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不再錯過70%的世界!
只想平靜過日子的人,永遠只能羨慕別人的傳奇故事。
在夏威夷的海浪他種下第一顆夢想的種籽;
落腳花蓮鹽寮建立夢想農場是第二顆夢想種籽;
帶領學生徒手划獨木舟環台一週、與不老水手勇闖清水斷崖,
則是拖鞋教授海洋之夢的萌芽。
這次,16位熱血青年與拖鞋歐里桑,決心DIY一條船去環遊世界……
2009年,海洋大學教授蘇達貞突發奇想,決定在退休之際幹一件轟轟烈烈的事,他想帶著學生划獨木舟環島一周,做為自己執教鞭25年生涯的「畢業典禮」。瘋狂教授與草莓大學生組成獨木舟隊伍,經過半年的培訓和整裝,終於出發上路,沿途克服了肌肉痠痛、體力透支、翻船內鬨等各種考驗,花了兩個月,不但划過濁水溪並且過了安平港、高雄港,一路划到台東!這是創舉!
如果熟年族可以飆機車環台走透透,當然也可以划獨木舟成為不老水手!2013年夏天,拖鞋教授又突發奇想,號召了十位熟年族,組成「不老水手勇闖清水斷崖獨木舟之旅」,趕在颱風到達東海岸前,這群不老水手自清水斷崖下海划行獨木舟來回。這又是一個創舉!
已退休定居花蓮鹽寮的蘇達貞,又使出新招,異想天開用DIY方式建造一條船去環遊世界,並藉此與各國愛好海洋人士展開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瘋狂教授再度引起一陣嘩然,他的造船行動已悄悄展開,這次他能成功嗎?
本書從蘇達貞——拖鞋教授的鹽寮樂土夢想開始,並回溯他在夏威夷求學時代,因為受到當地海洋文化與海洋生活的影響,而播下的第一顆海洋夢想的種籽。回台灣執教期間,這位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的拖鞋教授,在海洋大學裡春風化雨,在課業與生活面都影響了無數學子。為了鼓勵民眾親近海洋,拖鞋教授成立「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與志工們以鹽寮為基地,時而低調時而大張旗鼓地鼓吹海洋教育與海上獨木舟活動。
本書記錄了拖鞋教授退休前帶領學生獨木舟環島一週、帶領不老水手勇闖清水斷崖等創舉,這些了海洋冒險活動的參與者,都興奮驚喜的呼叫:「一生至少能完成一個夢想,真的很棒!」海洋究竟具有何種療癒人心的作用?有何種迷人的冒險魔力?我們又該如何正確地親近海洋、進行海洋航行活動?作者在書中以生動的方式傳達這些正確的觀念與作法,使得具有冒險性的海洋活動,安全而不冒險。
拖鞋教授認為我們海洋之子應該天生愛海,但我們卻如此恐懼海洋。他不帶我們追究原因,但他分享他熱愛海洋、感召一群志工與他一起投入海洋教育的志業。在書中你可以閱讀到蘇達貞——拖鞋老師與蘇帆所有人對海洋的愛與執著;他們傍海生活的點滴;推動海洋教育的熱情;以及他們進行中的又一創舉——「DIY一條船環遊世界」。
【名家推薦】
◎呂信雄(台東基督教醫院院長)
◎李偉文(環保醫師、作家)
◎林依瑩(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彭臺臨(體育署副署長)
◎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
◎歐北來 蔡昇達(生活旅遊作家)
◎飛小魚(作家)
◎孔令堅(花蓮海星中學校長)
◎王克威(都市人基金會執行長)
◎周建智(臺灣運動教育學會理事長)
◎陳豫弘(探索頻道雜誌國際中文版總編輯)
◎張清風(海洋大學校長)
◎辜雅穗(孤獨星球雜誌國際中文版總編輯)
「我由衷敬佩蘇老師,他開啟許多海洋活動先例,做了許多人以為不可行、並不看好而且不敢做的事。」
——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
