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醫療保健 > 保健養生
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1分鐘快速揪痛!解讀人體「壓力訊號」、破解「痠痛密碼」的MLS療法
left
right
  • 庫存 = 8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1分鐘快速揪痛!解讀人體「壓力訊號」、破解「痠痛密碼」的MLS療法

  • 作者:布魯斯(Bruce)
  • 出版社:方舟文化
  • 出版日期:2023-10-18
  • 定價:480元
  • 優惠價:79折 379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5日止
  • 書虫VIP價:379元,贈紅利18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60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秒殺爆滿!! 台灣首位「人體力學」物理治療師, 超搶手課程首次書籍化! 【 全彩圖解 × 筋膜透視,1分鐘快速揪痛 】 解讀「壓力訊號」,破解「痠痛密碼」 MLS療法用「徒手筋膜縮短技巧」,透視痠痛背後「真正緊繃位置」 人體力學機轉解密 × 肌筋膜力線地圖導覽 幫你擺脫惱人的肩頸僵硬、腰背痠痛! ▼ 請注意!找出「關鍵緊繃肌筋膜」比選擇放鬆方法更重要 ▼ 別瞎按!大部分痠痛的區域都並非真正壓力來源!? ▼ 抓痛處!回溯各種誘痛情境,揪出潛藏痠痛點 ▼ 安心壓!針對痛源徒手紓解,根治「身體力學失衡」之不適 ★ 痠痛處並非真正壓力來源!你知道到底是哪裡出問題嗎? 「人體力學」不平衡=身體骨架歪斜, 是導致筋骨痠痛麻、關節退化的元兇! 肩膀痠麻便敲搥肩膀、腰背疼痛就按摩腰背……一般人面對痠痛,往往如此應對,急迫地期待能夠直接獲得舒緩,你也是如此嗎? 其實,生活中各種我們習以為常的痠痛感覺,對身體而言是一種「人體力學失衡的壓力訊號」,它就像「肚子餓」與「口渴」這些生理需求訊號一樣,都是引導我們了解「身體現在需要什麼」的密碼。 然而,人們鮮少去留意身體各處的痠痛訊號,究竟是要告訴我們什麼訊息,面對痠痛總是朝著疼痛發作的部位,直接出手期待解決。殊不知,一旦忽略了背後人體力學的訊息,我們終將只能反覆地追逐症狀,無法找到真正有效終結痠痛的方法。 本書為首本人體力學保健實用書籍,專門介紹透過「尋找痠痛問題根源」來舒緩痠痛的人體力學——眼前痠痛部位通常「不是真正要放鬆的部位」,需要釐清究竟哪一條肌筋膜才是引發痠痛的阻力來源,才能精準有效解除痠痛。 ★ 檢測4步驟 × 鬆筋3手法,舒緩痠痛的革命性新觀念:「解痛」先「揪痛」! 確認誘痛姿勢 → 找到緊繃肌肉力線 → 揪出關鍵肌筋膜 → 徒手放鬆! 雖然我們總感覺生活中的痠痛經驗大多是突然產生的,例如:某天突然轉頭會痠痛、不知何時開始坐久會感到腰疼……。但其實,早在感受到痠痛之前,我們就已經因為慣性姿勢或錯誤的用力習慣,悄悄地引發並累積了身體各處肌筋膜力線的失衡,直到人體壓力與阻力累積到疼痛臨界點,才終於感覺到痠痛——正是如此的「人體力學」不平衡,導致了肌肉的「靜態姿勢」、「動態活動」痠痛。 想鬆解肌筋膜失衡所造成的痠痛,關鍵步驟就是依循人體力學的機制,確認誘痛姿勢、找到緊繃肌肉力線,最後,揪出關鍵肌筋膜——沉默殺手肌筋膜S。唯有如此找出關鍵緊繃肌筋膜後,再針對該肌筋膜進行按摩或伸展,才能有效並迅速地解除肌筋膜緊繃所帶來的壓力。 本書介紹的「MLS療法」,便是透過理解痠痛的力學壓力失衡現象,找出緊繃肌肉力線,對關鍵肌筋膜進行舒緩按摩,讓正壓力來源鬆解、阻斷人體力學壓力的連鎖反應,使痠痛真正獲得舒緩! ★ 台灣首位「人體力學」物理治療師,根治痠痛的獨門功夫 「MLS療法」根治「身體力學不平衡」誘發的不適, 全彩圖解 × 筋膜透視,每一步安全到位! 作者布魯斯(Bruce),是台灣首位「人體力學」物理治療師,也是人體力學痛源評估策略(FPES)發明者。在本書中,他針對全民好發的肩頸、腰背痠痛問題,透過好讀易懂的全彩真人示範,搭配人體筋膜透視圖,詳細拆解肌筋膜部位與症狀,讓讀者能夠快速理解,且安全無虞地跟著「MLS療法」揪出痛源、根除痠痛。 