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生存地圖【全彩精裝版】:面對下一個百年,用100張地圖掌控變動世界中的威脅與機會
- 作者:伊恩.高丁(Ian Goldin)、羅伯特.穆加(Robert Muggah)
- 出版社:日出出版
- 出版日期:2021-11-22
- 定價:1260元
- 優惠價:79折 995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995元,贈紅利49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945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你不能靠舊地圖去探索新世界。」——愛因斯坦
100張EarthTime全新地圖,
看懂世界怎麼了?未來會怎樣?我們該怎麼辦?
全視角解析人類過去的決策所帶來的結果,
了解多重風險匯聚時代的現狀與趨勢,
提供不確定年代中,最有憑有據的生存行動方略。
世界在過去一個多世紀迅速改變,
新冠疫情爆發更加劇了改變的速度與力道。
面對各種未知與變動,我們急需新的地圖來確認方向,
看懂全球局勢,重新計算風險,
釐清在各種威脅與機會下,如何反應才能生存下去。
100張EarthTime全新地圖,
融合500多萬張衛星影像與2000多筆數據圖層,
真實呈現最新地球樣貌,提出未來可能趨勢,
你將全面看見世界如何被改變,未來又將如何演變;
你將明白自己面對了哪些嚴峻的生存挑戰,並獲得解決方法;
你將走出驚慌焦慮,帶著新的理解與洞見,在不確定中穩定前行。
新冠肺炎的爆發,迫使全人類同時經歷多重變革,
這場傳染病雖突顯了全球化的某些優點,
但也暴露了各種體制上的問題,惡化了不平等,
舊時的確切急速瓦解,衝突、憤怒與前景堪慮,讓人們痛苦又費解。
儘管人類總是生活在不確定中,
但人類史上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時候,
由單一世代所做的決定,對後世的存亡影響重大。
早在文字發明前,人們就開始利用地圖理解世界,
然而誠如愛因斯坦所說:「你不能靠舊地圖去探索新世界。」
我們急需新地圖協助確認方向,走向更確定的道路,邁向更好的命運。
全球化發展專家伊恩.高丁與政治經濟學家羅伯特.穆加,
融合了衛星成像技術與大量數據,
用100幅地圖勾勒出最新地球樣貌,
涵蓋科技、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醫療等層面,
視覺化呈現世界的過去、現在與可能的未來,
釐清在各種威脅與機會下,人類如何行動才能生存下去。
我們正進入未知的領域,
這100張地圖提供了迫切需要的觀點,讓判斷有所依據,
協助我們在不確定的年代中更具適應力,擁有持續前進的智識與力量。
【好評推薦】
黃益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葉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 創辦人)
融和迷人的地圖與引人注目的分析,描述人類所面臨的最緊迫挑戰,並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幫助我們駕馭複雜的未來。
——美國實驗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
令人讚嘆……這本書會在我的荒島書單上!100張引人入勝的地圖與豐富的敘述,讓全球趨勢一目了然,再加上作者精煉的分析,是重塑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時,最好的指導與啟發。
——馬丁.芮斯(Martin Rees),英國皇家天文學家
收到書稿的那天晚上,我本來打算先粗略翻一下就好,但精采的內容讓我無法自拔,就這樣熬到凌晨一點。本書採用的綜合方法讓我印象深刻,以如此清晰的方式解釋了因果關係,是一本真正值得大眾關注的著作。
