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生活風格 > 旅遊 > 亞洲
日本踩上癮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內容簡介

喀啦喀啦 日本到著~ MSN美食休閒版「遊日本,自得其樂」人氣專欄作者徐銘志的第一本旅遊札記,邀您一起「自得騎樂」,零距離體驗最道地的日本風情! 一輛單車 + 數個城市的美麗邂逅,給你全然不同的日本新體驗! 豐富多元的日本,向來是哈日族百玩不厭的旅遊聖地,對超級哈日的作者來說,當然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作者選擇以單車代步,深入日本的街頭巷尾,嘗試用另一種視野,體驗在地的風情。 騎上單車,可以隨興遊走,尤其是擺脫惱人的壅塞路況,御風而行時,真是何等地瀟灑自在;但是作者也毫不諱言,上坡時揮灑汗水、賣力猛踩,有多麼狼狽腿軟;而在山中摸黑趕路時,又有多麼心慌無奈。 喀啦喀啦~ 叮鈴叮鈴~ 就在單車的音聲伴奏中,作者踩動自己獨有的旅遊步調,穿梭於大城小巷之間,看山看海看球賽、啖美食住民宿、逛市集買雜貨……一站接著一站,順著雙輪滾動的轍跡,將眼前流動的風景與在地人的溫厚情意,深刻地輾印在心版上。 單車上路玩日本,或許這是你還沒試過的新玩法,下次到日本,不妨一試,相信任誰都會越踩越過癮,越踩越上癮! 書中收錄作者在日本關東、關西,和北海道三個地區,以單車做代步工具的旅行紀錄,搭配引人入勝的照片,呈現大城、古都的豐富面貌。 【名家推薦】 ◎「想念雙腳離開地面三十公分輕鬆自在的感覺!」~趙薇(美食旅遊達人) ◎「白天開心騎車賞景,晚上安心清酒美食;日本當然教人微醺上癮」~黃健和(大辣總編輯) ◎「腳踏車壓過的落葉和驚動的烏鴉,比起造作的表參道名店介紹或安藤忠雄的建築導覽更真實」~錢亞東(《懶人誌》總編輯)

目錄

【推薦序】就要這樣玩日本 ◎趙薇
【推薦序】「叮鈴叮鈴,讓讓!」~我的單車時刻表 ◎錢亞東
【自序】單車上路,自得騎樂 ◎徐銘志

【追尋,關西懷舊風情】
.京都之一──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的京都趕集生活
.京都之二──陪襯的寺廟?錦上添花的寺廟?
.京都之三──京都人的懷舊時光機
.神戶──與麵包、洋果子相遇在異國古蹟之間
.姬路──城市生存之道

【穿梭,關東活力舞台】
.東京之一──不到終點不言放棄的野球賽與女僕文化
.東京之二──懷舊風情中踏入在地人的生活小巷
.橫濱──從橫濱看橫濱vs從橫濱看海vs從海上看橫濱
.鎌倉──活力滿點、魅力無窮的山海古都
.輕井澤──綠森林和童話般木屋的協奏曲

【勇闖,北海道清新大地】
.札幌──書香與霓虹燈下的美食飄香
.美瑛──認識總在體驗後,出發再說!
.函館──100%樸實的熱情,無添加

【附錄】日本單車延伸旅遊攻略
1、單車種類及租金
2、租借單車的地點
3、租車注意事項
4、單車上路的安全規則
5、單車上路之游刃有餘
6、禁止事項
7、停車須知
8、天候因素與穿著
9、單車租借商家情報