只要依循書中指示,便能從醫理到物理全面瞭解,徒手找到疼痛來源,並利用書上提供的「鬆筋3手法」,從此與肩頸腰背疼痛說BYE BYE。 全台首創,秒殺爆滿、超搶手的人體力學保健課程,不藏私大公開! 痠痛退散!現代養生保健必備「人體力學基本知識」—— ▼ 肌筋膜力線張力不均,日積月累成痠痛老毛病 正常情況下,肌筋膜力線的需要維持適度的張力平衡,才能形成健康的人體力學;如此平衡的肌筋膜張力,才有助於維持輕鬆姿勢與不需過度耗能的身體活動,如此痠痛便不容易找上門……。 →第一章,了解痠痛的人體力學原理 ▼ 肩痠卻按大腿?人體力學的追根溯源 頸部周圍有相當多肌群,這些肌群又與身體各處的肌筋膜相連在一起,這時來自不同方向拉扯脖子的力線,即「肌筋膜力線」。你的肩膀痠痛可能就來自大腿前側的肌筋膜力線緊繃⋯⋯。 →第四章,篩檢肩頸痠痛的來源 ▼ 背痛與足底筋膜,到底有什麼關係? 腰痠背痛部位大多發生在「身體後側」,因此多數人都誤以為「腰痠=背肌太緊繃」。但其實八成以上的腰痠和背肌緊繃無關,多數情況是因為「腰臀區域的肌群被迫過度用力」……。 →第五章,抓出腰痛真正原因 【本書特色】 ★ 一分鐘快速揪痛!全彩圖解 × 筋膜透視,解讀「壓力訊號」,自療、緩解、不復發 ★ 秒殺爆滿!台灣首位「人體力學」物理治療師,超搶手「MLS療法」課程,首度書籍化! ★ 揪痛4步驟 × 鬆筋3手法,專治國民病「肩頸×腰背痠痛」。 凃俐雯|超越復健診所副院長 陳姿逸|啾c物理治療師 詹珞瑤|物理治療師 蔡維鴻|JustWell運動物理治療集團執行長 謝明儒|Dr. Victor乾針名醫.《醫學瑜伽 解痛聖經》暢銷作家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身體的痠痛不是突如其來,而是潛伏已久的失衡。兇手可能是關節、椎間盤、神經或肌筋膜。 這本書融合了Bruce老師多年的教學和實戰經驗,用MLS療法,教你找出痠痛的元兇。不僅讓你明白力學失衡如何造成痠痛, 還用詳細圖解,教你如何找出「關鍵緊繃肌筋膜」。 如果你想要學會怎麼用肌筋膜解除痠痛,那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 ——啾c物理治療師 陳姿逸 在發明乾針筋膜結構治療、幫助無數疼痛重症患者痊癒後才發現,肌筋膜力線是不可或缺的筋膜觀念,卻在主流醫學極度被忽視;然而,此書以生動活潑、精美的插圖闡述一切,撇除以往解剖學僵化刻板的教學,融入新觀念,是實用的學習治療工具書,無論是醫者、治療師、或是民眾,都很適合閱讀。 ——乾針名醫.《醫學瑜伽 解痛聖經》暢銷作家|謝明儒 Dr. Victor

目錄

【目錄】 推薦語 啾c物理治療師 陳姿逸 乾針名醫.《醫學瑜伽解痛聖經》暢銷作家 謝明儒 Dr. Victor 作者序:打造無壓的人體力學身體狀態 前言:肩頸痠痛、腰痠背痛的疼痛訊號來源 源於「關節」的痠痛訊號 源於「椎間盤」的痠痛訊號 源於「肌筋膜」的痠痛訊號 Part1 力學機轉解密:肌筋膜力線如何造成痠痛 肌筋膜力線失衡=拉力不均的繩子 源於「肌筋膜」痠痛類型的鬆解關鍵:找出關鍵緊繃肌筋膜 Part2 肌筋膜力線地圖導覽 淺前線 淺背線 深前線 側線 淺前臂線 淺背臂線 深背臂線 螺旋線 功能線(後功能線) Part3 什麼是肌筋膜力線篩檢療法(MLS method)? 找出關鍵緊繃肌筋膜比選擇放鬆方法更重要! 運用「MLS療法」找出關鍵緊繃肌筋膜:力學原理介紹 MLS療法「力線縮短技巧」示範 如何透過MLS療法「力線縮短技巧」判斷痠痛訊號來源? MLS療法執行步驟 步驟1:確認誘痛動作或姿勢 步驟2:找出關鍵緊繃肌肉力線 步驟3:找出關鍵緊繃肌筋膜力線 步驟4:放鬆關鍵緊繃肌筋膜 Part4 肩頸痠痛——肌筋膜力線篩檢療法(MLS method) 肩頸痠痛MLS療法流程提要 限制頸部的肌肉力線 肩帶區域肌肉力線 非肩帶區域肌肉力線 肩頸痠痛——MLS療法 步驟1:確認誘發痠痛的時機 步驟2:找出關鍵緊繃肌肉力線 肩帶區域肌肉力線縮短技巧 ‧胸鎖乳突肌: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上斜方肌: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提肩胛肌: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菱形肌: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非肩帶區域肌肉力線縮短技巧 ‧斜角肌: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頭頸夾肌: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頸部豎脊肌: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步驟3:找出關鍵緊繃肌筋膜 步驟4:放鬆關鍵緊繃肌筋膜 肩帶區域肌筋膜力線縮短技巧 ‧胸鎖乳突肌:肌筋膜力線篩檢 淺前線(脛前肌、股四頭肌、腹直肌、胸鎖乳突肌) 側線(腓骨長肌、闊筋膜張肌與髂脛束、外側軀幹筋膜、胸鎖乳突肌) ‧上斜方肌:肌筋膜力線篩檢 淺背臂線(腕部伸肌群、三角肌、上斜方肌) ‧提肩胛肌與菱形肌:肌筋膜力線篩檢 深背臂線(小魚際肌、肱三頭肌、棘上肌與棘下肌、提肩胛肌與菱形肌) 非肩帶區域肌筋膜力線縮短技巧 ‧斜角肌:肌筋膜力線篩檢 深前線(脛後肌、髖內收肌、髂腰肌、橫膈膜、咀嚼肌、斜角肌) ‧頭頸夾肌:肌筋膜力線篩檢 螺旋線(同側脛前肌、同側闊筋膜張肌與髂脛束、對側腹外斜肌、對側前鋸肌、頭頸夾肌) 側線(腓骨長肌、闊筋膜張肌與髂脛束、外側腹壁筋膜、頭頸夾肌) ‧豎脊肌:肌筋膜力線篩檢 淺背線(足底筋膜、腓腸肌、膕旁肌、腰部與背部豎脊肌、枕下肌群、頸部豎脊肌) 個案範例分析:落枕右肩胛痠痛 Part5腰痠背痛——肌筋膜力線篩檢療法(MLS method) 腰痠背痛MLS療法流程提要 腰痠其實是「腰臀區域的肌群被迫過度用力」 限制腰臀的肌肉力線 腰痠背痛的基本痛源與誘痛情境分類 如何分辨腰痛是屬於「骨盆痛源型」還是「非骨盆痛源型」? 針對腰痠背痛的MLS療法執行原則 腰部痠痛類型A與B之MLS療法篩檢流程 步驟1:確認會誘發痠痛的姿勢或動作為何? 步驟2:找出關鍵緊繃肌肉力線 步驟3:找出關鍵緊繃肌筋膜 骨盆區域肌肉力線縮短技巧:篩檢出能暫時緩解痠痛的關鍵緊繃肌肉力線 ‧髂肌: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股四頭肌: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髖內收肌: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臀中肌: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闊筋膜張肌與髂脛束: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膕旁肌: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臀大肌: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梨狀肌: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腰部痠痛類型C之腰痠情境MLS療法篩檢流程 步驟1:確認會誘發痠痛的姿勢或動作為何? 步驟2:找出關鍵緊繃肌肉力線 步驟3:找出關鍵緊繃肌筋膜 軀幹區域肌肉力線縮短技巧:篩檢出能暫時緩解痠痛的關鍵緊繃肌肉力線 ‧腰大肌: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腹直肌: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腹外斜肌: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腰方肌: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闊背肌: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橫膈膜: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豎脊肌: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腰部痠痛類型D之MLS療法篩檢流程 步驟1:確認會誘發痠痛的動作為何? 