候,總是會全神貫注地努力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吧。
保持坦率的性格,受到前輩的疼愛,接觸各式各樣的事物,閱讀許多專業書籍,取
得資格證照,一絲不苟地朝著前方邁進。
然而經過幾年,卻不知為何陷入了萎靡狀態。
無論是自身的知識還是技能,都開始變得無所適從。
不知道究竟還要多做些什麼,才有辦法突破自己的障礙。
說到底,也不知道如果繼續從事現在這份工作,對自己來說是否有利。
於是,免不了就會被他人的建議和社會的趨勢所左右:
「因為前輩跟我說﹃要不要試著再努力一下?﹄,所以我就想再堅持看看。」
「既然朋友全都跳槽了,那我是不是也差不多該轉換跑道了……」
人生是透過反覆進行各式各樣的選擇所造就。
從就業、轉職、搬家、結婚等大事開始,到吃什麼、和誰打交道、談論哪些話題等
小事為止。
我們每天都在為各種選擇而苦惱,絞盡腦汁地思考著對自己來說什麼才是正確的答案。
接著,在經過左思右想後,有時卻會用社會或他人口中的「大眾標準」來做決定。
但是,大家其實應該都十分嚮往擁有自我標準的生活方式。
擁有感受力的人,知道什麼是適合自己的。
擁有感受力的人,可以不斷創造出新的點子。
擁有感受力的人,能理解自己的心情,也能理解別人的心情。
而且,他們也不會被周圍人的意見所迷惑,能夠走上自己想走的人生道路。
也就是說,他們擁有自己的標準。
如果能培養本書所介紹的習慣,無論是看待世界的角度、能吸收掌握的新知,還是從中衍生的思考,以及下判斷的方式等等,應該都會有所改變吧。
在這段過程中,你的內心會產生自己的判斷標準。也就是說,你能培養出自己的感
受力。
人生中並不存在什麼百分之百正確的道路。
為了沒有迷惘、沒有悔恨地活著,只能開始以自己的標準做決定。
最終,這也會成為決定自己人生方向的強大力量。這是因為,感受力能改善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事物的理解方式,成為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多采多姿的指標。
感受力會透過每天累積經驗磨練而成
所謂自己的標準,並不是靠著火速追求趨勢、閱讀暢銷書、觀看網路紅人的影片就
有辦法培養而成。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它只能藉由自己去嘗試看看來培養而成。
誠如先前所述,感受力並非天生就具備的資質,而是藉由每天的習慣所培養而成。
我現在之所以能像這樣從事發揮感受力的工作,也是因為我從至今為止的經驗和習
慣中,一點一滴地培養了自己的感受力,而且一直都把它視為珍寶。
試著把能培養感受力的習慣引進日常生活吧。
當過往一直被封閉的感受力,越來越常發揮作用的時候,它的精密度就會跟著逐漸
提升。
透過每一天的經驗累積,感受力也會不斷被琢磨、錘鍊成形。
接下來,就讓我們踏上探索自己內心深處所擁有的感受力的旅程。
內文試閱
【摘文1】試著「不帶任何目的」地塗鴉看看
以前,我曾經企劃、舉辦過用毛筆畫畫的研習會。
那個研習會,並不是個能學習毛筆的使用方法及繪畫基礎的地方。
要說的話,那是個「不畫畫」的研習會。
需要準備的,就只有石墨與白紙。首先,花二十分鐘左右磨墨,讓心平靜下來。
磨好墨之後,站起來活動身體,然後做一做放鬆全身的體操。
接著,再度坐下來,把白紙放在桌上。
還沒有要開始畫。就只是注視而已。僅僅只是一直盯著紙看而已。
如果什麼也看不見的話,就持續不斷地看下去。
如果覺得忽然看到什麼殘像的話,就用毛筆把它臨摹下來。
所謂「不畫畫」,指的是放下「畫得巧妙」、「畫得好看」、「構思過題材再畫」等想法,去面對自己的內心,只是隨著手的移動在紙上動筆的意思。
並非有什麼具體的創作動機,也不去評價。
只是用手去感覺毛筆的硬度,感受紙張傳遞給毛筆的反彈力,以及吸氣時肺部的膨脹、吐氣時肺部的收縮,並同時揮動筆畫。
當並非出於什麼目的而畫,而是試著毫無目的地動筆後,參與者都各自收穫了不同的發現。
我將其稱之為「畫筆的散步」。
結束之後,我詢問參與者,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而畫的。
有人說,他很在意白紙上的空白,忍不住就想著要把它填滿,並表示:「我從中發現了自己那一本正經的性格。」
還有另一個人說:「我在畫畫的時候,不知怎麼腦中浮現出一種懷舊的情景,於是我忍不住就畫了像海一樣的圖案。」
當我們試圖看著某個東西臨摹它時,總是會不禁想著要追求「正確的解答」,認為必須「畫得正確」、「畫得好」,忍不住把意識轉向外部。
