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蔡康永的情商課3
-
終活筆記ENDING NOTE,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
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
-
變老不可怕,只要你做好準備:心理學博士用科學證據破除老化迷思,陪你一起迎向美好的第三人生
-
腦內的猩猩:一本正經的情緒進化論,幫你重塑思維方式,實現情緒自由!曼徹斯特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帶你一窺大腦總部控制臺,奪回情緒主控權!
-
心安在家:拜倫凱蒂與《金剛經》的相遇
-
於是,我可以好好說再見(暢銷經典版):悲傷療癒心靈地圖
-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瑞典每30人就1人閱讀.韓國2022讀者最愛年度之書】
-
當靈魂蛻變時:高靈談未來
-
剛剛好,就是最好:每天改變一點點,禪定養心的98個日常練習
內容簡介
沒有人想沉淪,再乖張的孩子、再難搞的大人,
心裡仍渴望愛、渴望接納與有價值……
▍李崇建首次深度剖析個人成長歷程+對話實例 ▍
▍在薩提爾中,當一個人能與自己的「渴望」連結,
▍也就是擁有愛、自由、接納、價值與意義時,就能活出幸福感。
但當以下情形發生,
媽媽好難搞……
少年坐在三樓陽台,只要雙腳再往前一點,就會結束生命……
在外地讀高中的青少年,四個月沒回家,且音訊全無……
面對晚歸又愛打線上遊戲的老公,太太憤怒不己……
與媽媽鬧翻,離家出走的少女夜裡打電話給崇建……
拒學的14歲男孩,把自己鎖在房裡,一被叫喚,孩子就回:「滾!」
該如何喚回「渴望」?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想活出幸福感,但該怎麼做?
▍關於活出生命的幸福與意義,最能助人也自助的一本書。
鑽研薩提爾模式超過二十年的李崇建,在本書更深、也更廣地討論冰山理論中的「渴望」層次。上冊中,主要以其個人生命故事深入探討童年時母親離家對自身的影響,幫助讀者探索內在、連結渴望;下冊則以其過往在工作坊、晤談中的對話作為實例,詳加解說如何應用冰山理論,助人連結渴望。
我們那麼容易惱怒,且受制於冰山上層的行為,卻忽略了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渴求著愛、自由、接納、價值與意義,而那正是可以讓我們活出幸福與意義,並不斷成長的人生關鍵密碼。
▍當你無法與自己的「渴望」連結,如何自助?
已長大成人的你,可能心裡仍住著一個童年哭泣的孩子。你需要去探索童年時內在的冰山,去「體驗」當年的傷心、痛苦或憤怒,並將情緒釋放。也請別苛責自己,以往你隔絕情緒,僅是你的生存策略。但隔絕了傷心、痛苦或憤怒,你也將愛、喜悅與幸福阻絕在外,而此刻,你可以將自己縫補回來。
▍當他人無法與自己的「渴望」連結,你如何助人?
你可以以好奇關心對方,藉由對話,傾聽並理解,向對方表達欣賞與愛,也讓對方覺得被接納與有價值。但你的表達沒有目的,更不是為了期待對方聽話或改變。你關心與疼惜的是眼前對愛深深匱乏的人。當對方的內在開始流動,體驗了價值與愛,你們彼此連結,對方也會獲得更多生命力。
【特別收錄】18位「薩提爾學習者」跨領域動人專文分享
★本書特色:
◎李崇建接觸薩提爾超過20年,薩提爾改變了他,也改變了他和家人的關係,他因此持續推廣薩提爾,期待更多人受益,此書是他多年推廣薩提爾的集大成。
◎特別收錄18位「薩提爾學習者」跨領域的專文分享,那是學習薩提爾的學員們來自心底深處的感受,多篇令人感動不已。
例子一:
在那樣的一個時刻,除了我媽的聲音,周遭如此的寧靜,我的內在也出奇寧靜。在這份寧靜中,我看見一個念頭:眼前的這個女人,大概是世界上最愛我的人了。
若是她不愛我,不會始終如此嘮叨。在說了數百次之後,她仍從未放棄。
即使我一次又一次,以行動告訴她,我永遠不會是「她期待的那個樣子」,她仍從未放棄,想要我成為她心目中的樣子。
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有能力拒絕她,也有能力去愛「這樣的她」。我不需要跟從前一樣,用發脾氣的方式,去表達我自己。如果我已經明白了,並且接觸了自己的力量,我便不用對她生氣。我也可以讓她知道,我心裡的所思所想。
例子二:
若是早個幾年,我肯定破口大吼:「哭什麼哭?不會就要多練習,有什麼好哭的?」
這幾年,我學習了薩提爾模式,但是持續的學習,並未讓我變成一個不生氣的人,但是累積的覺察力,讓我在情緒升起時,還有念頭出現時,我能馬上辨認出來,不再被無意識掌控我。
看著孩子的眼淚,看著自己的情緒,一些畫面在腦海浮現:一個無助的男孩,因為成績很糟糕,好多人對他指責,將生氣發洩在他身上,那些人是父親、母親,還有他的老師。
「你有沒有在認真啊?」「花錢讓你去補習,你考這是什麼成績?」「你會不會想啊?」「你沒希望了!」……
大量指責的話語,好多冷漠、鄙視的神情,對著無助的男孩。
那個無助的男孩,正是小時候的我。
★名人推薦
畢柳鶯(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退休教授)
張輝誠(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普林思頓中小學教學總監)
——專文作序
李境展(新加坡商鈦坦科技總經理)
腦闆 李昆霖(佐見啦生技公司董事長)
林辰唏(演員)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溫美玉(溫老師備課Party創始人)
蔡淇華(作家、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澤爸 魏瑋志(親職教育講師)
——33位「薩提爾見證者」好評推薦
★各方好評
◎畢柳鶯(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退休教授)
本書引用了許多對話的例子,來解釋如何用對話探索自己以及他人內在的期待與渴望,進而改善冰山水面上外顯的人際問題與衝突,並且穿插著理論與說明,幫助讀者了解其運用的脈絡。鄭重地向您推薦這本探索自己的內在、改善人際關係,進而增進全家人身心靈健康的寶典。
◎張輝誠(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普林思頓中小學教學總監)
此書之可貴,就在於崇建把幾十個工作坊、幾千個晤談案例的精華,再加上自己生命經驗的例證,以冰山為主體,詳加解說「渴望與自我」,非常深刻且精采。
◎丁敘辰(沐洋心理學院創辦人)
從小確診過動症的我,與它對抗二十多年,一直到接觸崇建老師之後,才從薩提爾與冰山脈絡,接納自己與愛自己,看到過動症所帶給我的天賦。從老師的書中可以學習到如何與孩子建立連結,同時從文字中也療癒了曾經也是孩子的自己,十分推薦崇建老師的書!
