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雙11寵粉購物節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自我提升
10年後,你是被迫工作還是被動致富?:想脫離月底吃土的貧性循環,你得打造自己的印鈔機,三階段賺錢術,保證提早財富自由。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10年後,你是被迫工作還是被動致富?:想脫離月底吃土的貧性循環,你得打造自己的印鈔機,三階段賺錢術,保證提早財富自由。

  • 作者:狄驤
  • 出版社:大是文化
  • 出版日期:2019-11-28
  • 定價:340元
  • 優惠價:79折 269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1月26日止
  • 書虫VIP價:269元,贈紅利13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55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2018年某個早上,我在辦公室終於見到狄驤本人,那天我終於相信, 那個寫書、理財,竟能提早退休、被動收入致富的『筆名』,原來真有其人。」 ——本書小編 狄驤,臺灣最神祕、最引發爭議的暢銷勵志作家, 他的30系列累計銷量突破30萬本,長踞網路書店銷售排行榜冠軍, 《商業周刊》專欄每週有百萬粉絲追蹤, 是臺灣最受歡迎、但也經常引起兩方人馬網路筆戰的職場專欄作家。 他的上一本書《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 揭露的是那些老師不教、父母不說,但30歲前你一定要知道的「社會真相」。 這本《10年後,你是被迫工作還是被動致富?》更提醒你: M型社會早就結束,鑽石與乞丐在街道共存的V型社會已經開始。 光是積極工作、努力存錢,已不再是讓你生活永保安康的免死金牌, 因為你的薪水絕對比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只會讓你越做越窮, 想要脫貧致富,你得打造自己的印鈔機。 ‧資本主義最可怕之處——誘惑你享受「零下資產」的生活: 以前的貧窮,指的是「趨近於零」,最慘的狀況頂多省吃儉用; 但現在的窮卻是零下資產——你不僅沒有資產,還負債, 偏偏你還很享受這個負債:車貸、吃高檔餐廳、出國、拼命刷,讓債務不斷擴大。 簡單來說,如果你月薪不到6萬元,根本沒有資格買車。 ‧物價指數是無法回頭的「吃人火車頭」: 資本主義的特性就是:錢只會越來越薄,100元以下的東西將越來越少, 怎麼抵抗這無法避免的通膨怪獸?除了買房與投資股票, 狄驤還有一個穩定又安全的方法。 ‧脫貧致富前,先搞清楚自己在哪個象限: 負債50萬元和負債500萬元的人,誰比較窮? 月入5萬元的人一定比月入4萬元的人有錢? 學理財的第一步,是先弄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 你是傳統儲蓄族、中年散戶族還是青貧上班族,各有解決之道。 ‧10年後,你是被迫工作還是被動致富?你得學會三種「有水喝的方法」: 水桶型收入,就是勞務所得。努力把水桶裝滿,是你出社會前10年最重要的事。 水管型收入,讓非勞務所得超過薪資所得,這是你工作第二個10年的關鍵。 水庫型收入,建立一個印鈔機(系統),你的時間、體力都更自由。 這三階段該如何創造?上班族怎麼建立系統收入?狄驤有方法。 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 全世界的錢都在美國人手裡,而美國人的錢都在猶太人的口袋裡。 想知道猶太人為什麼這麼有錢?本書有答案。 【名家推薦】 《我的購物車選股法,年賺30%》作者/許凱廸(阿格力) 閱讀人主編/鄭俊德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版主/黃瑞祥 《股海老牛專挑抱緊股,穩穩賺100%》作者/股海老牛