序跋

【自序】單車上路,自得騎樂!   ◎文/徐銘志
  回想起自己與單車和日本的淵源可真是早呢!記得當我還只是個懵懵懂懂的小孩時,家中就有輛專門給小孩騎、後輪外側還多加兩個小輪子的迷你單車。不知什麼時候,後面的兩個小輪子拿掉一個,我在跌跌撞撞下,開始找尋屬於自己的平衡。後來,另一個小輪子也拿掉了,我成功地在灑滿金黃陽光的午後巷口,學會騎單車、學會蹓躂人生。   單車終於太小了,換來一台成熟點的大單車,就這樣騎著單車,我穿梭在記憶中城市的大小角落。高中時,曾經一度為了更自主地不被等待公車的時間所操控,開始騎著同學家閒置已久的新單車,輕鬆自在地往返景美和新店之間,直到單車被偷、消失的那天。   從那之後,我和單車就如同絕緣體般不再有任何交集。畢竟誰會騎著單車跟著大學同學去兜風?而搭乘捷運對於庸庸碌碌的上班族來說,再適合也不過,沒人會想冒著吸進汽、機車排放黑煙的風險,揮汗如雨地騎單車上班。   至於日本呢?小時候雖沒真正到過日本,家裡可是日本味十足──榻榻米式的房間、外婆從日本買回來的電子鍋、舅媽從日本觀光帶回來的可愛鉛筆……日本,這個我根本不知在何方的國度,卻與我有了不少關聯。   接受日本教育的外公外婆,經常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運用的日本單字,後來一度也讓我覺得很親切。還記得外婆曾要我去雜貨店幫忙買個「マヨネーズ」(美乃滋的日文片假名,英文為mayonnaise),當時不知道「マヨネーズ」就是沙拉的年幼無知的我,打從心裡認為這應該不是國語或是台語的正確講法,深怕店家會不知道我要買什麼,於是,就這樣我反覆地問著外婆:「到底『マヨネーズ』的國語或是台語要怎麼講?有沒有別的講法?」最後,到底有沒有買到美乃滋,我已經忘記了,但這個日本和台灣之間的親切感,似乎一直存在我心底。   踏上日本的旅行,是在上班後的多年,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的單身自助旅行,為了逃離每天工作十個小時、假日不是加班就是補眠的生活。坐在東京成田機場前往市區的巴士裡,我看著人行道上的單車騎士,操控著握把,以飛快的速度乘風而去,那是正塞在車陣中的巴士無法比擬的快感。   我想眼尖的人大概都會發現日本人真是個愛騎單車的民族,火車站前成排的單車足以媲美台灣的摩托車亂象,要是撇開中國大陸和美國,日本應該是單車最多的國家之一吧。不管是在大都市或是鄉間小路,都可以看到單車的足跡,這大概算是日本人推崇環保的極致!據說,日本的每個家庭都擁有不只一輛單車,他們從小就是坐在單車前頭或後頭的小孩座椅長大的。根據統計,日本全國共有超過六萬多輛的單車,平均每人擁有將近兩輛的單車。   第一次在日本騎單車是在兵庫縣的姬路,而且還是輛免費的單車。騎著有點年紀的單車,我徜徉在秋風微微的姬路街頭,相當有效率地完成了姬路之旅。還記得我在回台後的筆記中寫著:「……還好有這台單車,不然走完了姬路城,還要走回車站,雙腳可能就要抗議了……乘著風,順著節奏,騎著單車,我想我的心裡有說不完的幸福!……愛上單車之旅的ERIC」   於是,就這樣開啟我與單車和日本的不解之緣。   不過各位可別誤會,我不是那種專業的單車客,當然也不像他們把所有家當都掛在單車上,展開旅途,到了某個地方,帳篷一架就在湖邊宿營起來。我想我應該沒有那樣的體力和十足刻苦的精神,曾經我內心也一度出現這樣的聲音:「是否該直接買台折疊式單車,然後就此旅途相伴,帶著它坐飛機、搭火車……這樣會不會比較省錢?」然而畢竟還是太辛苦了,而且好像不會比較省錢,想想旅行不就該放鬆?騎單車更輕鬆不也是我的初衷?   其實,我所推薦的日本單車之旅,是種每個人都能完成的單車之旅。當然遠距離之間的往返,還是得靠著速度較快的火車或飛機。而當你在一個城市停留之時,單車即可派上用場,或許這種不似地鐵在地下鑽來得神秘、不如公車來得快速的輕便交通工具,會帶給你不同的嶄新視野。   陸陸續續的,我在日本各地發現到單車也是許多台灣人的嚮往:縱使沒有很好的體力,還是夢想悠閒地騎著「淑女車」徜徉在美瑛廣大起伏的丘陵,殊不知那是件多麼耗費體力的艱鉅任務;希望能夠與三五好友騎著單車、迎著風,縱使雙腳不斷用力地踩著,卻總是開懷地笑著。   開始在我的旅程中加入單車之後,就停不下來了。也許就是騎乘單車的那份輕鬆自在,加上迎面微風的助長聲勢,騎乘單車似乎是件浪漫、自在的事。而這種不快不慢、操控自如的速度,也讓我可以慢慢地仔細欣賞城市中的每個角落、每個容顏。說得明白點,單車帶著我到了更廣、更遠、或許大眾交通工具到也到不了的地方:也許是一條歷史長巷,也許是間道地的食堂……   騎著單車,我體驗著日本人的生活。他們究竟為何那麼熱愛單車?或許下次你在旅程中抽個一兩天的時間,跨上鐵馬露個兩手,不──應該是露個兩腳,你也會有新的發現。

