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內容簡介
要自由,也要承擔責任。能負起責任,才能真獨立。
把給予孩子的關愛和能量,成為他們展現自我與自律的力量。
當孩子來到青春期,這是親子關係的期中考。
對於青少年,父母該管還是不管?放手的尺度該如何拿捏?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需視每個孩子的個別狀況而定。但能確定的是,在自由與自律之間找到剛剛好的平衡,並懂得負起自己的責任,是孩子邁向獨立成熟的成人時必要的學習。
超人氣親子作家尚瑞君,書寫教養文章已有十多年的時間,如今兩個兒子也已成為高中生與大學生。在本書中,她告訴父母如何在給予青少年自由與設立界限之間拿捏得宜,在孩子需要幫忙時才出手,其他時候則要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與負責,讓他們學會獨立自主和情緒管理,培養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日後長成他也會喜歡的自己。
此外,青春期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或唱反調的叛逆行為,是最令父母最頭痛的教養難題,作者也經歷過這些情緒風暴。她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如何自我抽離,不被孩子影響心情,並以冷靜與理性的反應,化解親子衝突的諸多方法。
——在自由與管教間的平衡之道——
「生氣」是本能,「管理情緒」是本領。
面對孩子狂暴不受控的情緒,父母可以全身而退的方式,就是離開現場,讓自己先安定下來,不要接收孩子的情緒,也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自己整理情緒。之後再陪著孩子學習如何從直覺的「表現情緒」,轉為能夠省視內心感受的「表達情緒」。
管教,不是要讓孩子怕你,你也無須擔心孩子生氣。
不管是孩子怕父母,還是父母怕孩子,只要在彼此之間出現「怕!」的感受或疑惑,都會讓親子不敢跟對方溝通。孩子其實在乎的是大人用什麼態度對他,當你尊重青少年是一個慢慢走向成熟的個人時,他就會漸漸有著成熟的行為和心智。
教養需要「忍一下」、「停一下」、「等一下」。
當孩子正在學習當自己的主人,父母要告訴自己「忍一下」。當孩子有自己的個性出現時,父母要告訴自己「停一下」。在孩子越來越會說話與表達自己意見的時候,父母要選擇「等一下」,先聽孩子說。
遠離情緒勞動,媽媽偶爾也需要出走。
過度付出會衍生過度的控制與焦慮,讓媽媽總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多、不夠好,但其實常是自己付出太多,超越界線,讓孩子失去練習自我管理的機會。要自我檢視,是不是花太多心思在孩子身上,卻忘了關照自己呢?
誠摯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沈雅琪 神老師∣林中斌 前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前國防部副部長 ∣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作家 ∣洛洛老師 「洛洛老師—情緒x學習雙趨力」FB版主∣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玟琪 「琪琪心理師在美國的育兒生活筆記」FB版主 ∣陳若雲 今周學堂總監 ∣黃之盈 諮商心理師∣黃瑽寧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彭菊仙 暢銷作家 ∣劉坤億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目錄
推薦序 能有多自律,才有多自由 陳志恆
推薦序 在愛、包容與規範之間,找到平衡的教養之道 陳玟琪
推薦序 致家有青少年的父母 洛洛老師
推薦序 在紀律和自由的拿捏中,喜歡更美好的自己 黃之盈
推薦語 成熟和自由,從負起自己的責任開始 彭菊仙
作者序 在「愛」中,維持自由與責任的平衡
第一章 說爆炸就爆炸!青春期的情緒風暴
青少年是行走的炸彈,隨時會引爆無名火
當孩子生氣時,先同理,再講理
讓青少年學習「表達情緒」,而不是只會「表現情緒」
孩子可以生氣,但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
培養孩子「轉大人」的能力,從學會與情緒相處開始
打開青少年情緒的黑盒子
第二章 家有青少年的大小刺蝟相處之道
想讓孩子靜下來,大人自己先靜下來
教養,不是要讓孩子怕你,你也無須擔心孩子生氣
「你那是什麼態度!」與其爆怒質問,不如找出解方
不適當的管教,會在孩子心中留下內傷
欣賞孩子努力付出的過程
心中有父母,有「愛」就無「礙」
孩子需要有界限的父母
教養需要「忍一下」、「停一下」、「等一下」
從「被照顧」到「互相照顧」——親子關係再升級
第三章 大人眼中的「叛逆」,是孩子長大的過程
故意考差的孩子,是為了展現對分數的控制力?!
