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存 = 5
放入購物車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裝潢工法全能百科王【暢銷典藏版】:選對材料、正確工序、監工細節全圖解,一次搞懂工程問題
-
黃金的傳奇史:拜金6000年,黃金如何統治我們的世界
-
30堂帶來幸福的思辨課:多想一點,發現更有深度的自己
-
一分鐘大歷史:從地理大發現、世紀瘟疫到車諾比核災,160個改變世界的關鍵事件完全圖解【二版】
-
英雄也有這一面:不要問,很可怕!華盛頓拔黑奴牙齒做假牙?愛迪生跟鬼講電話?33個讓你睡不好的歷史顫慄真相
-
被誤解的加薩:加薩是什麼地方?透視以巴衝突的根源
-
爆紅、成癮、愛馬仕:一位英國教授的社群媒體臥底觀察
-
不正義的地理學:二戰後東亞的記憶戰爭與歷史裂痕
-
阿德勒論兒童教育:個體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帶你理解孩子的行為、情緒與內在需求
內容簡介
目錄
內文試閱
編輯推薦
更多編輯推薦收錄在城邦讀饗報,立即訂閱!GO
作者資料
張隆志
本書主編。現任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文研究所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所長,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主任,並擔任英國牛津大學臺灣漢學講座,以及德國柏林自由大學臺灣研究講座。研究領域為臺灣社會文化史、族群關係史,比較殖民史,史學史及公眾歷史學。已出版專書《族群關係與鄉村台灣》,主編《島史的求索:台灣史論叢史學篇》,合編《曹永和院士訪問記錄》等書。 相關著作:《跨越世紀的信號2:日記裡的臺灣史(17-20世紀)》《跨越世紀的信號:書信裡的台灣史(17-20世紀)》
林逸帆
高雄前鎮、燕巢人。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享受著北高一日生活圈、學習著如何吃的歷史工作者。
石文誠
出生於臺中清水,移居臺南超過十年。目前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工作。博物館的研究員除了做研究寫文章外,還要擔任展覽策展的工作、文物的蒐藏,以及協助歷史教育推廣。因此,博物館的歷史學必須要與當代的社會有所連結、參與及回應社會的需求,歡迎大家來臺史博!
鄭螢憶
一個熱愛鄉土的雲林縣北港人,目前任職於東吳大學歷史系。學術專長為清代臺灣族群史、歷史人類學、臺灣民間信仰,曾發表關於清代熟番身分與番界邊區相關的數篇論文。長期關注臺灣平埔族群身分認同、番界邊區多族群互動的歷史。相較於在圖書館讀檔案,更熱愛從田野現場思考臺灣多重歷史疊加的過程。 相關著作:《跨越世紀的信號2:日記裡的臺灣史(17-20世紀)》《跨越世紀的信號:書信裡的台灣史(17-20世紀)》
蘇峯楠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是個只要吃到正統府城碗粿(再配個魚羹),就能深刻感受到滿滿生存意志的臺南人。
莊勝全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研究領域為臺灣社會文化史、臺灣近代政治史與日治時期報刊媒體史。主要以作為新型態出版模式與傳播媒介的近代報刊,觀察現代性、殖民主義與民族主義在殖民地臺灣所呈現複雜的互動關係。著有《萬文遥寄海一方:淸帝國對臺灣的書寫與認識》、《跨越世紀的信號:書信裡的臺灣史(17-20世紀)》(合著)與《跨越世紀的信號2:日記裡的臺灣史(17-20世紀)》(合著)等著作。 相關著作:《跨越世紀的信號2:日記裡的臺灣史(17-20世紀)》《跨越世紀的信號:書信裡的台灣史(17-20世紀)》
陳柏棕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館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生。著有碩士論文〈血旗揚帆:臺灣海軍特別志願兵的從軍始末(1943-1945)〉,另有《軍艦旗下:臺灣海軍特別志願兵(1943-1945)》、《護國丸:被遺忘的二戰臺籍海軍史》等論著。目前研究興趣為歷史記憶、口述歷史等課題。 相關著作:《跨越世紀的信號:書信裡的台灣史(17-20世紀)》
曾獻緯
南投鹿谷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現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臺灣經濟史。著有《戰後臺灣農業科學化的推手:以農業推廣體系為中心(1945-1965)》。目前研究興趣是臺灣農業的過去與現在。 相關著作:《跨越世紀的信號2:日記裡的臺灣史(17-20世紀)》《跨越世紀的信號:書信裡的台灣史(17-20世紀)》
黃仁姿
屏東人。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曾任教於台北科技大學、政治大學,現為政治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農業史、政治史。著有《國民黨政權與地方菁英:1950年代的農會改組》。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