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詞源:漫步在英語詞彙之間,追溯環環相扣的隱密源流
- 作者:馬克.福賽斯(Mark Forsyth)
- 出版社:大家出版
- 出版日期:2022-05-05
- 定價:420元
- 優惠價:79折 332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332元,贈紅利16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15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週日泰晤士報》暢銷榜冠軍
連英國人自己都好奇的英語詞彙來龍去脈
單字片語不是英語學習的無趣作業,而是能讓人笑倒在地的文化顯像
◊英語詞彙的歷史,就是一場世界文化的大亂鬥
許多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尋常單字,都有非比尋常的起源,還有綿延不絕的後裔。英語是個活生生的語言,從古至今,因應人們需要指稱新事物,而隨時都在改變舊有的詞彙,衍生出新成型的詞語。
英語擁有源自德國古日耳曼語的結構,還要加上三分之一的法國羅曼語系單字,再配上一些希臘羅馬神話的典故、拉丁文的字根,別忘了再加點波斯語的異國風情,最後再用中文的字面翻譯洗洗腦袋(brainwash),把各地的文化記憶都納入英語廣泛的資料庫裡。
◊趣味版英文《說文解字》,看見「舉一反十」的豐富詞彙,和綿延糾纏的文化記憶
【吸取前人智識的結晶】:古羅馬時期代表「警告」的單字monere,演變成今日的money(金錢)。錢財自古就是一頭需要小心警惕的怪獸。
【承繼的成果也會產生系統性的改變】:拉丁文中許多P開頭的單字,進入英語等日耳曼語系中,都化為F開頭,例如雙魚座的pisces,便成了fish(es)。
【不同國族的愛恨情仇】:英語要嘲笑人窮酸,就說對方是荷蘭人(going Dutch);要罵人不知禮數,就說他是法國人(French leave)。
【意想不到的文化交織】:西班牙探險家以騎士冒險故事為一塊美洲土地命名,竟然造成現今美國科技最尖端的加州(California),地名其實源自伊斯蘭教。
【互動會衍生新意】:在美國白人與印地安人擔任主角的冷笑話裡,美味的火雞參了一腳,於是talk turkey的意思不再只是談論火雞,而成了「有話直說」。
◊高手在民間!野生的詞源學家窮盡鑽研,趣味反攻正統詞典
在字典和史料裡泅泳的作者馬克・福賽斯,原本僅是出於興趣才發掘整理詞源資訊,但他的考證讓一個個乍看孤立的詞彙重新串起連結,變得鮮活立體、脈絡清晰。著名的Collins大字典在出版新版時特地邀請他寫引言,他的TED演講也點閱破百萬,他筆下幾本以詞源為主題的書均入列暢銷榜單。
◊幽默跳躍的故事,趣味發散的測驗
詞彙不是躺在辭典之內,生硬無趣得讓所有英語學習者困擾的東西。佛賽斯把本書變成無止境的探究和連結遊戲,剛結束一個字,就能從相關聯的字再開始下一場小研究。跟著作者一同經歷這場輕快的跳躍與檢視固然是最輕鬆愉快的體驗,讀得手癢了,還可以先拿書末的趣味字源測驗來試試身手,闔上書也許就能來場自己發起的探索。
無論你是——
在校躲不開英語課的學子
被檢定考困擾,整天擔心詞彙量不足的英語學習者
對語言和文化表現感到好奇的雜學家
……都請帶著輕鬆愉悅的心態,踏上這段既追本溯源、也綿延外展的漫步。
■ 堪稱是詞彙的Facebook!你不知不覺就會看上一小時。
——芝加哥論壇報
■ 哎……這本書真是讓人上癮!
——泰晤士報
■ 本書就像在清風徐徐中漫步思考,走過一些平凡英文單字背後不平凡的歷史。……寫作風格像零嘴點心一樣可口,但又揉合了像健康食品一樣營養豐富的內容,構成讓人無比滿足的一餐。
——柯克斯書評
■ 這本書竟能解釋唐培里儂香檳王和希特勒傳記的關聯。除了說它是耶誕佳節餽贈的絕佳禮品,你還能怎麼形容?
