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健康金三角養生法〔暢銷修訂版〕
-
更新粒線體,根治慢性病
-
我不是那個「包藥的」:有時傻眼、有時溫馨,還偶爾噴淚的藥師奇葩人生
-
【限量簽名版】ICU重症醫療現場3:當個更有溫度的人
-
〔圖解〕生活自立支援照護指南〔增訂版〕:移除尿布.避免約束.擺脫臥床.坐站訓練.自行移位.適當餵食速度
-
超預期壽命Ⅰ+Ⅱ:如何有效預防、延緩、逆轉慢性病及衰老,長壽的科學與藝術,重塑你的每一天(兩冊不分售)
-
蒼藍鴿醫師告訴你:90%攸關性命的醫學常識,沒有人教!【暢銷增訂三版】
-
一本終結!關節痛養護大全:從預防、解痛到修復,自己的關節自己顧
-
每天10分鐘 矯正錯誤姿勢緩解痠痛
-
背痛不是病!:不要再被大腦騙了!憤怒、壓力、低落的情緒才是疼痛的元凶
內容簡介
寶寶身體不舒服,但寶寶說不出,到底該怎麼辦?
讓新手爸媽不慌張、小寶貝健康成長 的超實用育兒照護百科!
.新生兒的日常照護重點
.嬰幼兒的常見病症解析
.過敏兒的保健知識說明
.帶寶寶看病、吃藥、健檢、打疫苗各項大小事,
各種疑難雜症,就讓小兒科「好醫師」幫你完整解答、破除迷思!
請問醫師啊!
寶寶一天要喝多少奶才夠?
哪種配方奶比較適合我們家小寶貝?
多喝水有益寶寶健康嗎?
寶寶的衣服是不是穿越多越保暖?
小朋友不肯乖乖吃藥,可以把藥粉混合在奶粉裡一起吃嗎?
還有哪些NG行為要避免?
小朋友發燒了該不該給退燒藥?
咳嗽咳不停,到底是感冒還是過敏?
過敏三部曲,到底是哪三部?
家有過敏兒,給孩子喝優酪乳就會好嗎?
小朋友生病了,到底該怎麼選擇適合的醫生?
嬰幼兒的自費健檢和疫苗,該怎麼選擇?
寶寶出生了,新手爸媽的疑難雜症也跟著一個一個冒出來,
別擔心!
臺北榮總小兒科權威,陳俊仁醫師,
憑藉執業超過17年的門診與臨床經驗,
以淺顯易懂的圖解漫畫說明看診上常遇到的狀況題,
再結合專業的醫師解說,並於章節最後附上「醫師小叮嚀」幫助讀者做重點整理。
為了孩子的健康,別再聽信沒有醫學根據的說法,
也不必在網路上苦苦搜尋偏方了,
交給專業的醫師就對了!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黃碧桃(臺中童綜合醫院兒童心臟醫學中心執行長暨國立陽明大學兒科教授)
蕭彤雯(知名主播)
【新手爸媽熱情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王軍凱(知名主播)
江桂香(嬰兒與母親雜誌總編輯)
妞媽(知名親子部落客)
吳凱莉(MamiBuy 媽咪拜總編輯)
莎莎&莎媽 (知名藝人)
目錄
CH1.寶寶出生了!新手爸媽的甜蜜負擔
1-1新生兒的營養來源:嬰幼兒奶粉該怎麼選擇?
1-2沒事多喝水,真的有益寶寶健康嗎?
1-3寶寶長大了,該吃副食品囉!
1-4大力水手的菠菜:寶寶需要補充營養品嗎?
1-5寶寶的身高體重知多少
1-6從便便看健康:什麼樣的便便算異常?
1-7大象的長鼻子:男寶寶的生殖器該如何照顧?
1-8一暝大一吋:寶寶的睡眠時間
1-9寶寶長大了,如何戒夜奶和尿布?
1-10耳屎很髒嗎?需要替寶寶清耳朵嗎?
1-11嬰幼兒照顧常見的NG行為
CH2.爸媽別慌張!寶寶常見症狀總整理
2-1寶寶摸起來燙燙的,是不是發燒了?
2-2小豬的鼻子:寶寶鼻塞時怎麼辦?
