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華文文學 > 飲食文學
開瓶:林裕森的葡萄酒飲記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我是個十足的葡萄酒迷,自然要把葡萄酒比喻成愛情,但是,最讓我難忘的品酒經驗卻都是在我還沒有成為所謂的『葡萄酒專家』之前。與其在心中拿著一把尺去衡量一瓶酒,不如專注地傾聽每一款葡萄酒透過它的香氣與味道所傳遞的情感與訊息,用鼻子和味蕾去解讀葡萄園的風景以及釀酒師在酒中所投注的情感。太多的知識,有時反而會傷害了這種人與酒之間最自然、直接的真實感應。」――林裕森 很多書教你如何辨識酒標、認識葡萄品種,如何評鑑葡萄酒,如何成為葡萄酒專家,卻很少有書會告訴你,要如何自在享受葡萄酒世界裡的無限美好。這或許是因為「享受葡萄酒」這件事說起來實在太抽象,看似容易卻又很難用客觀的尺規來度量。本書卻能喚醒我們對葡萄酒最原始的熱情,以單純的初心,用感官逐一探索、細細感覺,眼前的每一支獨一無二的葡萄酒。 但這並不僅僅是一本純粹談談風花雪月的散文集。透過幽默風趣、風格獨具的文字短篇,你可以得到葡萄酒專家不會告訴你的有趣常識,例如:什麼樣的葡萄酒「好熱」?什麼樣的葡萄酒有「很多條腿」?葡萄酒品嘗家所學會的第一件事是「吐」?什麼樣的白酒不「濕」?你患有「葡萄酒偏食症」嗎?…… 無論你是剛開始修學分的葡萄酒入門者,或是已具備葡萄酒專家的候選資格,只要你仍真心期待與葡萄酒談一場美麗戀情,都歡迎翻開此書,展開屬於你的酒杯裡的感官之旅。

目錄

自序:與葡萄酒的初戀 Part I:開瓶之前
◎ 葡萄酒的純度   
◎ 葡萄酒的偏食症   
◎ 葡萄酒的愛情考驗   
◎ 青春不再   
◎ 白酒的溫度
◎ 美味的順序   
◎ 帶瓶酒去吧!   
◎ 關於嗜好與收藏   
◎ 新酒預售   
◎ 邊喝邊賺   
◎ 關於尺寸
◎ 無國界葡萄酒   
◎ 遍地葡萄酒泉的國度 Part II:開瓶之後
【品嘗】
◎ 五彩葡萄酒   
◎ 有很多條腿的葡萄酒   
◎ 喝與吐之間   
◎ 換不換?有關係!
◎ 矇瓶試飲   
◎ 帶著杯子去旅行 【香氣】
◎ 水果與礦石   
◎ 我的葡萄酒裡不禁菸   
◎ 香草冰淇淋葡萄酒   
◎ 葡萄花與黑醋栗葉芽
◎ 葡萄酒中的野性香氣   
◎ 繁花盛開   
◎ 葡萄酒裡的木塞味   
◎ 葡萄酒的長度 【滋味】
◎ 天鵝絨沙發的滋味   
◎ 葡萄酒的肥與瘦   
◎ 好熱的葡萄酒   
◎ 男人.酸味.葡萄酒
◎ 空氣的滋味   
◎ 當澀味變成美味    
◎ 酒精為萬惡之首? Part III:誰來晚餐
◎ 人酒配   
◎ 葡萄酒殺手   
◎ 日常的美味,日常的葡萄酒   
◎ 紅酒的美味關係
◎ 我的白酒沒有「濕」   
◎ 以一擋百的香檳   
◎ 粉紅與玫瑰   
◎ 不只是配甜點的甜點酒 附錄:10種關於葡萄酒的品味態度 

序跋

【序】與葡萄酒的初戀    許多開始對葡萄酒感興趣的人最感迫切的疑問常常是:葡萄酒的種類那麼多,我該選那一瓶呢?   通常,問問題的人會得到一些更讓人感到疑惑的解答。   「要選八二和九○,這兩個年份最好!」