在課本上找不到解方的青春煩惱
青春期孩子對你的溫柔,是反饋你之前對他的包容
學習挫折後的復原力
家有中學生的父母求生指南
擁有世界觀的孩子,看事情的高度不一樣
被孩子3C勒索怎麼辦?
第四章 遠離情緒勞動,媽媽偶爾也需要出走
與其管教,不如陪伴
怎樣愛孩子才公平?
當媽媽,是「選擇」而不是「犧牲」
媽媽心裡苦,但媽媽不說
母親的餘裕,來自放下對孩子的過度焦慮
那個在路邊咆哮的媽媽,真的只是累了
別讓教養,複製你的童年創傷
有安定的內在,才能給孩子足夠的愛
結語 讓我們感謝,成為彼此的父母與孩子
內文試閱
青少年是行走的炸彈,隨時會引爆無名火
孩子的情緒從小學中高年級開始,常常會出現青春期的無名火,既燃燒著孩子,相信也燒傷過你。
那天清晨,也許是意識還沒全面甦醒,而有些心不在焉,依著慣性拿起水壺要煮開水,突然聽到「啪」的一聲。那聲響將我的睡意完全驚散,急忙循聲查看,一只瓷杯掉在抹布上。那是之前在維也納喝咖啡時,順便買的咖啡杯。
蹲在地上拿起咖啡杯檢查,雖然杯子沒摔破,卻在杯口摔缺了一個角。心想著要丟了嗎?這跟著我飛越萬里才回到家的咖啡杯,丟了,真有些捨不得。不丟嗎,缺了角的咖啡杯,也不能再用了。
斷捨離,確實很難,一大早沒有足夠的理性做抉擇,只好先擱著。
我是個很念舊的人,東西壞了,總想著先修修看,修好了,又可以再使用。而先生的邏輯是,東西壞了就丟,再買新的就好。孩子們惜物的性情比較像我,他們也都想先修修看,也會試著一起幫忙修理。
哥哥祐亨在高三暑假去奧捷斯匈自助旅行時,從捷克買回來一個很漂亮的瓷器,在回到家打開行李時,不小心把瓷器上半部弄碎了一部份,但瓷器上布拉格的圖樣和文字都是完整的,哥哥說:「媽媽,雖然弄碎了上半部,但我捨不得丟,我們還是先留著吧!」
對待物品是如此,壞了,可以扔,或是可以試著修修看,或是換個方式再使用,又或是就先擱著,等到想好怎麼處理時再處理,那往往是因為我們對待那份物品,有著愛惜之情。
那麼,當感情出現破損之處,要怎麼辦?特別是親子之間血濃於水的情感。
哥哥還小的時候,我對他很嚴格,總是認真教導他所有的生活常規,一旦他犯錯,會看狀況予以處罰。但處罰結束,我一定會跟他說:「媽媽很愛你!」然後抱抱他。因此孩子們習慣了在被我處罰或是惹我生氣之後,等著我抱抱他,說我很愛他。因為他們知道,這是我們母子之間的和解儀式。之前的爭執或是處罰,造成了情感上的破損之處,那破損,要用無盡的愛來彌合與修補。
冷戰,是情感的最大殺手,千萬不要用冷戰來處理感情,不管是愛情,還是親情,又或是友情。
當衝突發生時,雙方一定都是受傷的,為了可以有機會用理性的態度來處理事情,讓彼此都冷靜一下,是有必要的。
但是需要冷靜的時間不能太長,否則就會變成冷戰。「冷靜」跟「冷戰」最大的差別是,在冷靜時,可能還會想著,自己有哪些錯誤,造成對方感受上的不愉快,而對方又有那些優點,讓自己可以不要這麼計較當下的事,透過自省與反思,可以沉澱出後續的解法。然而,冷靜時間一旦過頭變成冷戰時,那心裡想的,就會慢慢變質成自己有多麼委屈,而對方又有多麼可惡。
