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以全新的眼光觀察新的網路青春期!
這本書會助你解開網路規則密碼,幫你了解網路如何改變自己子女的生活,教你怎樣重新和孩子建立關係。
你是否覺得家裡的青少年和網路上的朋友難分難離(唯一例外是使用手機傳簡訊時)?那是因為MySpace、Facebook、YouTube之類的網站已經成為青春期孩子生活的重心,而不只是另一個短暫的消遣而已。從性壓力到隱私,從社會地位到自尊,網路的影響層面幾乎無所不包。
目前有些學校的作法是禁用社交網站,不過你的孩子卻堅持這些網站根本「沒什麼大不了的」?本書作者凱爾西親自訪談數百位青少年,幫助家長評估自己應該(或不應該)擔心孩子使用科技產品,本書堪稱樹立了里程碑,率先為讀者指引青少年的新世界。你在書中會發現:
◎MySpace的吸引力:互動如何讓孩子上癮,你該如何阻止孩子被網路控制。
◎個人身分網頁、加入朋友、八大密友榜人氣指標:網站裡的「交友」如何重新界定友誼。
◎敞開一切:年僅十一歲的孩子如何學會自我行銷——他們為何優先注意社交名流和色情片演員。
◎從色狼到網路霸凌:如何幫助孩子保護自己。
目錄
◎推薦序 學會孩子的語言,才能進入他的世界/黃聖桂
◎推薦序 安全,是交友網站最重要的事/張家銘
◎導言 線上社交網路的狂熱
這是青少年表達自我的正常管道嗎?它們是無害的樂趣嗎?
◎第一章 孩子為何著了魔?
青少年的弱點與八大密友的競爭
◎第二章 剖析孩子的身分檔
做家長的你應該親身進入社交網站體驗一下
◎第三章 網路語言解碼
網路暱稱、俚語用字、符號數字與表情符號
◎第四章 擋也擋不住的八卦與流言
透過照片、影片和公佈欄,部落格的威力不斷被放大
◎第五章 網路霸凌的興起
孩子為何要欺負別人?誰是霸凌者?誰又是被害者?
◎第六章 賣弄性感的壓力
當家長的太過羞怯,這個世代的女孩只好轉向網路尋求答案
◎第七章 與毒品連結
兒子只要上網搜尋一個小時,就可以找到打敗毒品檢驗的方法
◎第八章 不請自來的色情之地
讓孩子遠離色情的五個步驟
◎第九章 了解你的網路小孩
你該看小孩的網頁嗎?如何和孩子溝通和說教的時機
◎第十章 保護你家青少年的務實建議
◎推薦序 安全,是交友網站最重要的事/張家銘
◎導言 線上社交網路的狂熱
這是青少年表達自我的正常管道嗎?它們是無害的樂趣嗎?
◎第一章 孩子為何著了魔?
青少年的弱點與八大密友的競爭
◎第二章 剖析孩子的身分檔
做家長的你應該親身進入社交網站體驗一下
◎第三章 網路語言解碼
網路暱稱、俚語用字、符號數字與表情符號
◎第四章 擋也擋不住的八卦與流言
透過照片、影片和公佈欄,部落格的威力不斷被放大
◎第五章 網路霸凌的興起
孩子為何要欺負別人?誰是霸凌者?誰又是被害者?
