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雙11寵粉購物節
目前位置:首頁 > > 醫療保健 > 保健養生
當然要挑食:當梁瓊白遇見原味新美食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 當然要挑食:當梁瓊白遇見原味新美食

  • 作者:梁瓊白
  • 出版社:原水文化
  • 出版日期:2015-10-22
  •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抗癌美食家一場大病後翻轉味覺的省悟 35年鑽營烹飪經驗教您如何「挑食」 資深美食家梁瓊白雖不是富家千金,卻吃遍山珍海味、燕翅鮑參;但在歷經一場大病之後,雖然活了下來,卻是極大的警訊,也領悟到再也不能用隨興的態度看待飲食!現代人吃好、吃巧都不是難事,但如何在美味與營養間取得平衡,讓健康和養生並重,卻是最最重要與迫切的課題。 為了健康,也為了讓以後的生活遠離病痛,她從飲食開始改變! 吃好先均衡營養,吃巧不求精細,只有讓身體經由吃來養生,才能讓生活悠適、生命厚實。 正因為梁瓊白老師鑽營烹飪35年,對於如何「挑食」,自有一套飲食哲學要分享給大家。像為了省時用層層疊疊的料理方式,雖然快,但食物有時並不美味的情況,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替代?當我們走進菜市場,肉攤上該買黑豬肉還是白豬肉?美國牛、澳洲牛還是本土牛肉的差別在哪?如何料理才美味?冬天溫補的羊肉該買進口的還是土羊肉?海鮮要怎麼吃才鮮美?魚該如何烹煮才好吃?哪些市面上常販售、但恐有健康疑慮的醃漬菜、醬料,自己就能簡單做? 烹飪名師梁瓊白傳授60道健康無負擔的原味美食 本書嚴選市場新鮮食材,捨掉繁複刀工、高溫不健康烹調,多以蒸/燙/燉/煮,盡量少油少鹽少糖,並教導如何擅用炊具、了解食材特性、運用天然調味料,簡單步驟就能輕鬆完成超美味的料理秘訣。讓大家又能吃巧、又能吃好、還能了解箇中食材挑選秘訣!本書是抗癌美食家在生命轉角處 遇見健康新美味的熱情分享,希望大家都能快樂挑食、用健康的方式滿足口腹之慾!

目錄

PART1:挑食之前請先跟我這樣做 炊具是門神/何必層層疊疊/事半功倍的工具/廚房裡的調味大師1:  油鹽醬醋與太白粉/ 廚房裡的調味大師2:辛香與五香 PART2 遇見肉類原味新美食:低脂無負擔 豬的黑白之爭/吃出絞肉的鮮甜美味/進口與本土牛羊肉PK  /簡單料理就超美味的雞肉/老少咸宜的滑嫩蛋品 PART3 遇見海鮮原味新美食:鮮甜海之味 海鮮,這樣吃才鮮/魚,蒸的好吃/品嘗貝殼類海鮮的原汁原味 /吃蝦不瞎吃/蟹天蟹地吃螃蟹 PART4 遇見蔬果原味新美食:滿口菜根香 當令現摘鮮嫩好菜/物美價廉又健康的根莖瓜果蔬/讓筍鮮甜脆如梨的秘密/ 調劑味覺的醃漬菜自己做/自製果醬,甜而不膩又安心/讓素食更美味的法寶/ 精力湯的迷思 PART5 遇見榖物雜糧原味新美食:營養好消化 學習接受糙米/暖胃好消化的養生粥/再營養也要兼顧口感與美味 /選擇少添加物、蒸煮麵食/健康版古早味麵茶與米乳

序跋

翻轉味覺的省悟
