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勵志故事
我睡不著的那一年:獻給無眠者的自癒之書,與你一起擁抱那份無形的不安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我睡不著的那一年:獻給無眠者的自癒之書,與你一起擁抱那份無形的不安

  • 作者:薩曼莎.哈維(Samantha Harvey)
  • 出版社:堡壘
  • 出版日期:2020-08-05
  • 定價:380元
  • 優惠價:9折 342元
  • 書虫VIP價:323元,贈紅利16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06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 失眠苦主版《愛麗絲夢遊仙境》 ☾ 亞馬遜四顆星推薦 ☾ 輕巧且愉悅的的閱讀,有種永恆的寓言感,令人回味無窮——《衛報》 ☾ 穿越失眠的噩夢,進入一處奇妙的無眠之境——《每日郵報》 「什麼時候睡眠成了一種信仰?」 當我不睡覺的時候,我是根本沒睡。 那些日子裡我並不全然是個不好的睡眠者,我是個不眠者。 我同時也是個不好的睡眠者,但睡得不好的夜晚都算是美好的夜晚, 因為至少有睡。 午夜、凌晨兩點、三點、四點、甚至五點,沒有差別 不管數了幾隻羊、燃起精油或助眠音樂,努力告訴自己不要在意 進入夢鄉的意欲依舊全無 而睡不著的夜晚是最長,最大,最像洞穴般深遠的事⋯⋯ 作家|李豪 作家、演員|鄧九雲 ——專文推薦 作家|許菁芳 心理作家|海苔熊 音樂創作人|鄭宜農 心理學播客、懷哲的Podcast|懷哲 作家、演員|莫子儀 ——同感推薦 關於失眠,你是否做過這些嘗試? ✘在正式進入睡眠前,提早一小時上床醞釀睡意 ✘戒掉咖啡因和糖 ✘正念減壓 ✘找諮商師或是治療睡眠診所就診 ✘針灸、或是各種預算能夠負擔的民俗療法 ✘身心靈諮商溝通 ✘✘✘✘✘✘✘…… 但是這一切的努力,一點用都沒有。 無形的黑暗和思緒迷霧,在每個睡不著的夜晚裡,不斷蔓延; 而無法入眠的恐懼和焦慮,助長了失眠,彷彿老虎在場。 2016年,薩曼莎.哈維從即使處在壓力之下都能安然入睡的「睡眠無憂者」,成了—— 難以入睡(擁有二到三小時睡眠)到完全沒睡的「無眠者」。 「我必須繼續做自己的考古學家,四處探尋,看看我是否能夠挖掘到問題並找出解決方案——但事實上,我害怕我自己,不是害怕會找到什麼,而是害怕一無所獲。」 哈維去找了諮商師,想了解潛意識中是否隱藏了什麼不安——如影隨行的死亡恐懼、15年前受創的陰影,還是只是,即將進入更年期的天賜之禮……。在這一年,哈維想盡辦法安撫自己的清醒,尋找幾乎不存在的睡眠,並且無所不用其極:藥物、運動、療法、放鬆技巧、飲食調整、改變生活上的安排,但,沒有任何幫助。 於是她寫作。寫下無眠夜裡的混亂思緒:表哥的死亡、信仰與科學的哲學思辨、對脫歐的憤怒……即使寫出來的東西看似雜亂無章,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開始在寫出的文字裡看見自己…… #關於失眠 「對我來說,現在,出現了一道謎題。那麼,是什麼助長了失眠——恐懼還是焦慮?焦慮,每個人都這麼說。我的催眠治療師說是焦慮,你躺在床上很安全,但心臟卻急速跳動,彷彿老虎在場。