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關係物化:那些假愛之名的需索與控制,是否真是我們想要的愛?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關係物化:那些假愛之名的需索與控制,是否真是我們想要的愛?

  • 作者:郭彥余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20-05-05
  • 定價:360元
  • 優惠價:79折 284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2月27日止
  • 書虫VIP價:284元,贈紅利14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69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本書適用活動
感謝祭2024城邦聯合書展特價5折起!

內容簡介

我們愛的究竟是彼此的靈魂,還是自身的渴求? 當情人成了填補寂寞的工具; 當子女成了滿足虛榮的名牌; 當朋友成了事業坦途的墊腳石…… 當利益逐漸侵蝕你我珍視的關係,如何找回對彼此最真誠的初衷? 「關係物化」,乃是在人際情境中,任何一方為了滿足欲望,無視自己或對方的感受,把人當成沒有情感的物品,採用損害彼此身心、權益或資源的方式達到預定目標。 關係物化指的不僅是被「他人物化」,或「物化他人」,也包括「物化自己」──因為自身的匱乏而忽略他人的貶抑、傷害與攻擊,或是為了追求某種標籤或虛名,錯誤地定義了自身的價值。 關係物化會以不同的形式,侵蝕我們所珍視的愛情、友情、親情,例如: .為了維持「有伴」的狀態,刻意忽視對方顯而易見的缺陷,明知道彼此可能有種種的不適合,卻還是忍氣吞聲、委曲求全 .為了營造教子有方的形象,不斷要求孩子的課業表現或職涯選擇,只為了滿足自我對「好父母」標籤的追求 .為了成為部門中業績頂尖的明星員工,成為不眠不休的工作狂,期待形塑想像中的完美形象,而物化了自我的價值 識別目前令自己痛苦的關係或狀態,是否屬於關係物化的一種,將有助於我們逃脫這個互相耗竭的牢籠,朝更健康的關係或自我邁進。

目錄

推薦序 在親密與獨立之間,找到一種平衡的可能/海苔熊 前 言 我們擁有的究竟是愛,或是已經物化的愛? I 戀人關係的物化 01因為我愛你,所以你是我的——用戀人補足失去的控制感 逐漸扭曲的內在歷程 消除內在失落與焦慮的企圖 看見別人與自己,避免將關係「工具化」 進入一段關係前的思考練習 02因為你愛我,所以我是你的——用戀人證明自己的存在感 被愛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 用美好的幻覺,彌補過去真實的痛苦 追尋真正的愛情,而不是追尋麻藥或解藥 當關係出現問題的思考練習 03伴侶只是條件化的商品——用戀人展現自己的價值 訂製提升個人價值的「理想」伴侶 表面的完美,究竟是理想還是幻想? 理想伴侶不是既存的,而是養成的 尋找理想情人的思考練習 II 人際與職場關係的物化 04我這麼優秀,你憑什麼跟我平起平坐?——用排擠爭取眾人目光 追求不凡,卻無法接受他人也同樣不凡 把他人當成爭取目光的絆腳石或墊腳石 壓低他人,不會讓自己變得更高 與他人真誠共處的思考練習 05我這麼照顧你,你怎麼可以不聽我的?——用討好搏得影響力 四處結盟的八面玲瓏 靠成為他人的一部分來緩解焦慮 跳脫討好與操控的循環 在陌生情境順利自處的思考練習 06我這麼相信你,你怎麼會這樣對我?——用控制緩解焦慮感 對他人的脆弱信任感 面對無法全盤控制的世界 別讓過往的人際焦慮囿限了自己 面對人際焦慮的思考練習 III 親子關係的物化 07這是我以前的夢想,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用下一代替自己而活 無法成為「自己」的子女 實踐夢想的替代品 追求主流價值的掌聲,卻束縛了自我的人生 面對過往遺憾的思考練習 08只要把成績顧好,其他都不重要——用物質滿足取代心靈陪伴 當物質取代了生命的意義 極度需要意義的人,卻過著缺乏意義的生活 檢視自我生命的核心 找回生命意義的思考練習 09你要什麼都給你了,為什麼還覺得不夠?——用百依百順取代教養責任 變質的王子 得寸進尺的貪婪 物質的滿足無法滿足一切 面對物質欲望的思考練習 IV 自我的物化 10我一定要努力往上爬——用世俗的成功定義自身價值 沒有極限的成長與進步 好還要更好的菁英迷思 定義自己的,不是成就與地位 讓不斷前進的自己喘口氣的思考練習 11你們這些人都比不上我——靠優越的表現貶低他人 虛假掌聲豢養而成的公主 沒有人強大到不可取代 優秀不等於指使他人的權力 面對職場操控與服從的思考練習 12為了形象,我絕對不可以犯錯——用推卸責任成就偶像包袱 不能出錯的偶像包袱 獎項與頭銜助長的無知 認知失調,讓人連自己都欺騙 面對錯誤時的思考練習 結 語 幫助自己建立滋養性的關係型態 後 記 我們都是在暗夜汪洋中漂流的獨立小船