  我成長的年代,是生活普遍拮据、經濟困頓的年頭,大批撤退來台的外省人和台灣光復不久,剛從日本人手中重新獲得民族自尊的台灣人,共同生活在這彈丸大的島嶼上,孜孜矻矻的為生活打拼,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努力能換取什麼收穫,但是所有人都對未來充滿希望,都有明天會更好的信心!那年代的人們慾望都很簡單,能吃飽就知足,如果餐桌上能經常出現魚、肉就覺得是富裕了。   記得小時候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到大塊肉,小孩子正當發育的年齡,個個都吃得既快且多,而且盡挑肉厚的部位挾,肉再肥也不怕,油再多還是覺得香,偶爾吃到的蛋糕,都是厚厚的一層人工奶油,既甜且膩,還有不同顏色的色素妝點的造型,大家還是吃得津津有味,每當有人覺得奶油太多而刮下時,我都自告奮勇的接收,還自豪是怎麼吃都不會胖的體質,對各種甜食更是來者不拒!   直到年齡漸長,直到健康亮紅燈,那些曾經吃過的高油脂、高糖分,彷彿潛伏體內多年後開始竄出一般,因生病而導致的新陳代謝減緩,更讓身材發胖,而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原來我不是吃不胖,只是年紀還不到,何況生病也會改變體質。   我雖然不是富家千金,卻吃遍山珍海味、燕翅鮑參;我不是名廚,卻做過上萬道美食料理,因為我的工作是烹飪老師,所以比別人有更多品嚐美食的機會。我最初學做菜的動機,只是想盡一個家庭主婦的職責,滿足和照顧丈夫、孩子的口腹之慾,沒想到後來誤打誤撞讓烹飪成為我的職業,這一投入便是35年的鑽營,這期間,因工作需要而教學相長的做遍、吃遍許多美食,累積的經驗只要我吃過、看過的菜就可以如法炮製,任何菜對我都不是難事,任何口味對我都稀鬆平常。   沒想到,當我滿足於自己豐碩成果的同時,我的身體卻無預警的發出了抗議,一場大病之後,雖然活了下來,卻是極大的警訊,也頓悟到再也不能用隨興的態度看待飲食,現代人吃好、吃巧都不是難事,但如何在美味與營養間取得平衡,讓健康和養生並重,卻是最最重要與迫切的課題。   「吃」帶給人精神上的滿足與口腹上的愉悅,但「吃」也能帶來疾病,所謂「病從口入」,很多疾病都與飲食有關,雖然透過食物的攝取,可以提供人體的營養所需,但也同時可能因為飲食不當、不符人體需求而成為負擔,而成為疾病的根源了,中國傳統的飲食觀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回顧以往我吃過、做過的佳餚美饌,都是以這個標準去要求,一道菜反反覆覆好幾道工序,即便達到色、香、味的標準,營養值卻已是微乎其微,這樣的美食雖然可以滿足口感與味覺,但對身體毫無益處,尤其當我用健康付出代價,才領悟到不當的美食是隱藏殺手的時候,開始探究「原味」的必要性。   我們也許都曾經羨慕過富裕人家朱門酒肉、杯酒千金的豪奢,然而升斗小民的布衣粗食同樣可以飽足,反而更健康,若是因為吃太多太好而得病,還不如粗茶淡飯來得養生,上天不會以財富決定人的壽命,但會以健康與否決定每個人的生老病死,這是最公平的對待。因此,為了健康,也為了讓以後的生活遠離病痛,從飲食開始改變,吃好先均衡營養,吃巧不求精細,只有讓身體經由吃來養生,才能讓生活悠適、生命厚實。

