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1個人的超有感按摩:物理治療師圖解教學 1個動作從根源搞定全身痠痛
-
細胞比我更愛我自己:細胞的神性決定生命的意義
-
不被束縛的晚年——自立支援照顧,讓長者脫離臥床、自理生活、自由行動,減輕照顧者負擔,實踐高品質的長照
-
【限量簽名版】ICU重症醫療現場3:當個更有溫度的人
-
科學漢醫的養生:後疫情時代健康常見的盲點(限量隨書附贈臺灣益謙經脈血壓計個人版九折優惠券)
-
傷病之後——職場復工與配工實務手冊
-
牙齒治療與植牙圖解百科:免拔牙也能一日高效修復牙周病!權威專科醫師的精準療程與照護關鍵
-
同步一起走:精神病院護理長45年的照護筆記
-
瑜伽安全練習全書:捨棄積非成是的瑜伽迷思,找出適合自己的體位練習!
-
纖維力飲食 破解腸道與健康密碼,以植物基飲食啟動減重、逆轉疾病、優化免疫力的健康革命
內容簡介
臺灣肝膽胰醫學權威指南
匯聚全臺42位消化系統醫學專家的智慧與經驗
呈現臺灣50年來在肝膽胰醫學領域的重要臨床案例與創新技術
▍最新診療趨勢與技術全收錄
‧涵蓋從預防、檢測、診斷、治療到照護的全方位指導。
‧深入解析新藥物、先進儀器、免疫與細胞治療的突破性成果。
‧首次介紹AI人工智慧應用於肝膽胰疾病的臨床實例與未來展望。
▍全臺權威醫師聯手大會診
匯聚全臺肝膽胰疾病領域的頂尖專家,集結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與豐富的臨床經驗,針對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膽囊炎、膽結石、膽管癌、胰臟炎與胰臟癌等疾病進行全面剖析。透過專家們的深度協作,內容涵蓋疾病的成因、病理機制及診療策略,為肝膽胰相關醫學知識提供一個權威且系統化的參考。
▍專為醫護人員、患者與家屬量身打造的醫學知識工具書
本書不僅是肝膽胰臨床醫學的權威參考,也是讓讀者深入了解疾病全貌、建立正確醫療觀念,細心解答對肝膽胰疾病的種種疑惑,幫助患者與家屬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預防、檢測、診斷、治療到照護方法,用最有效的方法攜手迎向健康的未來。
▍醫學界專家撰文推薦
中華民國前副總統暨中央研究院院士、特聘研究員|陳建仁教授
林口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敏夫教授
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教授
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教授
目錄
contents目錄
▍推薦序
‧集結眾智新知護衛全民健康,臺灣肝膽胰防治的輝煌與挑戰
陳建仁|教授
‧綻放肝膽胰臟醫學新高峰,臺灣消化醫學巨擘齊聚書寫
陳敏夫|外科教授
‧傳承經驗和啟迪創新,肝膽胰醫學迎向新浪潮
杜元坤|骨科教授
‧醫學知識傳播的力量,貼近專業的智慧來造福眾生
吳明賢|內科教授
▍作者序
‧跨世代醫學傳承之道,提升肝膽胰健康的權威指南
林肇堂|內科教授
▍特別企劃
‧沉默三兄弟|肝、膽、胰功能介紹
‧留意隱藏的危險訊號|肝、膽、胰疾病症狀
‧早發現早康復|肝、膽、胰疾病的診斷方式
▍從常見到罕見、急性到慢性,肝膽胰疾病的全方位解析
‧衛生加疫苗雙重防護,阻擋病從口入的急性A型肝炎