某天夜裡,我跟當時就讀小五的弟弟竑勳,發生言語上的衝突。小時候的弟弟就像小太陽一樣和煦,但他跟哥哥之前一樣,在五年級時,就開始進入青春的情緒風暴期,只要不小心踩到他的地雷,一定瞬間引爆,砲火強勢又猛烈,常常讓人身心都遭受池魚之殃,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他的地雷埋在何處,那地雷不但會傷了旁人,也會讓他自己受傷。
爭執的起點我也忘了,只記得弟弟那時破口大罵,又凶悍又強勢,根本就是完全失去理性,後來他莫名其妙地說了一句話:「難道妳當我是瞎子嗎?」
我平靜地說:「如果你沒有把心打開來看事情,那就跟瞎子差不多!」
沒想到,這句想讓他打開心門的話,卻引爆了另一顆更強大的地雷。弟弟立刻傷心地哭著說,我欺負他,不配當大人,說我說他是瞎子……,林林總總,越說搞得我越迷糊。
看他哭得那麼傷心,我先跟他說對不起。但他還是繼續哭著,讓我也好想哭啊!但是完全搞不清楚他在難過什麼的我,覺得應該讓雙方冷靜一下。
那時,剛好哥哥洗完澡出來,問道:「弟弟為什麼在哭?」
我說:「弟弟現在的心情不太好,讓他自己整理一下情緒,媽媽要先去洗澡了。」
內心五味雜陳的我進入浴室,想要淨化身體,也要淨化心靈。我怎麼可以讓一個孩子哭得肝腸寸斷,傷心欲絕,是不是太殘忍了?腦中紛亂的思緒不斷翻飛。
才剛洗完澡正要踏出浴室,弟弟就開門進來了。我嚇一跳問道:「你怎麼進來了?」
弟弟哭著說:「我要洗澡啊!」
那一刻,我知道弟弟是想得到我的安慰。
我摸摸他的頭說:「小寶貝,對不起,媽媽剛才不應該那樣說話,你不要再哭了,哭得媽媽的心好痛!媽媽最愛你了,希望你每天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但是你最近說話真的好兇,讓媽媽也好傷心,好受傷的,你知道嗎?」
家人之間,本來就要相互包容及體諒彼此的感受與心情。尤其情緒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真的常常出現失控、甚至連自己也嚇到的強烈情緒。但當我們的心被孩子的情緒所傷時,也要記得告訴孩子。
經過情感溫馨的交流與肢體溫暖的撫觸,剛才激烈口角的母子,終於達成和解。在入睡前,我們還聊了很多心裡話,讓破損的情感修復完整。
大人有時候也會無法控制猛烈的情緒變化,更何況是一個荷爾蒙正快速變化的孩子呢?我們千萬不要跟著他們的情緒起舞,不僅太累,還會受傷。就讓他們自己先冷靜一下,靜待情緒風暴走過,又是海闊天空。
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可以多運用下面這些方法:
一、當孩子突然出現無名火,不要讓他的火跟你產生連結,先離開,讓他自己燃燒一下。
