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公民權:「知情同意中,曖昧不明的性界線到底是誰界定的?」哥大里程碑研究,剖析性侵害與權力、階級、空間交錯的社會性因素
-
她物誌:100件微妙日常物件裡不為人知的女性史
-
如果你想道歉,隨時都可以來──「佐世保小六女童殺人事件」背後,那些大人無法回答的問題
-
小書店大繪集:意想不到的空間,都能變成個性書店!44家日本獨立書店、私人圖書館、讀書咖啡廳等閱讀空間測繪觀察
-
生命的尋路人(附彩頁經典重出):古老智慧對現代生命困境的回應
-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與地方創生:以藝術重生的產廢之島,見證負面遺產如何成為居民的希望之海!
-
焦慮的意義:寫給所有飽受不安所苦、尋求憂慮本質與人生意義的人
-
服從權威(原著出版50週年紀念版):有多少罪惡,假服從之名而行?
-
藏傳密續的真相:轉欲望為智慧大樂道
-
幻象:偽真實的預製時代(出版六十年媒體批判經典,第一次授權全球繁體中文版)
內容簡介
作者資料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 他說自己是「瘋子」、「炸彈」、「太陽」; 他主張「上帝已死」、「超人哲學」、「權力意志」。 他曾說:「有些人是死後才得以誕生。」 他的生命結束於十九世紀最後一年, 而從二十世紀迄今,我們依然活在尼采的思想中。 尼采生於普魯士王國的薩克森省,牧師之子,遺傳家族的體弱多病,五歲喪父。就讀波恩、萊比錫大學期間,深受華格納與叔本華的影響。 一八六九年獲得瑞士巴塞爾大學古典文獻學教授職務。 一八七○年以無國籍身分志願參與普法戰爭作為普軍的醫療兵。 一八七二年發表處女作《悲劇的誕生》,完整呈現年少時期哲學思維。 一八七九年辭退教職,開始十年的飄泊起伏人生,持續創作。 一八八三至八七年進入創作巔峰,完成《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論道德的系譜》等書。 一八八九年被診斷為精神分裂,心神折磨終至崩潰,隔年病逝。 尼采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思想家,對宗教、道德、社會、哲學、科學等領域提出廣泛批判。寫作風格獨特,將哲學轉變成一門新的藝術,經常採用格言的形式。其思想主張不僅影響後來的存在主義,也擴及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等等。探討主題包含神學、基督宗教、美學、藝術、政治、善惡、道德、人的意志。 經典著作包括:《悲劇的誕生》1872、《不合時宜的考察》1876、《人性的,太人性的》1878、《朝霞》1881、《快樂的知識》1882、《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1885、《善惡的彼岸》1886、《道德的譜系》1887、《華格納事件》1888、《偶像的黃昏》1888、《瞧!這個人》1888。
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 作家、詩人、評論家,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 以《德米安:埃米爾.辛克萊年少時的故事》(徬徨少年時)、《荒原之狼》、《悉達多:一首印度的詩》(流浪者之歌)、《玻璃珠遊戲》等作品享譽世界文壇。 一心想當詩人,甚至逃學也不願意接受家裡的安排,受神學教育。赫塞因為不平靜而矛盾的內心糾葛,進入精神病院,後輟學在家。 一戰時,赫塞呼籲德國人不要散播仇恨,卻被貼上了賣國者的標籤。一九四六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赫塞與湯瑪斯・曼(Thomas Mann)、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是二十世紀擁有最多讀者的德文作家。他的著作被翻譯成六十多種語言,銷售全球近一億四千萬冊。
基本資料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