  「紅酒比較補,喝不完還可以做面膜。」
  「你要選拿起來比較重、屁股比較深的。」
  「這瓶最好,連續兩年入選百大*。」
  「這瓶不錯,Robert Parker**給95分。」
  「要買智利酒,便宜又好喝。」
  「這瓶分數高,而且比美國市價還便宜,絕對超值。」   這些回答就好像那些討人厭的遠房親戚,七嘴八舌地教人該挑選什麼樣的男女朋友。最後這個問題總又繞回自己身上,畢竟,喝什麼樣的酒,其實是件非常私人的事。就好像很少有人在聽音樂這事上,會問:「我該聽阿妹還是巴哈的音樂?」   上葡萄酒課的時候,我會在最後一頁的PPT上加一句警語:「Wine is a little like love, when the right one comes alone. You will know it!」翻成中文就是「王八配綠豆」,沒有人可以比你更知道你的最愛是誰,不論是愛情或是葡萄酒都是如此。   葡萄酒確實很複雜,種類多到像是貼滿符咒與密碼,讓人完全摸不著邊際的迷霧叢林。即使在葡萄酒才盛行十多年的台灣,走入誠品的酒窖,面對的是兩千多款的葡萄酒,要全弄懂,不僅要花上許多時光,猛K葡萄酒書,而且還需永無止盡地買酒試喝,最後肯定要跟我一樣傾家蕩產。對初嘗葡萄酒滋味的人,是否學富五車決對不是關鍵,我們的初戀不都是發生在對愛情懵懂無知的時候嗎?沒有人可以在先識得全天下男女之後,才決定要和誰談戀愛。更何況,所謂的情場老手,可不見得是最能享受愛情滋味的人。如果你覺得對葡萄酒充滿興趣,但又對葡萄酒所知不多,那真該恭喜你,請好好地享受與葡萄酒的初戀吧!   我是個十足的葡萄酒迷,自然要把葡萄酒比喻成愛情,但是,最讓我難忘的品酒經驗卻都是在我還沒有成為所謂的葡萄酒專家之前。與其在心中拿著一把尺去衡量一瓶酒,不如專注地傾聽每一款葡萄酒透過它的香氣與味道所傳遞的情感與訊息,用鼻子和味蕾去解讀葡萄園的風景以及釀酒師在酒中所投注的情感。太多的知識,有時反而會傷害了這種人與酒之間最自然、直接的真實感應。   自有風格的迷人葡萄酒,不見得必須是一支十全十美的佳釀,即使有憧憬,但沒有人會真的要和那壓根不存在的十全戀人談戀愛。越來越多的人捧著為葡萄酒打上分數的採買指南到酒店裡選酒,為買了一支沒有登上指南或分數不佳的葡萄酒而心生憂慮。一心奉葡萄酒採購指南為靈媒,他們肯定都要失去和葡萄酒直接對談的珍貴機會。   如果你真的開始喜歡上葡萄酒了,先讓自己的感官試著去感應吧!發揮一點想像力去探尋從酒杯裡傳來的隻字片語,捕捉每瓶酒中獨一無二的風采。碰上不對味或甚至讓人失望的葡萄酒是常有的事,愛情最讓人懷念的不也常常是那些因愛而起的酸楚和折磨嗎?沒有冒著風險勇敢愛上一回的人又怎能瞭解初戀的滋味是何等的美好。布根地的紅酒曾經是我的最愛,但也是最讓我感到迷惑與困頓的葡萄酒。一瓶令人失望的酒就好像那些被放棄的情人,是為下一次愛情做準備的最佳借鏡,甚至,會在另一個時空巧遇,再擦出新的火花。   請不要急著要為酒下評斷,打分數,因為只有那些無緣真正享受葡萄酒樂趣的專家才做這種無聊的苦命工作,他們為了表現自己的客觀,不得不斷地拿出許多標準的尺規來丈量葡萄酒的顏色、香味和口感。而你,卻可以如此自在地,僅憑著來自內心的感應,徜徉在與葡萄酒的甜蜜初戀裡。  ※註解:
*美國知名葡萄酒雜誌《Wine Spectactor》每年選出Best 100。
**目前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酒評家。

內文試閱

葡萄酒的愛情考驗   在我們這個愛情越來越速食,葡萄酒越來越講究早熟好喝的年代,到底是愛情能考驗葡萄酒的耐力,還是葡萄酒能在時間中戰勝愛情的長度?   一九九六年的秋天,和一對剛談戀愛的朋友一起去逛誠品酒窖,他們開玩笑似地突發異想,決定每人出一半的錢買一瓶布根地夜丘區的名酒La Tâche做為他們愛情的證物。相約好要在分手的時候一起痛快地開瓶喝掉,當然,我順理成章地成為他們的證人。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省錢,或是真的不太相信愛情可以久遠,他們選了一九八六這個讓我充滿疑慮的布根地壞年份。大部分這個年份的布根地紅酒現在都已經過了最好的時刻了,或者更精確地說,太老,乾瘦得不能喝了,就像那些已經變調乾枯的感情,所有的美好與感動都只能成為椎心的回憶,也許勉強還可配些老臭的乳酪,但大概連用來做菜都怕會壞了味道。   一年多前送了一箱葡萄酒給一位新婚的朋友當賀禮,因為原本是打算要給他們在婚宴上喝的,所以特別各選了六瓶一九九七年的波爾多紅酒和可口多果味的年輕粉紅酒,沒想到他們卻把這箱酒藏了起來,決定要在每年的結婚周年開一瓶來喝。當他們挽著手幸福地跟我宣布這樣的心願時,我實在不忍心告訴他們,這些酒藏在他們還貼著雙喜紅色剪紙的床下,大概撐不過今年夏天。原來,想拿葡萄酒跟人生開玩笑的人還真不少,但他們似乎更有信心,至少,一箱12瓶,剛好是12年的誓約呢!   大部分的葡萄酒其實都適合在年輕的時候品嘗,放個兩三年也許還能稍微變好,但真要久存是確定不會得到什麼好處的,一般越是便宜的酒越是適合早早趁鮮品嘗。一瓶酒要真能有耐久的潛力,需要具備一些特殊條件,例如干白酒的酸味要夠高,甜酒的甜度要夠高,紅酒的單寧澀味要夠重,如果是加烈酒,酒精濃度要夠高才行,而且還得有相當好的均衡感,在時間的變換中才不會很快就失衡了。   即使有些葡萄酒可以有耐久存的潛力,如人們常說的越陳越香,但是,很不幸地,經過漫長的等待,開瓶倒進酒杯裡時,要碰上剛好成熟美好的陳年佳釀,機率其實也不是百分之百。像上好年份的頂級梅多克紅酒或者超濃甜的貴腐甜酒(Pourriture noble),甚至酒精濃度更高、酒質更穩定的加烈酒,這些可以保存數十年的頂尖佳釀,一離開酒莊,在漫長的熟成歲月裡,只要碰上不當的儲存環境,都很有可能變質敗壞,讓漫漫的等待化為滿瓶的悔恨和惋惜。   而其實,這樣的情況更是讓陳年好酒顯得特別地難得,讓我們更加的珍惜想望,尤其是每一瓶酒的熟成環境隨著主人的搬遷或易手,不同的酒窖、不同的溫度和濕度,甚至不同的光線和震動,慢慢地培養出,單單唯有這一瓶,完全獨一無二的風味來。   歷經時間考驗的陳酒珍貴難得,那愛情呢?   我們常自以為找到了柏拉圖說的,和我們如此相合的另一半,好像愛情就可以這樣永恆堅貞。跟葡萄酒一樣,在現實的世界裡,愛情總是脆弱而多變。永恆偉大的愛情大概是人類自己發明出來,跟酒越陳越香一樣的欺世論調,要讓構築社會的家庭單元不會因為愛情的無常而飄搖不定。   