步驟2:找出關鍵緊繃肌肉力線 步驟3:找出關鍵緊繃肌筋膜 誘痛動作為「軀幹彎曲」的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膕旁肌:肌肉力線縮短徒手篩檢 ‧臀大肌:肌肉力線縮短徒手篩檢 ‧闊背肌:肌肉力線縮短徒手篩檢 ‧豎脊肌:肌肉力線縮短徒手篩檢 誘痛動作為「軀幹後仰」的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股四頭肌:肌肉力線縮短徒手篩檢 ‧腹直肌:肌肉力線縮短徒手篩檢 ‧髂腰肌:肌肉力線縮短徒手篩檢 ‧橫膈膜:肌肉力線縮短徒手篩檢 誘痛動作為「軀幹側彎右側」的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左側腰方肌:肌肉力線縮短徒手篩檢 ‧左側髂腰肌:肌肉力線縮短徒手篩檢 ‧左側腹部外側筋膜:肌肉力線縮短徒手篩檢 誘痛動作為「軀幹側彎左側」的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右側腰方肌:肌肉力線縮短徒手篩檢 ‧右側髂腰肌:肌肉力線縮短徒手篩檢 ‧右側腹部外側筋膜:肌肉力線縮短徒手篩檢 誘痛動作為「軀幹旋轉右側」的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右腹外斜肌:肌肉力線縮短徒手篩檢 ‧左闊背肌:肌肉力線縮短徒手篩檢 ‧雙側腰方肌:肌肉力線縮短徒手篩檢 誘痛動作為「軀幹旋轉左側」的肌肉力線縮短篩檢 ‧左腹外斜肌:肌肉力線縮短徒手篩檢 ‧右闊背肌:肌肉力線縮短徒手篩檢 ‧雙側腰方肌:肌肉力線縮短徒手篩檢 腰部痠痛類型A-D之MLS療法篩檢流程 步驟3:找出關鍵緊繃肌筋膜 步驟4:放鬆關鍵緊繃肌筋膜 骨盆區域肌筋膜力線縮短技巧 ‧股四頭肌:肌筋膜力線篩檢 淺前線(脛前肌、胸鎖乳突肌、腹直肌) 股四頭肌 ‧膕旁肌:肌筋膜力線篩檢 淺背線(足底筋膜、腓腸肌、枕下肌群、頸部、背部與腰部豎脊肌) 膕旁肌 ‧臀大肌、臀中肌與闊筋膜張肌:肌筋膜力線篩檢 側線(腓骨長肌、胸鎖乳突肌、頭頸夾肌、軀幹外側筋膜) 臀大肌、臀中肌或闊筋膜張肌 ‧髂肌與髖內收肌:肌筋膜力線篩檢 深前線(脛後肌、咀嚼肌、斜角肌) 髂肌與髖內收肌 軀幹區域肌筋膜力線縮短技巧 ‧腹直肌:肌筋膜力線篩檢 淺前線(脛前肌、股四頭肌、胸鎖乳突肌) 腹直肌 ‧腰大肌與橫膈膜:肌筋膜力線篩檢 深前線(脛後肌、髖內收肌、咀嚼肌、斜角肌) 腰大肌與橫膈膜 ‧豎脊肌:肌筋膜力線篩檢 淺背線(足底筋膜、腓腸肌、枕下肌群、頸部、背部豎脊肌) 腰部豎脊肌 ‧腹外斜肌:肌筋膜力線篩檢 螺旋線(對側脛前肌、對側闊筋膜張肌與髂脛束、對側頭頸夾肌、同側菱形肌、同側前鋸肌) 腹外斜肌 ‧闊背肌:肌筋膜力線篩檢 淺前臂線(腕部屈肌群) 後功能線(對側股二頭肌、對側臀大肌) 闊背肌 個案範例分析:挺直時會腰痠 Part6 關鍵緊繃肌筋膜放鬆方法 肌筋膜放鬆三基本方法 ‧頭部區域肌筋膜放鬆:適合垂直橫撥法 咀嚼肌 ‧頸部區域肌筋膜放鬆:適合垂直橫撥法 胸鎖乳突肌、斜角肌、頸部豎脊肌 ‧肩膀區域肌筋膜放鬆:適合定點按壓法 頭頸夾肌、上斜方肌、提肩胛肌、棘上肌、棘下肌、菱形肌、三角肌 ‧上肢區域肌筋膜放鬆:適合平行直推法 三頭肌、腕部伸肌、腕部屈肌、小魚際肌 ‧前腹與側腹部區域筋膜放鬆:適合垂直橫撥法 腹直肌、腹外斜肌、外側腹部筋膜 ‧背部區域肌筋膜放鬆:適合垂直橫撥法 前鉅肌、闊背肌、腰與胸椎豎脊肌 ‧臀部區域肌筋膜放鬆:適合定點按壓法 臀大肌、臀中肌與闊筋膜張肌、梨狀肌 ‧大腿區域(前、內、後側)肌筋膜放鬆:適合平行直推法 股四頭肌、髖內收肌、膕旁肌 ‧大腿區域(外側)肌筋膜放鬆:適合垂直橫撥法 髂脛束 ‧小腿區域肌筋膜放鬆:適合平行直推法 腓腸肌、脛前肌、腓骨長肌 ‧腳底區域肌筋膜放鬆:適合定點按壓法 足底筋膜 ‧特殊深層區域肌筋膜放鬆:適合定點按壓法 腰方肌、髂肌、腰大肌、脛後肌、橫膈膜