「這本書會讓你對海洋產生興趣,也瞭解拖鞋教授這樣一個有趣的人。」
——呂信雄(台東基督教醫院院長)
「在海上划獨木舟,如同在母親的搖籃中,體驗過……,『人生才真正活過』。」
——林依瑩(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蘇老師這種面對海洋的態度,教導了我們,必須學習離開『舒適圈』,脫離日常生活瑣事,勇敢去築夢,追求自己的理想,生命將更加深厚醇美。」
——彭臺臨(體育署副署長)
「實在慶幸台灣有個像蘇教授這樣浪漫又實際的夢想家,讓這世界充滿光彩,也讓人覺得生命之旅真是繁花處處,美好而令人感恩。」
——李偉文(環保醫師、作家)
「「因為逐浪而居,才開始知道何謂生活」這樣的「海洋新生活美學」在拖鞋教授身上也發揮的淋漓盡致,讀著讀著,好像登上了他的環球帆船上,重新看見了東海岸那片用盡世界所有的藍。」
——歐北來 蔡昇達(生活旅遊作家)
「已屆耳順之齡的蘇達貞教授已經DIY一艘帆船環遊世界,不要再高唱『如果有一天』了,把握當下,勇敢追夢,才會發現自己還是這麼熱血沸騰呀!」
——飛小魚(作家)
目錄
推薦序1──面向開闊/廖鴻基
推薦序2──教人玩海的拖鞋教授/呂信雄
推薦序3──自然的生活實踐/林依瑩
推薦序4──豁出去幹!人生就是要精彩/彭台臨
推薦序5──浪漫又實際的夢想家/李偉文
推薦序6──海洋新生活美學/歐北來
推薦序7──點燃你心中曾經有過的夢想火苗/飛小魚
作者自序—鹽寮海邊沒有人/蘇達貞
作者自序—瘋狂走一回/王梅
Chapter01鹽寮樂土
Chapter02 追夢農場的故事
Chapter03 夏威夷之夢
Chapter04 夾腳拖鞋教授
Chapter05 愛上海洋的N個理由
Chapter06 大海如何療癒人心
Chapter07 班傑明的震撼教育
Chapter08 不老水手勇闖清水斷崖
Chapter09 偉大的冒險家,不做冒險的事
Chapter10 中年Pi的海上漂流記
Chapter11 拖鞋教授的秘密武器
Chapter12 乘著夢想出航去
內文試閱
帆船是環遊世界最經濟的方法
「為什麼要DIY一條船去環遊世界?」
「沒有為什麼,就是很想去,」拖鞋教授回說。
「幹嘛要自找麻煩,買一條船不是更省事?」自從拖鞋教授對外宣布打算親自造船的計畫後,已經數不清有多少人這樣問過他。
「因為,我買不起豪華遊艇,我也不想花錢搭郵輪,不如乾脆就自己造船,」他回答得簡明扼要。
每個人都聽得半信半疑,一頭霧水。有些事是永遠說不清,就像有些人是你永遠無法理解。或許,在某些人心目中,拖鞋教授是一個憤世嫉俗又自鳴清高的頑固份子。
大家都認為「親手造船環遊世界」這件事難度很高。後來,拖鞋教授的說法就有了一套標準版本,「我要證明環遊世界不需要家財萬貫,只需花很少的錢就能行動,而且,自己動手造船符合環保。」
對於搭帆船環遊世界這件事,他從沒因為無法說服大多數人而氣餒,還是很積極的抓住每一個願意聽他闡述的機會。
他說動了一些人,但他們頂多只是「有期待的旁觀者」,在拋開「很危險」的第個一反應之後,通常會產生第二個反應:「我沒錢,我也沒時間 ,怎麼可能去環遊世界?」
沒錢、沒時間,絕對不是放棄追逐夢想的原因,充其量只是藉口。歷史上,很多完成環球壯舉的人大都沒錢、沒時間,而且天天在為其他生活目的而奔波。背包客、徒步環世界、騎腳踏車環世界、搭公車環世界、搭順風車環世界……,這些人都不是有錢人,都不是閒閒無事的人,也都不是沒有生活目標的人,而是比一般人更珍惜生命意義,更懂得生活價值。
和這些人相較之下,搭帆船環遊世界反而簡單、輕鬆多了,而且最重要、最美妙之處在於:搭帆船是最經濟、最節約時間的環遊世界方法。