◎方華玲(Shirley Fan)(溫哥華Major Space創辦人)
了解自己,從進入冰山開始。接觸冰山理論,源於想知道「我是誰?」。對於我來說,水面部分的冰山好理解,但水下面的冰山太複雜,我學得雲裡霧裡的,不得要領。直到我看了阿建老師的《薩提爾的對話練習》,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示範,讓我撥開雲霧,茅塞頓開。阿建老師的新書《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奧義》,相信會讓渴望幸福的人夢想成真。
◎田園(新加坡三度成長對話帶領者、新加坡前教育部華文教師)
看崇建老師的《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奧義》,我想起參與老師的工作坊時,自己的頓悟和豁然開朗,如一股清涼的風,穿透自己的身體,領悟了對話的方向。
我曾在新加坡工作坊問崇建老師:「我怎麼知道我的對話是完整的?」崇建老師說:「當對話連接到對方的渴望,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冰山對話。」這本書,就是幫助我們讓對話推向完整,更仔細、更清晰地解釋與呈現。
◎任珊(大山)(重慶和悅小屋家庭教育與心理諮詢中心負責人)
我在崇建老師的工作坊中,對「以人為本」真正有了深刻的體驗與理解。老師在人的內在冰山與歷程中,好奇的對話令人讚嘆!本書則聚焦於冰山之渴望,更深入而細膩地,帶領我們更好地獲得幸福感,並能自助助人。
◎吳麗華(Linda)[美國PCE(Parents and Children Education Club)副會長]
我來自紐約,有兩個孩子。老大有亞斯伯格症,內向而敏感,不善交流。之前學過不少子女教育的書,但是一直就是在他外面打轉,走不進他的心。
接觸崇建老師的課以後,慢慢看到孩子孤僻怪誕的行為下面,是一顆豐富而敏感的心。雖然無法很快走近,我開始模仿崇建老師給孩子寫信,至今已近一年。信中表達我們對他的關懷與愛;他和我們一起做各種飯菜,我們多麼開心;他教我們玩遊戲,不嫌棄我們的笨拙,多麼有耐心;他去參加為窮人做飯的活動,早上六點就起來煎餃子,多麼有愛心。慢慢地,孩子愈來愈敞開。這也讓我深深看到連結渴望之後,生命慢慢綻放的力量。
◎肖琳(南加大神經科學系博士、多倫多大學生物系行政助理、加拿大經典文化教育基金會理事)
認識崇建老師,是在TED上的演講,後來上崇建老師的線上課,理解幸福圓滿的狀態,即是連結渴望層次,感受宇宙萬物渾然一體,充滿源源不竭愛的能量,以及生命力的狀態。本書就是專門講渴望層次,相信可以幫助人,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各種關係的連結。
◎李境展(新加坡商鈦坦科技總經理)
我在崇建老師的工作坊中,對「以人為本」真正有了深刻的體驗與理解。老師在人的內在冰山與歷程中,好奇的對話令人讚嘆!本書則聚焦於冰山之渴望,更深入而細膩地,帶領我們更好地獲得幸福感,並能自助助人。
◎李詩琪(藝樹村人本幼兒學園園長、藝樹村生活學習空間執行長)
二○一五年開始在柔佛巴魯承辦阿建老師的「冰山工作坊」,在辦理工作坊的同時,一邊反覆聽老師分享「薩提爾」。這幾年的學習,最大的收穫就是,逐漸有了「自我覺察」的能力。情緒出現時,若有一分「覺察」,就能更好地將自己的心安頓好,再繼續處理事情,讓我在教養和教育工作的路上,能和孩子有更好的連結,也更懂得如何陪伴成長中的孩子。
這本書除了覺察,也深化了人的渴望連結,對於遠在柔佛巴魯的朋友們來說,這像是一個「充電飽」(行動電源),大家像是充飽了電力,帶著老師給予的溫暖、能量和愛,繼續向前行!
◎李昆霖(腦闆)(佐見啦生技公司董事長)
因為資訊透明流通,現在的時代,當父母不容易。一個不小心用了說教的方式,就會讓小孩躲在網路社群中跟同溫層取暖,以逃避父母。
我們都會用舊有父母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因為那是我們從小到大成長的模式,是我們唯一可以學習的借鏡。我很幸運接觸了李崇建老師的工作坊,他讓我發現,原來親子之間的溝通方式有新的可能。
我媽從小教我的是,在學校如果被欺負、被打了,就一定要打回去,而且絕對不能打輸,打輸了就不准回家。於是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被灌輸不准認輸的思想,如果要打架就一定要打贏。這樣雖能培養起所謂社會讚賞的「堅毅」的美德,但同時也讓我心中底層充滿了憎恨易怒的習性,日後要花很多心力才能淨化這股暴戾之氣。
如今,我成了父親,希望能用更有愛的方式教育我的小孩,去克服在學校被霸凌的困境。從崇建老師身上我真的學到了許多,這本書有大量的對話範例讓我看了拍案叫好,我都有應用在跟兒女的對話,也因此跟孩子們的感情更好了。甚至,因為崇建老師的影響,讓我反思在親子關係中是否能做得更好,於是我在去年底停止工作四十天,也讓兒子停課四十天,我們父子二人展開了四十天徒步環島之旅。那真是一趟永生難忘的父子之旅,我讓兒子感受到來自父親的愛,讓他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是有價值的。他回到學校後,功課突飛猛進,專注力變好,變得對自己更有自信,真是不可思議的轉變。
就像崇建老師在書中說的,自我價值被肯定後,只要他想要,自然會取得成功。我很慶幸自己因為受到崇建老師的影響,提醒自己專注活在當下、跟孩子們連結,讓我的孩子們可以有一個被愛的童年,讓他們能在日後好好地成長為可以自我肯定的大人。
這世界不缺乏道理,也不缺乏知識,而是缺乏如何跟自己連結的方法。要先學會了解自己的冰山,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他人。這是一本教你如何關懷人,讓人變得更好的書,我從中獲益良多,希望你也可以。
◎沈邵蘭(六月初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經由崇建習得薩提爾六年,影響最深為覺察,以及一致性的溝通。人與人的情緒往往各自闡述,無法交流底層的渴望,導致心靈受苦。若不能覺察自己與他人的情緒,便容易產生溝通障礙。若能透過薩提爾體會美好的情感交流,更能展現真實的自己,便能得到幸福。
◎林敏祺(馬來西亞薩提爾全人發展協會主席暨全體同仁)
阿建老師於二○一五年第一次來馬來西亞的薩提爾協會帶課,一直到今天,帶給我們最大的感動,是他活出愛人愛己的渴望。老師以一致性的溝通啟動我們對自己的覺知,連結彼此愛的能量,為全馬各地在親子教養與自我成長道路上的人們,點燃了一盞導航燈。
◎林瓊蘭(馬來西亞耕讀軒創辦人)
崇建曾為耕讀軒開幕,進行耕讀軒第一場演講,那是特別的經驗。崇建來馬來西亞時摔斷腿,我未能及時接到來電,他忍著劇痛上飛機赴約,完成一星期的行程。回想當時整個過程,講台上他談笑風生,看不出大腿骨裂了。許多參與的學員,不但對崇建老師好奇,也對他推廣的薩提爾模式好奇:是什麼能為人帶來這麼大的生命力?我想,崇建已將薩提爾模式內化至生命深處。這書談的是內在渴望,相信會帶給很多人啟發,並且受用無窮。
◎林裕丞(台灣敏捷協會創會理事長、《敏捷管理生存指南》作者)
