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雙11寵粉購物節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朝鮮半島現代史:一個追尋驕陽的國度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朝鮮半島現代史:一個追尋驕陽的國度

  • 作者:布魯斯.康明思(Bruce Cumings)
  • 出版社:左岸文化
  • 出版日期:2022-06-08
  • 定價:950元
  • 優惠價:79折 751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1月26日止
  • 書虫VIP價:751元,贈紅利3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713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在光鮮亮麗的背後,我們忽略這個國家的歷史陰暗面, 面對困境,他們是追尋驕陽的國度。 冷戰史權威學者,以大眾口吻和鮮明的文字意象,融合自身與南北韓人的接觸經驗, 綜合政治經濟學觀點, 探討自十九世紀末,經歷日本、美國勢力, 朝鮮半島上的獨裁者如何在大國之間找到生存之道? 群眾運動如何推動韓國向民主體制轉型? 東亞如何自成一體,又彼此相連? 專文推薦 羅士傑(臺大歷史系副教授、開設「東亞現代史」通識課程) 阿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推薦 吳叡人(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朱立熙(「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 黃長玲(臺大政治系教授,研究領域之一為臺韓婦女運動與國家發展的比較) 郝明義(資深出版人,現任大塊文化董事長) 楊虔豪(駐韓獨立記者) ★探究南北韓現狀,追溯歷史根源★ ★觀察朝鮮半島的歷史,等於深度理解冷戰在東亞★ ★臺灣與韓國處於平行時空,如何在東亞彼此關聯★ ★作者不只是學院教授,更實際參與美國政府的朝鮮半島事務。★ ★不同於一般頌揚韓國經濟表現的書,探究群眾運動在歷史洪流中所扮演的角色★ ★以同情理解的角度,帶領讀者認識北韓★ 韓國,是臺灣人羨慕又嫉妒的對象,但他們一路走來並不順遂。從二十世紀初被日本殖民,歷經二十世紀中葉最慘烈的內戰,然後國家分裂。接著南韓經歷經濟奇蹟,卻也付出社會激烈衝突的代價。北韓則是先經歷高速發展,然後又退回「隱士之國」。 我們可以如何理解這一國度? 日本殖民時期留下的內部矛盾,深深刻進朝鮮社會,定下二戰後朝鮮半島左右派分立的政治格局,加上美國、蘇聯與中國的涉入,強化了南方與北方的分裂。這樣的國內外局勢讓朝鮮半島處於冷戰最前線,當「圍堵」這兩個字都還沒形成美國冷戰策略之時,美國就已實質上「占領」朝鮮半島南方,讓南北衝突越來越不可避免,終於爆發了最慘烈的「韓戰」。 韓戰後,美國持續高度涉入南韓事務,不過在作者眼中,南韓並不是美國的傀儡,南韓的威權者將美國玩弄於股掌之間,獲得非常鉅額的資金挹注,但卻可以不顧出資者的意願,逕行心目當中的國家建設;回過頭來,獨裁者對國內的財閥施予獎勵和懲罰,發展出獨樹一格的經濟繁榮。但是,最有創造力的成就並不是經濟奇蹟而已,韓國的群眾運動,數次推翻獨裁者,推動國家自我改革,邁向民主化歷程,作者認為這才是韓國最值得世人關注的成就。 