——觀察家日報
■ 本書讓人覺得愉快。風趣、博學,又富含深奧的知識。雖說沒有誰非得瞭解這類知識不可,但學起來卻又萬分有趣。
——獨立報
■ 本書詼諧又研究詳實。任誰都想讀來了解gormless(愚笨)的來龍去脈,還有水牛與迷弟迷妹的關聯。
——衛報
■ 這本幽默的小書讓詞源學脫離了辭典那滿布塵埃的書頁,變得活色生香。
——好書指南
本書特色
● 市面上少數從詞源學談英文字彙的書之中,少數由英語母語人士撰寫的書籍,旁徵博引的字彙量極大,並提及許多在地用法與觀點。
● 作者研究字彙到能受邀為字典寫引言,足見深厚功力。
● 包含大量資料,同時筆法輕鬆幽默、篇幅短小精悍,讀起來少有負擔。
目錄
前言
出乎意料之事(A Turn-up for the Books)
膽小鬼賽局(A Game of Chicken)
氫氣與紳士(Hydrogentlemanly)
新舊睪丸(The Old and New Testicle)
括號裡的遮陰布(Parenthetical Codpieces)
以內褲之名殉道(Suffering for my Underwear)
各式各樣的潘(Pans)
米爾頓式漫談(Miltonic Meanders)
該死的常見語義變化(Bloody Typical Semantic Shifts)
布丁好不好吃的證據(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臉上的香腸毒素(Sausage Poison in Your Face)
弓箭和貓(Bows and Arrows and Cats)
黑與白(Black and White)
寄存衣帽間與查理檢查哨(Hat Cheque Point Charlie)
性與麵包(Sex and Bread)
隱藏版的屁(Concealed Farts)
羊毛(Wool)
土耳其/火雞(Turkey)
侮辱人的食物(Insulting Foods)
民俗語源學(Folk Etymology)
世界各地的蝴蝶(Butterflies of the World)
精神分析與釋放蝴蝶(Psychoanalysis and the Release of the Butterfly)
語言中的反派(The Villains of the Language)
兩個劊子手和一位醫生(Two Executioners and a Doctor)
湯馬斯.克拉普(Thomas Crapper)
縮寫迷思(Mythical Acronyms)
施洗約翰與真善美(John the Baptist and The Sound of Music)
有機、組織、風琴/器官(Organic, Organised, Organs)
縮略詞(Clipping)
水牛(Buffalo)
同形異義雙關修辭(Antanaclasis)
中國(China)
巧合與模式(Coincidences and Patterns)
說實話,親愛的法蘭克福香腸(Frankly, My Dear Frankfurter)
禽獸般的外國人(Beastly Foreigners)
貶義詞(Pejoratives)
掰囉,慣老闆(Ciao Slave-driver)
機器人(Robots)
終結者與權力損害(Terminators and Prejudice)
晝夜線與赤道(Terminators and Equators)
厄瓜多與平等(Equality in Ecuador)
柏忌(Bogeys)
討人厭的東西和臭蟲(Bugbears and Bedbugs)
孟喬森的電腦(Von Munchausen’s Computer)
一定要大寫的SPAM(SPAM (not spam))
海洛因(Heroin)
變形的德.昆西與雪萊(Morphing De Quincey and Shelley)
星條飲酒歌(Star-Spangled Drinking Songs)
魚雷與海龜(Torpedoes and Turtles)
從維農山莊宿醉到波多貝羅路(From Mount Vernon to Portobello Road with a Hangover)
潘趣酒裡的幾種酒(A Punch of Drinks)
香檳作戰的冠軍溜出營地(The Scampering Champion of the Champagne Campaign)
侮辱人的名字(Insulting Names)
彼得潘(Peter Pan)
植物溝通法(Herbaceous Communication)
爸爸曾是滾動的石頭(Papa Was a Saxum Volutum)
飛翔的彼得(Flying Peters)
委內瑞拉、維納斯與威尼斯(Venezuela and Venus and Venice)
里阿爾托有什麼新消息?(What News on the Rialto ?)
