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分類排行
-
為孩子出征:在屬靈的爭戰中,父母如何成為孩子的護衛者
-
基督的奧秘:一個被遺忘的事實,如何改變我們所見、所信與盼望的一切
-
記憶的社會框架(百年經典首次繁中引進、法文直譯,收錄專文導讀及生平年表)
-
建築的面龐the Face of Architecture:現代主義之後的立面設計
-
世界來過台灣:從荷蘭、美國、西班牙、大清、日本到中華民國,一覽他們來過台灣的足跡,解鎖課本沒有教的歷史彩蛋!
-
裝潢工法全能百科王【暢銷典藏版】:選對材料、正確工序、監工細節全圖解,一次搞懂工程問題
-
國之荒原: 金權政治、貧富差距、體制失能、族群對立,理解美國人憤怒的根源
-
遊戲人生72變 2:跨越心界線──引導思考‧促進交流,活化教學心技法
-
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
有趣的聖經故事:只要兩小時,原來讀聖經這麼簡單!
內容簡介
∥ 張大千的生活與藝術 ∥
—— 在筆池墨海中橫掃千軍,在畫布上揮灑生命激情,在生活中從不停止對美的追求——
藝術巨擘張大千,是跨世紀的文化明星,是國際藝壇注目的焦點。
◢徐悲鴻讚嘆:五百年來一大千!◣
◢臺靜農推崇:他,為藝術立心!◣
◢董橋:他的一生故事比誰都多。◣
☆ 作家—— 董 橋:
歷來寫張大千的書很多,但寫得好的很少。
這本書寫得很好看!寫得真切,寫得紮實。
我羨慕馮幼衡有緣在摩耶精舍給張大千做事。
☆ 臺北故宮「張大千百年紀念展」策展人—— 陳筱君:
張大千一生的內涵太豐富了,
不論是他的塵世生活或是藝術生活,絕對不是一本書可以說完道盡的。
現今大千先生的知交故舊幾乎都老謝凋零了,
眼下最有資格為文著述的,也只有馮幼衡了。
作者為學養深厚的藝術史學者,也是文采斐然的散文作家。
她以靈性動人的文筆,從生活、藝術到內在精神與思想,
忠實且具深度的刻畫國畫大師張大千有形及無形的世界。
▍在藝術的領域裡,他是一名造物者 ▍
他的畫,大的山水氣魄驚人,元氣淋漓……小品更令人愛不忍釋,總有一股靈氣流注其間……
他的小品《大千狂塗》,筆觸是現代的,意境卻是最中國的,寥寥幾筆,包含了多少灑脫和不羈,
那真是天才之筆。李白的灑落飄逸,杜子美的雄奇沉鬱,盡在其中!
……在藝術的領域裡,他是一名造物主,將混沌的墨色化為各種壯麗的景色,為世人再創了一個
宇宙。
▍他的生活風格,正是他藝術心靈的折射 ▍
大千先生的園林成就,雖然朋友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戲之,但殊不知此即大千居士之
畫稿也。正如他的知己臺靜農所說:「居士治園如作畫,不肯輕易下一筆,園之雄渾絢麗處,
或奇峭清逸處,莫不如其畫然。」
他對飲饌的熱愛與講究,把宴飲一事從菜單、宴客名單書寫,餐飲內容的設計,裝成器皿的搭配,
當成儀典般華美的過程,豈不是他藝術心靈的折射?……他以中國古代衣冠形塑個人風格,及作
為自己畢生文化認同之宣告,堪稱前衛!晚年他所到之處必造成風潮,人們往往以「文化英雄」
或「文化明星」視之,幾乎令我想起今天的Lady Gaga。
◢ 二十二篇精采好文+逾八十幅珍貴書畫圖片及歷史照片,為讀者打開探看大千世界的一扇窗 ◣
作者曾追隨大千先生多年,親身領略「大風堂」的繁華藝術盛宴,
以感性的文筆、忠於事實的態度,寫下她在大師身邊的見聞觀察,
從大千先生的書畫創作、鑒藏、造園、飲食、處世……層層開展,
勾勒出最真實的大師形象,生動呈現一位天才藝術家的情味人生。
【內文選摘】
