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從領土變遷看世界史:用14組地圖看懂當今區域紛爭與國際衝突
left
right
  • 庫存 = 4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從領土變遷看世界史:用14組地圖看懂當今區域紛爭與國際衝突

  • 作者:八幡和郎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7-09-05
  • 定價:360元
  • 優惠價:79折 284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7日止
  • 書虫VIP價:284元,贈紅利14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69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感謝祭2024城邦聯合書展特價5折起!

內容簡介

◎俄羅斯為什麼甘冒國際制裁風險,也堅持要併吞克里米亞? ◎長年爭取獨立的庫德族,怎麼會成為消滅伊斯蘭國的障礙? ◎日本和韓國外交上爭吵不休,竟然只是為了兩座島嶼? ◎中國與印度戰爭一觸即發,兩國邊界到底有什麼問題? 世界史中所發生的戰爭,大多都是因為領土問題而起。「國土」這個框架,會改變人民意識與社會原本的狀態,形成民族意識,進而演變成領土問題,甚至引發以領土為終極目標的戰爭。 無論是俄羅斯強行併吞克里米亞,中國因南沙群島而與周邊國家發生爭議,或是法國與德國從死敵變成歐盟夥伴,起源都與領土脫不了關係。 本書作者八幡和郎為歷史著作超過九十本的資深日本學者兼評論家,他用領土做出發點,介紹曾經為世界霸主的十四個國家的歷史,並大量搭配容易理解的地圖來表現。 只要我們正確瞭解各國的領土變遷與歷史,就能更深入理解國際上至今仍紛擾不斷的諸多問題起源為何。 ●亞洲地區:日本、韓國、中國、印度 ●歐亞交界與中東地區:俄羅斯、鄂圖曼帝國/伊斯蘭諸國、以色列 ●歐洲地區:英國、法國、德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與巴西 ●美洲地區:美國 【本書特色】 ★以清楚易懂的領土變遷地圖,讓你一眼掌握霸權國家的興衰與糾葛 ★精選曾經大放異彩的14個國家,瞭解它們的歷史,就足以瞭解國際衝突的起源 ★從各國的歷史脈絡,深度理解現今世界紛擾的緣由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日本 第二章  韓國.朝鮮 第三章  中國 第四章  伊斯蘭帝國.土耳其 第五章  以色列 第六章  俄羅斯 第七章  印度 第八章  英國 第九章  法國 第十章  德國 第十一章 荷蘭 第十二章 西班牙 第十三章 葡萄牙 第十四章 美國