雜誌(Magazines)
辭典又叫做迪克.史奈瑞(Dick Snary)
自行閹割(Autopeotomy)
俄羅斯的抽水馬桶(Water Closets for Russia)
胖根希爾達(Fat Gunhilda)
根希爾達皇后與小工具(Queen Gunhilda and the Gadgets)
殼牌(Shell)
簡而言之(In a Nutshell)
伊里亞德(The Iliad)
人體(The Human Body)
五指(The Five Fingers)
肉體騙局(Hoax Bodies)
胡言與破解(Bunking and Debunking)
盎格魯—撒克遜之謎(The Anglo-Saxon Mystery)
長滿莎草的小河與全球化(The Sedge-strewn Stream and Globalisation)
咖啡(Coffee)
卡布其諾修士(Cappuccino Monks)
成為律師(Called to the Bar)
各種被誤用的罵人字眼(Ignorami)
藏在「沒有」詞尾中的化石詞彙(Fossil-less)
反覆型字尾(The Frequentative Suffix)
懸掛(Pending)
蟲的轉捩點(Worms and their Turnings)
數學(Mathematics)
星空和油膩膩的河狸(Stellafied and Oily Beavers)
鬍子(Beards)
島嶼(Islands)
三明治島(Sandwich Islands)
英文詞彙裡的法國大革命(The French Revolution in English Words)
羅曼語系(Romance Languages)
流浪民族(Peripatetic Peoples)
從波希米亞(經過櫻草山)到加利福尼亞(From Bohemia to California (via Primrose Hill))
加利福尼亞(California)
抽大麻的人(The Hash Guys)
毒品(Drugs)
奉承的詩篇(Pleasing Psalms)
聖經有誤(Biblical Errors)
鹽(Salt)
昔日美好時光(Halcyon Days)
最熱的時節(Dog Days)
憤世嫉俗的狗(Cynical Dogs)
希臘教育與迅速兒童(Greek Education and Fastchild)
賽博人(Cybermen)
變女(Turning Trix)
業餘戀人(Amateur Lovers)
骯髒錢(Dirty Money)
死亡承諾書(Death-pledges)
下注戰爭(Wagering War)
手頭缺現金(Strapped for Cash)
快錢和死錢(Fast Bucks and Dead Ones)
推卸責任到此為止(The Buck Stops Here)
回到霍斯城堡近郊(Back to Howth Castle and Environs)
小測驗
菁華中的菁華:資料來源
內文試閱
黑與白(Black and White)
語源學家真是吃足了苦頭才有辦法區分黑白,你可能會認為這兩個概念的差異很明顯,但是中世紀英格蘭人可不是這樣看事情的。他們就是一群搞不清楚狀況的人,而且在點咖啡的時候肯定很不順利。就連《牛津英語辭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也不得不低頭坦承:「在中世紀英文中,通常難以確定 blac、blak、blacke 指的是『黑色、黑暗』還是『白皙、無色、蒼白、暗淡』。」
在這樣的情況下,西洋棋應該會讓人摸不著頭緒;不過如果從好的一面來看,種族歧視大概也行不通。
儘管這聽起來毫無邏輯可言,但其實有兩種很合理的解釋。可惜的是,沒有人能確定那一種解釋才對,所以我只能兩種都寫了。
從前從前,有個古老的日爾曼語詞彙 black 是用來形容燒焦的狀態,甚至可以說這兩個詞之間幾乎沒有任何差異。之所會產生混淆,是因為古日耳曼人無法決定燒焦的顏色究竟是黑還是白,有些古日耳曼人認為東西在燃燒的時候又閃又亮,有些則認為東西燃燒之後會變黑。
結果就是沒完沒了的黑白不分,直到所有日耳曼人都對這個話題失去興趣,騎著馬去洗劫羅馬了。後來英格蘭人繼續使用 black 這個詞,意思可以是白色或黑色,但漸漸地只剩下一種用法。法國人也引進了 black 這個不怎麼實用的詞,他們在其中加上一個 N 之後,又把 blank 這個詞傳給英格蘭人,於是英文中就有了 black(黑色)和 blank(空白)這兩個概念相反的詞彙。
另一個理論(雖然可信度比較低,但是有趣程度不減)是有個古老的日爾曼語詞彙 black,意思是赤裸、虛無和空洞。如果沒有任何顏色,那會是什麼模樣?