‧早期介入阻斷惡化,慢性B型肝炎的治療新趨勢
‧慢性B型肝炎停藥,造成急性發作風險,不可不慎
‧一發不好收拾,慢性B型肝炎急性發作
‧肝炎治療新概念,慢性C型肝炎,可根除的病毒性肝炎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慢性C型肝炎治癒後,仍需定期追蹤
‧愛恨交織的美酒,酒精性肝炎的診斷、治療、新發現
‧伴隨代謝體質異常,談脂肪肝病種類、診斷治療、預防追蹤
‧飲食西化文明病,代謝異常引發脂肪性肝炎,增加肝癌風險
‧肝硬化病患常見的不定時炸彈,胃食道靜脈瘤
‧多重局部治療併用免疫療法,成功翻轉末期肝癌
‧未來治療肝癌新趨勢,手術、消融治療、經動脈栓塞及免疫療法
‧選擇肝臟移植,治療肝癌手術的最佳選擇
‧肝裡有膿的肝膿瘍,細菌感染造成嚴重肝臟感染
‧微創手術新紀元,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炎
‧經內視鏡膽管取石術,治療總膽管結石合併急性膽管炎
‧膽胰管內視鏡,診斷膽管癌的新利器
‧改善黃疸症狀,以內視鏡膽管引流擺脫膽管癌
‧除惡務盡原則,治療肝門膽管癌的根治性手術
‧預後效果良好,內視鏡壺腹腫瘤切除術治療良性壺腹腺瘤
‧使用保守療法,治療急性胰臟炎合併多重器官衰竭
‧阿克西奧斯支架,引流急性胰臟炎併發胰臟偽囊腫
‧使用胰臟酵素,治療慢性胰臟炎的脂肪便及腹瀉
‧非不治之症,慢性胰臟炎全方位治療以及手術時機
‧當膽結石掉下而阻塞,造成急性胰臟炎,也稱膽石性胰臟炎
‧自體免疫胰臟炎,有別於胰臟癌的罕見詭譎疾病
‧挑戰難治癌王,第一期胰臟癌手術順利切除
‧難纏癌症之王,胰臟癌的外科治療除惡務凈
‧人工智慧AI系統,有助於早期發現,提升胰臟癌診斷率
▍創新的診斷與治療技術,肝膽胰疾病突破性的新指南
‧非侵襲性檢測,肝纖維化掃描及指數,肝臟檢查新利器
‧超音波導引新進展,射頻與微波消融術治療肝臟腫瘤
‧膽道疾病診斷及治療工具(ERCP、EST、ENBD、ERBD)
▍肝膽胰醫學革新里程,前瞻性進展與臨床應用新紀元
‧醫學的演進,肝膽胰疾病從診斷到治療,透視未來新境界
‧肝病三部曲,從肝炎、肝硬化、肝癌
‧全面防治策略,透視C型肝炎治療的過去、現在、未來
‧酗酒問題大,綜觀酒精性肝病導致肝臟病變
‧擁有健康肝臟,認識肝癌的昨日、今日、明日
‧挑戰新進展,從標靶到免疫藥物,治療肝癌新境界
‧人體第二基因組,不可忽視腸道微菌叢,維持健康,防治疾病
‧改善預後不良,胰臟癌的流行病學與化學治療的必要性
‧又稱賈伯斯病,神經內分泌腫瘤從流行病學到最新治療
‧添加營養新知,「肝寶貝」復原新寶典,全方位肝膽手術
序跋
作者序
跨世代醫學傳承之道
提升肝膽胰健康的權威指南
▍林肇堂教授
臺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
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臺灣消化系醫學會名譽理事長
臺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名譽理事長
義大醫院學術副院長
‧從讀者到譯者,歷程的蛻變
1971年,我進入臺大醫學系就讀。大三基礎醫學課程中,都是大量拉丁文醫學術語和全英文教科書,面臨了巨大挑戰。當時,中文醫學教材幾乎絕跡。當時的我們不得不同時背誦拉丁文解剖名詞和研讀英文教科書,這種學習方式極為艱辛。在那段歷程中我就常思考:為何臺灣醫界前輩不翻譯或編寫中文醫學教科書呢?