內文試閱

京都之一 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的京都趕集生活
  「趕集」這個字眼,似乎多半出現在所謂的偏遠城市,人們靠著短期一次,也許一週也許一個月一次的熱鬧市集,盡情彌補距離所帶來的不方便。相信嗎?京都人對於趕集這件事樂此不疲!我想生活在便利商店以及超市林立的現代化都市裡,京都人絕對不是為了趕集而趕集,或許是基於念舊的關係吧,也或許在市集裡他們能夠恣意享受兼具生活實用與尋寶心情的樂趣。   這一天──趕赴弘法市集這一天,京都人特別早起、特別忙碌。   騎著租來的單車,我從京都火車站附近出發,趕赴這場盛會。即使有了幾次在日本的單車騎乘經驗,但往往一上路,沒有單車專用步道的地方,總是會讓人搞不清楚該走哪裡,該遵守行人專用還是汽車專用的號誌燈,特別是要從京都火車站前往東寺,還得要越過鐵軌才能到達。第一次遇上為了跨越鐵道而設置的地下道,騎著單車的我突然有些猶豫:該走汽車道?還是人行道?就這樣,我在路旁遲疑了一會兒,看到在地的京都人將單車騎上人行道後,才跟著他放心地上路。   這就是日本人的習慣,單車(自轉車)道和人行道是規劃在一起的,沒有所謂的單車專用道。 ■ 最貼近京都人的聚會   據說東寺的「弘法市集」在二次大戰以前就已經在京都頗負盛名,掐指算算,至今最少也有四十年的歷史,每個月的二十一日,各大大小小的攤販規律、守序地前來東寺裡擺攤販售。就像是京都人生活的一部分,沒參加過的還稱不上道地的京都人呢!   「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市集,讓京都人如此迷戀?」當地人描述弘法市集就像是個百寶箱,總是能挖出各式各樣質地優良的藝術品,除此之外,就算只想買個日常生活用品,來這兒晃晃準沒錯。只是,若時間來晚了,恐怕就讓別人捷足先登了!所以聽說每個月的二十一日,打從天剛亮,東寺裡可就早已人滿為患。   我心想:「有那麼誇張嗎?」時間已近正午,姍姍來遲的我,跟隨著一大排停在路邊行人道上的單車,在東寺前的不遠處泊了我的單車(雖然不知道會不會被拖吊,反正不是加強拖吊區,就冒險賭上一賭囉),壓根兒忘了當地人趕市集要趁早的告誡。   從東寺外的走道是看不出人多這件事的,但當我前腳一踏進東寺,曾經在東京淺草寺前遇過的萬頭鑽動的場面,再度出現在眼前,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忍不住哇的好大一聲,帶點驚訝與些許興奮,這時也只能跟著前方人潮的步調向前走囉。 市集尋寶樂 體會人生百態   東張西望、探頭探腦的,我就像是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對所有的新鮮事物都感到好奇。來市集尋寶的人,除了外地觀光客之外,也有不少穿著和服上街的日本人。至於這裡賣的,有衣服、布料、瓷器、古董、海鮮乾貨、蜜餞……撇除營業時間是在白天,這裡倒跟台灣的夜市有點類似,不同的是這裡整齊多了,內容也豐富許多。據說,每次約有一千個攤位以上同時在東寺裡擺攤,而且總是很有秩序地分門別類,美食區、花藝區、生活雜貨區……等等,逛起來相當方便。   說實話,古董對於我這個年輕人來說,一來沒興趣,二來完全不識貨,想要在這裡挖到貨真價實、價格又令人滿意的古玩似乎挺難的,「況且早起的鳥兒也早就把好蟲都吃光了吧!」我想。瓷器倒是不錯的選擇,有名的清水燒若能在這裡買到個好價格,也多少能滿足我到這裡來尋寶的樂趣。   