2-3寶寶不明原因的大哭,原來是腸絞痛?
2-4喉嚨有痰音,寶寶是不是感冒了?
2-5小猴子的紅屁股:尿布疹的照顧與處理
2-6七坐八爬九發牙,嬰幼兒的乳牙保健
2-7寶寶手黃腳黃,是不是新生兒黃疸?
2-8大隻雞慢啼?還是發展遲緩?
2-9鼻水流不停,到底是過敏還是感冒?
2-10兒童流鼻血的原因與處理
2-11常常感冒就代表寶寶免疫力有問題嗎?
2-12什麼是成長痛?可以治療嗎?
CH3.醫師來解答!寶寶常見疾病大解析
3-1嬰兒玫瑰疹
3-2嬰幼兒的泌尿道感染及預防
3-3可怕的川崎氏症
3-4嬰兒腸套疊
3-5令人聞之色變的腸病毒
3-6茲卡病毒與超級細菌
3-7兒童急性腸胃炎的預防與照顧
3-8小朋友感冒需要抽鼻涕嗎?
3-9流行性感冒與一般感冒的差異
CH4.家有過敏兒,跟著醫師這樣做就對了
4-1家有過敏兒!什麼是過敏三部曲?
4-2如何診斷出過敏?
4-3寶寶的食物過敏
4-4毛毛蟲上身:異位性皮膚炎
4-5關不掉的水龍頭:過敏性鼻炎
4-6孩子有氣喘嗎?
4-7環境控制好好做,過敏症狀遠離我
4-8過敏的輔助療法,真的有幫助嗎?
CH5.寶寶生病了!帶寶寶看病、吃藥該注意的大小事
5-1帶小朋友看病的常見問題
5-2診所或醫院:如何選擇適合的小兒科醫師
5-3藥單解碼:孩子吃的藥,家長都知道嗎?
5-4小兒專科的分類
CH6.定期健檢、施打疫苗,守護寶寶好健康!
6-1嬰幼兒健康檢查的注意事項
6-2自費疫苗該如何選擇?
6-3施打疫苗該注意的照護方式
附錄1 男寶寶生長曲線圖
附錄2 女寶寶生長曲線圖
附錄3 兒童發展階段圖
內文試閱
1-11嬰幼兒照顧常見的NG行為
現在有一些爸爸媽媽帶小孩,還是習慣用傳統的方法,但其實隨著時代與醫學的進步,許多育兒觀念已經漸漸改變了,很多NG行為容易讓寶寶陷入危險。其中,比較常見的包括:趴睡或側睡、穿太多、親吻、三手菸、戴平安符、學步車、脹氣膏等等,至於這些行為有什麼不好呢?先來看一則案例分享。
診間直播
出生兩個月本來都健健康康的小毛,從出生開始就採用趴睡的方式睡覺,有一天媽媽突然發現,小毛嘴唇發黑,口吐白沫且沒有呼吸,經急診室醫師努力急救了一個小時,依然宣告不治,判斷應該是「嬰兒猝死症」造成的。
造成嬰兒猝死症的可能因素:
簡單來說,出生一個月到一歲的寶寶死亡,經過鑑定找不出確切的疾病及原因,就符合嬰兒猝死症的定義。發生的高峰期約在寶寶二到四個月大,有90%的病例出現在六個月以前,通常發生在睡眠的時候,時間落在午夜至早上六點間,發生之前通常沒有什麼症狀可以預測。
既然稱做嬰兒猝死症,其實就是原因不明,不過目前認為很多因素可能會增加嬰兒猝死的機率:
1. 從1992年開始,就有專家發現趴睡會增加嬰兒猝死症的機率,因此美國兒科醫學會很久之前就開始建議:嬰兒應該採用仰睡的姿勢,這樣可以降低50%的危險性;至於側睡,因為很容易翻成趴睡,所以也不建議。
2. 與父母共睡一張床:曾經有學者做過研究,嬰兒與父母共睡一張床,可能會增加五倍猝死症的機率。雖然有人認為是父母熟睡以後,會不小心讓棉被蓋住寶寶口鼻或是翻身壓迫到寶寶,不過目前的原因還不明。
3. 柔軟的床鋪、棉被及枕頭:這些柔軟的東西,都有可能會蓋住寶寶的口鼻引起窒息,有研究指出,這些寢具可能會增加五倍嬰兒猝死症的機率。
4. 穿太多衣服或蓋太多棉被:也有學者發現這些因素跟嬰兒猝死症有關。