二、待孩子情緒冷靜些後,關心他是否需要幫忙,或聽他說說心裡話。
三、在孩子需要幫忙時才出手,其他則要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與負責。
四、不要去咀嚼青春期孩子所說的酸言惡語,他們正快速發育的杏仁核,會讓他喜愛挑釁與失去理性。有時要瞬間關上耳朵,也要交常變得失憶。
五、喚起孩子對愛的記憶,讓孩子知道你永遠愛他,感受到被愛所包圍。
六、多跟孩子產生正向的互動與連結,聊聊新聞時事,或幫彼此按摩等,都是好方法。
七、賞識你的孩子,常常鼓勵孩子,多稱讚優點予以強化。
八、每天把情緒垃圾清空,不要讓家變成「情緒垃圾場」。
九、青春期孩子需要的不是無微不至的照顧,而是信任與尊重。
十、記住!我們是大人,要幫孩子學習轉換情緒和處理事情,而不是讓自己也情緒失控,親子關係弄得玉石俱焚。
雖然青春期孩子的心還很不穩定,但只要親子相愛的心夠堅定,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夠柔軟與具有彈性,並持續給予支持與鼓勵,我們就能成為孩子漸漸穩定下來的力量。
BOX:青少年使用說明書
面對擺盪在火山或冰山之間的青春期孩子,他們的情緒很容易出現不穩定的發作症狀,大起大落又狂放,常常弄得父母有著「伴君如伴虎」般的忐忑不安。
父母心好累!有沒有可以比較輕鬆的方法,跟青春期孩子相處啊?
有的。以下就是我的「青少年使用說明書」,家有青少年的你可以參考看看。
青春期年限:大約從十歲開始,但結束期差異巨大,視每個孩子的身心靈發展而定。
能量來源:食物、睡眠、運動、正向肯定、愛的連結。
注意事項:當聲控、觸控皆失靈時,請先遠離,以免自爆。
特別叮嚀:越想控制青少年,他們會越反抗,有時甚至呈現自我放棄。
當孩子生氣時,先同理,再講理
青春期孩子叛逆、擺爛、暴怒等問題,其實都是求救的訊號,因為他們還沒有辦法好好處理內在的紛亂與不平。如果不發洩出來,而是往心裡藏或壓抑,不是更危險嗎?
很多青春期孩子的怒火,其實並不是針對父母,只是父母是他最信任與最親近的人,他覺得在爸媽面前,可以做最真實的自己。
所以當孩子有情緒、發脾氣時,父母不要急著對號入座,先從旁觀察看看。
某天,還在讀國三的弟弟去圖書館念書,出門才沒多久,就像一顆氣呼呼的子彈飛回家裡。
他一邊放書包、一邊脫衣服、一邊罵道:「圖書館到處都是用東西佔位置的人,有人放眼鏡、有人放衣服,也有放水壺的,我找了半個多小時都找不到位置!○○╳╳……」
外面豔陽高照,體感溫度超過三十五度,騎單車回來,溼出一身汗,像似從湖裡掙扎上岸的孩子。光看他的樣子,都讓我覺得身心難受,更何況他還有一肚子的氣想發洩。
我知道他很生氣,也知道他的憤怒必須宣洩。當他走進浴室洗澡時,我趕快跑到樓下打開冰箱,拿了一罐氣泡水上樓,準備給洗好澡的他消火。
當冰冰涼涼的氣泡水,滑進怒火燃燒孩子的喉嚨,賓果!一切都中和成剛剛好的怡人溫度!
