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傳記
三國奇士與國士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 三國奇士與國士

  • 作者:李安石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06-08-14
  • 定價:240元

內容簡介

一次認識三十三位第一流高人。暢讀三國才德之士的歷史故事,提升格調、開創格局! 近年來,電玩界吹起了「三國熱」,這股復古風尤其在青少年之間,蔚為流行。拜電玩之賜,原本不喜讀文言書的年輕人,也成了愛道古談今的三國通。從格林出版「世紀三國」大獲全勝,更可見得,孔明、曹操的謀略智慧與時並進,歷久彌新。然而,不管要在遊戲中獨霸一方,還是想汲取前人智慧,成為人生戰場上的真英雄,閱讀「原典」與「文本」是瞭解三國的不二法門。引領現代人輕鬆掌握三國的精髓,便是「縱橫歷史系列」的終極目標。 《三國奇士與國士》共介紹縱橫三國的三十三位知名謀士,包括: .三國時代的介之推:田疇(169~214) .首倡迎天子以令諸侯的先知:毛玠 .漢室忠臣與曹營功臣的混合體:荀彧(163~212) .大智若愚、質勝於文:荀攸(157~214) .三國第一怪才:賈詡 .有佐世才無勸世德:劉曄 .善於料敵致勝的曹操知己:郭嘉(170~207) .為曹操保住一線生機:程昱 .迎天子都許昌的戰術大家:董昭(156~236) .才高八斗的文壇奇才:曹子建(192~232) .一言而定荊州的才子:王粲(177~217) .永不妥協的鐵血硬漢:蓋勳 .曠代神醫:華佗 .為朋友兩肋插刀:臧洪 .雲中白鶴一世異人:邴原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管寧(158~241) .外柔而內能斷:袁渙 .恬靜樂道忽於榮利:張範(?~212) .大隱於朝的救難隊長:王修 .能達節守節的全節之臣:韓嵩 .文武雙全的美男子名將:周瑜(175~210) .東吳第一號戰略家:魯肅(172~217) .吳大帝的汲黯:張昭(156~236) .為夫報仇的奇女子:徐氏 .東吳四壯士:秦旦等四人 .劉備取蜀的第一功臣:龐統(179~214) .蜀漢創國的第二功臣:法正(176~220) .天下第一太守:杜畿(163~224) .任才使氣的東吳奇人:虞翻(164~233) .東萊義士:太史慈(166~206) 介紹內容包括他們的生平、重要策術,讓讀者從中一窺三國謀士的智慧、洞悉三國詭譎多變的戰局,全書更附有插畫,必定讓三國迷們耳目一新,並能輕鬆閱讀、迅速吸收。 【名家推薦】 ◎「三國謀略無所不能:商戰、選舉、考試、升級、外交、政爭、軍事、把妹、搶愛人、打官司、搶工作、搞人際關係、維護夫妻或情人感情、對付台開、sogo禮券……都可拿三國智計應付裕如。我愛三國!!」 -卜大中 (蘋果日報總主筆) ◎「論故事精彩、人物生動,《三國演義》當然是第一。論洞悉策略、看透歷史人物,李安石也當然是第一。」 -公孫策 (知名歷史評論家) ◎「打開三國歷史,飽覽古人的智慧,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寬廣的胸襟。」 -李家同 ( 知名作家、暨南大學教授) ◎「沒有這套書,三國便只好是文言故事與電腦遊戲中的三國。」 -穹風 (網路小說作家 ) ◎「逞智慧,論英雄,三國風流人物,誰與爭鋒?」 -馬遠榮 (東華大學副教授 ) ◎「縱橫歷史,有哪個時代像三國,有那麼多各具風貌的英雄?走吧!讓我們走進安石先生獨具隻眼的三國世界裡,活出另一個自己的英雄!」 -馬寶蓮 (台北大學副教授) ◎「自篇篇織錦回文中窺知三國風雲,更能於筆翰萬鈞下讀出歷史借鏡。」 -張逸群 (台南一中校長)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看三國,風起雲湧,多少英雄豪傑,令人讚嘆,教人低迴;縱使大江東去浪淘盡,三國人物卻永留在人世記憶間。值得研讀,值得追尋!」 -陳美儒 (知名作家、建國中學資深國文教師) ◎「歷史通俗著作,應以不背史實為體,流暢易讀為相,傳達正確的史學理念為用。本書正是如此。」 -曾昭旭 (淡江大學教授) ◎「追溯歷史而不迷惑雜亂,欣賞英雄豪傑卻知其長短強弱,重回千年前重要戰役能洞悉因果影響,非這三本著作不行。它充滿智慧、條理與趣味,讓閱讀歷史成為順暢的溯源之旅。」 -廖輝英 (知名作家) ◎「三國風雲之所以動人,是因為人性在歷史動盪中做了最極致的表演,李安石這三本書夠精彩。」 -蔡詩萍 ( 知名作家、媒體人) ◎「有種身在三國時代,跟諸葛亮和周瑜當同學的感覺。」 -藤井樹 ( 網路小說作家) ◎黑幼龍 (卡內基訓練負責人)、劉德惠 (知名製作人)、禚宏順 (知名製作人)聯名推薦!