北韓也不是被蘇聯和中國操控的棋子而已,北韓獨有的行事風格都是對外界勢力的合理應對。 從時間軸來說,作者將歷史因素注入每個階段的敘事,從空間上來說,作者放眼東亞,對照參考周邊國家的動靜變化。例如:「韓戰」的軍事需求,促使美國投資日本,為戰後日本的經濟打下基礎。而後來「越戰」爆發,韓國除了派兵參加,也得到美國軍方的委託,生產鋼鐵和運輸設備,可以說,東亞的戰事促進了經濟成長。除此之外,在臺灣的獨裁政權,也是作者敘事的一環,以及比較的參考點。 這本書是面向大眾的歷史寫作,洋溢熱情筆調。作者對這個國度懷有深刻情感,不只因為這個國度追求獨立自主的現代化歷程令人動容,還來自於他個人的體悟,連妻子、岳母、岳父家族的故事都如同一把萬能鑰匙,帶領讀者更加深刻理解朝鮮半島。朴正熙時代,他躲避催淚彈的往事,全斗煥時代,他的著作被查禁的故事,以及金大中返國他擔任美國代表團一員的歷史現場,都融入這本歷史著作裡。 對臺灣讀者來說,臺灣與韓國的歷程雖然相異,但也有某些相似性。兩者同為日本殖民地,戰後,李承晚與蔣介石,都在風雨飄搖的處境中,與美國人周旋,彼此之間也互有往來。臺灣二二八事件的隔年,韓國發生了濟州島四•三事件;朴正熙有漢江奇蹟,蔣經國有十大建設;美麗島事件的同一年發生光州事件;臺灣解嚴的那一年,韓國也走向民主。這本書雖然是以朝鮮半島為主,但歷史將周邊國家也一同捲入。 康明思引用了不少第一手文獻和其他學者的論著作為其論述佐證。因為時時不忘將其個人觀察與西方學者的成果進行對比與對話,因此讀來並沒有文獻積累產生的閱讀遲滯,而是凸顯了作者想用生動素材編織韓國現代歷史的策略,並以之為例去與其他學者的成果進行對話的學術野心,這樣的書寫策略有利於重新確立朝鮮半島歷史在世界歷史發展當中的重要性。 ——羅士傑(臺大歷史系副教授,開設「東亞現代史」通識課程) 靠著史料與美國的官方檔案,康明思得到一條書寫韓國現代史的路徑,並讓這「亞洲四小龍」光彩背後的血腥灰暗,得以為世人所見——在上世紀末,韓國以其傲人的經濟躍上世界舞台,其民主化歷程便顯得清淡……隨著韓國真相調查的進展、轉型正義工程的推進,康明思在《朝鮮半島現代史》完成之後,又找出更多檔案證據,對於冷戰與威權體制下的韓國更為瞭解……另外完成了《光州日記》、《朝鮮戰爭》(左岸文化出版)等書。而他對轉型正義的看法也在過程中更加清晰,並在《朝鮮戰爭》一書中肯定韓國人追索真相的視角 ——阿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美國學界研究現代朝鮮的權威……精彩呈現一個國家,跟著二十世紀東亞史一起跌宕起伏的變化。」 ——《經濟學人》 「作者是美國鑽研現代朝鮮半島歷史、剖析現代朝鮮半島政治的頂尖學者,此作精闢剖析了韓戰和南韓經濟的迅速成長……他也使世人重新關注朝鮮民族這個世上自成一格的文明,讓人認識到朝鮮民族並非中國、日本文化的混合體……這是今日了解兩韓的最佳書籍。」 ——詹鶽(Chalmers Johnson),《通商產業省與日本奇蹟》(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作者 「此書是關於此主題最出色、最振奮人心的書……作者精闢探究一九○五年後的歷史、韓戰的起因和影響、令人害怕的韓國情報機關、一九五○年代後的血汗工廠和經濟奇蹟、韓裔外移美國一事的重要性、兩韓統一的可能性和影響。」——華特.拉費伯爾(Walter LaFeber),康乃爾大學美國史教授 「對有心弄清楚這段歷史者來說,這是本絕佳的入門書。