很快地我也加入東翻西揀的行列,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買了一堆放筷子的筷枕,便宜又有設計風格。為了拍下現場人多擁擠的狀況以及販售的商品,我一邊購物還得一邊拍照,不料正投入時,老闆娘居然大喊:「這位大哥!不行!不行!」她大手一揮,拒絕我的拍照。只不過是瓷碗罷了,難道拍照也算是盜取她的商業機密?我心裡百思不得其解。   誰知道是這裡的攤位都這麼不熱情?還是擔心我是某競爭對手派來的偵探調查員?走著走著,我在拍攝一尊招財貓和特殊的人偶時,竟被凶惡的老闆制止,他講了一大串我聽不懂的日文,而且似乎比前一位大姐頭還來得激動許多,無奈拍下的畫面早已經在相機裡了,我也以手勢表示不再拍照,準備離去,但這位大叔卻仍然繼續咆哮著。既然沒辦法以日文和他溝通,當然是快快逃離現場。 一線之隔的寧靜與熱鬧   逛街尋寶的心情或多或少因此受到了影響,這時,東寺顯然是個很好的心靈庇護所。一踏進東寺大大小小的殿堂中,剛剛攤販的叫賣聲、人群的討價聲就像是遁入空門般完全消逝,取而代之的是些許的神秘與莊嚴。很難想像清幽的寺院,竟可以與吵雜的俗世如此鄰近;很難想像在所有攤販離去後,一切繁華蛻盡所帶來更深的寂靜。或許這一切都是對修行和尚更大的考驗。   撇開小氣巴拉的攤販不談,這裡其實還是很有人情味的。擺攤的清水燒創作家親切地介紹他各式各樣的作品,並且拿出了報紙報導,似乎要說:「買到你就賺到啦!」而走累了,腳底按摩也是不錯的選擇;當然填飽肚子的各式小點,這裡通通都有。在這裡,唯一要擔心的大概就是人實在多了點,以及不能享受買東西殺價的樂趣,如果你跟我一樣不會說日文的話。 悠閒卻偶爾緊張的單車路線   在京都騎單車是件很符合當地風情的事,一來,騎著單車晃進小巷,似乎更能窺見真正京都在地人的生活風貌,二來,單車這種不快不慢的步調,總給人時光倒流的復古感。   不過,京都的道路頗為窄小,有時候也會讓人不自覺地緊張起來。像是和錦市場平行的四條通,不但沒有單車專用道,也沒有人行道(只有騎樓),單車只好騎上大馬路與公車、汽車並駕齊驅,說真的小車當然是不敵大車囉,當單車騎上這樣的馬路時,內心不禁也戰戰兢兢起來。 ■ 美食一籮筐的錦市場   在京都逛市集,當然不能錯過有數百年歷史的錦市場,天天營業加上各式新鮮的漁貨及肉類專賣店,這裡可是號稱「京都人的台所(廚房)」。這個位於錦小路通裡約四百公尺的傳統市場,有著高高的頂棚,打著新鮮、貨色齊全的名號,每天都有許多高級料亭的老闆親自到這兒來選購食材;當然,就像我們的傳統市場一樣,在此出入的人不乏許多尋常百姓家的婆婆媽媽們。   新鮮漁貨、季節蔬果、各式乾貨到生活用品,錦市場所販賣的貨品種類被京都人視為全市之冠,而我呢則發現除了魚貨專門店之外,醬菜店的數目也是名列前茅,醬菜(漬物)果然是京都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配菜,只是隨著時代的演進,京都人自己醃醬菜的習慣逐漸消逝,取而代之的就是這些品質精良的醬菜專門店。這些開設在傳統市場裡的醬菜店看起來像極了藝術殿堂,紅的、綠的、黃的、紫的、白的……色彩鮮豔的各種醬菜一大桶一大桶地呈現在眼前。要京都人談談「漬物」,從醬菜的不同醃法、當季的特色醬菜,到家中自製醬菜的歷史……也許說上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內行看門道,外行湊熱鬧囉,醬菜店前有一籮筐免費試吃的醬菜,我也吃得不亦樂乎。 ■ 八味雜陳的配菜變主菜   別以為醬菜的味道都一樣,我才試吃了幾樣,就打從心底不得不說「京都漬物」一定是門很深的學問。為此,在京都期間,我還特地跑到京都車站樓下的「西利漬物」去品嘗了一下著名的「漬物蓋飯」。   八種醬菜整齊地鋪在熱騰騰的飯上,顏色各異,帶點透明、帶點明亮的感覺,這碗漬物蓋飯光是視覺上就佔了不少上風,至於味道如何?真的很神奇,每種醬菜的味道都不太一樣,像是京都有名的千枚漬(也是西利有名的漬物),嘗起來相當清爽開胃,一吃整個人就醒了過來;而紅蘿蔔漬吃起來則相當平淡,沒什麼特色;至於以京都特有的壬生菜(相當於油菜的一種)製作的壬生菜漬,吃起來則像是青江菜,帶點苦苦的味道;紅色的胡瓜漬,口味重、味道強烈;而白菜漬和小黃瓜漬,味道則不會太重,都能吃出青菜本身的原味。太鹹、太淡、清爽、原汁原味……這一碗飯吃得可說是「八味雜陳」,但可能只吃到京都人醬菜文化的一點零頭。 ■ 帶著季節便當野餐去   錦市場裡因為販賣品質優良的各式食材,所以有許多熟食專賣店在這裡做生意,店裡也販售京便當。   記得有一次來京都時,我打算到錦市場買便當回旅館去當晚餐,現今回想起來還真是糗呢!哪有傳統市場開到傍晚的,又不是黃昏市場,當然那次記憶中的錦市場一點也不熱鬧,好貨可能早就被搶購一空了,而且店家早已關門打烊,想要買到別人挑剩的次等品,連門兒都沒有。   終於在一個晴朗無雲的上午,我跟著婆婆媽媽們在錦市場通裡搶購店家「錦平野」精心製作的季節便當。是新鮮出爐的關係吧,店家前圍著一圈人群,大家東張西望地看著今日便當的種類以及菜色。高貴卻不會很貴的便當,還依不同的價格任君挑選,我心裡想著,根本不用到下午,搞不好過了中午就賣完了吧。   還好我來得早,心滿意足地提著顏色豐富的便當,感覺出滿滿的幸福。不過有了便當也總得搭配個好地方才算是完美,總不能隨便找個速食餐廳解決吧,這樣多沒有情調。還好,這裡距離京都的鴨川不遠(騎單車只要五分鐘,步行也只需要十幾二十分鐘),何不來個河畔野餐?   和煦的陽光,清澈透亮的藍天,伴隨著潔白無瑕的雲朵和清涼的風,單車才剛跨上橫越鴨川的石橋,我的心底巴不得馬上就衝到河堤旁,靜靜地享受這一切,還有我剛買的美味便當。原來早就有人在這裡野餐了,是一對日本夫婦,看著他們熟練地從包包拿出坐墊,兩人優雅地在河邊吃著御飯糰,配著熱茶,我這個臨時起意的人,什麼也沒有準備,只能隨地而坐。   很想知道便當的菜色吧,蝦子、烤魚、魚子、小黃瓜漬、黑豆、日式煎蛋、筍子、腐皮拌魚乾、栗子泥、南瓜……還有一盒覆蓋松茸的白飯,一點也不像在吃便當。我開心地吃著,一邊聽著潺潺的溪流,一邊望著湛藍到不行的天空。唯一的美中不足,大概就是秋風吧,人說秋風無情,還真有個幾分準,偏偏在這個美好的時光出來攪局,吹得我不得不把菜全集中到飯盒上;吹得我不得不利用身體抵擋風勢帶來的細砂,一下朝東一下朝西;吹得我終究吃了幾顆沙,也難怪隔壁的老夫婦會選擇御飯糰,果然薑還是老的辣。
殺價密技
  在日本買東西,似乎很少有殺價的機會,特別是以日本人一絲不苟的個性,標價上一就是一,但在東寺弘法市集或是北野天神市集就不同了。雖然我不會講日文,但總覺得逛傳統市集,就該享有討價還價的樂趣,因此,回台後特地向友人討教了日文殺價的簡單字彙,供大家參考囉。希望能藉此讓大家逛得開心,也殺得開心! ※必備物品:紙、筆
※殺價對話:
1、這個多少錢? これはいくらですか? (korewa-ikura-desuka)
(這時候若聽不懂多少錢,則可拿出紙筆請店家用寫的)