目錄

【代總序】三國史中有我師 ◎王安石
【序】 ◎王安石 一、蓋勳──永不妥協的鐵血硬漢
二、臧洪──為朋友兩肋插刀的血性漢子
三、管寧──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四、邴原──雲中白鶴一世異人
五、田疇──三國時代的介之推
六、袁渙──外柔而內能斷的性情中人
七、張範──恬靜樂道,忽於榮利
八、王修──大隱於朝的救難大隊長
九、韓嵩──能達節守節的全節之臣
十、華佗──曠代神醫
十一、毛玠──首倡迎天子以令諸侯的先知
十二、荀彧──曹營功臣與漢室忠臣的矛盾混合體
十三、荀攸──大智若愚,質勝於文的謀略家
十四、賈詡──三國第一怪才
十五、劉曄──有佐世才無勸世德的龍蛇混合體
十六、郭嘉──善於料敵致勝的曹操知己
十七、程昱──為曹操保住一線生機
十八、董昭──迎天子都許昌的戰術大家
十九、曹植──才高八斗的文壇奇才
二十、王粲──一言而定荊州的建安七才子之首
二十一、杜畿──天下第一太守
二十二、周瑜──文武雙全的美男子名將
二十三、魯肅──東吳第一號戰略大家
二十四、張昭──吳大帝的汲黯
二十五、太史慈──奇士勇士智士
二十六、虞翻──任才使氣的東吳奇人
二十七、秦旦等四人──守節全身的東吳四壯士
二十八、徐氏──為夫報仇、為國守城的奇女子
二十九、龐統──劉備取蜀的第一功臣
三十、法正──蜀漢建國的第二功臣

序跋

【代總序】三國史中有我師  ◎文/李安石
  中國是個史學極發達的國家,史書汗牛充棟,其中,陳壽的《三國志》和《史記》、《漢書》、《後漢書》,並列為最好、最重要的「四史」。   在漫長的四千年中國歷史中,曾經走過成千上萬,在各個領域引領過風騷的奇才異能之士,其中,有三個最為人所熟知,千百年來普受億萬人尊仰的人物:孔子、關公與孔明,而後兩人,就是三國人物。   相對於其他朝代而言,三國史為期甚短,嚴格而言,不過六十年﹝從公元二二○年曹丕代漢建魏,到公元二八○年晉滅吳為止﹞。即使最廣義的三國史,也不過九十六年﹝從公元一八四年黃巾之亂起算﹞。   不僅時間短,三國也是中國歷史上人口最少的時代。在公元一五七年﹝東漢桓帝永壽三年﹞時,全中國還有五千六百四十八萬人,到了三國時,魏、吳、蜀加起來,不過一千三百一十四萬人。短短六十幾年時間,人口遽減了四千多萬,最大的原因,就是戰爭與飢荒。換句話說,在廣義的三國時代裡,整個中國,大都處在極度動盪不安之中。然而,以一個只有一千多萬的人口,一百年不到的朝代,三國卻是中國歷史上最引人注目、最受人重視的時代。非但如此,其受喜愛的程度,甚至超過了最有創造力的春秋、戰國。   除了關公、孔明的奇幻魅力,以及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推波助瀾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三國是個在人才方面百花齊放的偉大時代。   清代史學大家趙翼在《二十二史札記》中說道:   「人才莫盛於三國,亦惟三國之主,各能用人。」   旨哉斯言,一語道破了三國時期在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特點。   事實上,就政治、軍事、經濟、文學、德行、智略……等各方面而言,三國無不奇才輩出;抑有進者,在勇士、義士、烈士、智士、高士、奇士、國士……方面,三國更是集一時之盛,而其質之精、量之多,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更是少見。   以政治精英而言,曹操、劉備、孫權,都是能得人心,盡人力,才足以開基立業,能足以安邦定國,並引領過一時風騷的大略奇才。曹、劉都是白手起家的曠代英雄;前者掃平了群雄,結束了天下紛亂的局面,統一了北方。後者入據荊、益,建構了足以與魏、吳雙強相抗衡的蜀漢。孫權雖有些父兄餘蔭,但卻能以一個後生晚輩,全力經營江東,坐斷東南戰未休,力抗曹、劉這兩個老江湖。   弔詭的是,歷史給了這三雄縱橫馳騁的舞台,卻又讓他們彼此互為競爭對手,也因為三人旗鼓相當,誰也不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所以,終三人之世,僅能維持三足鼎立之勢而已,而這正也是三國之所以精彩、動人乃至偉大的最重要原因。   細數一下歷史,從沒出現一個像三國這樣,三個一流雄才相爭的局面,不妨檢視一下幾個最偉大的開基立業之主,是如何取得天下的?   秦始皇固為霸才,但到底是憑藉幾代人、數百年的經營,才得以獨大的一強對六弱,順勢摧枯拉朽地掃滅了六國;劉邦文不能提筆為文,武不能上馬馳騁,但他命大福大,不但幾度幸運地死裡逃生,上天還特別眷顧地給了他韓信、張良、蕭何三大曠代奇才,以四對一地挑戰有勇無略而又頻頻失機的孤家寡人項羽;李世民雖極有智略,但對手李密、蕭銑、王世充、竇建德……等,雖也能擁兵暫成一方之霸,但一來德不足以服人,二來才亦不足以盡人,充其量不過是二、三流角色,根本不足以當世民一擊;趙匡胤更是歷史幸運兒,身處「時無英雄」的亂世,隨便搞個陳橋兵變,就黃袍加身。而他面對的,不是柴家孤兒寡母,就是李筠、李重進、李煜、劉鋹這些純粹陪走過場的龍套,當然取天下易如反掌了。   