看他作畫是一大享受。那一筆荷花桿鉤下來一氣呵成,力道十足,令人看得目不轉睛……潑墨的葉子氣魄大,表現了剛健之美;荷花的線條則又婀娜有致,無比柔美和嬌嫩,尤其花瓣的淺紅色暈,經他彩筆點染,更有那流動的美……。
他畫山水需要較長的時間,因為近年他喜歡慢慢的、一層層的渲染,由淺而深,使畫面更醇厚、更深遠。山水畫難在造境,偏偏他每幅畫都有不同的布局和意境,從不雷同。
……他畫潑墨畫就更費事了,非畫十天半個月不能完成一幅,往往先要畫畫師傅把紙搨在板子上,作畫時由他拿著一盤墨灑於其上,他的門生或晚輩一人手持木板的一頭隨易搖晃(這個做法很現代)……他再命學生將畫擺在遠處,這時他從各個角度觀看一下,便胸有成竹了;於是這一堆混沌的墨再經他的畫筆細細經營,就變成了遠山、近水、懸崖峭壁、孤帆、山寺種種奇絕的山水。由於潑墨的情形沒有兩次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他構思的景致也無一幅相同。
鑑賞這門學問是極難的……大千先生看「元四大家」是一眼便能分辨出是誰的作品;明代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的作品,真偽看得出,年代倒不見得有把握。石濤、八大則不消說,他只要看一眼「八大山人」簽名的這四個字,所說出的年代不會有三年的出入……他說真畫假畫不只看筆觸,重要的是氣韻,真畫有一股真氣,像要對你說話。
有一回,大千先生在美國某鄉村俱樂部請客,一行人有六輛大車子開進去,氣派很大。大千先生戴東坡帽,穿綢服,才下車,一排美國人圍觀起來,問:「這人是不是東方某國的皇帝?」隨行弟子答以:「他是東方藝術界的皇帝。」……他住加州時,那陣子嬉皮都在學寒山、拾得蓄長髮,還曾三度送玫瑰花致意,要尊大千先生為王。
大千先生在此(指摩耶精舍),日復一日積極展開他對中國園林美學的實踐——就如他在巴西八德園時期一樣。他花費不亞於作畫的時間,殫精竭慮的在庭園中選取、布置大小錯落的石頭,蒐羅種植四季當中各式各樣的花木,並為之造景造境……不知多少深遠的文化歷史蘊涵其中。
大風堂的飲食,也是大千先生生活藝術中,最令人神往的一門「技近乎藝,藝近乎道」的學問……每次宴客前,他必興致高昂的親自書寫食單與宴客名單,使得飲饌與書法之美結合在教人愛不忍釋的菜單上。他總能使飲食一道,既是日常生活也是藝術——既有尋常百姓熱鬧活潑的生命力,也有化日常菜餚為精食美饌的巧手與妙締。
大千先生的老師清道人說:「錢是雅根」。他也做如是觀……因此他用錢的豪情,是一般人所不能想像和企及的。他從不顧慮「家無餘糧」的問題。別人用錢是左手進、右手出,他則是左手還未進,右手已出了。他用錢的氣度正和他作畫時大開大闔的創造力一樣,「非恆流所能夢見」,也不是規矩方圓所能限制……他花錢的哲學,與他藝術上的創造力有著極大的關係。
大風堂所收藏的歷代名蹟,包括董源的《瀟湘圖》、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郭熙、趙孟頫、元四大家、仇英、石濤、八大……其中《江堤晚景》可說是最富傳奇性的一幅畫……
得獎與推薦記錄
▎作家董橋讚賞:這本書寫得很好看!
◎董橋在〈懂得〉這篇文章寫道:「馮幼衡書裡記張大千論金冬心作品真假寫得實在傳神,值得參閱……」(二○一四年)
◎董橋為本書新版所作序文〈大千無恙〉寫道:「歷來寫張大千的書籍文章一大堆,我幾乎都找來讀一讀,寫得好的很少……張大千後輩熟人寫的,我格外留意馮幼衡……《形象之外》,她寫得很好看,寫張大千的生活和藝術寫得真切,寫得紮實……」
▎策展人陳筱君推崇:現今最有資格寫張大千的,只有馮幼衡了!