你必須學會根本沒有老虎。」 #關於不安 「心之所以會驕傲是由於無形的不安。」 #關於時間 「時間,不是生命,是我們的生活。時間,不是生命,是一種耗盡。時間將死亡推到我們可見之處,然後供予自身有限的保護。時間是恐懼和絕望的溫床。」 #關於信仰和科學 「宗教是神的信仰,科學是理性的信仰。我愈看這兩者,它們之間的差異就愈小。科學的信徒愈是將理性作為萬物的仲裁者,理性就愈像是被崇拜的神。理性是一種只證明自己的東西,如果你用理性來找出什麼是正確的,你會發現唯一正確的事是能夠藉由理性達成的事。這樣的事物我們稱之為「合理的」。」 #關於寫作 「寫作就是在作夢,並不是所有的夢都能夠得到解釋,而且,並非所有的解釋都會是正確的。而且,並非所有的解釋都會是有趣的。而且,夢就是事情本身。」 #關於再次入眠 「妳需要相信自己可以再次入睡。」 薩曼莎.哈維以混雜著寫實描述和非寫實小說體,創造出如夢似幻的詩意,任著意識跨越在清醒、焦慮和無聊之間,在天亮的幾個小時前—去經歷、去淘洗、去思考、去創作。如同一場失眠者的夢遊奇境。而深刻的失眠書寫所描述的痛苦、不安、憤怒、疲憊、恐懼和絕望,也在漫遊間得到自由。 進入無眠之穴不論可否歸因,那也許是宇宙多給你的重整之時,為自己梳理。 致那些晚上醒著的人: 這就是治療失眠的方法:沒有什麼事是恆長不變的。 一切都會過去,這個也是。 有一天,當你受夠了它,它會失去立足點並且消逝, 你將每晚入睡,不記得自己曾經覺得這是如何不可能。 「獻給那些不相信自己的病會好的人。」 ——心理作家|海苔熊 「沒有失眠的我們,讀完此書也能親身體會失眠者的恐懼。」 ——心理學播客|懷哲 「她在失眠的這一年,找不到任何解藥,卻身體力行了一場創意書寫的行為藝術。」 ——作家、演員|鄧九雲 「夜晚無夢,潛意識的暗流洶湧而出。浮沉之間,靈感閃爍如光。失去睡眠,獲得觀點,從自我的反面建構出華麗而細膩的世界。」 ——作家|許菁芳 「在她富饒詩意的筆法下,這些因為大腦皮層疲勞堆積而顯得紊亂跳躍的念頭,卻宛如現實與夢囈交織,譜出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哲思靈光。」 ——作家|李豪 【推薦人】 李豪(作家)、許菁芳(作家)、海苔熊(心理作家)、鄧九雲(作家、演員)、鄭宜農(音樂創作人)、懷哲(心理學播客|懷哲的Podcast)、莫子儀(作家、演員) 國外媒體推薦: 奇蹟般的一本書。閱讀起來彷彿它本身是一個清澈的夢……你或許會想像在這般情況下寫出來的書會帶著朦朧的質地,但實際上呈現出的清晰度著實令人吃驚。這像一場絢爛的煙火,同時也是對語言、遺失和時間深切的沉思,以及如何透過故事來構建自己。這本書是痛苦的、是美麗的,是我深深喜愛的。薩曼莎.哈維是一位極具天賦的作家,而在這裡她證明了任何事她都可以做到。 —內森.費勒爾(英國作家) 這本書捕捉了難以捉摸的情緒本質—焦慮、恐懼、悲傷、憤怒—散文式的優雅,如此閃爍,幾乎是從書頁中透著光。哈維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作家,而這本書令人十足享受。 —莎拉.華斯特(英國小說家) 一本關於感覺被剝奪的書怎麼能夠如此地感性和充實?即便是在最哲學、最深遠的意義上都充滿重點、具體、重要的細節。我喜歡在每晚入睡之前閱讀這本書,它似乎讓我的睡眠有了共鳴與詩意。真是一本好美的書。 —泰莎.哈德里(英國作家) 這是一本非常出色的書。