好吧,其實這很難回答。如果你閉上眼睛,什麼都看不到,眼前會是黑色的,但空白的紙張卻通常是白色的。根據這個理論, blankness(空白)才是最原始的狀態,而 black(黑)與 white(白)這兩種顏色只不過是對空白狀態的不同詮釋而已。
再接下來的證據只會讓你對這個論點更不耐煩: bleach(漂白)一詞也是源自同樣的字根,意思可以是讓東西變白,或是指稱任何用來讓東西變黑的物質。另外, bleak(慘淡)這個詞可能只是 bleach的另一種寫法,而且曾經有白色的意思。
這種毫無道理可言的語言學謎團比你合理推斷的還要多很多:往下(down)其實是往上(up)的意思。好啦,開玩笑的,down 指的是丘陵,不過丘陵難道不是往上發展的地形嗎,對吧?在英國,有一片丘陵叫做薩塞克斯丘(Sussex Downs),這表示你可以往 down 上爬。
在fall down(跌倒)中的 down,原本的寫法是 off-down,意思是從山丘下來。所以如果古代英格蘭人從山丘頂跌下來,正確的表達方式會是 fall off-down。後來懶惰的古代英格蘭人開始省略 off 的部分,他們表達往山丘下走的說法不再是 going off-down,而是直接說 going down。於是我們必須承擔這令人摸不著頭緒的後果: downs(丘陵)位在高處,而 going downhill(往山丘下走)原本應該要寫成 going downdown 才對。
但現在我們必須把話題拉回空白券(blanks)和樂透。
從前從前,有一種樂透是這樣玩的:你買了一張彩券之後要把自己的名字寫上去,接著把彩券放進姓名罐。所有的彩券都賣完之後,會有另一個罐子裝滿同樣數量的彩券,上面寫的是獎品的名稱。
負責開獎的那位老兄會一次抽出兩張彩券,一張來自姓名罐,另一張則來自獎品罐。因此,早在1653年,就有人如此形容英王詹姆士一世(King James I)的宮廷:
像是某種樂透一般,投入大把金錢的人可能會抽到空白券,相對地,沒有多少資金的人也可能會中獎。
因此從財務的角度來看,空白的樂透彩券和空白支票是相對的概念。空白支票在英式英文的寫法是 blank cheques,在美式英文的寫法則是 blank checks,不過看下去就知道了,這一回美式英文的寫法反而比較古老。
有機、組織、風琴/器官(Organic, Organised, Organs)
organic(有機)食物是從 organ(教堂風琴)長出來的食物;organised(組織)犯罪則是 organist(風琴演奏家)做的壞事。
好吧,至少從語源學的角度來說是這樣。
從前從前,古代希臘人會使用 organon 這個詞,意思是「你用的東西」,organon 可以是工具、用具、樂器或是人體的一部分。但現在,我們先把範圍集中在音樂層面就好。
起初,organ 可以指任何一種樂器,長期以來都是如此。到了十九世紀,大家認為每一座教堂都應該要有管風琴(pipe organ),至於原因,就如英國詩人約翰.德萊頓(John Dryden)所說的:「人聲怎有可能如同神聖的風琴一般歌頌上帝?」
漸漸地,大家開始省略 pipe organ 的 pipe,於是其他樂器不再被稱為 organ(口琴[mouth organ]則是例外。如果你仔細想想,這種說法聽起來其實有點猥褻)。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只有教堂裡的風琴在英文裡叫做 organ。
好的,讓我們把話題拉回希臘人身上,由於 organ 的詞義仍然包含「你用的東西」,所以也有人體器官的意思,就像那則老笑話:「為什麼音樂家巴哈有二十個小孩?因為他的organ(風琴/器官)從不休止。」
一堆器官組合在一起就叫做 organism(有機體),因此有機體產出的物質會是 organic(有機的)。在二十世紀,當人工肥料大面積用於不怎麼環保的農田,大家開始區分這種方式和有機農耕,這就是有機食物的由來。
人體的設計不僅優美還很有效率(至少我的身體是如此),每一個器官都有特定的功能:我的手可以握住玻璃杯,嘴巴可以喝杯裡的東西,肚子可以裝滿液體,還有肝臟可以排除毒素等等。心臟、頭部、肺臟、肝臟、腎臟和結腸,全都各司其職,而最後的結果,親愛的讀者,就是我這等值得讚頌的存在。