目錄

推薦序一 別成為資本世界的祭品/許凱廸(阿格力) 推薦序二 別再盲目工作,要先懂得用錢才能好好賺錢/鄭俊德 推薦序三 投資已是當代顯學,你應該趁早/黃瑞祥 自序 V型社會:鑽石和乞丐並存的街道 前言 看清規則,先求脫貧,再求致富 Part1 你每天割自己的肉送人,還替人數鈔票? ——關於資本主義市場的駭人真相 真相1 股市不是隨機開獎的樂透,而是被操作的賭盤 真相2 資本主義最可怕之處:享受「零下資產」 真相3 物價指數是無法回頭的「吃人火車頭」 真相4 巴菲特不敢碰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我們卻買了 真相5 失業率和停滯性通膨 真相6 暗無天日的金融黑箱作業 真相7 永遠僅供參考的財報和信評 Part2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卻有昂貴的毒藥? ——真實需求與假需求的隱性詭雷 詭雷1 製造假需求:花高價買毒藥 詭雷2 踩油門經濟的消費主義 詭雷3 迴旋鏢效應,利用你的人性弱點 詭雷4 炫耀消費的毒癮經濟模式 詭雷5 通膨只需要管理,通縮問題就大了 Part3 十年後,你是被迫工作還是被動致富? ——V型社會的致勝戰略 戰略1 脫貧致富前,先搞清楚自己在哪個象限 戰略2 改善或優化你的「資產體質」 戰略3 用最笨的方法儲備「啟動資本」 戰略4 開始進入「資產青春期」 戰略5 學會三種「喝水的方法」 戰略6 丟掉水桶,進入「系統建構期」 戰略7 提高「勞務所得替代率」 戰略8 按下「大水庫」發電廠的開關 戰略9 進入資產自動繁殖的「黃金增值期」

序跋

【自序】V型社會:鑽石和乞丐並存的街道
唐朝詩人杜甫的千古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正是用來形容目前臺灣惡劣的經濟環境。 無論東京、紐約、倫敦或巴黎,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白領階級的辦公大樓底下,正有年收入不到300美元的遊民,靠乞討與拾荒度日。然而不管樓上樓下,卻同樣受到全球景氣的影響,不斷調整生活模式。 景氣好的時候,1美元掉在地上,沒人去撿;景氣不好的時候,不僅路邊可以撿到的紙箱、飲料罐減少,就連垃圾桶裡的食物也變少,且拾荒的人以倍數增加,甚至有些國家還鎖上街頭垃圾桶,防止因撿拾垃圾而造成環境髒亂。 這些大量增加的人是從哪裡來的?正是來自日本著名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所說的「蒸發的中產階級」。所有人都知道,我們活在被資本主義(詳見投資一點靈。本書針對許多與經濟相關的專有名詞,會在內文穿插補充說明)控制的社會,卻不見得了解,資本主義和自己的生活究竟有什麼關係。簡單來說,資本主義和你愛不愛賺錢無關,而是和你用什麼賺錢有關。首先,你必須擁有資本,才真正屬於資本主義的一分子。 再者,不僅人人要有資本,甚至要把「成為資本家」當作人生以及財務規劃的最後目標。尤其越不愛工作賺錢的人,更要懂得資本運作,才能夠真正享受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而不是終其一生為錢所苦。 