內文試閱

  02因為你愛我,所以我是你的      ——用戀人證明自己的存在感      被愛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      .緩解寂寞的心理支持      季花是電子商務公司的高階主管,工作能力強、辦事效率高,在同事眼中,沒有什麼事情難得倒她,是個十足的女強人;但季花的感情之路並不順遂,總是遇人不淑,讓旁人感到很納悶。      季花目前的交往對象,是公司業務部門的安保。      安保是個皮膚白晰的花美男,從小就不喜歡念書,用能混就混的心態度過了學生時代,也沒有培養任何一技之長。出社會後,主要以打零工維生,包括加油站的加油員、便利商店的短期店員、連鎖餐飲店的服務生以及保險業務員等等,每一個工作都不長久,常常換工作,現在的工作已經是他今年的第六份工作,而且還在三個月的試用階段。      季花在公司的新進人員會議上認識安保,兩人分屬不同部門,在工作上的交集不多,但安保在會議上的燦爛笑容卻讓她印象深刻,而安保也注意到這位年齡與他相仿,卻年紀輕輕就當上主管的季花。      有次,季花下班後到公司附近的餐廳吃飯,正好遇到了安保。有別於公司其他員工總對季花保持著幾分敬畏,禮貌點頭後就離開,安保倒是大方地過去向季花打招呼,並詢問能否一起用餐。季花起初感到訝異,但也沒有拒絕。      安保非常健談,用一種老朋友的姿態跟季花閒聊,閒聊間,安保彷彿看穿了季花的寂寞心思,反覆對季花擔任主管職務的沉重壓力表達理解,同時也不斷稱讚季花的外貌以及內涵。季花在安保的柔情攻勢下瓦解了心防,兩個人很快就在一起了。      三個月期滿後,安保因為怠忽職守被公司開除。但安保卻告訴季花是他自己主動離開,還說他換了這麼多工作就是為了增加歷練,準備自行創業。同事知道兩人交往後,都曾勸阻過季花,說安保是個油嘴滑舌的騙子,工作期間不但常無故曠職,還會假借公司名義騙取客戶金錢,從事不當投資以中飽私囊。但季花覺得同事都不懂安保的理想,還是執意跟安保在一起。      離開公司後,安保開始用各種名義向季花借錢,一下說他需要創業資金,一下說要去上管理課程精進自己的能力,一下又說要禮聘優秀的合夥人,但事實上,他根本什麼都沒做,只是拿著季花的錢,過著無所事事的生活。      季花其實也知道,安保所講的都是空話,也知道安保常常會敷衍她。但對她來說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她不在乎安保是否事業有成,她在乎的是安保能不能理解她、提供她心理支持,而這些安保都做到了。季花覺得安保懂她、看見她的認真,更重要的是,安保會讚美她、肯定她,而這些,正是從小失去母愛的她最渴望的。      在季花很小的時候,母親就生病過世了,忙著工作的父親,將季花輪流托給不同的親戚照顧,使她從小就有種寄人籬下的疏離感,也知道這些親戚只是勉為其難地收留,根本不喜歡自己,因此她從小就有種被拋棄的感覺,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裡。為了能夠早點獨立,不看人眼色,她力爭上游,很快就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安保的溫柔給她一種家的歸屬感,而她也知道安保需要他,因此她更不能棄安保於不顧。而且,她需要安保需要她,她覺得愛就是要包容對方,奉獻自己的一切,不管是金錢或是身體,只要對方需要的,她都可以給。她深知被拋棄的痛苦,因此她絕對不可能拋棄安保。      .填補焦慮的美好假象      對安保來說,他與季花交往的目的主要是錢,其次是性。但交往之後,他覺得季花是個無趣的女人,只懂得工作,一點吸引力都沒有;他也感受到,季花其實不是真的愛他,而是需要他,畢竟有誰會真的喜歡像他這樣沒用的人呢?他與季花其實只是各取所需,如此而已。      金錢之外,安保在愛情中追求的是刺激的性。在跟季花交往的同時,他不斷地上網去徵求性伴侶,這提供他源源不絕的新鮮感與刺激感。      