除了對朝鮮半島歷史作綜合考察,此作還帶讀者認識兩韓晚近的發展和現代生活樣貌……作者說故事的功力一流,連朝鮮民族之精彩傳說都置於筆下,讓人有相當豐富的感受。」——卡洛.斯巴霍克(Carol Sparhawk),《駐外事務雜誌》(Foreign Service Journal) 「令人見聞大增……使人眼界大開且易懂的一部歷史書。」 ——《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 「不可多得的佳作……第一本英文著作,針對一般大眾講述從史前迄今之朝鮮半島的歷史。」 ——丹尼爾.史奈德(Daniel Sneider)《新聞日報》(Newsday) 「凡是想瞭解現代兩韓的讀者,不可錯過的專題論著。」 ——徐大肅(Dae-Sook Suh), 《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本書特色 ★探究南北韓現狀,追朔歷史根源★ ★觀察朝鮮半島的歷史,等於深度理解冷戰在東亞★ ★臺灣與韓國處於平行時空,如何在東亞彼此關聯★ ★作者不只是學院教授,更實際參與美國政府的朝鮮半島事務。★ ★不同於一般頌揚韓國經濟表現的書,還探究群眾運動在歷史洪流中所扮演的角色★ ★以同情理解的角度,帶領讀者認識北韓★ ★融合個人經驗,隨手捻來皆是歷史的弔詭和反諷,也更增加對東亞局勢的比較與理解★

目錄

推薦序 將歷史還給它自己◎羅士傑(臺大歷史系副教授、開設「東亞現代史」通識課程) 推薦序 另一種度量朝鮮半島現代史的方式:從轉型正義談起◎阿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新版序 初版序 第一章 德 朝鮮民族的起源 /三國時期/新羅支配下的朝鮮半島 / 王建一統朝鮮/朝鮮王朝時期/大放異彩/社會的轉變/ 家族、社會流動、教育 /太陽下的朝鮮/英祖和思悼世子 / 朝鮮王朝衰落時期/商業勃發/結論  第二章 利:一八六○~一九○四年 隱士王國/開放未成和其他/中興、改革、革命/ 東學黨:無改革之名但有改革之實 /現代朝鮮的誕生/ 「無以名狀的墨守成規」:西方人眼中的朝鮮  /結論/ 第三章 蝕:一九○五~一九四五年 朝鮮王朝走入歷史/殖民地治理:現代化或剝削/ 朝鮮民族主義與共產主義的興起 / 發展型殖民統治  /殖民地壓力鍋 / 第四章 激情:一九四五~一九四八年 朝鮮分裂 /「數百保守人士」:初期的結盟  / 南朝鮮的左派和右派/大韓民國問世 /濟州島與麗水的叛亂/ 北韓/警察與情報機關/結論 第五章 衝突:一九四八~一九五三年 北韓與中國 /南韓境內的游擊戰 /一九四九年的邊界戰事/ 開戰前夕/甕津衝突事件/從漢城到釜山到仁川:圍堵戰  / 強攻釜山 /「推回」戰 /南韓占領北韓/ 中國參戰 /華府的驚恐 /結論 第六章 韓國,旭日東升:工業化,一九五三年迄今 闊氣的山姆大叔 /漢江奇蹟 /金融運作方式:漢城的銀行家 / 與日本關係正常化和越戰 /大推進 /大財閥/ 危機與改革 /韓氏奇蹟 /沒那麼神奇/ 無關道德的家庭主義/結論  第七章 德,II:民主運動,一九六○年迄今 四月革命 /軍方統治/維新體制  / 一九七○年代的中央情報部 /勞工運動/ 光州 /反美和反韓/六月突破/ 韓國人如何改寫獨裁、民主規則  /結論    第八章 太陽王之國:北韓,一九五三年迄今 「偉大的太陽」:北韓的統合主義/金正日接班/ 北韓經濟/農場生活 /太陽王倒下/結論 / 第九章 在美國的韓裔人士 第十章 朝鮮半島的世界地位 穿不透的邊界/寧邊謎團/從瀕臨戰爭到情勢緩和 / 美國在朝鮮半島之核政策的背景 /走向緩和/ 陽光政策 /兩韓統一/結論