不把情緒帶入工作,是專業的表現。
這是我多年前的信念,彷彿專業就要像是理智的機器人。數年前我遇到了敏捷管理,才開始接納情緒的存在,但遇到激烈的哭泣和暴怒時,我除了靜靜地陪伴,沒有其他的辦法。
有幸參與阿建老師的工作坊,學習到可以用好奇提問、切入感受、探索冰山等等的方法,讓情緒能量得以流動,也讓我自己在工作上感覺更像一個完整的人,不再是冷冰冰的機器。閱讀《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就像是重溫工作坊中溫暖的體驗,我特別喜歡「經由表達,連結彼此的渴望」一章中的對話案例,阿建老師不但完整地列出對話內容,也說明當時的心路歷程,值得慢慢品味。推薦《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給所有充滿愛、感受愛、帶來愛給周遭的朋友。
◎林學晴(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法官、前台中地方法院少年法庭法官)
法律人給人愛講道理的印象,超理智的應對看似能解決事情,卻往往忽略他人、忽略自己,最後流於在情境中爭辯說理。因緣際會跟著崇建老師學習對話與溝通,看見人的行為在冰山深層的脈絡,透過調整應對姿態的對話模式,連結了自己的內在,也連結了他人的價值與渴望,讓我在工作上因為豐富的眼光而靠近了年輕徬徨的非行少年,與家人的關係也因為一致性的表達而變得更和諧無礙。
本書集結了助人成長與幸福的關鍵,以及許多學習者的轉變,邀請您與我一起看見。
◎林志明(福智義工)
學習薩提爾的冰山對話,原是想找尋心理學與佛法相通的助人之處。參加阿建老師工作坊,卻驚豔於他自在的心,助人探索內在的渴望。阿建老師將實務經驗與他的深刻體會寫成書,帶領讀者透過表達連結自我,實屬珍貴與難得,值得反覆閱讀,細細體會。
◎林辰唏(仔仔)(演員、藝術家)
在學習行走冰山時,我體驗到「渴望」,就像是清澈透明的湖泊,充滿愛與自由,溫暖接納。湖泊反射出的天空、星辰、月光,像是豐盈的感受,蘊涵著不同層次的力量及更多可能。在抵達渴望之前經歷的種種,我們是否願意看見其中的禮物?一起搭上這艘船,跟著阿建船長一起出發吧!每一個面貌中的我們,都是真實且美好的。無限地祝福阿建以及讀者自由、喜悅。
◎林宜臻(Roxy)(「薩提爾生命滋養」發起人)
原來「正向好奇」不需要答案,答案根本不是重點。「正向好奇」會讓對話者停頓,得到間隙專注自己與辨識自己,貼近而深刻地感受底蘊的生命之流。連結渴望的瞬間,注入了高能量的意識,幸福感就這樣豐盈而通透。
◎阿禧(See)(IAM個案執行師)
中立臨在,全然傾聽與接納,只是如此,便能創造出療癒的空間。所謂療癒,是協助人們認識自己,看見內在無意識的結構,透過自我接納連結生命力,體現內在和諧與愛的本質。這是崇建與他極力推廣的冰山,因他,我清晰地看見生命可以全然自由。
◎洪芬郁(Candy)(雨果幼兒園負責人)
「Candy老師,你一定是一個生活幸福的人,才有那麼大的愛心,去照顧別人家的孩子!」Leo的奶奶如是說。
「是這樣嗎?我幸福嗎?」從小,身為家中五個小孩中的第三個女兒,總以為自己的出生,是為了下面的弟弟、是多餘的,才會造成家裡的負擔。
雖然爸爸媽媽都說:「五根手指頭,咬哪一根,都疼!」但看著父母為撫養五個兄弟姊妹,從早忙到半夜,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我就自我期許:「一定要努力用功,證明給別人看:女生也能光耀門楣的。」
二○一九年的十月,崇建老師在工作坊上,帶大家一起冥想「父親」。正值七月底剛失去父親,我不覺淚流滿面。坐在爸爸的腳踏車後座,吃著剛從蒜頭糖廠買來的紅豆冰棒;爸爸因為擔心我洗澡摔倒,而出現在門禁森嚴的大一新生宿舍門口的笑容;潔癖的爸爸發現我偷偷讓狗狗睡在被窩裡禦寒時的微笑……一幕幕的畫面滑過淚濕的眼簾,那一刻,我驚覺:「天啊!我是被愛的,我是父母的寶貝,我不是多餘的!」頓時覺得沉重的肩膀,輕了。
崇建老師說,渴望層次以下,每個人都一樣,想要被愛、被接納,感受到價值與自由;面臨挫折時,可以調動「愛」的資源。原來,外表堅強的我可以獨立面對種種的挑戰,支撐自己的,即是從小父母給予的愛與接納。無關家境的「富」與「貧」,我是幸福的!
所以,大人必須幫孩子從小建立「愛」的資源。是天性也是本然,孩子是被動的、沒有選擇權的,一切操之在大人的手中。而這些大人,除了爸爸、媽媽、兄弟姊妹,還有「老師」。特別是孩子們學涯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幼兒園老師。身為幼兒園的負責人,除了當初的「父母心」、「愛小孩」之外,更要協助老師們連結自己的渴望、安定內在,才能有穩定的熱情去愛小孩,建立孩子渴望層次的資源。
◎秦戈(浙江金華「李崇建對話與自我覺察」社團帶領者)
崇建老師對我的生命、我的家庭影響巨大。影響我的對話與成為一個人。
薩提爾女士說:「善良和真誠一致,先於一切治療方法。」
薩提爾的對話,有深刻的魅力,崇建老師的對話亦如此。親見崇建老師對話的夥伴,都會驚豔於他的對話,如庖丁解牛般的深刻、順遂,而感到意猶未盡。這應是對話者如本書所呈現:連結了自己的渴望,進而連結了他人的渴望。
◎徐承庚(NLP訓練師暨沐洋心理學院創辦人)
鮮少人知道NLP(神經語言程式學)的原形是從薩提爾模式發展出來的,在阿建老師的工作坊及書籍裡,承庚在教學及親子教養上,都獲得莫大的幫助。阿建老師的這本書,讓冰山深處撥雲見日,更讓世人容易明瞭。
◎曹敬唯(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心理健康專業委員會祕書長、西安家和愛心理諮詢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
二○一二年偶遇《給長耳兔的36封信》,翻山越嶺終於找到崇建。崇建在西安舉辦多場大型講座與對話課程,尤其在全球薩提爾大會的精采演講,為眾人留下了深刻、睿智、實用的印象。如今出版《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一書,照亮溝通與教養的管道,我想把這本書送給我認識的每一個人。
◎陳郁菁(Kate Chen)(美國舞象基金會課程組組長、薩提爾模式個人成長與親職教育助人工作者)
閱讀本書和青少年的對話,我彷彿看到當年的自己,有很多的觸動。我曾在成長的路上迷失方向,曾經多麼渴望有一個人,能夠了解我、接納我。閱讀這本書,我再一次陪伴當年的我。透過探索內在的冰山,我慢慢和自己靠近,愈能接納也欣賞多樣貌的自己。
推薦所有愛孩子的父母,以及教育工作者,這本書讓我們療癒自己的同時,也為孩子給出理解、接納與愛,如同在黑夜迷途點亮一盞暖燈。
◎陳盈君(諮商心理師、左西人文空間創辦人)
與自我連結、與渴望連結,是心理助人工作中最關切的,更是對話過程中的重要核心。我們一輩子都在尋找一個途徑,而與自己連結的方式,不是向外尋找,而是內在探尋。走入自己的冰山底層,在渴望層次進行工作,感受到自我價值、被接納,與愛連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有生命力的、擁有選擇的自由。阿建老師的文字溫暖又深刻地感動我,每一個問話,都再次帶領我的心流動著,回到與自己連結之境!