1979年,成為臺大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後,我與外科張北葉醫師合作翻譯《麻醉學手冊》,開啟了譯者生涯。隨後,在謝維銓教授的指導下,又翻譯了《傳染病學》。1984年,在王德宏教授指導下翻譯《實用腸胃學》時,讓我深入理解了國外消化醫學教材的精髓,也再次認識到將專業醫學知識準確轉譯成中文的重要性。
‧初心致力出版,臺灣醫學專書
1982年,我初次參加日本醫學會時,被琳瑯滿目的醫學書籍攤位深深吸引。精美的排版和豐富的內容激發了夢想:希望有朝一日,臺灣也能出版如此高質量的醫學專著。這個願景驅使我在1990年整理臺大醫院腸胃科的病例,出版了兩本專書:《消化系醫學:影像判讀與病例分析》,分別涵蓋胃腸篇和肝膽胰篇。隨後,仍持續在消化醫學領域耕耘;1995年為健康世界出版社撰寫了《胃腸疾病與幽門螺旋桿菌》,並於2000年發行第二版。
我的創作熱情未曾減退,2004年出版《消化醫學:病例解析》,2014年推出《消化內視鏡新進展》,2016年又完成《消化疾病之臨床推理與決策》。這一系列專業書籍的出版,體現了對提升臺灣醫學文獻質量的不懈追求。
然而,臺灣醫師購買專業醫學書籍的意願偏低,現實不免影響了我持續創作的熱情。儘管如此,仍堅持初心的我,努力為臺灣醫學出版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希望能夠激發更多同行對專業知識的追求,共同提升臺灣醫學界的學術水平。
‧推廣醫學知識,傳承惠及大眾
「王德宏教授消化醫學基金會」自1996年成立以來,我們更致力於推廣消化醫學教育。從1997年開始,基金會陸續出版了《胃何不輪轉?》、《胃何不舒服?》、《胃何不下嚥?》、《好膽嘜走》、《心曠神胰》、《腸治久安》、《食全食美》、《消化大補帖》、《消化問題大解惑 》、《Say No to 大腸癌 》、《關注胰臟健康-莫遲胰》等20多本科普書籍,涵蓋了從胃部問題到大腸癌預防等多面向的消化系統健康知識。這些書籍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複雜的醫學概念,旨在提高民眾對消化健康的基本認識。
然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越來越傾向於在網上搜尋免費的健康資訊。這種趨勢帶來了新的挑戰:網上資訊良莠不齊,普通民眾往往難以辨別其準確性。同時,在實際就醫過程中,患者難以準確描述自己的症狀,而醫生使用的專業術語又常常令患者感到困惑,導致溝通不暢。因此,凸顯了可靠且易懂的醫學資訊之重要性,確保民眾能獲得準確和實用的健康知識,以及改善醫患溝通的迫切需求,提升整體社會的健康水平。
‧首本胃腸學科普書,穩居暢銷榜首
2023年,我們出版《腸保健康好胃來》這本胃腸學科普書,旨在為一般民眾、醫師和醫事人員提供最新、最準確的消化醫學資訊。摒棄了傳統醫學書籍的說教方式,改以生動的故事形式介紹真實病例,並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取代艱深的醫學術語。
書中添加了生動的示意圖和精簡的圖表,以加強讀者對疾病的理解。這種創新的呈現方式使得整本書更加易懂且富有啟發性,還證明嘗試後非常成功;《腸保健康好胃來》出版後僅一個月就登上博客來書店排行榜榜首,並持續暢銷至今,成為深受歡迎的胃腸學科普讀物。
‧臺灣肝膽胰醫學界,跨三代精華的傳承之作
《強肝、利膽、莫遲胰》是一部由臺灣三代消化系統專家共同撰寫的重要著作,旨在應對肝病作為臺灣國病、肝癌高發以及膽胰疾病治療新進展等問題。這本書涵蓋了29例常見的肝、膽、胰疾病,以及10篇關於消化醫療新境界的文章,堪稱一部診斷和治療肝膽胰疾病的小百科全書。
本書匯集了國內頂尖專家的智慧,包括元老級的臺大名譽教授許金川、李伯皇等,領銜級的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臺灣消化醫學會理事長高嘉宏等,以及40多位青壯年醫師。龐大的跨世代陣容不僅見證了臺灣半個世紀以來,在肝膽胰疾病診療研究方面的成就,還介紹了最新的診斷技術、治療策略、新儀器和新藥物,同時展望了未來發展。
儘管面臨出版業的挑戰,我仍堅持30多年來致力於消化醫學教育的熱忱和初衷,希望通過這本書為臺灣民眾提供最準確的健康教育知識,共同實現「強肝、利膽、莫遲胰」的目標。這部著作不僅是一本醫學參考書,更是凝聚多代專家智慧的醫學巨著,對提升臺灣民眾的肝膽胰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延伸內容
推薦序
集結眾智新知護衛全民健康
臺灣肝膽胰防治的輝煌與挑戰
▍陳建仁 教授
中央研究院院士暨特聘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中華民國14任副總統
近四十年來,癌症一直是國人的首位死因,肝癌則是首位癌症死因;慢性肝病與肝硬化,也一直排名在十大死因之列,肝病防治早已成為臺灣公共衛生的重大挑戰。
