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4超級感恩月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經濟/趨勢 > 趨勢
下流世代:我們注定比父母更貧窮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商周啟示全書系66折起!
  • 人生煩惱聊天室,忘憂552折起!

內容簡介

我們正活在焦慮年代,大規模貧困就在你身邊 這波災難性的走向,讓年輕世代身陷貧苦泥沼無法脫身 如果你是99%貧窮人的一份子(而且您有99%的機率是如此),那麼你將是史上第一個比父母更窮的世代,儘管經濟持續向上發展;而且,你可能會變得更窮。如果社會照這樣的模式繼續往下走,今日大家所享有的文明將無法持續到2050年。 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說,買房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他們的工資漲幅甚至跟不上通貨膨脹。此外,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依靠食物銀行救濟求溫飽;老年生活更已成為所有人的慢性焦慮。 如果經濟表現良好,那麼大多數人怎麼會表現不好?如果經濟大餅增長了,為什麼我們都沒有得到更大的份額? 本書顯示了我們99%的人可以採取的行動,以消除大規模貧困並建立一個值得生活的社會:一個人人受益的富裕時代。

目錄

序章:關於經濟,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第一部分:燃燒的平台 第一章:我們正活在焦慮年代 第二章:逐漸褪色的黃金年代 第三章:大規模貧困,就在你身邊 第四章:鼓吹自由市場的迷思 第五章:站在科技引領的分岔路口 第六章:財富、權力與自由 第七章:世界的八種可能走向 第二部分:為什麼我們遲遲不行動? 第八章:後事實化 第九章:迷思和比喻 第十章:悖離事實的經濟模型 第十一章:雄辯勝於事實 第十二章:根本無法實現的二十三號軍規 第三部分:打造未來 第十三章:資本主義的五十種階調 第十四章:沒有人流血的革命 第十五章:豐足宣言 第十六章:結論

