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聖誕月‧最後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人際關係
談話聖經
left
right
  • 庫存 = 5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感謝祭2024城邦聯合書展特價5折起!

內容簡介

最愛聽清楚、講明白的德國,人手一冊,暢銷第一名 連續30年盤據亞馬遜暢銷書榜,銷量破350萬冊,心理學權威立身揚名之作 溝通心理學大師經典著作 溝通不是心理學家才懂的祕密,而是每個現代人都該擁有的工具。 本書是科學研究通往實用生活的橋梁。 掌握談話的基本模型,擁有溝通的萬用工具箱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 詹昭能 導讀 溝通心理學家 裘凱宇 專文推薦 你是事實型?自我宣稱型?關係型?還是訴求型的溝通者? 為自己的溝通強弱項定位,做個兼顧表達、接收與詮釋訊息的良好溝通者。 本書探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如何形成,堪稱溝通學的里程碑。 作者費德曼.馮.圖恩教授告訴我們可以使用哪些心理學的知識改善溝通技巧,讓互動清楚明白,增進彼此理解。 適合所有人閱讀,尤其適合教師、心理學家與心理諮商工作者,也能給夫妻、不快樂的情侶、職場工作者非常實用的建議,甚至刺激全新想法,建立起適合自己的溝通模式。 全書分為兩部,第一部說明影響訊息發送者與接收者的四個面向(事實、關係、自我宣稱、訴求)。基於這四個面向,發送者與接收者像是運用了「四張嘴」與「四隻耳」在溝通。第二部分深入觀察這四個面向,以及在心理學上的相關問題。 《談話聖經》的「溝通觀點」,明顯有別於純粹就溝通技巧論溝通的論點,真的是「非常」心理學!此外,溝通跟人類的所有行為一樣,乃是在社會情境甚或特定物理環境中發生的,環境因素當然必須納入考量,因此《談話聖經》也可以更精確地說就是一本溝通的社會心理學。又基於其工具書的「宣稱」與「訴求」,本書除了可供人際溝通以及人際關係或心理諮商等領域的專業訓練之用外,做為應用社會心理學的參考書或教科書也很合適,身為應用社會心理學因此樂於為之薦。——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詹昭能 《談話聖經》和坊間的溝通書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有非常完整的理論支持,不只是某位作者的經驗談,或是一些成功人士的誇誇其談。相反的,圖恩教授非常仔細地帶著你去了解語言背後的邏輯。當你能夠撥開層層疊疊的迷霧,抓住溝通核心的關鍵,你就會長出不一樣的「耳朵」,聽見別人的心底話,於是溝通就會變成是一件令人期待且有趣的事,再也不怕說錯話、會錯意。非常推薦這本書,它將幫助你對「互動」有更完整且深刻的理解——溝通心理學家裘凱宇 說到溝通與修辭,沒有人能不談舒茲.馮.圖恩。——今日心理學雜誌 身為一位溝通理論學家,他的讀者群非常廣泛,是德國最暢銷的心理學作家。——德國廣播電臺 德國學院著作中少有書籍能像《談話聖經》一樣普及大眾。——讀者Ein Kunde 沒有心理學背景也能讀懂,非常推薦給對人際關係有興趣的人。——讀者Nora

