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衣櫃:雙性戀者的生命故事與認同
- 作者:蘭妮.卡阿乎瑪努(Lani Kaahumanu)、羅蘭.哈金斯(Loraine Hutchins)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07-06-05
- 定價:480元
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我愛男人,也愛女人,為什麼我只能選一邊?
超過七十位雙性戀者訴說他們的故事
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 王蘋 導讀
雙性戀者,從很久很久以前就是如此生活著、愛戀著,然而,我們卻從未被正確的命名。現在,是讓雙性戀者發聲的時候了,用我們自己的聲音,而不再透過專家的詮釋。
「《另一個衣櫃:雙性戀的生命故事與認同》是我讀過最充實、編輯良好的選輯之一,可視為雙性戀聖經。 」
—浪達書評(Lambda Book Report)
「年輕人與老人,律師與工人,黑人、白人與亞洲人,單身者與群婚者都有平等的發聲機會……。書中的雙性情慾看來如此自然。而這就是本書的美好之處。」
—費城城市報(Philadelphia City Paper)
「一部開創性的作品,本書無疑是雙性戀運動的里程碑。」
—雙性戀焦點(BiFocus)
目錄
〈中文版序〉十六年之後:致台灣讀者
〈導讀〉開啟雙重衣櫃的門 ◎王蘋
〈譯者序〉一首無法再等待的詩 ◎陳錦華
〈讀者推薦〉堅定前行 ◎剛朵琳
〈讀者推薦〉人之初,性本「雙」 ◎夜西
〈作者序〉
〈前言〉
.第一部 心理:面對自我
.第二部 精神:治癒分裂
.第三部 雙性戀社群;我們已經被看見了嗎?
.第四部 政治:酷兒中的酷兒
.專有名詞表
.作者與受訪者介紹
.致謝
〈導讀〉開啟雙重衣櫃的門 ◎王蘋
〈譯者序〉一首無法再等待的詩 ◎陳錦華
〈讀者推薦〉堅定前行 ◎剛朵琳
〈讀者推薦〉人之初,性本「雙」 ◎夜西
〈作者序〉
〈前言〉
.第一部 心理:面對自我
.第二部 精神:治癒分裂
.第三部 雙性戀社群;我們已經被看見了嗎?
.第四部 政治:酷兒中的酷兒
.專有名詞表
.作者與受訪者介紹
.致謝
內文試閱
內在的酷兒 ◎文/卡蘿.昆(Carol A. Queen)
最近我開始為自己的性傾向感到擔憂,雖然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金賽量表中,我橫跨好幾個位置,甚至在克萊恩量表(Klein Scale)1中也是一樣。任何性學專家都會馬上下診斷說我根本是個雙性戀,但是,我無法確定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我認識許多雙性戀者,他們看起來和一般異性戀沒兩樣,而有些是同性戀者,而有些從外表完全無法分辨。他們是真的雙性戀者嗎?擁有一個性傾向看來似乎很重要,每當有人質疑我的時候,我只能以我所屬的社群、文化與觀點來向他們解釋,是的,我知道傅科(Foucalt)2說,在「性傾向」這個概念被創造出來之前,人們或許根本沒有所謂的性認同,但是,我們現在有了,性認同立基於我們愛戀與慾望的對象,而這是有用的,就像你知道剛認識的新朋友是天蠍座或是民主黨一樣。甚至,我們的性傾向有助於確認我們的性慾,這是我非常想要確認的。
在發現對女人有性慾之前,我不太願意說自己是雙性戀。而現在我憂慮的是,我似乎又不太典型。我使用「女同志認同的雙性戀者」這個詞來稱呼自己(或,當我想要更叛逆一點,我會使用『男同性戀認同的女同志』),但幾乎沒有人懂我在說什麼。
我希望能夠表達我真實的人生,我的性,而不需使用那麼隱晦生澀的字眼。但目前可用的字彙卻限制了我。我對於這些限制,這樣一個摒除異己的世界觀感到不耐。我需要歸屬,需要被命名。
十六歲時,我到德國去做交換學生,為了逃避一段早熟的戀情他是年齡大我兩倍、有妻小的學校男老師。我離開城鎮,不理會門禁,每天都在女子學校裏鬼混。離開德國前,我愛上了一個狂野的,有雙貓般眼眸、看起來似乎從不在家裡過夜的女孩;一個教我法文的寶寶T,她是我男友的姊姊;一個我每天在公車上遇到的女人;以及一個從英國來的,把我當朋友看待的學校老師。