——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第四次工業革命》作者
目錄
◎文字目錄
100張地圖
序文
前言
全球化
氣候
都市化
科技
不平等
地緣政治
暴力
人口狀況
移民
糧食
健康
教育
文化
結語
註釋
名詞對照表
◎圖片目錄
1 序文: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
2 全球化:相連的世界
3 貿易
4 援助
5 到處是塑膠
6 氣候:藍色彈珠
7 消失的冰河
8 全球氣溫異常
9 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
10 污染的死亡人數
11 全球火災
12 邁阿密海平面上升
13 美國能源轉型
14 都市化:都市化的世界
15 極速都市化
16 巨型城市
17 中國的城市潮
18 夜間燈光
19 城市脆弱性
20 百大城市
21 科技:發明誕生之地
22 行動電話普及
23 再生能源成長
24 美國的太陽能
25 電動車銷售
26 全球網際網路接取
27. 網際網路伺服器的位置
28 5G網路的推出
29 維基百科和資訊取得
30 機器人正在搶工作
31 不平等:光與暗
32 拉哥斯及紐約
33 吉尼不平等係數
34 地理就是命運
35 性別歧視
36 地緣政治:相連又脫節的世界
37 影響力端點
38 核武儲備量
39 美國的軍事部署
40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41 稀土元素
42 自由衰落
43 憤怒升高
44 暴力:戰區外的暴力更多
45 戰爭死亡人數
46 水衝突
47 小型軍火貿易
48 恐怖攻擊
49 美國的仇恨團體
50 種族屠殺
51 監禁
52 組織犯罪
53 全球謀殺案件
54 人口狀況:半數人口
55 世界人口成長
56 生育力下降
57 扶養比
58 移民:全球移民星圖
59 古老的移民路線
60 各時期的移民
61 移民來去的地點
62 亞洲及非洲的移民
63 移民群集
64 世界上的難民
65 敘利亞難民
66 非洲難民
67 糧食:棕櫚油交易
68 全球糧食貿易
69 肥胖人口分布
70 全球作物栽種地
71 氣候變遷衝擊
72 牛肉貿易
73 魚類貿易
74 養殖漁業
75 健康:預期壽命
76 兒童死亡率下降
77 孕產婦死亡率下降
78 抗生素抗藥性增加
79 H7N9全球大流行模擬
80 心理健康失調與藥物濫用人口比例
81 自殺率
82 用藥過量死亡率
83 六十歲及以上的人口
84 生育率
85 教育:學校教育年限
86 沒受過正式教育的人口
87 非洲的教育赤字
88 表現優良的學生
89 使用網際網路的人口
90 文化:全球的麥當勞客戶分佈
91 網際網路的使用者擴散
92 Netflix的傳播
93 英語的傳播
94 瀕危的語言
95 文化多樣性
96 美國的同性婚姻
97 福音派基督教的成長
98 文化機構
99 結語:最熱的年代
100 生物多樣性岌岌可危
序跋
2020年最初五個月裡,新冠肺炎擴散到一百八十八個國家,超過八百萬人確診,其中四十萬人死亡,佔受感染者的一小部分。就像本書中所收錄的其他地圖一樣,新型冠狀病毒地圖突顯了我們彼此互相連結的方式,還有我們在二十一世紀如何面對著共同的威脅和機會。
2020年初,全球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口被限制外出,左邊這張以鮮紅色與黑色呈現的地圖,是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與美國環境系統研究所公司所製作,追蹤這個百年以來最嚴重病毒的演變。一看就令人害怕的地圖提供新冠肺炎感染及死亡人數的即時統計。疾病爆發的速度震驚全球,但病毒本身卻並不令人意外。多年來,比爾.蓋茲(Bill Gates)與許多人不斷提出警告,包括我們兩人在內,要聽得進去的人留意大規模流行病的威脅,甚至還預測了起源地和全球大爆發的情況。這些資料呈現出2019到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駭人的規模,卻也帶來了一線希望。康復的人數代表著許多人的種種義行,醫生、護士、救護車駕駛、救護人員,還有其他第一線的急救人員,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救了那些連呼吸都有困難的人。