苦撐了漫漫七年的愛情最後還是來到了盡頭,朋友來電請我這位證人一起品嘗那瓶見證他們愛情的La Tâche。隔了那麼多年,都幾乎忘記有這樣一瓶分手的酒在等著愛情的未來。除了感慨,也沒有料到這段感情竟然能夠撐得這麼長久,而這份意外,讓我對即將開瓶的La Tâche充滿了許多的期待,愛情的堅持真會比不上一九八六年的布根地嗎?  有很多條腿的葡萄酒   人稱秀色可餐,白話一點,就是用眼睛吃冰淇淋!即便是吃不到,也可以過過乾癮。品嘗葡萄酒也可以是秀色可「飲」嗎?即使聞不到或喝不到,光用看的,就能過足喝酒的乾癮嗎?   有些葡萄酒的顏色總是特別迷人。   成熟的貴腐甜酒,閃著金黃亮光的琥珀色調,光用看的就能感受到酒的甜熟溫潤與脂腴肥美,一派奢華的享樂格局。   如晚霞般顏色的粉紅香檳也很迷人,淡鮭魚紅配上珠玉般閃亮的細緻氣泡,快速上升的節奏,有著很曼妙、極挑逗人的視覺效果。   還有那些年輕的布根地紅酒,年輕新鮮的正櫻桃紅色,好像迷人的紅果香氣全要從酒杯滿溢出來似地熱鬧繽紛。   也有那帶著一抹青綠色調的年輕干白酒,伴著杯壁上凝結的沁涼水珠,昭告了酒中爽口的酸味,讓人禁不住要口水直冒。   只是,光是用看的,恐怕不僅止不了渴,還會讓人更加口渴。   葡萄酒多彩多姿的顏色變換除了可以是美感的表現,但也同樣可以是理性觀察的重點,不論是產區、年份或是品種,甚至釀造的方法,都會透過酒的顏色露出端倪來,特別是葡萄酒的色調並非恆固不變,而是無時無刻地隨著時間轉換,明白無情地顯露出葡萄酒的年齡和健康狀況。顏色已經變成暗淡橘紅的波爾多紅酒如果不是陳年老酒,那肯定是早已氧化壞掉了。   除了顏色,資深的酒迷還懂得傾斜酒杯,從酒緣的寬窄來分辨顏色濃稀的細部變化,將酒杯傾斜,觀察葡萄酒與酒杯接觸的地方,那一圈淡淡水水的酒緣如果很窄,若非很年輕的酒,那很可能是瓶強勁濃厚的葡萄酒,對於紅酒尤其明顯。也有人講究酒是否清澈,也有人在意酒的顏色是否明亮活潑、有沒有遲滯深沉的老酒跡象。   除了這些或深或淺、或紅或紫的美麗色調,葡萄酒的濃度也一樣可以用眼睛看出端倪來。當輕搖酒杯,酒香開始散發出來之際,旋晃過的葡萄酒會在酒杯的內壁上留下一條條的酒痕來,多愁善感的人可能會將此聯想成條條的淚痕,在法文中眼淚(larme)確實常被用來當液體的計量單位,例如食譜書上會提到最後要在煎好的魚上加一「眼淚」的特級橄欖油,或是在沙拉裡加進一「眼淚」特級陳年的巴薩米克醋。法國人確實也用眼淚來形容酒杯上的酒痕,但他們更常用腿(jambe)來稱謂這些因為表面張力而暫留在杯壁上的痕跡。   這些酒杯上長出的「腿」越多,越密,越粗,越長,越持久,就代表酒含有越多的酒精、甘油或是糖分,葡萄酒的濃度就越濃越甜美。法國有句成語說「讓腿喝葡萄酒」(faire jambes de vin),意思是說喝點葡萄酒好有力氣走路。那是不是「喝腿補腿」,腿越多的酒,因為酒精多,也比較濃,可以讓腿更有力氣走路?   許多人喝酒時習慣將葡萄酒依照體型分類,大號的叫full body、中號的叫medium body,分法其實也很簡單,就是酒精、甘油或是糖分越多的就是越大號,因為喝起來肯定越濃越厚。所以光看這些「腿」,肯定是越多就是越大號。   可是為什麼是腿呢?我的品酒課老師大概覺得我是愛找碴的外國學生,兩手一攤說,大概是樣子像腿吧!