序跋

打造無壓的人體力學身體狀態 Bruce 從事物理治療臨床相關工作,至今也有十多年,長時間觀察病患會發現一個共同特徵, 無論各種痠痛或麻木的症狀,竟有將近八成病患其實是「沒有明確的發生病史」,意思是症狀並非在發生什麼特定外傷動作後,才引發症狀。例如:自己的膝蓋痛是在某一天開始漸漸痛起來,並非明確做了什麼運動而扭到膝蓋,有的人則可能帶著不太確定的口吻說:「可能前兩天有搬東西,所以腰才突然這麼痠吧?」肩頸痠痛也是某一天開始就發生在自己身上,並沒印象肩膀有反覆做什麼動作…… 其實這一切看似自然發生的症狀都有一個共同原因就是「人體力學失衡了」,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症狀發生前,身體各處的人體力學壓力就已悄悄藏在身體裡,例如:走久右側膝蓋痛,可以觀察到和骨盆向左扭轉有關,轉脖子時會不舒服,可能和胸鎖乳突肌緊繃有關,這些都是所謂的人體力學壓力。 「大力宣導人體力學的保養觀念」就在自己的心中萌芽,透過創立「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社群平台,希望能盡一點力量告訴民眾,筋骨保養的重點應該放在「打造無壓的人體力學身體狀態」! 幾年前蒙受方舟文化林總編輯邀約一同籌備出版「人體力學系列書籍」,歷經幾番波折,終於產出第一本講述肌筋膜相關應用的人體力學書籍,這是一本介紹身體各處出現肌肉緊繃或痠痛,如何有系統地運用MLS篩檢療法,尋找眞正緊繃位置在,而非痠哪裡就放鬆哪裡,是 値得收藏的人體力學保養工具。 特別感謝方舟文化林總編輯與工作同仁給予出版書籍的大力幫忙, 感謝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一路走來的團隊老師: Molly、Evan、Dish、Astin、Robert、Debby、Sandy、Jason、Christina、Emily 物理治療師眾人,一起推廣與進步。

內文試閱

生活中各種習以為常的痠痛感,對身體而言其實是一種「人體力學壓力的訊號」,所謂人體力學壓力是指身體組織承受擠壓、拉扯、扭轉等各種的物理壓力,例如:提肩胛肌緊繃拉扯頸椎,限制脖子的活動。當身體承受上述人體力學壓力,因而感到疼痛或任何不適,即為人體力學壓力的訊號, 它提醒身體的關節、肌肉與肌腱韌帶正在承受壓力。 如同肚子餓與口渴也是生理需求的訊號,這些都是引導我們注意身體狀況的警訊。 面對痠痛,許多人只是急迫地想直接舒緩,例如:吃止痛藥或使用膏藥貼布來緩解疼痛,而鮮少留意身體發出的痠痛訊號, 究竟是要傳達什麼訊息。如果無法確實解讀痠痛背後的訊息,只能暫時消解症狀,而無法找到有效鬆解痠痛的方法,就好像生病只顧吃藥消除症狀,但平常還是維持著糟糕的生活習慣,結果疾病無法根除,反覆復發變成宿疾。 與大家分享鬆解痠痛的方法前,需讓大家先認識痠痛訊號的組成來源。我們常在尋找能一次鬆解所有痠痛問題的方法,實際上,針對不同痠痛類型理應使用不同的鬆解痠痛方法,本書介紹的肌筋膜篩檢療法適用哪種痠痛對象呢? 請先認識痠痛訊號的來源。 從力學角度切入,痠痛其實是某些組織承受人體力學壓力後所釋放的訊號,釋放痠痛訊號的來源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源於「關節」的痠痛訊號 這類痠痛是指關節面或關節囊承受壓力而刺激周圍痛覺神經所產生的痠痛訊號,這類型的痠痛通常和關節軌跡錯誤、骨頭排列歪斜讓關節承受壓力有關。例如:長期習慣翹腳的人,通常會有骨盆歪斜問題,歪斜的骨盆可能造成腰椎關節受壓不對稱,讓腰部活動過程出現卡卡感覺,這類腰痠訊號就是來自於歪斜的骨盆,因腰部關節負擔增加所致。 此痠痛類型的鬆解重點在恢復關節活動軌跡與排列,非本書所針對的鬆解對象。 源於「椎間盤」的痠痛訊號 此類的痠痛是指椎間盤承受壓力而刺激周圍的痛覺神經所產生的痠痛訊號,此痠痛類型主要源於椎間盤突出或退化,而在脊椎活動過程中遭受壓力。例如: 常要反覆彎腰工作的朋友,容易因頻繁推擠腰椎椎間盤,最後讓椎間盤逐漸變得鬆弛不穩定,之後只要輕微彎腰就會讓椎間盤向後位移,擠壓到會引起疼痛的神經組織, 而這類型的腰痠就是不穩定的椎間盤刺激所致。 這種痠痛類型的鬆解重點在椎間盤的復位與減壓,因此該類型痠痛也非本書針對的鬆解對象。 