本書書稿交付企鵝藍燈書屋(Penguin Random House)的時候,新冠肺炎疫情正肆虐全球。2019 年十二月病毒首次在武漢檢測出來之時,羅伯特加入團隊,協助流行病學家和統計學家建立病毒的全球軌跡模式,希望藉此找出控制疾病的方法。股市開始崩盤,單週蒸發9兆美元,伊恩透過電視及廣播提醒民眾,過去像這樣的危機該如何收場。我們最大的敵人在過去和現在都一樣,是那些散播陰謀論、否定科學的政客和權威人士。雖然無法預測這場危機將如何收場,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將對全球化還有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層面產生永久的影響。新冠肺炎疫情揭露了伴隨加速的連結而來的系統性風險,它提醒世人,我們的命運交錯、密不可分,合作不可避免,而且十分關鍵。面臨許多已知的生存威脅──不論是流行病、氣候變遷或是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否認與不採取行動不只危險,根本是犯罪。
新冠肺炎疫情以難以預料的方式加劇,並且打亂了我們的生活,很多人取消了計畫、暫停工作、照顧生病的親友、太早失去摯愛的人,衝擊往往來得又急又重。2020年三月初,羅伯特在紐約市進行休假研究,在分析了新冠肺炎的全球數據後,他決定更進一步檢視自身周遭的情況。他對自己的統計預測感到不安,於是在居處附近那些未來的「熱點」很快地逛了一圈,卻發現街上滿是人潮,並且毫不在意社交距離。羅伯特當天就打包,雇了貨車舉家搬回老家加拿大,在那裡與剛經歷過英國封城的伊恩合作完成本書。羅伯特離開紐約幾天後,加拿大與美國關閉邊界。幾週之內,紐約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的爆發中心,死亡數以萬計,感染人數占全美國的四分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讓所有人的生活天翻地覆,但它清楚地突顯出本書目的,即找出最迫切的全球挑戰和解決辦法,讓大家看見。新冠肺炎不會殺死全球化,但絕對會帶來新局面,疫情爆發也暴露出全球化的弊端與優點。在高度連結的世界中,傳染病毒比從前散播得更快、更廣。不只會瞬間讓人感染,也會影響到政治與經濟。由於全球供應鏈高度整合,只要有一個生產者中斷,就會如骨牌傾倒般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然而,儘管有去全球化的聲浪,呼籲縮短供應鏈,世界仍因網際網路而連結,社群投入分享資訊,共同對抗有害的疾病爆發。只要保有多樣性和豐富度,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就能提高適應力:就算有幾處中斷,網絡及節點的多樣性也能維持系統運作。在本書付印之時,我們親身經歷了這些衝擊:中國的印刷廠由於疫情,已幾乎全面停擺幾個月了,因此企鵝藍燈書屋必須改變計劃,改至義大利印刷。
儘管比起從前,我們更容易暴露在危險的病毒中,但我們也更有所準備。政府、企業、社會,都已準備妥當,能夠承受全球危機。雖然巴西、白俄羅斯、尼加拉瓜、土庫曼等領導人抱持著鴕鳥心態,甚至中國和美國都延誤了對抗新冠肺炎的時間,但大致來說,政府都能根據科學來回應,提出健康措施來緩和肺炎疫情對於脆弱族群的影響。這絕不是人類第一次必須戰勝天啟騎士,歷史上曾有數以百萬計的人死於疫病。過去五百年裡爆發的重大疫情中,以1918至1919 年間的流感大流行最嚴重,全球至少三分之一的人被感染,死亡人數將近五千萬人,沒人知道確切的數字。第一位受害者據信是一個美國士兵,可追溯到1918年三月時在堪薩斯州的美軍基地。因船隻載送軍隊遠赴德法作戰,使得病毒在幾個月內就從美國散播出去,死了幾百萬人。1918年年底,第二波更具破壞力的傳染蔓延到澳洲、日本、印度甚至中國。俗話說得好,歷史不會重演,但絕對有相似之韻律可循。