回家之後,同樣的,沒有一位同學可以逃過我的凝視。我已然瞭解情慾中的差異性,但對於同性愛戀這部分的衝擊,我卻沒有做好任何準備。直覺上,我知道我已踏上了這片領土,但我卻沒有把心中的混亂告訴任何人,直到一位新老師來到我們城裡,他是一位男同志。他給了我老式男同志的教育,佐以大量王爾德(Oscar Wilde)的作品,以及古典男性情色文學。這些已足夠讓我混淆了,雖然我初萌的女同志傾向沒因此而退卻,卻也讓我注定終身與男同志種下不解之緣。這些情色作品以其他男人永遠無法企及的方式,撩撥起我的,以及他的狂野。在這個小小的城鎮裏,我們形成了珍貴的共同體關係,讓我幾乎忘卻了他的性別。
進入大學後,我與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陷入熱戀,我告訴她我愛她。我出櫃了。她很高興得到這樣的關注,只要我繼續和男人上床,不向她提出性邀請就好(這對我一點問題也沒有,因為我根本不知該如何向女人提出性要求)。她說,她知道跟我在一起一定會非常開心,只要,我是個男人。但她賜予的吻卻給了我遠大於王爾德更強烈的衝擊。擁抱她,親吻她帶來的熱情遠超過了我的想像,我渴望與她做愛(她從來不曾答應),直覺告訴我,我已經具備完全的能力可以讓她盡情享受魚水之歡。我知道,我身上流著女同志的血。
所以,為什麼我還繼續跟男人上床?為了有趣,為了幾乎完全不費力的性。比起處理對女人不知該如何表達與掌控、又缺乏出口的熱情,和男人總是簡單的多。
我加入了雙性戀女性團體。其中唯一跟我比較親近的是一位女同志。我修了同志研究的課,對我的雙性戀傾向獲得一點點幫助,而大部分課程卻支持我相信,我正在經歷一個「階段」,而這是終結混亂狀態,向前推進的起始點。我協助創立了一個青少年同志團體,與我的新室友戀愛。她和我的關係在她的異性戀情史中如同螢幕上的小光點,我們的性關係也只佔我們相處極小的一部份。我愈加地疑惑了。也許我根本不是個天生的女同性戀,儘管我感受到自己對女人的熱情。
後來長達兩年以上,我偷偷和一位甜美的年輕男同志上床。當我談到雙性戀,這男孩焦慮地笑笑。比起同志每天上演的劇碼——十幾歲青少年被逐出家門、被他們年長的愛人拋棄、偶爾有自殺念頭又不幸成功——雙性戀似乎難以被認為是個值得探討的議題。這禁忌之吻是我們同志社群裏彼此認同的一種默契表達,即使我們知道得低調一些……至少那和女校裡的同性性幻想一樣不合法。我正在內化一套新的規範,「女人不愛男人」是這個世界裡的法則。
當我終於愛上了一位真正的女同志,疑惑卻愈趨嚴重。連續好幾年,我們的性愛熱烈而狂野,而我們也都各自有其他的情人,我甚至還跟其中一兩個女人過夜。
我仍舊和男人上床。當然,是不定期的,大約每一兩年一次吧,只是為了提醒自己那是什麼感覺。不可思議的是,我越接納自己是個同志,和男人上床就變得越有趣!
我的情人是個自由派。「妳根本不是雙性戀,」她很確定的告訴我,「妳只是個偶爾跟男人上床的女同志。」我想社群裡的其他人,一定更無法理解。我留了迷人的超短小平頭,身穿牛仔褲和無袖上衣,不刮腋毛,我成功地蒙混過關,但這祕密地越軌,讓我在女同志世界不堪其擾,似乎我得設法讓時光倒流,尋回女校時代的同志熱情。我得面對事實了:我只是個行為反常者。我開始從中得到樂趣。
很清楚的是,對傳統女同志來說,如同中世紀傳道士所認為的,所有叛亂的種子都埋藏在女性的嬌媚之中。我買了十三年來的第一個胸罩。我蓄長髮;穿裙子;塗口紅。當我們做女校那檔事時我得把白色蕾絲藏好,以免讓女伴壞了興致。我把那些東西和皮製品混放在一起。女友開始焦慮了。我希望可以變得超級怪異,以致於根本沒人會注意或在意我在做什麼。
當然,首先,我得克服心理障礙:我正在背叛同志社群的規範,冒著可能被我的心靈歸屬驅出家門的危險,只為了特立獨行。我曾經是同志社群的領導者,也是在我居住的小城市中公開露臉的同志之一,我非常擔心會被抓到和某個男同志(或是更糟)上床。面對曝光恐懼,酷兒唯一可做的,就是出櫃。然而,這個培養勇氣、自我壯大的過程是緩慢的,比起當初離開那個充滿危險、遊戲與過時角色扮演的異性戀社會,我感受到的恐懼要大的多。而更糟的是,即便要出櫃,我的位置到底是什麼呢?