內文試閱

  遇見肉類新美食之1   豬的黑白之爭   住家附近的菜場裡,有一家肉攤的生意非常好,每天早上都有人排隊等著買肉,因為店家標榜他們賣的是吃餿水養大的黑毛豬,不只是當天屠宰,而且肉色紅潤油亮,的確是品質不錯的肉品,難怪生意不惡,比起別的肉攤,他們家的肉永遠都是最早賣完的。   在消費者心目中,黑毛豬永遠是購買豬肉的首選,辨識方法就是翻開豬皮,看看上面豬毛的顏色,因此賣黑毛豬的店家通常都不會把毛拔得太乾淨,為的是證明黑毛豬,方便消費者查證,但也有些賣白毛豬的商家,用噴槍將豬皮上的毛燒焦,製造出毛色焦黑的假象混淆,其實只要細看並不難分辨。   黑毛豬和白毛豬其實只是品種的區別,由於需要較寬敞的空間養殖,又需要方便蒐集廚餘飼料,所以養殖戶都在比較偏遠的地區,除了市區之外,每個城市之外的鄰近鄉鎮都有養豬場,只是規模不同而已,一旦賣出名號,博得消費者的青睞,便會標榜出產地,例如來自三峽或旗山、美濃等。   選購&烹調訣竅   其實除了這些地區,別處也有黑毛豬,只要選定肉質,跟產地並無直接關係,而黑毛豬或白毛豬也只是品種不同,跟養殖吃什麼飼料的差別也不大,吃餿水的肉色比較油亮,吃飼料的光澤差些,黑毛白毛都一樣,否則一個菜場的豬肉攤那麼多家,同樣賣黑毛豬也有肉色暗沉的,賣白毛豬也有肉色油亮的,消費者其實不必堅持只有黑毛豬才好的偏見,只要注意肉的色澤、彈性即可,再說不同的烹調法應該選不同的豬肉和部位,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品嘗到最好的風味。   黑毛豬的肉質比較鬆軟、比較肥,白毛豬的肉質比較緊實、比較瘦;黑毛豬的豬皮比較厚,白毛豬的豬皮比較薄,這是最基本的區別。喜歡肉肥一點還是瘦一點,其實可以先設定,再去選擇部位。   例如紅燒,我喜歡豬皮釋出的膠質,滋潤肉塊的亮度與口感,所以我會挑選黑毛豬,而且只選前腳蹄膀與下腹相連那一塊俗稱「不見天」的區塊,這塊肉經過燒煮,瘦肉不柴,肥肉不膩,筋皮Q軟,十分潤滑,較之其它部位更富彈性。   此外五花肉或蹄膀,也都是適合紅燒的部位。但如果用的是肥肉明顯的五花肉,還有體型較大的東坡肉或大塊肉紅燒,白毛豬的肉層比較緊實,肉質比較瘦,反而比黑毛豬討好。   肉絲、肉片用的都是瘦肉,黑毛或白毛豬都無所謂,反正用的一定是瘦肉,大、小里肌都是無筋、無油、又整齊的部位,只有涮肉片才需要考慮梅花肉或五花肉,那就看各人喜歡筋多還是油多了。   自從有名廚在電視上形容豬頰肉脆嫩的口感有如松阪肉後,這兩片肉頓時成為主婦們的搶手貨!口感上它的確脆嫩可口,久煮不乾不柴,卻也不免誇大!首先它的部位在頸部下巴的兩側,此處佈滿了淋巴結,養殖者如果施打抗生素都從此處下手,因此非常容易殘存藥劑,只要起得夠早到市場肉攤去觀看肉販處理過程的話,便不難看見他們剔除淋巴、片掉黃色殘存藥劑的動作,這也是熟識的肉販告訴我的,所以我很少買這塊肉;甚至口感比較脆的絞肉用的如果是豬頸肉,也都有淋巴結的疑慮,有些包子店的肉餡之所以脆口,那是用脖子肉的緣故,所以只圖味覺的討好而忽略危險性太盲從了,大可不必人云亦云。   買肉,我還是習慣到傳統市場選購可以觸碰的溫體豬。