不過這位來自法國北部的葡萄酒專家顯然不太希望學生們把品酒的時間花在看這些「腿」的粗細上。他說因為是和表面張力有關,所以杯子所用的材質以及清洗的方式,或是玻璃表面是否有沾到油脂等等,都會影響這些「腿」的表現,變數太多,容易造成誤解,不是很準確,總之,還是要用喝的才行。   真的不用看看這些腿啊!那如果是一模一樣的杯子呢?他提高聲調說:重點是你即使看出了那一瓶酒的酒精比較多,或是那一瓶的甜度比較高,那又如何!難道酒精多的就比較好?果然這下專家生氣了,這位法北葡萄酒的擁護者,大概瞧不起那些產自南部、高酒精濃度、「腿」很多的濃厚紅酒吧!我心裡這樣想。  我的葡萄酒裡不禁菸   法國的菸槍客在咖啡館和酒吧的禁菸區抽菸,大概像是台灣的女士們在周年慶的時候到SOGO血拼一番那般名正言順吧!對香菸味敏感的人,在法國應該只能當二等公民,而且很難成為作家或是氣質男女,因為咖啡館總是菸味瀰漫,任誰都看不出真有吸菸區和禁菸區的差別,不耐菸味的人在裡頭泡不了多久就要撤退,即使是露天咖啡座都逃不掉從隔桌迎面吹來的二手菸,偏偏那些地方又是生活裡的重心。不管菸稅怎麼漲,抽菸的法國男女老少還是多數,想要享受一下純正法式舌吻(French kiss)的香辣刺激,在舌頭送往迎來之間還得先忍受正面襲來的菸味口氣。   是的,你們應該都看出來了,我確實是一個對菸味特別敏感,甚至嫉「菸」如仇,而且嚴拒與香菸客舌吻的葡萄酒作家。但是,葡萄酒裡的菸味呢?許多紅酒裡的菸草、雪茄盒、煙燻與焦香味等燻烤香氣,當巧妙地混合著果香和香料氣息時,其實對我而言卻可以是特別地迷人。好吧!我承認,這絕對是雙重標準,跟現實世界不同,在我的葡萄酒世界裡是沒有禁菸區的,至少,葡萄酒裡的菸草香氣不會讓人頭暈,也不含尼古丁和焦油。   葡萄酒的香氣千變萬化,而且無奇不有,像牛皮沙發、麝貓、松露、貓尿、苔蘚和腐葉等等這些看似怪異的香氣,對常喝葡萄酒的人來說都還算常見,雖然我們並不完全確定這些香味為何會出現在葡萄酒裡,但是,有些葡萄酒在熟成老化的某個過程中,就會自然散發出這樣的氣味來,並不是酒莊釀酒時不惜成本在酒裡添加了昂貴的松露,也絕不是酒廠養的貓晚上偷跑到酒槽上尿尿!   至於萄萄酒裡會出現香菸或是雪茄這些菸草味,當然也一樣不會是因為添加菸葉而來的,不過,我們卻可以知道背後的主因是什麼。一般發酵完之後馬上裝瓶的葡萄酒,幾乎不可能在任何時候出現菸味,唯有釀成之後還經橡木桶培養的葡萄酒,才比較有可能會散發這樣的酒香。關鍵就在於橡木桶,而且跟木桶製造過程中的焙烤程序有關。傳統手工製桶廠為了讓橡木片可以經得起壓力,彎曲拼組成桶狀,必須先用橡木屑燒成的火烤熱橡木片。火烤雖然是為了讓橡木片更有彈性,但是,卻也會讓橡木產生許多變化,最直接的影響是會烤黑木桶的內部,讓木頭產生焦香與煙燻的氣味,同時也會讓木頭內的單寧變得比較柔和,將來如果溶入葡萄酒中才不會太粗糙咬口。   但更重要的是,就像烘焙過的咖啡豆一樣,烤過的橡木也會產生許多香味分子,在葡萄酒存入桶中之後,開始慢慢溶入酒中,除了為年輕的葡萄酒增添香氣,也會在未來的熟成過程中變幻成不同的酒香。同屬於烘焙系的香味除了菸草與雪茄,還有香草、咖啡、巧克力和焦油。於是,橡木桶進一步由釀酒工具變成了釀造葡萄酒的材料。   