陳筱君為本書新版所作序文〈大千的情味人生〉寫道:
◎「張大千一生的內涵太豐富了,不論是他的塵世生活或是藝術生活,絕對不是一本書可以說完道盡的。現今大千先生的知交故舊幾乎都老謝凋零了,眼下最有資格為文著述的,恐怕也只有馮幼衡了。」
◎「這本書,早在我策畫一九八八年於故宮舉辦的『張大千的世界——百年紀念展』時)就已經拜讀過。當時我們還互不認識,但我對這個名字並不陌生。那時百年展同時出版新聞界耆老黃天才先生所著《五百年來一大千》中,就提及這個得天獨厚的才女,『曾在摩耶精舍擔任記事多年,才情極為大千先生讚賞。』還引用了她所寫的幾段話……而今我再展讀此書,對大千先生畫裡畫外的人生,又有另一番體會。」
◎「《形象之外》感性的描繪了大千先生充滿個人風格、懂得生活藝術的一面。……馮幼衡看到大千先生晚年最真實柔軟的一面……」
本書特色
▎藝術史學者、張大千私人祕書、文筆脫俗的散文作家馮幼衡教授歷久彌新之作
◎作家董橋、張大千畫展策展人陳筱君,特為本書作序。
◎董橋暨史學家汪榮祖、藝術史學者傅申等知名學者專家一致推薦。
◎精采好文搭配逾八十幅珍貴書畫圖片及歷史照片,可讀性與文獻價值俱高。
◎「附錄」收錄張大千口述之〈畫說〉一文,暢談他的藝術理念與創作經驗,為重要史料。
◎書衣圖像採用張大千墨荷畫作《颱風過後的荷花》。書名採用張大千書法輯字。
◎金蝶獎設計師莊謹銘設計封面書衣。文圖編排美觀,字體大小得宜,閱讀舒適。
◎裸背線裝裝幀,方便攤平閱讀。
◎書中所刊書畫,均詳錄原作尺寸,並於「附錄」詳載圖像來源,方便研究者研究參考。
▎特製超值彩色摺頁:張大千冊頁《大千狂塗之三》全冊十二幅小品
◎隨書製作一份有特色、高質感的拉頁,作為內容的延伸,可供欣賞與收藏,是【一卷書畫】書系的一大特色。
◎本書特選張大千珍稀冊頁《大千狂塗之三》,精製【一卷書畫】彩色摺頁(雙面彩印,單面之展開尺寸:23公分高 × 60公分長,總長120公分),刊印全冊十二幅小品,以饗讀者。
◎《大千狂塗之三》為張大千於一九六一年在瑞士所繪,設色紙本冊頁,十二開,各開主題為:小魚、春蘭、幽禽、白梅、水仙與竹、芭蕉仕女、松茸、白牡丹、白荷、蓮蓬、秀竹、雙牛。
◎藝術愛好者或曾一覽《大千狂塗》冊頁「之一」、「之二」。「之三」則罕見展示。本書特別製作張大千冊頁《大千狂塗之三》全冊十二幅小品摺頁供賞藏,絕對超值。
目錄
【推薦序】 為藝術立心的張大千 ……………………臺靜農
【推薦序】 大千無恙 ……………………董 橋
【推薦序】 大千的情味人生 ……………………陳筱君
【作者序】 治園如作畫的大千居士
——兼論摩耶精舍園林與飲食之美
從一扇小窗看大千世界
上國衣冠
食不厭精
王雪艇懷寶訪知音
大風堂鎮山之寶
從印度舞蹈談到敦煌藝術
藝事誰能「大、亮、曲」
他只是要享受那過程
看畫冊說真贗——揭開「真假金冬心」之謎
張大千請吃牛肉麵
大千居士的花卉及題詩
友情的醇醪
芙蓉、蓮花、藕及其他
畫債如山的大千居士
丹青、琴韻、故人情——傅聰於摩耶精舍見張大千
素心相約佩芳蘭——大千居士談對聯藝術
藝術家與上帝
大千居士贈寶記——臺靜農教授的書法緣
大千世界
他美化了有情世界——懷念大千先生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豪放中的溫柔
【附錄一】 畫說 ……………………張大千
【附錄二】 張大千年譜
【附錄三】 圖片來源
【拉 頁】 一卷書畫:張大千冊頁《大千狂塗之三》
內文試閱
從一扇小窗看大千世界