拖鞋教授並不想一個人孤獨的去環遊世界,就像二〇〇九年的獨木舟環台,一開始就定位這是個團體活動,並且把這支團隊侷限在他的學生群──所謂的草莓族,而不是一群專業獨木舟運動好手──來完成壯舉。後來,當他們再聚會、回顧這群團隊成員時,赫然發覺,能夠堅持到最後完成獨木舟環島的夥伴,幾乎都擁有一個共同點:沒錢,沒時間,沒有特殊的驚人才華,只有追逐夢想的熱情。
環遊世界最大的花費不外乎「交通」與「住宿」。食、衣、住、行是人類生活的四大需求,在經濟的觀點上,食和衣這兩樣,居家與旅行幾乎是相同的;但住和行是旅行者必要的額外支出。搭帆船環世界的優點是「帆船既是交通工具,也是住宿的旅館」。換句話說,環遊世界不需多負擔住宿和交通兩項額外支出。
當然,問題在於那艘帆船要從哪裡來?這也正是「DIY帆遊世界」計畫最奧妙之處。
拖鞋號──一艘有翅膀的不倒翁
不一定是造船專家才懂得造船。拖鞋教授最喜歡用原始部落族人舉例,南島語系的先民幾乎都是造船高手,當時也沒什麼先進的設備,僅靠著極簡單的工具和材料,就造出能夠遠航的船隻。「假設你待在一座孤島上,過不了多久,你就會懂得如何造船了,」拖鞋教授一半認真、一半開玩笑說道。
湯姆‧漢克主演的《浩劫重生》(Cast Away)被稱為現代版的魯賓遜漂流記,最後就是靠著他用極為克難的方式,搭出一條竹筏,成功逃離了那座獨自生活四年的孤島。
拖鞋教授做過研究,注意到搭帆船環遊世界的案例中,十之八九都是自行設計訂做船隻,因為航海者希望帆船的性能與功能,能符合自己的需求與品味。但背後另一個深層的內在原因,一般人比較無法體會,那就是航海者希望能充分了解這條船的每一螺絲釘、每一卡榫、每一隔艙、每一桅桿、每一帆面……,希望充分掌握每一處細節,徹徹底底地認識她。當航海者與帆船一起展開航行,他更能專注地和她共度每一次的歷練。換句話說,他量身定做自己心儀的對象,然後攜手等待著迎向大海的那一日,盡情縱慾的與她在海上談戀愛。
姑且先稱拖鞋教授的這條船為「拖鞋號」。她的外型跟別人的船長得很不一樣,不是一般華麗的流線型,而是四不像,船身旁邊加了翅膀,頭頂上加了風箏,船身甚至還可以潛到海下,講究實用功能,內涵勝於外表。
「拖鞋號」是以促進世界海洋文化藝術交流為目的而設計的帆船,藉由環遊世界之旅與世界各地愛好海洋的人士進行交流。
航向黑潮流域,脫離陸地思維迷思
拖鞋號是根據海洋邏輯來設計,她從平衡木概念到雙筒船設計,再改良成三筒船,最後以雙翼的姿態從船肚處向外展開,變成一對飛翔的翅膀──T帆,有如信天翁的雙翼,在海面上隨著海浪上下的氣流而滑翔。
拖鞋號並以花東海岸的黑潮流域為其處女航,小而美的設計重現花東海岸先民的航海熱情,讓黑潮的現住民再次專注於發展小型、機動的海上交通工具,而不再迷失於只有蘇花高、蘇花改的陸地思維。
不再錯過70%的世界
帆遊世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離開安逸的家園去某些陌生的地方,聽起來有些夢幻、遙遠、不切實際,或者簡單一點說:「它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若對這些認為環遊世界「不可能」的多數人說,將環遊世界縮小成環繞台灣一圈,應該就會從「不可能」轉變為「有點可能」,若再縮小航程從花蓮到綠島,答案就應該變成「很可能」。
如果把環繞台灣看成是十次的花蓮到綠島,就等於十次的很可能。同樣的思考邏輯,把環遊世界看成一百次花蓮到綠島的航行,等於一百次的很可能。
只要周詳計畫、謹慎執行環遊世界的每一站,就等於每一次都是嶄新的花蓮到綠島的「處女航」,那就可以得出結論:「『一次的不可能』其實等於『一百次的很可能』。」
DIY帆遊世界是絕對的可能,因為只不過是在執行一百次花蓮到綠島的處女航而已。
從不可能到可能,在於「從陌生而畏懼」轉變成「因認識而喜愛」的心態。而認識、親近、喜愛海洋的過程,不就是DIY帆遊世界的初衷,這趟人生之旅的意義嗎?