5. 用安全座椅睡覺:採用坐姿睡覺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的機會,也可能會妨礙寶寶的呼吸,所以跟嬰兒猝死症也有關。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寶寶在車上時應該都要使用汽車安全座椅,但是下車後不應該把安全座椅當成睡覺的床鋪。
絕對要避免的NG行為
從「嬰兒猝死症」這個病症的角度來看,家長一不小心,就可能做了很多危險的NG行為,例如:
1.趴睡或側睡:
傳統上家長認為趴睡頭型比較好看,再加上有些寶寶趴睡時睡得比較安穩,所以家長往往忽略嬰兒猝死症的危險性,甚至有些家長會跟我說,我都在旁邊看著啊,或是我有使用寶寶的監視器。
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個很久以前在醫院發生的案例:曾經有寶寶因為黃疸到醫院接受照光治療,身上接著心肺功能監視器,護理師因為寶寶有尿布疹,所以讓寶寶趴睡;然後就去忙另一床寶寶的工作,過沒多久,就聽到警報器大響,醫師衝過來發現寶寶沒有呼吸心跳,立刻進行心肺復甦術才救回寶寶。您想想:在醫院裡24小時都有醫護人員,也有專業的心肺功能監視器,都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您有辦法在大半夜還盯著寶寶睡覺嗎?當寶寶發生狀況,您有辦法進行適當的急救,挽回他的生命嗎?如果不行,千萬不要再冒險讓寶寶趴睡了。很多寶寶送到醫院時,急救成功的機率微乎其微,即使有少數成功的例子,腦部因為缺氧太久,也會留下很多併發症。
2.柔軟的棉被枕頭,其實容易讓寶寶窒息:
很多爸媽都會在寶寶床上放置很多可愛的棉被、衣服或是抱枕,也會幫寶寶選擇柔軟的床鋪睡覺,由於這些東西質地很柔軟,容易蓋滿寶寶的口鼻引起窒息,所以選擇材質是需要多用心的,而且千萬不要在寶寶床上放置太多東西,才能降低出問題的機率。
3.兒童安全座椅,還是放在車上就好:
另一個常見的NG行為,就是讓寶寶用安全座椅睡覺。很多寶寶在車上睡著了,下車時因為怕吵醒他,所以家長就將整個安全座椅拿下,讓寶寶繼續睡。前面提到用坐姿睡覺,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的機會,有可能會影響寶寶的呼吸,增加嬰兒猝死症的機會。因此,兒童安全座椅還是在汽車上用就好,爸爸媽媽千萬要注意喔!
其他常見的NG行為
除了上述絕對要避免的NG行為以外,還有哪些有可能造成寶寶不舒服,甚至有潛在危險的NG行為呢?一樣先來看一則診間直播的案例。
診間直播:
家長帶著剛滿一個月的小花來診間施打疫苗,護理師一量耳溫,發現是攝氏38度,可是小花並沒有感冒症狀,經醫師檢查也沒什麼異常,最後發現原來是穿太多衣服,請媽媽幫小花脫掉一件衣服之後,過不久再量體溫就正常了。
1.有一種冷是媽媽覺得你冷:
新手爸媽擔心寶寶穿太少容易感冒,就幫寶寶蓋太多棉被或穿太多衣服,結果寶寶體溫上升疑似發燒,爸媽以為她生病了,反而虛驚一場;最常出現在診間的就是被醫師退貨,沒辦法打疫苗,這樣寶寶很容易出現熱疹,照顧起來會比較辛苦。
有一個簡單的穿衣準則,提供給家長參考:通常大人身上穿幾件衣服,小孩大概「多一件」就可以了,材質選擇較通風、透氣者為佳;如果不太放心的話,也可以觸碰寶寶的胸口,胸口摸起來溫溫的,代表衣服應該穿夠了。但是很多老人家希望寶寶的四肢摸起來要熱熱的,其實這樣都已經穿太多了。
順便再提一下,很多家長不知道,衣服穿太多或是棉被蓋太多,也可能增加嬰兒猝死症的機率,所以適度就好,不是穿得多就不會生病喔!