序跋

【作者序摘錄】
撰寫此書的念頭,萌發於芝加哥大學本學院院長約翰.博耶(John W. Boyer)給了我一筆暑期款,要我為該學院甚受敬重的文明課程,寫一本以朝鮮半島為主題的教科書。幾年後,我把書名告訴他(他是鑽研德國、奧地利歷史的史學家),他忍不住笑了出來,說那似乎有點俾斯麥的味道。希臘文asu和拉丁文oriens意指「旭日」或「東方」,數世紀以來,伊斯坦堡以東的一切都意味著「日升之地」,一如occidens一詞讓人想起日落之地;馬丁.路德認為歐洲是Abend(暮)地,東方為Morgen(晨)地。1如今只有日本自稱是日出之地,只有焦慮的美國人把自己國家和日落扯上關係。但讓我們體會到起落與周期性日蝕的世界,不是希臘羅馬的世界,而是有著相對少數的先進工業國,這些國家在工業時代彼此不斷競爭。這正是朝鮮如今加入的那個太陽系(那也是我使用此書名的用意)。 前一頁的圖是疆理圖(kangnido),在西方人遠航美洲之前將近百年的一四○二年,由朝鮮的地圖繪製者所繪,呈現當時人所知的世界。「東國」朝鮮,猶如掛在中國旁邊的一大串葡萄,印度和南亞癟縮入中國。日本列島無足輕重,被下移到菲律賓附近。此圖或許老舊,但讓我們知道朝鮮人對自己國家的看法,而且是始終不變的想法:重要的、先進的、舉足輕重的國家,它或許是帝制時代「巨鯨間的一條小蝦」,冷戰時期夾處在諸強權間的小國,韓戰後一個貧窮、分裂的國家,但如今站回其在世上應有的位置。 朝鮮半島面積約略相當於英格蘭,兩韓人口則接近統一後的德國人口。若非它是突出於中國的一個半島,我們不會把它看成一個小國(沒人把日本或英格蘭看成小國)。許多美國人也認為朝鮮半島「偏處一隅」或「遙遠」;出於不同的理由,日本人喜歡把北韓稱作「最偏遠的國家」。只有從「西方」的歐洲中心觀、文明觀出發,才覺得東北亞偏處一隅─此歐洲中心觀和文明觀,近來因為可能不保而又被大受看重。許多西方人仍相信歐洲文明「擁有獨一無二的歷史優勢,在種族或文化或環境或心智或精神上有某種特殊的特質,使這個人類群體,相對於其他所有群體,從古至今始終更高一等。」2我們會發現朝鮮人抱持同樣想法,差別在於他們眼中始終更高一等者不是歐洲,而是他們自己國家─或就歷史上來說,是中國。北京位在疆理圖正中央,因為它是已知文明的中心。 「現代朝鮮」一詞所指為何?其他國家開始亦步亦趨仿效西方國家時,我們常說它們在「追求現代化」。如今這樣的國家甚多,但根據晚近某些說法,其中沒有哪個國家,包括經濟大國日本,享有歐洲國家那樣真正的獨立自主。這項終極的現代化願景,如今仍可望不可即。但二十世紀也是驚人事件頻發的世紀,從了不起、令人讚嘆之事,到駭人、無法想像之事,無所不包,因而我們已不再能用「現代」一詞表示禮讚,或用進步表達贊同。「現代」意味著人在工業環境裡工作,使用先進科技為工具,住在城市或城郊,享受或苦於工業最先進國家的關注,體驗到與先前的政治型態大不相同的民主政治或威權政治。二十世紀是工業化、科技變革的時代,是擁有這兩樣東西且善於將它們用於軍事的國家、其影響力遍及世界的時代,是人民群眾以政治參與者身分嶄露頭角的時代。「現代」不表示高人一等,而是升降刻度表上的一個標記、一個點。二十世紀開始時,朝鮮位在刻度表接近底部的位置,二十一世紀開始時,則已接近頂部。在這過程中朝鮮有許多得,也有許多失,造就了一則人類戰勝逆境的精彩故事。但如今世上有了現代朝鮮。 但朝鮮向西方人呈現的,不是平順的工業精進敘事,而是裂解、煩亂的二十世紀歷史。一九一○年,它失去已存在千百年的獨立地位,此後直到一九四五年一直是受剝削的殖民地。