安保對性的渴望大概是在他成年以後,搬離原生家庭的時候開始。他是家中的長子,本來非常得寵,後來弟妹出生之後,被要求當弟妹的好榜樣,逼他要好好念書,但他對念書一向沒有興趣,再努力也完全沒有成果,加上弟妹的各方面表現遠比他優秀,於是他索性放棄,家人也在這個時候放棄了他,認為他不只不能成為榜樣,還做出了不好的示範,令家族蒙羞。      他覺得自己在家人眼中就是個廢物,決定成年後就搬出去獨自生活。一方面他不想承受家人的冷嘲熱諷,也不想成為家人的負擔;另一方面,他卻也覺得家人講得沒錯,相較於弟妹,自己就是個廢物,不但懶散、沒用,而且一事無成。每當獨處時,他就會有種莫名的焦慮,而他發現性可以有效舒緩焦慮,便開始上網到處尋找一夜情。      事實上,他過得並不快樂。他內心深處知道季花是個很好的對象,覺得自己配不上她,害怕季花會像家人一樣看不起他,於是不斷創造出虛幻浮誇的未來前景欺騙季花;而季花也害怕安保不再需要她,不敢戳破美好的假象,不敢坦誠地和安保討論關係中所面臨的問題。最後,兩人的關係在安保得了嚴重性病後,以分手告終。      季花繼續尋找下一個需要她照顧的男人;而安保康復過後,也繼續尋找下一個能滿足他欲望、紓解他焦慮的女性。      用美好的幻覺,彌補過去真實的痛苦      .因支持與被支持而獲得愉悅      被愛是所有人都渴望的事,被愛不但讓人感覺愉悅,也能舒緩外在壓力造成的痛苦。      為了了解戀愛中的情侶,在面對生活挫折時,情感支持對個人身心的影響力,科學家找來了戀愛中的情侶進行實驗。      當科學家對情侶中的女性施加痛苦刺激時,讓她看著男朋友的照片或者握著男朋友的手,痛苦都會減少,而看著照片減少痛苦的效果是握手的兩倍。這說明情感支持不只是抽象的內心感受,更對我們的生理運作產生實質的影響力,而且光是看到對方照片產生的效力,就能夠明顯減緩痛苦。      為了更深入了解提供情感支持者的身心變化,科學家做了另一個實驗。科學家讓情侶中的男性躺在核磁共振掃描儀(MRI)裡,並讓他們的女朋友待在掃描儀外面。當男朋友遭受到電擊時,如果女朋友能夠握住對方的手提供情感支持(相較於只是單純握住一顆球),這時她大腦中的獎賞系統就會啟動,讓她們在提供男朋友支持時,獲得滿足感。      這兩個實驗證明,在戀愛中,不管是提供情感支持的一方,或是接收到支持的一方,都會獲得身心上的滿足,這也是戀愛的美好與令人著迷之處。      除此之外,戀愛中的浪漫也會令寂寞不安的「我」消失在「我們」之中,降低我們對生活壓力或挫折的覺察度,覺察度下降時,會帶來欣慰愉悅的感受,就如同哲學家齊克果所說的,每增加一分的覺察,就會等比例地增加絕望——越有意識就會越絕望。      因此,愛情在某個程度上,會藉由消除自我覺察,進一步為我們帶走生活上的不安,減緩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感。對有些人來說,愛情,確實是一種麻痺生活挫折的有效工具。      .用甜言蜜語逃躲現實的困境      甜言蜜語的魔力,讓季花不可自拔。      對這種魔力的需要,根植於我們的大腦。      科學家透過磁振造影等大腦掃描儀器發現,我們的大腦天生渴望別人的正向情感回饋。      為了了解正向情感回饋在人類大腦引起的變化,科學家讓受試者躺在磁振造影掃描儀裡,讓他們閱讀親朋好友寫給他們的信。其中一封信的內容是單純陳述事實的中性刺激(例如陳述受試者頭髮的顏色),另外一封信的內容則是流露情感的正向刺激(例如寫著「你是我身邊唯一一個關心我勝過關心你自己的人」)。      當受試者閱讀流露正向情感的信件時,會活化大腦中負責獎賞的「腹側紋狀體」(ventral striatal),該區域充滿了多巴胺(dopamine)受體,因此讓我們產生愉悅滿足的感覺,非常類似於吃了一球最喜歡的冰淇淋在大腦中引發的生理變化。      而當科學家要讓這些受試者出價購買這些有正向內容的信件時,有很高比例的受試者為了看看這些充滿正向情感的文字,願意退還參加研究所獲得的所有酬勞。