一個偶然的機緣,我有幸隨侍張大千先生,為他處理一些私人的中英文信件。一年多來,在大風堂的浸潤下,我發現書畫是一門廣袤浩瀚的學問,也是個令人著迷的世界。
雅 根
大千先生的老師清道人說:錢是「雅根」。他也作如是觀。他常說,他的許多朋友明明是千萬、甚至億萬富翁,卻有錢不肯花,因為他們是「怕自己不死」,唯恐自己活得長時,餘年堪虞,所以寧可冒把鉅款攜入棺材裡的危險,也不肯讓自己過一天舒服日子。他的哲學則是隨時當自己「明天就要死」,能享受的又何必等到明天?因此他用錢時的豪情,也是一般人所不能想像和企及的,比較起來,我倒覺得他才是「真正的富人」。那些朋友雖是富人,卻過著窮日子。他認定金錢是為他買快樂的,因此他從不顧慮「家無餘糧」的問題,讓金錢為他所役,
而從不役於金錢。
往年在北平,曾有人替他算命,說他過的是「天天過年」的日子;別人用錢是左手進、右手出,他則左手還未進,右手已出了。了解他用錢的方式,與他家的每月用度之後,才知此話之真。
他所喜愛的盆景、花木、石頭,全是由美國運來(其中還有許多是當年由香港運至巴西,巴西再運至美國的)。單只石頭一項,每次運來數箱便是臺幣數十萬元,這項費用令人聞之咋舌,不解他何以會花這麼多錢在這種破爛東西上。但他認為這是他心之所愛,也是他作畫時靈感的泉源,因而代價再高,也在所不計。
二十餘年前,他因看中了巴西的摩詰山城像成都平原的風景,而買進了八德園。後來苦於當地有山無水,便一口氣斥資美金一百七十五萬元開闢了一個人工湖,建立中國式的亭臺於其上,命名為「五亭湖」。懷著避秦的心情,在異國的土地上,建立了一個故國的世外桃源。但一俟巴西承認中共,政府當局決定在八德園附近建立水壩後,他又毅然率領家人赴美,放棄了多年經營的心血而未曾顧惜過。他這份「開闢疆土」的魄力,與放棄時的斷然決然同樣驚人。
決定回歸故國,養老臺灣後,雖然外雙溪的一隅不及八德園面積百分之一,不夠他施展建設中國式庭園的理想,但摩耶精舍完工以來,最令他得意的事,莫過於在雙溪溪流之畔、小園一角,有了兩座中式亭子。摩耶精舍肇建伊始,他就念茲在茲的直道:「等亭子建成之時,風來的時候,抱著本詩詞坐在樹下,在亭子裡吟哦吟哦,睡個午覺,聽聽水聲,多好!」這一直都是他的夢想,這可不也是孔老夫子在聽了曾皙的「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後慨然道:「吾與點也。」的那種生命情調嗎?這些夢想都賴「雅根」替他完成。
他的一位姓李的子侄輩曾對我說:張先生若不這樣「亂」花錢的話,這三十年來一億美金的財產早已積下了。許多關心他的親友也常替他擔心,怕他這樣不懂算計,有錢不知積聚,以防不足之時;將來將有難以為繼之虞。但我以為他如果用錢謹慎、處處算計的話,張大千就失其所以為張大千了。他用錢的氣度正和他作畫時大開大闔的創造力一樣,「非恆流所能夢見」,也不是規矩方圓所能限制的。我一直深信,他花錢的哲學和他藝術上的創造力有著極大的關係。
「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說這句話的時候,可不是懷著同等的自許和氣魄嗎?
作 畫
有一個人最喜為人畫扇子,一天,見朋友手搖一把新扇,立刻奪過來要替他畫,那朋友立即向他雙膝跪下,他攙扶不迭道:「畫把扇子並不難,何必行此大禮?」朋友道:「我不是求你畫,我是求你別畫。」
大千先生平日最愛說笑話,而且源源不絕。上面便是他自嘲「畫畫」這個行業的。其實天曉得,哪個人得到了他的畫不捧若至寶啊!