內文試閱

領土與國境的概念何時形成
     地球上幾乎所有陸地成為任一國家領土的年代都沒有多久遠。舉例來說,只要看看古非洲的地圖,就會發現在十九世紀中期以前,所有地區大致都是一片白。直到一八七八年俾斯麥召開柏林會議,表示「領有海岸的國家只要能夠承擔維持治安的責任,就可以宣布佔有內陸領土」後,非洲大陸才變成了一個「面」,並由顏色明確地劃分開來。      再者,過去太平洋眾多島嶼都因為沒有能夠成為金錢的資源,常常被認為不歸屬於任何國家的「無主地」。即使當年荷蘭人先發現澳洲,該地也完全不受重視,就這樣被擱置下來,不久後才由英國人宣稱領有該領土。      日本的國境也是如此,一直到黑船入港,和列強諸國締結條約以後才有明確且精準的範圍。至於與俄羅斯之間的複雜關係,則在一八五五年簽訂日俄和親通好條約後,規定得撫島以北的千島歸俄羅斯,而庫頁島(日稱樺太)雖然當時是兩國共有,但進入明治時期後日本就割讓出庫頁島,使俄羅斯得以獲取得撫島到占守島之間的北千島區域(一八七五年)。      另一方面,小笠原群島原屬於無人島,偶爾會有一些歐美的捕鯨船停靠,這些南方島嶼我會在後面詳細說明。在一八五七年培理登陸小笠原之前,島嶼上住有一些美國人,而後日本努力將其取回,並於一八七六年向各國宣布統治權。      至於和中國之間,因為透過近代法整合了「冊封」(由中國皇帝任命獨立國國王的形式關係)這種東方獨特的秩序後,終於劃分出位置。中國雖想藉此主張與朝鮮、越南、琉球等三個保護國的特別關係,卻不被歐美諸國認同。      當時中國和日本、沖繩之間發生一八七一年「宮古島島民台灣遇害事件」,是指漂流到台灣的五十名沖繩宮古人,被當地的原住民(生番)殺害的事件。儘管日本提出抗議,清朝卻以「此為化外之地」(並非統治範圍)說詞直接拒絕承擔責任。日本據此判斷這是清朝放棄台灣領土管轄責任的舉動,便對台灣出兵,清朝才因此承認對台灣的監督責任,以及宮古為日本領土一事,最終獲得了清朝的賠償。      此時,關於造成現今日本國境紛爭之導火線的竹島(韓稱獨島)和釣魚臺列嶼(日稱尖閣群島),無論是日韓、日中之間,大家都認為這些是自己的領土。在那之後,日本根據國際法的規定,分別於甲午戰爭及日俄戰爭中,領有釣魚臺列嶼與竹島。      經過這兩次戰爭,日本併吞了朝鮮半島與台灣,租借了中國本土的關東州,並獲得庫頁島南部的領土。之後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原本為德國領地的南洋群島成了國際聯盟委交日本管理的區域。      然而由於太平洋戰爭的失敗,日本領土恢復成中日、日俄戰爭以前的狀態,而沖繩和小笠原也轉成由美軍管治。再加上北方四島與竹島分別被蘇聯(現在的俄羅斯)及韓國非法佔領,儘管日本擁有釣魚臺列嶼的實質支配權,中國和台灣卻都主張其為自己的領地(圖四)。      以上就是日本領土問題的歷史性概觀。現在讓我們回溯時代,更詳細地來看。    畿內國家朝東日本、西日本及朝鮮半島擴大領土      古代日本人是如何判斷自己國家的領土範圍,我們可以從《古事記》中國家誕生的神話得知,最先出現的是淡道之穗之狹別島(淡路島),接著是四國、隱岐、九州、壹岐、對馬、佐渡,再來為大倭豐秋津島(本州)、大八島國。最後,生成了兒島半島(岡山縣)、小豆島、周防大島、姬島(大分縣)、五島列島、男女群島(長崎縣)。      這個國家誕生神話故事是由何時開始已不可考,但能夠了解從飛鳥時代到奈良時代(七∼八世紀),日本人已經抱有這樣的國土觀念。      然而若從海外的文獻考察,就還有更早的紀錄,即四世紀時積極派遣使節到當時為南朝劉宋的「倭五王」之一——被認為可能是雄略天皇的倭王武於四七八年送到劉宋皇帝手上的上表文(《宋書》夷蠻傳),簡單節錄於下。      