源於「肌筋膜」的痠痛訊號 這類痠痛是指肌筋膜緊繃,阻礙身體維持姿勢與活動,導致身體某部位肌群過度用力所產生的痠痛訊號,這通常和某肌筋膜緊繃干擾身體正常出力的品質有關。例如: 睡太軟的枕頭時,常會讓脖子一些肌群整晚不自主出力而緊繃,起床後發現脖子落枕, 頭朝某一側轉不過去,這類型的肩頸痠痛是由於某條肌筋膜緊繃,限制了脖子活動所致。 這種痠痛類型的鬆解重點在找出干擾身體出力的壓力來源(也就是關鍵緊繃位置),再進行針對性放鬆,此痠痛類型即為本書主要針對的痠痛族群。 大部份痠痛的區域都非真正壓力來源,臨床上,當人體力學壓力刺激某身體組織產生疼痛,我們常會發現造成人體力學壓力的源頭與疼痛部位是不同區域,例如:落枕的右側肩膀疼痛,卻是左側脖子前方的胸鎖乳突肌緊繃所致,因此如何準確找出真正構成壓力的關鍵緊繃位置相當重要, 這也是本書所介紹的肌筋膜力線篩 檢療法(Myofascial Line Screen Method,MLS療法)主要的特色。 ★ 肌筋膜力線失衡=拉力不均的繩子 在前言已提到本書所介紹的「肌筋膜力線篩檢療法」,針對的痠痛族群為源於肌筋膜緊繃所致的痠痛類型,而這類型的痠痛多與身體的肌筋膜力線不平衡有很大的關係。 什麼是「肌筋膜力線」? 每條肌肉群外圍都會被筋膜所包覆, 稱之為「肌筋膜」,而從頭到腳各處的筋膜會依特定路徑相連在一起(參閱第二章),這一條條相連的肌筋膜就像力線般,提供身體產生特定方向的支撐力;當某些方向的肌筋膜太緊繃時, 就像是拉扯阻礙我們身體活動的繩索。針對這些串聯在一起的肌筋膜,為了能更貼近肌筋膜以力線形式影響我們的力學特徵,在本書將其統稱為「肌筋膜力線」,換言之,「肌筋膜」是指包覆單一肌肉群的筋膜,而「肌筋膜力線」則是無數條肌筋膜串聯在一起呈現力線型態的筋膜。 身體是由四面八方的肌筋膜力線所包覆(參閱第二章),這些肌筋膜富有彈性與張力,使身體就好像穿著緊身衣般,透過這些張力與彈性來支撐身體,使身體能靠著肌筋膜的張力不用過度出力就得以維持體態直立姿勢, 肢體活動時,也能透過肌筋膜的彈力輔助出力,大大降低能量的消耗與運動傷害。 正常情況下,這些遍布全身的肌筋膜力線, 其張力需要維持適度的平衡,才能形成上述所提及對我們有幫助的人體力學;身體就像帳篷,肌筋膜力線就好比固定帳篷四周的繩索, 帳篷如要獲得穩固的支撐,需要各方向的固定繩索皆能維持均勻的張力,不能有哪條繩索拉太緊或哪條繩索拉得太鬆(參考左頁),如此平衡的肌筋膜張力,才能有助於維持輕鬆姿勢與不需過度耗能的身體活動,如此痠痛自然不容易找上門。 反之,當固定帳篷的周圍繩索拉力不均時,帳篷上的骨幹與某些繩索將會承受極大壓力(參考左頁),相同情境如發生在身體上,出現了不平衡的肌筋膜力線,將導致人體在維持姿勢時,身體各部位充滿壓力,身體在活動出力過程中總伴隨層層阻力。這樣的狀況持續一段時間,痠痛就會悄悄產生。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生活中的痠痛經驗是否大多都是突然產生的,比如某天突然轉頭會痠痛,不知何時開始坐久會感到腰痠—在痠痛發生前似乎都沒有特別的徵兆,而痠痛就這樣突然降臨。其實痠痛並非「突然產生」,而是「終於產生了」。 在我們感受到痠痛前,身體就已開始因為日常的慣性姿勢或錯誤用力習慣,悄悄地引發各處的肌筋膜力線逐漸出現不平衡。直到身體的壓力與阻力累積到疼痛臨界點,我們才突然感覺到痠痛,實際上,痠痛早已經埋伏在我們身體好一陣子,終於等到爆發的時刻! ★ 源於「肌筋膜」痠痛類型的鬆解關鍵: 找出關鍵緊繃肌筋膜 上述提及源於肌筋膜緊繃所致的痠痛類型和肌筋膜失衡有關, 所謂「肌筋膜不平衡」,是指身體上有些肌筋膜力線過於短縮(簡稱肌筋膜S),而有些肌筋膜力線被拉扯得過長(簡稱肌筋膜L)。 S類型的肌筋膜主要會限制關節的活動,讓身體在活動過程中充滿阻力,造成我們在做特定動作時其他部位因承受壓力或過度出力而感到痠痛, 換句話說, 在生活中S類型肌筋膜所產生的痠痛大多是痛在其他位置,肌筋膜S平時大多不會察覺到痠痛感,只有在按壓它或特別伸展它時才會感到痠痛,肌筋膜S可說是肌筋膜沉默殺手,例如:我們頭轉右側時脖子會感到痠痛(參考左頁上圖),可能是因為右側提肩胛肌緊縮(肌筋膜S),導致脖子向右轉時,左側斜方肌會不自主過度出力而出現痠痛感。 