這本書是如此節制卻狂野。這是我讀過關於寫作最好的書之一,這是我讀過關於游泳最好的書之一,這是我讀過關於悲傷最好的書之一,而這無疑是我讀過,關於在這個國家、當下活著的感覺最好的書之一。 —馬克斯.波特(英國作家,曾任書商及編輯) 這本書之於我是強烈的、機智聰穎的、驚人的,似乎是以一種奇異的方式與一切事物的本質纏鬥,令人深深著迷,是一本令人再三回味、一翻再翻的書。 —黛西.約翰遜(英國作家,入圍2018年的布克獎) 我仍然幾乎為之顫抖不已,為這美麗的、美麗的寫作及其殘破、憤怒、充滿活力的渴求,一個幾近敢於——接受生命,並勇敢直面它所帶來的一切而顫抖。 —西南.瓊斯(英國作家) 這本書是有趣的、悲傷的、諷刺的、總關注著睡眠的神祕與缺席,且永遠能找到新角度來描述。因此,全書有一種夢遊般的質地——這既煩擾著失眠者,卻也是他們的私人國度。 —安德魯.米勒(英國小說家) 本書特色 失眠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是焦慮、憂鬱、不安全感的副產品。除此之外,失眠還有許多潛在原因,例如,環境改變、懷孕、經前症候群、更年期等等……近來心理相關出版多聚焦在焦慮憂鬱等情緒紓緩、厭世療癒等指南式/經驗分享;而「睡不著真的非常痛苦,我也想要被救」、但也不能算是精神疾病的化外民無眠者,其實也很需要被救援。(尤其隔天還要繼續當上班族戰士、或是上課的莘莘學子,拍拍,真是辛苦了。) ☀自我陪伴,允許狂亂☀ 薩曼莎.哈維以世界上的初級無眠者起手式開始,嘗試各種方式解決失眠問題,但無一奏效。不同於先前市場上出版過的失眠書籍,哈維沒告訴你/妳,她最後如何再度進入睡眠,但是藉由允許自己的「不正常」、「睡眠失序」、「歇斯底里」,有一天妳就是會好,你/妳必須相信這點,她便是如此。 ☀文筆詩意,敘事精準☀ 哈維的小說家、創意寫作講師背景,使書寫失眠筆觸頗具詩意,書中以多種具象事物描寫失眠的疲倦、無助感、憤怒,相信失眠過的人讀了都會會心一笑。 ☀結構獨特,如劇本的流動感☀ 沿著思緒漫遊,探討的議題範圍也擴及過往創傷、人類學、科學與哲學思辨、脫歐、穿插短篇小說創作,以介於散文、小說之間的敘事體,呈現失眠期間的所思所想。夾敘夾議又抒情的文字風格,讀起來有如觀看劇本書的流動感,跟著哈維的失眠路徑漫遊在無眠時空,失眠也能是匯聚靈感的培養皿。 我們曾經有過,但它終究會收場, 自始至終都在與一場獨特的努力相融相伴 要催開那朵存在於此的百萬花瓣花朵。 ——菲利普.拉金

目錄

一、睡不著的前言對談 二、午夜:維持睡意的貪婪,變成恐懼 三、長眠的保羅表哥I 四、失眠症諮商案例分析報告書 五、長眠的保羅表哥II 六、對睡眠週期的信仰 七、失眠小說課I——失眠作家的小說開頭從何而來 八、凌晨一點:「夜間寬恕」的時候到了 九、長眠的保羅表哥III 十、不睡覺時,世界變得極度不安全 十一、失眠的諮商門診I——心理治療、諮商,與更年期 十二、失眠聯想——曾經的那隻狗,與爸爸 十三、失眠前的夢境 十四、凌晨三點:我的人生存在於此 十五、母親的歌——〈你心中的風車〉 十六、失眠小說課II————沒有過去未來,只有「現在」的皮拉罕族 十七、清醒夢的威爾斯遊記 十八、失眠小說——《愛的繁衍》I 十九、每個夜晚都是一場戰役 二十、迫切的失眠提問 二十一、人生最後一日的遐想 二十二、凌晨四點:失眠是恐懼還是焦慮? 二十三、對於失眠的焦慮,我想從科學/宗教中找到解釋? 