三國之所以精彩,關鍵就在於曹、劉、孫三雄從無到有的聚眾用士、開疆闢土的過程,以及彼此間奇謀迭出,高來高去的明爭暗鬥。其間的過程決非獅子對兔子的一面倒戲碼,而是龍與虎間的高手大對決。   除了曹、劉、孫之外,諸葛亮和關羽更是把三國的歷史知名度推向高峰的兩大關鍵人物。前者以其完美的道德形象與全面性的才學知名,早已成為智慧的象徵;後者則因忠義勇武,成為中國武將的代表│號稱武聖。少了這兩人,即使有曹、劉、孫三雄,三國也將失色不少。   就軍事將才而言,除了戰國之外,歷史上,很少在同一時間內,同時出現過這麼多指揮若定,能在談笑間將檣櫓灰飛煙滅的疆場英雄。   周瑜在赤壁大戰中,以三萬兵大破當時的超強曹操的數十萬大軍,為天下三分奠定了基礎,早成了傳頌千古的風流人物;呂蒙則用兵如神,屢屢不戰而屈人之兵,終為東吳奪取了荊州,讓孫權的江東霸業,更形穩固;陸遜則最能料敵相敵,致人而不致於人,在夷陵大戰中,將劉備殺得全軍覆沒,使蜀漢由盛轉衰;陸抗曾以一敵四,破平步闡之亂,並以一身之力,頂住西晉壓力,延後了東吳國祚八年;張郃不但勇略兼備,更是第一個打敗諸葛亮的曹魏名將;司馬懿最善於審時度勢,因事制宜,曾全面地主宰了新城、遼東兩場戰役;鄧艾則擅長出其不意,終以奇兵滅蜀,成為打翻三國拼圖的第一人。   在文學大家方面,曹操的文才,在歷代帝王中,獨步千古,光一首〈短歌行〉,就足以讓他和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流詩人比肩了;曹丕是歷史上第一位文學理論家;曹植是文思最敏捷的天才;以王粲為首的建安七才子,則曾文領風騷。   搞經濟的高手方面,諸葛亮讓蜀漢物阜民豐,社會安定;棗祗、任峻建置屯田,基本上解決了困擾曹魏已久的糧食問題;徐邈為涼州刺史時,把向來苦乏糧穀的涼州,治理得家家豐足,倉庫盈溢;杜畿則是讓河東百姓安居飽足,倉廩充實的天下第一太守。   在智略奇才方面,簡直是三國的特產。和軍事將才一樣,除了戰國之外,歷史上,從沒有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同時出現過這麼多總明絕頂且富於奇謀偉略的人傑。最具代表性者,自然是諸葛亮,此外還有:龐統、法正、沮授、田豐、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陸抗、荀彧、荀攸、劉曄、郭嘉、賈詡、蔣濟、程昱、司馬懿……,其中任何一人,都是足以為國師的大才。   然而,三國之所以動人,之所以偉大,還不僅於此,在那個艱難混亂的時代,三國人更是器宇軒昂,經常步履從容地以生命為大是大非與真理情義背書,充分展現了最高的道德、最純的志節、最堅定的勇氣、最動人的義氣、最具縱深的智略乃至於最悍猛的勇武,不斷地創造典範,不斷地寫下傳奇,建構成一部波瀾壯闊、引人入勝的三國史!   三國人物的全面性,尤其令人津津樂道!   論勇將:呂布、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張遼、曹仁、甘寧、文鴦……,都是萬人敵。   論勇士:許褚與典韋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即使面對烏獲、孟賁,也不遑多讓。   論義士:有陳容、太史慈、淩統、陸胤、是儀、嚴顏、東吳四壯士……。   論烈士:有臧洪、龐德、閻溫、傅彤、程畿……。   論高士:有管寧、邴原、田疇、王修、袁渙、張範……。   論奇士:有蓋勳、陳登、賈詡、虞翻、嵇康、華佗……。   論國士:有諸葛亮、龐統、荀彧、荀攸、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陸抗……。   然而,三國之所以精彩、動人,不僅是這些留名青史的檯面上人物,連最底層的小百姓、小士卒乃至於深閨中的婦女,也頻有佳作。不僅如此,在整個三國時代,除了董卓、孫皓、李傕、郭汜、呂壹……等少數人之外,幾乎沒有罪不容誅的大奸大惡,讓人不禁對三國時人普遍的高格調與大格局,驚歎不已。   曹魏名臣賈逵,早年代理河東郡絳邑長時,袁譚部將郭援來攻河東,所經城邑皆下,只有賈逵堅守不動,郭援請來援兵強攻,絳縣將潰,城中父老與郭援約言,不傷害賈逵即降。城破後,郭援知道賈逵富於聲名,想任他為將,左右人強引賈逵叩頭領受,賈逵怒斥拒絕,郭援一怒,要殺賈逵,絳縣吏民知道後,爬上城頭大吼:   「負約殺我賢君,寧與之俱死!」   連郭援左右都被賈逵感動,紛紛為之緩頰,郭援不得已,只好暫時放過賈逵,把他關入大牢,擇日開刀。   賈逵在牢中對守衛感歎道:   「難道這裡沒有好漢嗎?為什麼讓義士屈死於此!」   有個叫祝公道的人,與賈逵非親非故,聽到賈逵這話,憐惜他因義受難,半夜裡劫獄,把賈逵放走。   郭援破敗後,賈逵才訪知恩人姓名。後來,祝公道犯法當斬,賈逵力救不得,遂為他服喪,以表謝意。   杜畿在擔任河東太守期間,政績傑出,極得民心。曹操征漢中時,河東郡負責派五千人運糧,受召的郡民都彼此互勉道:   「人生總有一死,但不能辜負我們府君。」   全程竟無一人逃亡,順利地把糧秣運抵漢中。   吳主孫皓,是個大暴君,上台不久,便把東吳搞得民盡國竭。有一次,居然還自不量力的親率大軍,並帶上太后、皇后及後宮數千人,打算北伐西晉,路上碰到大雪,道壞難行,孫皓竟下令全副武裝的士兵,每百人拉一車,當場累死、凍死了許多人,兵士們都憤怒地揚言:   「如果碰到敵人,一定倒戈。」   