接著,國家分裂、政治動蕩、一場戰爭造成嚴重破壞、數百萬人死亡和流離失所─經過這番波折,只造就一個依舊分裂且赤貧的朝鮮。十年後,南韓開始工業化,如今它擁有大體上堪稱民主的政治,但那是在兩場軍事政變和數場民亂之後取得。北韓戰後發展較快,但不久就嘗到其政治、經濟體制的惡果。該體制的存在,係為解決一九三○年代的問題,而非一九六○年或一九九○年代的問題。曾有數年,許多分析家說北韓就要崩潰,但朝鮮半島如今依舊分裂,蒙受漫長冷戰期間世上其他地方所嘗過的種種衝突和激情。朝鮮人會如何調和他們兩種大異其趣的制度,最終達成國家統一,仍在未定之天。 於是,有了另一個主題:步入現代。一個相關的主題是朝鮮的現代化努力一開始並不受重視。一九○○年沒有哪個西方人能想像一個現代朝鮮,一九四五年沒有西方人預見到現代朝鮮,而且僅僅一個世代之前,專家仍未設想到現代朝鮮。西方境內舉足輕重的東西,當時的朝鮮似乎樣樣都缺:活絡的商業、經驗主義科學、穩定的中產階級、創業精神、創新科技。那麼朝鮮人如何辦到的?審視舊朝鮮時,想必遺漏了什麼,忽略了什麼。忽略的可能是歷史。朝鮮在一片領土上賡續長存的歷史,或許有助於我們理解二十世紀最不凡的成就之一。本書會從這樣的歷史開始談起,了解這段歷史對今日的影響。 還有別的問題是本書所要審視的:例如種族。金惠經(Elaine H. Kim)寫道,大部分美國人「主要通過種族的透鏡」看朝鮮人,「把我們看成長得都差不多,認為我們只關心自己。」3太多朝鮮人通過同樣的透鏡來看,自認具有某種基本特質,因而讓他們、也只有他們是道地的朝鮮人,認為他們源自同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系,綿延將近五千年。有太多非朝鮮人自認只有自己真的懂朝鮮人作風背後的理由。當我說「朝鮮人這樣那樣」時,我只是表達籠統的看法。其實不存在一個被稱為「朝鮮人」的同質範疇─不存在種族本質,不存在同質的族群,不存在獨一無二的基因標記。朝鮮人外貌、高矮胖瘦不一,人類的各種個性,一應俱全。 自古以來諸多民族來到朝鮮半島,二十世紀朝鮮人是這些民族的複雜混合體。這些民族肯定包括日本人、中國人、滿洲人、其他許多東亞、中亞族群,但或許還包括史稱高加索人的民族(我讀過一本書,書名《朝鮮人是白人》[Koreans are White〕)。晚近考古學已證明朝鮮人的DNA基因庫,一如中國人的基因庫,有許多與歐洲人DNA相似之處,與非洲人或中東人DNA的相似之處則較少─也就是說,比起擁有最大DNA基因庫的非洲人,朝鮮人的DNA基因庫小了許多,但就人類行為的差異來說,這點毫無影響。不管種族在我們的社會生活、政治生活裡有多大影響,科學已證明種族之說毫無道理。 如果種族之說毫無道理,等級制度和不平等就是美國人難以理解的概念,尤其是年輕美國人。但幾十年前,等級制度和不平等仍深植於朝鮮社會,對許多朝鮮人來說,它們依舊不只是「必須接受且無可改變的事實」,更是如何組織合宜社會的完美依據。我們想在本書理解朝鮮,想要從同理心角度去認識朝鮮,就應盡量─暫時─甩掉妨礙我們認識、觀察一個截然不同社會的自我認知:與另一種社會(而非與偏離常軌的社會)來場短暫的邂逅。 法國政治思想家阿列克西.德.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能成為如此傑出的「美國通」,正是因為採取了暫不妄下判斷的作法。美國社會看重個人的特立獨行和平等主義,但他不是很確定一八四○年代的美國是否真的提倡這兩種作風(蓄奴的南方更與此背道而馳),不過,美國和貴族制法國仍足以形成鮮明對比:

內文試閱