由於台灣的冷凍屠宰作業還不普及,所以溫體豬大都是當天屠宰,新鮮度讓人比較放心,傳統市場的肉攤讓顧客可以在看得清楚摸得到的空間下,選擇想要的部位和份量,對多數消費者而言是習慣也是信任,但是這些肉品如果早市沒有賣完,而移往黃昏市場時,品質就讓人擔心了,因為經過長時間的曝放,如果沒有冷藏或空調設備的話,是很容易變質的,這也是為什麼黃昏市場的肉品比較便宜的原因。   到超市買菜最大的優勢是寬敞、整齊、乾淨、明亮,而且各種食材都經過清洗、切割和包裝,買回家可以省略很多手續,但也因為如此,各種肉品、海鮮的保存期限較短,必須盡快食用,否則經過處理的食材很容易變質,何況在燈光效果下,不容易辨識食材是否新鮮,而在密封包裝下也只能買回家再檢視,都不是我喜歡的選購方式。   雖然大賣場的特色是價格便宜,但都是大份量的包裝,家用品可以因此得到價格上的優惠,但食物類尤其是肉品,如果家中成員不多,或不常開伙的話,大份量即使覺得便宜,但也可能因為吃不完必須長時間冰凍而變質,或是因為保存不當,丟掉比吃掉的多,也是浪費吧?   切塊改切片、白灼或川燙   自從飲食習慣轉向清淡之後,儘管紅燒肉的口感永遠是豬肉的經典款,我也開始忌口了,不是完全不吃,而是少吃!肉要吃得清淡,一定要先改變體積,從切塊改成切片,雖然切絲或切丁的體積更小,但是烹調時需要用油去炒,若是絞肉則需要較大的量拌成團或壓成餅去蒸,如此熱量不會減少,攝取的份量反而更多,但是切片只需用白灼或川燙的方式處理,然後簡單調味或增加蔬菜配料,即可達到口感清爽的效果,例如白灼肉片便是一例,只要不是油炸或是濃油赤醬的紅燒,肉類也可以吃得美味無負擔。   【香干肉絲】   作法略,詳見本書P57   【子薑白肉片】   作法略,詳見本書P58   【白灼肉片】   作法略,詳見本書P59   【筍燜肉】   作法略,詳見本書P60      遇見肉類新美食之4   簡單調味就好吃的雞肉   記得小時候幾乎每個家裡都自己養雞,養雞可以生蛋,除了食用,還能將蛋孵成小雞,如果過年過節需要用雞來拜拜或加菜時,也都是殺自己養的雞,很少買外面現成的。   印象中那些雞都至少養足一百二十天才會殺,若是公雞便會在一個半月大時閹割,如此可以讓肉質厚實、增加彈性,那時候養的雞白天都是自由放養,任由牠們啄食家裡用餐時掉落的飯粒、附近田裡收割後撒落的稻穀、或是四處覓食各種小蟲,晚上才趕進籠子裡,如果餵食,用的也都是剩飯、米糠之類的傳統養殖方式。   而市場的雞肉攤,販售已經宰殺完成的各種雞隻,其貨源大都來自養雞場,吃的全是飼料,養殖天數也較短,那就是俗稱的肉雞,這類養殖的雞隻缺少運動,因此肉質鬆軟,但非常適合用於油炸或快炒,口感反而比土雞討好,尤其各家連鎖速食店,使用肉雞炸雞塊、雞排的普及率更是百分百,這種飼料雞只是肉質不同而已,並沒有不好,但如果不肖商人為了趕早上市而使用各種抗生素、生長激素來縮短養殖時間,讓雞隻快速成長,消費者若是長期食用就不利健康了,尤其炸雞本來就是高熱量食物,加上雞肉本身可能殘存的生長激素,不只是造成肥胖的因素之一,也是擾亂成長發育的元兇,因此最好少吃,並且要避免選擇油炸。   坊間還有一種稱為「仿仔雞」,是土雞與肉雞的配種,肉質介於兩者之間,沒有土雞那麼硬實,也不至鬆軟缺乏彈性,是用作紅燒、白切最適合的選擇。   至於土雞的肉質比較結實耐煮,所以適合燉湯。   