我知道我並非孤單一人,這就是為什麼我要說出自己的故事。我們無法被歸類為異性戀或同性戀,我們將金賽量表由異到同的連續體*,具體地呈現出來。雙性戀者從0,異性戀的彼端出走,向6,海洋的另一端之前前進,在尚未抵達美好的同志棲息之地前,我們將不會再回歸那毫無曖昧模糊的乾枯之地。當然,我們之中有些人,就直接向那端游去了,對其餘的人來說,或許這個旅程的本身,而非目的地,才是真正重要的。
我痛恨聽到別人說,「妳只是還沒有打定主意而已。」每次性愛我都做出選擇。我選擇榮耀我貪婪的淫慾低吟。我選擇魅惑的顫抖與愉悅的保證。女人的私處、男人的那話兒、眸中的慾火。
我的伴侶現在是個男同志,喔,不,老天,我們當然不只是朋友。男同志與女同志成為情侶,這是同志關係嗎?但是當人們問我是否是雙性戀時,我仍舊不爽,我感覺自己就像男伴把到的那些想要被上的「異」男一樣,非常荒謬。
我思考這些東西長達十五年。沒人能把這件事弄得更容易些。我屬於並認同一個對抗恐同戰火的社群—他們終究可以宣稱「同性戀是美好的」,卻發現雙性戀太過困難,太接近異性戀、太令人混淆以致於難以讓人擁抱。雙性戀者焦慮地夾在中間,就像是小孩聽父母(異性戀和同性戀)吵架一樣。我們自我防衛說,我們基本上跟大家都是一樣的,性真的只是性而已,跟誰並不重要,這有點像是在戰火中的烏托邦論調。
但事實上烏托邦並未到來,戰火持續延燒。我搬到大城市,遇到了許多雙性戀認同的人,但他們卻對同性戀恐懼的瞭解非常有限,因為他們多半是以異性戀生活為核心再向外發展出同性情慾。我無法在他們之中找到歸屬感。在同志世界裡開疆闢土,能夠瞭解恐同症並勇敢面對圈內恐異氛圍的人,似乎才是我的族類。
要討論「恐雙症」,我們得先分析「恐同」與「恐異」症候群。我們必須瞭解,許多同志必須為了避免被塞入一個並不符合的模子裡而奮鬥,而他們許多人仍對此充滿防衛,充滿恐懼與憤怒。
我們也必須瞭解患有恐同症的異性戀者,酷兒對他們來說是古怪的。他們也沒錯。與男人的性關係並未減低我的破壞性,甚至稀釋我的女同志血液。我大概無須高唱新世紀已然到來,大家本質皆同的論調,我運用雙性戀的智慧穿越邊界,破解密碼,帶回了這個社會用來監禁我們的大量祕密訊息。缺少了這樣的知識,我們將永無機會跨越男╱女,同性戀╱異性戀,階級、膚色,這些我們生來既有的藩籬。
正是我內在的酷兒性質給予我力量,讓我看到這些限制,並跨越它們;讓我質疑那些別人告訴我們的謊言,關於何謂女人,何謂男人,我們應該如何適當地互動……好女孩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我們每個人內在的酷兒性質為了愉悅與改變而大聲疾呼,永不被馴服規化,在創造新事實的過程裡渴求發言權。
在女校裡對班上同學的凝視,慾望與客體混雜成認同,只不過是觀看這個世界最初的方式,那是一個我的文化教育從未教導我,讓我準備好去面對的世界。異性才可以是愛慾對象的假設,就這麼被擲出了窗外。在與女人的關係中,角色的流動性又提出了另一個問題:為什麼不拿這樣的知識,這樣的存在方式,發展與男人的關係?誰制訂了我們應該如何的規則?為什麼我們這些有豐富經驗可汲取的人,必須被這些角色規範所玩弄?