如同咖啡的烘焙技藝,橡木桶除了講究橡木的產區和品質,同時也講究燻烤的技術,不同程度的焙烤會讓橡木產生不同的香味分子來,自然也會影響將來葡萄酒的香味。而釀酒師如何巧妙運用不同烘焙程度的橡木桶,將葡萄酒培養成具有特色又豐富多變的頂級珍釀更是一項絕技。要讓葡萄酒產生煙燻味其實相當簡單,只要採用重烘焙的新橡木桶就相當容易達到目的,但是這樣的香氣雖可讓酒香變濃,但不免流於粗獷,而且也常掩蓋了葡萄酒原有的酒香。   菸草的香氣,甚至,常在晚宴後讓我痛苦難耐的雪茄味,如果出現在紅酒裡就大不相同了。雖然和煙燻味屬同一系列,但卻很少過於濃重,出現時反而常讓酒香變得更豐富,甚至顯得更雅緻,當然,這樣的香氣並不會像煙燻味那麼容易就直接出現在酒中,常常必須採用上好的橡木桶,再配上上好的紅酒,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成,才會有較多的機會幽然地自杯中散發出來。   在我的經驗裡,法國要屬波爾多梅多克地區頂級酒莊產的紅酒,最常出現這些迷人的煙味了,特別是當酒開始進入成熟期之後。如果你抽菸,卻想跟我來一個French kiss,我會建議你先用梅多克的陳年波雅克(Pauillac)紅酒漱漱口吧! 空氣的滋味   東方空靈的意念慢慢地滲入了歐洲名廚的廚房,成就了許多大受好評的當紅名菜。也不知道是福還是禍,一百多歐元的豪華美食套餐,吃上一口,卻是滿嘴空蕩蕩的感覺,這已經不再只是夢境裡才有的場景,稍微趕得上浪潮的各國頂級餐廳都已經把空氣的滋味帶入菜單裡了。從最早還「吃」得到東西的慕思,到五、六年前主廚們把卡布奇諾咖啡裡的奶泡直接搬進餐盤裡,現在,則各式各樣的可食液體都被絞盡腦汁的主廚們打成各種虛無飄渺的氣泡團,取代濃厚的醬汁,輕盈地飄入餐盤,讓慕名而來的食客們親身體驗一下空的滋味。   葡萄酒裡也常有氣泡,不過,氣泡為葡萄酒所帶來的味覺經驗,卻不是單單只有空靈,氣泡雖然沒有味道,但是卻可以讓葡萄酒的滋味有更豐富的精彩變化。那些自香檳杯底升起的美麗氣泡,在讓口感重量變得輕盈爽朗的時候,卻又因為氣泡在舌頭上的刺激感,同時讓酒顯得更強勁有力。而這些常可以讓疲憊的味蕾精神大振的香檳氣泡,卻又有著那般珠滑細緻的質感,就像手感強而有力的按摩師,藉著力道深沉卻溫柔靈巧的揉壓功夫,幫舌頭來一個舒壓提神、通體舒暢的氣泡SPA。   葡萄酒在酒精發酵時會產生二氧化碳,所以大部分出現在葡萄酒裡的氣泡都和啤酒以及所有碳酸飲料一樣,是由二氧化碳所構成的,不過,同樣是二氧化碳,氣泡的質感卻因為釀造方式的不同而產生了天壤之別。例如所有的香檳以及頂級的氣泡酒,在製作的過程中都必須將釀好的酒先裝入酒瓶中,再放入低溫的地下酒窖,讓酵母自然地在瓶中以很緩慢的速度進行第二次的酒精發酵,將產生的二氧化碳封存在瓶中;在這樣條件下產生的氣泡,有著特別迷人的口感,精巧細緻,滑柔而不咬口。   當然,直接在酒槽中進行二次酒精發酵,或甚至像汽水一般直接添加二氧化碳,也一樣能釀成氣泡酒,不僅省時省事,也更省成本,但是,用這些方式所釀成的氣泡不僅粗大,甚至常常顯得刺激咬口,很難表現得像香檳酒那般強勁、卻又高雅精緻的氣泡。   法國人稱不會冒泡的葡萄酒為「寧靜的葡萄酒」(vin tranquille),不過,這些不會滋滋作響的葡萄酒並非全然沒有氣泡,有些新鮮多果味的年輕白酒像Muscadet或甚至像許多趕早上市的薄酒來新酒,也常見到些微的氣泡在酒中飄蕩,並非全然那麼「寧靜」。