但是,如果能不抱持任何目的,透過紙張來面對自己,便能將評價或正確答案這種「外部基準」放下,看見自己心中珍視的事物之輪廓。
就如同毛筆在紙張上舞動一樣,希望大家也能嘗試一下這個「畫筆的散步」。如此一來,你應該也會感覺到自己的心漸漸變得舒坦了。
【摘文2】試著停止「暢所欲言」
雖然剛才提到「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這個習慣,但是要像這樣以客觀的角度看待和別人說話時的自己,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與他人對話時,需要理解對方所說的話、讀懂對方的表情、思考自己要說的話等等,各式各樣的思考會同時在腦中打轉,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就無法冷靜地面對。
特別是在接受他人的提問,或者被要求提出建議的時候,就會不禁產生顧慮,忍不住想著「必須說出有內容的東西才行」。
我也經常會接受他人的諮詢,每當面對這種情況時,我會非常重視一件事。
那就是,如果感覺到自己說出來的話讓自己心情越來越好的話,就停止繼續說下去。
要說為什麼的話,是因為那個時候的自己,正被自尊心和渴望受到認同的心情所影響著。
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呢?當別人向你徵詢意見或建議時,雖然一開始是為了他人而展開的對話,但不知不覺你就沉迷在講述自己的英勇事蹟中,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呢?
把對方的心情和事由拋在腦後,忍不住就開始一直講著自己的經驗和正義感。我想,從中途開始,那場對話就已經不再是為了對方,而是變成為了自己而講的吧。
人類擁有「渴望被認同」這種本能的欲求。
這是一種「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想要被他人稱讚」,意即「希望自己的存在得到認可」的心情。這是只要是人都會有的本能上的情感。
也因為這個關係,很容易就會忍不住要拚命努力「讓自己看起來更好」。
但是,縱使那些出於「渴望被認同」而說出的話是多麼正確的言論,都是無法傳遞到對方心裡的。
不如說,那反而會成為一種暴露自身軟弱的發言。
我在和別人說話時,如果感覺到自己的心情越來越好,認為「應該再多說些什麼」的時候,就會試圖讓自己暫時停止繼續說下去。
當一個正在說話的人感覺自己心情變好時,大概都是在喋喋不休地說一些自認為正確的言論,或是表達他的情感及過去的經驗法則的時候。
最近,越來越多人會在別人並沒有提出要求的情況下,擅自提出自己的建議,讓對方感到困擾。
向他人傳授些什麼,正是件如此令人感到快樂的事情,而在對話中試著俯瞰自己卻是十分困難的。
如果能好好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態,就能知道「自己在說話時是否感覺心情變得愉悅起來」。
情緒在無意間開始激動起來,說話的速度也變得越來越快。
即使不用腦子去想,也沒完沒了地不斷冒出各種言詞。
遇到這種情況時就要注意了。請試著停止說話,轉為當個聆聽者吧。
比起談論自己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傾聽他人的話語,並好好感受對方的情緒。
【摘文3】試著寫寫看「自己的百年史」
雖然剛才向各位傳達了建立「NOT TO DO LIST」和「願望清單」的習慣,但這說到底也只是將現在這個時間點的願望統整起來的清單而已。
那麼,在人生這個長遠的跨度中又該怎麼看呢?
現在這個時代,已經開始被稱為「人生一百年」的時代了。
從織田信長吟誦著「人生五十年」的時代至今,這個「人生」已經大約翻了一倍。
雖然現在沒有像戰國時代那樣的波瀾,但是在生活中還是會縈繞著許多不安。即使擁有一億日圓,一定也會對未來感到不安。從以前到現在都沒有任何改變,這就是世之常情。
所謂人生在世,既會遇到快樂的事,也會遇到麻煩的事。
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上,你是不是也在不知不覺間,就忍不住做出以「不安」和「現實」為前提的決定呢?
或許,能活個一百年是件會讓人感到不安的事,但反過來說,這也代表了這段人生當中充滿了許多能讓我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時間。
所以,請試著將自己內心的感覺和願望寫下來吧。
為了制定更多「積極的未來」之計畫,要不要試著寫下拼湊了過去、現在、未來的「我的一百年史」呢?