一個世紀前,這個世界完全疏於準備,無法招架疫情爆發,也沒有分子生物學家或病毒學家,無法將流感基因體定序。事實上,大多數醫生根本不知道疾病是由病毒造成的。沒有任何抗病毒藥物,也沒有疫苗接種能保護人免於感染──疫苗要幾十年後才會出現。沒有像世界衛生組織(WHO)這樣的全球機構,甚至各國也沒有像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這樣夠格的機構,能在美洲、歐洲、非洲和亞洲調查追蹤新疾病的散播。幾乎沒有任何關於疫情的資訊,特別是在戰時的審查制度下。
今日,儘管大部分的身心健康指標都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國際社會仍沒能阻止新冠肺炎散播。中國、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英國、美國在2020年最初幾個月採取的多項控制措施,與1918年和1919年的做法非常相似,甚至和十四世紀黑死病流行時一樣。當時就跟現在一樣,鼓勵大家保持社交距離,實施隔離檢疫,隔開受感染的社區,提倡洗手,引進種種策略防止大型群聚。他們也許不確定大規模死亡的真正原因──很多人相信是因為不好的空氣,或是瘴氣──但是地方政府明白健康的人必須跟生病的人隔開。在沒有疫苗、全球領導力不佳的情況下,這也許是今日最先進社會所能找到的最好辦法了。
流行病的衝擊不僅僅只在於人們的健康,西班牙流感對實際經濟活動造成重大影響,在1920年代導致許多大國成長緩慢。儘管西班牙流感已經很嚴重了,但新冠肺炎會比過去的流行病更嚴重,對全球健康、政治和經濟會造成更大的傷害。因為相較二十世紀早期,如今的世界更加緊密相互依存。二十世紀早期,商業航空尚未興起,大部分人旅行是搭遠洋郵輪或火車。旅遊業,作為我們今日所知的全球產業,當時的規模很小。國際貿易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曾快速成長,但也已經瓦解,人們因戰爭而精疲力竭,因為污染而生病,很容易染上流感。西班牙流感導致缺工、薪資上漲,不過也可能加速戰爭結束,催生了社會安全體制。
新冠肺炎爆發對經濟更具威脅,因為世界經濟比從前更緊密相連。2003年SARS大流行的時候,中國只佔全球經濟的4%,如今卻超過16%。中國位於全球供應鏈的中心,中國觀光客每年在國外消費超過2,600億美元。國內外貿易旅遊劇增,讓億萬人擺脫貧困。但如此相互依存有其黑暗面,疫情爆發幾個月之內,新冠肺炎打斷了超過75%美國公司的供應鏈,擾亂了全球製造業。應該從「及時生產」(just in time)轉型成「及時預防」(just in case)管理的呼聲更大了,大家也致力於與中國脫鉤。復原是緩慢而痛苦的,對最脆弱的人來說尤其如此,新冠肺炎也導致國內與各國之間的不平等持續惡化。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赤裸的不平等,包括統治的本質及社會契約不堪的狀況,在全世界許多國家都能看到。正常運作的民主國家如紐西蘭,擁有高度信任,不只和緩了疫情曲線,還能壓下來。與此同時,民粹主義領導的國家如巴西,感染及死亡人數不斷攀升。本書付印之時,美國是全世界疫情最嚴重的國家。與其他地方一樣,社會中最貧困的成員首當其衝──尤其是黑人、亞洲人以及少數民族的家庭。就在美國黑人佛洛伊德(George Floyd)遭警方窒息致死的影片流出之後,這世界想起了少數族群所面臨的種種負擔。多年來,「Black Lives Matter」運動讓許多人得以宣洩怒火,抒發對於警察暴行的憤慨,但效果有限。在疫情嚴峻時發生佛洛伊德之死,點燃了憤怒與絕望的篝火,遍及全美三百五十個城市。幾天之內,抗議擴散到全球十幾個國家,引發對話的迫切性,我們必須談談種族歧視、警察暴力、公義和不平等。