L類型的肌筋膜通常會因長時間被拉長而伴隨非自主性的隱藏性出力, 以保護肌肉不會被拉傷,例如:伸展大腿筋時,伸展到一個程度,你的腿會不自主地想用力去抵抗伸展力量, 只是當這種非自主性的保護用力持續時間過長,肌肉會因反覆疲乏而出現痠痛,甚至可以在肌筋膜L發現激痛點(Trigger Point), 筋膜L可以說是肌筋膜哀號者。 當身體出現這些人體力學失衡現象時,可能造成以下力學影響: 1靜態姿勢下的痠痛: 失衡的肌筋膜會導致我們在維持特定姿勢時,身體某些區域需要過度用力以平衡這種不均勻的肌筋膜拉力,而過度出力的地方長時間下來就容易痠痛,例如:站久腰痠、坐久肩膀痛的問題。 2動態活動過程痠痛: 緊繃的肌筋膜會限制身體活動,讓我們在動作過程中充滿阻力,造成在做一些特定動作時,身體某部位會感到痠痛,例如:彎腰造成右臀部痠痛、頭轉左側會引發脖子痠痛等。 要鬆解肌筋膜失衡造成的痠痛,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找出沉默殺手肌筋膜S(短縮的肌筋膜), 在此稱為「關鍵緊繃肌筋膜」,找出關鍵緊繃肌筋膜以後,再進行按摩或伸展,將可迅速解除肌筋膜緊繃所帶來的壓力。 ★ 找出關鍵緊繃肌筋膜比選擇放鬆方法更重要! 多數肌筋膜相關書籍中,大多會把重心著重在放鬆方式或工具上,這樣的思維反而容易讓民眾在放鬆肌筋膜時,過度專注在痠痛部位上,迷失真正應該放鬆的位置,例如:肩膀痠痛時,會想找尋放鬆肩膀區域的手法, 當腰部痠痛時,總想嘗試所有可放鬆腰部的伸展運動。 實際上,有非常高比例痠痛的區域並非真正壓力源所在,我們常會形容真正的兇手(造成痠痛的緊繃來源)是沉默安靜的,如果不特別去按壓它, 多數人平常都是察覺不到它有任何異樣的! 由於痠痛是一種力學壓力失衡的現象,因此找出力學壓力的來源將是鬆解痠痛關鍵的第一步,只有找出真正壓力來源並進行鬆解紓壓,才能阻斷人體力學壓力的連鎖反應,讓痠痛真正獲得舒緩! 學會找出真正造成痠痛的來源再對其進行鬆解減壓,就是肌筋膜力線篩檢療法(MLS療法)所要傳遞的核心思維。 在第一章介紹了源於肌筋膜緊繃的痠痛類型,其痠痛原因和身體肌筋膜力線出現拉力不均有關,要解決這類型的痠痛壓力,就需要找出構成壓力的關鍵緊繃肌筋膜。肌筋膜力線篩檢療法主要是篩檢出究竟哪一條肌筋膜是造成痠痛的主要阻力來源,並且針對篩檢出的元兇肌筋膜進行放鬆。 ★ 運用「MLS療法」 找出關鍵緊繃肌筋膜: 力學原理介紹 肌筋膜力線篩檢療法會透過「力線縮短技巧」逐一篩檢各肌筋膜力線,在進行力線縮短過程中,能明顯讓痠痛緩解的肌筋膜部位,即為關鍵緊繃肌筋膜。 何謂「力線縮短技巧」?把拉扯身體的肌肉或肌筋膜視為一種力線,為了確認痠痛是否源自該力線,可用徒手方式改變肌筋膜力線的拉力方向,力線縮短即是將肌肉或肌筋膜力線朝原拉扯痛源的方向進行反向回縮,用以觀察痠痛感增加或減少的變化。 MLS療法「力線縮短技巧」示範 以脖子朝左轉會引起脖子痠痛為例, 可以手指輕扣住脖子左側前方的胸鎖乳突肌,扣住的力道需穩固但不可過於大力引起壓痛感,進一步把左側胸鎖乳突肌朝向耳朵方向回縮, 再嘗試頭向左轉,觀察脖子痠痛是否會緩解,如能因而緩解痠痛,則代表左側胸鎖乳突肌即為造成脖子痠痛的關鍵緊繃肌肉力線。 ★ 如何透過MLS療法「力線縮短技巧」 判斷痠痛訊號來源 MLS療法主要是針對「源於肌筋膜緊繃所致的痠痛類型」,這也是大多數痠痛最常見的類型,因此在使用MLS 療法來鬆解痠痛時,需要確認是否屬於源於「肌筋膜緊繃」的痠痛類型,而我們能透過MLS療法中的「力線縮短技巧」來判斷痠痛是否屬於源於「肌筋膜緊繃」的痠痛訊號。 以脖子後仰時會引起痠痛為例,在脖子後仰過程中,我們可針對所有可能限制脖子後仰的肌肉群,進行「力線縮短技巧」,觀察其疼痛反應。 類型一:力線縮短後,原痠痛感消失 如果經過力線縮短篩檢技巧,原痠痛感能完全消失,這意味著該痠痛類型完全屬於「源於肌筋膜緊繃所致的痠痛類型」,同時也是本書MLS療法最佳能鬆解痠痛的對象。 類型二:力線縮短後,原痠痛感有改善但未完全消失 如果經過力線縮短篩檢技巧,原痠痛感雖有改善卻不能使其完全消失,這意味著該痠痛只有部分來自於「肌筋膜緊繃所致」,另有一部分痠痛來自於肌筋膜緊繃以外的原因,而使用MLS 療法的策略來鬆解這類痠痛族群預期能緩解部分痠痛,另一部分痠痛來源可能需要尋求其他方法。 