如果你負責管理一群人並分別指派工作給每個成員,你就像是把他們當作 organs(人體器官) 一樣協調,而這就是在 organize(組織)人力。
因此所謂的 organization(組織),指的是其中所有成員就像是人體中的每一個器官各司其職。這樣的詞義變化發生在十六世紀,當時人人都喜歡有關「政治實體」(body politic)的譬喻。不過,一直到1929年的芝加哥,犯罪才開始有組織,那個年代正是艾爾.卡彭(Al Capone)在擔任老大領導黑幫(mob,正式的說法其實是mobile vulgus,mob只是簡寫而已)。
咖啡(Coffee)
法國作家巴爾札克(Balzac)曾經寫道:
這咖啡一旦落入你的胃,立即就引起一陣騷動。想法開始奔騰,如同戰場上多個營組成的大軍團,戰爭就此登場。記憶中的事物以全速奔馳而來,緊隨風的腳步。比較分析的靈活騎兵團使出華麗的部署攻擊,邏輯的砲兵部隊以隊列和火藥趕上陣來,機智妙語則像精準的槍手一樣串連出擊。明喻現身,紙上墨水遍布。激戰展開之後,在黑水的狂流之下進入尾聲,就如同一場真槍實彈的戰爭。
不過莎士比亞從來沒喝過咖啡,凱撒大帝或是蘇格拉底也沒喝過。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半個世界,卻連在早上喝杯拿鐵咖啡提振一下精神的機會也沒有,而金字塔可是在聞一口或嗅一下咖啡因都沒辦法的情況下設計並建造完成。一直到1615年,咖啡才被帶入歐洲。
古人的成就原本就足以震懾現代人,不過一旦你意識到他們可是沒有使用咖啡因就完成這一切,簡直是讓人無地自容。和咖啡相關的詞彙以不著痕跡的方式徹底和充滿咖啡因的循環交織在一起,首先就讓我們從 espresso(義式濃縮)開始談起,看看這種咖啡和 express(展現)自我有什麼關聯。
義式濃縮的做法是用小咖啡機擠壓蒸氣向外( steam )通過緊密壓實的咖啡粉(espresso 前面多了一個e,是因為這個詞是義大利文)。基本上這個過程和牛擠出奶、以及瘡擠出膿沒兩樣,都是 express(向外擠壓)。而用譬喻來說,從大腦擠壓出想法再說出口也是相同的過程,所以才會有 self-expression(表達自我)的說法。
經過思考而做出的動作就是事先策劃、出於意圖且刻意的行為。舉例來說,當你為了某個目的而刻意(expressly)採取行動,就是因為你已經思考過。
這和 express mail(快捷郵件)又有什麼關係?Expressly 在這裡的詞義是「特意」。你可以把一封信交給英國郵政系統,讓他們憑著「好心腸」處理(他們大概會把信弄丟、燒掉,或是在一個月後寄還給你,還跟你收罰金),要不你也可以花錢請一位送信人去完成唯一一件 express(特別指定的)工作,就是幫你送信。這正是 express delivery(快遞)一詞背後的意義:郵差受雇 expressly(專門)完成單一的目的。
火車也是相同的道理,有些列車每一站都停,每一個小到不行的村莊車站或每一頭隨機遊蕩到附近的牛,都是列車放慢速度的理由。不過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你選擇不搭開開停停的班次,而是搭上專門前往單一特定目的地的列車,而且這種列車通常還會有小餐車,讓你可以掏出一大筆錢買杯迷你的義式濃縮咖啡。
作者資料
馬克.福賽斯(Mark Forsyth)
別名墨水愚人(Inky Fool),一九七七年生於倫敦,在洗禮時得到《牛津英語詞典》當作禮物,從此踏上了這條路。其著作《詞源學》(The Etymologicon)是《週日泰晤士報 》(Sunday Times)的暢銷書榜首,而作者的TED演講「什麼是snollygoster?一場關於政治語言的課」已有超過六十萬點閱人次。他為《獨立書商週刊》(Independent Booksellers Week)撰寫過〈未知的未知〉(The Unknown Unknown),並為新版《柯林斯英語詞典》(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撰寫引言。 目前作者和字典住在倫敦,部落格:blog.inkyfool.co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