這場流行病也將帶來深遠的地緣政治影響。部分是因為經濟衝擊會延伸政治上的不穩定,加深與撙節相關的社會動盪,激發保護主義者的強烈反對。儘管新冠肺炎應該讓我們學會合作的價值,但到目前為止,大國的反應卻是毫無條理,而且往往過激。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就一直在全球危機中位居領導角色,但新冠肺炎爆發之後,美國領導人卻是積極削弱世界衛生組織,敵友不分。此外,美國擴大了對中國的貿易戰爭,指責對手隱藏流行病的資訊,使得全球合作的機會更加渺茫。這場流行病不只加劇了美中之間原本的齟齬,也削弱了歐盟的凝聚力,包括遷徙自由這項核心原則。
儘管有許多與新冠肺炎相關的不利之處,但科學界對於流行病的迅速反應突顯了全球化的一些優點。由於數位連結、高科技實驗室測試和新的基因組科技,科學家能在幾週之內就定序出病毒的基因組。流行病學家、微生物學家和數學家組成的國際網絡日以繼夜地工作,分享預測、研究以及最佳做法。這場危機也激發了某些國家國內與國家之間的團結表現,包括分享口罩和呼吸器之類的專門技能及設備。一時間,這場全球危機看似能夠振興集體行動,就像2008年金融危機促成了二十國集團(G20)的形成。但這場危機揭露了全球領導力根本上的缺失,還有許多國家社會契約中的深層隱憂,也暴露出多邊主義的脆弱狀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甚至在疫情爆發一百天後,已超過四萬人死亡時才同意開會討論。
我們正進入了一個異常複雜又不確定的新時代,沒有人知道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一場經濟大蕭條即將降臨,所有經濟體都將受到影響,尤其是新興地區。但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能果斷行動並避免過去的錯誤,其實是可以避掉某些最糟糕的結果。這大部分取決於何時(或是否)有疫苗,以及能否找到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少了疫苗及藥物,新型冠狀病毒會持續好幾年,也許永遠都在。即使存在的時間不長,新冠肺炎早已重新配置了未來,包括旅遊、工作、教育、健康,還有我們互動的方式,雖然我們還不清楚改變會有多劇烈,但主宰新常態的規則將會非常不一樣。這不全然是壞消息,英國在疫情發生後進行的調查顯示,只有9%的英國人想在外出限制結束後,恢復從前的生活。此外,世界上許多地方的二氧化碳及二氧化氮排放量前所未有地減低,為受污染的城市帶來乾淨的空氣。儘管面臨諸多困難,全球市長及市議會已經開始重新想像更環保、更永續的城市生活。
新冠肺炎年代讓人最擔憂的是日益加深的鴻溝,系統性的風險造成威脅加劇,不管是全球、各國、各州或城鎮,準備與反應的步調都太慢了。在這種全球危機迅速升級的時刻,許多政府不再合作,拋棄了從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盛行的國際制度。聯合國不興,承受著數十年疏忽的後果,如何解決因新冠肺炎產生的大規模健康問題,與排山倒海的經濟、食物、人道需求,讓聯合國感到焦頭爛額。世界銀行(World Bank)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挹注了數十億美金,提供需要財務協助的國家,但事實證明這並不夠,需要的金額超過2兆美元。今日的多邊體制由分歧的國家主宰,需要徹底改造才有辦法補救。