二十四、游泳,作為逃離失眠的手段 二十五、失眠的諮商門診II 二十六、失眠小說——《愛的繁衍》II 二十七、凌晨五點:不,一切都不對 二十八、失眠小說課III——寫作就是做夢 二十九、請保持睡眠衛生 三十、是否是十五年前的恐懼、威脅感、攻擊預感,讓失眠浮出水面? 三十一、長眠的保羅表哥IIII 三十二、無眠思索I——愛、悲傷、生命,與死亡 三十三、試試看薰衣草,保持積極正面,然後專注 三十四、睡不著的夜裡,我拼圖 三十五、無眠思索II——「大英」這個國家有多「大」? 三十六、我對一切感到生氣,而這讓我了解恐懼 三十七、凌晨六點:夜晚是另一個星球 三十八、失眠小說——《愛的繁衍》III 三十九、清晨七點半:彷彿穿著昨日出門 四十、治療失眠:將思考淹沒,一切都會過去 終章:巨浪的夢

內文試閱

/失眠是恐懼還是焦慮?/ 一篇文章解釋了恐懼和焦慮經常被混為一談,它們隸屬在杏仁核的不同部位——恐懼是自其中央核產生,負責傳送訊息給身體做出快速反應——逃跑,呆僵,搏鬥——反之,焦慮是自負責情緒的區域產生,這是影響長期行為變化的部分。恐懼是對威脅的回應,焦慮是對感知到威脅的回應——其中的不同在於,一個是準備逃離此時此刻出現在你面前的劍齒虎(總是用劍齒虎來當例子),一個是準備逃離萬一劍齒虎突然出現在下一個轉彎處的這個想法。雖然恐懼會很快解決——你會逃跑,搏鬥或被吃掉——但焦慮沒有這樣的解決方式。為了以防萬一,你需要保持警惕,以防萬一。永遠以防萬一。保持警惕會使得感知到的威脅看起來更加真實,這需要更加警戒的保持警惕。恐懼在威脅消失後結束,而焦慮,是在鏡廳裡運作,自我久存。正如一個朋友曾經對我說的:想像力是沒有恩惠的。你無法從不存在的攻擊者手中存活。 對我來說,現在,出現了一道謎題。那麼,是什麼助長了失眠——恐懼還是焦慮?焦慮,每個人都這麼說。我的催眠治療師說是焦慮,你躺在床上很安全,但心臟卻急速跳動,彷彿老虎在場。你必須學會根本沒有老虎。 但是確實有老虎:睡眠剝奪。睡眠剝奪不是感知的威脅,而是真正的威脅,像是口渴或飢餓。是這種不睡覺的恐懼,提高了心率,使肌肉緊繃;恐懼,而不是焦慮。這就是失眠棘手的地方,因為它把恐懼施展得像焦慮一樣。恐懼是對外部威脅的回應,而失眠幾乎是獨特的,它引起恐懼,然後造就外部威脅。 我開始懷疑《怪奇物語》的製作人是否有意將這系列作為對失眠的隱喻——這就是在另一邊的、黑暗而單調的世界,怪物在那裡等待,你必須用目光盯著。 我要如何形容當我躺下來睡覺時的那種感覺,就好像從一棟五十層樓高的建築物往下墜,沒有人,沒有東西,能夠接住我?看吧,這不是在描述那種感覺。那描述的是別的東西——從五十層樓高的建築物掉下來,沒有人接住我。用一個我從未經歷過的隱喻來描述我時常經歷的事情有什麼用?我該如何形容這種加諸在我生活中的感覺——我一生中所見——沒有什麼事是已知的?沒有什麼事是生來就確定的。一切都是深不可測的。我該如何才能找到其中的核心? 你會發現,建築物的隱喻甚至都不能作為隱喻了,更何況是一些字面上意義的墜落。所謂五十層樓的恐懼,大概,是害怕撞到地面上,但真正令我害怕的是根本沒有地面。我聽過有人這麼形容他持續的焦慮感,就是當你往後坐回椅子時,你以為自己要摔倒的那一刻。就是那一刻,但存在於無時無刻。就是這樣——臨界點。這甚至跟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事情無關,就只是當所有堅固都消失時,那瞬間的眩暈。 /關於失眠的情緒/ 「讓我來解釋一下睡眠週期,妳知道什麼是睡眠週期嗎?」 「不太知道。」 「我先來畫一個圖。」 「我只是覺得非常——」 「焦慮。」 「還有憤怒。」 「當我們想睡覺的時候,憤怒是沒有用的。」 「假設這個圓圈代表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整個週期大約需要九十分鐘,而一個好的睡眠者整晚大約會有五個週期。這個部分稱為第一階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輕度睡眠——然後是第二階段,我們稱為中度睡眠,了解嗎?現在,總的來說,這是最長的階段,大部分時間都會花在這裡,你會非常放鬆,這時的睡眠是好的,而且可以使身體修復活力,但這並不是最修復精力的階段。最具修復性的是第三階段的深度睡眠,當妳處在這個階段時,妳的心律會下降,妳會睡得很沉,除非有什麼事或什麼人打擾妳,而即便如此,其實也很難將妳喚醒。在前二個睡眠週期中,這個階段會持續約半個小時,但隨著每個週期會逐次縮短,妳在此階段所花費的時間會逐漸減少,都目前為止一切都OK嗎?然後是第四階段,我們稱之為REM 睡眠,在這階段我們會做夢,這是一個相對較淺眠的階段,我們的心率會加快,隨著每個睡眠週期的延續,這個階段所佔比例會逐漸增加,一開始只有大約十分鐘,但在最後一兩次週期中,這階段會持續約半小時左右,然後,我們又回到第一階段——輕度睡眠,幾乎是醒著的狀態,在夜半時候,我們有可能會在這個階段醒過來,經常會如此,對一個好的睡眠者來說,這是很自然且正常的,接著週期循環又再次開始。」 「……」 「我們希望讓妳擁有一個良好完整的睡眠週期,然後再多一點深度睡眠階段。」 「問題是,一切都不對勁,有那麼多痛苦。我妹妹,我父親,我繼母,我想支持他們,但睡不著讓我筋疲力盡,我幾乎無法正常工作,我擔心一切,擔心我的家人,擔心睡不著,我沒在寫作了,我完全沒睡然後走進大學裡教課,我坐在那裡開始說話,完全不知道下一秒會說出什麼字,或將如何收尾。我還可以感覺到我的皮膚,太緊繃了。」 「妳是說缺乏睡眠會影響妳的心理健康嗎?」 「我很絕望,我想知道這情況何時會結束,我想要陪在我家人身邊。如果我可以知道,或有人可以向我保證這情況終會結束,那我還可以撐下去。」 「我不能向妳保證,這不是貼膏藥,而是幫助妳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想法。」 「我不知道我的行為和想法有哪裡不對了。」 「這就是我們要找出來的。」 「我以前從來不需要什麼正確的想法,就可以睡了,我從不需要什麼特別的睡眠想法。」 「妳需要相信自己可以再次入睡。」 當我不睡覺的時候(這是常有的事),我是根本沒睡。那些日子裡我並不全然是個不好的睡眠者,我是個不眠者。我同時也是個不好的睡眠者,但睡得不好的夜晚都算是美好的夜晚,因為至少有睡。當我不睡覺的時候,與其說覺得很疲累,更像是被打了一頓。在一夜無眠的早晨,我的眼睛又酸又痛,幾乎無法睜開。我的關節疼痛。我嘴裡有一種味道,不同於任何其他的味道,只是像一種感覺,一種挫敗感。我的頭痛平均分佈在頭骨半球各處。疼痛刺痛到我頭頂上的舊傷疤。我帶著懷疑的目光注視整個世界,世上一切似乎都與我對峙,帶著敵意及仇恨。有一股力量不希望我幸福安康;感覺很針對個人。 晚上我上床睡覺,被毆打一頓,到了早晨我走下樓。