◎陳嘉珍(賽斯基金會教育長)
愛自己、連結渴望,是多麼深刻的內心狀態。經歷重重考驗後的人生,我最渴望連結的是:單純的愛。卸載多餘成分,當下即是的直觀體驗。拜讀阿建老師這本冰山實踐的新書,心中共鳴不已的就是他面對案例時所震盪出來的,單純的愛的能量,讓我們得以進入內在,療癒彼此。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有人說,心理晤談像是帶著一個問題去找助人者,卻帶著更多問題回來。我很同意。對話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而是透過一個又一個深刻的提問,引領對方覺察與連結自我,問題自然就不是問題。每回讀阿建老師的作品,都能引發我深刻的反思,字裡行間似有一種包容一切的力量,令人多打開自己一些,多接納自己一點。閱讀這本新作亦然,除了對冰山各層次有更多的理解,同時,更看見連結渴望時所帶來的生命力量。
◎楊惠如(台東寶桑國中教師)
認識崇建已經十個年頭,猶記那是個陽光耀眼的午後,崇建與被稱為四大天王的學生談話,讓我有個機會,重新看待這群學生。平時老是闖禍、不受教的孩子,與崇建展開一場精采的對話,我才發現:孩子們調皮的背後,充滿了觀察力與創造力。
兩年後,其中一個孩子還是中輟了。當孩子回到班上卻無法跟上進度,我請他去書櫃找本書看,孩子挑了《給長耳兔的36封信》,我問孩子怎麼會挑選這本書呢?孩子才告訴我,崇建要了他們的地址,一人送了他們一本書。這讓我體驗到:在孩子們的心中落下一顆美好的種子,總會有發芽的一天。
時至今日,因為學習,讓我面對生命痛苦的孩子時,有機會用全然不同的眼光看待他們,深深感受這些孩子的不容易;孩子犯錯時,也可以更穩定地接納。崇建的新書,將冰山的層次梳理得更加清晰,案例可以在練習時,提供模擬參考,從自助到助人,都可以透過刻意練習,更熟練地在冰山層次中悠遊。
◎溫美玉(溫老師備課Party創始人)
崇建全身心投入學習薩提爾,擁有了自己說了算的人生。他不斷透過各種形式引領個體尋找生命,故事生動精采亦迷人。怎麼讓薩提爾流動的問答、姿態、口吻、話語等,在日常中也能具體可行?崇建的《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縮短了學習的距離,讓真實自我的淬鍊更在眼前。
◎劉惠慈(新社國小志工媽媽)
在崇建老師這本書中,創造幸福與助人成長的實例操作,每一個步驟,脈絡清晰且清楚明瞭,透過探索做出改變,進而表達連結的渴望,讓愛流動。此刻的我心中充滿感激,一再翻閱,與愛同行,攜手陪伴孩子向前邁進。
◎蔡淇華(作家、台中市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用「愛」來「報復」創傷
我一直知道崇建是有故事的人,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他有那麼「創傷」等級的故事。崇建用一篇篇跌宕的生命故事,帶我們走一趟薩提爾冰山之旅;再用一則則驚心動魄的網路成癮、親子情結、師生衝突等案例,帶我們進入冰山成長歷程圖。他帶領我們從害怕、恐慌的「感受層次」,走到思考的「觀點層次」,最後走到冰山底層的「渴望層次」與「自我層次」。
崇建很會說故事,故事的核心是人;人的核心,是渴望的連結。而連結的核心,是愛。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是崇建所有薩提爾書中,故事性最高,也最好看的一本。讀完這本書,我們真的能慢慢學會用「愛」,來「報復」所有的創傷。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開啟我探索冰山之旅的那三天,永生難忘。
還記得是在崇建老師的工作坊,他邀請我上台,問了我一句:「你覺得老婆愛你嗎?」我想了想,肯定地說:「她是愛我的。」崇建老師又問:「她做了什麼事情,讓你認為她是愛你的呢?」我說:「在我生日的時候,老婆與我的孩子們一同準備了禮物。」在講述的過程中,崇建老師問著細節,也核對我的感受,不自覺地,我的眼眶泛紅了。
崇建老師覺察到了我的淚水,一陣停頓之後,帶著溫柔的聲線問道:「瑋志,你的眼淚是什麼?」我哽咽地說:「似乎有點忘了,我真的好愛好愛我的老婆。」
原來,崇建老師在帶領著我,體驗愛的過程。
回到家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老婆一個深深的擁抱。之後的幾天,老婆覺得我不一樣了,更懂得表達愛,夫妻的連結更加緊密了,一直延續到現在。
在周而復始的生活中,一天過著一天,而忽略掉「關愛、價值、理解、接納」才是我們內在的能量來源。
在如同當頭棒喝的點醒後,我也開始了自我對話,探索自己與家人的冰山,試著連結到彼此的渴望。這段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內心非常平靜,就像是此書中所寫的「幸福感」。
謝謝崇建老師,帶領我認識了冰山。
◎羅鈞鴻(小虎)(知名講師、聲音教練)
人的內在力量,存在於「連結」裡,不僅是人與人的連結,也在於與自己的連結。我在阿建老師的文字中學到:開口表達,是為了與他人連結,而停頓,則是與自己連結。希望閱讀本書的你,也能透過表達,更好地「成為自己」。
◎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崇建老師彷彿是時空旅者的嚮導,帶領每個人體驗屬於自己的冰山之旅;除了開路,也溫柔提醒旅者別掉入假性接納的陷阱,唯有誠實回溯才能體驗澄澈美好。這套書展現崇建老師穿梭冰山上下的各種路徑,我們能跟著崇建老師在不同情境、不同議題中學會連結渴望,冰山就是我們安定自己的修練場。
目錄
上冊
【推薦序】用愛彌補裂縫 ◎畢柳鶯
【推薦序】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張輝誠
【導讀與自序】人如何活得幸福?
第一章 冰山之渴望
人生的理想狀態
認識冰山中的渴望
第二章 冰山是內在工程
內在是人的根源
透過對話,助人連結渴望
與自我連結的狀態
第三章 我有能力愛自己
與自己好好相處
重新愛孩提時的自己
與童年的自己對話
第四章 渴望與成長環境
渴望連結與成長歷程
陷入困境之坑
走出困境之鑰
第五章 我與人的連結
在生活中連結自己,與人連結
連結母親的渴望
連結大哥的渴望
▍學習者的實踐與分享 ▍
我們都是學習者
走出舊漩渦,看見新世界 ◎曾致仁
欣賞了自己,也接納了孩子 ◎蔡明宜
走過情緒風暴 ◎蔡倩渼
身心與關係,已默默轉變 ◎紀宗佑
從自我覺察,到刻意練習 ◎洪珊如
親子坦誠的連結 ◎謝姵穎
驀然回首來時路 ◎洪善榛
從停頓開始,改變家庭圖像 ◎程馨慧
透過回溯,流動情緒 ◎賴冠穎
下冊
來自各方的好評與推薦
第六章 幫助他人連結
對話的目標,是幫助對方與「渴望」連結
心靈如詩的男孩
從寫作文探索渴望層次
網癮、割腕、拒學的女孩
小薇的冰山
第七章 經由表達,連結彼此的渴望
將渴望化諸語言表達
表達愛、關懷、接納與看重
對「盛怒的孩子」表達接納與規則
對「叛逆的青少年」表達愛
對「糾纏的親屬關係」表達價值
對「憤怒且負氣的青少年」表達規則、界線、接納與愛
對「拒學的孩子」表達接納與愛,透過回溯,重新連結
對「太多愛的長輩」表達愛與價值
對「情緒不穩的孩子」傾聽、分享與表達
對「未守承諾的孩子」表達接納與關懷
在「手足爭執」中傾聽、好奇,表達規則與接納
對「晚回家且掛網的先生」連結自己,接納自己與他人
▍學習者的實踐與分享 ▍
我們都是學習者
深度的聆聽與對話 ◎田少斌
從孩子的挫折,看見過去的自己 ◎林良晉
修練在日常 ◎林雅萍
在通往幸福的路上 ◎鄭寓謙
「這是世界,而我是自由的。」 ◎胡中中
從自我覺察、成長,到成立基金會推廣 ◎黃千薰
在日常的練習裡,漸漸成長 ◎潘淑賢
愛的練習曲 ◎賴錦慧
成為自己 ◎黃詩君
【繪者感言】從文字裡的故事,到圖畫裡的心事 ◎王又翎
序跋
【導讀與自序】人如何活得幸福?