◎第六章 賣弄性感的壓力
當家長的太過羞怯,這個世代的女孩只好轉向網路尋求答案
◎第七章 與毒品連結
兒子只要上網搜尋一個小時,就可以找到打敗毒品檢驗的方法
◎第八章 不請自來的色情之地
讓孩子遠離色情的五個步驟
◎第九章 了解你的網路小孩
你該看小孩的網頁嗎?如何和孩子溝通和說教的時機
◎第十章 保護你家青少年的務實建議
內文試閱
我如何開始對MySpace產生興趣
過去八年來我在初中、高中任教,打從公元兩千年開始,每一年我都會要求九年級學生做一件事:關掉電視、網路、電腦遊戲和其他媒體一整個星期,實際參與全國關電視週——對我來說,這是個重要的社會學實驗。這星期的目的是把當前主宰我們的電視收視時間釋放出來,重新安排到家人、朋友身上,同時也提醒自己電子設備誕生之前的生活是何等樣貌。二○○○年,我的學生們心不甘情不願的簽下誓言,拔掉電視和電腦插頭,含淚把PS電玩交給弟弟保管。
當老師的一幹出這樣的事,很快就臭名遠播!不久之後,下面每一屆學生都很恐懼四月那個星期的到來,擔心我剝奪他們的天賦娛樂權和收看廣告權。儘管如此,整體來看這項計畫始終成功;大多數學生既誠實也有紀律,對於這樣的體驗居然產生正面感覺,令人跌破眼鏡。他們如是說:
‧「我有機會彈鋼琴…已經很久很久沒彈,我已經忘記彈鋼琴多麼讓人放鬆了。」
‧「過去幾天我比以往快樂許多,我得承認感覺很棒!」
‧「真的很奇怪,以前我都不知道我們家人一直圍繞著電視和電腦。」
‧「我不敢相信自己會這麼說,不過我真高興沒有電視、電腦或手機來讓我分心。」
‧「以前我都邊看電視邊吃飯,但是這幾天我和爸媽一起吃飯,感覺很好。」
即便如此,我還是注意到從二○○四年到二○○六年,學生們對「關螢幕週」的反應大不相同。當然啦,每次發下關電視指南給班上的青少年那一天,大家的反應總是忿忿難平,不過以前他們抱怨不能看電視節目,現在則抱怨不能上網——特別是社交網路。從我們班教室和通往體育館的穿堂裡,傳來學生此起彼落的忿怒之聲(「她沒有權利像這樣破壞我的社交生活!」)和驚恐之聲(「這樣一來我要怎麼和比佛利山高中的朋友聯絡?」「要我忍受這種非人性的折磨,成績最好給我打A+++!!!」)事實上,去年的關電視週有很多學生因為「作弊」被當,老師信任學生時,學生自然會以真誠報答:許多學生私下跑來告密,揭發同學不遵守規定的行為。令我驚訝的是,偷偷違反戒律的學生並不是為了收看NBA籃球冠軍賽,也不是為了一睹「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的才藝選秀決賽。他們為的是在新興螢幕選擇MySpace.com上散播最新八卦消息。我雖然很清楚這個網站的存在,卻一直到學生為了它而在關電視週違規偷開電腦,才驚覺到這個虛擬村落的消耗本質,於是我開始留意這個網站。
此外,我也發現越來越多日子都有情緒低落的學生跑到我的辦公室來,他們坐在地板上尋求忠告,想知道如何回應與MySpace有關的眾多矛盾。有的問題是某人在MySpace上「說她的壞話」,有的抱怨一個男孩子把她從「八大密友」名單上除名,還有女孩子訴說母親不准她在上課的週間夜晚上網使用MySpace。學生的問題本質正在改變,而這些問題顯然都圍繞在MySpace旁邊。
身為老師和家長,每次我見到一個孩子不理性的緊緊攥著什麼東西不放,像是一袋辣味芝多司零嘴、一瓶Axe噴霧香水或一只熱銷的粉紅色Razr V3手機,眼前就會出現一支紅旗。畢竟青少年時期就是一段徹底混亂、沒有安全感、衝動行為的時期,或者像我同樣擔任中學老師的丈夫所解釋的,青少年「根本不算人類」(當然他是故意搞笑的)。於是我問自己:為什麼這些年輕人對MySpace網站這麼著迷?
我一輩子都是好奇心的奴隸,因此某個失眠的夜裡,我下定決心入侵那片領域,去拜訪一些我的學生話不離口的MySpace熱門網頁。聽起來罪大惡極,是不是?至少大多數青少年會這麼想,我也承認自己有些遲疑,不知道是否該上去登錄。回頭再想,反正MySpace是個公共領域,我又是個成年人,我的目的一直都是幫助學生,就算學生不以為然也無妨。
接下來我在那個晚上所經歷到的是一趟令我倉皇失措的虛擬歷程,當時它真的把我嚇壞了。現在我就來說說一個十四歲學生的故事,姑且叫她珍妮佛(Jennifer)吧。
珍妮佛是個文靜、端莊、聰慧的女孩子,她的打扮保守,說起話來輕柔婉約,可以說是我碰過最有禮貌的學生之一。珍妮佛參加學校合唱團、本地教會,和父母關係親密,然而她在MySpace上創造的身份卻和這些形象完全相反。珍妮佛貼在MySpace上的相片呈現的是個憤怒的少女,全身造型是幫派型打扮,還露出不雅的手勢。她的標題(在MySpace青少年用戶中,標題是重要的識別)是「吸慢一點,吼!」在個人簡介中,她警告「妳們這些賤人」別招惹她,因為她的朋友中「有很多高大黑仔,妳們都給我小心!」她的網頁背景,或稱「壁紙」,是一大張性感小貓型女藝人碧昂絲(Byoncé)的照片,胸前一小方亮片布料恰好凸顯她隆起的胸脯。我往下看她自己虛構的一個事業,每年營收二十五萬美元,公司就叫做「我們是皮條客」(Pimps 'R Us)。最後我終於上床睡覺時,心裡不禁懷疑是否上錯了MySpace網頁,我是說,這個叛逆化身根本不可能是我每天在教室裡熟知的珍妮佛嘛。可是我在心底深處卻明白那是真的,只是有個疑問揮之不去:這些孩子究竟是誰?
