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爆紅、成癮、愛馬仕:一位英國教授的社群媒體臥底觀察
-
厭女的資格:父權體制如何形塑出理所當然的不正義?【時代前行暢銷新版】
-
英雄也有這一面:不要問,很可怕!華盛頓拔黑奴牙齒做假牙?愛迪生跟鬼講電話?33個讓你睡不好的歷史顫慄真相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重審耶穌(全新增訂版):一位法庭記者的聖經調查事件簿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教宗良十四世:從芝加哥、秘魯到羅馬聖座
-
一個人的聖殿
-
權力的血脈(作者限量親簽):撼動全球走向的「家族」,一部交織萬年文明的新世界史【首刷限定書盒典藏版,全三冊不分售】
-
家的修繕常備手冊:哥動手修,姐自己來,Step By Step,修繕好簡單,不用再苦等師傅來【暢銷增訂新封面版】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在此網路的世代中,資訊的流傳與複製快速且容易,不論是MP3或是Napster的盛行,使得有關智慧財產權的爭議層出不窮。本書作者維迪亞那桑從美國著作權的歷史與立法過程開始,深入剖析智慧財產權的初衷與演變,並主張目前帶有高度懲罰性與限制性的著作權法律,反將造成文化發展的阻礙,並使文化表現窒礙難彰。
書中從馬克吐溫的文學創作談起,彼時尚未有著作權概念,因此觀念的借用難以界定,如果以今日嚴格的標準界定,大文學家馬克吐溫都可以被稱為是剽竊他人思想者。為了保護自己的思想不受竊取,作家們起而爭取作家在法律上的地位保護。除了文學創作外,近代新興的電影工業,也因為早期電影很多是來自文學著作改編,因此牽涉改編是否須獲作者授權,也形成著作權爭議的一大領域。接著作者談到音樂的創作與著作權的關係,由於在網路的時代中,音樂創作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產業之一,目前音樂盜版與網路流傳的爭議,作者在文中也多所分析與批評。
本書主張,著作權應該是一種「政策」,而非一種「私人財產」。我們不再試圖防止「剽竊」,而是應該產生一種著作權政策,既能鼓勵有創意的表現,又不限制未來創作者的前途。著作權的政策應該是要平衡公眾與私人利益,而非如今日的景況,是一面倒向維護私人的權益。
作者資料
希瓦.維迪亞那桑
紐約大學教授,文化歷史學家與大眾傳播學學者。除了相關著作外,他也為《國家雜誌》(The Nation)、《高等教育期刊》(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與《達拉斯晨報》(The Dallas Morning News)撰寫評論。作品亦獲《紐約時報》和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的推崇介紹。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