我書寫薩提爾模式,已經超過十本書,期間經歷了十八年。每本書的主題與內容雖各有不同,但都融入薩提爾模式,包括閱讀、作文、教育、勵志與心理成長。
薩提爾模式有近十個工具:影響輪、自我環、面貌舞會、互動要素、雕塑、家庭圖、天氣報告、年表,以及冰山。我對冰山情有獨鍾,因為冰山的學習,改變了我的內在,也改變我的人際互動。
兩年前我動念,欲將冰山完整陳述,作為薩提爾的終篇。未來我想投入其他題材,不再寫薩提爾模式。
我挑選了冰山的底層,從渴望開始書寫。因為冰山的「渴望」與「自我」,初學者最感困惑,我想用簡單的陳述讓冰山學習者理解,也對一般讀者有助益。
渴望是「體驗」層次,自我也是「體驗」層次。
我嘗試從概念闡釋,從人的成長歷程、腦神經的發展、生長環境中如何被對待,談渴望層次的狀態,再進入實務案例,說明「好奇」與「表達」,從在生活中彼此連結,到心靈上深刻連結的案例,也包括學習者的成長歷程,呈現他們遇到的困難與成功,以及如何漸漸連結自我。
未料我寫了近十五萬字,僅完成了冰山中的「渴望」,其他層次還未著墨。未來我再視情況書寫。
冰山是內在工程
冰山是對人的隱喻,是內在系統的運作。
水平面下的各層次,會影響水平面上的言行舉止、個人生活品質,也影響人與世界的關係。但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點,常在同樣困境中循環,外在重複著幾種應對方式,比如:責罵、說理、委曲求全,或者置之不理……對於現況並無幫助;內在則重複著焦慮、恐懼、憤怒、煩躁,而不知道如何專注應對。
人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內在並不專注覺察,外在則重複著幾種應對呢?這些都是「求生存」的方式。
科學家發現,地蜂有個特別的生物習性,即是將獵物拖回洞穴時,會先將獵物放至洞口,待地蜂自行進入洞內、確保洞穴安全之後,才會將獵物拖至洞內。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在地蜂進入洞穴檢查時,將置於洞口的獵物遷移至其他地方,再觀察地蜂會有何舉動。
發現獵物消失的地蜂,重新找回獵物後,會再次將獵物置於洞外,進入洞穴檢查一番,未意識到剛剛已經檢查過。這時,實驗人員再次將獵物移走。地蜂出洞穴後又會再次尋找獵物,將獵物放置於洞口,並入洞檢查,即便方才剛檢查過。科學家重複移動獵物無數次,地蜂也無數次地重複同樣的行為。
地蜂的重複行為是為了保護其安全,是承襲自世代經驗所發展出來的慣性應對,彷彿設定於基因之中。這是地蜂為求生存而有的舉動,也是無意識的舉動。
家禽中的鵝也如此。鵝孵蛋的時候,若有一顆蛋滾出去了,鵝會伸長著脖子,勾回已經滾出的蛋,身子仍繼續孵著蛋。若是窩裡的蛋滾出,又被人取走,鵝仍然會完成「以脖子將蛋勾回」的動作,即使那裡已經沒有蛋了。無論蛋還在不在,鵝都會完成這個勾蛋動作,彷彿是反射動作。
鵝與地蜂,皆重複著「多餘的」應對,內在狀態不得而知。但若是牠們擁有意識,能探索冰山每個環節的發生,讓其從行動中體驗,從體驗中與生命連結,相信牠們會重新決定自己的行動。
人也常有如此狀態。
我認識的一位長輩,是高級知識分子,身體健康、心智成熟,年紀不過五十多歲。當年提款機剛普及,人人辦提款卡,不用到銀行取錢。這位長輩不善使用提款機,每次以卡片提款時,常常忘記密碼。他總是嘗試三次,又錯了三次,提款卡因而被機器沒收。
子女為此頭疼不已,常告訴他若是錯兩次,不要再嘗試第三次。長輩答應了,但下次卻依然重複著「按錯三次,被沒收卡片」的循環。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這位長輩明明答應子女記不住密碼時,按兩次即要停手,卻依然永遠嘗試三次?
因為他的內在有個程序,像地蜂與鵝一樣的慣性。
然而,人擁有自主意識,怎麼會這樣子呢?
這樣的狀況很常見。
青少年沉迷網路,決心不再玩了;調皮的孩子,決定不再吵鬧了;抽菸成癮者,決定要戒菸了;犯錯的人,答應不再犯錯了;家暴的人不想動手了;拒學的孩子,決定要面對學校了;遇到不合意的事,不想再責備人了;遇到親人的言論,不想再吵架了……為何這些下定決心的人想做到改變慣性,卻如此困難呢?
關鍵就在人的內在設定——冰山水面下的程序。而程序的設定,與基因、成長環境有關。
人並非地蜂或鵝,人擁有自主意識。人可否了解這分意識,了解內在程序如何設定與如何使用?