然後開始我的一天,彷彿一切都很正常,我沒有被痛毆,所有人也都把我當作沒被毆打過的樣子,我就這麼活著,但就僅此而已。如果有人想要毀掉你,他們可以用奪走你的睡眠來做到這一點。當然,這是經過嘗試和測試的。 /治療失眠的方法/ 「妳不該在清醒時還躺在床上。妳有聽過睡眠衛生嗎?」 「有。」 「睡眠衛生就是要讓妳的睡眠習慣盡可能穩定和規律——規律的睡眠時間和起床時間,晚上不要使用電腦和手機。」 「有,我聽說過睡眠衛生。」 「讓妳的房間保持黑暗和安靜——」 「這些我都知道,但我的房間不是暗的或安靜的,我住在馬路邊,路燈會直射進我的房間,還有不間斷的車流。」 「妳有沒有考慮過遮光窗簾?」 「我有一個。」 「遮光窗簾真的值得一試,那耳塞呢?」 「我有沒有想過要用耳塞?」 「如果噪音會影響妳——」 「也許這就是我的問題了,我沒認真考慮過要用耳塞。」 「還有,不要醒著躺在床上超過二十分鐘——床只是用來睡覺和親熱的。不是用來醒著躺著的。晚上不要太晚吃東西,不要喝酒,中午過後不要攝取咖啡因,戒糖,晚上七點過後不要做劇烈運動,睡前泡個熱水澡,但不要太熱也不要立刻就去睡,讓妳的房間保持涼爽通風。」 「這些我都做了,無濟於事。」 「過一段時間,會有用的。」 「過一段時間了還是沒用,我感覺無法得到幫助。」 「沒有人是無法得到幫助的。」 「我就是。」 「沒有人是。」 /失眠時對時間觀—之於語言的討論/ 皮拉罕語沒有過去或未來的時態;該語言有兩個類似時態的形態——遙遠的事物(不在此時和此刻)會附加-a,近處的事物(此時和此刻)會附加–i。這些形態與其說是對時間的描述,不如說其內容是取決在說話者的直接經驗。皮拉罕語不像幾乎其他所有語言那樣,將經驗放在過去—現在—未來的連續體上。在英語中,我們可以將事件精準地放在連續體上:已經下過雨了,下雨了,下過雨了,下雨,正在下雨,將會下雨,將會下過雨。皮拉罕語只會說雨在(這裡)或不在。 然後,他們可以修改動詞以修飾對其提出的聲明。如果他們「晚上下雨了」,「雨」這個動詞將被修改為三個形態之一,以傳達他們如何知道下雨,即他們是否聽說過(有人告訴過他們),推論(在早上看見地上是溼的),或者自己親眼目睹。皮拉罕的語言和文化不僅是文字上的,而是以證據為基礎。你怎麼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如果傳聞的消息來源變得太長,涉及太多遠離經驗的步驟,那麼這件事就不再是重要的,不值得一提或回想。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沒有世代相傳的玄奧信仰或集體記憶,故事和神話。 這是怎麼回事,要如此牢固確立在此時此刻。真是的。我們是,我是,混亂分散在時間裡,橫衝直撞。我可以在瞬間躍至三十七歲;我可以再次回到六歲,聽媽媽一邊唱歌,一邊擦拭她珍愛的枝狀燭臺,那燭臺使她想起她沒能擁有的生活。現在我可以閃避到自身另一個可能的版本,一個能做出不同的,更好的決定的人。我可以把整個生命都投注在「如果」這個擺盪的樞紐上。我的人生是何時,直到,昨天,明天,一分鐘前,明年,然後,再次,永遠,以及從不。 在英語裡到處都是時間,最常用的單字中約有百分之十是時間的表達。皮拉罕語幾乎沒有可用來描述時間的詞語。這些就是全部的了:另一天;現在;已經;一天;晚上;退潮;漲潮;滿月;在白天;中午;日落/日出;清晨;日出前。