2、能不能便宜一點? まけてくれませんか? (makete-kurema-senka)
(此時若想直接議個價,可以把想要的價格寫在紙上,通常可以用數字和箭頭來表示,如:1500à1000YEN) 東京之三──懷舊風情中踏入在地人的生活小巷
  歷史與過去都太沉重?對於酷愛老東西與文化的人而言,他們絕對不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多數地方的文化正隨著時間一點一滴地消逝,台灣如此,東京亦然。難道這是必然的發展結果?改變中的東京小町,似乎也有些不變的堅持,就像新井一二三在《東京上流》一書中所提到的:「弱者最終的武器是記憶。只要我們記住,生活文化會生存下去……」   若說東京的一天是由築地揭開序幕的一點也不為過。   凌晨四、五點的築地市場朝氣蓬勃,熱鬧的吆喝聲此起彼落,這樣的氣氛,到了九點各大餐廳主廚採購結束之後並未消減,前來採購的家庭主婦與尋味美食的饕客持續將築地場外市場擠得水洩不通。   騎著單車,姍姍來遲的我似乎沒有躲過人潮。即使接近正午時分,築地場外市場的走廊、通道上仍然是人潮洶湧。 ■ 美味的堅持   雖然看到許多人站在頗具盛名的店家前吃起拉麵、牛肉蓋飯等美食,我心裡仍不斷嘀咕著:「到築地,還是該吃海鮮才算道地吧!」   「瀨川」是家開業八十年的老店,原本是家壽司店,轉賣黑鮪魚蓋飯後一炮而紅,成了築地市場的人氣料理。如同很多熱門的店家,瀨川就位在大街旁,吧檯式的廚房與座位,僅僅容納七位客人就算高朋滿座了。   店內鮪魚蓋飯好吃的祕訣,首要的條件就是老闆娘親赴市場內挑選的黑鮪魚,據說,老闆娘還曾經因買不到好的黑鮪魚而當日休業。受到過去開壽司店的影響,這裡的蓋飯全都是醋飯,嘗起來粒粒分明。另外,為了端出最有口感的鮪魚,老闆娘更是不擔心讓顧客久候,堅持點餐之後才開始以獨家特製的醬汁醃製鮪魚,這樣比起先前就醃製好的鮪魚較不易出水,相對的,口感也扎實許多。   搭配上紫蘇、薑和芥末,這碗鮪魚蓋飯恰到好處的美味,讓我大口大口地扒了起來,絲毫沒有理會正在旁邊等待的客人。讓我更滿意的是原價七百日圓的蓋飯,今日限量五十碗大回饋,只要五百日圓。一碗約台幣一百五十元的鮪魚蓋飯,料好實在,雖沒有什麼豪華的裝飾與排場,堅持美味的老闆娘確實靠它虜獲不少人的胃和心。 ■ 無座美食 真正的市民小吃   「民以食為天」真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小小的一條甘酒橫町,從江戶時代就聚集不少食堂、居酒屋,至今仍是附近居民的生活大街:買雜貨、買衣服,但最重要的就是吃好料!   兩次騎著單車經過甘酒橫町,「柳屋」內總是擠滿長長的隊伍,延伸到屋外,第二次終於忍不住加入排隊,心想:「究竟是什麼美味,總是受到如此歡迎?」原來是有點類似台灣車輪餅的鯛魚人形燒。等了十分鐘之後,我也嘗到這份現烤現做的平民滋味。拿著熱到冒煙的鯛魚燒,我和其他人一樣,站在路旁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其實,根本是沒地方可以坐下來吃,很多人拿著鯛魚燒就這樣邊走邊吃了起來,絲毫不擔心這「燙手的山芋」。   焦焦脆脆的外皮和以往吃過的車輪餅大大不同,內餡是來自北海道的紅豆,吃起來飽滿不膩,果然展現了這家九十年老店的生存之道。   來到甘酒橫町,有一半的原因是為了關東煮。沒錯,到了關東不吃關東煮,可別說你來過關東,我心裡一直是這樣想的。