想要改變內在程序,除了改變思考之外,還需要透過感受去覺察,體驗自身的期待、觀點與應對。進入渴望,與自我連結,生命就帶來高能量,能夠為自己負責任。
我幫助青少年戒菸、戒除網癮,也陪伴拒學的孩子,協助脾氣不好的父母,帶領過動的孩子……皆是透過冰山脈絡,探索與協助改變他們的內在,連結其渴望,讓生命專注於當下,進而成為自由人生的主宰。
渴望是一種高能量
薩提爾的冰山隱喻,最底層是「渴望」與「自我」。
這兩個層次不易解釋,關鍵在於需要體驗,不易以語言完整陳述,有點兒「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思。
學習上若是不可言傳,對於習慣文字、語言與思考的現代人,無異是一種挑戰。然而,今日科學發達,此書我從幾個實驗陳述人的成長歷程,俾便學習者理解渴望層次,更好地運用於教育、對話與自我成長,讓自己與他人更幸福。
除了書中所述之外,我在此分享一個提問以及一項實驗——我視之為對渴望與自我的陳述,也可看作是一種檢測——讀者將能更理解渴望層次,對於進入本書更有幫助。
哈佛大學教授艾美.柯蒂(Amy Cuddy)在《姿勢決定你是誰》(Presence: Bringing Your Boldest Self to Your Biggest Challenges)一書中,問道:「真實的最佳自我究竟是什麼?」這個提問對我而言,彷彿是在問:「冰山的『自我層次』為何?」
書中引用了行為學教授蘿拉.摩根.羅伯茲(Laura Morgan Roberts)為幫助人們找到最佳自我,所提出的一些問題,包括:「你有哪些優點?你如何運用它們?……」回答者必須確信,並且相信這些答案。
在冰山的運用上,當回答者相信自己的價值,即是「體驗自我價值」、與自己的渴望連結,便能通往自我之路。那一刻,生命會感動,會感到有能量。
艾美.柯蒂在書中舉了實例,那是克里斯威爾及薛曼的實驗,名為「特里爾社會壓力測試」(Trier Social Stress Test):受試者必須在挑剔的裁判前進行即席演講,講完之後進行數字倒數。過程中,裁判在旁不斷施壓。
實驗分成兩組進行,一組受試者要寫下個人的核心價值,另一組則寫下對人不重要的價值。在演講與倒數測試之後,檢測參與者唾液中的皮質醇。
實驗結果發現,寫下核心價值的一組,皮質醇都沒有增加,顯示內在沒有壓力,亦即比賽時不焦慮。另一組則相反,皮質醇濃度增加,顯示出內在的壓力以及比賽的情緒。
艾美.柯蒂稱寫下核心價值的這批人,進入了「真實的自我」。她在隨後的幾個實驗,又指出人在進入「真實自我」時,會處於一種高能量的狀態,亦即幸福感、喜悅與和諧感,此時體內的皮質醇會下降,睪固酮則提升。
這個實驗說明何謂「連結渴望」,以及為何人通往「真實自我」無比重要,也以皮質醇與睪固酮檢測,提供數據上的說明。
我不禁有個想像,若是有人在進行實驗時,透過冰山的對話釐清自我、連結內在的渴望,是否也會睪固酮上升、皮質醇下降,甚至維持一段很長的時間?這將表示內在無意識的思維運轉,能透過對話長期連結渴望,讓人處於高能量的狀態。如此就有更具體的說服力,說明冰山的對話能為家庭、學校,甚至職場帶來理想的環境,那就太美妙了。
本書即是透過成長歷程、對話的脈絡,談如何讓人連結渴望,讓人擁有高能量、獲得幸福感。
書中圖畫與感激
這本書的完成,我特別安排插圖,想為書帶來能量。
繪者王又翎,就讀美國范德堡大學「兒童發展」系時,我得知她對繪畫的熱忱,隨後她從哈佛「藝術與教育」研究所畢業,參與了我的工作坊,我邀約她為書提供插畫,讓此書以新面貌呈現。蒙她願意相助,我心中無比感謝。
又翎的畫風細膩,透露著愛與溫暖。她以圖呈現我的故事時,不以戲劇張力顯示對比,而以接納與愛融合故事,這些圖像的表達,為這本書增加了渴望的連結,期望也能為讀者帶來美的能量。
我演講薩提爾模式,已經近二十年。從《對話的力量》一書開始,我以更落地的方式推廣好奇的對話,得到眾多貴人支持。
這一路演講、寫書與工作坊,雖然是為了維生考量,但是我收到了大量的祝福。各地的家長、企業主管、心理與教育工作者,總為讓人們更認識對話與薩提爾模式而大力推廣與推薦。
尤其是諸多前輩,給我實質上的支持,為我的工作帶來幫助,也為我帶來高能量,比如嚴長壽先生、方新舟大哥、李蔚起大姊、林文煌夫妻、汪大久校長、卓壬午先生、黃千薰大姊、李昆霖先生、張輝誠先生、陳君寶先生……他們讓原本不太熱情的我,感染了不少熱情。
世界各地的薩提爾團體以及主辦工作坊的單位,還有台灣的長耳兔心靈維度、學以致愛、學思達,以及各地教育社團、各地講座助人工作者,都讓我無比感激,感覺自己是無比幸運之人。內文試閱
〈陷入困境之坑〉
十歲是我人生的分水嶺。
我十歲那一年,舉家搬離台中北屯,到台中太平定居,房子從平房換成樓房。舊的居住環境是平房,鄰居很少職業婦女,媽媽們在家帶孩子,或者做家庭代工;左鄰右舍常串門子,彼此互動很頻繁。新的居處是樓房,鄰居較為疏離,彼此之間不常往來,與舊家生活環境迥異。
大概生活環境變了,媽媽遷居之後感到無聊,她決定到工廠去工作,從家庭主婦變成職業婦女。
搬入新的房子後,新家迎來新變化,家庭命運瞬間改變。
媽媽去工廠上班,跟工廠的朋友熟了,考了機車駕照。擁有人生第一部機車,她為「行動自由」歡呼,這是我記憶深刻的一幕。那是孩子們失去照顧的前奏,媽媽的橘紅色鈴木90,將她載到陌生之地,我童年永遠無法理解之處。
媽媽認識了一群朋友,跟著朋友到處玩,不僅常加班到半夜,甚至夜裡不回家睡覺。父親為此跟媽媽吵架,媽媽只要一吵架,便嚷嚷著要自由,不想將青春耗在家中,隨即轉身離去,離家幾天不回。
這對童年的我,內心形成很多感受、觀點、未滿足的期待,還有渴望與自我層次的缺憾:無自己的價值、不值得被愛,以及我是糟糕的人。
媽媽帶來的衝擊
媽媽結交了一群女友,這群女友都如男人,我弄不明白怎麼回事。
媽媽行為日益變化,她學會抽菸、喝酒、賭博,夜裡不回家,家庭陷入了混亂。
我成年之後,曾跟弟妹聊天,聊到童年的經歷。成長於如此家庭,會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如何認識這個媽媽,我們聊起來感慨萬千。
記得那段時間,我常常睡到半夜,見爸爸氣急敗壞,因媽媽半夜又不見人影。有時是一早醒來,發現媽媽不見了。我坐上父親的機車,去外頭找尋媽媽。有時爸爸等媽媽至深夜,媽媽卻徹夜不歸,人已不知去向……
我與弟妹四人,內心感到惶惶不安。
大約我十二歲左右,有個畫面長存腦海至今。外頭下著傾盆大雨,爸爸在夜校兼課,原本在家裡的媽媽,突然接了一通電話,告知孩子們要外出,今晚就不回家了。媽媽走得很瀟灑,孩子心中惴惴不安,充滿困惑、恐懼、難過與憤怒,只能目睹媽媽離去。
我曾將這段記憶,寫於《心念》一書之中。
我內在那股難解的情緒,成了好多年的主題。我經常感到慌亂、煩躁、不安、悲傷,繼而又湧起憤怒。突如其來的情緒,莫名席捲而來……
二十多年的衝擊
十八歲那年,我接到胖阿姨的電話,對她出言不遜,胖阿姨找了流氓到家中,威脅、恐嚇我。我無力回嗆、反擊,僅能沉默,受著屈辱。自此,我心灰意冷,再也不想見到媽媽,也不想聽到她的消息。
直到我二十歲左右,父親終於跟媽媽離婚。此後十餘年時間,我與媽媽見面的次數,手指數得出來。
媽媽十九歲嫁給父親,生了五個孩子,長子一出生即夭折,我是家中的次子。媽媽在三十歲認識胖阿姨,當時妹妹年僅三歲,從此家中無寧日。弟妹受到的衝擊,應該比我還要大,因為我內在混亂不安,外在學校課業差勁,無法滿足父親的期待,因此轉而控制弟妹,經常以恐嚇、怒斥與拳頭對待他們。妹妹曾經公開演講,陳述她幼年受家暴,正是我恐嚇與揍過她。
我很愛弟妹們,也很愛父親,但是自從母親離家,我與家人衝突且疏離,這樣的關係持續二十多年。
直到三十二歲,我的命運就此改變。
一九九八年,我在報紙求職欄上看到一則應徵教職的廣告,那是一所體制外學校,並不需要教師證。我僥倖錄取,在山中教了七年書,因而接觸薩提爾模式,走上改變自己命運、也改變家庭命運的道路,家庭之間的關係更轉變了……
不少人非常好奇,或者感到存疑:這樣的人可以轉變嗎?