他們的話實際上是描述性的——白天是「在太陽下」,中午是「在大太陽下」而晚上則是「在火邊」。 那麼,難道皮拉罕人沒經歷過的整個時間片段和流動?如果他們只能說「另一天」,難道他們不會在「昨天」或「一年前」經歷到不同的事物嗎?如果在某種語言中不存在的某種東西,那麼是否也不存在於使用這種語言的人的腦袋中呢? 艾弗列特將皮拉罕的生活模式描述為「活在當下」。如果你活在當下,就不需要語言上的遞歸,因為根據他們的時間秩序,沒有這種概念上的需要,去將想法或狀態結合在一起:或者是根據因果關係,或者是根據假設的結果。如果你只生活在現在,就不需要過去或未來時態。你不需要龐大的字彙量,來標定時間的實例——沿著時間的線性連續體,從遙遠的過去到遙遠的未來。這種連續體亦具有極大的彈性,可以延展成虛擬時間的垂直平面,形成一種和空間相交的時間,或者一種到處發生、不管是真實的或虛構的時間。 成為皮拉罕部落的人會是什麼樣子?不去經驗這種連續體會怎樣呢?一個人的腦袋,如果不成為無限遞歸的輪子中的輪子會怎樣呢?某種意義,這感覺是一個極大的解脫,甚至只是想像有這樣一種生活方式;但這也使人覺得不太像人。然而,皮拉罕人就在那裡,就和所有人類一樣都是人。我無法想像。我無法想像除了被時間淹没之外,還能怎樣呢?時間,在每個細胞裡滴答作響。

延伸內容

一場書寫失眠的行為藝術 作家、演員 鄧九雲 我也曾失眠過。 差不多持續了一年。我想失眠該是有時間定義的,必須持續發生到足以干擾一個人的日常活動,一天睡少於五小時,以及躺在床上超過多久睡不著。否則,頂多只是「睡不好」而已。 在開始失眠前,有三年的時間,我睡不好。某種情緒,從太陽下山,路燈亮起時蠢蠢欲動,到午夜爆發成眼淚。往往在哭濕半個枕頭後,我會累到睡著。睡得很淺,多夢,天亮沒多久就會醒來。睜開失去雙眼皮浮腫且充滿眼屎的雙眼,迎接新一天的戰役。 還沒親臨戰場,不知道真正的睡眠戰爭根本還沒來。如同本書作者薩曼莎.哈維失眠後,對於自己曾在小說裡寫過一句「那天晚上我睡得很爛」,產生一種創作者的自我羞愧。她赫然發現自己對很爛的睡眠根本一無所知,只用了一個「爛」字,幾乎是在羞辱失眠者所經歷的痛苦。就像對一個憂鬱症患者說,不要想太多,要開心點一樣討人厭。她成了一個騙子,瓢竊了不了解的陌生人之經驗。失眠經驗讓她明白:「我們閱讀別人的文字,從中找到與之相關的東西,在共同的經驗中得到慰藉。然而字的背後並沒有任何經驗,字可以是任何物體都無法投射的一道陰影。」如同失眠者每夜躺在床上,告訴自己馬上就可以睡著了,身為書寫者的哈維,將再也不能自欺欺人了。 「妳需要相信自己可以再次入睡。」 「什麼時候睡覺變成一種信仰?」 失眠的那一年,我在英國。也就是哈維所在的國家。英國多雨陰暗的天氣,的確容易引發憂鬱。我住在地鐵中央線東邊的倒數第二站,每天學習表演。出國讀書是我從小的夢想,當我抵達了夢想的邊界,卻開始失眠。原因很簡單,表演、夢想和出國唸書這三件事,在我與家人和伴侶之間失衡地拉扯著,也是過去三年讓我睡不好的主要原因。雖然最終還是抵達了倫敦,卻開始懷疑「夢想」會不會也只是一道無法投射的陰影。我很擔心,付出極大代價拿到學位後,真的就能好好表演了嗎? 那「擔心」,吃乾了眼淚,變型為更巨大的「焦慮」。焦慮讓我越來越難入睡,想著每天八點到六點的密集訓練課程,不睡不行。睡不夠就無法好好上課,在親手毀滅自己的夢想。沒有精神我不會進步,快點睡著。我真是一無是處。快點睡著。我會失敗。快睡著!這樣的話語每夜重複撞擊我的腦袋,但越害怕就越清醒。