目錄

〈導讀〉溝通不只是溝通:《談話聖經》的溝通「心理學解構」 詹昭能博士 〈專文推薦〉讓圖恩教授的魔術方塊,帶你領略溝通的奧義 裘凱宇 導論及個人背景 第一部 基礎理論 I 訊息的解剖學(當有人發出訊息……) 1. 事實內容(我要告知的事) 2. 自我宣稱(我要表明的事) 3. 關係(我怎麼看待你,我們如何對待彼此) 4. 訴求(我想要你做什麼) 5. 用訊息做溝通診斷的工具 5.1 訊息和消息 5.2 一致性訊息與非一致性訊息 II 用四個耳朵接收訊息 1. 訊息接收者的「自由選擇」 2. 習慣單方面接收訊息 2.1 事實型耳朵 2.2 關係型耳朵 2.3 自我宣稱型耳朵 2.4 訴求型耳朵 3. 傳達到的訊息:訊息接收者的「製品」 3.1 接收錯誤的幾個原因 III 面對接收結果(回饋) 1. 心理化學反應 2. 區分訊息接收的三階段 3. 想像的真實性檢驗 4. 接收者對自身反應的責任 IV 互動(發送者與接收者的遊戲) 1. 個性造成的互動結果 2. 癥結的起點(是誰先開始的?) 3. 一加一等於三(總結系統理論觀察方式的基本特點) V 後設溝通——下個世代的習慣? 第二部 人際溝通問題 I. 訊息的自我宣稱面向 1. 自我宣稱焦慮 1.1 自我宣稱焦慮從哪裡來? 1.2 法官與競爭者的世界——想像的產物? 2. 自我表現與自我隱藏 2.1 讓人印象深刻的技巧 2.2 保全顏面的技巧 2.3 貶低自我的說明 3. 自我表達技巧的不良後果 4. 心理學的指導方針 4.1 一致性及真實性 4.2 可選擇的真實性 4.3 一致性 5. 以真實性為學習目標? 5.1 自我體驗團體 5.2 輔助原則 5.3 「在弱點中見強大」 II. 訊息的事實面向 1. 客觀性 1.1 第一種策略:「那件事與這裡無關!」 1.2 第二種策略:「優先談干擾問題」 1.3 日常生活中事實與關係層面的分離 1.4 正式與真正的主題,或典型的顧左右而言他 2. 可理解性 2.1 「可理解性」要解決的問題 2.2 什麼是可理解性? 2.3 測量可理解性 2.4 如何改善文章的可理解性? 2.5 練習傳達可理解的資訊 III. 訊息的關係面向 1. 概論:「他究竟是怎麼跟我講話的?」 2. 掌握關係的工具 2.1 交叉行為 ——透過行為訓練達成合作關係? 2.2 交流分析 3. 他人的形象 4. 關係定義的拉鋸戰 4.1 接收者對關係建議的四種反應 4.2 關係的三種基本形式 4.3 關係調動 4.4 女大學生與年輕男士的例子 5. 關係消息的長期影響:自我概念 5.1你的消息和貼標籤形成的自我概念 5.2 貼上一無是處的標籤 5.3 自我概念是經驗「製造者」 ——避開 ——扭曲和重新解讀 5.4 內在經驗的逃避與扭曲 6. 與有障礙的關係相處 6.1澄清關係 7. 關係層面的功能化(我們要多點人性!) IV 訊息的訴求面向 1. 表達與效果——溝通的兩種功能 2. 從一些訴求的失敗談起 2.1 對關係影響的訴求過敏 2.2 訴求不適合用來訴求「徹底」改變 2.3 訴求竊取了發起者體驗 2.4 訴求讓自發行為變成不可能 2.5 妨礙「內心平靜」的訴求 3. 隱藏的訴求(悄悄傳送的訴求) 3.1 什麼讓隱藏的訴求如此有利 3.2 接收者違背訴求的反應 3.3事實表達裡的隱藏訴求 3.4 一些廣告策略 ——示範 ——允諾結果 ——促成聯結 3.5 包含訴求的概念 4. 矛盾的訴求 4.1「背道而馳的命令」 4.2 第一級與第二級解決方法 4.3 症狀處方 4.4 矛盾訴求是保證優勢的策略性手段 5. 公開式訴求 5.1 人際來往中避免公開式訴求的原因 5.2 公開式訴求是病態溝通的良藥 5.3 公開式訴求必要的基本態度 給心理學家的話(也給所有接觸心理學的人) 1.「心理學式」溝通的機會與危險 2.「心理學家先生,請當個人好嗎!」 3. 專業的變形? 4. 心理學行話 5. 治療是操弄與抗爭的手段 6. 心理學行為方式的雙重特徵 7. 「捏造的」原始狀態

作者資料

費德曼.舒茲.馮.圖恩 Friedemann Schulz von Thun

一九四四年生,德國心理學家暨溝通學專家。漢堡大學心理學教授,專攻協商與訓練。《談話聖經》是其代表作,且已成為學校師生與職場工作者必讀的權威著作。由此延伸並與多位作者和著有:《解釋協助:治療師、談話指導者與主持人的手冊》(Klärungshilfe. Handbuch für Therapeuten, Gesprächshelfer und Moderatoren in schwierigen Gesprächen)、《交談:給主管們的溝通心理學》(Miteinander reden: Kommunikationspsychologie für Führungskräfte)等。他成立了自己的溝通研究機構,與「溝通與解釋協助工作小組」合作,透過專業學習、有計畫練習與人的成熟度,共同開發培養社會能力所需的內容與基石。他的著作銷量超過百萬本,翻譯成多國語言。身為溝通諮商專家,他在很多領域,從幼稚園到大企業,都有極廣的影響力。 www.shulz-von.thun-institut.de 相關著作:《我與內心團隊的溝通心理學》《談話聖經》

基本資料

作者:費德曼.舒茲.馮.圖恩(Friedemann Schulz von Thun) 譯者:江雯娟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生活視野系列 出版日期:2023-01-05 ISBN:9786263185531 城邦書號:BH6022X 規格:膠裝 / 單色 / 33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