在理想的資本主義金字塔架構中,最上層的是純資本家,次之是專業人士加資本家,再下來是上班族加資本家,最後則是純上班族。每個資本家的不同之處,只在於資本大小和專業度高低的差別而已,無關乎職業。換言之,不論你是老師或藝術家,最後都要成為自己的資本家。 簡單的說,在我們初出社會時,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是為人工作的上班族,想要從單純上班族,攀升到光是靠資本就能悠閒度日的純粹資本家,要增加的不僅只是升職加薪需要的專業知識,也包括你憑藉著正確的財務規劃,累積下來的資本。 不是只有資本家才有資本,資本家只是擁有夠多的資本,所以不用工作也能開心過日子。這些從年輕時就開始累積,用錢去賺錢的「資本」,才是真正比10%、20%的退休金,更能提供財務自由與生活自由的保障,了解「資本」跟自己一輩子的關係有多密切的人,根本不會有時間抱怨生活很無聊。 大前研一以前提出的「M型社會」(按:早見於美國作家威廉.大內〔William Ouchi〕著作《M型社會》〔The M-Form Society〕)至今言猶在耳。自從2008年的金融海嘯重創世界經濟結構以來,不僅中產階級蒸發的速度增加,現在就連車市也完全呈現L型成長——一邊是從雙B起跳的富豪階級,另一邊則是連國民車都買不起的新貧階級。 我甚至可以預言,不出10年,M型社會將走向V型社會——一邊是擁有資本的資本家階級,另一邊則是沒錢、與負債共存的貧窮階級。錯把資本主義當成福利國家來過日子,不懂得在資本主義下必須靠資本保障生活的經濟型態,下場就是永遠待在貧窮、負債的那一邊。 V型社會的來臨,代表資本主義已經走到窮途末路,在大環境的政經結構澈底洗牌之前,只有兩種人能存活:一種是提供勞務的螺絲釘,另一種是決定螺絲釘命運的資本家和系統擁有者。 只要稍微想像一下,工業時代的工廠擁有者和一臺機器設備上的小螺絲釘,就可以知道兩者的差距有多大。小螺絲釘隨時都會面臨被丟棄的命運,只有工廠老闆,才能憑藉著全年無休的機器運作賺進大把鈔票。 10年後,你是被迫工作還是被動致富?還要當朝不保夕的小螺絲釘多久?這根據你讀完這本書之後,為自己累積多少資本來決定。

內文試閱

資本主義最可怕之處:享受「零下資產」 你的身上有背貸款嗎?你每個月的信用卡費總是只繳最低金額嗎?那麼,你正是金錢版飢餓遊戲裡被歸類在「零下資產」的一分子,也是最容易在這場遊戲中被獵殺的高危險族群。 從前的「貧窮」指的是「趨近於零」。每個月薪水扣掉柴米油鹽醬醋茶,剩下來的幾乎是零,這是傳統典型的貧窮處境。 資本主義在現代社會中不斷操控世界經濟,對各種商業消費踩油門。最讓人恐慌的不是沒有存款、沒有資產,或者每個月的收支總和為零,而是你的資產不僅是零,甚至以負一百、負兩百……負一千、負兩千……的負數增加中,成長的不是你的資產,而是「債務」。當你累積的債務大過擁有的資產,就叫做「零下資產」。 在以前過著趨近於零的生活,了不起就是省吃儉用而已,每天的小計是零,每個月的總和頂多也就是零,最大的焦慮只在於這個月的存款是零。現在不一樣,每天在零下模式展開日常生活作息,光是吃一頓飯,就會讓你的資產從零以下深度擴張。 簡單的說,你每多活一天,負債就加重一分,而清償的機率卻越來越小,「資產負成長」每天都在拉開你回到原點的距離,同時也成為你無法掙脫的生活模式。 假設你每個月存款1萬元,並且花1萬元還信用卡欠款,乍看之下你以為收支打平。但其實這樣的算法是錯誤的,因為1.5%的定存利率。永遠也不可能追得上18%的信用卡循環利息;又假設你今年負債100萬元,那麼明年之前你要先還掉18萬元,平均每個月得繳交1.5萬元,才能把負債額度維持在100萬元,這18萬元只是你超額消費的門票而已。