新冠肺炎發生的時機再壞不過了,許多國家正因為撙節和私有化而耗竭,為了緩和2008年金融危機及隨之而來的歐債危機,各國中央銀行開始印行鈔票,並把利率降到趨近於零。但在用盡金融彈藥之後,他們能努力的地方如今已大幅縮減,甚至早在2019年十二月新型冠狀病毒出現之前,許多政府及公司行號就已深陷嚴重的債務之中。病毒加速了經濟活動崩潰,讓各國面臨的潛在經濟考驗更加嚴峻,削弱了大家處理眼前問題的能力,遑論顧及未來的需求。早在新冠肺炎來臨之前,大眾對於民主的支持就已經減弱,達到有紀錄以來的最低程度。全球各地的社會早已因為極端對立而分裂,加深了對於當選(或落選)領導人的不信任。
全球合作至關重要,我們迫切需要但卻缺乏全球領導力去執行。在本書中會談到,全球兩大勢力美國與中國似乎走上了衝突之路,猛衝直向冷戰2.0。歐盟也開始分散來自中國的供應鏈,放棄既定策略,不再擴張與亞洲巨頭的經濟關係。至於中國則採取了新的「慢活」典範,因為經濟趨緩的程度四十年來前所未見。聯合國像是癱瘓的局外人,七大工業國組織(G7)和二十國集團毫無作為,只能提供世界領導人合照的機會。因為看不到明確的終點,許多國家保持專注向內,走自己的路。全球機構急需改革,才能應付二十一世紀的挑戰,但各國政府缺少需要的領導力、正當性和資源,導致全球機構越來越落後。
全球機構的不足削弱了全球適應力,讓所有人都暴露在危險中,尤其是傳染病爆發和氣候變遷。儘管這兩項威脅是最有可能的未來危機,我們還是任由事情發生了。更糟的是,國際和國內的法規政策大多忽略了風險,無視金融機構集中在一小撮位置的危險。全球競爭對手的總部不是分布各處,而是位於毗鄰的建築中。救命藥物的製造也有類似的集中風險,當流行病隔絕了美國與供應商,人口健康的風險大增。同樣地,如果颶風導致華爾街關閉,或是世上某些地方的重要物資供應與服務中斷,全球經濟和集體福祉也會因為我們的緊密相連而面臨更大的風險。
流行病與其他全球危機不同,因為世上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現。面對氣候變遷、網路攻擊和抗生素抗藥性這類威脅,只要有一小群人採取行動,包括公司、城市和社群,就能結盟起來,大幅降低風險。但流行病不是這樣,監控、介入並隔離感染源的能力很重要,也需要全國採取行動,隔離治療受到感染的個人。對於不具備這種能力的國家,就需要國際上的警覺監控和迅速反應,才能從源頭控制疫情。為此,全球共享資訊及資源很重要,尤其是支援最貧困的國家。世界衛生組織擁有這樣的權力,卻因為欠缺改革,也得不到全球各政府的支持而窒礙難行。
新冠肺炎赤裸裸地揭露了複雜的全球整合系統的不足之處。說到底,再高的柵欄、再厚的牆都阻擋不了流行病,阻擋不了任何一種全球威脅,我們在不平等世界中合作的集體意願正在接受考驗。我們正進入未知的水域,風險再高不過了。在寫作這本書時,我們相信地圖有助於開創更好的合作,像是序文開頭的紅黑色視覺化地圖,就能以有渲染力卻簡單的方式傳達出複雜的觀念。我們希望這些地圖和影像,能夠教育並引導大家獲得新的洞見和理解,最終帶來希望。翻開二十一世紀的新地圖,接受地圖的引導。讓我們開始吧。
伊恩.高丁
羅伯特.穆加
2020年六月
內文試閱
前言(部分摘錄)
「你不能靠舊地圖去探索新世界。」——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人類歷史上大多時候,對於自己置身何處可說是一無所知,而無法直接觀察的就是未知。直到我們的祖先開始在洞穴的牆上描繪週遭環境(包括最靠近的野生獵物或是水源)時,情況才有所改變。大約三千年前,人類開始把最早的世界地圖畫在莎草紙上,尚未探索的地區充滿了龍、蛇和獅子等神奇而駭人的野獸。直到不久以前,地球上大部分地方仍然都是未知地,但在導航輔助以及科技發展的突飛猛進之下,一切開始改變。我們仍然有許多要學,但是這個複雜的世界——氣候、生物多樣性、複雜的人類體制——正在迅速現身。我們現在到達了已知地的狀態,處在已知的世界中。
在本書中,我們利用地圖來解釋某些最嚴峻的生存挑戰,還有一些最鼓舞人心的解決方法。我們正處於充滿不確定性,但也有著無限機會的年代。新冠肺炎發生之前,氣候危機是首要議題,引發眾人關注地球上的改變,包括氣候、冰河、海洋、生態系統和生活。全球暖化對於我們這輩子的生命造成空前影響,但卻不是我們面臨的唯一緊急事件。在全球化的年代裡,我們面臨廣泛的威脅,從極度不平等到傳染病爆發,從政治極端主義到扼殺隱私的監視,還有暴力暴增。每種風險都相互關聯,這就是為什麼同時處理所有風險雖然困難,卻比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