內文試閱

  第一章:我們正活在焦慮年代      生命中沒有任何事情需要懼怕,只要去理解即可。現在正是更了解萬事萬物的時候,好減輕我們的恐懼。——瑪麗.居禮(Marie Curie)      我們的年代,是一個長期焦慮的年代。      我想,我們現今社會的集體恐懼,比許多人經歷過的都還要多。在美國與英國,很多人與房貸違約只有一張支票的距離,其他人則無力支應天價醫療服務。      就連我們的孩子也不能倖免。每四名兒童裡有一人會在十八歲前經歷某種形式的焦慮症;過去十年間,女童的自殺率增為兩倍,男童的自殺率還更高。      我們或許各有理由感到緊張、憂慮與焦躁,但我覺得現在有種逐漸擴大的共同感受:我們目前身處的經濟系統可能走到盡頭了。對愈來愈多的人來說,這種系統的運作就是有違期望,或是不按我們的需求來運作。      未來開始讓我們感到某種特別的恐懼。不久前,「未來」還是個魅力十足的字眼,充滿樂觀與保證。如今它再也不是了。不論未來如何,我們都懷疑那不會是好日子,工作機會跟錢變少、前景黯淡,環境也會破壞得更嚴重。      我在職業生涯中大多是擔任策略師,凡有人得知我的生計,至今他們最常問的問題都從這開始:「你覺得以後會發生什麼事呢……?」      外人對我們這專業會有的迷思之一,就是策略師、經濟學家與金融分析師能窺透時間的迷霧,直視未來。但我要老實告訴你——我們辦不到。我們就像占星學家、手相師和水晶球術士,會端著權威架子說出一套專業術語,手中確實也握有些強大的工具,不過我們的預測紀錄並非完美無瑕……尤其是經濟預測之難以準確,更是惡名昭彰。      經濟學不像硬科學那樣,處理準確的數據資料、可測試的假設與能重複的實驗。如果你想預測經濟,不只要與不充分的數據搏鬥,還有難解的人類行為、未知的計畫、古怪的動機、沒邏輯的偏好……這些全缺乏紀錄,又都可能(也真的會)在彈指間改變。      然後我們又要面對「科技」這股大破壞(Great Disruption)力量。接下來幾年,科技發展(特別是大部分工作的自動化)以及這些發展引起的政治回應將大大改善這個世界……或是造成極度負面的衝擊。全世界還沒有人能加以預測。      現今的經濟政策帶我們走向何方?      沒錯,以下這些我都只能用猜的:五年後你的房貸利率會有多高、明年瓦斯價格多少、哪匹馬會贏得國家賽馬大賽(Grand National)……不過我確實能告訴你當今世界已知的一些事情。      我也能告訴你,透過史料分析,政府的經濟政策變革對該國經濟表現(與公民的財富)有過怎樣衝擊——但這些都是過去的事。      此外我還能告訴你,如果我們不顧現行政策的效應、繼續貫徹執行,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這就是經濟預測與經濟分析的不同:預測得把各種不可知的未來決策納入考量,分析不用。經濟預測是想要一窺未來,預視將會發生的事。這是在黑暗中摸索,因為要對本來就未知的許多因素做出許多假設。經濟分析則是就已知事實做範圍小得多的推論,以說明在架構不變的情況下,可能發生什麼事。      而我現在要著手的不是未知,遠遠不是。本書預計探討的內容如下:      .什麼是我們既有的經濟政策?   .這些政策正在產生什麼影響?   .它們對未來會有什麼影響——如果繼續施行不誤的話?      二〇五〇年的世界即將來臨      二〇五〇年看似遙遠,其實很快就會到來。沒人說得準我們到時是否會穿噴射背包、開飛行車移動(我的直覺是不會),但假設現行政策仍持續不輟,我們可以對經濟可能展望做一些相當清楚的估計。      所以說,二〇五〇年將會有什麼展望呢?幸好要回答這問題,我們其實只需檢視兩件事。首先是經濟這塊餅會如何變大?其次這塊餅會怎麼切分?      為了用接下來幾段回答這個問題,我將聚焦於美國,而這麼做有兩個原因:首先,雖然許多同樣趨勢在英國與其他國家也開始顯露端倪,但在美國更為明顯,因為美國陷得更深。第二個原因是,做這種分析需要優質的數據,而來自美國的紀錄品質比別國好。      我們從第一個問題開始:經濟成長。我會假設接下來的經濟成長將完全照一九八〇年起的模式繼續下去。為什麼是一九八〇年呢?因為從一九八〇年至今,我們主要生活在一種特定的經濟政策之下,我們也假設這種政策會持續下去,而下一章會就此做更多探討。      其次,我們必須考慮經濟大餅究竟會如何切分。這件事也很直接明確,因為我們能取得過去四十年的數據資料,而它們顯示的事實摘要如下:      .大體而言,經濟政策的最優先要務,一直是防範社會底層有太多人落到低於貧窮線太多的地方。      .其次是保障社會較富裕階層的收入持續成長——尤其是最富裕的一%。      .優先次序最低的是保障中等階層的收入。      以下很快摘要說明這些政策造成的影響。為了更簡單明瞭,我沒有在本章呈現我的計算工作,你可以在本書原文版網站(99-percent.org)上的附錄一(https://99-percent.org/wp-content/uploads/2019/07/99-Appendix-I.pdf)裡找到這些計算根據的詳細方法與數據資料。      一個糟到極點的壞消息      如果這些政策繼續下去,到了二〇五〇年,美國過半數人口都將在活在貧窮或近貧狀態中。      彼時中產階級將完全消失——許多將目標市場放在中產階級消費者身上的公司行號也會隨之結束。這可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這有什麼意義?這表示二〇五〇年的美國可能與現在的南非很相似。養尊處優的社會菁英由重重保安護衛,以防範沒有分享到國家富裕果實的廣大平民。      大主教戴斯蒙.屠圖(Desmond Tutu)對南非在種族隔離政策終止後的進展感到失望,曾這麼說過:      我們曾夢想一個充滿同情心的社會,一個真正讓人民自覺重要的社會。但是在一個人民餓著肚子上床、許多孩子仍在樹下上課的社會裡,那是辦不到的。      簡而言之,美國的文明將會衰頹。英國也走在同一條路上,只是還不像美國走得那麼前面。      