「從前我們的祖先自己穿上盔甲,橫越山川,沒有一天得以安寧,向東征服毛人(蝦夷)建立五十五國,向西征服眾夷(熊襲或隼人)建立六十六國,向北橫渡海洋,平定多達九十五國」(圖一)      換句話說,大和朝廷以列島為中心,分別向東和西各收整了約相同程度的領地,而關於「向北橫渡海洋」,我們可以很驕傲地認為大和朝廷當時甚至把朝鮮半島中首爾(舊名漢城)附近以南的區域也收服了。      這件事情是五世紀時雄略天皇認定自己祖先所建立的大和政權即為畿內政權的證據,換言之,大和朝廷並不是從九州東遷而來。雖然被稱為神武天皇的祖先有可能是九州出身,但無論在《古事記》或《日本書紀》中,都沒有提到神武天皇是九州王者或該國征服了畿內等事情。      史書上有記述的,只有比三世紀卑彌呼還要晚一個世代左右的崇神天皇統一了大和,並將勢力拓展到吉備和出雲一帶。而景行天皇和其子日本武尊,將勢力擴展到九州部分區域及關東地區,後來日本武尊的兒子仲哀天皇及神宮皇后則延伸到筑紫地區,成立了統一國家。神武天皇為崇神天皇的祖先,在歷史上被認定為首位於大和地區建立小國家的人物(圖二)。      回到先前上表文的話題,雄略天皇的祖先拓展了日本統轄的範圍,將朝鮮半島南部也納入支配。無論當時的統治是否穩固,既然已經對中國皇帝明說該地區為自己的統治範圍,應該是真有其事吧。      接著,雄略天皇又上表了以下內容——「近年來,由於高句麗(首爾周遭地區)遭受侵略而引起暴動,導致我方沒有辦法將使節安全派遣到南京,感到極為困擾」、「如果皇上能靠德政平息高句麗並恢復和平的話,我們也會持續向皇帝進貢」、「我已將自己任命為『使持節都督、倭.新羅.任那.加羅.秦韓(辰韓).慕韓(馬韓)六國諸軍事』,還請您事後認可。」      然而對於「諸軍事」(承認軍事支配權的區域)的對象,劉宋皇帝只承認百濟以外的地區。既然劉宋接受了雄略天皇的要求,中日交流應該會一舉擴大,不過當時百濟已經派遣獨立的使節到劉宋,總不可能承認自己是在日本的完全支配底下吧!因此,雄略天皇拒絕了和中國之間的直接交流,他判斷如果只是輸入文物,透過百濟進行間接交流已經足夠。      後來,日本失去了朝鮮半島的支配權,曾經為友好國的百濟也滅亡,整個半島都納入中國的勢力版圖,其詳細原委我會於韓國章節說明。    江戶時期允許俄羅斯入侵的無能幕府      在日本古代的終章,對馬海峽已經成為日本西方的國境。另一方面,列島東北部則因為稻作持續東進,大和朝廷的勢力亦隨之擴大。身為渡來語系的彌生人利用稻作技術開發邊疆,而身為原住民的繩文人也開始學習稻作,因此造成稻作東進。      另外,彌生人建立的國家之所以會納入大和朝廷底下,跟大和朝廷在擴大統治後進行遷移也有關連。無論何者,在確立律令制之前,我們可以看到大和朝廷間接支配了各個地方的豪族(圖三)。      奈良時代大和朝廷幾乎掌控了位於仙台郊外的多賀城周圍,平安時代初期由於坂上田村麻呂的活躍延伸到岩手縣,進入鐮倉時代後,整個本州已都在統治底下。      話雖如此,當時他們並不認為南方各島及北海道以北是屬於外國領土。在《平家物語》中,於源平合戰失敗的平宗盛,曾說過「就算是待在蝦夷居住的千島,我也想要生存下去」,來乞求對方饒命,這裡所講的千島也許就包含北海道;到了鐮倉時代,據說大家都已經認為阿伊努族所居住的北方島嶼隸屬於日本管轄。      所謂「古代蝦夷人」大多是繩文人的子孫,然而隨著他們漸漸接受渡來語系的文化,自然也出現混血。大和人在北海道統治的萌芽可以從鐮倉時代反映出來,而青森縣的安東氏開始與阿伊努人進行交易統治,遷居至北海道南部的和人因此逐漸增加。為了阻止和人(大和民族的通稱)擴張勢力,他們雖然在一四五七年發起反抗,也就是「坷相曼夷之戰」,然而若狹武田氏的武田信廣(一四三一∼九四)很快就討伐了坷相曼夷,其子孫為日後成為江戶大名的松前氏。      松前氏在一七○○年時撰寫了包含庫頁島地區的蝦夷地區地名傳《松前島鄉帳》,並將其提交給幕府,而一七一五年時他就向幕府提出「十州島(北海道)、樺太、千島群島、勘察加」為松前藩領地。      