從陸上背包客到海上背包客
過去的背包客是以雙腿走路,以後的背包客則是乘坐DIY的帆船航遊大海。只有陸地生長的經驗與視野,所產生的盲點很容易讓人以為,用我們此生「走」完世界各個國家、各個陸上知名景點,我們將此生無憾。這樣的陸地迷思,讓我們的人生錯失了百分之七十的世界。
只有從海上看過清水斷崖的人才知道:「為何我們生長的這塊土地被稱為福爾摩沙。」
只有親手DIY一艘帆船、飄洋過海的背包客才有資格說:「我在此生的確航遍了這個世界。」
(摘錄自第十一章〈拖鞋教授的秘密武器〉)
熟年追夢行不行?
當今社會上流行的顯學之一是「勇敢追夢」。走一趟書店就能明顯感受出,那些琳瑯滿目的書籍,不少作者都是以「過來人」的身份,鼓勵大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甚至提議辭職去圓夢,但訴求對象都是以二十、三十歲的年輕族群居多。
人過中年,好像漸漸變成無夢的一代,不然就是夢想早已枯死,隨著年齡愈來愈大,跟著瞻前顧後了起來,房屋貸款、兒女教育、工作升遷……,幾乎沒有一樣放得下。
不論是中年大叔、大嬸,或是花甲老翁、老嫗,都被摒除在圓夢的大門之外,猶如失去雙腳,喪失行動的能力,如果不是靠著年輕人「帶」出門,似乎哪裡都去不了。即使有像拖鞋教授一樣的熱血熟年族放言「要去追夢」,不僅年輕人出手阻止,就連熟年族也唱衰自己,「都年紀一把了,別再作夢了吧!」
買下二千萬的帆船,帶媽媽去旅行
年紀大了,並不表示不能走出去看世界。韓國有一名年輕人太源晙,寫了兩本《帶媽媽去旅行》,鼓吹年輕人帶著父母去旅行。太源晙與六十歲的媽媽(東益女士)結伴環遊世界三百天,旅途中兩人只靠著身上簡單的背包過日子。
東益女士為了照顧家庭,犧牲奉獻三十多年,幾乎什麼地方都沒去過。旅行歸來,媽媽告訴太源晙,「我活了這麼久,頭一次對明天感到好奇,也讓我找回完整的自己,我不再是誰的老婆、媽媽、女兒……,我就是我『自己』。」
心理學界很早就提出,「追夢」是一種自我實踐的過程,可以幫助人格變得更完整,無夢的人生總是讓人覺得有缺憾。
台灣的報紙曾刊登一則消息,家住高雄的五十歲男子姜臨渭,花了二千萬台幣從法國訂購了一艘雙體帆船LAGOON 450,取名為「My Way」,這是單人駕駛最大的帆船,油料能支撐一千五百海里。二千萬台幣不是小數目,在台北可以買一間還不錯的房子。但姜臨渭不要房產,寧可要帆船,他對記者表示,此生最大的心願是「帶著八十歲的老母親,開著船到處走走」。
十年前,朋友約姜臨渭到加拿大多倫多參觀船展,那時他起心動念,買一條船成為他人生奮鬥的目標和動力。他不是出手闊綽的富豪,只好省吃儉用花了十年存錢,再加上貸款,終於買下這艘船。為了節省開銷,他不但學會帆船維修保養,並且毅然離開原來任職、高薪的科技公司,成立個體戶的小公司,讓自己有更多自由時間可練習駕船。
這個身材微胖的單身漢,是在父親猝世後做了這個重大決定,「希望趁著還有體力的時候,勇敢追夢,錢再慢慢賺回來,」站在恆春的動力帆船碼頭,背後是那艘二千萬的雙體帆船,姜臨渭笑瞇瞇地告訴記者。
看到這則新聞,我從台北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給花蓮的拖鞋教授,「又來一個起肖的!」當然,我是開玩笑。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瘋狂的人,想要漂流、想要航行、想要環遊世界,而且不計代價。
讓年過六十的老頭,領你去追夢
一般都是年輕人放膽去追夢,五十歲的「大叔」姜臨渭難能可貴、勇氣過人。至於六十歲的花甲拖鞋教授,主張的是人人可當「海洋背包客」,不需要花上千萬買遊艇,而是自己親手組裝海洋載具,隨身帶個簡單的背包,以徒手划行的方式,用跳島接力就能走遍世界。對沒有經濟能力的人而言,門檻不高,只要有縝密的計畫、謹慎的執行,就能美夢成真。