事實上,你原本積欠的債務本金根本還沒開始償還。 假如你有房貸呢?貸款金額500萬元,期限20年,平均一年就要增加5萬元利息,20年期滿的利息,剛好繳掉另一棟房子的頭期款。 一般人除了買房,還有買車的需求,現在一臺國民車每個月車貸大約1萬元左右,再加上停車費、保養費、罰單、油錢、燃料稅……其他周邊開銷又得再花上1萬元。根據理財三三三原則(按:將收入分成三等分,分別花在生活開銷、儲蓄、投資),如果你是月薪不到6萬元的上班族,那麼你根本沒有資格買車。 就算你每年平均固定調薪2,000元,而這些金額連每年的貨幣貶值幅度都追不上,加了薪也還是債上加債。 看看我們四周,有多少人正在過這種價格超過價值的生活?多少人為了貪圖方便享受,過著入不敷出的生活?嘴巴上說是為了節省時間,所以要住在接近市區的地方、所以要買車,結果省下來的時間卻拿來看電視和排隊吃大餐。 每天不斷負債,每個月的收入又打不平日漸高漲的CPI,這正是資產負成長的典型模式,也是資本主義最可怕的地方。 資本主義的荒誕之處在於,它在零線以下仍然可以繼續運作,甚至負數成長就是它最大的特色。 過去,只要個人經濟指數趨近於零,所有日常活動幾乎隨之陷入停頓;如今,即便進入零以下的情況,哪怕負債越來越多,生活卻仍然可以繼續運作。 換句話說,每個人都在負債中過日子,已經到了麻木不仁的程度,彷彿我們生來過的就是這種直不起腰的日子,每個人呼吸的空氣越來越稀薄,卻沒有人質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過去資本主義的金錢遊戲不盛行的時候,所謂「零下」就是破產,是一種背離社會常規的個人行為,你不可能在零下狀態還借得到錢進行日常活動。現在,即便在你沒有資產的情況下,竟然可以藉由增加負債資產的方式,維持常態性活動。 如果你每天早上醒來、一睜開眼睛就與負債糾纏不清,未來又怎麼會有希望?現代人因為長期焦慮造成的憂鬱症、躁鬱症,或者自律神經失調,就是因為資本主義過度擴張,賺錢比不上負債的速度造成的絕望感。 從前的年代物資短缺,人們就算吃不飽還是勉強可以睡得好,身心焦慮只有短暫幾個小時,現在卻一天24小時都身陷零下資產的地獄當中,無時無刻不使人感到焦慮憂心,這就是資本主義版的地獄。 從出生到上學、工作,從戀愛到結婚、生子,從生病到死亡,這些人們千百年來小心翼翼維護的生命意義和人性尊嚴,在資本主義的惡性循環下,全都可以轉換成價格,加以分割出售,或者用來抵債。 長期下來,許多人不斷往零下前進,這就是社會上多少父偕子、母攜女跳海、燒炭、吞農藥等無數悲劇的恐怖真相。 為了脫貧、走向致富,甚至只是為了安穩活下去,人們不得不在投機事業(股票、基金、樂透……)和搶銀行之間做出選擇,而這兩條路失敗的下場卻比死亡還慘,還可能禍延子孫。不禁讓人感嘆,到底是什麼樣的妖魔鬼怪,能夠逼迫人不斷自尋死路? 然而,即便資本主義使得這麼多人過著零下資產的生活,大多數人對此卻渾然不覺,依然盲目的追逐時下最新的3C產品、追逐朝生暮死的時尚娛樂,不斷購買奢侈精品,不到四、五年,一個個都成為資本主義的奴隸。一輩子為它工作還不夠,甚至還要出賣自己的健康和保險,還有慘到連身後事(生前契約)都得拿來抵債,這難道不是活生生、血淋淋的「死無葬身之地」嗎? 「零下資產」是工業發達國家的血汗工廠,你必須一輩子為它效忠賣命,而最後則以將你全身榨乾作為結局,到頭來你就真的變成血汗工廠裡的童工,對於自己為什麼會在這裡以及未來將何去何從,感到茫然且不知所措。 更有甚者,從此對人生失望甚至絕望,任自己隨著資本主義的漩渦打滾翻轉,不做任何抵抗,澈底放棄任何改變的機會。 此刻被丟在荒島上參加飢餓遊戲的你和我,如果不正視生存環境的詭譎陷阱和殘酷真相,就永遠別想逃脫資本主義的操縱和掌控。 