研究者認為,對個人來說,知道自己受人喜愛所獲得的滿足,可能跟金錢帶來的滿足同等強大。      這佐證了甜言蜜語對戀愛中的人所帶來的正向生理感受,等同於吃了喜愛的食物或物質上的實質獲利所帶來的幸福感,這會掩蓋了我們在現實環境中,對壓力與挫折的覺察,並成為我們逃避困境的工具。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像季花一樣的女性,明知對方並不是個理想的對象,只是把自己當成宿主的寄生蟲,吸取自己的養分和健康為食,明明謊話連篇,卻還是甘願身陷其中。      季花藉由與安保的戀情,來逃離童年的不愉快與現實的工作壓力。即使知道安保只是為了錢欺騙自己的感情,依然不願從這段戀情中抽身。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季花第一次遇到這種男朋友了,她之前交往過的對象,都跟安保很相似。安保這類型男性的甜言蜜語,對季花來說就像是一種解藥,將她從童年的不愉快與現實生活的壓力中解救出來。      .把人當成提供刺激、轉移問題的工具      對安保來說,季花不過是個工具,或者是說,女性對他來說,都是工具——就是有「有性器的東西」。他其實沒有真的想接近這些女性,只是想使用這些提供他刺激的「東西」,藉此轉移自己生活上的問題以及他對自己的恨意,同時不勞而獲,獲取生活所需的金錢。      安保把接近對方與利用對方的整個過程,視為理所當然,完全沒有自覺這些行為,對他人以及自己帶來的災難與傷害。      追尋真正的愛情,而不是追尋麻藥或解藥      .認清眼前的是自己創造的幻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境需要面對,例如季花自小被拋棄、缺乏歸屬感的痛苦,或是安保向來一事無成的挫敗感;但在媒體、戲劇與網路的推波助瀾之下,許多人誤以為愛情是萬靈藥,因此在面對困境與焦慮時,都習慣把愛情拿來當作麻痺問題的解藥。縱然這個解藥可以提供暫時舒緩的功效,但我們內心深處會知道,其實問題並沒有消失,當我們將戀人當作麻藥而投身愛情中,其實並不是真的在跟對方建立關係,而是在跟自己創造的幻象互動,並從這幻象中獲得撫慰。      .當下的犧牲已無法彌補過去的內在小孩      季花以為自己從戀情中獲得童年所欠缺的讚賞、肯定以及歸屬感,事實上,不過是迷失在安保虛偽褒獎所引起的大腦生理變化而已,除非她可以誠實面對,認知到她的童年已經過去,她當時所欠缺的再也回不來了,做什麼都沒有用,只能學習接納這些失落,然後轉身看見自己,肯定自己多年來的努力、欣賞自己的成就,放棄將愛情當作處理失落的工具,才有可能脫離不斷犧牲自己成為宿主,以換得歸屬感的循環模式。      .傾聽內在焦慮      至於安保,則是需要回到內心,傾聽自己真實的聲音,停止那些會讓自己繼續感到羞辱的自暴自棄,以及停止將女性視為提供金錢與滿足性欲的販賣機,放棄將愛情作為寄生別人的工具,才能走出這種毀人自毀的循環模式,他必須正視自己的焦慮,重新學習面對現實問題的能力。

延伸內容

林靜如│律師娘 洪仲清│諮商心理師 海苔熊│愛情心理學家 張國洋│「大人學」、「ProjectUP」創辦人 番紅花│親子作家 黃益中│公民教師 ——純粹推薦

作者資料

郭彥余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畢,投入諮商實務工作多年,也長年於教育界的第一現場服務,是諮商心理師,也是學校輔導老師。喜歡閱讀與思考,並從中反覆沉澱與更新自己。著有《隱喻治療》、《同學,你只是不想太累》一書。

基本資料

作者:郭彥余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商周其他系列 出版日期:2020-05-05 ISBN:9789864778188 城邦書號:BO0313 規格:平裝 / 雙色 / 30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