【第六章(摘錄)】 韓戰後,來自北方平安道一帶的富裕逃難人家蝟集於漢城;漢城的有錢人在釜山環形防線後面避難了好多個月之後,這時回到首都;許多普通百姓只能勉強求生,四處找工作或找失聯的親人,努力找回一九五○年前他們原有的生活。社會上或許只有一個階級擁有內聚力,那就是地產主要位在西南部湖南地區的「在外地主」。一九五○年夏的激進土改,和一九五一年改良主義式土地分配,使其中許多地主失去土地,但也讓許多地主透過有實無名的租佃(據專家估計,占了南韓兩成的可耕地)得到一連串好處,他們可能還獲得代償他們土地損失的國債,或者那些授予貴族、且體現於首都教育機構、文化機構裡的社會威望。不過,他們的政治影響力此時大多已消失。尤其是他們控制氏族「晚輩」、侍從者、佃戶的能力,以及他們繼續控制市場、扼殺進取精神的習性,這些都已灰飛煙滅。要把人綁在鄉村已不可能:連續兩個戰爭已解放了他們。宗族關係和地緣關係如此強固的這個國家,這時走上霍布斯所謂的「無主人」(masterless men)時代,預示了失範(anomie)與現代性的時代即將到來。戰爭是打破不平等的利器,誠哉斯言! 貴族退場,代之以企業家,他們負責供應軍事物資,因而發了戰爭財。他們構成人數雖少但屬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經商或附屬於龐大外國駐軍及其許多組織,敢衝敢闖,透過放款和貪腐,或純粹在戰時提供稀缺服務(衣物、避難所、食物、酒、性),利用人的絕望而發達致富。這些人都靠流入南韓的美元金流壯大事業。美金多得無法想像,從總統官邸往下流動,經過文武官員之手,流過美軍營站,流入黑市,進入一群服務外國駐軍者的口袋。這群人包括司機、警衛、信差、旅館服務員、女僕、男僕、黑市商人、貨幣兌換商、妓女、乞丐。後來成為現代集團董事長、億萬富翁的鄭周永,韓戰前經營一家小型汽車修理店,但藉由以半噸卡車運送補給品到美軍基地,以及建造美軍宿舍的工事,得到翻身的好機會。另有許多財閥集團發跡於此時,與韓戰前的大企業幾乎沒什麼關連。 戰爭也令許多人心碎,帶來大破壞。坦白說,「現代」是用過即丟的時代,是兩班貴族想像不到的時代:有計畫的淘汰、無計畫的淘汰、新品出來後的淘汰、預防性的淘汰、出於不可抗拒因素的非預防性淘汰。成堆無用的庫存品、鼓勵每隔二十年就將物品回收再利用的稅務優惠、廢棄的汽車、廢棄的住宅、空蕩蕩的建築、一無所有且無家可歸的人。我記得曾問一九六○年代來到美國的朝鮮人,美國哪一點最叫他們喜歡,許多人說「中古車和庭院二手拍賣」。你可以花三萬五千美金買下一輛賓士車,開上七萬五千英哩,然後再把這輛原本可用一輩子、性質還完好的汽車,以極低的價格求售。也可以在跳蚤市場或「舊貨交換會」(swap meet)待上幾個早上,就可以備齊家中所需的大小器物。朝鮮人很善於利用「舊貨交換會」來補足所需,一九九二年洛杉磯暴動後,這個詞成為流行於美國的語彙之一。對北韓和南韓來說,韓戰讓工廠和工業在燃燒彈的火光中得到翻新,一如美國指揮官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的無差別轟炸策略在一九四四至一九四五年替日本汰舊換新,使日本得以用最新技術從頭再來。 一九五三年後的韓國,社會混亂、人民離散,而在此情勢中昂然屹立者,是已從一九五○年的十萬人,擴增為一九五三年超過六十萬人的韓國軍隊。它是此時韓國勢力最大、內聚力最強、組織最完善的機構,不久將在政治上展現其影響力。在這期間,國民徵兵制使每個無法靠賄賂躲過徵兵的男子,只好接受軍隊教育的烙印:新兵訓練所、軍事操練、軍紀、愛國心、反共精神、令受過最艱苦鍛鍊的美國軍官都會害怕的威權式軍事管理。(除了派數萬韓國人參加越戰,)韓國軍隊自此未再打仗,但接下來三十年,它成了工業勞動紀律的訓練所。