2.親吻寶寶:
很多爸爸媽媽喜歡親吻小寶寶,卻忽略大人身上其實帶有很多病菌,大人的免疫系統經過幾十年的訓練,許多病菌已經不構成威脅,會讓大人失去戒心。但是小寶寶的免疫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像是腸病毒、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等,都可能透過親吻的動作傳染給寶寶。有些家長會說:「我只是親臉頰啊!又沒有口對口的動作?」雖然只有親臉頰,但其實寶寶手一碰、臉一轉,病菌還是容易接觸到口鼻和眼睛,仍無法避免被傳染,所以我們通常會建議,大人回到家之後,最好先洗過澡、換衣服之後,再抱嬰兒比較好,至於親吻這個動作呢?等寶寶長大一點再說吧!
3.三手菸:
有些家長雖然有抽菸習慣,但大部分也都知道吸菸時要避開小寶寶,選擇到另一個房間或是戶外抽菸,避免二手菸的汙染,以為這樣就安全了,其實大家都忽略「三手菸」的危害。
三手菸打哪裡來的呢?其實指的就是菸熄滅後在環境中殘留的污染物。之前的研究發現,三手菸中的有毒物質其實不比一手菸低,包括用於化學武器的氰化氫、打火機油中的丁烷、油漆稀釋劑中的甲苯、砷和鉛等重金屬,還包括具高度放射性的致癌物質釙210……等,這些都是高度致癌的物質。抽完菸之後,這些物質會殘留在室內各種物品的表面上(例如:桌椅、地板、牆壁、窗簾、地毯、棉被等),或是衣服上,以微粒的形式形成一層附著物,研究指出這些有毒物質至少會存留三個月以上,而兒童對於三手菸的危害又特別敏感,所以為了寶寶還是戒菸吧!如果真的很難,替代的方式就是在戶外抽菸,避免家中環境受到三手菸的危害,抽完菸之後,記得一定要洗完澡、換過衣服之後,才可以抱寶寶,很麻煩對不對?總而言之,戒菸才是一勞永逸的好方法。
4.寶寶肚子大大的就使用脹氣膏:
有些老人家看到嬰兒的肚子大大的,就會以為有脹氣,便理所當然地使用脹氣膏替寶寶按摩肚子,但是嬰兒的體型就是長這樣,不是肚子大大的就是脹氣喔!最好還是要靠醫師來診斷。
脹氣膏裡面含有「薄荷醇(menthol)」,又名「薄荷腦」的成分,所以有芳香跟清涼的味道。臺灣兒科醫學會及臺灣食藥署曾發布公告:「嬰兒及2歲以下之兒童禁止使用這類物質的吸入劑、擦劑及滴鼻劑。這類物質缺乏在孕婦與授乳時的安全性資料,因為潛在的風險,所以不建議使用。」主要是這類物質有抑制神經的效果,有些會引起嬰兒呼吸暫停,所以下次在使用這些有涼涼味道的產品,要看一下有沒有類似的成分,不要用了才發現會傷害寶寶喔!