在眾多傑出學者專家、醫護公衛人員、以及全體人民的不斷合作努力下,臺灣在肝病的研究與防治上,已經取得顯著的成果。特別是1984年展開的B型肝炎接種計畫、2003年啟始的病毒性肝炎治療計畫、以及2016年推動的C型肝炎清除計畫,使得臺灣末期肝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大幅降低。本人長期致力病毒肝炎與肝癌的研究,從事公共服務工作也推動肝病防治政策,深知成果得來不易,未來仍須繼續努力。我非常高興好友林肇堂教授編撰新書,透過淺顯易懂的解說,提升國人肝病防治知能,促進全民參與肝病防治,令人讚賞和欽佩。
1972年,畢思理(R.Palmer Beasley)教授來到臺灣的「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與臺大公共衛生研究所林家青所長合作展開B型肝炎研究。1977年,我在臺大公共衛生學系擔任林東明教授的助教時,經由林家青教授的推薦與林東明教授的同意,開始協助畢思理博士進行B型肝炎的研究,主要負責電腦程式設計及資料統計分析。畢思理教授的公保世代追蹤研究(GECC Study)發現,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發生肝細胞癌的風險是非帶原者的兩百倍。他的B型肝炎傳染途徑研究發現,慢性B型肝炎帶原的孕婦會透過垂直感染將病毒傳給新生兒。此外,透過B型肝炎預防接種臨床試驗更發現,接種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疫苗可以顯著降低垂直感染的風險。基於這些研究成果,行政院在1981年核定「加強B型肝炎防治計畫」,衛生署也在1984年展開新生兒B型肝炎接種計畫,歷年的接種覆蓋率都高達九成。接種過疫苗的出生世代,嬰兒猛爆性肝炎、慢性肝病與肝硬化、肝癌的死亡率都大幅度下降75%以上。
1979年我考取公費留考,在林東明、林家青、畢思理等三位教授的推薦下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畢思理教授是我從事長期世代追蹤研究,以及設置生物檢體庫的啟蒙者;起初他是我的指導者,後來成為我的合作者。依循他在1972年於臺北市公保聯合門診進行GECC研究的典範,我在1992年也於臺灣七鄉鎮市展開了的REVEAL研究。
1991年我的研究團隊在臺灣7個鄉鎮,徵得23,820名社區居民的同意,展開慢性病毒性肝炎世代追蹤研究(REVEAL study)。經由不斷追蹤研究分析,逐步闡明慢性B型和C型肝炎的自然病史,確定血清病毒量、病毒感染標誌與基因變異、家族肝病史、酗酒習慣、年齡、性別等因素,都會影響末期肝病發展的風險,因此設計出慢性病毒肝炎發生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預測公式。此外,我們也發現慢性C型肝炎的健康危害並不侷限於肝臟,肝外表現可以擴及全身各器官系統,患者的健康風險必須整體全面評估。
2003年我在衛生署長任內,推出B型肝炎和C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治療試辦計畫,將抗病毒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提高治療可及性,使患者不再被動等待病情演變,也讓臺灣的肝炎防治工作進入了新的治療介入階段。2016年在副總統任內,奉蔡英文總統指示,進一步推動國家消除C型肝炎政策,宣示臺灣要在2025達成消除C型肝炎的目標,比世界衛生組織設定的2030更早五年。這個具有挑戰性的目標,體現臺灣對公共衛生的堅定承諾,也促使產官學各界群策群力,共同參與這項重要任務。最近的研究分析發現,臺灣的慢性肝病與硬化、肝癌的死亡率,自2003年以來都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雖然臺灣過往完成不少肝病防治的工作,但是千萬不可自滿,畢竟未來的挑戰仍然十分艱鉅。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尚未難竟全功,而代謝性脂肪肝與酒精性肝炎的危害已日漸嚴重,肝癌發生與死亡人數還需要繼續降低,普及肝臟健康與相關疾病的知識實在刻不容緩。
我樂見這本新書涵蓋了許多肝臟疾病,更欣然發現作者群都是學有專精的一時之選,包括蜚聲國際的學術領袖與醫界泰斗。當中有許多位教授學者,不但與我熟識多年,我們更有廣泛密切的合作,例如林肇堂、許金川、李伯皇、吳明賢、高嘉宏、余明隆等教授,可說是肝病研究的老戰友。
本書內容既豐富又專業,更難能可貴的是文字平易近人,而且搭配清晰易懂的圖示,編輯排版讓一般民眾可以輕鬆閱讀,容易理解。本書能順利付梓,肇堂兄的用心與功力,扮演關鍵角色,本書亦為嘔心瀝血之作。
我很誠摯地向各界推薦這本好書,它是一本深入淺出的肝臟健康指南,將為讀者提供肝臟疾病的可靠實用資訊,指導大家維護肝臟健康。我也深信,隨著這本書的廣泛流傳,更多民眾對肝病會有正確認識,不僅有助個人健康促進,更可推動臺灣社會朝向消除肝炎和肝癌威脅的目標邁進。