可是日本人並沒有在寒冷地區生活的本領,再加上江戶幕府的保守經濟政策導致北方開發停滯,等於允許了俄羅斯的侵入。關於這部分,我會於介紹俄羅斯的章節解說。    曾經「共屬」於中國和日本的琉球      包含沖繩的琉球群島(日稱南西諸島)居民,原本都是屬於繩文系的人們。奈良時代的執政者雖然也想將沖繩納入勢力範圍,但有確立農業社會的只有屋久島和種子島以北,以南都還在律令制的管治下,沒有設立地方組織。順帶一提,若遣唐使船隻順流南下,大多會停靠在沖繩周圍;以日本為目標的鑑真和尚(六八八∼七六三),聽說他最初到達的地方也是沖繩本島。      在那之後,從平安時代結束開始,許多南九州的移民將農業技術引進沖繩,國家開始成立。在琉球王國的正史中,身為沖繩(琉球)最初統治者的舜天王(一一六六∼一二三七?)被認定是源為朝之子,這也是那段歷史「記憶」所留下來的痕跡吧。      在沖繩的三國分立時代,明朝洪武帝(明太祖)派遣使節給中山王國的察度王(一三二一∼九五),敦促他進行朝貢,後被冊封為中山王(一三七二年);南山王國與北山王國的國王也相繼跟進。所謂被冊封,即是被中國皇帝任命為王,並以朝貢的形式獻上貢品,再從中國那裡獲得好幾倍以上價值的恩賜品。      此外,當時的沖繩並沒有可以用漢字寫出文書的官員,因此就從福建省得到三百個家族的人力。沒想到其後這些人在琉球王府中成為獨占性的官僚集團,造成很多麻煩。      那時日本正處於南北朝時代,即使是本土地區,中央的權威也完全沒有傳達到各地方,日本和琉球之間的關係也無法穩定地維持下去。不過在豐臣秀吉統一天下以後,薩摩的島津氏發出命令,要求琉球也必須為朝鮮遠征履行兵役。儘管中國籍琉球官員感到十分驚訝並向北京報告,但也沒有拒絕秀吉的要求。後來他們向島津氏要求代墊琉球應負擔的部分軍資,而且沒有歸還。      接著德川家康取得天下,家康為了彌補島津氏從朝鮮撤退引發的財政損失,就對琉球沒有歸還代墊軍資一事進行懲罰,允許島津氏進攻琉球。一六○九年,薩摩軍沒兩三下就席捲了沖繩(琉球征伐),結果琉球王國淪為薩摩的保護國一般的存在,從奄美大島到與那島都由薩摩直接支配。      然而,琉球王國與中國之間還存在冊封關係。有人說這是同時隸屬於兩個國家,但這又有一些不同。琉球王國實質上是薩摩的保護國,卻因為被中國皇帝冊封,處於必須朝貢的複雜立場。      這樣的曖昧關係,導致沖繩陷入淪為第三國殖民地的危險之中。事實上,培理艦隊的黑船在抵達日本本土前就先停靠那霸(一八五三年五月)並締結條約。      為了對抗這個事件,明治新政府於一八七九年廢止琉球王國並設置沖繩縣,琉球王則以侯爵身分被強留在東京。清朝對此提出抗議,日本政府也接受了美國格蘭特前總統的建議,本想藉由將宮古、八重山割讓給清朝來平息事件,但清朝不接受,最後只有透過甲午戰爭併吞台灣與朝鮮,才終於平息異論。同時,甲午戰爭後日本也租借了大連等關東州地區。

作者資料

八幡和郎

一九五一年生於滋賀縣大津市。於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後,進入通商產業省(經濟產業省)。 曾任職於對韓窗口的西北亞課長、大臣官房情報管理課長、國土廳長官關房參事官等等,以在籍身分留學於法國國立行政學院(ENA)。 現在除了擔任德島文理大學研究所教授以外,也以作家、評論家的身分活躍著。著書超過九十本。

基本資料

作者:八幡和郎 譯者:郭子菱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經典一日通 出版日期:2017-09-05 ISBN:9789864773084 城邦書號:BI2043 規格:平裝 / 單色 / 28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