這次的經驗加上後來多次造訪MySpace,對我造成非常真實的衝擊。我每天和學生進行坦誠、開放的對談,就我的專業來說,沒有任何事情比與學生建立懇切關係更為重要。我珍惜他們的想法、意見、希望、夢想與創意,也指望瞭解這些內容,畢竟這是唯一能在心智上接觸他們的真實方法,更別提親身影響他們了。珍妮佛描繪她自己的方式令我大惑不解,甚至感到被騙了。
在這個MySpace文化現象的背後,有數以百萬計的青少年每天耗費好幾個小時流連忘返。我問班上一個經驗比較老到的高二女生,哪一個青少年身份才是真的?是我在學校裡看到的那個?還是在網路上顯得厚顏無恥的那個?她信誓旦旦的說,對大部分孩子來說,MySpace的身份才是最誠實的。我得承認一直到現在我還是很難相信她的說法。
於是我開始這趟深入網路叢林的旅程。
在MySpace時代擔當親職
剝除你家青少年不耐煩的外衣,你會發現底下是個複雜的人,想要獲得你的愛與認可;把媒體一手創造的那個遍佈色狼的MySpace形象剝掉,你會發現一扇窺看今日青少年文化的窗口。
我自己身為母親,很確定為人父母者都很清楚,媒體和科技在當今孩子的生活中扮演無所不在的角色——情況和短短十幾、二十年前已經截然不同。若說孩子受到媒體資訊和影像的轟炸,並且被鼓吹在生活中結合每一樣科技產品,絕非言過其實的講法,而我們做家長的正是必須費心瞭解這麼一個新興的青少年世界,任何人的生活高度充斥媒體,都有淪為孤立寂寞個體的危險,不過如果青少年的成長過程全天候接觸實境電視、iPod影片和MySpace訊息,那他們受到的影響就更持久、更幽微了。誠如某位文化批評家的睿智之語:「媒體就是訊息。」如果我們青少年接觸的媒體恆久以電子螢幕為根底,那麼到頭來孩子們聽到的訊息會是什麼?
1. 我必須時時找樂子。
青少年聽到的第一項如雷貫耳且清晰無比的訊息就是娛樂勝過任何事。我們這個因社交名流而活色生香的娛樂社會,真正的產品就是時下的青少年,他們的成長環境是擁有多台電視的住家,無時無刻不獲得廣告的滋養。你可能會想像,今天的青少年可能太過憤世嫉俗,不會把媒體當真,可是他們身陷在廣袤的森林當中,甚至不知道有小路可通往城鎮。如今我們和青少年的關係比過去更疏離、更漠然,只要節目還稱得上有趣或稍有娛樂性,他們甚至能容忍明目張膽的行銷手法。因此電動玩具、MP3和MySpace.com之類的網站趁虛而入,偷走了我們孩子的興趣,為什麼?只因為它們提供了無止境的娛樂,而這樣徹底接觸所有娛樂的能力也強化了消費、懶散的文化,讓孩子自以為是的期望永遠不會無聊。
2. 有本事就要秀出來
青少年擁抱的第二項訊息是謙虛不足取——謙虛是過時、令人生厭、無法展現力量的概念,而隱私則是彆腳的。「螢幕少年(screenager,指那些耗費大把時間上網的青少年)」是我取的稱號,這批青少年的出現象徵新品種孩子的誕生,他們重視公開,反而比較不珍惜隱私。當一個青少年的時間多半用來評賞螢幕所傳遞的影像和訊息時,他的自我也產生變化,由於螢幕文化植根於以影像為主的窺探心理,今天的青少年堪稱老練的表現狂、警醒的窺淫狂、新手的自戀狂。套句文化批評家曼德(Jerry Mander)的話:「當環境改變時,生物會跟著改變以適應環境。」喜歡煽情的電視把最新的名流八卦誇大成全國新聞,被這種電視節目養大的青少年很快就學會看重醜聞,難怪像MySpace這種八卦陷阱會在未成年族群中欣欣向榮。
3. 幸福就是當個迷人的成年人
我們年輕人吸收的第三項訊息是當成年人就會幸福快樂,至少是當個他們心裡想像的成年人。不過,青少年盼望的成年可不是當別人的爸媽,不,他們接受的成年意象是電視影集《慾望師奶》(Desperate Housewives)和電影《硬漢教育》(The Man)裡那種情色世界中的隱密式成人。這類電視電影會引人相信:一個人越是可憐兮兮的追求性愛、被羞辱、自我貶低,實際上就越成熟;而他所追求的並非實質內容,而是刺激。仍在發展中的青少年MySpace文化裡,充斥關於酒後在旅館陽台掀衣曝露、口交滋味、貶抑與嘲笑同儕的言論。