看他作畫是一大享受。有人作畫會「羞筆」,遇人在面前就畫不出來。他則是在他面前擺龍門陣的人愈多,他作畫的興致愈高,神來之筆愈多。但也要視對象而定,遇見他不喜歡的人在面前絮叨,他馬上就畫不下去了。
我喜歡看他畫荷花。他雖年紀大了,常嘆自己手抖不聽使喚,但那一筆荷花桿鈎下來仍一氣呵成,力道十足,令人看得目不轉睛,過癮萬分。潑墨的葉子氣魄大,表現了剛健之美;荷花的線條則又婀娜有致,表現了無比的柔美和嬌嫩,尤其花瓣的淺紅色暈,經他彩筆點染,更有那流動的美,叫人愛極了。在他的荷花裡,確實讓你見到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如大家所知,他的荷花最為歐美人士所愛,多年前曾以十四萬美金的高價賣給《讀者文摘》的創辦人華萊士夫人,因此有人向他請教:荷花要如何畫才能博得美國人喜愛?他不禁付之一笑。在他看來,為投合人胃口而畫畫,精神上便已流入次等;所以他常讚素人畫家洪通是天才,洪通的畫有天趣等,因為洪通只是畫他自己想畫的,用他的直覺去畫,就這一點而言,他認為洪通比那些紛紛到國外去看看外國市場,依別人的喜好而作畫的畫家們強得太多了。
他畫山水需要較長的時間,因為近年來他喜歡慢慢的、一層層的渲染,由淺而深,使畫面更醇厚、更深遠。山水畫難在造境,偏偏他每幅畫都有不同的佈局和意境,從不曾雷同,使你不得不佩服他無窮的創造力。
記得有一回他致贈林君一幅《歸漁圖》,那幅畫是他夜半爬起來畫的,誰也沒瞧見,畫好他便逕自拿與裱畫店裱好了,在送出去以前,才把那張畫張開給衆人看。不知那時別人的感覺怎樣,至少我自己是看呆了。那是一幅立軸,遠遠的有點遠山,近的是片沙洲,長著些水草,整個畫面籠罩在一片極美夕陽返照時的暈黃氣氛下,一個穿蓑衣、戴斗笠的背影,肩上擔著一根竹子,上面掛著個已經倒翻轉了的酒葫蘆,漸行漸遠,那種說不出的閒適、愜意和孤絕,都已盡在不言中。那份美和空靈是如此感人,它給我的震撼太深刻了,直覺得目眩神搖,久久不能自已。還記得那首題畫詩似乎是:「閒釣溪魚魚滿串,旋沽邨酒酒盈尊,歸來記得掛船處,秋水斜陽樹一根。」
他畫潑墨畫就更費事了。非畫十天半個月不能完成一幅,往往先要裱畫師傅把紙搨在板子上,作畫時由他拿著一盤墨灑於其上,再令他的門生或晚輩一人手持木板的一頭隨意搖動(這個方法很現代),搖到使他滿意的地步為止。旁觀的人一定認為用這個法子畫畫太簡單了,其實不然。等墨色固定以後,他再命學生將畫擺在遠處,這時他從各個角度觀看一下,便胸有成竹了;於是這一堆混沌的墨再經他的畫筆細細經營,就變成了遠山、近水、懸崖峭壁、孤帆、山寺種種奇絕的山水。由於潑墨的情形沒有兩次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他構思的景致也無一幅相同。
難在有一回因求畫的人要求的尺寸較小,他命人把原來潑上墨的紙張削掉上面一半,剩下一團不見天(原來上面要留點白的)的黑墨;別人都勸他別用這張了,太難畫了,全是黑墨,無從表現啊。他搖搖頭,表示他自有辦法。果然,他照樣把它變成一幅更奇絕的景致。他的創造力真令人嘆為觀止,教人想到在藝術的領域裡,他是一名造物主,將混沌的墨色化為各種壯觀的景色,為世人再創了一個宇宙。
凡是要求繪青綠潑墨山水的,他一定詡以「內行」,因為石青、石綠這兩種顏料最貴。他常歎,畫青綠潑墨山水划不來,該學學齊白石的公然議價,凡需重用洋紅者,加多少多少錢。
這些日子來,我所看到他的畫,大的山水氣魄驚人,元氣淋漓,一些「濠濮間意」、「閒看游魚戲落花」的作品,又充分表現了悠然自得的意境。許多小品更令人愛不忍釋,總有一股靈氣流注其間。但我更愛的是他的「大千狂塗」,筆觸是現代的,意境卻是最中國的,寥寥幾筆,包含了多少灑脫和不羈,那真是天才之筆。李太白的灑落飄逸,杜子美的雄奇沉鬱,盡在其中!