綻放肝膽胰臟醫學新高峰
臺灣消化醫學巨擘齊聚書寫
▍陳敏夫 外科教授
林口長庚醫院名譽院長
長庚醫院顧問級主治醫師
美國外科學院院士
1994年,長庚大學外科黃燦龍教授與臺大內科林肇堂教授共同發起了一個學習團體的構想,邀請國內各界對胰臟疾病臨床診斷與治療有興趣的各科(包括內科、外科、影像醫學科、病理科等)醫師,成立了臺灣首個「胰臟俱樂部」。當時主導胰臟研究的內科醫師有首位操作ERCP的內科醫師暨臺灣消化內視鏡學先驅的臺大教授王德宏和林肇堂教授,外科方面則有黃燦龍教授和筆者本人。
有別於傳統醫學會的專題演講或新知報告形式,「胰臟俱樂部」的會議開始即是內外科醫師針對特殊病例的診斷治療,展開熱烈辯論。每位會員都可主動進擊或被動參與討論。當時大家都認為胰臟疾病診療困難重重,卻在這種真槍實彈式的交流中獲取新知,並促進不同領域專家間的溝通與共識。
經過6年的醞釀,在2000年由161位醫師學者共同成立了「臺灣胰臟醫學會」,我當仁不讓先擔任第一屆理事長;之後每3年改選一次,至今已24年。該學會開啟了胰臟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延攬癌症專家,促進跨領域交流。現任理事長就是林肇堂教授擔任。
當林教授邀我為新書《強肝、利膽、莫遲胰》撰寫推薦序,我欣然應允但也深感重責。雖然某些胰臟疾病的研究仍舊未明,胰臟癌的早期診斷治療依然困難,但這本新書仍展現諸多新觀點和基礎知識,包括:利用AI輔助診斷胰臟癌、利用化療將不可手術的胰臟癌轉為可切除、罕見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新治療方式、自體免疫性胰臟炎診療新進展等,值得國人閱讀並鼓勵醫師持續努力突破。
2004年,林肇堂教授被提名為臺大醫學院內科主任候選人。王德宏教授邀我擔任其中一位推薦人,另有謝博生教授及時任公衛學院院長陳建仁教授(現前副總統、前行政院長)推薦。經過評選,林教授順利當選內科主任。在其任內,他大力推動以中文撰寫內科學及消化醫學書籍,包括《臺大內科學講義》、《臺大內科經典》、《臺大內科菁英》、《臺大內科精華》等;其後還出版多本消化醫學科普書,諸如《好膽嘜走》、《心曠神怡》、《關注胰臟健康-莫遲胰》等。
2024年,林教授邀集國內肝膽胰疾病專家學者,包括元老級許金川教授、領銜級吳明賢院長,以及30多位青年菁英醫師,共同撰寫新作《強肝、利膽、莫遲胰》。這本書紀錄了50年來臺灣在肝膽胰疾病診斷、治療及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並納入最新診斷技術、治療策略、新儀器及藥物,以勾勒出該領域的未來願景。
誠摯推薦這本新書,無論是臨床醫師、實習醫師、醫學生、護理及醫事人員、內視鏡或超音波技術員、癌症個案管理師,還是一般民眾、肝膽胰疾病患者及其家屬等,皆可從中獲得新穎且正確的知識,提升診斷及治療品質。期待在肝膽胰疾病基礎及臨床研究領域裡,臺灣能創造更多驚人的成就。
醫學知識傳播的力量
貼近專業的智慧來造福眾生
吳明賢 內科教授
臺大醫院院長
臺灣醫學會理事長
臺灣內科醫學會理事長
在這個資訊碎片化的時代,閱讀仍是尋求困難問題解方最有效的方式。然而,大放厥詞的網紅和素質低落的媒體,讓社會越來越無力思考。網路上充斥著未經查證的博人眼球報導,而經得起實證的醫學進展反而付之闕如,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令人扼腕。因此,許多人希望能有專家學者願意花時間編輯出版書籍,畢竟這世上只有「不知之症」而無不治之症。正確的醫學知識與觀念推廣,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提及林肇堂教授作為大學教師,不僅在醫學研究堪稱大師級,其領導團隊及醫療服務也有傑出輝煌的成就;很幸運的我曾在消化醫學之路上獲得他的授業真傳,實為我的人生恩師。林教授除了帶領學生進入消化醫學領域一窺課堂奧秘外,他也熱衷將艱深的醫學知識及技術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並出版專書來教育民眾以貢獻社會。林教授的著作皆用淺白文字解釋專業知識,目的是希望沒有受過醫學訓練的普羅大眾能讀懂;如此用心著墨,不僅對各個專業領域,甚而醫學專業都是極為困難的挑戰。林教授先前出版的《腸保健康好胃來》一書就是以如此觀點,獲得很大的迴響,將「行內人」的知識傳達給外行人,成為不折不扣的暢銷書。
今年,林教授再接再厲,登高一呼,號召肝膽胰領域的專家且大部分均是「徒子徒孫」的後輩學生,以一貫的書寫風格及權威知識,編成這本《強肝、利膽、莫遲胰》。從臺灣國病的肝病開啟,到令人聞之色變的胰臟癌,書中涵蓋了診斷方式、藥物或手術治療的進展,甚至是最熱門的免疫、細胞治療及人工智慧應用。此書不僅具有大眾化的可讀性,其專業內容的正確性及前瞻性也十分突出,值得關心自己健康的一般民眾及相關從業人員精實閱讀,值得鄭重且大力的推薦!
