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4超級感恩月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投資理財
精明投資人的18項武器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內容簡介

山崎元拯救投資者免於毀滅的必讀絕招大公開! 現代人每天都會接觸到前來鼓吹買各式金融、投資商品的熱心業務員,或是面對各式各樣令人心動的投資標的,如果真的如此賺錢,業務員自己有投資嗎? 就算是要買,到底該跟誰買?怎麼買才不會虧錢?或是如何避免被認為是投資的笨蛋?本書希望透過「正確的疑問」,培養讀者的「免疫」能力,避免被劣質的金融商品、不肖的金融機構、推銷人員、理財專員等牽著鼻子走。

延伸內容

買金融商品時,應了解你的風險


◎文/沈中華(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

  現在的財富管理進行的方式與我們原先的想像差太多了!原先的想法應是有一個理財高手,他幫一個有錢人,在深刻的討論之後,規畫幾個商品,這組合後的商品在經濟好時,比定存多賺五%,在經濟不好時,比定存少賺一%。但大部分理專進行方式似乎卻是盡量推銷基金,這或許是源自銀行提供的激勵制度不對。所以在市場狀況好時,自然沒人埋怨,但在金融市場不好時,報酬大跌時,客戶自然會抱怨,所以引起了許多糾紛,銀行名譽也受到損害。

  特別是最近連動型債券集保本型商品的績效不好,紛爭不斷,理專在賣產品時,擴大宣傳了報酬,卻可能語焉不詳地談了風險,在許多投資人買了之後,才發現所謂保本型商品根本沒有保本,許多號稱風險低的債券基金也都出現下跌超過二0%的狀況,而在次貸風暴中,信評好的商品照樣倒閉,為什麼會有這些紛紛擾擾的現象呢?我的分析如下:

1. 不要忘了金融市場的鐵律:高報酬高風險

  過去的一個「鐵律」是認為報酬與風險同步,高報酬和高風險同時發生,而喜好高報酬的人可選擇高風險產品,反之亦然,這個理論教導我們謙虛,它指出世上的事非十全十美,想要有所得必須有所付出,想要高報酬就要承擔高風險,不能不勞而獲,但推銷商品的人總是忽略或淡化此鐵律。

2.買基金就像喝酒,前者可能使你血本無歸,後者可能使你肝硬化

  投資銀行一直想發明一個產品,打破鐵律,以吸引投資人,他們想發明一個商品:低風險、高報酬,但我都不認為成功,所以連動債或許基金在說明其產品時,DM的廣告詞狀似打破鐵律但其實沒有,他們都未真正說明風險所在,擔心一談了,客戶退避三舍,或當說明風險時,相當隱晦含蓄,反之,當說明報酬時,則非常清楚,就像賣酒的廣告,只會談喝酒的風雅,絕口不談酒可能會引起肝硬化,所以投資人賠了,當然不服輸,如何充分揭露,是業者應全力以赴的。

3.事實上,賣的人也可能完全不了解風險,遑論遇到新型病毒風險

  發明新商品的人不講清風險,那賣的人當然說的更不清楚了,更遑論許多時候信用風險、市場風險與流動風險一起發生,爆發了新型品種的信用風險,當信用風險與高市場風險合在一起時,此時所謂避險根本是天方夜譚,以次級房貸為例,當美國FED開始升息,市場風險開始,有人繳不出房貸,保證的金融機構受到波及,趕快調錢,這是流動性風險,但市場趁人之危,大開價,保證的金融機構宣布倒閉,信用風險產生,終於爆發了危機。所以鐵律仍存在:它是高風險存在。

4.然而我們心中有一個問題:為何總是投資人受傷最重?

  原因很簡單,因為金融機構發現賺錢最好的方法不是自己跳下去買這些狀似報酬豐富的商品,而是介紹別人買,而從旁抽手續費。重點是讓報酬歸投資人,但別忘了:風險也歸投資人,金融機構不站在第一線,只告訴你這次貸即是那傳說中的高報酬低與低風險的產品,投資人即趨之若鶩,但不知自己承擔了多少風險,而當量大 (買的人多),金融機構就大賺。

  發明這金融商品的機構,本身早有避險的管道,只要對手不違約,它也沒有風險,對這些發行機構而言,它可以侃侃而談這商品的潛在報酬率,但它內心並不在乎風險,它自認已經把所有風險轉出去。

  所以發明金融商品的金融機構及推銷的金融機構都沒有風險,只有買的投資人會有,這裡的投資人是一般性名詞,也包括其他笨的金融機構,但推銷的人會說:這風險不大,或說有報酬自然會有風險,卻講不清楚

5.風險指標的風險

  報酬率有指標,而溫度、地震、颱風等都有指標,只有風險沒有,或說信用評級高低就是指標,但這一指標卻有時好用,有時卻爛透了,這不可靠的指標,即使不可靠比例只在一百次中出現十一次,也可讓投資人家毀人亡,這是風險指標的風險當我們把它當神祇在拜。

6.投資人會輸難道不也是自己先相信有人可以打敗鐵律?