對於圓夢,這群年輕人各有各的憧憬與想像,為什麼相信拖鞋教授的「海洋背包客」?他們為什麼買單?總歸一句話,關於DIY帆遊世界這件事,畢竟「薑是老的辣」。拖鞋教授帶點得意的口吻自我調侃,「一個年過六十的老頭子,領著十六名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去追夢。」
舊事重演。一如二〇〇九年那個瘋狂的夏天,拖鞋教授帶著一群學生用獨木舟繞行台灣外海一圈,受到各種質疑、打壓、訕笑;二〇一四年夏天,DIY帆遊世界計畫同樣是「搖頭的人比點頭的人多」。
我曾接到一名關心過度的女士,用極為嚴正的語氣告誡我,「你們這位蘇老師曾經有過橫渡大西洋的經驗嗎?如果沒有,憑什麼帶人去環遊世界?你們不可以拿別人的生命開玩笑……!」她在電話裡霹靂啪啦訓了我三十分鐘,我幾乎完全插不上話。
我跟拖鞋教授反應此事,他笑而不答。我回身打量這十六名夢想團隊的成員,有趣的是,他們個個信心滿滿,沒有人認為是準備去送死,「我們要證明這件事是可以實踐的」。總歸還是那句不變的金科玉律,「偉大的冒險家,絕不做冒險的事」。
追夢是用行動,而不是用嘴巴。DIY帆遊世界萬事具備,只欠東風──最後階段的手造帆船。十六名成員除了練習操舟、駛帆、體能,其餘時間大多窩在鹽寮基地的討論室,分析模擬各種可能性,從設計、構思、製造、組裝,大家各有任務編組。
想走一條不一樣的路
夢想團隊的成員,背後都有一些個人的故事。
三十一歲的小花,剛辭掉工作不久,加入夢想團隊是為了釐清人生目標。他不想依循傳統價值過生活,很想摸索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李後璁與李怡臻這對兄妹檔,曾去過很多一般人認為奇奇怪怪的地方,也做過不少與眾不同的事。比方說,哥哥後璁曾到美國紐澤西「追蹤師學校」接受三個月訓練,結訓後開著休旅車橫跨美國東南部,一直開到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展開七個月的極地大旅行;妹妹怡臻曾經到英國當過一年的交換志工,用她專業設計的背景,在當地社區協助弱勢族群兒童。
當他們聽到拖鞋教授的DIY帆遊世界計畫,第一個反應是,「這個世界有學不盡的有趣事物,去聽聽看到底要如何參加?」通過面試以及六天在鹽寮基地第一階段的集訓之後,他們更加確定這件事值得全力投入。
雖然後璁與怡臻都有水上救生員執照,但他們異口同聲表示,這一次才算是從頭開始認識海洋,「拖鞋教授和大自然的頻率很諧和,是站在同一邊的,」後璁說話總是帶著一些哲學性的思考,他指出,或許有些人以為DIY帆遊世界是征服大自然,但人不可能征服大自然,充其量只是打敗自己的軟弱,這才是最核心的精神。
「拖鞋老師的熱情燃燒了很久,而且從未放棄,」怡臻細心觀察,拖鞋教授作風乾脆、不拐彎抹角,個性不急躁,一步一腳印,始終堅定穩健地朝目標邁進。
後璁原本在台北一間醫院擔任放射師,除了三不五時要值大夜班,還有被減薪、裁員的風險,身體也不堪負荷,以為穩定、有保障的工作似乎也變得不穩定了,「因為不敢輕舉妄動,到後來變成只會做這件事,別的事都做不了,」他幡然領悟,「只要是別人給的穩定,就不是真的穩定,因為別人隨時可以收回去。」
找不到不去完成的理由
年過三十,他們想到的不是成家、立業。從一般眼光來衡量,一個人若是沒學歷、沒頭銜、沒家累,好像就變得一無是處。與他們兄妹同年齡的朋友,大多是依照社會的價值標準,繼續爬更高的職位、累積更多的存款、換更大的房子、車子;但後璁不是用這些外在條件來證明自我價值,而是積極培養「獨立活下去的能力」。譬如,他可以徒手生火、野外獵食,「因為依賴別人愈多,愈不可靠,唯一能依賴、最可靠的是大自然,」這是他從追蹤師學校學到的精髓。