每次開車前往機場的路上,都會看見路旁招牌上斗大的字寫著「太監雞」,以此吸引好奇的食客,所謂太監雞其實就是閹雞,這種雞的體型比較大,價格比「仿仔」貴些,但肉質滑嫩、有彈性,是做白切雞的首選。     不同的雞種有不同的肉質口感,不同的烹調法也要選擇不同的雞種,唯有適「材」適用才能品嘗到最好的風味,並不是土雞才好,肉雞就差。   雞肉是國人食用率極高的肉品,烹調雞肉的食譜不下百餘種,各種吃法都有不同特色與口感,烹調方式更是各有所長,而我始終覺得最好吃的風味是作法最簡單、調味料最少的白切雞和燉雞湯。   一般家庭如果不是有特殊需求或手藝,也都是以水煮後白切的吃法居多;燉雞湯則分為全雞燉與切塊燉兩種,雞湯也是女性國人生產時做月子不可少的滋補品,除了雞肉,還會在雞湯內添加不同配料或藥材,來增加口感及增加滋補的功能。   至於白切雞,雖然只是煮熟切塊,看似平常,但不同的沾料卻可變化出極多不同的風味,本省人家用的是蒜末辣椒醬油,客家人常用的是金桔醬加切碎的九層塔,廣式用的是蔥薑蓉,我是廣西人,從小吃白切雞的沾醬是蔥薑蓉之外還加些搗碎的花生末,味道更香,可能是慣性,至今我吃白切雞依然認為家傳的沾料最對味,至於雞種,當然首選是閹雞,其次是雞皮會出現金黃油脂,屬於仿仔系列,以碎玉米為飼料的玉米雞。   【白切雞】   作法略,詳見本書P78   【鮮筍香菇雞湯】   作法略,詳見本書P79   【蔘鬚紅棗雞】   作法略,詳見本書P80   遇見海鮮新美食之4   吃蝦別瞎吃   菜場上,賣蝦的攤子每隻蝦看起來永遠都那麼新鮮:外殼明亮、肉身緊實,其實很多都是藥水泡出來的效果,如果不小心被刺到很快就紅腫、過敏的,那更是泡過藥水無疑,這種蝦對體質敏感的人來說,吃完馬上發癢,嚴重的還會出現疹塊,所以我幾乎只買活蝦,或訂購無毒蝦。   市面上蝦的種類很多,隨著不同季節,台灣幾乎四季都吃得到不同的蝦子,例如箭蝦、蘆蝦、白萩蝦這些常見的蝦之外,養殖的草蝦、體型較大的明蝦、龍蝦、以及胡椒蝦專賣店出現的進口長臂蝦、螯蝦等等,價格不同、口感也不同。   以往只要有機會到香港,我必定會到中環一家法式餐廳吃他們著名的龍蝦料理,那是我吃過最好吃也最鮮美的口味,在台灣吃龍蝦的機會大都是喜宴,水煮後切片鋪在生菜絲上,然後淋上大量美乃滋,只是凸顯酒席的價值而已,因為經過冷卻浸泡的龍蝦老實說毫無鮮味可言,還不如廣東館的蔥薑焗龍蝦風味足。   烹調要領   其實不管龍蝦怎麼吃、在哪兒吃,價格都不斐,而喜歡吃蝦的人有很多選擇,尤其一些體積雖不大,但新鮮度高的小型蝦,無論價格、口感或烹調方式都更實惠,雖然蝦的烹調方式很多,但最簡單的莫過清蒸或川燙了,前後大約五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起鍋大快朵頤,而且可以吃到最鮮甜的原味。   烹調越繁瑣、調味料用得越多的菜越喪失營養和風味,海鮮更是如此,簡單的清蒸或川燙就可以熟成的各種海鮮,只要食材夠新鮮,根本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和調味料就可以享有美味。   