女同志女性主義者對於女人是什麼以及如何行動,對我來說是有意義的,但我不認為我從事異性戀關係,即便我和男人在一起。相反的,我從不買異性戀神話的帳,說什麼「男人與女人大不相同以致於無法全然親密」,因為這暗示了「男╱女相反」的二元對立。我們每個人所有的差異與相同是非常廣泛而豐富的,它們的交互作用是所有關連交織成的網絡。從這樣的複雜性中根本難以創造出合宜的角色;當我們瞭解彼此之後,自然就會即興創作。
我想要榮耀並分享我的祕密。如果可以形成一個雙性戀社群,而無須藉由與相對的「他者」來定義自己,也許在那裏我會找到出櫃的棲息地。但直到現在,家不是處所,而是一個過程。
最近我開始為自己的性傾向感到擔憂,雖然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金賽量表中,我橫跨好幾個位置,甚至在克萊恩量表(Klein Scale)1中也是一樣。任何性學專家都會馬上下診斷說我根本是個雙性戀,但是,我無法確定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我認識許多雙性戀者,他們看起來和一般異性戀沒兩樣,而有些是同性戀者,而有些從外表完全無法分辨。他們是真的雙性戀者嗎?擁有一個性傾向看來似乎很重要,每當有人質疑我的時候,我只能以我所屬的社群、文化與觀點來向他們解釋,是的,我知道傅科(Foucalt)2說,在「性傾向」這個概念被創造出來之前,人們或許根本沒有所謂的性認同,但是,我們現在有了,性認同立基於我們愛戀與慾望的對象,而這是有用的,就像你知道剛認識的新朋友是天蠍座或是民主黨一樣。甚至,我們的性傾向有助於確認我們的性慾,這是我非常想要確認的。
在發現對女人有性慾之前,我不太願意說自己是雙性戀。而現在我憂慮的是,我似乎又不太典型。我使用「女同志認同的雙性戀者」這個詞來稱呼自己(或,當我想要更叛逆一點,我會使用『男同性戀認同的女同志』),但幾乎沒有人懂我在說什麼。
我希望能夠表達我真實的人生,我的性,而不需使用那麼隱晦生澀的字眼。但目前可用的字彙卻限制了我。我對於這些限制,這樣一個摒除異己的世界觀感到不耐。我需要歸屬,需要被命名。
十六歲時,我到德國去做交換學生,為了逃避一段早熟的戀情他是年齡大我兩倍、有妻小的學校男老師。我離開城鎮,不理會門禁,每天都在女子學校裏鬼混。離開德國前,我愛上了一個狂野的,有雙貓般眼眸、看起來似乎從不在家裡過夜的女孩;一個教我法文的寶寶T,她是我男友的姊姊;一個我每天在公車上遇到的女人;以及一個從英國來的,把我當朋友看待的學校老師。
回家之後,同樣的,沒有一位同學可以逃過我的凝視。我已然瞭解情慾中的差異性,但對於同性愛戀這部分的衝擊,我卻沒有做好任何準備。直覺上,我知道我已踏上了這片領土,但我卻沒有把心中的混亂告訴任何人,直到一位新老師來到我們城裡,他是一位男同志。他給了我老式男同志的教育,佐以大量王爾德(Oscar Wilde)的作品,以及古典男性情色文學。這些已足夠讓我混淆了,雖然我初萌的女同志傾向沒因此而退卻,卻也讓我注定終身與男同志種下不解之緣。這些情色作品以其他男人永遠無法企及的方式,撩撥起我的,以及他的狂野。在這個小小的城鎮裏,我們形成了珍貴的共同體關係,讓我幾乎忘卻了他的性別。