據說,「美奈福」也是家專賣關東煮的老店。店面倒是不怎麼大,兩個對外的聯繫口,一個是內部進出的大門,一個是販售的窗口。原本不知情的我,還打算開門進去,沒想到被老闆娘阻止了,頓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全店只提供外帶。後來我才發現,甘酒橫町的小店幾乎都只提供外帶的服務。不服務觀光客嗎?是啊,這裡根本是當地人道道地地的生活大街,買了東西,直接回家享用。   「美奈福」的關東煮燉煮得恰到好處,湯汁相當鮮美,特別是我愛的白蘿蔔,甘甜中帶點湯汁的入味,竟讓我在大庭廣眾的戶外大叫好吃,足以證明這平價的國民美食果然能夠引起廣大的共鳴。 ■ 三式組合的住宅小町   第一次在書上看到「谷根千」,就因它那迥異於東京現代感十足的萬丈高樓,帶著點古樸、又帶著點平民感的風味,而深受吸引,然而在電車地圖上找了好一陣子,卻怎麼也找不到谷根千這個地名。   是的,谷根千不單單只是一個地方,而是谷中、根津和千馱木三地的統稱。三個地方三種風情。在過去,谷中是所謂的寺廟城鎮,後來也有許多墓地遷移至此;根津則是花街柳巷的代表地;至於千馱木則居住了不少大文豪。之所以會出現「谷根千」這個名稱,全靠著三位在地的家庭主婦所創辦的《谷中、根津、千馱木》季刊,這份季刊成功地挖掘在地文化,成功地將谷根千行銷至日本各地。今日對於文化稍稍感興趣的人,一定知道谷根千。 ■「巷仔內」的舊町風情   騎著單車,一路從有樂町、秋葉原,經過上野來到這三個街町的範圍,看著不忍通兩旁新式的高樓,不禁有些疑惑:「只是個當地人的住宅區,究竟有什麼特別?這裡真具有東京人的懷舊風情?」   然而打從單車晃進巷子後,氣氛便開始轉變,大樓不再,木製的日式房舍很有味道地靜靜佇立,小店老闆自顧自地打理店面,整個生活步調在瞬間慢了下來。午後的谷根千就像老人午睡時進入夢鄉一般安靜、恬適,不知是否因午後的關係,就連傳說中的貓町連隻貓的影子也沒見到。小巷中展示貓兒藝術品的藝廊下午臨時休息,坡道上的小貓精品店也不約而同地休業,倒是在老舊木屋裡經營的小貓精品店,從外觀的布置多少就可以看出是家特色十足的小店。   不見貓兒的貓町讓我感覺有點糗,於是我繼續騎著單車在接近無車與無人的小道上晃啊晃的,企圖找尋貓兒的蹤跡。   意外的我竟在巷弄間發現到一家由舊式澡堂改裝而成的畫廊,大門兩側的牆面保有古早澡堂的置物櫃,頗有味道。進到畫廊,挑高的空間說明了舊式澡堂其實是帶有幾分奢華的。保留門口後的櫃台成了畫廊的服務台,由此更可清楚地看到由櫃台一分為二的線條,說明白點,這道線條過去就是一道牆面,就像我之前去的那家京都澡堂,一邊是男湯一邊是女湯。只不過當初在此洗澡的人應該怎麼也料想不到,平常大家邊洗澡邊交換情報的地方,竟會變成這麼有氣質的藝術場所。   終於,我在谷中銀座的盡頭見到慵懶的貓兒,一見就是好幾隻,算是沒有白來了。谷中銀座是條連接到日暮里車站的採購大街,縱然只有一些販賣青菜、豆腐、雜貨的店鋪,但比起東京市區裡大家腳步飛快地匆匆來去,這裡給人實在生存的感覺:只見騎著菜籃單車來此購物的媽媽們,採購之餘和老闆聊著天,老闆熱情地推薦自家的貨品……   值得慶幸的是,我的單車技術也大有進步。谷根千既為三種不同風情的三個地方,地形也大不相同,高高低低的坡道比比皆是,過去,這樣的坡道似乎很讓我頭疼。久而久之,我也學會了當地人站起來騎單車這招,用全身的力量幫助腳踩踏板。不光只是坡道,有時候連起步時也很好用呢!