4. 成功的意思就是當個消費者
MySpace行銷機器大肆豐收毫無警覺的青少年的私密資料,包括電子郵件地址、喜惡、希望、夢想等私人資訊,然後把這些資料用來瞄準這批防備力差的族群,促使他們購買家長可能反對的產品。舉例來說,針對十四、五歲少女,廣告打得最兇的產品是體香噴霧,根據《商業周刊》的一篇報導,「MySpace上的廣告可以做得很微妙,讓孩子們分不出是不是廣告。」在MySpace上,你可以當某個產品的「朋友」。最近《聖地牙哥商業日報》(San Diego Business Journal)有一篇文章透露:「MySpace的…使用者,幾乎都是十幾歲的青少年…代表廣告世界裡的野人(sasquatch)——難以捉摸、引人獵捕。」據哈里森集團所完成的《二○○六年青少年趨勢研究》,青少年每年花費一千九百五十億美元在衣服、外食餐飲、車子、電影和手機上,這個數字還不包含科技產品的支出。由於青少年有錢可花,又耗費大筆時間在MySpace上,造就的現實即是MySpace變成行銷業者的夢想。自從梅鐸的新聞集團最近買下MySpace之後,這個網站就大量出現該集團旗下福斯電視節目的廣告,絕非巧合之事,事實上,套句《新聞週刊》的說法,整個行銷產業正「因為MySpace而產生變化。」
澄清
我絕非指摘社交網站是青少年常見問題的唯一禍根,也無意批評它是今日青少年偶爾行為偏差或做出危險行徑的罪魁禍首。時下多數青少年缺乏安全感,這一點和三十年前並無不同,然而MySpace的出現已經改變青少年因應的方式;雖然MySpace只是一個媒體,一個平台,但是我相信這個網站挾豐沛人氣,擁有許多元素足以鼓勵、挑動、合理化、寬恕前文提到的行為。這本書將會幫助讀者了解家裡青少年闖蕩社交圈的掙扎,明白他們如何嘗試找尋自我認同,以及在私領域與公開現實之間如何建立健康的界線。簡單來說,沒錯,MySpace是重新界定今日青少年的第一線。
你將在本書中發現什麼
我鼓勵為人父母者在孩子九歲時就閱讀這本書,理由是年幼的孩子雖然還未積極參與即時通訊和每日部落格,但是他們很快就會進入蘊藏有網路文化線索的社會現實。對於十歲以下兒童的父母,我認為良好親職必須納入認識並主動參與變化多端的青少年領域,而且重要性絕對不可小覷。除此之外,你家的九歲孩子距離全心投入社交網站,也不過區區三年而已。你也許會問,萬一到時候社交網站已經過時了呢?別擔心,絕對不會。
至於家裡孩子正值青春期的讀者,雖然青少年滿腔憤怒的情況並未改變,但是你家青少年所生活的世界已經和你當年所知的世界大不相同了。MTV簡直是老掉牙,電子郵件逐步走入歷史,甚至即時通訊也開始褪失光芒,如果你想要了解家裡青少年的世界,就必須了解MySpace。這本書不僅為你剝除層層迷障,也將提供扎實的資料來源、有用的工具、明智的建議和務實的策略,以便應付你家身處MySpace時代的青少年。
我研究這本書的過程花了大約十八個月,一開始是搜集任何與這個主體有關印刷媒體——從探討當代青少年文化與科技的學術文獻,到前後六個月期間,所有討論過MySpace與青少年的相關報紙與雜誌文章,(這類資料簡直多到汗牛充棟,害我只好斥資購買一個工業用的超大型裝訂器。)