薩提爾女士說:「 改變永遠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變有限,我們內在的改變仍是有可能的;也許我們無法改變過去已發生的事件,但依然可以改變那些事件對我們所造成的衝擊。」
我的轉變點滴累積,在於我了解自己的內在怎麼了。這是認知層面的理解,卻也為認知的方向,帶來新的能量路徑──這是「覺察自我」的開始。
我開始意識到自己,而不是認同心理結構,這股能量的匯聚與重整,讓我的內在逐漸改變。
所謂內在的改變,就是冰山的變化,是一個內在的工程。當人的內在豐盛、和諧、美好了,外在的作為亦改變了。
自從浸潤於冰山理論,我對自己的成長,有了新的看見。
我從青少年開始陷入混亂,不僅課業學習落後,日常生活也一團亂。我追溯自己的狀態,十歲是個分歧的點。從十歲開始至三十二歲,我的人生都挺混亂。
在我混亂的青少年時期,我並未跟著鄰居徘徊。雖然沉迷於電動遊戲,但是並未蹺家不歸,並未加入幫派,也未學會抽菸、喝酒,我認為這些都與十歲之前的經驗及父親堅毅的教養有關。……
〈走出困境之鑰〉
內在豐盛,即渴望連結
我內心與母親和解,大約在三十三歲左右。彼時接觸薩提爾模式,我開始打電話給母親,說了三小時的電話,母親應該很訝異。
我上課時聆聽家庭圖像,瞬間與母親的仇恨化解了大半。當時,我繪製了母親的家庭圖,好奇她的童年生活,好奇外公、外婆的應對。接著,我對母親有了全貌的看見。從那時開始,我在過年包紅包、生活費給母親,也給當年恐嚇我的胖阿姨。並非為了孝道,也不是同情與可憐,僅僅覺得能力所及,我可以讓她們幸福點。
二○一○年夏天,我赴香港中文大學演講,參加全球薩提爾年會。我臨時有些感觸,出發前買了香菸、食物,帶給母親與胖阿姨。我猶記得那天的午後陽光,一輪紅日在窗外映照著。母親從廚房端一鍋薑母鴨,她們兩人招呼我吃飯。我已經多年未嘗母親的手藝。……
(部分節錄,完整文章請見書中內文。)
延伸內容
【推薦序】用愛彌補裂縫
◎文/畢柳鶯(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退休教授)
我曾經參加過兩次阿建老師連續三天的薩提爾冰山探索工作坊,這與參加過六、七次薩提爾冰山探索工作坊的張輝誠、羅志仲老師相較,我就像是在門口探望的初學者,但老師竟邀我寫序,我猜想與我特殊的身分有關。我是現場最年長的學生。
工作坊的學員們多數是面對家庭、孩子、工作等多重壓力和挑戰的三、四十歲青年人。我是退休多年的醫師阿嬤,我的臉書上都是含飴弄孫、遊山玩水的歡樂畫面。而在世俗眼光中,我學業、事業順利,家庭美滿,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我怎麼會出現在課堂上?
其實,我自幼在父母打罵、指責、貶低的管教與基因遺傳下,我是一個急性子、焦慮、暴躁的完美主義者。表面上的優點是努力、盡責,但背後的真相是對自己永遠不滿意(內在有個挑剔鬼)。我過度在意他人的眼光(其實是自己編的),且焦躁易怒(小事也對先生發脾氣)。人前談笑風生,人後卻苦惱不斷。我不想這樣痛苦地活著,且也覺得愧對好脾氣的先生,因此,我常閱讀身心靈書籍,但自學多年,卻進步有限。在二○一八年,我開始依序上了周志建(敘事療法)、羅志仲(托勒讀書會)、李崇建三位老師的工作坊,才有了長足的進步。
一個六十幾歲的老教授坐在教室裡,學習探索內在、練習對話,我剛開始也覺得不好意思,感嘆自己後知後覺,這麼老了才來學習。但沒想到老師和學習夥伴們給我特別多的關注和鼓勵,讓我深深感受能來學習是一種福氣。
上課首日,我就體驗了震撼教育。在工作坊中,要反覆地與夥伴對談,以練習表達自己的內在、覺知自己的情緒,並練習傾聽對方、好奇地提問。幾回合下來,到處傳來飲泣聲,但我卻一滴淚都沒有掉。同來上課的好友連聽別人的故事,也頻頻拭淚,說哭完了,肩頸就放鬆了。我舉手發問:「老師,為什麼學員們講到童年受創經驗,那些對我而言,都是小事,但她們卻已哭得唏哩嘩啦。而童年受重創的我,卻怎麼都哭不出來?」
只見阿建老師拿著麥克風向我走來,問我:「你想哭嗎?」我感到一股巨大、沉穩的能量靠近了我。比我年輕十幾歲的阿建讓我產生無比的溫暖和信任感,他請我說一段十八歲以前的經歷。我提到念中學時,父親在同學來訪回家後把我罵得體無完膚,大意是同學談吐得宜、儀態大方,我卻坐沒坐相、站沒站相,是空心衣架子之類的話。在描述事件的過程裡,我彷彿是第三者,在講一個讓人義憤填膺的他人故事。
老師請我慢下來,問我當時的感受是什麼。我說:「不記得了,照道理講應該是生氣吧!」老師請我回想當時的畫面,並停留在那裡。我說:「我找不到畫面,也沒有感受。」老師請我停留在父親幫我和同學合拍的照片影像裡,我突然覺得有一股什麼情緒湧上來,我說:「老師,我想說『他媽的!』」老師說:「別急,在這個畫面多停留一下。」我閉上眼睛,專注在那張照片上。
不知過了多久,老師說:「現在你可以說了!」我,一位退休大學教授,在眾目睽睽之下,大聲吼出:「他—媽—的!」我彷彿是用了洪荒之力,聲音大得要掀掉屋頂,連我自己都嚇到了。一時悲從中來,我回轉身,背向眾人,開始掩面痛哭。理智的我,想到當時正在上課,很快地停止哭泣,老師說:「你之後可能會頭痛、想吐喔!」我說:「我明白,老師不用擔心。」原來,就如老師在TED的演講所說的,從小父母不准小孩有情緒,因此我們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最後竟連自己的情緒都認不得,更別提去化解情緒了。
在場所有的人,包括志工,都很驚訝老師怎麼辦到的。老師很謙虛地說:「我也沒把握呀,只是試試看。」後來又有兩次我在課堂上與老師對話,兩次都連結到隱藏在我內心深處,我自己都不曾看見的重要心結而哭泣。老師總能用簡單幾句話,就讓對話者連結到內在的渴望,而有了深刻的體驗,簡直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這本書引用了許多老師與各式各樣身分、角色的人對話的例子,來解釋如何用對話探索自己以及他人內在的期待與渴望,進而改善冰山水面上外顯的人際問題與衝突,並且穿插著理論與說明,幫助讀者了解其運用的脈絡。老師常說:「冰山探索不是知識,而是體驗。」閱讀本書的時候,不是用頭腦,而是要用心去體驗。一次要看懂是不容易的,先吸收看得懂的,在生活中反覆運用,之後再反覆閱讀、練習,就能越懂越多了。我覺得能夠去上工作坊的話,比較容易進入體驗。而如果先閱讀再上課,則更好,也更能提高學習效果。若是課後再閱讀,那麼,勤練習是基本功。心靈的進化,不是一蹴可及的。
本書最感動我的是阿建老師自身的故事。十歲以前,他品學兼優。母親離家以後,他功課一落千丈,叛逆、沉迷電動,大學考了四次,工作也不順利。他一方面憤世嫉俗,與家人的關係不和諧,一方面做過各種苦工,甚至吃過垃圾桶裡的食物。在這麼落魄的情況下,三十二歲的時候,他學習薩提爾冰山探索,先改變了自己,繼而改變了家人。短短幾年間,成為台灣最重要的薩提爾推手之一,著作等身,整個人生有了大翻轉。他是一位極重度受創者,卻轉變為頂尖的療癒者,助人無數。除了努力以外,我覺得他有天分。