物價指數是無法回頭的「吃人火車頭」 我們都知道,自然界有其不可逆轉的定律,例如地球會自轉和公轉、植物會開花結果、人有生老病死。同樣的,由資本主義運作的社會也有不變的規則——不斷向上攀升的CPI,永遠不會下降。 CPI不僅會向上走,還會帶動所有利率指數跟著跑,導致水電、瓦斯、石油、天然氣的費用無一不漲,CPI正是代表著資本主義的不可逆定律,一旦物價開始上揚,這將是一列永不回頭的火車。 每次電視新聞只要公布最新的CPI指數,民間總是怨聲連連,尤其自2008年雷曼事件以來,世界各地許多國家的金融體系都遭受重創。在國內經濟指數尚未回復平穩之前,任何物價震盪,都會讓消費者像是搭雲霄飛車一樣感到心驚肉跳。然而,萬物齊漲,只有薪水不漲。當CPI上漲而你的薪水卻沒有跟著漲,這就是你要面對的殘酷現狀。 一般來說,CPI的漲幅是相對性的,假設民國101年7月CPI年增率為2.46%,是指跟民國100年7月比較的結果。 如果將民國95年當作基準年,以當年的CPI設為參照值100,假設民國101年7月CPI成長9.68%,換句話說,民國95年一碗100元的牛肉麵,民國100年的時候要賣107元,而民國101年在薪水、房租、原物料等經營成本不變的情況下,要賣到將近110元,這些都是因為CPI不斷向上攀升,未來將無法避免的情況。 民國100年的時候賣100元的咖啡,民國101年要花102.46元才買得到,民國101年的100元,買不到去年的咖啡,這也就是CPI上漲的相對性結果——貨幣貶值。 CPI越高表示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越多,但是商品的數量有限,每天生產的咖啡數量,不會因為每個人的口袋裡都有100萬元而增加,最後的結果,就是得花更多的錢去買一杯咖啡。 你口袋裡的錢一年變得比一年薄,總有一天,100元只能夠買杯普通的紅茶,你再也無法過著淡定的生活:這就是資本主義的特性——「錢」只會越來越不值錢。然而,有兩種可以抗衡CPI的方式:一是投資房地產;二是購買債券或者股票。 首先,拿舊房換新房,這就是經濟學當中「資產變現」的概念。如果10年前就投資了地點不錯的房地產,至今房價上漲個十倍、甚至二十倍都有可能,就算房子不漲,地皮也會漲。 假設10年前一坪地價10萬元,現在變成100萬元,光拿地皮去銀行貸款,也可以有資金進帳。資產不變現流動,就像是電玩裡的虛擬寶物一樣,既不會增加你的銀行存款,你也享受不到資產增值的好處。 房價增值是被CPI往上推的結果,是來自大環境的經濟成長。拿舊房換新房,再拿增值的資金進行理財,這就叫做用資產去生資產,而不是靠每個月的死薪水存錢賺利息。 CPI每年在漲,如果不靠資產本身的增值追上通膨的幅度,就算每年調薪一千元,要調到什麼時候才有能力置產?臺灣目前的實質薪資水平每年都在萎縮,定存不僅沒有利息還要付保管費給銀行,當然只有靠資產(變現)去生資產,才能追得上CPI。 什麼叫理財?這就是理財。許多人都不了解CPI這個火車頭定律,睡千萬元的房子,過著背債的近貧生活。 當銀行持續低利率政策,而你的手上又有一筆資金的時候,總不能把錢放在床底下,隨著CPI增長,讓鈔票逐漸變薄又貶值吧?當然要將現金存放在能夠抵抗CPI的地方,這個時候,債券就是最有保障的選擇,尤其是政府公債。 買股票要看EPS(每股盈餘),買債券就要看殖利率,殖利率越高,獲利的空間越大。股市行情看好的時候,以十幾、二十幾的百分比在進帳,當然沒有人要去買公債,但是當CPI大漲的時候,購買公債反而成為一種穩定有利的投資。 除了房地產和債券,另外能抵抗CPI的就是股票,這不是叫你買空賣空、炒短線,而是長期投資你看好的產業,每年領取穩定的股息和股利,這就是巴菲特一直在強調的「長期持有,投資價值」。