他們決定用最大的好奇心,繼續不斷地探索世界,「我渴望的學習在遠方,想要穿越草原、高山、湖泊冰原與沙漠,」體格黑黝精壯的後璁,在他的著作《阿拉斯加歸來──松林青年的奇幻之旅》寫下了這段話。在當時,他並不知道即將面對另一次截然不同的挑戰,這次要橫越的是太平洋,「我真的很渴望完成這件事,讓生命裡能有這樣一段特別的經歷。」
「我們只是選擇的生活方式跟別人不同而已,」怡臻想得很清楚,活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對自己負責都來不及了,不需要對別人的質疑交代,「我不喜歡後悔,我做這件事從頭到尾沒有壓力,好玩又有趣,我找不到不去完成的理由,」怡臻語氣篤定。
大海就像一個久違的老朋友
在夢想團隊成員裡,張景昱(Jason)幾乎是從一開始就受到注意。三十二歲的Jason在一個擁有二十四家門市的生活服務產業擔任展店與業務專案經理,服務業的訓練使他的應對技巧比其他人老練世故,他的表達力和領導力很好,拖鞋教授很快就開始重用他,交付他的任務也總是能圓滿達成。
而且,他是這個團隊中航行經驗最豐富的。十九歲那年,Jason還在就讀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漁業管理系,跟著漁船在海上實習一個月;二十一歲,他與八位同學跟著「跨世紀號」的劉寧生船長繞行台灣外海十三天。
但Jason最後既沒有去捕魚,也沒有去跑船,反而離海岸愈來愈遠。在漁船上實習的那一個月,有一把年紀的魚撈長對著幾個年輕人訴說自己半輩子的捕魚生涯,「我只有四套衣服,二套船上的水手工作服,一套下船後穿的便服以及一套西裝,討海人一點都不浪漫,完全沒有個人生活……。」這些話讓這個小伙子嚇壞了。
Jason是獨子,總覺得有責任要留在雙親身邊照顧他們,而且母親並不贊成他離家去跑船,在高雄海洋科大唸書期間,他考了山難搜救員、潛水、游泳教練、濕地生態解說員、賞鯨船解說志工等五、六張證照。從學校畢業的那一天,他的航海夢就宣告結束了。
但未來到底要幹嘛?他對前途充滿徬徨。Jason又去考了很多不同的專業證照,包括華語導遊、中餐丙級廚師、丙級美容師……;賣過手機通訊產品、捷安特自行車以及目前的工作,嘗試各種不同類型的領域。
其實,他的心裡從未放棄對海洋的眷戀。在林口憲兵學校服役的時候,一遇到放假,Jason常會一個人搭上開往福隆海邊的火車,到了目的地吃個便當,再看兩個小時的海,有時竟然會感動得流出眼淚,「大海就像一個久違的老朋友,看到它就開心,這樣就覺得很滿足了,」Jason形容。大海療癒了這名年輕人。
找回最純粹的感動
退伍後,一頭栽入工作,經常南奔北跑,忙得沒日沒夜。有一次和一名男同事出差到蘭嶼,兩個大男生趴在通勤船甲板的欄杆上,望著太平洋的海水,聊著聊著,可能是想到過去的一些經歷,Jason突然瞥見那名男同事兩行眼淚汩汩而出,嚇了一大跳,「你是怎麼了?」
Jason想起當年獨自到福隆看海的日子,不也是這番景象嗎?他意識到在職場上努力打拚,只是為了討好別人,贏得更多掌聲,卻失掉了自己,情感變得麻痺、遲鈍,「不知道到底在幹什麼?」Jason想回到海邊,即使是開一間供應餐點的小店,這樣的生活也不賴。
二〇一四年初,昔日在捷安特的同事小寶用電子郵件寄了這則蘇帆招募帆遊世界志工的消息給Jason,「嘿,這不就是在說你嗎?」小寶特別附加了一句。「太棒了,也太瘋狂了!」Jason眼睛亮了起來,他曾聽過各種海上航行的故事,這世界每天都在發生這種事,唯獨沒聽說過發生在台灣……。