進入大學後,我與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陷入熱戀,我告訴她我愛她。我出櫃了。她很高興得到這樣的關注,只要我繼續和男人上床,不向她提出性邀請就好(這對我一點問題也沒有,因為我根本不知該如何向女人提出性要求)。她說,她知道跟我在一起一定會非常開心,只要,我是個男人。但她賜予的吻卻給了我遠大於王爾德更強烈的衝擊。擁抱她,親吻她帶來的熱情遠超過了我的想像,我渴望與她做愛(她從來不曾答應),直覺告訴我,我已經具備完全的能力可以讓她盡情享受魚水之歡。我知道,我身上流著女同志的血。
所以,為什麼我還繼續跟男人上床?為了有趣,為了幾乎完全不費力的性。比起處理對女人不知該如何表達與掌控、又缺乏出口的熱情,和男人總是簡單的多。
我加入了雙性戀女性團體。其中唯一跟我比較親近的是一位女同志。我修了同志研究的課,對我的雙性戀傾向獲得一點點幫助,而大部分課程卻支持我相信,我正在經歷一個「階段」,而這是終結混亂狀態,向前推進的起始點。我協助創立了一個青少年同志團體,與我的新室友戀愛。她和我的關係在她的異性戀情史中如同螢幕上的小光點,我們的性關係也只佔我們相處極小的一部份。我愈加地疑惑了。也許我根本不是個天生的女同性戀,儘管我感受到自己對女人的熱情。
後來長達兩年以上,我偷偷和一位甜美的年輕男同志上床。當我談到雙性戀,這男孩焦慮地笑笑。比起同志每天上演的劇碼——十幾歲青少年被逐出家門、被他們年長的愛人拋棄、偶爾有自殺念頭又不幸成功——雙性戀似乎難以被認為是個值得探討的議題。這禁忌之吻是我們同志社群裏彼此認同的一種默契表達,即使我們知道得低調一些……至少那和女校裡的同性性幻想一樣不合法。我正在內化一套新的規範,「女人不愛男人」是這個世界裡的法則。
當我終於愛上了一位真正的女同志,疑惑卻愈趨嚴重。連續好幾年,我們的性愛熱烈而狂野,而我們也都各自有其他的情人,我甚至還跟其中一兩個女人過夜。
我仍舊和男人上床。當然,是不定期的,大約每一兩年一次吧,只是為了提醒自己那是什麼感覺。不可思議的是,我越接納自己是個同志,和男人上床就變得越有趣!
我的情人是個自由派。「妳根本不是雙性戀,」她很確定的告訴我,「妳只是個偶爾跟男人上床的女同志。」我想社群裡的其他人,一定更無法理解。我留了迷人的超短小平頭,身穿牛仔褲和無袖上衣,不刮腋毛,我成功地蒙混過關,但這祕密地越軌,讓我在女同志世界不堪其擾,似乎我得設法讓時光倒流,尋回女校時代的同志熱情。我得面對事實了:我只是個行為反常者。我開始從中得到樂趣。
很清楚的是,對傳統女同志來說,如同中世紀傳道士所認為的,所有叛亂的種子都埋藏在女性的嬌媚之中。我買了十三年來的第一個胸罩。我蓄長髮;穿裙子;塗口紅。當我們做女校那檔事時我得把白色蕾絲藏好,以免讓女伴壞了興致。我把那些東西和皮製品混放在一起。女友開始焦慮了。我希望可以變得超級怪異,以致於根本沒人會注意或在意我在做什麼。
當然,首先,我得克服心理障礙:我正在背叛同志社群的規範,冒著可能被我的心靈歸屬驅出家門的危險,只為了特立獨行。我曾經是同志社群的領導者,也是在我居住的小城市中公開露臉的同志之一,我非常擔心會被抓到和某個男同志(或是更糟)上床。面對曝光恐懼,酷兒唯一可做的,就是出櫃。然而,這個培養勇氣、自我壯大的過程是緩慢的,比起當初離開那個充滿危險、遊戲與過時角色扮演的異性戀社會,我感受到的恐懼要大的多。而更糟的是,即便要出櫃,我的位置到底是什麼呢?