要是我們能夠講清楚,加上脈絡把世界上最大的危險具體化,進而使得這些危險能夠用來釐清事情、提供資訊,而不是造成恐懼,加深社群之間與內部的分歧呢?想像一下,要是我們能夠動用資訊,降低不確定性,增進了解和透明度,而且還有助於未來的決策呢?如果我們能夠打造一組好用的新工具,能讓人更有信心地邁向未來,而不是躲躲藏藏並冒著倒退的風險呢?從複雜中提煉出明晰的方法之一,就是詳細勾勒出我們最大的挑戰。地理影像和資訊科學有了長足的進步,讓我們得以標繪出最嚴峻的威脅,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過去、現在與未來。可供探索的不只是有形之地,還有環境、社會、經濟和政治層面。
繪製地圖是一種古老的衝動,從智人學會溝通的那一刻起,就懂得利用地圖來理解世界。早在書寫發明之前,大家就會用地圖來解釋彼此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們與環境、行星和宇宙之間的關係。不論是刻在石頭上,或是用來確認遙遠的太陽系方向,地圖都有指引正確方向的功能。然而,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的地圖,都提醒我們:不能只看表面。因為地圖所隱藏的,往往跟顯露出來的一樣多。
(中略)
如果地圖可以透露出我們的過往,那麼能不能幫助我們邁向未來呢?簡答是本書中收錄的地圖正是設計來指引讀者,讓讀者對全球現況有更透徹的理解,而非只針對實際的地理位置。詳答則是我們在書中想花時間說明的,地圖透露出許多強烈的不平等,如果置之不理,後果我們全都難以承受。了解問題之間的關聯,我們才能開始制定解決辦法。我們活在苦痛又費解的年代裡,舊時的確切正在瓦解。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深遠,改變的步調之快,表示許多心智上與實際上的地圖都不再合用。雖然我們不該拋棄閱讀地圖的基本原則,那些由托勒密、麥卡托、高爾、彼德斯和Google所奠定的基礎,但是我們急需新的地圖協助確認方向,讓我們走上更確定的道路,邁向更好的命運。
即使在所有新冠肺炎爆發的相關壞消息當中,仍有充分的理由當一個了解狀況的樂觀主義者。我們活在特別的時刻,仍然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時代。我們正同時經歷多重變革,在科技上、社會上、經濟上及政治上都是,儘管新型冠狀病毒造成可怕的衝擊,但比起二十萬年前第一個智人開始行走在地球上時,大部分人仍然比任何時候都更長壽、更健康。在健康那一章會提到,全球平均預期壽命在過去五年間增加了驚人的二十年。儘管新冠肺炎重創經濟的後果,在接下來幾年都能感受得到,但我們確實有潛力消彌其餘的隔閡,為地球上的全體人類提供更好、更有意義的生活。不過,在不平等那一章會提到,儘管有明確的進步和保證,許多人仍然有種前景堪慮的預感,尤其是在比較富裕的國家,這種無力感在新冠肺炎發生後急遽增加。
儘管人類總是生活在不確定中,但今日不一樣了,史上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時候,由單一世代所做的決定,對後世的存亡影響如此重大。最迫切的問題是日常對話的題材:面對新冠肺炎,如何打造更包容、更具適應力的世界?我們能不能反轉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緩和海平面上升對於沿海城市的風險?人工智慧能被控制,還是反過來控制我們?我們能否避免悲慘的核戰、生物戰或恐怖主義,那些由民族國家或甚至單獨極端主義者所造成的災難?我們能否在不引起毀滅性的民粹主義和加深分化的情況下,擷取全球化的優點?我們是否能夠減少難民潮,確保他們的尊嚴和權利,並且提出合乎情理的移民方法?吃素可以救地球嗎?