簡單來說,這批數量龐大的資訊成為我的研究檔案,進而變成這本書的主要架構,讀者將要閱讀到的內容當中,許多的基礎來自普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所做的「網路與美國生活調查」(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Surveys)、與合格精神醫師和社會學家的現場訪談、到外地參加會議(包括全國青年反毒媒體運動[National Youth Anti-Drug Media Campaign的「青少年、科技與毒品[Teen, Technology and Drugs]」圓桌會])、有經驗的家長寄給我的深刻感言,以及我和願意分享自己網路經驗的勇敢青少年之間開誠佈公的討論。其中最重要的當數青少年自己的心聲。這本書是我多年來學會了解青少年、在他們的生活中扮演真實無偽的角色、為他們投入我自己專業生涯的結晶。
當你閱讀每一章時,會發現某些共通的標記。首先你會聽到我的思想與觀察,這是來自我和青少年的互動;其次,你會讀到訪問內容、簡短感想、部落格,還有摘自青少年專家、其他家長和一般青少年自身的奇言妙語。請注意,為了保護未成年的青少年,我在本書裡所提到的青少年名字和身份細節都已經過竄改,雖然有些故事結合好幾個青少年的經歷,不過所有的事件都是真實的,相關細節也都真確無誤。
讀者會學到該在何時與自家青少年談一談,如何開口談一些困難的主題,也會讀到大量見證,看看如何應付毒品、性、霸凌、八卦甚至自殺等問題。不過最重要的是,你將被導引到一段活生生的辯論中,思考孩子在他的虛擬生活中,個人隱私和你的角色該當如何。此外,本書將會涵蓋以下的議題:
影響你家青少年的真實生活議題
‧青少年趨之若鶩的自曝與窺探行為。
‧被媒體鼓吹的自戀文化興起。
‧這一個世代重新界定友情和受歡迎的意義。
‧青少年面對創造網路身份的壓力。
‧MySpace的性、霸凌、毒品友善文化。
‧青少年親身接觸的現實和網路世界的隔閡日深。
你家青少年面臨的現實安全議題
‧你是否應該找到並評估孩子的個人網頁。
‧如何評估孩子投入的程度和風險。
‧收納熱門簡訊用語和網路俚語、縮寫、其他網路語言的生字表。
‧如何成功的和孩子討論網路社交。
‧探索MySpace.com的務實步驟。
‧防堵、監視或限制使用MySpace的指南。
‧防止孩子被網路色狼侵害的創新方法。
情況並非完全悲觀
青少年的韌性很強;他們(我們)總是會熬過青春期,而我們大部分的人不是都長成正常、有用的成年人了嗎?青少年一定會撐過這股MySpace狂熱。無數青少年和即將步入青春期兒童的家長告度我,他們強烈渴望讀一本像這樣的書。很顯然,對家長而言,沒有任何事比他們孩子的福祉更重要,可是成年世代以往經歷的青春期和如今青少年所經歷的,兩者間的鴻溝越來越寬,因此破壞許多家庭關係。當一切都進化到無線時,反而可能不利於我們;碰到不了解的事,尤其文化又起誤導作用時,我們往往會把它擋在門外或乾脆視而不見,這本書旨在提供對症下藥的策略,以填補你和善用科技的青少年孩子之間的鴻溝。
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幫助你保護孩子,也幫助你真正了解他們,並且透徹認識他們長大成人的環境裡的現實。#
作者資料
凱爾西(Candice M. Kelsey)
加州一所私立中學的共同創辦人,她花很多時間思索學生之間所發生與網路有關的戲劇化事件。凱爾西是美國大學委員會大學先修課程、學術能力測驗(SAT)和美國教育部的評鑑委員。目前她與丈夫和兩名孩子住在洛杉磯。凱爾西的網址是www.candicekelsey.com。
基本資料
作者:凱爾西(Candice M. Kelsey)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NEW
出版日期:2008-04-24
ISBN:9789866662348
城邦書號:BN1017
規格:膠裝 / 單色 / 300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