他用薩提爾模式分析自己、雙親、後媽以及同父異母大哥之間錯綜複雜的人際互動與冰山底層的渴望,展現他如何用愛彌補了裂縫,讓這個破碎的家庭故事改寫成為感人的大喜劇。
我們習慣花很多的時間和金錢來照顧自己的身體,但卻忽略了我們的心靈狀態,其實大多數的疾病都來自於心裡的糾結。唯有好好地覺察、接納自己的內在,保持好心靈的自在,身體就能健康。鄭重地向您推薦這本探索自己的內在、改善人際關係,進而增進全家人身心靈健康的寶典。只要開始,永遠不嫌晚。
【推薦序】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文/張輝誠(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普林思頓中小學教學總監)
我每次想起加拿大詩人歌手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的〈讚美詩〉(Anthem):「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就會想起崇建。
我參加過崇建精心設計的三天工作坊七次,親眼看他在各場工作坊,和一個又一個遭遇不同生命難題、卡在某個進退不得情境的人對話。有些人的內在冰山似乎已凍凝成石、寒不可觸,也堅不可摧,但崇建的對話就像一道光,在對話者的冰山上普照、溫暖,漸漸就照出了生命的裂縫。而崇建的對話就會順著那些細微難辨的裂縫一路深鑽下去,或曲折、或直截、來回往復、今昔交錯。忽然間,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對話者竟泫然落淚、啜泣不已,甚至嚎啕大哭、泣不成聲,更不可思議的是,坐在台下的許多人,竟也一起同感共哭。
這是怎麼一回事﹖二○一六年,我第一次和崇建一起在台東均一中小學舉辦工作坊,崇建和一個小學生公開對話(後來我經常用這個影片來當教材,網路可搜尋觀看)。崇建才說幾句話,小女孩就在滿場研習老師們的面前啜泣不已。我在一旁看著,覺得太神奇,但也一頭霧水。
後來我何其幸運,和崇建變成好友,也常有機會和他一起公開對談、私下聊天、參加一次次的工作坊。這個幸運對我很重要,崇建常對我說:「薩提爾注重體驗。」坦白說,我完全聽不懂,但我和崇建不論公開或私下對話時,我都很有感覺,從崇建的話裡,我常感覺到「被關注」、「被關心」,覺得「自己有價值」、「自己被接納」、感覺到「自由」、甚至感覺到「被愛」。──很奇妙,我反而是從崇建給我的這些感覺中,才逐漸弄清楚薩提爾冰山模式的「渴望與自我」是怎麼一回事,也才終於理解崇建讓對話者泫然落淚的主因,那是崇建幫助對話者觸及到自我深層的渴望,而那是「愛、接納、價值、意義和自由。」
然而這些渴望,並不能只是「理解」,而是需要被真實「體驗」。
我最佩服崇建的地方就是,他運用對話,就給了許許多多人這樣「真實的體驗」,並且是最難的體驗。從覺察、探索,到渴望的連結,甚至到生命力的湧現,幫助眾人,真實感覺到內在自我的變化與能量的湧現。
崇建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能耐,誠如他在書中如實剖析自己生命成長的歷程。他從混亂的青年階段(十到三十二歲,母親有了新的情感變化,造成家庭的震盪),到接觸薩提爾模式導師約翰‧貝曼的教導(三十二歲之後),他的內在生命起了巨大轉變,以及轉變之後,原生家庭成員隨之改變的全新樣貌。其後崇建又深情款款、懷抱著愛,回過頭去重新看待他年少時(十歲前)稀薄、美好的家庭記憶與滋養。──我在私下聽過崇建講他的成長故事已經好幾回了,每次重聽依然感動不已。我認為崇建之可貴,正在於他真真實實觸及了、連結了自我渴望,並湧現出飽滿豐沛的生命力,帶來轉變的動力,也帶出極為寬闊的生命視野,同時更帶出連結他人的敏銳與能量。他可以愛自己,也能愛人;可以接納自己,也能接納他人;可以看重自己,也能看重他人(就像他看重我一樣);可以給自己自由,也能給人自由。──崇建後來之所以有那麼強大的助人能力,我認為都與他曾親身走過此一歷程有關。從混亂到平和、從不一致到一致、從自我隔絕到自我連結,也就是他真正走過了,才有能力指引後來者清晰的來路,就像薩提爾女士所說:「你不可能給出你沒有的東西。」是的,我認識的崇建,真的是內外一致、能量飽滿、平和自在的人。
我讀這本書,最讚嘆不迭的是,崇建為眾人展現了通往渴望的各種路徑。
我還記得,頭一次參加崇建的工作坊,就對他細膩無比且深邃幽微的對話能力折服,後來我又陸續參加過許多次,就明白為什麼有些學員,會一而再再而三,甚至四五六次不厭其煩地重複參加崇建的工作坊,即使崇建經常說他講的內容大同小異(但我感覺崇建精進不已,不斷創思,加入許多全新充滿體驗的活動設計,還有越來越細膩而準確的對話示範、引導、切入、即時回饋、修正和說明),希望大家不要再來。但崇建的工作坊內容密度極大、質量極高、縱橫深淺交錯,情緒紛飛,涕泗相織,他解說對話的問法又像高鐵速度一般飛快而過,那些東西都不是一兩次就能夠掌握和熟悉,甚至也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夠掌握和熟悉,感覺像一輩子的功課,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反覆練習與應用。
此書之可貴,就在於崇建把幾十個工作坊、幾千個晤談案例的精華,再加上自己生命經驗的例證,以冰山為主體,以「渴望與自我」為最終目標,略寫冰山其他各層(崇建在其他書都有詳盡書寫,可參照),大量集中、刻意聚焦、詳加解說「渴望與自我」,非常深刻且精采。從前我在工作坊雖有體驗,但一瞬而逝,回想起來也是模模糊糊,但崇建寫成此書,我有好多收穫,尤其在好多關鍵對話,直覺山窮水盡疑無路了,但崇建居然又能找到裂縫,直直把光照進去,讓對話者發現自己的內在,原來柳暗花明又一村。(此一心靈歷程,插畫家又翎的圖作表現地極佳、極好。)
那是崇建厲害的地方,也是光照進去的地方。作者資料
李崇建
教育工作者、薩提爾模式融入創意寫作創始人。 「千樹成林」、「曙光千樹成林」、「快雪時晴」創意作文創辦人。出版書籍約二十餘本,包括教育教養、個人成長、作文閱讀、古典詩詞與勵志書,並在「長耳兔心靈維度」主持工作坊,推廣薩提爾成長模式。 文字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臺灣省文學獎、五四文藝節散文獎、全國詩人獎、玉山文學獎、洪醒夫小說獎、台中市文學獎……等。 著作包括:《看故事,學寫作1:靈感篇》、《看故事,學寫作2:技巧篇》、《麥田裡的老師》、《心教》、《薩提爾的對話練習》、《給長耳兔的36封信》、《心念》……等。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