馬克斯.韋伯曾把近代工廠比擬為軍隊組織,就韓國來說,軍隊與韓國經濟發展的關連性的確非常大。 但真正富裕起來是較晚的事。一九五○年代的南韓,是個叫人極為失望的地方,每個人都苦於物資極度匱乏、窮途潦倒。成群孤兒在街上奔跑,以十或十五人為一組,形成自保和掠奪的小團體;捱過各種苦痛、或在戰場上受過傷的乞丐;只要看到人有錢包,就湊上去乞討的,往往是截肢或挨餓的大人,他們會抱著小孩或嬰兒成群移動;週末,滿載可憐女人的半噸卡車,搖搖晃晃駛到軍事基地,以便兜售她們所能提供的服務。韓戰結束二十年後,這種費里尼式(Felliniesque)悲劇仍未消失,仍可在漢城市中心區清溪川的可怕貧民窟發生,也可持續看到在街頭乞討、或靠著鐵路貨車車廂移動的成群孤兒。 曾有個來自漢城最富裕人家的女人告訴我,一九五○年六月韓戰開打時,她所能帶出來的,就只有一把鑽石;當丈夫遇害之後,她住在釜山龐大難民營邊緣,努力餵飽幾個年幼的小孩。回到漢城,她得以住回老家,但老家房子已倒了大半,剩下的房子裡住著來自北方的難民。日子太苦,若再有戰爭,她決定一死了之。漢城的著名小說家安正孝,寫到韓戰剛結束時他家在仁川生活的困苦:

延伸內容

【推薦序(摘錄)】將歷史還給它自己
◎文/羅士傑(臺大歷史系副教授、開設「東亞現代史」通識課程) 我記得在二○一○年前後,我能找到給美國大學生讀的韓國通史著作並不多。除了康明斯的書外,我還指定了哈佛大學 Carter Eckert 等人所編寫的 Korea: Old and New History (1991)給學生閱讀。我記得Eckert這本書,因為有韓國學界參與寫作,書中提供了很多以前我所不熟悉的大脈絡與小細節,幫助我建構課程的年代順序。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康明斯的這《朝鮮半島現代史》,我至今仍記得康明斯在字裡行間對韓國洋溢著的深刻情感,他試圖透過書寫去揭示韓國歷史因為外國勢力所造成的霧區與誤區。如何告別霧霾籠罩,讓韓國可以籠罩在陽光之下、去獨立自由地發展出不同於歐美的現代社會,可說是康明斯寫作這本書時,所洋溢出的熱烈情緒。無怪乎,康明斯會將這本韓國現代通史英文書命名為:Korea’s Place in the Sun. 這畢竟這是一本用英文寫成供英語世界讀者閱讀的韓國現代通史,因此對朝鮮半島的歷史展過程,提供了初學等級的詳細梳理。尤其難得的是,在這一本教科書中,康明斯引用了不少第一手文獻和其他學者的論著作為其論述佐證。因為時時不忘將其個人觀察與西方學者的成果進行對比與對話,因此讀來並沒有文獻積累產生的閱讀遲滯,而是凸顯了作者想用生動素材編織韓國現代歷史的策略,並以之為例去與其他學者的成果進行對話的學術野心,這樣的書寫策略會有利於重新確立朝鮮半島歷史在世界歷史發展當中的重要性。這一點非常值得在臺灣的我們借鏡,並思考該如何見賢思齊。 身為研究韓國歷史的外國人,康明斯自然是閱讀了大量由韓國與日本史家所撰寫的作品。他明確點出,出於不同的原因,這兩國的史家撰寫一九一○年後的歷史,都迴避使用寫史的基本材料:即一手資料、公文書、訪談錄。從任何一本講述朝鮮半島的歷史著作來看,我們幾乎都會發現每部作品都很容易落入從「後見之明」去詮釋廿世紀的霧區,不過康明斯不一樣,我們顯然感受得到康氏想用史家之筆去對抗二戰之後「政治正確」對歷史書寫過度介入的努力。可以理解為,想要從民族國家的桎梏裡去解救歷史,去恢復歷史書寫的獨立性,並讓史學研究的進步抗衡民族國家不斷塑造神話的威脅。
【推薦序(摘錄)】另一種度量朝鮮半島現代史的方式:從轉型正義談起