吃帶殼的蝦有剝殼的情趣,不帶殼的蝦仁則是吃起來更方便更優雅,江浙菜的龍井蝦仁和炒蝦仁是所有蝦仁料理中最清爽也最優質的,除了配料和調味料用得少,蝦仁的質感更是嚴格,正確是要用河蝦,用新鮮蝦剝蝦仁已屬不易,體積小的河蝦要剝殼更是辛苦,必須小心維護蝦肉的完整,因此這道菜的售價非常高,看來其中還包括工錢吧,但是這種蝦仁的口感非常清甜,但有些餐廳為了省錢也省工,就改用一般蝦仁代替,口感完全不同,只是一般人沒有比較未必都能察覺。   越新鮮的蝦越不好剝殼,菜場的蝦仁說是現剝,其實都是挑一些新鮮度比較差、甚至掉頭爛殼的先剝,而新鮮度不足的蝦吃起來又彈性不足,因此有些蝦仁就會泡硼砂來美化口感,讓炒出來的蝦仁脆口,但是毫無鮮味可言,於是餐廳便利用重口味的調味料來掩飾,因此凡是加有番茄醬、辣豆瓣醬、甜辣醬或任何醬料調味的海鮮,不管是蝦仁或其他菜餚我從來不吃也不做,因為嚐到的都是醬料的味道,而不是食物的原味。   保鮮要領   買回來的蝦一定要先用水沖洗外殼,尤其一些經過解凍的蝦,都是經過藥物處理過的,多沖水可以減少附著在外殼上的藥物殘餘,能當天買當天烹調最好,如果不能馬上做菜,千萬不要先剝殼,用塑膠袋或容器裝好,並且加水一起冷凍(圖1),要用時再取出退冰(圖2)。   中國人常說:見頭三分補,蝦頭內的蝦膏有人更是當成菁華,其實它的膽固醇含量也最高,所以能不吃還是少吃,如果覺得丟掉可惜,可以先扭下來,用乾鍋炒香,或用烤箱烤過後加點薑片和酒熬成高湯,這可是廣東館鮮蝦麵和鮮蝦餛飩的秘密湯頭呢。   【白灼鮮蝦】   作法略,詳見本書P106   【青豆蝦仁】   作法略,詳見本書P107   遇見蔬果新美食之3   讓筍鮮甜脆如梨的秘密   台灣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鮮的筍,只是季節不同,筍的品質和口感也不同,例如春天有春筍、桂竹筍,夏天有麻竹筍、綠竹筍,冬天有冬筍,都是產自不同竹子的嫩芽。此外還有種在土裡的蘆筍、水裡的筊白筍,也都是筍的一種,其中最受青睞,連外國廚師也讚美有加的就是夏天的綠竹筍。   筍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碳水化合物,可以幫助腸胃蠕動,促進消化,又由於熱量低,所以深受減肥者喜愛。綠竹筍煮雞湯或排骨湯,不但去油膩,還可增加湯汁的清爽與口感的鮮美。   由於台灣竹筍的產量豐富,為了保存以及改變口感與風味,會以晒乾、醃漬及煮熟後真空包裝冷凍,因此一年四季消費者都可以買到各種筍乾和不同品種的新鮮筍。而筍也是吸油的利器,加在肉類中紅燒,無論是新鮮筍或筍乾都能創造出新的口感與風味,但我仍然覺得新鮮的筍最好吃,綠竹筍更是甜脆如梨,居住在台灣的人光是吃筍就是極大的口福。   選購要領   挑選綠竹筍要底座寬、體型略呈彎曲,俗稱的駝背筍,加上外殼的筍尖白,這才是筍肉厚滿的鮮筍,若是筍尖帶綠表示已經出土見光了,不但纖維粗,有時還會帶苦味。為了保持筍的水分和防止老化,有些採收得較早的筍都會先沖洗去泥土然後泡水,只有近郊的農戶,才可能當天早上才採收,然後送到菜場銷售,所以外皮乾爽、略帶點土的筍比較新鮮,清洗過、聞起來帶有水銹味的,新鮮度比較差,若用來做沙拉筍,風味就遜色了。   日本料理店的沙拉筍,是夏日最熱銷的口味,很多家庭也會自己製作,以為筍只要煮熟、切塊、擠上沙拉醬就是沙拉涼筍,但風味還是不如店家賣的好吃,為何?