孫皓一聽,怕了,這才回師。   公元二五七年﹝魏甘露二年﹞,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反,相持一年後,兵敗被殺,手下親信數百人被俘,個個自動排列,聲言「為諸葛公死,無恨」,魏軍每殺一人,就問降不降?降即不殺,但沒有一個人屈服,最後全部被斬。   東吳丹楊太守孫翊,為部屬媯覽、戴員所殺,媯、戴並打算以丹楊郡投曹魏。   孫翊夫人徐氏,雖身陷危境,卻能運用智謀,連絡了幾個孫翊舊將,設計殺了媯、戴二賊,不但為夫報了仇,還保全了丹楊郡。   所謂「婦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三國人物之精彩,由此可見矣!   事實上,論三國英雄,說三國之史,三天三夜也講不完。筆者和多數人一樣,在少年時期,就讀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當時,就曾為書中的故事與人物所著迷。隨著年紀漸長,閱讀日廣,慢慢地對書中許多不合邏輯且幾近神話的情節如:關羽斬華雄、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公瑾、既生瑜何生亮……;以及曹操、周瑜、魯肅等人的真實面相……產生懷疑。於是轉向陳壽的《三國志》正史求答案,發現《三國演義》中諸多不符史實之處,尤其對關羽、諸葛亮、劉備揄揚過度,而對曹操、周瑜、魯肅……等又極盡扭曲醜化之能事;事實上,諸葛亮誠然智謀超群,才德兼備,基本品質接近「聖人」,但也決非無所不能的神人;關、劉的確是中國歷史上一流的英雄俊傑,一樣也非完璧無瑕;更離譜的是,把曹操寫成大奸大惡的大黑臉,周瑜則是個鼠肚雞腸,老被諸葛亮耍得團團轉的無才無德的庸夫俗子,魯肅則成了個呆頭呆腦的好好先生。然而,真實的曹操,非常人性化,有其陰暗面,更有其光明面。曹操的陰暗面,在於不容邊讓、屠徐州、殺楊修、崔琰……等;但他的光明面,更值得讓人稱道,光看他對待關羽、陳宮、臧霸、張繡……這些敵人,乃至於徐翕、畢諶、魏……等叛徒的大度雍容,就充分表現出他是個具有大格局、大器度的大政治家,他的才略,即使面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不但毫不遜色,在文學創作及學識方面,更遠非這四大帝王所能及,只是運氣不佳,碰上了劉、孫這兩個強勁的對手﹝劉、孫亦當如是﹞,才讓他始終難圓統一天下的美夢。   周瑜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可人兒,幾乎集合了所有優點於一身,不但是個風流倜儻的美男子,而且能文│極懂音律,更能武│用兵如神。更難得的是,雖有大功、居高位,卻不恃才傲物,不盛氣凌人,對主上忠心耿耿,對部屬大度寬容,連原先很不服他的老將程普,也不免口服心服地讚道:   「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赤壁大戰時,若少了他,曹操早已統一天下,哪還有什麼「三國演義」!   魯肅則是東吳第一號大戰略家,生性慷慨,喜解人患又勇武。他初見孫權,就為東吳建立了日後建國綱領│拋開不可復興的漢室,先求鼎足江東,觀天下之變,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建立漢高帝之業。不僅提升了孫權的眼界,更放大了東吳的格局,其戰略高度,直追諸葛亮的〈隆中對〉,和毛玠的「奉天子以令不臣」。   近年來,拜電玩之賜,三國故事,頗風靡於一時,但電玩大都本於《三國演義》,《三國演義》當作小說看則可,當作歷史來讀則極不宜,鑑於正史未暇讀、未易讀,筆者遂決定以陳壽的《三國志》為基礎,編寫一系列的三國故事,除了提供一個從正史的角度認識真正的三國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寫出個人自家對歷史上頂天立地、嶔崎磊落人物的一些體會,來與相識、未識的朋友互相切磋。   公元一六六四年﹝清康熙三年﹞,亡明遺老張煌言﹝蒼水﹞抗清失敗後,不久被俘,檻車解送杭州,路過家鄉鄞縣,在與親友訣別時,寫下了一首動人的〈甲辰八月辭故里〉詩作:   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
  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慚將素手分三席,敢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   對於一個有志節的士大夫而言,面對國亡家破,只有以于謙、岳飛為師,一死報國而已!   對於一個世亂道亡的時代,所最欠缺、所最應師法的則是:什麼是是非?什麼是情義?什麼是格調?什麼是格局?什麼是智謀?什麼是勇氣?而就這幾點而言,三國史中有我師存焉! 【序】  ◎文/李安石   所謂奇士,是指德行或才智出眾的人。   在本書中,奇士是指:志節高超、具有奇行、奇情、奇節乃至於富有奇謀大略的人。就這個標準來看,有些奇士本身就是謀士,有些謀士也是奇士,甚至是國士,而所謂國士,是指一國中才能最優、境界最高的人。