我開始生氣,變得更清醒。最後,每天太陽下山,路燈亮起時,睡不著的「恐懼」就開始醒來了。 那時的我,只知道演戲。每夜睜著眼睛聞著薰衣草精油,腦袋隨便要浮現什麼都不是我能控制的。睡眠不足時,就像哈維比喻的「彷彿穿著昨日出門」。她在失眠的這一年,找不到任何解藥,卻身體力行了一場創意書寫的行為藝術。哈維使用不同人稱視角,時而記錄凌晨世界與諮商師的對話,時而梳理回憶與提問辯證。她寫信給獨自在家中死去的表哥,用寓言口吻點出生命如同一場沒有規則與目標的遊戲,而且「會一直用正在錯誤方式玩的感覺」。你不玩,就會死。但你玩完了,還是會死。OK? 她用第三人稱開始回溯童年,離異的父母,與那隻被遺棄病死的狗。她和狗躺在滿是跳蚤的地毯上,睡著了。不知寫到這裡時,她是否能燃起一絲哀傷的睡意。無法入眠的人,用寫作來作夢,「寫作就是潛意識本身,它利用意識。」可惜不是每個失眠的人,都會寫作。也就是說,不是每個人,都有「做夢」的能力。 我大概從國小開始,睡前會編織故事才能入睡。女主角是我,男主角是我暗戀的同學,所以有被換角的可能。我常想了一場戲的開頭,然後就睡著了。期待能在夢中接續自己的故事,卻很少成功。隔天晚上我會接著昨天的劇情繼續編下去。哈維本來就是說故事的人,所以這趟無眠創作自然夾雜了一個「故事」。講述一個搶了提款機的男人,把婚戒掉在案發現場。這故事清楚示範如何把作者經驗轉化為小說元素的書寫過程。而我最在乎的卻是,這男人,是否因極度不安與恐懼,也失眠了呢?故事看似沒有完成,但書寫進入了尾聲。 哈維在最後留了一個夢給我們。能否擺脫失眠症,誰都不敢說。怕一說,又睡不著了。我後來是用跑步與高強度重訓,慢慢脫離了失眠症。失眠無法免疫,卻像病毒一樣只能與之共存。哈維最終給出了另一個信念,「沒有什麼事是恆常不變的。一切都會過去。當你受夠了它,它會失去立足點並且消逝,你將每晚入睡,不記得自己曾經覺得這是如何不可能。」這聽起來像後話,但對經歷過的人來說卻無比誠懇。薩曼莎哈維徹底完成了一個書寫的行為藝術。闔上書本,一場沈浸式的失眠體驗,迎接曙光。

作者資料

薩曼莎.哈維(Samantha Harvey)

現任巴斯思巴大學的創意寫作碩士班資深講師(2012年至今),教授小說及散文寫作。課程指導學生從事哲學小說、思想小說、文學小說、敍事小說等方面的創作,關注於體驗時間及記憶。 除了教學與寫作外,她到處旅遊。在日本居住任教過,並曾居住於愛爾蘭及紐西蘭。最近與人共同創立了一家環境慈善機構,目前居住在英國巴斯。 她的第一本小說《原野》(The Wilderness),是一部關於阿茲海默症的作品,入圍了2009年柑橘小說獎(現稱百利女性小說獎)、2009年布克獎,並獲得2009年貝蒂.特拉斯克獎(Betty Trask Prize),並於2010年獲The Culture Show評為英國12大新銳小說家之一。 作品、書面評論、文章、散文散見於《衛報》、《獨立報》、《時代》、《每日電訊報》、《蘇格蘭人》、《每日郵報》、《紐約客》、《華盛頓郵報》。

基本資料

作者:薩曼莎.哈維(Samantha Harvey) 譯者:李伊婷 出版社:堡壘 出版日期:2020-08-05 ISBN:9789869874182 城邦書號:A5390005 規格:平裝 / 單色 / 272頁 / 12.8cm×19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