因為即使是最簡單的烹調也有秘訣,除了調味的沙拉醬,選筍、煮筍、冷藏、每道手續都是影響風味的關鍵。   為了保存筍的鮮甜味,做沙拉筍只需剝除靠底座比較粗的兩層筍殼,洗淨後放入鍋中用冷水蓋過,然後放入一把白米一起煮,只要白米化開,筍就熟了。白米除了是計時器,也是保住鮮甜的秘密武器,煮熟的筍撈出放涼、連同濾除米粒的湯汁一同移入冰箱冷藏,吃的時候才剝殼、切塊,就是日本料理店售價不斐的涼筍了。   不過,涼筍固然好吃,沙拉醬的熱量卻是不低,除非自己打,否則現成的沙拉醬都有防腐劑,未必是健康的選擇,加上夏天的溫度高,處理過程的衛生萬一疏忽,很容易滋養細菌,所以涼筍還是少吃,或者自己做比較放心。我個人反而對一道乾煸筍(如下示範食譜)情有獨鍾,除了是佐粥下飯的小菜,保存時間也比涼筍長。   至於春天的桂竹筍,產季非常短,除了用新筍煮湯,更多是燙熟後冷藏,以備其它季節的需求,因此除了產季時可以吃到新鮮的桂竹筍外,其他時候買到、吃到的都是冷藏的熟筍。新筍固然有清香味,但需要油脂和鮮味較高的肉塊或排骨同燒,味道才好,熟筍反而因為燙除了生澀味,稍有油水滋潤便是開胃的小菜,即使放涼了吃,還是有很好的口感。   【乾煸鮮筍】   作法略,詳見本書P128   【油燜桂筍】   作法略,詳見本書P129   

作者資料

梁瓊白

烹調名師,也是資深美食研究家。曾任《自由時報》〈看門道評味道〉 美食專欄作家。 對美味的定義──好吃。即使是小菜也可以吃出風味。 與美食邂逅的經驗──精通8 大菜系與25 種基本功。 最初學做菜,是想盡一個家庭主婦的職責,滿足和照顧丈夫、孩子的口腹之慾,沒想到誤打誤撞讓烹飪成為職業,因此比別人更有機會品嘗美食而吃遍山珍海味、燕翅鮑參;研究美食文化與烹飪技藝超過40 年。 迄今著作達150 本食譜與療癒養生作品,長年受邀報章雜誌撰寫美食專欄。 本書是作者最想傳承給讀者的代表作,因為作者認為網路的通達讓各種技藝學習隨處可得,賣弄食譜技巧已不合時宜,但烹飪是一門永不落伍的飲食藝術,其精髓來自各種基本功不被時間淘汰的定律,希望本書能像作者其他被珍惜看重的作品一樣流傳下去,讓時間證明它的價值。 值得一提是,作者曾先後於2011 年及2013 年出版乳癌療癒養生作品《癌症療癒樂活美食》與《五心級健康美食》,不僅獲頒健康優良好書,也贏得病友與家屬,甚至醫療人員高度肯定,更多次應邀至乳癌病友團體分享抗癌心路歷程並傳授如何健康煮、安心吃。 療癒養生& 慢老著作 《梁瓊白癌症療癒樂活美食【暢銷修訂版】》、《梁瓊白五心級抗癌美食【修訂版】》、《梁瓊白遇見原味新美食》、《做個不麻煩的老人》等書。(以上皆為原水文化出版) 相關著作:《梁瓊白遇見原味新美食》《做個不麻煩的老人》《梁瓊白的五心級抗癌美食【修訂版】》《癌症療癒樂活美食【暢銷修訂版】》《當然要挑食:當梁瓊白遇見原味新美食》《梁瓊白的五心級抗癌美食》《癌症療癒樂活美食》

基本資料

作者:梁瓊白 出版社:原水文化 書系:Family健康飲食 出版日期:2015-10-22 ISBN:9789865853815 城邦書號:HD5030 規格:平裝 / 全彩 / 176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