「我一定要去,就算是辭職也要去,」他已做好最壞的打算。Jason去跟老闆、長官報告時,沒想到居然獲得全數通過,「有夢想就趕緊去做,我們絕對支持你。」他服務的這家公司──薰衣草森林──是販賣夢想的概念生活產業,一向很支持員工去圓夢,每個人甚至享有十天的旅遊假,強調這樣對生活才會有「感覺」。Jason不用離職,這件事就順利解決,他的朋友幾乎都不太相信,「天底下哪裡有這麼好的公司?」
Jason入選帆遊世界團隊,被通知到鹽寮展開嚴格的訓練。第二天晚上,被拖鞋教授獨自放流在太平洋,從深夜十一點到兩點,海面上一片漆黑,只有遠處數點稀微燈火,Jason聽到久違的海風與海浪聲,深刻感受到與大自然合而為一,找回最純粹的感動,「那一刻,我只想大哭、大笑、大喊與大叫。」
航海是人性的呼喚,一直都是永恆的真理。
(標)從一個人的夢,變成一群人的夢
話說當年,拖鞋教授在鹽寮追夢農場種下第一棵樹開始,日日夜夜、心心念念,作著他的海洋大夢。事到如今,這已不只是拖鞋教授的夢,而是一群人的夢。
夢想團隊兩名來自台中中山醫學大學的庭葳和子毅,接獲錄取通知報到的時間,不巧與學校的期中考試撞期,他們不想放棄這個難得的機會,只好硬著頭皮向老師請假,要求能否事後補考。老師詳細詢問原因,他們據實以告,這位作風開明的老師認同這個活動的意義,當下允諾,「你們兩個如果可以說服全班同學,我就把期中考的時間延後一星期。」結果,他們真的辦到了,帶著同學的關心與祝福,他們賣力練習,帆遊世界不僅僅是他們兩人的事,而是全班同學大家的事。
電影《練習曲》主角東明相說過一句話,「今天不做的事,以後更不會做了。」
六十一歲的拖鞋教授說,「明天要做的事,其實是你一輩子都不會做的事;只有今天做的事,才是真正會做的事。」
終於,這群人結伴,一起出發上路。
(摘錄自第十二章〈乘著夢想出航去〉)
延伸內容
【推薦文一】面向開闊
◎文/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
得知蘇達貞老師將主持「DIY一條船去環遊世界」計畫,也曉得執行這計畫並不容易,但我一點也不意外,甚至幾分理解蘇老師必要完成這件事的心思。
看著山頭想要攀登,望著天空想像飛翔,看著飄雲想要流浪,眺望泱泱海面想要航海。海島最不缺的就是望海視野。記得年輕時海邊看海,常想像那浮雲座落的海平線外可能隱藏著一片值得探索的新世界,也曾想像造一艘船海上漂泊。經過了幾次遠航,才讓我稍稍滿足了航海的想望。
想飛、想流浪、想要航海,所以人類發明飛行器飛在天空,所以建造船舶航於大海,人類藉由夢想不斷跨越界線,不斷擴大生活領域。
絕非一時衝動,不是一時情緒,造一艘船環遊世界,是整體人類夢想與向外開展的原型。夢想若流於想像,或可說是一時衝動,夢想若要落實,所有行動便是開創。
造一艘船環遊世界的夢想必然是長時醞釀,點滴累積而來。沒有泥土,沒有泥土中的養分哪來盆面上的花朵。構想或可豪邁,一旦著手就必要膽大心細,所有規劃所有細節都必須縝密細膩。
蘇老師長久以來致力於海洋意識、海洋活動的推廣,造一艘船環遊世界,相信是他這輩子的累積及展現。好比人類向海模式,從潮間帶而沿海,由沿海而近海、而遠洋。一步步往外探索,一步比一步寬廣。
當生命面向開闊,走的自然是越來越開闊的路。
其實蘇老師不年輕了,是到了可以享受清閒退休頤養天年的年紀。
但蘇老師選擇繼續前進,繼續攀爬下一波高點。
不是不服老,我想,他是想完成更多關於海洋而且有意義的事。
所以選擇繼續辛苦。
認識蘇老師不過短短五年,這五年內曾在他的教導指揮下參加獨木舟環島、獨木舟清水斷崖、以及不老水手航越新蘭灣活動。隱約明白,他一貫的行事風格和生命節奏。多少次,面對捲浪洶洶或碎浪滾滾,他以其專業,以其膽識,以其溫柔和細心,讓一個個缺水恐海的陸地子民,對象從孩童直到耄耋老者都有,他們一一攀著蘇老師費心舖陳的階梯,一步步涉於海,浮於海,而樂於海。