類型三:力線縮短後,原痠痛感完全沒變化 如果經過力線縮短篩檢技巧,原痠痛感完全沒有變化,這意味著該痠痛與「肌筋膜緊繃」無關,其痠痛應來自於肌筋膜緊繃以外的原因(例如:脊椎關節受限、椎間盤突出),非 MLS療法所能鬆解的痠痛類型。 如果使用MLS療法的「力線縮短技巧」時,找不到任何一條肌肉力線能立即讓痠痛暫時緩解,代表該痠痛類型不屬於「肌筋膜緊繃」的痠痛類型, 也意味著該痠痛問題不是MLS療法所要鬆解的族群,需要進一步尋求專業人士進行評估。 ★ MLS療法執行步驟 步驟1:確認誘痛動作或姿勢 進行MLS療法的篩檢程序,需先確認你是在什麼狀況下會誘發痠痛感, 然後在引起痠痛的狀態下進行肌肉力線篩檢,找出造成痠痛的關鍵緊繃肌肉力線。一般引發痠痛的情境主要可分為靜態痠痛與動態痠痛兩大類。 1.靜態痠痛 靜止不做任何動作就會引起痠痛 2.動態痠痛 需要做特定動作才會誘發痠痛後續的MLS療法篩檢步驟,會依以上兩種誘發痠痛情境進行不同的篩檢流程。 步驟2:找出關鍵緊繃肌肉力線 確認何種姿勢或動作會誘發痠痛後, 接著就請受檢測者暴露在會誘發痠痛的特定姿勢與動作下,仔細感受痠痛的變化, 再進一步施行「肌肉力線縮短」的篩檢程序, 觀察痠痛增減的改變,找出潛在會限制活動或拉扯姿勢的關鍵緊繃肌肉力線。 在進入此步驟的篩檢程序時,需要知道每個部位會限制活動的肌肉力線有哪些,並徒手對各肌肉力線進行「肌肉力線縮短」篩檢,當該肌肉力線為主要造成痠痛的緊繃來源時,受檢測者會立即感受到「痠痛感減輕」,該肌肉力線即為「關鍵緊繃肌肉力線」。 步驟3:找出關鍵緊繃肌筋膜力線 經過前一步驟找出造成痠痛來源的「關鍵緊繃肌肉力線」後,接著進一步透過第三章的肌筋膜力線地圖導覽核對與其相連的肌筋膜力線有哪幾條,接下來的步驟即要在這些肌筋膜力線上, 篩檢出主要影響痠痛的肌筋膜部位。 步驟3是在「關鍵緊繃肌肉力線」所連結的肌筋膜力線上,進行「肌筋膜力線縮短」篩檢程序,首先會從最遠處的肌筋膜部位慢慢篩檢至近端肌筋膜部位,觀察哪一段肌筋膜部位能在「肌筋膜力線縮短」時最先明顯減輕痠痛,則該肌筋膜部位為「關鍵緊繃肌筋膜」 。 步驟4:放鬆關鍵緊繃肌筋膜 經由步驟3找出的關鍵緊繃肌筋膜即為主要需放鬆的部位,可以選擇使用徒手按摩、伸展或任何放鬆工具逐步將其放鬆,你將會發現原本痠痛區域獲得顯著改善。

作者資料

布魯斯(Bruce)

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創辦人 國際人體力學協會 理事長 骨架平衡按摩技術ABMT研發者 動力鏈篩檢技術KCS methods研發者 人體力學痛源評估策略FPES研發者 肌筋膜力線篩檢療法MLS method研發者 【經歷】 曾任大陸山東省壽光人民醫院特聘臨床教師 曾任慈濟醫院資深物理治療師兼臨床教師 曾任國立成功大學物理治療系臨床教師 曾任弘光科技大學物理治療系臨床教師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物理治療碩士 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 level A新加坡國際認證 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 level B 韓國首爾國際認證 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 level C 捷克布拉格國際認證 Jones Strain Conterstrain (SCS) level1 國際認證 The Janda approach to musculoskeletal pain syndromes 國際認證 Anatomy train 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國際認證 義大利Fascial Manipulation level 1-3 國際認證

基本資料

作者:布魯斯(Bruce) 出版社:方舟文化 書系:醫藥新知 出版日期:2023-10-18 ISBN:9786267291283 城邦書號:A2420162 規格:平裝 / 全彩 / 224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