我知道我並非孤單一人,這就是為什麼我要說出自己的故事。我們無法被歸類為異性戀或同性戀,我們將金賽量表由異到同的連續體*,具體地呈現出來。雙性戀者從0,異性戀的彼端出走,向6,海洋的另一端之前前進,在尚未抵達美好的同志棲息之地前,我們將不會再回歸那毫無曖昧模糊的乾枯之地。當然,我們之中有些人,就直接向那端游去了,對其餘的人來說,或許這個旅程的本身,而非目的地,才是真正重要的。
我痛恨聽到別人說,「妳只是還沒有打定主意而已。」每次性愛我都做出選擇。我選擇榮耀我貪婪的淫慾低吟。我選擇魅惑的顫抖與愉悅的保證。女人的私處、男人的那話兒、眸中的慾火。
我的伴侶現在是個男同志,喔,不,老天,我們當然不只是朋友。男同志與女同志成為情侶,這是同志關係嗎?但是當人們問我是否是雙性戀時,我仍舊不爽,我感覺自己就像男伴把到的那些想要被上的「異」男一樣,非常荒謬。
我思考這些東西長達十五年。沒人能把這件事弄得更容易些。我屬於並認同一個對抗恐同戰火的社群—他們終究可以宣稱「同性戀是美好的」,卻發現雙性戀太過困難,太接近異性戀、太令人混淆以致於難以讓人擁抱。雙性戀者焦慮地夾在中間,就像是小孩聽父母(異性戀和同性戀)吵架一樣。我們自我防衛說,我們基本上跟大家都是一樣的,性真的只是性而已,跟誰並不重要,這有點像是在戰火中的烏托邦論調。
但事實上烏托邦並未到來,戰火持續延燒。我搬到大城市,遇到了許多雙性戀認同的人,但他們卻對同性戀恐懼的瞭解非常有限,因為他們多半是以異性戀生活為核心再向外發展出同性情慾。我無法在他們之中找到歸屬感。在同志世界裡開疆闢土,能夠瞭解恐同症並勇敢面對圈內恐異氛圍的人,似乎才是我的族類。
要討論「恐雙症」,我們得先分析「恐同」與「恐異」症候群。我們必須瞭解,許多同志必須為了避免被塞入一個並不符合的模子裡而奮鬥,而他們許多人仍對此充滿防衛,充滿恐懼與憤怒。
我們也必須瞭解患有恐同症的異性戀者,酷兒對他們來說是古怪的。他們也沒錯。與男人的性關係並未減低我的破壞性,甚至稀釋我的女同志血液。我大概無須高唱新世紀已然到來,大家本質皆同的論調,我運用雙性戀的智慧穿越邊界,破解密碼,帶回了這個社會用來監禁我們的大量祕密訊息。缺少了這樣的知識,我們將永無機會跨越男╱女,同性戀╱異性戀,階級、膚色,這些我們生來既有的藩籬。
正是我內在的酷兒性質給予我力量,讓我看到這些限制,並跨越它們;讓我質疑那些別人告訴我們的謊言,關於何謂女人,何謂男人,我們應該如何適當地互動……好女孩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我們每個人內在的酷兒性質為了愉悅與改變而大聲疾呼,永不被馴服規化,在創造新事實的過程裡渴求發言權。
在女校裡對班上同學的凝視,慾望與客體混雜成認同,只不過是觀看這個世界最初的方式,那是一個我的文化教育從未教導我,讓我準備好去面對的世界。異性才可以是愛慾對象的假設,就這麼被擲出了窗外。在與女人的關係中,角色的流動性又提出了另一個問題:為什麼不拿這樣的知識,這樣的存在方式,發展與男人的關係?誰制訂了我們應該如何的規則?為什麼我們這些有豐富經驗可汲取的人,必須被這些角色規範所玩弄?
女同志女性主義者對於女人是什麼以及如何行動,對我來說是有意義的,但我不認為我從事異性戀關係,即便我和男人在一起。相反的,我從不買異性戀神話的帳,說什麼「男人與女人大不相同以致於無法全然親密」,因為這暗示了「男╱女相反」的二元對立。我們每個人所有的差異與相同是非常廣泛而豐富的,它們的交互作用是所有關連交織成的網絡。從這樣的複雜性中根本難以創造出合宜的角色;當我們瞭解彼此之後,自然就會即興創作。
我想要榮耀並分享我的祕密。如果可以形成一個雙性戀社群,而無須藉由與相對的「他者」來定義自己,也許在那裏我會找到出櫃的棲息地。但直到現在,家不是處所,而是一個過程。
作者資料
羅蘭.哈金斯
擁有文化研究的博士學位並且在華盛頓特區的兩所大學教授健康與兩性課程。她曾參與創立美國BiNet:全國雙性戀協會和華盛頓特區的多元文化雙性戀聯盟。她持續出版兩性領域的相關書籍並且以性諮商師的身份主持一間小型私人診所。蘭妮.卡阿乎瑪努
致力於宣導防治愛滋病與安全性行為,並為各年齡層的團體開辦極具創意的訓練課程,指導正確的性觀念和行為。她曾參與創立美國BiNet以及舊金山灣區雙性網兩個機構。目前她正著手撰寫她參與社運的回憶錄My Grassroots Are Showing: stories, speeches and special affections和一本詩集Passing for Other: primal creams and forbidden dreams。蘭妮.卡阿乎瑪努的個人網站www.lanikaahumanu.com基本資料
作者:蘭妮.卡阿乎瑪努(Lani Kaahumanu)、羅蘭.哈金斯(Loraine Hutchins)
譯者:陳錦華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Borderline
出版日期:2007-06-05
ISBN:9789861248790
城邦書號:BA6502
規格:膠裝 / 單色 / 46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