出現在本書的「士」,每個人都具有最優秀的才能或境界、品德,亦或兼而有之,很難將之明確地歸類。   陳壽《三國志》裡,裴松之註不算,大大小小共包含約四百六十八個人物列傳,令人驚訝的是,除了董卓、李傕、郭汜、孫皓、黃皓、呂壹等極少數大壞蛋之外,十之八九,大都是正面人物,不僅如此,很多人不是具有奇情、奇行、奇節,就是有奇才,幾乎個個有其獨特的風格,這是我們在閱讀其他史書所沒有的特殊經驗!   三國,尤其是前期的三國,是一個混亂而艱難的時代,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溫飽、維生這種做為一個人最基本的底線,都不易達成。但普遍的三國人,卻在這麼壞的時代裡,堅持大是大非與人情義理,展現了最高的格調、最大的格局,以及最具縱深的智謀,讓人歎為觀止,而其中最頂尖的人物,自然都列名於本書之中,對於一個世亂道亡的時代,這是最發人深省的暮鼓晨鐘了!   本書一共選了三十餘位在德行與才能方面的拔尖出眾之士,有的志行高潔,視功名富貴如浮雲,如管寧、田疇;有的以出世精神入世,如邴原、王修;有的渾身血性,恩怨分明,如蓋勳、臧洪;有的身懷絕學,經世致用,如荀彧、荀攸;有的智計絕倫,卻有點遊戲人間,如賈詡、虞翻;有的奮其智能,以取功名利祿,如董昭、劉曄;有的則根本是國師級大才,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如周瑜、龐統、法正。   其他還有文學大家如曹植、王粲、醫學宗師華佗,行政幹才杜畿,乃至於頂天立地的熱血漢子太史慈……等。每個人的故事,都是一頁令人驚歎的傳奇,每個人的行事,都是天下足式的典範,值得身處現代社會的人們,細細深思品味。   寫到這裡,不能不提一下三國謀士的智略,因為這是三國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三國前期,群雄爭霸中原,三國後期,三雄企圖一統天下。整個三國時期都處於明爭暗鬥之中,為了打擊對手,吃掉敵人,謀士們各出奇招,明裡爭,暗裡鬥,其智計之深沉,思慮之宏遠,彼此間高來高去,簡直就像一本智謀百科全書。   隨便舉兩個例子。駐屯荊州的蜀漢大將關羽,忽然出兵北攻襄樊,一路勢如破竹,擒于禁、斬龐德,襄樊陷入了旦夕可破的危機,襄樊若失,魏屬荊州必然淪陷,荊州一淪陷,則曹操大本營許昌必危,這下子,連曹操都嚇得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了,這時候,謀士蔣濟和司馬懿獻策道:   「劉備和孫權彼此猜忌,關羽若得意,孫權一定不樂意,可派人勸孫權從背後突擊關羽,並許諾把江南封給他,則樊城之危自解。」   曹操立刻採行,並派大將徐晃出救襄樊,關羽的優勢立刻逆轉,北有徐晃來攻,後有東吳大將呂蒙來襲,不得已,只有撤師回救大本營南郡,這一來,不但襄樊之危頓解,而且挑動了孫權和劉備互鬥,關羽後來被殺,劉備為了報仇並奪回荊州,又與東吳展開夷陵大戰,最後兵敗,蜀漢從此由盛轉衰,一條妙計,收效如此之廣,牽動如此之大,實屬歷史少有!   曹操晚年,兩個兒子曹丕、曹植為了爭奪太子位,鬧得不可開交,雙方人馬明爭暗鬥,卻總是無效,楊修還因此被殺,但謀士賈詡卻以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就讓曹操拍板定案!   事實上,賈詡支持的是曹丕,但他從不公開表示意見,就因為他從不吭聲,最後,連曹操也好奇,他心裡是怎麼想的。有一次,特別為此單獨召見他,然而,面對曹操的問話,賈詡硬是只是嗯聲不回應,於是產生了這樣的對話:   「跟你說話怎麼不應呢?」   「我正在想事情,所以,沒能立刻回應。」   「想什麼?」   「我在想袁紹、劉表父子呢!」   袁紹、劉表生前都是因為沒有立嫡以長,死後兄弟因而內鬨,結果被曹操一一收拾,曹操聽了大笑,當場決定立曹丕為太子。   一場可能危及曹魏基業的大事,就在賈詡片言之下而決!這只是三國中兩個小故事而已,但我們由小見大,三國人的奇謀睿智,可思過半矣!   最後,簡單向讀者們報告幾點:   一、論三國奇士、謀士、國士,諸葛亮無疑是第一號代表人物,就因為重要性太高、涉及面太廣,未來有機會再專文詳述,因此不列名於本書之中。   二、周瑜是三國人臣中的第一名將,但他的歷史定位並不僅限於武將,所以把他列入本書中。   關羽不僅是名將,也是奇士、國士,但他的武將色彩極濃,所以,把他擺在《三國群英》中,似乎合更適些。   三、嚴格而言,蓋勳與臧洪都只能算半個三國人物,但他們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形象,實在太動人了,特別把他們介紹給大家,以為吾輩後生們的典範。   四、東吳四壯士與徐氏,無論在歷史上,甚至三國中,都不是能掛上名號的人物,但以他們所釋放的能量,相對於他們的現實角色而言,實在不容我們不幫他們記上一筆。   五、特別提一下兩位遺珠──沮授與田豐,這兩人的智計才學,絕不在本書中的任何人之下,但因所投非人,以致功業未顯,連陳壽都不肯為他們立傳,因為資料不足,只好對他們以及讀者說聲抱歉了! 【序】  ◎文/李安石