改變自己並不容易,改變他人更難;克服一時的恐懼也許不難,但讓人願意面對恐懼、挑戰恐懼則難上加難。
多少人因為參與蘇老師的海洋活動,而從過去背對著海的姿勢,轉過頭來,開闊地面對大海。活動參與者中,許多人不具游泳能力遇水緊張,許多人沒碰過海水或不曾下海游泳。下水練習前,蘇老師以讓人安心的口吻跟他們說:我們最喜歡教不會的人,我們最討厭教水性好又很會游泳的人。
這句話安慰、安撫及心理建設成份居多,但我看見的是,一個老男人極大的溫柔與耐心。
他開啟許多海洋活動先例,他做了許多人以為不可行、並不看好而且不敢做的事。
以具體行動為人打開一扇開闊的門,為師者的最大意義。
儘管許多人稱他「拖鞋」,樸素性格的他也希望這樣子的簡單稱呼,但我還是一直稱他「蘇老師」,因為由衷敬佩他為這海島的海洋自覺作出無可替代的貢獻。
所有生命都有拓展自己生活領域的本能。當眼睛看著那,心中有了渴望,設法讓自己的腳跟著走向那。一輩子中或許值得好好做件事,這件事無關功名利祿,單純就為了完成而毅然決然。
生命將因而瀟灑美麗。
這本書佐以廣泛資料,正寫或側寫蘇老師這個行事風格特殊經常走不一樣路的人,耳順之年的他如何選擇繼續前進,繼續辛苦。這本書也報導了造一艘船環遊世界計畫的緣起以及目前狀況。
書中也提及冒險教育以及來到現場親身體驗對一個人的影響。
陸地固著安穩,海域顛簸,即使風平浪靜每一寸甲板也始終搖晃不定。岸上擁擠競爭,海域寬敞疏闊。要不要?冒一點險,付點代價,就有機會看見陸地以外截然不同的風景。
冒險教育是精神層次提升的活動,經由縝密的規劃將活動危險度降到最低,也就能享受因冒險行為而產生生命成長的刺激。
似乎笨的人才選擇辛苦的路走,但人類歷史上傑出的事件往往是這些笨的人走出來的。
造艘船環遊世界這件事,確實需要一點瘋勁和許多傻勁。
不為了征服大海,挑戰的對象永遠是自己,是學著溶入大海,學習尊重大海。
藉寫序機會表達對蘇達貞老師的敬意,並祝福將要啟航的環遊世界計畫順利成功。
【推薦文二】教大家玩海的拖鞋教授
◎文/呂信雄(台東基督教醫院院長)
認識拖鞋教授是2013年參加划獨木舟橫越清水斷崖的不老水手之旅。
從小在花蓮漁村長大的我,熱愛海上活動,但可惜在我的成長年代海邊因為戒嚴的關係可以玩的層面太有限。
對海上活動超乎熱情的拖鞋教授,不但自己玩海,也教大家玩。特別是對已上年紀的熟年族,更是鼓勵可以玩海。今年他更有一創舉要DIY一艘帆船環遊世界。
這本書會讓您對海產生興趣,也瞭解拖鞋教授這麼樣一個有趣的人。作者資料
蘇達貞
海洋大學輪機系畢業,夏威夷州立大學海洋工程學博士,1985-1990年任職台灣海洋大學輪機系主任,並連續七年榮獲海大學生網路票選「優良教師」。學生初次接觸他,以為他不苟言笑、冷漠死板,卻常被他上課時風趣幽默的教學內容為之絕倒,典型深藏不露的冷面笑匠。他始終認為大學老師是知識販賣者,不需要道貌岸然,上課進教室總是自動向學生一鞠躬,「感謝大家來捧場,否則我就乏人問津了!」目前定居花蓮鹽寮「追夢農場」,並創設「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致力推動海洋文化與休閒教育。
王梅
資深新聞工作者,成人及高齡教育工作者。曾在主流媒體工作逾三十年,出版著作包括:《鼎泰豐傳奇》、《幸福體育課》、《生活在工場》、《手術室裡的秘密》等二十餘本。 現為自由作家,並就讀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班。 相關著作:《那些大海教我們的事:54天,1200公里,8位女孩的獨木舟冒險之旅》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