我從幾年前開始,就在名為「世界文庫學會」,也就是開創了「未來的新工作方法」的學校中,舉辦了「製作自己的一百年史」的研討會。
這個研討會每年會有四個小組參加,每個小組二十五人。因為舉辦了三年,所以我合計已經聽到共三百位參加者的「一百年史」。
講座的參加者不分男女老少,年齡層也從二十多歲至六十多歲不等,所以有些人年表上的過去比未來更長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不過,無論是哪一位的一百年史,都充滿了可能性。
研討會的內容很單純。
就是製作從出生開始到一百歲為止的年表,並進行發表。
年表的製作方式十分自由,所以有些人添加了藝術性的色彩與裝飾,也有些人做成立體樣式,或是用簡單的條列式概括書寫,大家的表現方式也有著形形色色的差異。
不過,我設定了兩個一定要遵守的規則。
那就是,要說「豪言壯語」,還有要「盡量寫得詳細一點」。
所謂「要說豪言壯語」,指的是要盡可能描繪壯闊的未來。
雖然乍聽之下並不困難,但越是在長大成人、開始肩負責任之後,就會越來越難做到。
因為有小孩了、因為沒辦法辭職、因為還有家裡的房貸要付……
這些做不到的理由,要列舉起來就會沒完沒了,這樣的現實,便會讓我們不由得把願望鎖在內心深處。
就像這樣,一旦在現實的延長線上考慮未來,就會在中途停下筆來。
為此,請你先在年表「一百歲」的地方,大方寫下「雖然還不知道究竟能不能做到,但無論如何現在都最想實現的夢想和目標」吧。
接著再從那裡開始,填補它與現在之間的距離。
為了朝著那個目標邁進,必要的是什麼呢?將具體的步驟寫下來。
不是反覆累積現在能做的事情來描繪未來,而是透過「自己想做什麼」來描繪未來的方式,釋放那些被現實壓抑的感受力。
另外,「盡量寫得詳細一點」也是很重要的關鍵。
具有卓越感受力的藝術家,有時也會在進行抽象表現的同時,自己動手累積具體的呈現,並將那個抽象化為現實的實物。
也就是說,他們具有往返於「具體」和「抽象」之間的思考方式。
那是好不容易誇下海口的目標。如果一直保持在抽象的狀態,就無法掌握將它實現的頭緒,也不會在通往下一步的階段上讓思考發揮作用。
正是因為具體寫下目標,才能轉換成「為了朝著達成目標的方向前進,而湧現出積極想法的思考方式」。
讓人覺得「有創意品味」的人,偶爾也會提出異想天開的點子,讓周圍的人感到困惑。有時候,也會陸續出現幾個讓人覺得「從現實上來看是不可能的吧」的想法。
但是,如果排除各種條件來考慮的話,那個點子可能出乎意料是最好的。
在創作者的世界裡,這被稱為「創造性的跳躍」。
某種程度上來說,在現狀的累積和制約下,能實現的點子也是有辦法預料的。
具有卓越感受力的創作者,可以跨越所有這種現實與制約,尋覓到最好的點子。
描繪一百年史,無疑也是在描繪「人生的創造性跳躍」。
無論現在的年齡是幾歲,我都希望能試著以自由的發想來決定將來的夢想。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的目標都一定只是地位和名聲。
只要想起來就會忍不住笑意的事、即使不用被別人說也能一直堅持下去的喜好、想和某個人見面、想要出書……無論是什麼都很棒吧。
大大地擴展想像的範圍,培養能夠在超越現實的自由世界中做出決定的思考習慣吧。
如此一來,也許就能到達那個從過去的延續中所無法想像的、超乎常理的未來。
決定未來的,既不是過去也不是現在,而是自己。
請以描繪一百年史為契機,釋放自己的感受力,以無限的可能性去創造未來吧。
作者資料
SHOWKO
陶藝家、藝術家。出身日本京都擁有330年歷史的茶器窯戶世家「真葛燒」。 2002年,開始在本佐賀縣武雄的草場一壽先生門下學習。2005年回到京都,開設自己的工作室「Spring Show Studio」,透過多次上釉、反覆燒製來增加立體感和透明度的獨創手法,開始製作陶板畫。 2009年,創立品牌「SIONE」,在日本各地舉辦個展。 2011年開始向海外發展。首先參加米蘭家具展,之後多次在歐洲舉辦展覽。後續也在亞洲各國舉辦展覽、茶會,透過藝術工作和器皿傳播日本文化。 2016年,改建位於京都銀閣寺附近的旅館,開設工作室兼營店面。2017年被選為LEXUS NEW TAKUMI PROJECT的京都代表並參與企劃活動。 2019年,在京都新建的藝術旅館中,在其中兩個房間進行創作。此外,因為參演反映女性生活的紀實節目《7 Rules》,而打開知名度,受到廣泛關注。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