  所謂奇士,是指德行或才智出眾的人。   在本書中,奇士是指:志節高超、具有奇行、奇情、奇節乃至於富有奇謀大略的人。就這個標準來看,有些奇士本身就是謀士,有些謀士也是奇士,甚至是國士,而所謂國士,是指一國中才能最優、境界最高的人。出現在本書的「士」,每個人都具有最優秀的才能或境界、品德,亦或兼而有之,很難將之明確地歸類。   陳壽《三國志》裡,裴松之註不算,大大小小共包含約四百六十八個人物列傳,令人驚訝的是,除了董卓、李傕、郭汜、孫皓、黃皓、呂壹等極少數大壞蛋之外,十之八九,大都是正面人物,不僅如此,很多人不是具有奇情、奇行、奇節,就是有奇才,幾乎個個有其獨特的風格,這是我們在閱讀其他史書所沒有的特殊經驗!   三國,尤其是前期的三國,是一個混亂而艱難的時代,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溫飽、維生這種做為一個人最基本的底線,都不易達成。但普遍的三國人,卻在這麼壞的時代裡,堅持大是大非與人情義理,展現了最高的格調、最大的格局,以及最具縱深的智謀,讓人歎為觀止,而其中最頂尖的人物,自然都列名於本書之中,對於一個世亂道亡的時代,這是最發人深省的暮鼓晨鐘了!   本書一共選了三十餘位在德行與才能方面的拔尖出眾之士,有的志行高潔,視功名富貴如浮雲,如管寧、田疇;有的以出世精神入世,如邴原、王修;有的渾身血性,恩怨分明,如蓋勳、臧洪;有的身懷絕學,經世致用,如荀彧、荀攸;有的智計絕倫,卻有點遊戲人間,如賈詡、虞翻;有的奮其智能,以取功名利祿,如董昭、劉曄;有的則根本是國師級大才,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如周瑜、龐統、法正。   其他還有文學大家如曹植、王粲、醫學宗師華佗,行政幹才杜畿,乃至於頂天立地的熱血漢子太史慈……等。每個人的故事,都是一頁令人驚歎的傳奇,每個人的行事,都是天下足式的典範,值得身處現代社會的人們,細細深思品味。   寫到這裡,不能不提一下三國謀士的智略,因為這是三國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三國前期,群雄爭霸中原,三國後期,三雄企圖一統天下。整個三國時期都處於明爭暗鬥之中,為了打擊對手,吃掉敵人,謀士們各出奇招,明裡爭,暗裡鬥,其智計之深沉,思慮之宏遠,彼此間高來高去,簡直就像一本智謀百科全書。   隨便舉兩個例子。駐屯荊州的蜀漢大將關羽,忽然出兵北攻襄樊,一路勢如破竹,擒于禁、斬龐德,襄樊陷入了旦夕可破的危機,襄樊若失,魏屬荊州必然淪陷,荊州一淪陷,則曹操大本營許昌必危,這下子,連曹操都嚇得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了,這時候,謀士蔣濟和司馬懿獻策道:   「劉備和孫權彼此猜忌,關羽若得意,孫權一定不樂意,可派人勸孫權從背後突擊關羽,並許諾把江南封給他,則樊城之危自解。」   曹操立刻採行,並派大將徐晃出救襄樊,關羽的優勢立刻逆轉,北有徐晃來攻,後有東吳大將呂蒙來襲,不得已,只有撤師回救大本營南郡,這一來,不但襄樊之危頓解,而且挑動了孫權和劉備互鬥,關羽後來被殺,劉備為了報仇並奪回荊州,又與東吳展開夷陵大戰,最後兵敗,蜀漢從此由盛轉衰,一條妙計,收效如此之廣,牽動如此之大,實屬歷史少有!   曹操晚年,兩個兒子曹丕、曹植為了爭奪太子位,鬧得不可開交,雙方人馬明爭暗鬥,卻總是無效,楊修還因此被殺,但謀士賈詡卻以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就讓曹操拍板定案!   事實上,賈詡支持的是曹丕,但他從不公開表示意見,就因為他從不吭聲,最後,連曹操也好奇,他心裡是怎麼想的。有一次,特別為此單獨召見他,然而,面對曹操的問話,賈詡硬是只是嗯聲不回應,於是產生了這樣的對話:   「跟你說話怎麼不應呢?」   「我正在想事情,所以,沒能立刻回應。」   「想什麼?」   「我在想袁紹、劉表父子呢!」   袁紹、劉表生前都是因為沒有立嫡以長,死後兄弟因而內鬨,結果被曹操一一收拾,曹操聽了大笑,當場決定立曹丕為太子。   一場可能危及曹魏基業的大事,就在賈詡片言之下而決!這只是三國中兩個小故事而已,但我們由小見大,三國人的奇謀睿智,可思過半矣!   最後,簡單向讀者們報告幾點:   一、論三國奇士、謀士、國士,諸葛亮無疑是第一號代表人物,就因為重要性太高、涉及面太廣,未來有機會再專文詳述,因此不列名於本書之中。   二、周瑜是三國人臣中的第一名將,但他的歷史定位並不僅限於武將,所以把他列入本書中。   關羽不僅是名將,也是奇士、國士,但他的武將色彩極濃,所以,把他擺在《三國群英》中,似乎合更適些。   三、嚴格而言,蓋勳與臧洪都只能算半個三國人物,但他們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形象,實在太動人了,特別把他們介紹給大家,以為吾輩後生們的典範。   四、東吳四壯士與徐氏,無論在歷史上,甚至三國中,都不是能掛上名號的人物,但以他們所釋放的能量,相對於他們的現實角色而言,實在不容我們不幫他們記上一筆。   五、特別提一下兩位遺珠──沮授與田豐,這兩人的智計才學,絕不在本書中的任何人之下,但因所投非人,以致功業未顯,連陳壽都不肯為他們立傳,因為資料不足,只好對他們以及讀者說聲抱歉了!