買股票要看的是某家公司長期以來的每股獲利盈餘,只要它的EPS大於CPI,就可以長期持有。 為什麼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而不是其他高科技電子產業?重點在於,他選擇的投資對象,是穩定被大眾需要的民生用品,而不是經常暴起暴落的明星產業。買股票是要投資這家公司的「價值」,並且是會被「長期需要」的民生用品——這就是股神教戰手冊的第一課。每年安安穩穩領個幾千元,總比在股海浮沉、身不由己、任人宰割要好太多了。 記住,CPI永遠是往上走,差別只在於漲幅的相對大小而已,今年漲得比去年多,也可能明年漲得比今年少,這種震盪的情形是正常的。 然而,當CPI一段時間持續上漲時,有可能就是通貨膨脹的警訊,當它一段時間漲幅相對縮小時,有可能預告通貨緊縮的來臨,無論通膨或者通縮,CPI絕對不可能下跌。每年不調薪,若不設法使資產增值,CPI就會主動幫你扣薪水。 所以從現在開始,建議你無論任何支出都要有CPI的概念,也就是把貨幣的貶值幅度算進你的消費當中。 假設你今晚和朋友去狂歡,每人分攤1,000元,加上CPI的2.46%,那麼你今晚的花費是1,025元。另外,如果你每個月都在繳信用卡最低還款金額,除了CPI的2.46%之外還要加上循環利息18%,總共是1,204.6元,這才是你這一攤玩樂的實際買單數字。 如果你覺得1,000元的消費多花25元沒什麼,那麼就想想,這輩子能有多少薪資去負擔永遠追趕不上的CPI,除非你有18%的存款優惠利率,或是資產成長率大於CPI。假如你完全沒有CPI和貨幣貶值的概念,就算中樂透,不到10年一樣會被打回原形。 這不是在恐嚇你,而是提醒你,在你的錢還沒有找到能夠抵銷CPI的投資管道之前,最好不要隨便亂花。

延伸內容

【推薦序一】別成為資本世界的祭品
◎文/許凱廸(阿格力)(《我的購物車選股法,年賺30%》作者) 大眾總認為資本主義是個可恨的世界,甚至到老年或離世後,都無法摸透其遊戲規則,終其一生處於「資本俘虜」的狀態。因此如何在資本世界中脫穎而出,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終於等到這本書可以為大家解惑,揭秘資本主義的運行法則。 資本主義是強者恆強的叢林世界,殘酷程度超越生物之間的生態平衡。我們可將資本世界視為一個競爭場,強者會不斷掠奪弱者,直到弱者滅亡前,都不放過任何侵略的機會,毫無任何憐憫可言。 舉例來說,大眾對於資本主義最有感的事,莫過於物價一直上漲但薪水沒漲,這不只是臺灣僅有的特殊怪象,全世界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是如此。如何在這個世界中脫穎而出,則是每個人必須面臨的關卡,我常笑稱沒辦法含著金湯匙出生當富二代,那就主動成為白手起家的富一代。但要成功活在資本叢林中,談何容易?光是不被淘汰就極為困難,更別提如何從資本小綿羊,慢慢進化成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了。 我在學生時期曾是月領2,000元津貼的博士生,藉由多份兼差才得以勉強平衡開支。當時我常想,10年後的我到底會在哪?成就又會是如何?並認為資本世界是非常穩固的階級制度,要挑戰或加入有錢人的行列,勢必要進入他們的競技場中。一般人連參觀「競技場角力賽」的門票都買不起,就不用提如何參加比賽甚至獲勝了。不過隨著社會經驗不斷累積,加上努力適應並理解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後,我開始懂得把錢放對地方變成資產,而非成為資本世界的祭品。 