傳承經驗和啟迪創新
肝膽胰醫學迎向新浪潮
▍杜元坤 骨科教授
義大醫院院長
義大醫療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際外科學會榮譽院士
我於2009年認識林肇堂教授,當時他剛從臺灣大學借調至義守大學,擔任醫學院院長及義大醫院研究副院長一職。那時義大醫院雖提供優質醫療服務,但教學及研究體系仍處起步階段。林院長到任後,積極帶動師生、醫護及醫事人員的教學活動,建立醫院倫理委員會,鼓勵執行各種研究計畫,開辦核心實驗室等,很快使得義大醫院通過教學醫院評鑑,成為南臺灣居民信賴的準醫學中心及重症醫療醫院。
憑藉豐富教學經驗及卓越研究能力,林教授於借調義大任務完成返臺大後,隨即又獲延攬至輔仁大學擔任醫學院院長,並於2017年協助創建輔大醫院;後又應邀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擔任消化醫學中心院長。2022年,我們再度爭取林教授返回義大醫院,出任學術副院長兼醫療決策委員會副主委,全力推動學術研究、延續人才培育,擴大國際合作研究,促使義大醫院的研究得以順利落地生根。
林教授累積35年臨床診療經驗,曾舉辦「林肇堂教授消化病例討論會」的與會醫師、學生遍及全臺各大醫院,包括臺大、國泰、新光、耕莘、臺中中國附醫、臺中澄清、沙鹿童綜合、嘉義基督教、高雄阮綜合及高雄義大等醫院。每位學生們對林教授精闢的臨床推理與影像分析欽佩讚賞有加,視為消化醫學界極受好評的名師。
2023年,林教授邀請其傑出學生,包括臺大醫院吳明賢教授、吳俊穎教授、邱瀚模教授、李宜家教授、劉志銘教授等名醫,分享私房病例或撰寫專業文稿以豐富首部新書《腸保健康好胃來》。這本胃腸科普書問世後,隨即登上博客來排行榜第一,亦暢銷至今。
2024年初,林教授再次邀集國內肝膽胰專家學者,包括元老級、領銜級及青壯年菁英醫師共同撰寫第二本新書《強肝、利膽、莫遲胰》,內容可謂消化醫學界數十年難能可貴盛事!此次內容,亦有義大醫院諸多林教授同僚及學生投稿,包括:素有臺灣肝臟移植領航者的臺大名譽教授暨義大特聘兼任講座教授李伯皇,描述一位肝癌病人接受肝移植後存活逾24年,重獲新生的動人故事;義大醫學系許耀俊教授撰寫三篇B型肝炎的病例分享與討論,清楚明瞭的解答病患常見疑問;義大內科的林志文教授分享酒精性肝病防治之道;義大癌治療醫院的曾政豪主任提出肝癌治療方式;義大胃腸肝膽科的王文倫及內視鏡科的李青泰主任成功利用內視鏡「壺腹切除術」,省卻複雜的傳統手術且獲得好成效。
《強肝、利膽、莫遲胰》匯集臺灣肝膽內外科領域的老中青三代專家,淬鍊出的經驗傳承與創新勇氣。全書編排活潑、用字淺顯易懂、插圖生動,使讀者在富有趣味中理解肝膽胰系統與疾病關係。如此精美實用的科普力作,適合專業醫師共讀以獲取新知、大眾每人一本珍藏備用,值得大力推薦!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