不被孩子的憤怒引起憤怒的情緒,是我這些年陪著青春期兒子們成長的修練。因為雖然孩子很生氣,但他不是因為我而生氣,如果我沒有把課題分離清楚,可能就會無端捲入他的情緒漩渦。
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時,我們要練習「抽離」,用「第三者的角度」觀看,才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情緒勞動與誤解。
當我們可以不涉入孩子的情緒漩渦之中,才有能力讓稍微消氣的孩子在發洩後,回頭檢視自己面對情緒的方式。
情緒平靜下來,理性才會出來。
喝過冰涼氣泡水的弟弟,想必身心的怒火都被澆灌而消暑不少。接著他拿起吸塵器,開始吸書房的地板。看他用吸塵器吸地板,我跟在他身旁,像個小僕人似的,配合他吸地的動作,一邊幫忙搬開書房的椅子、箱子,一邊也不忘用讚賞的口氣說:「媽媽心情不好的時候,有時候也會整理環境,這樣當我打掃乾淨了,心情也就變好了!謝謝你把書房的地板吸得好乾淨!弟弟真棒!」
原本像顆裝著滿腔怒火的子彈衝回家的孩子,在情緒地雷順利引爆後,不但平息了怒火、療癒了身心,還藉由整理環境得到賞識與肯定。你看,孩子的心緒是不是也經過整理,又可以心平氣和下來地靜念書寫功課呢?
青春期的孩子因為身心靈的劇烈成長與改變,常常會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感覺,這種失控會讓他們更慌張。但他們也知道要「找安全的環境和人發洩」,這種覺察,就表示他在學習控制,如果可以有大人用更合適與和善的引導,孩子更能學會如何控制自己。
孩子回家會發脾氣,很多時候都是在外面遇見委屈或不平,他不知道要怎麼處理事件,也不知道要如何平復心情。當孩子帶著一張臭臉回家,父母要會「閱讀表情」。孩子願意選擇把壞心情表現出來,永遠都比藏著不說好。
情緒垃圾要隨時清掃,才不會釀成災害。我們要先用正向的眼光來看待這件事,因為孩子相信在家裡發洩「是安全的」。
特別是孩子剛進入國中時,因為國中老師跟小學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會不太一樣,學校園的氛圍跟小學也差異很大,加上國中孩子有「個人神話」和「想像的觀眾」的成長症狀,往往會把很多不舒服的情緒帶回家。
父母可以聽他們說,但不要太入戲,過度投入孩子內心的小劇場,莫名生出一堆想像和擔憂,也不要自行「加碼」批判或斥責。不管孩子說的是什麼,父母都要先接受。先同理與接納他們的情緒,有時候他們的心情得到抒發與接納,自己就知道要如何處理後續了。
面對大孩子,每次都可以依循讓孩子:「安全發洩情緒」→「說出來感受和想法」→「接受這件事情」這樣的順序抒發。最後如果孩子需要大人的幫忙,我們再與孩子一起思考解決的方法。
在反覆練習的過程中,孩子也會慢慢增進處理自己情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BOX:幫助孩子「好好生氣」
水庫滿了需要洩洪,有時候孩子的情緒也只是需要發洩。
我們能接納孩子生氣、哭泣、傷心、高興、憂鬱、焦慮等各個面向的情緒,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是安全與有價值的,並接受每一種狀態的自己。
與其擔心孩子沉溺在負面情緒中走不出來,不在讓他們宣洩後,以正向的心態欣賞孩子有能力表現情緒,等孩子情緒穩定後,再引導孩子如何表達,這樣才能讓情緒健康的流動。
讓青少年學習「表達情緒」,而不是只會「表現情緒」
當孩子用強烈的情緒表現一邊甩門,一邊大聲地吼著:
「你不要管那麼多啦!這是我自己的事!」
「你不要再說了!一直碎念,很煩耶!」
「這是我的房間,你出去好不好?」
父母聽了必定會覺得既生氣、又錯愕,還很受傷。孩子不但沒有禮貌,連過往的家教怎麼也不見了?簡直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
甚至,當孩子向我們下逐客令,要我們離開他的房間時,我們的內心更是五味雜陳地翻攪著,心裡想著,為了買這間房子給孩子住,還在辛苦工作賺錢還貸款,卻被孩子趕出去,這就好像「乞丐趕廟公」那句話所形容的,父母辛苦賺錢,卻還要看花錢的孩子的臉色,這種憤懣,真的很難嚥下吧?