內文試閱

二十二、周瑜 (175~210) 文武雙全的美男子名將
■ 人物側寫   周瑜是中國歷史上少見,文、武、貌、器俱全的可人兒。   周瑜不但能文,更懂音律,「顧曲周郎」這句成語,就是由他而來的。   赤壁大戰時,周瑜以三萬兵大破曹操數十萬大軍,讓曹操從此無力再大舉南下,宋代大文豪蘇軾為他寫下了傳頌千古的〈念奴嬌〉。   周瑜不但文、武雙全,更是歷史上著名的美男子,他的妻子小喬也是個大美女,周、喬聯姻,成了歷史上英雄配美人的佳話。   最難得的是,周瑜不但不恃才傲物,還寬宏大度,折服了資歷遠過於他的老將程普,並為此講了一段千古名言:「與周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
  周瑜,字公瑾,揚州廬江郡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一書,為了捧蜀漢劉備的場,對所有與劉備敵對的勢力,往往加以歪曲、醜化;而其中最嚴重的,莫過於曹操和周瑜。
■ 被醜化的可人兒   曹操其實是個雄才大略、能安定天下的大英雄,他固然有大缺點、陰暗面,但也有很多優點,更有其光明面;但羅貫中卻把他寫成詭詐、殘忍、無惡不做的大壞蛋,實在冤枉了他。   周瑜則更倒楣,羅貫中為了捧諸葛亮,把周瑜徹底愚化、窄化、醜化;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無能又心胸狹窄的小鼻子、小眼睛的小丑;最後還編了順口溜譏笑他--「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簡直歪曲史實到了極點。   事實上,周郎不但安了東吳天下,而且幫劉備打了天下;至於孫夫人的婚事,全是孫權的主意,和周瑜無關。折兵更是子虛烏有,周瑜頗善於用兵,從沒打過敗仗;最重要的一點是,周瑜和諸葛亮從未直接交過手,何來「孔明三氣周公瑾」?更何來「既生瑜,何生亮」的哀歎?   真實的周瑜,可真是歷史上少見的可人兒。他是個美男子,歷史上美男子多矣,不足為奇,但周瑜是銀樣,卻絕非蠟槍頭,因為他很會打仗。而且能武不算什麼,他還能文,尤其懂音律,更為人稱道;所謂「曲有誤,周郎顧」,傳為千古美談。能文能武也不算什麼,周瑜心胸寬大,能容人,能用人,能聽人,因而讓手下服氣,樂為之用。更重要的是,他能才高不震主,進而讓人主信重,終能一展所長。就歷史經驗而言,這就屬少見了。
■ 千古風流人物   集合了這麼多優點,周瑜終能在赤壁之戰中,以三萬兵擊敗了神州超強曹操的數十萬大軍,建立了一代名將的威名,使得宋代大文豪蘇軾都忍不住讚歎: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東坡居士的推許,周瑜完全當之無愧。   周瑜在少年時代,就與孫權的兄長孫策交好。孫策離開袁術到江東打天下時,周瑜因為叔父丹楊太守周尚的緣故,隸屬於袁術。袁術很欣賞周瑜,想任他為將,周瑜冷眼觀察袁術良久,認定袁術難有作為,找了個機會離開袁術,來到了江東。孫策很高興,親自迎接,並授官任職,周瑜時年二十四,因為人長得極俊俏,吳中人都叫他周郎。   周郎與孫郎不但是同年的拜把兄弟,還共同成了吳中喬公女婿;喬公有大喬、小喬兩個極美貌女兒,大的配給孫策,小的配給周瑜;兩個青年大才都娶了大美人,成了連襟,一時傳為佳話。而這種綿密親近的關係,更讓兩人結成生死同盟,一起南征北討,終於稱霸江東。
■ 與周公瑾交,如飲醇醪   孫策死後,孫權繼位後不久,便提升周瑜為軍事最高統帥;這一來,引起老將程普的不滿。   程普很早就跟隨孫權的父親孫堅,在軍中資歷遠在周瑜之上,忽然間成了周瑜下屬,因而心生芥蒂;不但不聽號令,更處處與周瑜作對。面對程普的不識大體,無理取鬧,周瑜不但不公事公辦地以職權壓制,反而大度包容,最後終於把程普感化。程普口服心服之餘,還公開宣揚:   「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這種器度、格局與才具,使得孫權生平兩大敵手曹、劉也不禁為之側目而視。
■ 大丈夫的應對進退之節   曹操早就聽聞周瑜年少有美才,早在赤壁大戰前幾年,特別派手下謀士,也是周瑜少年期就交好的蔣幹,祕密南下江東當說客,企圖延攬周瑜到自己旗下。   蔣幹儀表堂堂,才辯出眾,在江淮一帶允稱第一。老朋友一到,周瑜就把蔣幹的來意,一語道破:   「子翼〈蔣幹,字子翼〉可真辛苦,長途跋涉,不遠千里來為曹操當說客。」   心事被點破,蔣幹有點不好意思,只好顧左右而言他。周瑜也不追究,親切地招待這位久別的老友,帶著他四處參觀,日日設宴歡飲。臨別之前,周瑜終於明確表明心跡:   「大丈夫立身處世,就是能遇到明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親,言聽計從,禍福與共。即使大雄辯家蘇秦、張儀復生,或酈食其復出,我也要拍他們的背,和他們硬摃一番。我周瑜的志向,豈是你這個後生少年所能說動、改變得了的!」   一席話,說得蔣幹啞口無言。蔣幹回去後,對曹操表示,周瑜雅量高致,不是等閒人物,更不是三言兩語所能奪其志的。 ■ 深得孫權信重   赤壁大戰後,劉備在一次與孫權私下密談的場合裡,試圖離間孫、周關係,故意語重心長地對孫權說:   「公瑾能文能武,是萬人中少見的英才,恐怕他本領大,格局大,不會甘於久居人下!」   對於劉備的分化伎倆,孫權絲毫不為所動;周瑜的耿耿忠心,他可是比誰都清楚。當年孫策意外身亡,自己以十八歲「稚齡」倉促繼位,由於恩信未著,威勢未顯,部屬與賓客在禮節上都不免「從簡」,只有周瑜獨先盡敬,嚴守臣節。幾年下來,對周瑜認識愈深,愈肯定他的忠誠;哪裡是劉備幾句話就中傷、分化得了的?   赤壁大戰前夕,東吳群臣一聽到曹操數十萬大軍將到,個個嚇得心驚膽顫,孫權手下第一號文臣張昭勸孫權:   「曹操擁眾八十萬,來勢洶洶,我方最佳的屏障,就是長江;然而,曹操收降荊州後,收編了劉表水師,千餘艘戰艦沿長江而下,加上步兵主力,水陸雙師並進,長江天險已失。我方兵少力弱,不如投降為上。」