5.寶寶脖子上掛滿平安符:
爸媽都希望寶寶健康平安的長大,因此,很多長輩習慣給寶寶戴平安符或是項鍊。這些有繩子狀的物品,都有可能纏繞到脖子而影響呼吸;家中的窗簾線或是吊掛玩具,也有相同的疑慮,為了避免意外傷害,建議平安符或是項鍊,可以放在寶寶的衣服口袋或是床墊下,來降低危險性;而吊掛玩具的高度,應該要放在寶寶雙手搆不到的地方。
6.讓寶寶使用學步車:
常常有父母親在門診問我:「小朋友年紀多大可以開始使用學步車呢?」或是「需不需要用學步車呢?」其實目前兒科醫師的看法是不要使用學步車。
先來說說為什麼好了,學步車原本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寶寶學習走路,但有研究指出使用學步車的寶寶,比起沒有用學步車的寶寶,學會走路的時間反而會慢一個月,因為學步車會妨礙肌肉的發展。本來走路就是要靠這些肌肉的訓練,使用學步車幫助他,反而讓他發育得比較慢。此外,當走路的肌肉跟關節還沒有準備好,就讓寶寶靠學步車學走路,可能會造成走路的姿勢錯誤或是影響到關節發展,這對小寶寶都不好。
除了會影響寶寶的發育之外,反對學步車最大的原因是擔心意外傷害,當一個寶寶開始有移動能力的時候,代表他隨時可能出現意外傷害,也就容易發生寶寶掉落樓梯、水池或是被燙傷等等。所以呢,根本不需要給寶寶使用學步車,該學會走路時,寶寶自然就會走路了。
7.用奶餵藥:
很多爸媽會問我說:「要怎麼餵寶寶吃藥呢?可以用混在奶裡面給她吃嗎?」我發現很多人用奶餵藥給寶寶吃,這樣其實很不好,為什麼呢?簡單來說,大多數的藥物都有適合的酸鹼值,加入奶裡面以後就會酸鹼中和了;有些還會出現結晶,這樣你餵寶寶吃的藥可能就是無效的,甚至會有害。再加上還有很多爸媽跟我說,藥加進去之後,整瓶奶的味道變得不對勁,結果寶寶也不吃;不然就是變成一整罐苦的奶,寶寶吃「苦」的量反而變多了。最慘的是,有些家長發現下次餵奶時,寶寶以為你在奶裡面下藥了,結果他連沒有加藥的正常奶也不喝了,反而造成許多困擾,所以餵寶寶吃藥還是配開水吧!當然有些藥粉可以混在藥水或是糖漿裡一起吃,這樣比較能確定寶寶吃的藥比加入奶中的藥更有效。
醫師小叮嚀
由於一歲以下的寶寶,無論是內臟器官、骨骼、肌肉或是免疫系統,許多生理結構尚未發育成熟,所以,請家長務必注意避免以下的NG行為:
1. 不要讓寶寶趴睡或側睡。
2. 床鋪寢具不要選用過於柔軟的材質,也不要在嬰兒床上放置過多玩具。
3. 兒童安全座椅,還是放在車上使用就好。
4. 替寶寶穿衣服的準則:大人穿幾件,寶寶大概多加一件即可,只要寶寶的胸口摸起來溫溫的就表示夠暖了。若擔心他手腳涼涼的,可以戴手套或穿襪子,不必添加整件衣服。
5. 家長在和寶寶親親抱抱之前,務必做好自身清潔,若家長罹患感冒、流行性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患有皰疹,請避免親吻寶寶。
6. 無論是二手菸或三手菸,對孩子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危害,所以為了自己和寶寶的健康,還是戒菸吧!
7. 含有「薄荷腦」成分的藥劑、藥膏產品,請勿使用在兩歲以下的嬰幼兒,以免發生呼吸暫停的危險。
8. 平安符、項鍊、窗簾線、耳機線、吊掛玩具等等繩狀物品,請放在寶寶雙手搆不到的地方,以免影響呼吸。
9. 寶寶到一定年紀自然就會走路了,不需要使用學步車,太早學走路反而影響孩子的肌肉與骨骼發展。
10. 餵寶寶吃藥請配開水,請不要用奶餵藥,以免影響藥效。
11. 抱寶寶或和寶寶玩時,請避免過度搖晃;在安撫寶寶情緒時,也盡量以輕拍背部的方式代替搖晃。作者資料
陳俊仁
高雄醫學大學畢業,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臺灣感染症專科醫師、臺灣氣喘專科醫師。 現職為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小兒過敏感染科主治醫師、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講師、國防醫學院臨床助理教授、醫師國家考試醫學臨床技能測驗考官,曾任專科護理師國家考試出題委員。 獲臺北榮民總醫院105年度「臨床教學績優醫師獎」、連續3年獲《嬰兒與母親》讀者票選「小兒科好醫師」;連續四年獲選《商周良醫健康網》百大良醫。於臺灣氣喘學會、兒童胸腔學會、臺灣感染症醫學會、急重症護理學會等擔任講師。 並於「媽咪拜Mami Buy」、「嬰兒與母親」、「成長百科」、「華人健康網」等親子平台擔任駐站小兒科醫師。
注意事項
- 購買尖端、小光點出版品,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