一些即將走到窮途的證據      我們暫時來看些數據,好讓你了解我的意思。      根據官方統計,在二〇一五年,美國略高於三億兩千萬的人口中有超過四千萬人處於貧窮狀態,等於每八人就有一個窮人。      在這大約四千萬人裡,大約有一千九百萬人處於深度貧窮——收入是美國官方貧窮線標準的一半以下。      根據官方定義,二〇一五年美國一家四口的貧窮線是每年兩萬四千兩百五十七美元收入,平均每人略高於六千美元,約合每天十七美元。      處於深度貧窮的人,每人僅靠略高於三千美元的年收入生存,換算成每日開支僅僅稍多於八美元。      尤有甚者,如同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安格斯.迪頓爵士(Sir Angus Deaton)指出的:      ……以全球標準來衡量,美國有五百三十萬絕對貧窮的國民。這數字與印度這類國家相較很少,卻比獅子山共和國(三百二十萬人)和尼泊爾(兩百五十萬人)多,大約與塞內加爾(五百三十萬人)相當,而且只比安哥拉(七百四十萬人)少三分之一。      如果現行政策持續到二〇五〇年,並且繼續發揮在過去三十五年間產生的效應,那麼統計數字到二〇五〇年將大致如下:      .美國總人口將有大約三億九千萬人,其中基層六十%人口到了二〇五〇年將看到自己的收入減少。      .將近一半人口要靠相當於二〇一一年物價的兩萬七千美元家庭年收入過活,而這等同於今日底層二十%人口的收入。      .大約一億人將活在符合現今標準的貧窮之中,而這代表貧窮人口占總人口超過二十五%——與今日南非的貧窮率不相上下。      .大約四千五百萬人將處於深度貧窮中。      .大約一千三百萬人將處於全球標準的絕對貧窮中,勉力以每日不到四美元的開支度日。      對收入前一%的人來說,日子不會如此艱苦——根據相同基準,他們依通膨調整過的平均家庭年收入會從二〇一五年的約一百六十萬美元增加到二〇五〇年的五百萬美元之譜。      這些資訊對你有何意義?      這對你個人或你的孩子來說有何意義?      如果你屬於那基層六十%的人(根據定義,這涵蓋了社會六十%的人口),答案很明顯:你將變得比現在更窮,而且可能窮很多。      即使你運氣夠好,屬於收入排在前四十%那群人,所以這些預測認為你到二〇五〇年會比現在更富有,只不過,或許還是有兩件事會讓你凝神想想:      1. 如果你有小孩,你可以稍微扭轉乾坤到某個程度,好讓他們有超過四十%的機會續留在頂層四十%的族群裡,但除非你極為富裕,就無法擔保這件事。如果你有兩名子女,他們能繼續留在頂層四十%的機會可能略高於十六%。如果他們又各有兩名子女,你所有孫輩的收入仍在社會前四十%的機率僅略高於二.五%——機會不大。你在乎的人愈多,他們其中至少有一人將掙扎求存的機會就愈高。      2. 這些預測沒有納入考量的可能性是,到了二〇五〇年,幾乎所有工作可能都自動化了——機器能比人做得更好又更便宜。這對頂層四十%的大部分人將造成巨大壓力。換句話說,以上的預測可能還算樂觀了。      就算你真的是收入排名前一%的人,這樣的未來於你或許也不算誘人。那些際遇不如己的人所身陷的困境,已經使得許多有錢人感到不自在——如果他們現在就覺得不自在,二〇五〇年的世界可能更讓他們無法接受。      還是有那麼一絲可能,你既屬於頂端一%的族群,對同胞的苦難也不覺困擾。我已經耳聞這種人確實存在。不過,就算這些人不知怎地竟無動於衷,他們也不會覺得二〇五〇年的世界是流著奶與蜜之地。      因為太多錢集中在太少人手裡,即使對得益者來說也會帶來一個問題:通貨膨脹。雖然整體而言,現今的通貨膨脹很緩和,但奢侈品的通貨膨脹就不是了。正如避險基金專家保羅.辛格(Paul Singer)在《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中的抱怨:      查查倫敦、曼哈頓、亞斯本、東漢普頓的房價,還有高級藝術品的價錢,你就能看到全球最極致的惡性通膨是什麼樣子。      未來的五百萬美元家庭收入,實際上買得起的奢侈品可能不比現在的一百六十萬美元更多,對別人卻會造成極大的痛苦。      那麼,到底有沒有好消息?      好消息是,目前沒有跡象顯示這種推論導出的未來不可避免。然而,如果不要這種未來成真,過去三十五年來的政策一定要改變。      所以關鍵問題是,必須做些什麼才能優化這些政策?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釐清還有哪些選項可以考慮。政治人物常言之鑿鑿,表示現行路線於經濟是最佳可能,只能加以微調,沒有任何替代方案。      如果此言確實為真,那麼我們就該做好準備,因為未來有可能類似我前面描述的景況,或是更糟。      但如果事實不然,那麼所有選項都能一試。至於那些宣稱現行政策無可替代的名嘴與政客是否真值得重視,本書的第二部將再詳加探討。      最重要的是,本書第三部將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作者資料

馬克.湯瑪斯(Mark E. Thomas)

英國劍橋大學數學系畢業,多年任職於PA諮詢集團(PA Consulting Group)研究策略實踐。在此過程中,他開始探索是否能將商界的策略應用於判斷國家的健康與穩定程度,發現許多已開發國家(包括英國與美國)不智地追尋經濟目標、提出相應政策,將可能導致二十世紀文明在2050年前面臨崩潰。為此,他推廣「99%運動」,希望能夠成為迴避此命運的解方。

基本資料

作者:馬克.湯瑪斯(Mark E. Thomas)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新商業周刊叢書 出版日期:2020-04-09 ISBN:9789864778140 城邦書號:BW0739 規格:平裝 / 單色 / 33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