  雖然理專不應膨風,(假設沒有欺騙,如有欺騙,則已屬於違法),但為何投資人一再受「騙」,原因不也是投資人在內心深處期盼相信有一商品是高報酬低風險?一圓自己變有錢的夢?如果投資人相信鐵律存在,則誰能逼投資人拿錢出來買一個「夢」?要做夢去睡覺就可,何必買金融商品?會如此,豈不是投資人自己心中也希望有一產品能突破鐵律?金光黨能騙人還不是人相信有不勞而獲之事?一昧怪別人也不對(當然如有欺騙,則狀況完全不同)。

7. 不景氣時,有人說本基金賠的比大盤少,但這說法一樣使投資人心痛

  有時看到基金廣告說大盤跌二0%,本基金只賠一0%,故慶幸本基金打敗大盤,但別忘了,如果以現金、定存或買政府公債保有,至少不必跌到-一0%,當投資人心中在淌血,所謂打敗大盤有何意義?

  此外,基金應建立正確而清晰易懂的論述,例如說本基金五年的年波動率為三五%,這說明投資人聽不懂,應再補充說明本金 (例如) 曾有三年有四0%,正報酬,也有二年的一0%的負報酬,即五年的平均報酬率約是一二% (假設值),則投資人了解買了此基金,在金融市場好時,會賺很多錢,但在金融市場不好時,也會賠錢!

  如此揭露,或許部份投資人會因而怯步,但卻少了以後的紛爭,而誠實才能走更遠的路,才能贏得信任。

8. 報酬率的計算有諸多陷阱:不可用報酬率相加再除以期間

  以上述例子而言,報酬率應該用最後一天價格減第一天價格,再除以五年,而不是每一年的報酬率相加,再除以五,後者會虛漲報酬率。例如用一百元買一基金,明年報酬率漲五0%,價格到一五0元,後年報酬率為-四0%,價格為九十元,則基金的廣告會說:平均報酬率為正=(五0%-四0%)/二=五%,但我們的錢卻愈來愈少,由原來期初的一百元,跌到第二年期末的九十元,廣告的五%報酬率並不正確,正確的算法為用價格計算,即(九0-一00)/(一00*二)=-五%,則是負報酬率。

9.同理,累積報酬率亦是陷阱重重

  我最怕看到累積報酬率這名詞,它應如何算才好?從何開始累積?累計方法是報酬率相加?或二期價格相減?它中間的波動又如何?這些均未揭露。

10.回到鐵律:沒有天山雪蓮,不要再夢想高報酬低風險

  你相信吃了傳說中的天山雪蓮,可讓你由五十歲年輕到二十歲?魚尾紋不見?禿頭變有頭髮?近視消失?男的帥的像金城武、劉德華,女的美的像林志玲?智力像愛因斯坦?因為你不是白痴,所以當然不相信世上有天山雪蓮或崑崙靈芝,那為何相信世界有一種金融商品是低風險,高報酬?世界上有很多假的天山雪蓮,傳說中真的天山雪蓮只在電視劇中出現。次級房貸就像是假的天山雪蓮,而傳說中的高報酬低風險就讓它永遠變成傳說吧!這世界沒有電影裡「國家寶藏」中的尼可拉斯凱吉的藏寶圖可協助我們找到高報酬低風險之物,除非你是繼孔子之後五百年才出現一位的曠世奇才!

作者資料

山崎 元(Yamazaki hajime)

1958年出生於日本北海道,經濟評論家,專業領域是資產運用。目前是日本私立獨協大學經濟學院特約教授,也是日本樂天證券經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與日本My Benchmark經營投資顧問公司董事長。 1981年東京大學經濟學院畢業後,進入三菱商事工作,之後歷經野村投信、住友信託銀行、美林證券、明治生命、UFJ總研等,前後更換過12個工作,才從事現職。目前固定在雜誌上連載文章,且經常上電視節目。 著作有:《基金管理》(金融財政事情研究所)、《增加財富的真正常識》(日經商業人文庫)等書。

基本資料

作者:山崎 元(Yamazaki hajime)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新商周叢書 出版日期:2008-05-21 ISBN:9789866662546 城邦書號:BW0267 規格:膠裝 / 單色 / 24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