相信讀者在研讀本書後,會發現對資本叢林的原有認知僅是以管窺天,這場遊戲的真面目比你想的更深不可測。書中最精彩即是以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貫穿整體架構,並透過每篇補充的投資知識,帶領讀者認識各種經濟與投資的基本概念。 本書前段即開門見山破解資本世界的運作方式,說明一切都是人為操作,並玩著少數聰明人控制多數人的遊戲。再來訴說商人如何利用行銷包裝出假需求,甚至有不肖業者以老鼠會的方式,讓人慢慢踏入陷阱中,不知不覺吃下潘朵拉的毒藥。所幸最後作者提供讀者明哲保身的致勝關鍵,只要先搞清楚目前自己的角色及人生階段,並運用「可執行的策略」後,逆轉當前的劣勢而反敗為勝並非難事。 這本書絕對不是傳統上被歸類為「商業理財」的雞湯,而是會刺痛人心的雞骨。其探討深度堪比馬里亞納海溝一般,廣度則橫跨政治、經濟、商業、投資以及心理面向來探討,大到總體經濟,小至每個人日常的開銷分配。與其說這是一本商業書籍,我認為這是每個人進入資本叢林前必懂的教戰守則。
【推薦序二】別再盲目工作,要先懂得用錢才能好好賺錢
◎文/鄭俊德(閱讀人主編)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是由三位經濟研究學者獲得,他們的研究主題是人們為何會貧窮,貧窮又為何難以翻身? 過去人們總認為,人只要好手好腳,努力打拚就能擁有一片天;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懶,或有太多欲望所以無法存錢。 但三位經濟學者的研究結果出來後,跌破大家的眼鏡,他們甚至出書解答:無論有錢人或窮人都擁有欲望,窮人並不是單純因為懶惰、欲望多造成消費過度而貧窮,真正的主因在於沒得選擇。 這怎麼說?窮人因為窮所以選擇少,必須花許多時間比價;因為窮無法選擇好食物,健康成為重大隱憂,醫療費甚至常會成為壓垮窮人的最後一根稻草;另外,也因為缺乏對產品價值的真正認知,無法清楚分辨想要與需要,容易被行銷話術或詐騙牽著走,因此更窮。 所以,造成貧窮循環的主因在於缺乏對金錢的正確認知,這樣的貧窮會持續存在甚至影響到下一代,因為孩子只能從父母那一代學會持續貧窮的方法。 談完貧窮循環,接著來談賺錢。 你是否曾想過擁有多少收入才算富有?每個月百萬元、千萬元?回歸現實,這些數字不適用於多數的人,但如果希望每個月能穩定獲得5萬、8萬或10萬元的收入,只要投入一定的努力與專業,應該有機會可以辦到。 我們想個一般人的高標——月入10萬元,你可能會想說,如果每個月能賺10萬元,就可以開心生活、沒有壓力了。 但曾有新聞提到,有對夫妻收入加起來不多不少就是10萬元,他們卻在網路上哭窮。當事人公開了家庭開支,引發許多網友熱烈討論。 夫妻的月薪合計10萬元,但每個月房貸4萬元、兩個孩子的保母費4萬元、兩個大人一個月開銷和雜費2萬元,這樣算下來,基本上就是月光族。因此他們希望網友給予一些建議。 當然,網友的意見不一,「房子買太好,為何不租房?」、「沒錢別生小孩。」、「熬到小孩小學就會好一點,不過高中以後又會是大開銷。」這些建議似乎沒能帶來太多幫助,不過可以讓我們好好想想。 這樣看來,無論窮人或月薪有10萬元,如果金錢管理有問題,依舊很難擺脫經濟上的壓力難題,無論你賺多少,都會因為不同的生活水平與開銷,而有不同的經濟問題。 這本書要告訴你,別再盲目工作,先擁有正確的金錢認知,你才能透過工作創造正確的價值,也更懂得如何用錢來賺錢,為自己創造更多被動的系統收入。 工作的意義不是單純為了活下去,而是要讓自己活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不假!當你有了正確認知,財富將伴隨而來。
【推薦序三】投資已是當代顯學,你應該趁早