讀 畫
初在大千先生旁邊看畫,聽到說管夫人的哪些竹子是趙孟頫代畫的,以替夫人宣傳,哪些是她自己畫的,所以略帶「生」意;又聽到說趙孟頫的章子「趙子昂印」上端有一凹痕,四十餘歲後日益明顯,看趙松雪畫的真偽可由此處見。那時我對書畫這門學問還感到十分陌生和遙不可及。這些日子來,我才了解到何以許多人玩書畫,竟至入了迷。
張家的座上客,有位香港來的徐先生,為人爽朗風趣。由於家世的關係,他對目錄學、書畫學的研究專精異常。他曾對我說:「你何其幸運,能遇見張先生,得親承謦欬。」因為他認為在鑑賞中國畫的學問上,張大千簡直是宇內第一人,世上無出其右者。徐先生在這方面自負甚高,他常自認為在看中國畫的行業裡,他是數一數二的高手,但是遇見了大千先生,他也只好屈居「一人之下」了。因為他雖是行家,有時也有眼力不及之處,張先生卻能為他釋疑解惑。對大千先生,他不僅為之心折,抑且近乎崇拜。
大千先生對我說,他看「元四大家」黃子久、吳鎮、倪雲林、王叔明,是一眼便能分辨出是誰的作品;明代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的作品,真偽看得出,年代倒不見得有把握。石濤、八大則不消說,他只要一看「八大山人」簽名的這四個字,所說出的年代不會有三年的出入。他的眼光準到這樣的地步,因此論起石濤、八大,大千先生是全世界公認的專家。
他說,真畫假畫不只看筆觸,重要的是氣韻,真畫有一股真氣,像要對你說話(當然,這是要對書畫鑑賞到達某種程度以後,才能聽見這種語言的)。比如說,宋人的畫,我們於今看來,比明人、清人看得更清楚,因為旁證更多。先說紙,由宋代掛到現在定然看得出痕跡;墨則宋人的墨是最好的,墨色因年代久遠必然會變,這也觀察得出;其次看題款和收藏章,元明清各代收藏章各有特色,印的顏色不是假得了的。故而齊白石的畫,現在難以從這些角度辨別真假,只能看它的氣韻和神氣,因為他用的紙和印章到現在都還有。
「鑑賞」這門學問是很難的。和中國歷史上許多畫家進入老年期一樣,大千先生在畫成題款時,因年紀大了,注意力和眼力不免都差些,經常會在寫詩句時掉了字或寫錯了字,往往寫完他自己才察覺,或經旁人看出以後,再加以補足或改正,但有時也有未經看出便送出門了的。有回他把款末寫成「民國六十年戊午爰翁書於摩耶精舍時年八十」(六十下面脫一「七」字),友人戲稱:「八爺(他排行第八),一定要加上啊,否則五百年後,後人怎麼也考證不出來!」像上面書畫家偶犯的錯誤,誰曉得在千百年後會造成多大的誤解和爭執?那幅作品若不改動,說不定真有後人會以真為假(因為年代匹配不起來),而大作其文章呢!所以大千先生常說自己的作品:「不脫字、不錯字的才是假的!」從此事觀之,多少連篇累牘的古畫真偽考,有許多不都是庸人自擾的白忙一場。
作者資料
馮幼衡
藝術史學者。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考古系博士。曾任二十世紀最重要畫家之一張大千私人祕書多年,並曾服務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任教於美國維吉尼亞理工暨州立大學藝術系、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藝術史系、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現為臺灣藝術大學書畫系兼任教授。 擔任張大千之中英文祕書期間,親炙藝壇巨擘,對張大千之作畫技巧及創作理念,有第一手近距離之接觸與觀察,並曾耳聞張大千口述的一部活生生的二十世紀(藝術)歷史,是目前海內外研究張大千的專家。 作者以其親身觀察體驗著作本書,除了談張大千的繪畫,也涉及他的造園、美食、收藏、鑑賞、為人處世之道,為喜愛張大千繪畫的人,提供了第一手的珍貴資料。 其他著作有:《借古開今:張大千的藝術之旅》、《從古典到現代:張大千的藝術 1950–1983),及有關中國藝術論文多種。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