◎文/阿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作為一個左翼歷史學家,康明思對於北韓,及戰後韓美聯盟以圍堵共產主義為由,遂行的戰爭與國家暴力都有深入研究。他在二○一六年濟州四•三和平論壇中,即以南非為真相調查的案例,對於「真相」提出四種定義,包含:法律真相(挖掘、檢驗屍體)、目擊者真相(讓受害者說話)、學術真相(歷史學者與檔案文件),以及加害者真相──讓他們也現身說話,再由別人做回應。這種方法讓雙方各造都說話,達成社會的、或「對話的」真相,這即是療癒或還原的真相,是以調和、而非報復或自我合理化作為出發點,分配正義、評估懲處。 故康明思在二○一○年出版的《朝鮮戰爭》中,以此肯定韓國官方所做的轉型正義工作:「南韓已顯示敵人之間要相互瞭解和修好,需要先有真相調查的過程;也就是審慎、深入地檢驗過去的調查,並承認已被埋藏、壓抑的歷史。」 而康明思本人,便是在「學術真相」這個層次,為濟州四•三事件,乃至於韓國其他人權侵害事件的歷史真相,盡到學術研究者的責任──他在這本《朝鮮半島現代史:一個追尋驕陽的國度》與前作《朝鮮戰爭的起源》(1981/1990),乃至後來的《朝鮮戰爭》,都提到濟州四•三事件。而濟州四•三研究所亦在對外的事實說明中,採用約翰梅理爾(John Merrill)與康明思的歷史分析框架。這兩位美國人不僅對美國在武力鎮壓中的角色提出批評,也是英語世界中最早揭露此場大屠殺者。 因前述貢獻,康明思於二○一七年獲得第二屆濟州四•三年度和平獎,這個獎項旨在表彰「為發現濟州島四•三事件的真相做出貢獻,並致力於發展世界和平、人權和民主的國內外人士」。

作者資料

布魯斯.康明思(Bruce Cumings)

芝加哥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朝鮮半島現代史、二十世紀國際關係史、美國和東亞關係、美國對外關係、東亞的政治經濟等,是研究東亞冷戰與韓國發展的重要研究者。曾多次前往南北韓,親身經歷過韓國的街頭運動,他的著作也在社會運動狂潮裡,以地下形式廣為流傳。 第一部著作The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即獲得費正清獎,以及Quincy Wright Book Award(對國際研究有貢獻者)。另著有North Korea: Another Country、Dominion from Sea to Sea、The Korean War: A History(中文版《朝鮮戰爭》由左岸出版)等書。 一九九九年獲選為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二〇〇七年獲得金大中獎,亦榮獲福特基金會、麥克阿瑟基金會等獎助。近年,以學者身分參與濟州島「四・三事件」轉型正義工作,二○一七年榮獲「濟州四•三」年度和平獎。 文章常見於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New Left Review, London Review of Books, 和Nation。

基本資料

作者:布魯斯.康明思(Bruce Cumings) 譯者:黃中憲 出版社:左岸文化 書系:左岸歷史 出版日期:2022-06-08 ISBN:9786269606306 城邦書號:A0400134 規格:平裝 / 單色 / 656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