延伸內容

就要這樣玩日本  ◎文/趙薇
  「要去日本啊?好幸福歐!」儘管自己已經去過無數次日本旅遊,聽到別人要去日本時總是會發出這樣的讚嘆。   「妳又去日本啊?玩不膩嗎?」這則是別人對於我又要去日本的反應。他們不知道一年四季各有不同風情,南北東西有不同美食是去日本旅遊的樂趣。   「我今年底想去日本,你有沒有什麼建議?」可是,最近連號稱哈日族的我都出現了這樣的困擾。本來想去拜訪外甥女位在山梨縣的婆家,進行一趟離開東京的小旅行,因為臨時的意外而去不成山梨,突然之間我找不到可以替代的方案,我的日本熱情突然被澆熄,儘管東北奧之細道還沒去,黑部立山沒機會親臨,村上春樹筆下的四國也想見識,為什麼會覺得日本沒有什麼好玩的呢?套句日本人常用的話:「真是教人迷惑?」   還好我看到了徐銘志的新書《日本踩上癮》,重新燃起我對去日本旅行的熱情。我也曾經一個人在輕井澤騎著單車玩了三天兩夜,雖然每天膝蓋抖得厲害,可我一點也不想離開,想念雙腳離開地面三十公分輕鬆自在的感覺,初夏的涼風吹拂臉龐,好像又談了一次戀愛那般地幸福……去輕井澤而且一定要嘗試騎單車是我後來跟每一個朋友推薦的行程。   沒想到小志不僅在輕井澤騎單車,還騎著菜籃車在京都趕集,去橫濱看海,去鐮倉拜佛,連在東京也能騎著單車橫行街頭,我佩服他的毅力與精神;可是當知道他在北海道踢到鐵板時,我的心裡竟然小小地高興了一下。曾經在二○○二年去富良野看薰衣草,被旅遊書上天花濫墜的廣告詞慫恿得心癢癢,朋友卻以過來人身分警告我千萬別試,會累死。果然有人不信邪,騎得氣喘吁吁還差點回不到民宿,原本應該嘲笑他的我卻也有點忌妒,沒有嘗試怎麼會留下深刻的記憶呢?   小志是我主持《台灣人在大陸》節目時的執行製作,是最年輕的,也是工作成績最突出的。節目結束之後仍保持聯絡,不論工作或旅遊,我們總是輕鬆地交換意見。我常常跟他說,你還年輕,想做什麼就去做。也因為年輕,他能夠說了就走,騎了就上路,寫出了一本與別人不同的日本旅遊經驗,我很羨慕他的年輕,你呢?要抓住屬於青春的腳步,去找輛單車旅行吧。就像本書的副標:只要上路就能自得其(騎)樂歐。
「叮鈴叮鈴,讓讓!」~我的單車時刻表  ◎文/錢亞東
  設計師Michael Young 新近設計了一款腳踏車「City Storm」,由他親身示範,跨上腳踏車在東京街頭外送壽司,當然只是擺擺樣子而已,但也說明了這是一款適合在城市街道上暢行的代步工具。只是腳踏車和外送壽司的售價一樣昂貴。   最近的週末,在台北信義區的威秀影城附近,總會看見許多高級進口跑車聚首,彷彿一場非正式的展示會;或者一排重裝哈雷機車停在夜店前,只見車主們集體抽菸納涼,以上這些硬生生置入的街景,還不如腳踏車在大街小巷中穿梭,來得更像融合自在的城市風景。   城市旅遊,從來沒有以腳踏車為出發點。有摩托車日記、有地下鐵八達通、有東方快車的臥舖之旅、也有踏破鐵鞋的苦行路線,就是沒有踩著輕騎的飛輪遊記。身為觀光客,熟搭地鐵是都市行動中之首要求生法則,但如果能夠騎著腳踏車,就更能抵達許多大眾交通無法到達的目的地;從井之頭公園到吉祥寺,看完宮崎駿美術館就可去吃燒鳥店、在中目黑區的堤防邊進出,從APC的旗艦店逛到七○年代的傢俱店,這樣的行程是穿梭在街燈和路樹中,避開了擁擠的人潮和車陣,融進了家庭主婦的買菜和學生的下課時間,帶著些許在地人的鄉愁和熟門熟路的通達。   拿到《日本踩上癮》時,確實有深得我心的快感。腳踏車壓過的落葉和驚動的烏鴉,比起造作的表參道名店介紹或安藤忠雄的建築導覽更真實,其實日本應該是要這樣遊走的;以步行和腳踏車,以及一張火車時刻表,不管是去旅行時還是殺人時。

作者資料

徐銘志

媒體工作資歷超過20年,現為作家,文章散見於各大報章雜誌。同時也斜槓多個角色,包括:行銷公關顧問、料理研究、選品品牌經營者。著有:《暖食餐桌,在我家》、《私‧京都100選》、《日本踩上癮》。

基本資料

作者:徐銘志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Colorful 出版日期:2006-11-30 ISBN:9789861247878 城邦書號:BC7013 規格:膠裝 / 全彩 / 176頁 / 17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