◎文/黃瑞祥(「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版主) 10年後的2029年,你在哪裡?你退休了嗎?你離退休還有幾年? 現在,臺灣戰後嬰兒潮世代已經逐漸退休,拋下過去繁重的工作與家庭,開始過起「慢老」的第二生活。對於目前工作大約十年的勞動人口而言,看著自己的父母或主管悠哉享老,似乎很難想像以後的退休生活。畢竟我們所處的社會薪資不漲、物價狂飆,讓人不禁煩惱,現在存的這些錢,夠嗎?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消費輝煌、儲蓄黯淡的世代。我發現近年來許多投資書,都不是教你投資技術或心法,而是從更基本的「你為什麼要投資」開始談起,你現在正在閱讀的也是這樣的一本書。這自然是個有趣的現象,顯示有許多人開始不斷質疑當下的生活,思考如何透過投資改變人生。 人為什麼要投資?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答案。本書作者從資本主義的運作開始談起,認為資本主義已經走到無效率的末期,在這個末期最重要的現象之一,就是財富集中於少數人、其他人皆為赤貧階層的「V型社會」。換言之,別以為貧窮離你很遠,如果不想辦法讓自己有錢,那就篤定淪落為貧窮的一方。 作者認為,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隨著時間推展,已經跟過去不同。過去中產階級象徵的是以專業技能獲得勞務收入,努力工作仍有機會脫貧;如今中產階級的消失,代表你所擁有的專業技能,已經無法保證自己不淪貧。 但這並不表示專業技能無用。如果你不是出生於富貴家庭,最好的脫貧方式,是先利用專業知識建立起一定規模的「基礎」,再透過投資擴大儲蓄,才有辦法對抗不斷上升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否則就等著自己的勞務所得被物價侵蝕。因此只有專業技能不夠,最終仍得靠投資。 那麼,該怎麼做?作者提出的策略,一言以蔽之就是「建立系統」。系統,是一種不需要你每天花費勞力維持的機制,作者也特別提醒,許多人誤以為創業就是建立系統,但如果創業後須花費更多心力管理,那就不算系統。將資產化為資本,使資本能24小時不斷自我運作、創造財富,這才是最終極的目標。建立系統談何容易?本書提供你九大戰略,幫助你建立屬於自己的系統。 對於臺灣人而言,勞退基金恐怕無法運作下去是個既存、但還無人能解決的事實。根據推估,目前四十歲左右的世代,可能是繳了最多錢、但一毛都領不回的最大受害者。因此,千萬不要覺得退休離自己還很遠,上一輩依靠的系統,可能無法在你退休後提供任何回饋。如今,投資已經是當代顯學,任何時候學都不晚,那你為什麼不趁早?

作者資料

狄驤

早年為媒體工作者,同時也是兩岸資深投資人。目前專職寫作,著作曾多次登上博客來網路書店「商業理財類」暢銷排行榜第一名。此外,多年來也是《商業周刊》網站專欄作家。 著有《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大是文化出版)、《富不是命定,而是習性使然》1~3集、《其實,鈔票不是錢,不景氣也不是壞事》等書。 臉書粉絲專頁:狄驤的資本主義求生筆記。 PressPlay訂閱:狄驤《白話總經投資學院》。

基本資料

作者:狄驤 出版社:大是文化 書系:Think 出版日期:2019-11-28 ISBN:9789579654487 城邦書號:A9400206 規格:平裝 / 單色 / 25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