這些在酒精發酵之後沒有完全散去的二氧化碳並不是意外出現的,常常是釀酒師故意留著,讓微微的氣泡若有若無地刺激著舌頭,為原本清淡單薄的酒增添一些味覺的變化,而且重點加強了酒的清新爽口特性。雖說如此,如果是在耐久存的頂級葡萄酒裡出現了氣泡,那可能是真的發生意外了。   二氧化碳雖然沒有氣味,但是氣泡酒卻比「寧靜的葡萄酒」有著更濃郁的酒香。在杯壁形成的氣泡在升到表面裂開消失之前,就已經飽含著葡萄酒的香氣分子,藉著氣泡的帶引與攪動,葡萄酒香非常容易就散發出來,而且順著不斷破裂的氣泡散出來,香味特別強勁而集中。品嘗「寧靜的葡萄酒」時常需要搖晃杯子,讓香味容易散發,喝氣泡酒的時候就不用這麼辛苦了。   幾年前,開始有加拿大酒莊想到將極甜的冰酒釀製成氣泡酒,我喝過了幾回,覺得這該算得上是一項充滿創意的新創舉,而且,這也讓我們見識到氣泡對於葡萄酒味覺的作用有多大。那些極度濃甜的冰酒,經過瓶中二次發酵之後,在酸味之外,還又多了氣泡的支撐,那冰酒的滋味就像抹了緊緻活膚霜的眼袋,馬上緊繃精神了起來。氣泡酒的精髓就在這,就像單寧澀味為紅酒建起了結實的口感架構,氣泡在口中形成的觸感,也為葡萄酒帶來強而有力的口感支撐,因為這樣,即使佐配味道重、個性強的菜肴,也不會完全被淹沒。   當然,氣泡的滋味裡似乎還包藏著一些神秘的分子,讓一切在開瓶之後,永遠熱鬧繽紛,在我們的身體裡澎湃洶湧。

作者資料

林裕森

以葡萄酒為專業的自由作家。巴黎第十大學葡萄酒經濟與管理碩士、法國葡萄酒大學侍酒師文憑、東海大學哲學系。原本念的是哲學,卻一頭栽進葡萄酒的世界裡,林裕森自況為「逐美酒佳餚而居」的「游牧型」作家,在地球上遷徙流蕩,四處探尋那些在人與土地的交會之下,經過時間的沉積才淬鍊而成的難得美味。林裕森部落格:www.yusen.tw 相關著作:《開瓶:裕森的葡萄酒飲記(經典修訂版)》《弱滋味──開瓶之後,葡萄酒的純粹回歸(經典修訂版)》《生命不可過濾──葡萄酒的返本之路》《飮.自然Natural Wine:獻給自然派愛好者的葡萄酒誌no.1》《歐陸傳奇食材:巴薩米克醋、貝隆生蠔、布烈斯雞、鹽之花、伊比利生火腿、帕馬森乾酪、藍黴乳酪、黑松露、白松露》《布根地葡萄酒──酒瓶裡的風景》《西班牙葡萄酒》 相關著作:《布根地葡萄酒──酒瓶裡的風景【三版•含全區海報】》《會跳舞的大象:裕森的葡萄酒短篇(經典修訂版)》《開瓶:裕森的葡萄酒飲記(經典修訂版)》《弱滋味──開瓶之後,葡萄酒的純粹回歸(經典修訂版)》《生命不可過濾──葡萄酒的返本之路》《飮.自然Natural Wine:獻給自然派愛好者的葡萄酒誌no.1》《歐陸傳奇食材:巴薩米克醋、貝隆生蠔、布烈斯雞、鹽之花、伊比利生火腿、帕馬森乾酪、藍黴乳酪、黑松露、白松露》《布根地葡萄酒──酒瓶裡的風景》《西班牙葡萄酒》

基本資料

作者:林裕森 出版社:積木文化 書系:飲饌風流 出版日期:2007-04-09 ISBN:9789867039477 城邦書號:VV0015 規格:PUR膠裝 / 部份彩色 / 224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