■ 一片降聲中的堅決主戰派   張昭素以穩重老成著稱。然而,年輕氣盛、企圖心極強的孫權雖然聽不下這種低調言論,卻也因雙方確實實力懸殊,一時拿不定主意,只能默然以對。   沒多久,周瑜趕到晉見,立刻為孫權打氣:   「曹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是漢賊。主公二代三雄,加上江東地廣千里,兵精糧足,理當縱橫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何況曹操自己來送死呢?讓我來為主公分析情勢,曹操放著北方還有馬超、韓遂兩大患不管,竟帶兵南下與我們爭戰,兵眾雖多,但大都為北方兵,不習水戰,加上水土不服;表面上看起來很強,本質上卻很弱,這是破敗曹操的大好良機。現臣下向主公請數萬兵,駐防夏口,保證為主公破敵。」   周瑜一席話,頓時激起了孫權潛伏於心裡的豪情壯志:   「曹操這老混蛋想廢漢自立已久,只是顧忌袁紹、袁術、呂布、劉表與孤家而已。現今這數雄已滅,只剩下孤家尚存,孤家與老混蛋勢不兩立。將軍力倡全力反擊,正合孤家之意,這是老天之所以恩賜將軍給孤家的目的啊!」   說完,拔刀猛砍眼前的桌子,厲聲吼道:   「諸將若敢再提投降曹操的,就跟這張桌子同樣下場!」
■ 以三萬兵大破曹操數十萬大軍   孫權決定全力抗曹後,周瑜遂領兵三萬,伺機而發。劉備聽說東吳方面只有三萬兵,對周瑜表示太少了,周瑜很有自信地拍胸脯:   「這就夠了!請劉將軍仔細觀察我怎麼打敗曹操好了。」   沒多久,周瑜軍來到赤壁,正式對上了曹操大軍。   兵勢初起,周瑜採用部屬黃蓋的火攻之計,大破曹操數十萬大軍。曹操落荒而逃,周瑜順勢追擊,收取了南郡和江夏郡,把東吳疆土從揚州拓向荊州。   周瑜在赤壁之戰中,以寡擊眾,以弱勝強的詳情,請參看本系列《三國戰役》一書中「赤壁之戰」篇,此處不贅。
■ 以荊州為跳板圖謀中原   把東吳版圖擴展到荊州,周瑜固然是第一功臣,但區區荊州二郡,豈能滿足識見遠、格局大的周瑜。在他眼中,荊州不過是塊跳板,他早把眼光指向荊州西邊,土地更大、更肥沃、更有發展空間的益州了。只要能拿下益州,則漢中立在掌中。基礎穩固後,再與孫權攻取荊北的襄樊,進而以襄樊為根據地,圖謀北方。   孫權很讚賞周瑜的計畫,批准執行,然而,正當周瑜準備展開行動時,卻突然生病去世!   周瑜以三十五歲英年猝死,孫權哀痛不已。周瑜雖是臣子,但孫權向來對他以兄長看待,特別素服為他隆重舉哀,對這位有大功於東吳的臣兄表達最高的謝意和敬意。   孫權對周瑜的感謝、尊敬與懷念,從下列兩件事可以看出來: 一、壯年猝逝,孫權追懷   公元二二九年〈魏太和三年〉,孫權正式即皇帝位,大會百官,對周瑜的功業,追懷不已,把即位的主要之功,歸於周瑜。當年在赤壁之戰前夕,力主投降的張昭,正打算上前歌頌功德時,孫權不等他開口,便笑著說道:   「如果當年聽從張公之言,我現在已變成要飯的乞丐了!」   為了尊崇周瑜,孫權不惜以老臣當年在赤壁大戰前主和的失算做襯托;這輕  描淡寫的幾句話,頓時把張昭羞得拜伏於地,汗流浹背,久久不敢起身。   張昭和周瑜號稱東吳文武雙璧,但兩人高下,在赤壁之戰前,已立判矣。 二、孤念公瑾,豈有已乎!   周瑜死後,孫權對他的後代照顧有加;但虎父未必生虎子,周瑜的兒子周胤屢屢違法亂紀,最後被撤了職。大臣諸葛謹、步騭連名上疏,請求孫權念在周瑜有大功的份上,讓周胤復職。孫權的答覆中,有幾句話很讓人動容:   「我與公瑾之間的恩義,就好像我與二位之間一樣,我樂於看到周胤有所成就,豈有止息?無奈周胤屢屢違法亂紀,未便復其原職,我只是想讓他吃點苦頭,期望他能知過悔悟而已。」但說是這麼說,最後還是看周瑜面子,批准周胤復職。沒多久,周胤病死,這事才不了了之。   周瑜兄子周峻也因周瑜的庇蔭而封官,周峻死後,大臣全琮請求讓周峻兒子周護繼任。但這次孫權怕後人壞了周瑜的聲名,拒絕了:   「當年擊走曹操,開拓荊州疆土,都是公瑾之功,我未嘗忘懷。我初聽到周峻去世,還打算重用周護,但聽說他性情暴戾,行事凶險,重用他只會造成禍害,才決定罷了他。我對公瑾的懷念,豈有止盡呢?」   這時,距周瑜之死,已近三十年矣!
■ 遙想公瑾當年   「孤念公瑾,豈有已乎」,這話出自孫權這個帝王之口,真是動人極了!事實上,周瑜之所以這麼討人喜歡,實在是因為他幾乎集合所有優點於一身;放眼整個三國,除了諸葛亮之外,再也找不出另一個像他這樣,才、貌、文、武、忠、功、德、器兼具的風流人物了!   不僅八百多年後的蘇東坡,甚至一千八百年後的我輩後生,一想到三國,也會情不自禁地:   遙想公瑾當年了!

作者資料

李安石

喜讀史書,專研歷代兵法大家,為暢銷書《你能懂的孫子兵法》、《與孫子兵法同步思考》作者。

基本資料

作者:李安石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縱橫歷史 出版日期:2006-08-14 ISBN:9789861245584 城邦書號:BH3002 規格:膠裝 / 單色 / 304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