面對孩子狂暴不受控的情緒,我們可以全身而退的方式是,不要接收孩子的暴走與失控,而是先離開現場,轉換環境不被刺激,以緩和自己的情緒,並感受一下內在的變化。等冷靜下來後,再選擇適當的時機,陪著孩子學習從直覺的「表現情緒」,到可以省視內心感受的「表達情緒」。
青春期的孩子是真的變了,因為他的生命進入了新的成長歷程。以前的孩子年幼,需要安全的依附感,喜歡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也喜歡膩在父母身旁感受關愛的呵護。但長成青少年後,他們需要被尊重的信任感,希望父母能放手讓他處理自己的事,更不喜歡父母隨時在身邊出現,以前是驚喜,現在會是驚嚇!
現在因為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孩子普遍在小學高年級時,就會開始出現青春期情緒的變化,變得很敏感,敏感到足以用「狂」來形容!狂喜、狂怒、狂悲、狂憂、狂厭惡,這些只是基礎的情緒升級。
有看過電影《腦筋急轉彎》第二集的父母,就知道青春期的孩子,還會生出阿慕、阿焦和阿廢的新情緒。其中,阿廢的情緒,應該是爸媽都覺得很陌生的吧?因為現在家有青春期的父母,大多還是生長在上一代都很打拼,自己也頗努力的年代,看見孩子想躺平耍廢,怎麼能不焦慮和擔心呢?
每一個時代的課題都不一樣。現代的父母,透過學習與反思,大多知道面對孩子的憤怒情緒,可以先「冷處理」,但卻不知道要如何讓孩子「耍廢的態度」熱起來。因為我們自己在青春期時,可能也有滿腔的不滿與憤怒,但面對升學聯考的壓力,還是會咬著牙讀書拚成績,但現代的孩子,在相對富足卻鬱卒的年代,不時透露出想躺平不想努力時,真的會讓父母好驚懼吧?
我也覺得好難,但我們可以一起學習。
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已經晉級到跟以往不同的階段,具有這樣的認知,就像為自己先打疫苗,當我們遇到病毒時,雖然不能完全免疫,但是在身心上預做一些準備,至少可以不會那麼痛苦或難受。
其次,把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當成他想要獨立的訊號。可以在孩子情緒平和的時候,多跟他們分享青春期可能會遇到的狀況,讓孩子也先有心理準備,不會被自己突然失控的情緒嚇到。
當孩子對你大吼大叫時,你的心情很難不受影響。雖然感受是無法預習的,但事前的準備,可以讓你覺察到情緒的波動,並冷靜下來避免說出或做出讓自己事後會後悔的言行舉止。
此外,可以對孩子試著說出我們看到和感受到的,如:
「你這樣大吼大叫,是因為你很生氣嗎?我感覺到你很生氣,要談一談嗎?」
「我看見你無精打采的,是發生了什麼事嗎?」
「你看起來悶悶不樂,是不是有心事?」
「我看見你白天在床上躺了兩個多小時了,媽媽有點擔心。」
作者資料
尚瑞君 中興大學(現為台北大學)法學士、中山大學政治所碩士。 《未來family》官網專欄作家、《媽媽經》駐站作家。 2024年博客來上半年親子類銷售同時榮獲第一、第八、第十名作家。 是老師和家長認同與喜愛的親職作家,也是各出版社喜歡邀約一起推薦好書與推廣閱讀的知識份子。 著有:《剛剛好的管教》、《剛剛好的距離》、《剛剛好的溫度》、《家有中學生的解憂之書》(以上皆由時報文化出版)、《優雅教養》、《淬鍊幸福,剛剛好的回憶練習》、《陪孩子好好說話》 臉書專頁:《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 2021-2024年,蟬聯博客來親子教養類百大暢銷書作家 願文字的溫潤,能傳遞世間的善與愛,讓人們好好珍惜與經營每一個來到生命面前的緣分。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