(中略)
據說二十世紀初的廣告公司主管佛瑞德.巴納德(Fred Barnard)創造了「一圖勝千言」這句話,他說的沒錯,大家在探索地圖時,能夠連結起看文字時可能會遺漏的事物。我們的製圖方法是將衛星影像與來自國家研究單位、一流大學、私人公司以及非政府組織收集到的大量數據相結合。把人類行為的結果視覺化加在地球輪廓上,可能會立即讓人眼花撩亂、焦慮不安,覺得違反直覺。不過一旦看出真正發生什麼,事情就會變得更清楚。例如2019年到2020年間嚴重破壞澳洲的叢林大火,燒毀了數千萬公頃的土地,有十億多隻動物死亡。由日本氣象衛星向日葵八號(Himawari-8)所產生的這類地圖,有助於展現火災的整體規模和層面。你會開始從驚慌焦慮的狀態中走出來,覺得有了主張,受到感動,可能會有足夠的信心去採取行動。
本書中大部分的地圖都是由EarthTime所產生的,這個線上數據視覺化平台是由卡內基美隆大學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機器人科技教育實驗室(CREATE Lab)所研發。主要數據來源包括五百多萬張衛星影像,是過去三十年間由包含哨兵二號A(Sentinel-2A)在內的大地衛星所拍到的,這些衛星每天繞行地球十四次,傳送大量數據。EarthTime地圖結合高解析度的衛星成像及兩千多筆數據圖層,來自合作夥伴如聯合國、歐盟、美國太空總署、美國人口普查局、大學院校、研究機構和Google這類私人單位,呈現出各種自然變化及人類影響的模式,涵蓋整體和局部。
本書提供詳盡的內容,但絕非無所不包。大部分都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之前就已經寫好,共十四個章節,專門討論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事情,每一章都強調幾個我們面臨的關鍵挑戰,並根據最新科學證據建議解決辦法。世界在過去幾十年來明顯改變了,在2020年更是發生巨變,但是許多最重大的改變仍未發生。為了讓受傷又相互連結的地球蓬勃發展,我們全都必須變得更擅長詮釋數據資料,要成為更懂方法的人,能從喧囂中分辨出訊息,要做到上述這一切,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增進數位和地圖繪製的素養。包括新地圖在內的數據平台,無法告訴我們確切該做什麼,但可以讓我們的判斷有所依據,提供迫切需要的觀點,協助我們在不確定的年代中前進。
即使在政府、企業和社會學著適應有新冠肺炎的世界的此時,我們還是有潛力能讓本世紀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世紀。但如果我們控制不住排山倒海而來的風險,用英國皇家天文學家馬丁.芮斯(Martin Rees)的話來說,這很可能會是人類的最後一個世紀。未來取決於我們能否收穫眼前那些前所未有的機遇,能否了解並克服潛在的災難性威脅。過去的世界曾經歷過動盪巨變,柏林圍牆垮了,全球資訊網問世,三十年前發生的事情從根本上改變了全球秩序與所有人互動的方式,大多是變好。危險在於過去的成功可能會導致對未來的自滿。我們可以慶祝已經達成的進步,但也要認清風險的倍增和聚合。我們正在臨界點:往前邁進,還是險險地退後,全由我們作主。
(中略)
地圖是眾多工具之一,能幫助我們走向更好的洞見和理解。數百年來,領航員仰賴各種方法的組合——評估星座和行星的位置、觀察風向、理解羅盤及六分儀、利用在地的智慧——來找到通往目的地的路。地圖能提供安全的管道,但是我們絕不能只靠地圖。由於本章和其他地方會提到的理由,我們仰賴多種科技來講述這個世界的故事——讓這個世界成為已知地。
作者資料
伊恩.高丁(Ian Goldin)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專攻全球化與發展理論,創辦了牛津大學馬丁學院(Oxford Martin School)。曾擔任前南非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經濟顧問、世界銀行副總裁。其在發展層面卓越的貢獻,獲法國政府授予爵士稱號,並為聯合國、歐盟、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和世界經濟論壇等組織提供重要建議。高丁同時也是一名國際知名講者,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TED、Google時代精神(Google Zeitgeist)發表過數次演講,著有二十二本書與三個BBC系列。
羅伯特.穆加(Robert Muggah)
英國牛津大學博士,政治經濟學者,是全球公認的安全、移民、城市和新科技議題方面的專家,為國家政府、地方政府、科技公司、聯合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世界銀行、以及世界經濟論壇提供重要建議。他是伊加拉佩智庫(Igarapé Institute)共同創辦人,該組織致力於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實踐安全與正義,是屢獲殊榮的國際智庫;他還創立了SecDev集團,專注於數位風險與網絡安全。羅伯特著有八本書,獲得多項學術獎項,為TED進行多次演講,也定期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中演說。
基本資料
作者:伊恩.高丁(Ian Goldin)、羅伯特.穆加(Robert Muggah)
譯者:趙睿音
其他:機器人科技教育實驗室/EarthTime影像提供(The Community Robotics,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Empowerment Lab(CREATE Lab))
出版社:日出出版
出版日期:2021-11-22
ISBN:9786267044070
城邦書號:A1960086
規格:精裝 / 全彩 / 520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